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9-01 07:53:05| 人氣5,663| 回應24 | 上一篇 | 下一篇

兩岸經貿(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名家觀點/陸資來台 有商機有挑戰【經濟日報楊家彥 2009.07.01

經濟部昨天公布「大陸地區人民來台投資許可辦法」,並開放陸資來台設分公司或辦事處。彙整近來中國官方與學界對陸資來台的論述重點,中國官方較強調對台灣經濟的協助,學界則強調兩岸經濟互利合作。然而,欲了解陸資來台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應從經濟邏輯與學理的角度勾勒,方能得到較為清楚的輪廓。
外來資金投入生產事業,通常被稱為「外來直接投資」,或用於購買股票、債券等,也可用於不動產投資。對台灣而言,由於資金相對充裕,外來直接投資的資金挹注效益較為有限。不過,我國正值全球金融海嘯衝擊,政府財政壓力驟增,陸資挹注部分公共投資,確實會減輕政府籌資支應公共支出的負擔。
此外,由於外來投資者對投資標的享有所有權賦予的權利,陸資投入部分資源或產業活動確實可能引發疑慮。至於技術知識移轉,我國企業受惠於中國技術或知識移轉的機會相對有限,陸資應有較多機會獲得台灣企業技術知識移轉的利益。
目前政府採取正面表列原則來限定陸資投資項目,未來將不定期檢討調整,顯示政府亦需時間評估可能衝擊與後續方向。理論上,若政府限制越嚴格,則陸資來台的經濟利益越可能受限,將使其來台意願越低;若政府限制越少或相關配套不足,則台灣民間企業為求保護自身的智慧財產,亦不會輕易讓陸資入股。
不過,現實情形較為複雜。若要規避台灣政府的投資限制,陸資可利用其他間接方式來投資,例如透過第三地以外資身分來台,或是指使民間企業擔任「代理投資者」的角色,或可藉由各類基金等投資平台在公開市場收購股權,這些規避管制的行為都極難防範。原本為求自保而拒絕陸資入股的台灣企業,也可能因同業或競爭對手接納陸資,競爭態勢驟變,陷入形勢比人強的「囚犯困境(prisoner’s dilemma)」,不得不跟進。
服務業方面,目前中國對銀行業來台投資的興趣相對較顯著,但主要在掌握台灣企業客戶資訊及金融專業人才。至於其他服務部門,則將以民間自發性較可能。工商服務(B2B服務)業可能是台灣赴中國投資的情形較多,中國來台投資經營的服務業多會是消費性服務業,如餐飲、地方特色產業等。無論製造或服務部門,短中期內台灣專業人士被挖角的情形將屢見不鮮。
在陸資來台進行證券投資方面,對台灣股市的正面效益是資金動能增長,負面影響則是股市與匯市波動風險顯著提高。此波動風險亦包括中國官方政策意圖影響股市,甚至中國部分官員利用政策消息的影響來牟取私利等問題。
不動產投資方面,由於兩岸「和平紅利」及經貿雙向互往更趨密切所衍生的商機,研判金融海嘯底定後的三至五年之內,台灣都會精華區的商業辦公大樓、高級住宅等不動產市場價格,很有可能因資金大量挹注而飆漲,類似香港經驗。一般住宅則因市場供過於求的基本面因素,比較不容易見到類似的飆漲。因此,未來台灣不動產市場也可能「M型化」,意味著台灣社會的財富或資產價值分配,也可能因而趨向惡化。
至於因應策略,對陸資最具策略投資價值的產業仍是電子產業,如半導體、面板製造業等。換言之,當前陸資來台對我國的關鍵課題其實是企業智財的保障,建議政府參考美日歐等國作法。再者,未來我國的優勢企業可能採取「用技術換市場,與時間賽跑」的策略,政府應設法在推動兩岸經貿互往時,針對投資保障、智財保障、市場公平競爭等方面,協助確保台灣企業權益。
政府在進行兩岸經貿合作談判時,亦應爭取對中國大陸的策略投資機會,針對中國技術及人力資源具顯著優勢的項目,盡力爭取台灣參與發展空間。此外,利用兩岸經貿關係改善的商機誘因,政府應積極策略性引進外國先進企業來台投資。
最後,陸資從事金融投資的股、匯市波動風險,配套措施應及早規劃建置,畢竟穩定運轉的金融市場才是長期發展的保障。至於陸資投資我國不動產所可能引起未來國民財富分配惡化的問題,亦有賴政府從租稅及社會福利制度等方面來妥善處理,以維持台灣社會的和諧發展。(作者是台經院研六所所長)

恃吾有以待也【工商時報社論09-07-06

 七月一日經濟部公佈開放陸資來台直接投資的192個項目,立刻引起各界不同的反應。有人熱烈歡迎,認為陸資來台直接投資,將為台灣原本不振的民間投資挹注新的資金來源,帶來就業機會,有助於台灣的經濟復甦;也有深不以為然的,認為台灣目前銀行資金氾濫,哪需再開放陸資?更有憂心忡忡的,認為開放陸資來台直接投資,將使台灣的重要產業受到控制,甚至使台灣的國防安全受到威脅。眾說紛紜,究竟此次開放陸資進行直接投資,會有什麼可能的情況?值得客觀分析。
 兩岸關係從緊張到和緩的這一年多以來,攸關兩岸經濟的各項政策陸續鬆綁,對大陸開放投資也列為鬆綁項目之一。在間接投資方面,去年下半年金管會就已經頒佈相關法令,准許陸資以QDII的方式參與本地的資本市場,然而由於兩岸金融MOU尚未簽署,陸資QDII能投資台灣股市的金額非常有限,而且似乎迄今也還沒有任何QDII前來投資,因此不像此次開放陸資直接投資那麼引起爭議。
 關於開放陸資直接投資,就資金面而言,不贊成開放陸資直接投資者,認為台灣地區銀行資金已經浮濫,既然不缺錢,又何必引進陸資?若從資金總量觀之,這種說法似乎言之成理。然而熟悉投資實務者都知道,資金會不會被使用的關鍵因素,不全然在於資金總量是否充裕,而在於投資標的本身的投資報酬率是否理想。最近台灣地區股市與房市的「無『基』之彈」(沒有基本面帶動的價格回升),正是因為資金市場利率太低,只要在股市略有斬獲便超過資金使用成本;同樣的,只要不動產租金收益大於資金成本,投資不動產便有利可圖。因此,開放陸資來台直接投資,陸資是否就會來台投資?也端視其投資人對來台投資的獲利判斷而定,與本地資金是否充浮濫並不直接相關。甚至,若陸資來台直接投資時,也被准許向本地銀行融資,則台灣地區資金成本相對偏低,將成為吸引陸資直接投資的誘因之一,而本地銀行的浮濫資金亦可找到部分出路。因此,陸資來台直接投資,就資金面而言,應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至於部分人士擔心陸資來台投資會控制台灣的重要產業,這種顧慮是值得正視的。關於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角度來檢視:首先,我們觀察現階段開放的192格項目,其中製造業64項、服務業117項、公共建設11項。究查其細目,發現製造業的開放項目大多數都是目前台商已經在大陸投資者,換言之,這些都是在大陸生產有所謂「比較利益」的項目,此次開放給陸資來台投資,可謂只是一個形式上的對等開放而已;陸資是否因此來台投資,甚至是否控制其中部分產業,可能有點過慮了。其次,所謂控制產業是以市場占有率或以何種指標定之?若以市場佔有率觀之,這些開放項目,大都是出口外銷產業,並沒有國內市場占有率的產業控制問題。並且,這些開放項目中,以手機、電腦等項目為例,生產基地幾乎都在大陸,陸資若來台投資,應是在研發設計方面,或許還可以有助於台灣部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因此,就未來製造業的實際投資情形而言,也有可能是雙贏的局面。
 有關服務業已開放的117項目,絕大多數都屬於各種批發、零售業,陸資若來台,勢必要就地取才,直接在台灣雇用本地員工,因此多數都有利於於創造就業、增加本地所得;至於旅遊觀光業,開放的兩個細目是「住宿服務」及「餐飲」,這兩項服務業,陸資來台除了雇用本地員工之外,也可能必須投入硬體建設,建造觀光旅館,從而產生營建相關的產業關連效果。並且因為投資規模較大,也可能產生前述資金引入及搭配本國閒置資金的活絡資金市場效果。另外,服務業的其他開放項目包括:第二類電信、商品經紀、汽車租賃等項目,一般說來也看不出什麼有關產業控制或危及國防的顧慮。
 甚至在公共建設方面,有關航空領域開放的是過境旅館、展覽館、會議中心、營運設施訓練中心、航空附加價值作業措施等屬於商業營運相關項目,並非機場建設、機場營運管理等一般人所擔心的與國防安全有關項目。也許政府有關當局應該澄清的是少數項目例如「科學研究服務業」、「船舶出入」、「新商港港區開發」等項目的明確範圍,以免因內容不明確而引發國防安全等方面的顧慮。
 事實上,開放陸資來台直接投資,只要事前規劃得宜,即可創造雙贏的局面。大陸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得自台商的直接投資獲益良多,而台商在多年耕耘之後,也有許多開花結果、衣錦還鄉的實例;如今開放陸資來台,就現有開放項目觀之,應當不致有引狼入室之慮,反倒是引君入甕之舉。孫子兵法九變篇云:「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遵循此一原則,就能為台灣取得最大利益。


【陸生來台】

三大校院協會:快開放陸生【聯合報記者陳智華2009.05.14

三大大學校院協會昨天聯合發表聲明,認為開放陸生來台及採認大陸學歷是「三贏」政策,對國家利益、高等教育發展、青年學子學習都有益,呼籲朝野儘速通過相關法律。
立法院原擬本月四日審議攸關陸生來台及採認大陸學歷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大學法及專科學校法修正案,但在野黨強烈抵抗,議事停擺,昨天因此發表聯合聲明,呼籲各界回歸理性討論。
聲明稿由國立大學校院協會理事長李嗣涔、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李天任、私立技專校院協進會理事長陳振貴連署。
三大協會認為,開放陸生來台就學、採認大學學歷是「三贏」政策,能增加文教交流、有助兩岸和平,展現台灣在兩岸教育發展的主導性,有助「國家社會利益」。
包括日本、韓國、美國等多國都積極招收大陸學生,協會強調,陸生來台能促進大學招生多元化,利於「高等教育發展」;也可激勵國內學生學習動機,讓陸生體認台灣民主開放價值,幫助「青年學子學習」。
李嗣涔說,留學經驗讓人一輩子忘不了,希望大陸未來的總理是「台大的畢業生」;李天任表示,教育部對陸生來台名額採「總量管制」,初期一年最多只有兩千人,且有三限六不政策,審慎漸進,「這一步值得跨出去」。
李天任指出,「愈早開放,台灣高教對大陸影響力愈大。」李嗣涔說,早就該開放,五年前台大的經費是大陸五到十倍,但現在已被大陸一流學府追上。
私立技專校院協進會代表谷家恆說,台灣高教師資、設備都好,會對陸生發揮「磁吸效應」,學校以「外加名額」招收陸生,不會影響國內生升學機會。他表示,台灣技職體系很健全,對陸生很有吸引力,不打算用獎學金吸引。

大陸先發制人 我還拒陸生?【聯合報╱陳振貴/嶺東科技大學校長09.07.13

大陸教育部副部長袁貴仁十一日在長沙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上正式宣布,大陸承認台灣高中生的學測成績,最快今年暑假即可憑學測成績申請就讀大陸的大學。這對台灣教育界而言,不只是一個硬敲門磚,也是一顆震撼彈,它明顯地在逼迫台灣承認大陸學歷並開放招收陸生。
據悉教育部原來期望立法院在上個會期能夠順利通過修改招收陸生相關法案,以三限六不,審慎評估,逐步開放為原則,先開放招收陸生再處理大陸學歷採認問題。未料在民進黨立院黨團焦土政策強力杯葛下,相關法案根本無法提案討論,整個計畫暫時停擺。沒料到大陸教育部利用這次長沙兩岸論壇的機會先發制人,逼迫台灣作回應。
此時如果台灣不作回應,等於大陸先贏一半,因為大陸正式准許台灣學生憑學測成績可就讀大陸的大學,而陸生卻不能來台就讀,台灣已失去先機。
那麼,台灣應如何回應呢?回應要即時且對等。首先,教育部可宣布台灣也接受大陸高中畢業生利用高考成績申請就讀台灣的大學;而袁貴仁先生所稱之高中生學測其實應包括高職生統測成績,換句話說,兩岸的大學應包含普通大學及技專院校合併考量。
其次,大陸承認台灣高中職及一般大學與技專校院學歷,但因大陸大學校數龐大、種類繁多、程度參差不齊,台灣可審慎分階段採認其學歷。此外,大陸目前正在積極發展的是中高專部分,其人數眾多,台灣可先承認其學分,讓其畢業生來台插大或讀二技,供應大陸「專升本」的市場需要,同時解決台灣未來大學生源不足的問題。
招收陸生與承認大陸學歷本是個單純的教育問題,但在台灣因為藍綠立場不同卻成為政治問題,既然是政治問題,應透過兩黨政治協商,取得結論,以便儘快對大陸作回應,以免台灣高等教育錯失先機。

以台灣學測成績申請大陸大學之後【聯合報社論 2009.07.13

只需憑學測成績,即有可能躋身於兩岸任一所大學。如果上不了台大,卻可能上北大;如果可上新竹清華,卻亦可嚮往北京清華;如果政大選不上理想科系,卻可在上海復旦找到志願。這對於台灣學生來說,很難令人不心動。
大陸教育部副部長袁貴仁在長沙兩岸論壇上宣布這個政策,台灣學測成績可以用來申請大陸的大學。有人認為撼動不了台灣的大學,有人則認為這可能在幾年內將引發登陸的留學潮。
先談帶著些許憂慮疑懼的看法。倘若此一政策發酵擴散,以至於每年出現近萬或上萬的台灣莘莘學子,寧可西渡黑水溝,到大陸各城市以四年或更長歲月勤學苦讀,這意味著台灣將有極大比例的年輕人「輸出」到中國大陸,而這批學子如果又多是秀異的學生,則這樣的人口移動將作何解讀?
更深一層的顧慮則是,由於中共是專制政體,可以充分調度大陸名校名系的籌碼,甚至加以獎學金等的優遇,會不會對台灣學生提升了渡海留學的誘因?這一群橫渡海峽、負笈登陸的台灣青年,最後會不會成為北京當局的政治籌碼?
這類的負向思考,皆以對我必不利的懷疑論出發;其結論因而必是主張採取一切對抗與封鎖的措施,必欲阻止這個趨勢的放大與延伸。
然而,也可持比較正面與積極的觀點。兩岸之間的終局解決,必不在這一兩代人的手中出現;而當寄望於兩岸之間充分理解彼此、熟知彼此的世代之手。這樣的世代只能出現於兩岸人民皆能自由地在對方社會受教育與生活的環境之中;在這樣環境下長成的世代,才有可能發展出最妥適、最為兩岸皆能接受的終局解決模式。
六十年來,兩岸數代人物皆在「漢賊不兩立」的仇恨對立中度過;兩岸關係的主調分別操縱在兩岸政權的手中,兩岸人民只能相互銜恨作搖旗吶喊的角色。爾今,倘若認為兩岸應當以和平雙贏為共同願景,則首要之務自然是在增加兩岸人民的交流,使兩岸人民的心願能夠成為兩岸關係的領航因素。那麼,在此種思維下,兩岸大學的相互開放與交流,應當是必然及應然的趨勢。因為,大學生的是非對錯觀念已漸成熟,而大學生又是未來願景的引導者及實踐者。台灣方面倘若對兩岸大學生層次的校園交流亦缺乏自信,那就更不須提兩岸人民在其他方面的深度交流了。
北京當局的這一手,可謂「來勢洶洶」。並未要求台灣開門,而是北京自己先把門打開。台灣學生在不必另外考試的便利下,極有可能憑學測成績來考慮擺在面前的這種另類選擇。何況,門是北京開的,一旦打開,台北也不可能命他關上;換句話說,情勢已非操在台灣當局手中。所以,對台灣而言,欲因應此一新情勢,已只能朝開放的方向思考,否則將更加處於被動地位。
北京的此一舉動,將使得台灣方面拒絕承認大陸學歷,及反對陸生來台讀大學等主張更站不住腳。因為,即使在現行體制下,台灣去年登陸讀大學者就有二千人;未來開放憑台灣學測成績入學,再輔以各種優遇,人數當有顯著增加。而若未來人數快速累積,不承認大陸學歷的政策非但更不能維持,且即使維持亦無意義;至於若只是台生赴陸,而不進一步開放陸生來台,此種傾斜情勢之不利台灣,尤是不言可喻。
兩岸若不欲閉門對立,就須開門交流。經濟貿易的交流,其實不如人民的親身交流;而在人民的親身交流中,應當又以大學校園的交流最應鼓勵與期待。畢竟,青年有較正確的是非心、未來感與國際觀;我們深切期待,一個有益於雙贏共榮的兩岸憧憬,能在兩岸大學校園的深度互動交流中萌發成長。

萬別中了阿共的陰謀!【經濟日報社論 2009.07.13

台灣的大學到底能不能招收少量大陸學生,在民進黨的激烈抗爭之下,至今仍遲疑難決,沒想到對岸在既有的兩個考試管道之外,竟然又准許台灣學生憑學科能力測驗成績,直接申請大陸大學。換言之,台灣的高材生,什麼都不必做,當他考上台、清、交等頂尖大學,大陸的一流學府也敞開大門歡迎他。而且,對岸教育部表示,相關準備工作已經展開,最快下個月即可實施。
以我們的蹣跚遲疑,對應大陸的超高效率,我們連一個小門都要斟酌再三,欲開還閉,對岸則已經洞開的大門,還要更大的開放,唯恐台灣的高材生不能一網打盡。深入探究,中共此舉乃是一個一石多鳥,直欲令台灣亡國滅種的陰謀。
有人說,要滅一個國家,必先滅其文化。近20年來,從明反暗獨的李前總統,到毫無遮掩的陳前總統,一味要與中華文化切割,一切與中國有關的藝術、服飾等,也在去中國化的狂潮中自慚形穢、羞以示人。於是,唯一敢掀起脊梁大聲宣揚的,只剩下前文字時代的原住民文化,在國際慶典中,也只有原住民敢高歌酣舞。台灣的年輕一代,歷史與文化幾已不存。
但真要令一個國家滅亡,最直接的辦法,還是根本消滅她的人才;讓多年蓄積的人才快速凋謝,更將茁長萌芽的下一代徹底剷除;這個沒有人才也遺忘歷史的國家,只有一步步灰飛煙滅,永難再起。
從這個角度觀察,即可清楚看見對岸的狼子野心。過去20年來,在李、陳兩前總統的鎖國政策之下,台灣故步自封,完全失去往昔的朝氣與活力,尤其在錯誤的產業政策引導下,百業蕭條,加工業群起投奔對岸;其餘的資源又幾乎全押在支援對岸加工業的中上游產業上。於是台灣的命脈就牢牢地拴在廣東沿海一帶。
然而恰在此時,中共大力進行開放改革,將封鎖百年的廣袤腹地與充沛勞動資源向全球開放,開出了數百年未見的繁榮景象,創造無限發展機會,與台灣形成極強烈的對比,對雄懷壯志的有為之士,更構成一個不能不選擇的用武之地。因而第一波為台灣創造奇蹟的中小企業蜂擁而去,隨後各方豪傑志士絡繹於途,台灣的人才早已出現單向失血的危機。十餘年來台灣經濟與社會愈來愈羸弱無力;反觀得到更多人才效力的大陸沿海地區,則蓬勃興盛、蒸蒸日上;雙方愈來愈大的落差,更讓有志之士知其取捨。因而近年來每次對台灣青年進行調查,絕大多數都認為對岸更有發展空間。
不過這些年輕人儘管心有所思,但要付諸行動卻有重重障礙,多半不能如願。如今,對岸打通了最後一哩;只要學測考上高分,隨便填張申請表,北大、清華即可手到擒來,立時置身數億人之上,將來要在大陸發展,自非台清交的同儕所可倫比。何況近來國際排名,故步自封的台灣大學名次不斷滑落,大陸則已有不少大學不吝投下巨資、延聘名師,名聲地位直線上升;再過幾年,雙方的差距更不知會到何種地步。
如果對年輕人的調查不偏,台灣的頂尖學生中甚多嚮往對岸的發展空間,對岸的學習環境又毫不遜色,則下個月有多少頂尖的頭腦流失到對岸,著實可慮。
當台灣人才單向失血十餘年後忽然成為洪水,台灣的前途要靠誰來支撐?這些人才挾著台灣賦與他們的文化特質、市場經驗,成為對岸的生力軍四出爭戰,我們又有誰是他們的敵手?如果我們不敢開放,不能重建台灣的競爭力,不能上下一心共同奮鬥,那麼就不如把大門緊閉,至少留住一些人才。

聯合筆記/喂!救國團還在嗎? 【聯合報╱陳東旭 2009.07.17

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在長沙達成多項加強文化交流的建議。但早在多年前,兩岸的青年交流,即已展開,且深度與廣度都在擴大。
很多台灣學生因為交流,實際接觸大陸,產生新認知,對大陸的印象也隨之改變。這種不著痕跡的「文化統戰」,效果愈來愈明顯,這也是大陸近年舉辦夏令營、冬令營規模愈來愈大的主因。
以大陸的全國台聯為例,六年來活動規模不斷擴大,如今一年即有上千台灣青年參加。學生只需繳交部分活動費,即可參加一趟十餘天的「文化之旅」,參觀大陸名校,品嘗美食,飽覽大好河山等。
不少赴大陸參加過各種冬夏令營的台生,都對這種交流附帶遊覽的模式反應良好。除讓他們改變原來對大陸的刻板印象,也認識了大陸同學,結交成好朋友,甚至變成情侶。
這令人想起台灣當年救國團的寒暑訓練營,學生繳交少許費用,即可參與各種文化、藝術、體育、趣味性的團隊活動。當年很多年輕人透過活動增長人生體驗,結交到好友;但這些年,救國團的活動力似已大不如前。
台灣青年前進大陸參加各種營隊活動,性質類似,同樣能學習技能、增廣見聞、結交新友,只是地點從台灣移到大陸;乍看,還以為台灣救國團在大陸辦活動。近年來,大陸還把觸角往下伸向中小學,利用寒暑假來趟學習之旅、競賽、學術展覽,甚至建立姊妹校。但總是台灣去的多,大陸來的少。
但「單向式」的活動可能導致交流的偏斜,及認知的一面倒,對台灣不利。為求平衡,台灣也應打開心胸,邀請更多的大陸青年學生來台參訪,開放他們來台就學,體會台灣的多元與言論、學術自由。否則,門關得越緊,出血反而越嚴重。

兩岸首合拍 民視廈門廣電牽手【聯合晚報╱記者郭曉芸2009.07.21

民視與廈門市委宣傳部海滄區委、廈門廣電集團、北京世紀春天影視共同合作的第一部戲劇「神醫大道公」(原名「保生大帝」),在浙江橫店片場開拍,本周在台灣取完景後就將殺青,特別的是兩岸批文通過合作的第一齣戲,居然是落在綠色色彩濃厚的民視,神話故事的題材在大陸竟然也順利通過,令人頗感意外。
兩岸開放戲劇合作以來,「神醫大道公」是第一部最正式的合拍大戲,由台灣的電視台民視與廈門廣播電視集團以及北京世紀影視傳媒三方合作拍攝,總製作費高達1700萬人民幣,平均一集就有300萬台幣的高製作費。而為求這部戲能在兩岸大受歡迎,今早鄭少秋、廖家儀等所有演員還特別在開鏡前前往台灣的保安宮祈福拜拜,希望保生大帝保佑諸事順利大吉。
與台灣的親綠媒體合作,廈門廣電集團廣播電視節目公司總經理曾雪濤坦言:「製作節目本來就是商業考量而非政治考量,我們也跟很多電視台談過,但跟民視最投契,『保生大帝』是個兩岸都能接受的題材,內容講的是保生大帝如何從無所不能的神明到凡間變成受到挫折吸取經驗的郎中,走的是古裝輕鬆喜劇,所以也沒有怪力亂神迷信的問題。以前合作模式都是各拍各的然後賣給對方,總是不符合對方市場,這次合作起來有如神助非常愉快。」
民視表示,「神醫大道公」是民視與廈門廣電集團合作的第一部戲,台灣和廈門不僅地理位置距離近、風土民情也相似,講台語也會通,只要有適合兩岸的風土民情的故事題材、能夠被兩地觀眾接受,未來民視還會繼續和對岸合作更多好戲,像這次的「神醫大道公」的保生大帝就是廣為兩岸信眾所知的神明,完全拋開政治問題。
其實合作之前,廈門其實就已經長年播出民視的戲劇「意難忘」、「飛龍在天」、「青龍好漢」等戲,是廈門全年度收視率最高節目,過去也有不少戲劇或綜藝節目與大陸合作,不過通常合拍劇大陸味濃,在當地受歡迎,在台灣卻常吃不開。


【司法等】

司法院官員:似要求我方「互惠」【聯合報記者王文玲 2009.05.14

針對大陸法院認可我方法院民事判決,司法院官員指出,有關效力待進一步觀察。
官員表示,兩岸關係條例第七十四條一九九七年修正,須兩岸互惠,我方才認可大陸的民事判決;隔年五月,大陸最高人民法院公布「認可台灣地區有關法院民事判決」規定,除判決違反公益等六種情形外,人民法院可以裁定認可「台灣地區法院的民事判決」。從此,兩岸即可以裁定互相認可對方的民事判決。
不過,依據我方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經過裁定認可的大陸判決,雖可做為強制執行的名義,但若財產將遭強制執行的債務人不服,仍可提起「異議之訴」,由我方法院重新審酌判決內容。以前即有實例,我方法院認為做為執行的事實原因不對,而撤銷強制執行程序。
官員表示,大陸這次民事判決補充規定,我方民事判決經大陸法院裁定認可後,與大陸法院做出的「生效判決」具有「同等效力」,似有進一步要求我方「互惠」的意思,要求我們不只「認可」大陸民事判決,且和我們的確定判決具有同等效力,沒有再審酌的空間。
然而,大陸的法制與我們不同,大陸的生效判決並沒有確定力,判決所屬法院的院長,就有權以錯誤為由推翻,這和我們確定判決的「確定力」不同,補充規定的具體內容如何,仍待進一步觀察。

包二奶也跑不掉 元配可跨海求償【聯合報記者蕭白雪 2009.05.14

台灣法院的民事判決,如獲大陸法院效力認可,未來像是因丈夫在大陸包二奶訴請離婚及賠償,丈夫把財產移往大陸,大陸配偶擅自把孩子帶回老家等,將可透過法院的判決,請求大陸法院認可後執行。
法界人士指出,現行兩岸常見的民事糾紛,包括台商在大陸包二奶、在台灣的元配取得證據後向法院訴請離婚、請求贍養費,或向第三者求償的民事官司。
台灣法院判准後,台商老公往往早把財產移往大陸,對大陸的二奶更難執行求償,將來台灣元配可持台灣法院的判決,向大陸法院聲請認可後執行。
此外,不少大陸女子嫁來台灣後,後來因在夫家適應不良,她擅自把小孩帶回大陸,引發不少監護權官司,將來兩岸法院互相認可判決情況,同樣有助弭平這一類司法爭議。

司法互助首例 潛逃大陸逃稅犯遣返歸案【聯合報記者張宏業09.05.27

通緝犯岳慶祺被控虛設行號逃漏稅,五年前逃往大陸,最近被公安逮捕,昨天交由調查局押解返台歸案,這是兩岸簽署「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後,首例以司法互助方式遣返的台灣罪犯。
刑事局昨天也依據金門協議,將潛逃大陸藏匿的刑事犯劉昶煌等八人遣返台灣受審。
據調查,岳慶祺(五十二歲)在九十一年間涉嫌勾結正轅公司負責人廖勝秋,虛設行號開立兩億元不實發票申報扣抵稅額,高雄地檢署多次傳喚未到案,九十五年八月對他發布通緝。
岳慶祺為逃避追訴,在九十三年八月偷渡到福建廈門,再轉往北京,他在大陸期間因信用卡詐騙罪,遭北京朝陽區人民法院判刑一年。
調查局表示,兩會四月廿六日在南京簽署「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後,該局日前透過管道請求大陸協助遣返岳慶祺。

海基會民調 76%贊成兩岸兩會互設辦事處【聯合晚報記者黃國樑09.05.26

海基會上午舉行記者會公布「兩岸復談周年民調」的結果,發現有62.5%受訪者對每年兩次董事長層級協商模式感到滿意,有64.5%的民眾對未來一年兩岸關係表示樂觀,但卻仍然有近四成即39.7%受訪者認為兩岸協議有損及台灣的主權及尊嚴。
調查發現,有高達76.7%的高比例受訪者,贊成在兩岸兩會,即海基會與海協會互設辦事處。但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對何時可以將互設辦事處的議題納入協商,卻表示幾乎不可能列入第四次江陳會,如獲授權希能在第五、或六次江陳會上商談。
今天是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與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就任職務的一周年,並且完成了三次江陳會,於是海基會委託世新大學進行一項復談周年民調,大部分都呈現民眾對目前的協商感到滿意,可是卻仍有近四成民眾認為主權有受損,顯示在野黨的一些說法可能奏效。
在這個問題上,有49.3%的受訪者認為主權沒有受損,有10.7%沒有意見,0.3%拒答,其餘近四成都認為有一點或嚴重受損,顯示民眾似乎是贊成目前的協商方向,但卻對主權是否受損有些擔憂。
然而,在其他問題上,兩岸協商多半受到較高度的肯定,如對於海基會的滿意度,達到61%,對於兩岸協商成果的的滿意度也有60.9%,不滿意的都約只有28%左右,認為協商成果符合「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原則的,也達到55.7%,認不符合的則有32.8%。
有56.6%的民眾對現在由官員直接對談,再由海基海協會接手談判,最後由負責人簽署協議的模式,表示適當,有30.3%認為不適當。有62.5%認為每年兩次董事長層級協商模式感到滿意。
更有82.6%贊成兩岸協商「輪流」在兩岸舉行,並有高達76.7%的民眾贊成兩岸兩會互設辦事處。並且有66.3%的受訪者對於政府推動復談,認為對改善兩岸關係增加彼此互信是有所幫助。
而對於今年我國受邀參加世界衛生大會,顯示兩岸關係緩和的說法,約有60.9%的受訪者表示贊成。有64.5%對未來一年兩岸關係表示樂觀。不過,卻只有53.2%受訪者,對馬政府處理兩岸關係表現感到滿意,低於前述海基會滿意度或對協商成果的滿意度,學者認為這是因提到「馬政府」造成按照藍綠的支持情況分布。
另外,對於中國大陸的印象部分,有42.5%的受訪者改變了對大陸政府的印象,且印象較佳,但沒有改變的卻有46.7%,而對大陸人民則是35%改變印象,變得較佳,但卻有50.3%受訪者,沒有改變。

兩會互設機構 大陸願協商【聯合報記者藍孝威 2009.05.14

馬英九總統日前表示,兩岸可考慮雙方某些項目上互設機構;中共國台辦發言人楊毅昨天有善意回應。
楊毅在國台辦例行記者會上指出,隨著兩岸三通逐步完善,兩岸人員往來日益頻繁,兩岸有關機構互設辦事處,十分必要。
他說,兩會互設機構問題,大陸一直持積極態度,只要雙方認為時機成熟,條件具備,大陸願意啟動協商。
他說,按照兩會簽署有關協議和達成的共識,盡快推動兩岸航運公司、航空公司、旅遊機構、商業性金融機構互設機構,辦理有關事宜,為從事旅遊、商務和參加兩岸交流活動的兩岸同胞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服務

台港互設經貿組織 達成共識>中時09-06-06陳筑君

 陸委會副主委傅棟成和首次受邀來訪的香港最高層級官員─港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昨天在喜來登飯店舉行雙邊工作會議,並宣布雙方設立貿易合作委員會共識。林瑞麟說,此趟來台,是台港關係重要里程碑。
 應陸委會邀請,林瑞麟四日率團抵台訪問,昨中午雙方在喜來登飯店宴畢,隨即展開逾一小時雙邊合作新機制及交流相關議題的工作會議。為比照今年三月傅棟成赴港時雙邊的會議模式,力求對等尊嚴,林瑞麟此行並未踏進陸委會,雙方在林瑞麟下榻的喜來登飯店會議。
 閉門會後雙方對外舉行記者會,並宣布這次會議成果,包括雙方同意分別設立「台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與「香港台灣商貿合作委員會」作為對口,就兩地關心的貿易、投資、旅遊及其他雙方合作的事宜進行交流討論。
 同時,港方由高層官員組成「顧問團」支持「港台商貿委員會」工作,我方高層官員亦將以適當方式及身分參加「台港經濟文化策進會」;屆時,台港官員將可利用此平台溝通交流。不過,雙方委員會名單仍未確定,但層級會提升,台港也達成共識,於最短時間內正式成立,並舉行第一次會議。
 傅棟成私下透露,陸委會駐港單位稱為「旅行社」,妾身未明,又沒有官方互動功能,「這現狀未來應會有所突破」,但仍要一步步來。
 林瑞麟表示,訪問能改變歷史,○五年國民黨主席連戰應大陸邀請,與胡錦濤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握手,就是歷史性握手,為兩岸關係揭開新頁。
 另外,針對香港特首曾蔭權何時會造訪台灣?林瑞麟說,日前國民黨副主席朱立倫訪問香港時,曾當面邀請曾蔭權到台灣訪問,當時曾蔭權表示,希望任內有機會訪台。林瑞麟並稱,這需要雙方共同努力,藉台港即將設立的雙邊組織,必能為香港高層官員訪台締造條件。
 至於台灣方面是否也會有高層訪港,傅棟成指出,台港雙方建立新的合作機制,就是希望藉此讓台港官員互訪逐漸正常化,而在這過程中,層級會逐步提高。他還表示,在邀請曾蔭權來台問題上,只要時機成熟,不排除任何可能性

「除非政治阻礙」 克魯曼:沒理由不搞好兩岸經貿>中時09-05-15林上祚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十四日表示,中國與美國之間不是「零和關係」,中國在他有生之年,一定會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中國做為台灣的鄰國,除非有政治因素阻礙,否則,台灣沒有理由不與這個大國改善貿易關係。
 克魯曼本周在上海演講,公開批評中國當局操縱人民幣匯率,引發對岸一陣譁然。克魯曼昨日再度強調,人民幣目前還沒有開放自由兌換,境內債券市場,又缺乏明顯流動性,因此在他有生之年,人民幣不會取代美元成為國際貨幣。在現階段,克魯曼也不主張人民幣開放自由兌換。
 不過克魯曼強調,「除非我車禍身亡」,中國應該會在他有生之年,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中國與美國雖然在某些領域是貿易對手國,但中國經濟復甦產生的外溢效果,一定會嘉惠到美國,中國與美國並非零和關係。
 對於中國為首的亞洲國家,能否逃過全球經濟未來可能的「失落十年」現象,克魯曼回答,在這一波全球的經濟衰退過程,亞洲國家一定會是率先反彈的地區,部分國家應該有能力逃離類似日本的「零利率」流動性陷阱。但說到亞洲經濟是否有能力與歐美「脫鉤」、獨善其身,克魯曼認為,「脫鉤」說易行難,亞洲國家過去經濟成長仰賴出口,現在如果要與歐美「脫鉤」,就要創造出龐大的內需,短期內根本不可能。
 克魯曼認為,全球經濟下滑情況雖然已經減緩,但這並不代表金融風暴已經遠離,事實上,金融體系還有一些潛藏危機;事實上,美國的信用卡債與東歐政府負債問題,目前仍然沒有解決,套用醫學術語,「全球經濟病情已經穩定,但尚未脫離險境」。
 克魯曼說,雖然有些指標、數據,讓某些人以為危機已經解除,因而鬆了一口氣,但「這也讓我很擔心,雖然全球經濟不至於崩潰,但不要以為復甦在望,就可以太過自信」,希望各國政府都能審慎以對。

香港邊緣化 台灣好時機?【聯合報記者許玉君09.05.16

寶來金融集團副總裁暨大中華資本市場處總經理黃齊元昨天表示,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已慢慢被邊緣化,台灣夾在崛起的中國與美國華爾街之間,目前正是好時機。
他還重新定義「新兩岸三地」,將會是「北京、上海、台北」,或是「上海、廈門、台北」,香港將被排除在外;福建廈門因被劃為海西經濟特區,也可能成為新的經濟板塊。
黃齊元在參加由聯合報系經濟日報、台灣金控與中華經濟研究院共同舉辦的「國際經濟金融論壇」表示,目前的亞太四大金融中心「香港、新加坡、上海與台灣」,近年來此消彼長的變化十分快速,未來香港可能會被慢慢邊緣化,逐步退出亞洲金融版圖。
他認為,香港很可能將被上海超越,因為大陸總理溫家寶日前宣布要將上海定位成「國際金融中心」與「國際航運中心」;更何況,香港現有缺點不少,包括過度依賴中國、沒適時轉型、過於自滿、不夠多元化、新金融商品創新不足等。
上海的情況是優劣參半,優勢是中國的商業與金融中心,同時也是大型國企的上市中心;但缺點也很多,像是過於自滿、決策力有待加強、本位主義讓創新度不足、產品不夠多元化等。
他指出,台灣的競爭力在於:產業分布平均、擁有完整高科技產業鏈與產業族群、深度的多層次投資人,對於新金融商品的接受度高。
不過,花旗環球財務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杜英宗對於兩岸三地成為亞太金融中心的看法不同,他指出,上海想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之路並不樂觀,因為中國司法制度不透明,除非他們能變成法治國家而非人治;台灣同樣也是受到司法牽絆,如果可以健全台灣的司法制度,台灣的未來就值得期待。
證交所董事長薛琦對兩岸關係解凍後的台灣未來也很樂觀,他說,台灣人的創意可以跟中國大陸的資源產生互補作用,雖然這次金融海嘯台灣的整體表現在亞洲四小龍中墊底,但未來發展仍值得期待。

新兩岸三地 台灣出頭好時機【聯合晚報記者吳孟庭09.05.15

寶來金融集團副總裁暨大中華資本市場處總經理黃齊元今天比較亞太四大金融中心「香港、新加坡、上海與台灣」,他認為香港作為金融中心已經慢慢被邊緣化,而台灣夾在崛起的中國與美國華爾街之間,現在正是很好的時機,他定義未來「新兩岸三地」將會是北京、上海、台北或是上海、廈門、台北。
由經濟日報與台灣金融控股公司、中華經濟研究院共同舉辦的「國際經濟金融論壇」今日進行第二天座談,黃齊元特別針對亞太四大金融中心作比較,先看兩岸三地,他說沒料到兩岸三地現今此消彼長變化這麼大。
他指出,大陸總理溫家寶日前宣布要將上海定位「國際金融中心」與「國際航運中心」,但這也是香港現在的定位,未來香港可能會被邊緣化,香港還有其缺點,包含過度依賴中國、沒有適時轉型、缺乏新增長點、過於自滿、不夠多元化、新金融商品創新不足等,同時,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已被新加坡超越。
他為「三地」重新定義,分別是「北京、上海、台北」,或是「上海、廈門、台北」,因為福建廈門已被劃為海西經濟特區,有可能成為新的經濟板塊。
另外他提到新加坡金融中心的優勢為亞洲私人銀行中心、東南亞金融融資平台和環境舒適,劣勢則為距離中國比較遙遠、沒有強大的工業基礎、上市公司普遍較小、缺乏穩定的本地一般投資人基礎等。
上海金融中心雖然是中國商業和金融中心、中大型國企上市中心,但黃齊元說,上海也有過於自滿、決策力待加強、本位主義讓創新度不足、產品不夠多元化等缺點。
而台灣的競爭力,在於產業分佈平均、有完整高科技產業鏈和產業群族、擁有深度的多層次投資人,並對新金融商品接受度高。他表示,台灣金融、經濟最適合中國,因為台灣經驗跟中國較有相關性,台灣在財富管理、私人銀行領域中,服務個人投資者也是最好的,這都是中國最可以參考的。
至於台灣是否開放陸資來台,他認為這定位在「產業來台」或「策略者來台」,因此策略性重於財務性。陸資著重「台灣市場」或「台灣資源加中國市場」,因為台灣有很好的技術與人才管理,移植中國是十分有威力。台灣利用陸資的資源優勢,包含龐大的市場、資金與政策,「要和大陸企業走出去,開拓世界市場。」
對於政府提出台灣六大新興產業,黃齊元也提出未來和大陸的關聯,他認為可引進大陸的有生技、醫療、綠色能源、農業,可從大陸引進來的有醫療、觀光、文化創意、綠色能源,其中他又看好台灣的觀光與文化創意潛力最高。

台灣創意+中國資源=樂觀未來【聯合晚報記者郭曉芸09.05.15

金融研訓院院長許振明、花旗環球財務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杜英宗、寶來金融集團副總裁黃齊元、證交所董事長薛琦四人對兩岸關係解凍後的台灣未來,相當樂觀;藉由開放兩岸投資及金融往來,台灣人的創意可以和中國大陸的資源產生互補作用,現在的台灣雖遇金融海嘯,總體經濟表現在亞洲四小龍中墊後,但未來發展仍值得期待。
許振明表示,他對未來的發展就像股市衝破六千點投資人的心情一般樂觀,去年七月媒體報導政府要開放五項產業來台投資,八月要公布台灣要建立亞太資產中心,不過九月金融海嘯一來,整個畫停頓,但他認為這未嘗不是個機運。長期資本的投資就是我們現在要努力的方向,台灣在兩岸三地中,全球化的程度是最為領先的,此波風暴吹襲下,台灣被預言會是亞洲四小龍中最慘的,但卻不知道台灣藉由兩岸之間投資及金融的開放,可以扭轉劣勢,兩岸金融中心像是上海或香港或台北,一定會有互補的關係,在這樣的前景之下,台灣未來發展應很樂觀。
杜英宗對兩岸三地為亞太金融中心有另類觀點。他說,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之路並不樂觀,因為中國司法制度不透明,除非變成法治國家而非人治,也許人民幣有可能成為世界級貨幣;而香港可以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是因為受到英國影響,至於台灣司法制度讓台灣還無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司法問題也是一個很大的絆腳石,但如果能健全台灣司法制度,未來就值得期待。
黃齊元回應克魯曼的短中長期景氣的說法,他說的確嗅得到一些克魯曼說的狀況,不過他認為台灣要憂心的是,大家失去憂患意識,因為台灣現在的股市表現得太好,讓台灣人容易鬆懈,他覺得M型社會應該轉成W型社會,也就是要國際化,兩岸的開放可以讓台灣人的創意增加,不只富財團,也會富人民,所以台灣未來值得樂觀審視。
薛琦質疑大陸的銀行來台灣開分行,是否有競爭力?因為他在大陸看到的是銀行效率差、速度慢,整天擁擠排隊,相較於台灣銀行業的效率差很多。
許振明認為,大陸的金融保護政策讓銀行利差可以大到超過6%以上,想來台灣來競爭恐怕要三思。不過大陸銀行會覺得能到台灣插旗是光榮得分;短期或許無法獲利,但他們主要是要吸取台灣經驗,挖台灣的金融人才,著眼的是未來亞太的市場需要台灣的人才一起發展,如果有一天大陸的大銀行來台灣,他們在大陸的分支機構眾多,許多台商為了方便,會轉而與大陸銀行合作,屆時台灣金融業的台商客戶一定會被大陸銀行搶走。
杜英宗也抱持相同看法,他說,中國大陸的銀行如果來台灣,短期或許無法競爭,但長期給他十年的時間,大陸的適應能力很強,一定會在台灣金融業掀起大波瀾,不能不憂心這個現象。

兩岸經合 台灣不會被吃掉【聯合報記者許玉君 2009.05.16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昨天表示,雖然兩岸同文同種,但台灣並不會因為與大陸的經濟關係緊密,而在政治上遭到消滅,台灣「不會被吃掉」。
聯合報系經濟日報、台灣金控及中華經濟研究院共同舉辦的「國際經濟金融論壇」,昨天克魯曼與青年對話,暢談在當前全球經濟情勢下,青年對於未來的期許與規劃。
與談的開發金控執行副總經理楊文鈞請克魯曼分享他先前大陸行心得。克魯曼先謙虛表示,他在大陸的行程過於緊湊,「忙到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可能沒有什麼心得可供分享。
不過,他指出,兩岸關係撇開政治不談,小國與大國的密切往來,在同文同種、關係若即若離的前提下,加拿大與美國是最好的例子。
他說,加拿大人與美國人雖講著同樣的語言,兩者經濟密不可分,政治與文化卻是徹底分離的,加拿大人有自己的經濟與政治認同,表示經濟整合不必然導致政治整合。
他強調,加拿大與美國的例子,跟兩岸目前狀況可能不盡相同,加拿大畢竟比台灣大了許多,美國只是加拿大的十倍大,但中國大陸是台灣的六十倍大。

海峽論壇組委會 將組萬人遊台>中時09-05-18陳世宗

 首屆「海峽論壇」重要活動之一,「海峽旅遊論壇」在廈門開幕,論壇組委會將組織萬名大陸居民赴金馬澎和台灣本島旅遊。此外,台中港直航廈門將於六月起航,台中清泉崗機場到日本靜岡首航包機,也將於六月四日成行,經濟不景氣中,各界致力搶攻旅遊市場。
 台灣媽祖聯誼會四十多間宮廟三百卅五人,十五日組成龐大進香團前往湄洲謁祖,並參加首屆海峽論壇;鎮瀾宮副董事長鄭銘坤建議,明年海峽論壇宗教部分,能改到台灣舉行,有助於兩岸宗教交流。
 旅遊業者林俊良說,「海峽旅遊論壇」在廈門揭幕,台灣、福建旅行業者簽署《旅遊品質保障合作協議》,論壇組委會將組織萬名大陸居民赴金馬澎和台灣本島旅遊;兩岸旅行業者推進「北區、中區、南區等分區、分時旅遊」,強化旅遊品質。
 華達海運副董事長羅嘉西表示,該公司「海洋拉拉號」肩負兩岸海運直航重任,預定六月中旬再增闢台中港到廈門航線,未來每周將有三航次從台中港直航到廈門。
 華信航空為搶攻暑假旅遊市場,台中到日本靜岡首航包機,將於六月四日中午十二時十分,從清泉崗機場起飛,預計下午四時廿分抵達富士山靜岡機場;回程於下午五時廿分,自富士山靜岡機場起飛,預計晚上八時抵達清崗機場。
 位於日本本州中部的靜岡縣,以著名卡通人物『櫻桃小丸子』的家鄉聞名全世界,境內擁有日本第一名山富士山絕佳美景、日本水域最深的駿河灣等,深具獨特旅遊觀光魅力。

兩岸經濟緊密合作 對韓、日是福是禍?【朝鮮日報2009/05/18記者崔炯碩

在台灣一家商業銀行工作了15年的溫錦最近正在中國上海的金融機構找工作。因為在他看來,由於全球金融危機,台灣的就業市場變得不穩定,但持續保持增長趨勢的中國大陸則有很多就業機會。正好溫錦聽到了隨著上海金融業的發展,人才需求也很大的消息。溫錦說:「如今大陸和台灣開通了直通航線,到上海僅需2個小時,相當於利用高速鐵路從台灣南部高雄到台北的時間。」
去年12月,大陸和台灣在隔絕59年後實現貿易、交通、郵政方面的三通後,兩岸經濟正迅速融合在一起。意味著通航、通郵、通商的所謂「大三通」正在迎來蜜月期。
中國政府17日還公佈了大陸企業赴台投資團和採購的計畫,以幫助因金融危機而經歷困難的台灣經濟。其主要內容包括,在今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各派一次水果、水產品、農產品加工品採購團,並由大陸企業組成採購團,於今年5月、6月、7月三次赴台,洽商採購台灣商品。同時,大陸方面還決定推進連接大陸、台灣、香港的遊輪旅行和對台灣海運公司的稅制優惠措施。
此外,前往台灣的大陸遊客和到中國來求職的台灣人也明顯增加。然而,大陸和台灣的經濟合作日益緊密,卻對韓國和日本等國家形成一種威脅。

大陸民眾在台灣金門島購買高粱酒

在大陸的福建省東南部港口城市廈門乘船走5公里左右就可以到達台灣金門島。而最近這裏湧入很多大陸民眾。這是因為作為「大三通」的一個環節,從今年4月開始,往返兩地的航線全面開通。大陸民眾兩手滿滿地購買金門島特產高粱酒後乘船回去。
據韓國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稱,今年前2個月,前往台灣的大陸人有7.6319萬人,同比增加107.1%。由此,台灣政府今年制定了「吸引大陸遊客100萬人」和「旅遊創收20億美元」的目標。
去年5月,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執政後,大陸對台灣的投資也在加快步伐。上月29日,世界最大的移動通信公司——中國移動通信決定收購台灣三大移動通信公司之一遠傳電信12%的股份。這是中國國有資本首次進入台灣市場。
中國政府本月4日稱,在距台灣最近的福建省建立「海峽兩岸經濟區」,指定為兩岸交流的試點地區。同一天,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薛琦回應說:「在戰後60多年後,台灣和大陸投資者將可以向對方股市進行直接投資。」

台灣人湧進大陸就業市場

台灣就業服務企業「104人力銀行」今年年初稱,希望到大陸就業的台灣人正在增加。從去年3月至12月,在中國就業的台灣人平均每月增加10%。特別是兩岸之間的週末直通航線開通的去年7月,在大陸就業人數比前一個月增加了20%。
在台灣將這種在大陸就業現象比作過去美國的西部開發,稱之為「西進大陸」。大陸《第一財經日報》報導說:「比台灣大60倍的中國大陸的人力資源市場、日益擴大的中國內需市場正在吸引台灣人才。」據「104人力銀行」的問卷調查顯示,希望在大陸就業的台灣人中有67%就在大陸就業的動機選擇了「中國經濟具有發展潛力」。

對韓日等國家是「福」還是「禍」?

中國大陸和台灣關係變得日益密切,這對於韓國、日本等亞洲周邊國家並不是舉雙手歡迎的消息。全球經濟陷入低迷局面後,由於台灣企業在LCD、半導體行業進行了結構調整,由此,韓國IT企業從中獲利。但如果台灣企業在中國的援助下不退出,而是生存下來,對於韓國來說,將是利空因素。
據大宇證券透露,去年韓國和台灣的出口總額中,機械和運輸設備所占比重都達50%左右,出口結構極其相似。大宇證券預測說:「去年夏天以後中國大陸進口領域止步不前後,台灣受到了嚴重衝擊,但2009年以後,台灣對大陸的出口比重會再次增加。」
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公佈的去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為準,中國大陸和台灣的經濟規模合計為4.7941萬億美元。這一數字和世界排名第二的日本(4.9237萬億美元)相差無幾。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司廣州代表處處長朴鍾植(音)表示:「中國大陸和台灣的經濟融合現在已經進入起步階段。韓國要想在同他們之間的競爭中存活下來,必須快馬加鞭努力開發新的出口產業體系。」

兩岸經濟新思維 10年、10倍與10倍速【經濟日報黃齊元 2009.05.27

4月以來,海南博鰲論壇上,中國大陸總理溫家寶宣布多項對台友好政策,包括陸資來台,放寬大陸觀光客來台,以及擴大對台採購案。4月29日,中國移動宣布將投資遠傳電信12%股權,台灣股市隨之大漲,「兩岸經濟」邁入實質性階段。
過去台灣經濟思維只有單點,不是台灣就是中國,但是對於兩岸連結,特別是大陸進來台灣,完全沒有思想準備。有人認為兩岸經濟是「零和遊戲」,錢和人去了大陸,就是台灣的損失。然而兩岸三通開放至今,台商資金大舉回流,陸資、外資紛紛來台,我們迫切需要新的思考邏輯來面對這個趨勢。
台灣企業過去經營模式主要是「中國工廠」+「世界市場-代工」,今年起卻同時要面對幾個新趨勢,包括「區域化」(中國市場)、「本土化」(陸資來台後的台灣市場)和「全球化」(世界市場-品牌),挑戰艱鉅。台股資金行情掩蓋了經濟衰退的現實,許多人沉溺在短期榮景的喜悅中,失去了征戰大陸、布局全球的憂患意識和動力。
面對兩岸合作大潮流,台灣企業應有全新經營策略,把眼光放遠,將短期的「和平紅利」轉化為長期「轉型資本」,並且要在思想上從三個層面來改變-深度、廣度和速度。
第一是「深度」,也就是長期戰略眼光。中國大陸最近宣布上海在2020年要成為「世界金融中心」和「世界航運中心」;台灣至今還看不到四年以上的願景。台灣政府和企業的願景不夠清晰,路徑圖也欠缺。未來布局一定要考量到兩岸交流十年後的情境,並且要有想像力。
誠品書局就是超越時空的典範:作為一家不一樣的書店,誠品在1995年透過一次徵文活動,讓讀者描繪各種異想天開的想望,促成1999年世界第一家「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最近又策劃「2020,如果誠品……」活動。如今,連大陸人都認為誠品憑一己之力提升了台灣精神文明的水平。
第二是「廣度」,也就是將大陸視為Home Market,經營內需市場,這牽涉到心態和組織結構的改變。另外,要讓大陸人將台灣視為他們的Home Market,所以要從大陸人的眼光來提供產品和服務。不僅是傳統產業,即使是未來產業也必須考慮大陸市場。行政院規劃六大新興產業中,生技、醫療、綠色能源、農業應考量彼岸需求,而觀光和文化創意市場則在台灣。
廣度的另一層意義是「平台」。台灣一直希望成為「全球中心」或「亞太樞紐」,也就是「區域的軸心」(Hub)。平台最重要的精神是開放,而且要雙向,才能成為資源整合者。假如多國籍企業和陸資都願意把台灣作為區域總部,台灣的格局會比現在高出十倍。
第三是「速度」。大陸企業由於經營龐大市場,行動力比台商快很多。台灣老闆因為資本不足和保守心態,多半是「滾動式發展」,一步一步來。台商既要「走出去」,又要「引進來」,速度不夠快根本無法轉型。唯有加快腳步,努力將失落的八年追回來,才有可能跑到世界的前面。
在香港回台的飛機上,點播了一張披頭四主唱約翰‧藍儂的精選輯,第一首歌是《Imagine》,最後一首是《Give Peace a Chance》,感觸萬千。今天兩岸要給和平一個機會,大陸要給台灣一個機會,台灣也要給大陸一個機會,彼此從互信、互動到互利。運用兩岸想像力,帶動兩岸創意經濟,我們必定可以在十年之內,超越十倍的領域,創造十倍的新財富,開啟百年的大格局。(作者是寶來金融集團副總裁暨大中華資本市場處總經理)


【ECFA】

ECFA試驗 中共開放海西經濟區先行【聯合報記者藍孝威09.05.15

「海峽論壇」開幕前夕,中共國務院辦公廳昨天公布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明定福建省做為兩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試區域,賦予海峽西岸經濟區對台「先行先試」政策。
「意見」指出,在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框架下(即ECFA:馬英九總統倡議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按照同等優先、適當放寬原則,允許國家禁止之外、不涉及國家安全的各類台商投資項目,在海西經濟區落地;積極推動建立兩岸金融業監管合作機制,在此機制下,優先批准台資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在福建設立分支機構,或參股福建金融企業,支援設立兩岸合資的海峽投資基金,進一步擴大兩岸貨幣雙向兌換範圍,逐步建立兩岸貨幣清算機制。
在兩岸三通及旅遊方面,「意見」表示,把福建沿海機場、港口等,作為兩岸直接三通的首選地,適時增加福建沿海港口為對台海上貨運直航口岸;推動福建機場與台灣實現空中直航,增加航班、航線;適時擴大陸客從福建口岸赴台;進一步發揮福建作為兩岸事務重要協商地的作用。
「意見」下發給大陸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顯示海西經濟區已不是單純的福建對台灣,而是擴展為「區域對區域」的概念。
「意見」指出,海西經濟區東與「台灣地區」一水相隔,北承長三角,南接珠江三角洲,支援福建加快海西經濟區建設,是完善沿海地區經濟布局,推動海峽西岸其他地區和台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發展的重大舉措;也是加強兩岸交流合作,「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戰略部署,具重大的經濟意義和政治意義。

大陸學者觀點》這裡…可做ECFA示範基地【經濟日報記者林庭瑤09.05.15

中共國務院發布海峽西岸經濟區對台灣「先行先試」的政策,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指出,從海西區政策來看,顯示海西崛起的時機到了,海西區可作為未來「兩岸經濟架構協議」(ECFA)的示範基地。
李非明確指出,ECFA在大陸不可能一步到位,大陸這麼大,不可能拿整個大陸跟台灣實施ECFA,就像港澳與大陸簽署「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很多開放措施也是先從廣東試行。
李非認為,台灣銀行、證券、保險業可以到福建設分行或參股,福建居民優先到台灣自由行,都是先行試點的政策,而ECFA未來一些內容,也會先在海西區「先行、先試」。
陸委會副主委劉德勳昨(14)日在陸委會記者會上指出,海西的概念如何落實,大陸經貿體系與產業結構,對台商有多大的吸引力都還有待觀察。
政治大學國發所副教授童振源認為,海西區政策提出是因福建經濟發展遇到瓶頸,福建地理丘陵多,交通不便利,產業鏈不夠聚集,現在中央政策加持下,經濟效應可能不會太大。
童振源分析,台資金融機構到福建設分行或參股,牽涉到兩岸金融MOU的市場准入簽定,不論官方或業界,台灣方面不會僅滿意於只在福建地區,福建地區只是優先,不是唯一。
至於開放福建居民赴台自由行,他指出,行政院長劉兆玄也有提出,但自由行目前在台灣內部仍有疑慮,全世界開放大陸居民自由行也只有香港,現在大陸客來台人數已足夠,未來還要看旅遊承載量。
對於平潭島要開發成閩台自由貿易島,給予關稅上的特殊優惠,李非認為,成或不成,都還要看政策落實程度而定。

張五岳:閩台關係 不等同兩岸關係【聯合報記者郭乃日2009.05.15

大陸國務院支持加快海西經濟區建設,淡江大學大陸所所長張五岳認為,從大陸加強對海西經濟區的建設,應正面看待;但是從台灣的角度,把閩台關係視同兩岸關係,現實上有很大落差。
張五岳說,過去建設海西經濟區,只是福建積極推動,大陸中央被動採取配合措施;這次大陸國務院明確通過加強海西經濟區建設意見,最值得注意的是「先試先行」。
他說,過去大陸對台政策都是先行試點,總結經驗再推動;福建省希望北京中央支持在福建「先試先行」兩岸相關的經貿、航運等政策,以取得先機。
張五岳進一步表示,現在兩岸大、小三通都通了,福建與台灣距離拉近,因此可以推動「產業對接」,大力爭取台灣廠商進駐。而馬政府擬推動的ECFA,不是一步就能到位,因此福建省積極爭取能成為台灣金融服務業登陸「先試先行」地區。
張五岳強調,這一政策有利於兩岸和平、經貿發展互惠互利、保障人民福利等作為,應正面看待;但畢竟福建只是省級單位,而且福建在台商投資、人員往返等方面,比不上長三角和珠三角。所以福建對海西經濟區的熱絡,和北京中央的支持,從台灣角度看,只能視為閩台關係的進一步發展。

成立石化專區 兩岸大攻防【工商時報09-05-29 譚淑珍

 總投資額60億美元,設於福建省泉港區的「台灣石化專區」已經揭牌成立,9月並將正式簽約。但在此同時,經濟部長尹啟銘日昨卻也在彰化重申,「國光石化將提前在明年3月動工。」兩岸石化專區的投資攻防戰已然開打。
 經濟部工業局已立即展開「國光石化專案」會議,務求國光石化能夠如實推動。與會的石化業者透露,「政府認為只要把國光石化搞成了,我們就不會去中國大陸了,就可以把我們留在台灣」。
 同樣的,福建省政府也憂心,台灣石化專區會成為「海滄第二」,最後成為夢幻泡影,因此加快合作的腳步,並允諾福建省銀行將提供優惠聯貸。
 兩岸會如此關切這8家石化業者的動作,除了該案具政策性指標意義外,也是兩岸投資環境的競爭。
 福建泉港區的「台灣石化專區」,計畫2020年前以煉油、乙烯一體化,以及石化中上游原料產品生產為主的國家級石化基地,達到年煉油量2400萬噸、乙烯裂解300萬噸、中下游產品100萬噸的規模。
 而台灣的國光石化第一期投資是,計畫提前在2015年達到日煉量30萬桶的原油煉油廠、乙烯裂解120萬噸、年產能150萬噸的芳香烴廠,及23座石化中下游工廠等。
 也就是說,泉港區的台灣石化專區有如是將國光石化「搬」過去。同樣的,如果國光石化如期完成,多數也是國光石化股東的8家石化業者是否還有意願投資泉港區的石化專區?不無疑問。
 然而,面對兩岸政府的「關切」,參與其間的工總理事長陳武雄坦言,有感受到來自兩岸都「非要完成的『壓力』」,即使如此,陳武雄是直言不諱說,泉港區的台灣石化專區,「不會成為海滄第二」。
 至於國光石化,陳武雄只含蓄的說,「我們也希望能夠蓋成,但是環保能不能過,我們沒有信心」。
 即使最後環評過關了,一位石化業者指出,國光石化的建廠成本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變得很高,如果國光石化遲遲不能興建,這位業者說,非台塑體系的中、下游石化業者的原料來源,就只有用「台塑用剩下的」。
 石化業者指出,就因為國光石化在台灣遲遲無法推動,「我們只有自行尋找生路,那裡有路,我們就往那裡走!」
 事實上,為了國光石化的推展不開,石化公會曾多次造訪行政院長劉兆玄,業者透露,當時多位國光石化的民間股東當面對劉兆玄說:「要幹不幹,一年內解決,不成,就算了」。
 話都講到這個程度,業者細數過去石化業的發展歷程說,25年前,乙烯裂解產能台塑是0噸,中油是100萬噸;25年後,台塑是300萬噸,中油還是100萬噸。
 台塑不斷持續成長,中油為主軸的國光石化雖然政府宣示2015年運轉,但變數仍多,對業者來講,「能不能生存」,才是最重要的課題。
 不過,陳武雄比較樂觀的認為,如果國光石化能夠如期完成,也不影響泉港的台灣石化專區,「兩者可獨立看待,更可並存」。
 他說,中國大陸有13億人口,乙烯年產量才1200萬噸,美國是2500萬噸,大陸未來石化產品內需市場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也因此,屆時國光石化的產能「參加的人自己可以吸收產能」。

成立石化專區 兩岸大攻防【工商時報09-05-29 譚淑珍

 總投資額60億美元,設於福建省泉港區的「台灣石化專區」已經揭牌成立,9月並將正式簽約。但在此同時,經濟部長尹啟銘日昨卻也在彰化重申,「國光石化將提前在明年3月動工。」兩岸石化專區的投資攻防戰已然開打。
 經濟部工業局已立即展開「國光石化專案」會議,務求國光石化能夠如實推動。與會的石化業者透露,「政府認為只要把國光石化搞成了,我們就不會去中國大陸了,就可以把我們留在台灣」。
 同樣的,福建省政府也憂心,台灣石化專區會成為「海滄第二」,最後成為夢幻泡影,因此加快合作的腳步,並允諾福建省銀行將提供優惠聯貸。
 兩岸會如此關切這8家石化業者的動作,除了該案具政策性指標意義外,也是兩岸投資環境的競爭。
 福建泉港區的「台灣石化專區」,計畫2020年前以煉油、乙烯一體化,以及石化中上游原料產品生產為主的國家級石化基地,達到年煉油量2400萬噸、乙烯裂解300萬噸、中下游產品100萬噸的規模。
 而台灣的國光石化第一期投資是,計畫提前在2015年達到日煉量30萬桶的原油煉油廠、乙烯裂解120萬噸、年產能150萬噸的芳香烴廠,及23座石化中下游工廠等。
 也就是說,泉港區的台灣石化專區有如是將國光石化「搬」過去。同樣的,如果國光石化如期完成,多數也是國光石化股東的8家石化業者是否還有意願投資泉港區的石化專區?不無疑問。
 然而,面對兩岸政府的「關切」,參與其間的工總理事長陳武雄坦言,有感受到來自兩岸都「非要完成的『壓力』」,即使如此,陳武雄是直言不諱說,泉港區的台灣石化專區,「不會成為海滄第二」。
 至於國光石化,陳武雄只含蓄的說,「我們也希望能夠蓋成,但是環保能不能過,我們沒有信心」。
 即使最後環評過關了,一位石化業者指出,國光石化的建廠成本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變得很高,如果國光石化遲遲不能興建,這位業者說,非台塑體系的中、下游石化業者的原料來源,就只有用「台塑用剩下的」。
 石化業者指出,就因為國光石化在台灣遲遲無法推動,「我們只有自行尋找生路,那裡有路,我們就往那裡走!」
 事實上,為了國光石化的推展不開,石化公會曾多次造訪行政院長劉兆玄,業者透露,當時多位國光石化的民間股東當面對劉兆玄說:「要幹不幹,一年內解決,不成,就算了」。
 話都講到這個程度,業者細數過去石化業的發展歷程說,25年前,乙烯裂解產能台塑是0噸,中油是100萬噸;25年後,台塑是300萬噸,中油還是100萬噸。
 台塑不斷持續成長,中油為主軸的國光石化雖然政府宣示2015年運轉,但變數仍多,對業者來講,「能不能生存」,才是最重要的課題。
 不過,陳武雄比較樂觀的認為,如果國光石化能夠如期完成,也不影響泉港的台灣石化專區,「兩者可獨立看待,更可並存」。
 他說,中國大陸有13億人口,乙烯年產量才1200萬噸,美國是2500萬噸,大陸未來石化產品內需市場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也因此,屆時國光石化的產能「參加的人自己可以吸收產能」。

廣西主席率領 千人經貿團今天到【聯合報記者陳東旭09.05.21

被形容為「廣西真空、台北辦公」的廣西千人經貿交流團,在自治區主席馬飆率領下,今天搭包機抵達台灣。
親自帶團的自治區主席馬飆,官階等同省長,是大陸首位省長級官員帶最大的團隊赴台。自治區台辦主任劉侃說,廣西十四個市的「一把手」市委書記或市長,都隨團來台,對廣西來說,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遭。
廣西組了千人團來台,是自去年八、九月開始籌辦。昨天先行抵台的劉侃說,從一開始的百人團,到最後的千人團,廣西團籌備了九個月才成行,可望開創今後大陸地方省市大規模參訪台灣的範例。
劉侃說,中共國台辦十分支持這次廣西團台灣行,全團有兩位副部級幹部,這在過去是不容易的,全團分成經貿、文化、旅遊三個團,分搭三班包機抵台。其中最受注目的,是自治區政府高級官員、當地企業負責人組成的官辦團,人數約四百多人,包括廣西的十四個市、廿八個廳局領導。
他說,官辦團由馬飆率團,十四個市有五位市委書記、九位市長前來,企業方面則涵蓋港口、物流、沿海產業、開發等。
他表示,經貿團成員光是商會副會長層級的,企業資本最少都在三、四十億元人民幣以上;最大的企業是廣西投資集團,規模達三百多億元人民幣。他們除參加首次在台舉辦的「桂台經貿合作研討會」,也將進行大規模的採購。
至於文化團,有一百人的「劉三姐」大型歌舞表演劇團也是首度來台,廿三日在台北國父紀念館、廿八日在高雄勞工活動中心演出。還有灕江畫展在國父紀念館展出。
劉侃說,旅遊團這部分,廣西更是「傾巢而出」,很多市縣的旅遊部門官員和重要負責人都來了,自治區政府計畫今年將發動廣西十二萬遊客到台灣觀光。
劉侃已來過台灣三次,他特地去高雄港「取經」。他表示,由防城港、欽州港和北海港合組成的廣西北部灣港,正在發展建設,高雄港的經營管理,可做為北部灣港學習的對象,希望未來北部灣港能與高雄港拓展海上直航。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昨天下午一點,深圳航空班機滿載一百廿一名乘客,自桂林直飛台北松山機場,廣西首次直航台灣的包機正式開通。
桂林市委書記劉君在首航儀式說,一直以來,台灣都是桂林最大的入境客源地,每年到桂林旅遊的台灣旅客,都維持在四十萬人次。桂林與台灣直航包機的開通,將使台灣與廣西、桂林的合作,由過去單向合作關係,變成雙向的旅遊合作關係。

才兩年…廣西台泥 年產900萬噸【經濟日報記者何蕙安09.05.

台泥董事長辜成允昨(22)日分享廣西投資經驗,他說,自己被廣西政府的熱情與豐厚的經濟條件感動,才放心砸下人民幣34億元(約新台幣170億元)扎根。現在台泥在廣西的年產量900萬噸,直逼台灣一年1,100萬噸的水泥市場規模,「以前在台灣花了50年才做起來,在廣西花了兩年就做到了。」
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馬飆昨天誇讚台泥是廣西最大的台資企業,一年稅金就高達人民幣4,400萬元(約新台幣2.2億元),為廣西帶來豐厚稅收。
辜成允說,台灣水泥市場年產量1,100萬噸,但大陸的規模是台灣的100倍。台泥的戰略是堅持總部留在台灣,中心選在華南,原本看上福建,但發展不起來,後來才到廣西。
在辜成允眼裡,廣西有不少大西部優惠政策,交通連結黃金水道、航運樞紐,運輸成本低廉;而且廣西是東協的窗口,有利台泥進軍東協市場。人說「桂林山水甲天下」,聽在辜成允耳裡,代表的是滿滿的石灰石資源。
辜成允說,「我敢跟大家保證,廣西政府的服務是全大陸屬一屬二。」他在廣西探路期間,剛好遇到貴港書記,書記居然直接把他們請到辦公室表態,如此積極招商的態度是他前所未見。
廣西政府有多熱情,辜成允說了一個故事,他在廣西探路的一個星期,是他生平每天都從早喝白酒喝到晚,除了拜會官員的時候稍微清醒,每天都是醉醺醺的狀態。
辜成允說,建一個水泥廠很繁雜,光是探測當地地質就要花很多時間,台泥在2005年9月決定落腳貴港後,廣西政府不到一個月就作好地質報告;十天後,雙方簽約,2006年4月水泥廠就開工了,速度之快,把台泥的競爭對手都嚇了一大跳。
台泥廣西廠在2008年8月正式出貨,兩年完成年產900萬噸水泥,相剛於一個台灣的總產能。台泥在廣西有843個員工,每年繳稅新台幣2億元。辜成允回憶廣西的投資行,覺得是天註定,水泥廠開工當天還飄著雨,但舉行典禮後,忽然間雲就開了,還有陽光射下,讓他覺得是好兆頭。

桂台經貿論壇 簽署八項合作備忘錄>中時09-05-23李文輝

 桂台經貿合作論壇廿二日在圓山大飯店開幕,兩岸民間各界簽署了八項合作備忘錄,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馬飇強調,除了一.八億美元的採購商機,更提醒廣西是二○一○年東盟(東協)與中國「十加一」實施自由貿易區的前沿與窗口,商機無限。
 昨天揭幕的桂台論壇,廣西官方包括自治區正副主席、經貿、公安首長、全區十四個市有五個書記、九個市長來訪,東道主工總理事長陳武雄不禁打趣地說,桂台論壇好像把整個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搬來台灣辦公。
 參訪團前晚「精算」後,把原先提供即將採購的金額一.七億美元,略提高為一.八億美元。
 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昨應邀開幕致詞表示,○五年四月一日,他陪同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參與連胡會,達成九項協議、一個共識,連戰後來在北京大學演講,也提出五大願景,都透過馬英九當選總統、國民黨重新執政、兩岸恢復制度性協商後一一實現。
 馬飇指出,這次廣西經貿文化代表團的特點是陣容龐大、領域廣泛、內容豐富、合作務實、採購量大。更重要的是,廣西是大陸唯一與東盟既有陸地、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區。
 近來積極參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參與和推進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中越「兩廊一圈」合作,努力成為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新高地,歡迎台灣企業參加十月廿到廿四日舉辦的第六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暨投資峰會。
 昨天在馬飇與陳武雄見證下,兩岸民間簽署了工業、農業、經貿、沿海合作發展、旅遊、中醫藥、文化、增進相互了解友誼等八項合作備忘錄。
 馬飇向台灣企業招手,希望透過桂台論壇等方式,建立具有桂台特色的互利雙贏合作框架、共同應對金融危機、開拓產業合作及促進貿易,特別是在石化、能源、生物製藥、鋁加工、農產品加工、海洋開發、及倉儲物流、環境保護等方面,展開全方位合作,並在桂林之外,爭取南寧與台北直航、及提供台胞落地簽證。

廣西北部灣 東協10加1發展利多>中時09-05-23李文輝

 除了採購,廣西經貿文化代表團這次也帶來了一些新的投資機會,尤其北部灣經濟區石化業等基礎建設,配合明年東協中國十加一自由貿易區,發展潛力驚人。
 廣西自治區副主席陳武強調,廣西是自治區、又是西部大開發重點,北部灣經濟區為了吸引全球企業投資,有十分優惠的投資措施,像是企業所得稅,沿海要三三%,在廣西只要一五%,如果在北部灣更降到九%,條件誘人。陳武表示,○五年以來,台商在廣西投資,以每年三五%的速度成長,截至去年,共批准台資一二七八項,合同台資額四五.六一億美元,連國際金融危機也影響不了熱度。
 陳武指出,去年元月,結合欽州、防城、北海三港的「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畫」批准實施,北部灣經濟區將建設成為中國─東盟(東協)開放合作的物流、商貿、加工製造基地、及資訊交流中心。
 陳武表示,「北部灣」帶動了廣西未來五大發展,一是形成臨海產業群:石化、鋼鐵、能源、林漿紙、電子資訊、海洋、食品加工等重大產業正在布局。
 二是區域國際大通道加快建構:以南寧為中心,東連粵港澳、北接湘鄂贛、西連雲貴川,西南與越南等東盟國家相通的大能力鐵路網、高等級公路網、和高等級公路網和高密度航空網正加快建設,未來南寧到廣州只要三小時、到北京十小時。
 三是沿海億噸大港即將建成:截至去年底,北部灣與全球八十多國、二百廿多個港口通航,貨物吞吐量達八○八九萬噸,將成為億噸大港。
 四是以欽州保稅區為重點的保稅物流體系,即將封關運營:包括欽州保稅港區、第一個位於陸地邊境地區的憑祥綜合保稅區、南寧保稅物流中心,相繼批准成立。
 五是重點產業園區加快建設:北部灣經濟區內防城港企沙、欽州港、鐵山港工業區,三年內將投入上百億元,建設成石化、鋼鐵、電子產業團區。
 工總理事長陳武雄說,廣西現在是天時地利人和,欽州市委書記五月廿七日就要來台為他們的石化業接頭,我們政府卻欠缺積極態度發揮公權力,環保一拖兩、三年,時間也過了,到時政府不得不讓他們出走。

另參本館:中國與東協 東協加三

大陸釋8利多 明確回應ECFA【聯合報特派記者藍孝威09.05.18

中共國台辦主任王毅昨天在福建海峽論壇大會上提出最新八項惠台措施。其中一項是大陸願意與台灣商談簽署「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明確回應馬英九總統所倡議的ECFA。
王毅表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賈慶林去年底曾宣布,如果世界經濟形勢持續惡化,台灣方面提出緩解經濟困難的要求,大陸方面願意盡最大努力提供協助;不久前,總理溫家寶也就此提出五項重要舉措。大陸各主管部門據此落實這八項方案。
一、推動大陸企業赴台投資。中共商務部、國台辦正式發布「關於大陸企業赴台灣地區投資或設立非企業法人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大陸企業赴台灣投資程序。相關主管部門近期將率領電子、通訊、生物醫藥、海洋運輸、公共建設、商貿流通、紡織、機械、汽車製造業等企業赴台考察。
二、擴大對台產品採購。大陸採購團今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將兩次赴台採購水果、蔬菜、水產品及農產加工品;企業採購團於今年五月、六月、七月三次赴台,洽商採購台灣工業消費品、日常生活用品、食品加工產品和特色工藝商品。此外將協助台灣在大陸舉辦促銷活動。
三、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台資企業拓展大陸市場,並參與大陸擴大內需的基礎設施和重大工程建設。
四、增加大陸居民赴台旅遊。今年內爭取超過六十萬人次赴台灣旅遊。
五、推動協商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大陸願以積極和開放態度,與台灣商談簽署符合兩岸經濟發展需要,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大陸將加快研究與準備,並以適當方式與台灣方面就此進行接觸交流,增進相互了解,爭取儘早展開正式商談。
六、進一步開放台灣居民參加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項目。新增統計、審計、價格鑑證師、社會工作者、國際商務、土地登記代理人、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企業法律顧問、註冊安全工程師、勘察設計領域的註冊結構工程師和註冊土木工程師等十類共十一個項目。
七、加強兩岸農業合作平台建設。新增設立福建莆田仙遊、福建三明清流、安徽巢湖和縣、江蘇淮安淮陰四個台灣農民創業園,加上原來的十一個,總計有十五個。
八、准許台灣地區律師事務所在福州、廈門兩地試點設立分支機構,從事涉台民事法律諮詢服務。

對台八項利多 陸委會:待商【聯合報記者李祖舜 2009.05.18

中共國台辦主任王毅昨天在海峽論壇大會釋出對台八項利多政策。其中「許可台灣律師事務所在福州廈門兩地試設分支機構」,因涉及專業執業證照認定與事務所設立問題,陸委會副主委劉德勳表示,還有待兩岸進行協商,將由法務部與經濟部研究。
王毅宣示「大陸要增設四個台灣農民創業園」,陸委會則持較保留的態度。劉德勳強調,兩岸農業各自有發展空間,大陸要推動台灣農業試驗區,牽涉到台灣農業專業技術問題,我方在現有基礎上,必須兼顧國內農業的發展,將交由農委會進行專業評估再做回應。
至於王毅所宣示「推動協商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並願以適當方式與台灣接觸交流,儘早展開正式商談,劉德勳表示肯定,強調此一方向與第三次江陳會談一致,兩岸經貿往來已達到一定程度,應透過制度性協商加以處理和安排,以提升台灣的競爭力。
在「推動大陸企業赴台投資」方面。劉德勳表示,這符合我方推動「開放陸資來台」政策,顯示兩岸對此議題已有共識;而「鼓勵台資企業拓展大陸市場」政策,我方希望台商能在大陸擴大內需市場的行動中提供必要的協助、並扮演一定角色。
針對「增加大陸居民赴台旅遊人數」,劉德勳強調,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已是兩岸兩會達成的共識,已有既定的機制進行運作管理,我方會秉持現有的政策方向持續推動。

本土派 擔心台灣變神豬【經濟日報記者林則宏 2009.05.18

馬政府上台後,大陸不斷對台灣釋出各種經濟利多,受益的群體固然拍手叫好,卻引來本土派人士的疑慮。周末在一場研討會中,東吳大學政治系主任羅致政就將之比喻為「神豬論」。
羅致政說,養神豬的人餵食神豬各種美食,給神豬吹冷氣,甚至幫神豬按摩,最終目的就是要宰來祭神。大陸不斷給台灣各種利多,背後的目的國人應深思。
台灣前駐WTO常任代表顏慶章說,羅致政「神豬論」讓他聽得毛骨悚然。他寧可換個比喻,如果一個人將金銀財寶搬到你家,最後你可能會發現,你家的所有權已經發生變化。這可能是台灣在不斷接受大陸各種利多時,必須慎防的。

ECFA 兩岸名稱統一了【聯合報特派記者藍孝威2009.05.29

中共國台辦主任王毅昨天在「重慶‧台灣周」開幕式上致辭,強調大陸正加緊研究建立符合兩岸經濟發展需要、並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爭取在下半年,啟動「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商談。
在日前舉行的「吳胡會」上,中共總書記胡錦濤表示,對於「兩岸經濟合作協議」,大陸希望下半年開始研商,是北京首度對馬英九總統提出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統一相近名稱;昨天王毅更具體稱呼「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已將兩岸對ECFA的稱呼「統一」。
王毅強調,大陸將進一步深化兩岸互利合作,促進兩岸經濟共同發展。
他說,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和國民黨主席吳伯雄主席在會談中明確表示,當前最突出的任務,是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考慮到兩岸同胞是一家人,大陸採取實際措施,與台灣同胞共克時艱。今後,如果形勢需要,大陸還會繼續這樣做。
他表示,大陸鼓勵並支持有條件的大陸企業到台灣考察,尋求投資機會,發展項目合作;目前已有一些經濟主管部門和大企業組成的考察團赴台考察,更多的大陸行業協會、企業團體正準備赴台。
他指出,大陸積極推動兩岸的產業合作,以共同提升產業競爭力。兩岸已就中草藥、太陽能光伏、汽車電子等產業進行廣泛交流,通信、半導體照明、風力發電等產業交流活動,將陸續舉行。
他說,大陸正組織採購團赴台,涉及紡織、輕工、家電、機電、液晶面板、農產品等多個領域。

CHAIWAN行不行【經濟日報社論 2009.06.01

(楨:早已CHIMERICA,CHINDIA了)

一向深為我們忌憚的競爭對手南韓,看到去年520以來兩岸關係的快速改善、經濟互動的障礙紛紛撤除,反而懍然而懼,認為兩岸在資訊科技產業的合作,形成CHAIWAN,中國+台灣的緊密供應鏈,將威脅南韓電子業的發展。
這正是南韓之所以令人畏懼的原因:在台灣的政府、業界與學者專家尚未充分了解兩岸互動可能帶來的巨大機會,甚至在野黨與某些媒體還竭盡所能詆譭、詛咒兩岸經濟合作十餘年來終於出現的契機時,南韓媒體已經明確感受到「CHAIWAN的凶猛追擊」,努力思索應對之道。
的確,對台灣的資訊科技產業而言,打破兩岸往來的障礙,有如猛虎終於出柙。多年來,由於腹地狹小、企業規模遠不如人,我們的資訊科技產業完全無法享受大規模經濟的利益;因而儘管人才濟濟、技術卓越、拚勁十足,但難以建立自有品牌,不易掌握行銷管道,研發比重瞠乎人後,連廣告行銷,也都不免小兒科,不敢大手筆揮灑。於是只能長年躲在大品牌之後為人代工做嫁,賺些蠅頭小利。也因為腹地太小、發展落後,資訊科技產業最重要的智慧財產權幾乎完全受制於人;而使銷售稱冠的產品,營收之中泰半都要拱手送人。
南韓的經濟規模比台灣大出三倍,又聚舉國之力投入少數財團所控制的重要產業,經過20年的踟躕蹣跚,終於仗其稍大的規模,享受到一定程度的優勢,而在國際市場中得以嶄露頭角。
然而一旦兩岸密切互動,挾台灣浸淫資訊科技產業數十年淬鍊出來的精悍隊伍、卓然有成的產業鏈,加上對岸比南韓大20倍的腹地、仍屬低廉的人力成本,過去台灣所面臨的障礙可以一舉打破,多年艷羨不已的規模經濟超乎所期地落入掌中,台灣的世界品牌將如雨後春筍,紛紛冒出,研發比重將立時提高,廣告行銷自不在話下,甚至規格、標準方面的智慧財產權,也將在全球最大單一市場的支撐下,揚眉吐氣。因此不僅南韓的優勢大受威脅,長久跋扈恣肆的先進國家,無數利益也不得不釋放出來。
當然,以大陸經濟之大,人才輩出,復積極進取,在兩岸密切合作之際,多少好手自不甘長居人後,會努力跟進、學習、超越,使得兩岸共同擁有的實力益趨雄厚,CHAIWAN更將如虎添翼,在國際舞台大展雄風。資訊產業早一步投入的台灣精英,若不自惕勵、不力求精進,到最後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兩岸共同創造的商機,絕不局限於資訊科技產業而已。資訊科技不僅是目前產業科技的主軸,也與其他重要產業密切相關。如今日當紅的能源科技產業,許多關鍵產品及技術,都與資訊科技產業密不可分,也同樣需要強大的規模經濟來分擔高昂的研發與行銷成本。同時,龐雜的產業鏈日見繁複,一個國家要完全掌握每一個環節復能達到最高經濟效率,幾無可能。因此,當台灣數十年打造的科技產業基礎,結合對岸在基礎研究方面的實力,以及巨大規模所支持的細密分工,即可比任何國家更具競爭優勢。
除此之外,半世紀來兩岸在文化、生活取向上明顯歧異的發展趨勢,加於一個本質相同的文化母體上,雙方碰撞時所激出的火花,會無比燦爛奪目,更會滋生出過去不敢想像的豐碩果實。台灣在國際貿易、管理行銷數十年積聚的實力,投注對岸封存數十年的廣袤土地上,就像一個終於打通任督二脈的練功者,忽然增添一甲子的功力,在生活、經營、行銷、效率上,都會突飛猛進,為兩岸經濟的增長躍升,平添無比功力。在全世界飽受金融海嘯荼毒摧殘,未來十年或更久,國際市場胃納難以恢復舊觀的大環境之中,CHAIWAN來得正是時候!

從Chindia到Chaiwan【聯合報林琳文 2009.06.03

就在綠營吹起公投ECFA的號角之際,正為盧武鉉跳崖與北韓核試爆而內外交逼的南韓,其媒體卻發出另一項警語:小心Chaiwan(China + Taiwan)的追擊!
南韓媒體學得快。幾年前,類似的字眼,Chindia(China + India)也曾廣受矚目。
同屬金磚的中國與印度關係發展,備受關注。中國固然標舉世界工程奇蹟的青藏鐵路之榮耀,其打通中印門戶的國際戰略意圖,看在印度眼裡,卻不免有著「一隻伸向南亞的鐵拳」疑慮。但印度學界與政壇提出Chindia(China + India),在「龍象之爭」或「龍象之盟」的爭議中,放下邊界戰爭的歷史仇恨,快樂想像「龍象共舞」的經濟合作榮景。
現在,Chaiwan似乎更受關切了。南韓朝鮮日報引述IT業界的看法說,「兩岸融為一體進行追擊的局面非常可怕」。因為在IT領域一直保持全球強者地位的韓國企業,最近卻在兩岸合作企業的攻勢下,節節敗退。
全球競爭下的區域整合趨勢,莫之能禦。兩岸經濟合作會是個怎樣的局面,其實還沒人確切知道。藍營先畫大餅,架構待研究;綠營先丟泥巴,內容不管他;胡錦濤的重點是「兩岸特色」,一切好說。然而,南韓企業與媒體點名ECFA,要求審慎應對Chaiwan的警告,卻說明了在全球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國際上對兩岸經濟合作的未來發展,另有一番估量。
值得注意的是,從Chindia到Chaiwan,China都是最受關注的主軸。台灣當然不必妄自菲薄,只是近幾年來,大家不免耿耿於懷的是,在國力一消一長之間,南韓已經揚言不把台灣看在眼裡了。Chaiwan再「可怕」,也不過是「追擊」,而非超越。
因此,台灣當然要顧主權,但是龍象能夠快樂共舞,兩岸不能營造「與卿共舞」的和諧想像?

另參本館:中國與印度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0905422/20071227062346

Chaiwan的想像與真實【聯合報社論 2009.06.02

南韓媒體日前一篇「凶猛追擊的Chaiwan」報導,生動描繪了台海兩岸經濟合作威力對南韓形成的震撼。
「Chaiwan」(中國China加台灣Taiwan)一詞由南韓媒體創製出來,除了反映南韓的敏感神經,也顯示所謂的兩岸融冰已不純然是政治想像的圖景,它已帶來氣候變化,且正向區域擴散。南韓由於地緣上的鄰近,加以經貿上與兩岸具有高度競合關係,因而最早敏銳感受到變化的滋味。
其實,更早在一個半月前,南韓媒體即曾出現「中台LCD聯軍夾攻韓國」的報導,指出中國利用「刺激內需」及「家電下鄉」政策拉攏台灣企業,大舉購買台灣產品,並促使兩岸企業合作擴大產能,對韓國三星及LG等企業的產品造成嚴重擠壓。稱之為「中台聯軍」也好,稱之為「Chaiwan」也罷,都顯示兩岸經濟合作已產生不容忽視的威力。
如果進一步探討「中台聯軍」的意涵,在Chaiwan這個複合詞中,前半截包涵了中國大陸龐大的資金和市場,後半截則包涵了台灣電子產業豐沛的人才、技術和世界觀。亦即,兩岸各具所長,且彼此條件互補,兩者聯結,效果相乘,才出現這支讓南韓發抖的大軍。如果雙方各自單打獨鬥,或彼此勾心鬥角,兩岸也只能看著南韓品牌繼續領其風騷了。
從這個角度看,南韓恐怕要感謝李登輝的「戒急用忍」和陳水扁的「鎖國」,它才能在兩岸的矛盾中找到坐大的空間。台灣耗費了十多年,才走出兩岸「敵對」、「仇視」的陰影;今天兩岸的經濟合作,在台灣雖仍遭到異議人士的詛咒,卻至少幫台灣提早走出金融風暴的低谷和鎖國的困境。從南韓企業界對「中台聯軍」的戒懼,不也讓我們看到曾經錯失的時光和機會?
然而,語言也經常充滿虛幻。Chaiwan一詞,毫不費力地將兩岸連成一氣,彷彿「中台聯軍」是一支具體存在的大軍;實際上,大家都知道台灣海峽還沒有被填平,兩岸間各方面的偌大差距依然存在,Chaiwan只是一個外國媒體塑造的概念,連「想像的共同體」都還稱不上。接下來的問題是:兩岸政府和人民將如何賦予Chaiwan以正確的意涵?兩岸經濟的分工合作,只有維持穩健、互利、對等的深化,並從「急單」、「熱錢」、「上不封頂的熱單」,步步進化至「海峽平台」,Chaiwan才有可能突破新詞之繭,蛻變成有歷史意義的概念。
說Chaiwan讓南韓「發抖」,當然是誇張之詞;因為在韓國企業眼中,仍將中台聯軍視為「追兵」而已。但無論如何,今年第一季台灣面板業在中國市場奪下五成六的市占率,把去年市占四成六的南韓擠到三成以下,對台灣當然是值得慶賀的勝利。若非兩岸政府放下敵意、釋出善意,台灣企業如何在全球景氣寒冬中得到這個機會?
兩岸合作儘管寫下了令人滿意的成績,但雙方也陸續發現彼此的差異,甚至出現歧見和摩擦,這些都仍有待克服及調適。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兩岸交流熱度如何保持不慍不火,包括對陸資開放的速度與範圍,包括股市名嘴信口炒作「兩岸和平紅利」概念,都可能使兩岸合作因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擦槍走火,而危及全盤棋局,不可不慎。
面對Chaiwan崛起,南韓最大的慨嘆其實是:同是分裂國家,台海兩岸正在攜手合作,而南韓卻須面對北韓發射飛彈的威脅。的確,和平的機會並不是唾手可得,曾經錯過機會多年的台灣,應可以體會韓國的焦慮。至於台灣在Chaiwan概念中,如何保持自己珍視的價值而永續經營,考驗才剛開始呢!

誰怕CHAIWAN?【聯合晚報社論 2009.06.01

CHAIWAN啥米碗糕?大部分台灣民眾對這個字眼尚未知其詳,但據說國際間已令人聞之害怕發抖。CHAIWAN者,China加上Taiwan,簡稱「中台」。
南韓日前出現媒體評論,指台海兩岸間近來密切的經貿合作,尤其在資訊科技業的攜手分工,已對韓國造成重大威脅。例如南韓面板業今年第一季大幅衰退,據說就是「CHAIWAN凶猛追擊」的結果。
CHAIWAN不但是兩岸間產業技術合作,也包括了資金往來,最近連菜籃族都可感受到CHAIWAN熱錢的威力。台灣股市猛漲得有點不可理喻,眾人皆知是「資金行情」,但也擔心洪水猛獸不知伊於胡底。此外,大陸採購團連番來台,動輒數百億上千億商機。中共僅僅「家電下鄉」一個政策,台灣廠商就獲利難以估量。
從金融風暴中蹣跚著想站起來的台灣,對CHAIWAN當然多所憧憬。有人對CHAIWAN前景大大看好,認為台灣多年來累積的科技業人才、技術,加上中國的腹地和低廉人力成本,兩岸產業分工如虎添翼,大有睥睨天下的本錢。不過,並非人人都如此樂觀。台灣仍有意識形態強硬者在頑抗與中國的任何合作,連ECFA都要杯葛。也有專家對股市悖離基本面的資金行情感到不安,擔心熱錢來得快去得也快。此外,大陸經貿採購團來台雖有如財神爺上門,但一句「兩岸都是一家人」,在台灣也並非人人領情。
對於CHAIWAN的正面和負面看法,老實說,各有道理。兩岸如此密切合作,是半世紀以來的全新經驗;甚至於,中國是否將稱霸二十一世紀,國際間也有各種相反的預測,所以前景確實禍福難料。不過,有些基本規則是不變的。全球化趨勢當中,產業分工絕對必要,但台灣應掌握比較利益,站穩自己的利基,不要搭了資金行情的便車就樂昏頭。不管看來多麼有利的情勢,一定要留一點「操之在我」的餘地,在這樣的自覺和自信上面,台灣才有資格歡迎CHAIWAN。

Chiwan風潮起 外資更愛【聯合報記者朱婉寧09.06.15

陸資、陸企本月底正式「登台」。改變十幾年前「台灣品牌、大陸製造」的印象,來台大採購的大陸企業主說,現在更流行「中國品牌、台灣製造」,結合兩岸概念的「Chiwan」產品風潮正興起。
天外天集團做雨傘、休閒用品,董事長徐海南說,台灣技術好,品質有保障,「台灣提供產品、我們提供logo(品牌),在大陸銷售最好。」
深圳市江波龍電子的台幹張大綱說,有些外商看到零組件或代工是來自台灣,更願意合作。
台灣製造業的中、下游工廠,大部分已移往大陸,陸企來台灣設分公司或工廠已無必要;但對於投資入股,或和台商合作發展海外貿易及行銷、服務,興趣十足。
神州電腦副總裁陳敏與浙江貝力生數碼公司總經理李愛平不約而同看上台灣的技術能力。特別是面板、IC設計和晶圓、封測等一系列高科技產業,台灣愈不開放,大陸渴求更殷切。
工研院產經中心數位科技領域總監鍾俊元表示,台灣想要保持產業優勢,非常需要大陸市場,甚至帶著先進技術到大陸設廠,直搗市場。
他舉面板業為例,大陸跟台灣技術差了約3年,台灣一定要到大陸去蓋8.5代廠。因為台灣沒有繼續設廠的空間,大陸卻有市場有空間,去大陸增加產能,兩岸攜手,能增加在大陸市占率。
這波頻頻來台訪問的大陸採購團、合作參訪團,就讓韓國起了戒心。大陸面板採購團剛離開,韓國廠商就積極向台灣下單,甚至過去毛利較高的單也「捨得」放給台灣業者。主要考量就是擔心兩岸聯手,不管是大陸向台灣採購,或是制定共同標準,韓國廠商勢必大受影響。現在「卡住」大陸的供貨來源,拉住台灣廠商的技術,不但讓大陸繼續向韓國採購,也縮減兩岸合作的競爭力。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顧瑩華表示,台灣與中國合成「Chiwan」(China+Taiwan),將勁敵韓國遠拋在後,並非不可能。陸資來台有助台灣企業拓展大陸內需市場,企業利用大陸市場把自己的規模做大,更有機會放大影響力。
中國企業雖然在內地可能吃香,但是若要向外拓展,技術及行銷、管理能力不夠強,也做不過他國大牌。顧瑩華強調,兩岸是互補的,合作發展品牌及制定標準,拓展國際市場,就是最理想的狀況、甚至能打敗競爭對手韓國。

「各國製造」比「中國製造」貼切 >中時09-06-15王銘義

 基於全球加工貿易的結構變化,以及電子產品零配件供應鏈早已分布全球各地,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ITC)的經濟學家最近倡議,有關某些產品屬於「中國製造」的說法已不符合現狀,「各國製造」應是更為貼切的說法。
 USITC首席經濟學家庫普曼等日前在最新一期《外交政策》雜誌發表《「中國製造」的神話》說,有關「中國製造」的說法已不符現狀,因過去廿年來,各項貿易產品的供應鏈已分布全球各地,幾乎沒有某個商品是在某個國家製造的。
 經濟學家指出,「中國製造」印象的源起,主要是中國通常專於生產的最後環節:在出口給終極用戶前,進行產品組裝。但美國從中國或印度進口的許多產品價值,其中也包括在其他國家製造的零部件或組件,美國就在其中。
 據調查,外貿能直接拉動國內經濟的增長,占中國對美出口產品的四五%,占墨西哥對美出口的三四%。而其餘部分從國外輸入中國,組裝後再銷售。使用「中國、越南、美國、日本、再到中國製造」的標籤,或許更為貼切。
 經濟學家並舉消費電子產品為例說,加工貿易占國家出口產品的九○%以上,中國和墨西哥在這些產品的增加值微乎其微,而對於蘋果iPod播放器、手機等,增加值不到二○%,這些出口產品部件及附帶價值,都是來自日本、南韓、新加坡、台灣、甚至是美國和歐盟。
 庫普曼等人就指出,過去十五年間,美國從亞洲的進口量略有下滑,但從中國的進口量卻迅速攀升。這並不意味著世界不再進口日韓等國家的產品。中國只是通過從世界各地購入零部件、進行組裝後,間接出口了這些產品。
 經濟危機發生以來,中國出口下滑,但對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影響似乎並未顯現。經濟學家就分析,關鍵在中國出口產品中,國內的附加價值較低,因此中國經濟對出口的真正依賴程度,只是媒體報導中貿易數據的半數而已。


陸資台技結合發威 韓產品悄然沒落 【朝鮮日報記者李恒洙2009/07/06

記者5日下午4時,來到了位於中國南方城市深圳寶安區西部的松維線路板(深圳)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雖然當時正值休息日,但加工、塗裝、核對總和包裝等各工序的生產線上,仍然少則有20人,多則有100人在緊張而忙碌地幹活。該公司全部員工為1200多人,需要穿透明塑膠鞋才能進入車間 。
圖為,位於中國深圳寶安區的松維線路板(深圳)有限公司的員工週末(5日)也在加班加點的工作,以完成兩岸關係的好轉後不斷增加的訂單。
松維是一家生產電腦、電視、遊戲機、攝影機、相機和遙控器等電器用PCB(印刷電路板)的台灣企業。最近月均PCB產量約為2250萬隻(相當於15萬平方米大小),事業可謂如日中天。主要為韓國的LG和三星、台灣的光寶科技(Lite on)和富士康(Foxconn) 、美國的微軟和蘋果、日本的索尼等公司供貨。
該公司副總經理吳俊德說:「光寶科技和富士康等台灣電子企業的訂單正在大幅增加。台灣和大陸企業的需求量從去年的六成上升到了今年的七成。」而韓國公司的訂單卻從15%下降到10%,美國、日本和東南亞則從25%下降到10%左右。他說:「兩岸關係好轉以後,陸企對『台灣製造』的需求正在持續增長。」
在深圳,除松維之外,還有員工多達26萬人的富士康等數百家台灣企業雲集於此。另外,江蘇省昆山台灣企業專用園區、廣東省東莞和福建省廈門等地也是台商密集的地區。從5年前就開始進軍大陸的台商如今已多達6萬多家。
韓國和台灣一樣,貿易依賴度占整個經濟規格的7成以上,中國大陸無疑是兩地各自最大的交易物件國。兩地對中國大陸的交易量均占總交易量的2成以上。但是,近一年來,大陸與台灣在產業、政治和文化方面的交流日益密切,被稱作「Chaiwan」現象的兩岸合作也日益緊密牢固。這對韓國競爭產業領域構成威脅是不言而喻的。
作為韓國主力產品之一的LCD電視機在中國市場市占率的變化也和松維的供貨量變化格局相似。據市場調查機構Displaysearch的統計結果顯示,今年第1季度中國LCD電視市場上的韓國產品份額從去年同期的16.7%驟降到6.7%,而中國當地企業的佔有率卻從去年同期的55.6%猛增到了的77.5%。
韓國產LCD面板的中國市場市占率也從去年第一季度的46.2%降至今年第一季度的29.7%。台灣企業抓住了這個機會,同一期間台企的市占率從35.6%升至 56.5%。近期台灣的日刊報紙經常看到「陸資來台」的標題。尤其是,7月1日台灣「經濟部」允許中國大陸資本對192個行業進行直接投資後,後續措施也在相繼公布。
兩岸合作原本是台灣資本加中國大陸勞動力,如今卻迎來了中國大陸的巨額資本在台灣建工廠、進軍高科技產業的時代。上述192個行業分別是:電腦和電子零件、汽車、紡織、塑膠等64項製造部分;陸海空運輸業、餐飲業等117項服務業部分;機場、港口、旅遊區等11項公共建設部分。
台灣經濟部的雙邊貿易一組組長徐大衛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說:「此次決定是台灣政府深思熟慮的結果,期待對兩岸經濟發展做出大的貢獻。」
台灣《聯合報》讚揚說:「此次措施為台灣打開了資金流入瓶頸,為兩岸和平打下了基礎,提高了(中國大陸)對台灣的信任和台灣的國際競爭力,有望取得一舉三得的功效。」
韓國企業相關人士還在密切關注兩岸準備在今年下半年簽署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定(ECFA)》的進展情況。ECFA包括消除關稅障礙、商品和勞務及資金自由往來、開放投資和避免重複徵稅等內容。簽署ECFA後,工業產品的台灣關稅和大陸關稅稅率將分別大幅下降約4%和9%。
去年一年中國排名前50的進口商品中,約有34種主要工業品和基礎材料產品既來自韓國也來自台灣。台北韓國貿易館館長李民浩說:「其間,韓國一直與兩岸各自為戰,現在兩岸關係密切後,韓國猶如突遇2對1式的夾擊。在兩岸在半導體、家電、石化、機械和汽車零部件等主力行業上形成加倍效應之前,韓國必需制定出對策。」
在台灣四處都能切身體會到「兩岸的密切」。筆者2日上午11時左右來到藏有70餘萬件中國文物的台北故宮博物院。每個展廳都有熙熙攘攘的遊客圍在舉著各旅行社小旗的導遊周圍,他們都是大陸組團來的遊客。但是,各旅遊團的口音可謂南腔北調,說明他們來自大陸各地。
在名為「玉璨珠光」的第308號展廳內,正在欣賞用翡翠製作的翠玉白菜的遊建芳(35歲的保險公司員工)笑著說:「我是跟著福州60人的旅遊團一起來的,一共玩6天。」和18個人一同從吉林長春來到台灣的張清說:「我們道遠,花了9天8宿」。
故宮博物館的員工孫鳳儀說:「自從去年開通兩岸直航,大陸遊客人數是月月劇增。」大陸遊客不僅會遊覽台北市區的「中正紀念堂」和士林夜市,還會前往台灣中部的阿里山、玉山、日月潭,以及南部的高雄等地。
香港《文匯報》5日分析說:「自從去年7月開通兩岸直航後,1年來直航班機共計4008班,旅客達159.7萬人次(平均乘坐率80.2%)。其中,36.555萬大陸遊客赴台灣旅行,給台灣帶來了180億台幣的經濟效益。」

關鍵字:ECFA

ECFA是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的英文縮寫。其內容包括「取消關稅」、「加強商品、勞務、資金的自由流動」、「開放投資和防止雙重徵稅」 等改善投資環境的事項,與國家間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FTA))內容相似。

韓流OK韓貨NO 台灣對韓競爭意識強【朝鮮日報記者李恒洙2009/07/06

60多歲的計程車司機王慶榮能夠說出李英愛、張娜拉、崔智友、金泰熙、宋慧喬、裴勇俊、元彬等一大堆韓國藝人的名字。本月2日晚,在從台北市內出發,前往士林夜市的20多分鐘時間裡,王慶榮大贊了《大長今》、《冬季戀歌》和《食客》等這些演員擔任主人公的韓國電視劇和電影以及娛樂節目。
在士林夜市的一家飯店調電視頻道一看,在20多個頻道中,有5、6個頻道在播出韓國電視劇或娛樂節目。韓國觀光公司台北分公司負責人韓和埈說:「台灣人喜歡看韓國節目,東森電視台等還與韓國的SBS電視台簽訂了獨家轉播協定,在自己的頻道中重播兩三次,並將節目轉賣給一些小電視台,大賺一筆。」
雖然在台灣韓流熱潮很高,但韓國產品卻很難打開銷路。開計程車的王榮慶也說:「家裡沒有韓國產品。」今年5月到台灣來進行研修的李某說,他要求房東把舊的日本空調換成韓國產品,但房東明知他是韓國人,卻說「韓國產品有什麼好,會打聽一下日本或台灣產品」,因此令他感到很驚訝。
台北代表部的一位負責人說:「在韓國於1992年和中國大陸建交後,台灣人感到有種背叛感。特別是和韓國的經濟結構都以出口為主,主力產業也相似,因此具有很強的競爭意識,他們想『如果被韓國甩開,台灣就完蛋了』。」
台灣人口約為2300萬(截至今年5月),是韓國的一半左右,面積約為3.6萬平方公里,稍大於慶尚道。去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為1.83萬美元,略低於韓國(1.96萬美元),並且雙方進出口額也通常排在第5、6位,不相上下。台灣受日本統治長達50年,於1945年擺脫日本統治。

韓國屬發達國家?深度剖析一探究竟【朝鮮日報 2009/07/05週刊朝鮮

對於上世紀70至80年代的韓國人而言,「發達國家」這一詞彙簡直就是「夢寐以求」的。當時人們儘管對改變現實的欲望很強烈,但幾乎無人相信能夠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生活在發達國家-30年後的今天,我們自己或是被他人稱為「發達國家」。甚至,有時也還會承認這是個不可否認的事實。難道,在不知不覺之中,韓國果真成為一個發達國家了嗎?
1996年,韓國成為了被稱為「發達國傢俱樂部」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成員國。目前,韓國的經濟規模已攀升至世界第13至14位。據最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表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顯示,韓國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2007年)在188個國家中,排在了第14位。從各個領域來看,「世界第一造船大國」、「寬頻覆蓋率全球最高」、「世界第五大汽車生產國」等值得驕傲的事情還真不少。此外,韓國是世界上第13個擁有太空中心的國家,而且又即將成為第10個自主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
難不成,韓國真的是幾乎成為「發達國家」了嗎?對此,卻不能給與肯定的答覆,因為尚有很多的不足之處。若一一探其究竟就不難發現,事實上別說是發達國家了,甚至仍有很多指標令人汗顏,接近於落後國家。一直引以為傲的幾個數據,仔細剖析來看,也有很多是假象而已。要想真正邁向於發達國家,首先就得了解一下自己「真實面目」。

大學升學率83% 就業率低於OECD平均值

據韓國教育開發院發表的《教育統計年報》,2008年韓國的大學升學率(在2008年高中畢業生中進入大學的比例)為83.8%。這是世界最高的水平。該值比前一年(82.8%)提高了一個百分點,刷新了歷史最高記錄。韓國的大學升學率在1980年、1990年僅為27.3%和33.2%,但到2000年翻了一倍,高達68.0%,2005年之後始終保持在八成以上。
韓國教育開發院發表的報告-2008國際指標考量韓國教育》將經合組織成員國的大學分為兩大類。A類型大學比較注重學術研究和進入上級教育階段,學生進入A類型大學的比例達56%;B類型大學則注重就業,學生進入B類型大學的比例達16%.兩者之和為72%。
相反,韓國學生進入A類型大學的佔59%,B類型則50%,均高於經合組織的平均。合計(109%)超過100%的原因是經合組織的統計包括了研究生院。值得關注的是,韓國B類型大學的數值竟然達經合組織平均的3倍。這說明,發達國家的學生主要以學術和研究為目的進入大學,而韓國學生把大學視為就業手段的傾向很強。
即使如此,韓國高中以上學歷者的就業率2006年也只有70.3%,低於經合組織成員國的平均值(75.9%)。這種情況在1991年後的16年裡一直沒變。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和經合組織成員國的差距更大。韓國就業率為77.2%,而經合組織成員國平均值84.4%。可見,雖然以進軍勞動市場為目標的大學入學率在最近幾年大幅增加,但在實際雇用市場上並未取得什麼效果。

教育費:課外輔導費用高居經合組織榜首

韓國政府傾注到教育上的預算其實並不少。去年總預算是183萬5000多億韓元,其中35萬9000多億韓元劃撥給了教育科學技術部。即,國家五分之一的預算安排在了教育上。該比例在1980年後的近20年來一直保持不變。
即使與發達國家相比,韓國的公共教育投資也屬高水準。據經合組織統計資料顯示,2005年成員國公共教育費在GDP中所占的比率為5.6%,而韓國平均高達7.2%。在經合組織30個成員國中,高於韓國的只有丹麥(7.4%)和冰島(8.0%)兩個國家。問題就出現在課外輔導費用(韓國稱作「私教育」)上。不僅向學校投入大量預算,課外輔導支出也仍列在世界榜首。韓國個人負擔的教育費比例之高簡直是前所未有的。據經合組織調查顯示,2005年韓國民間負擔教育費的比重為41.1%,是經合組織成員國平均值(14.5%)的3倍,可謂獨佔鰲頭。
據韓國教育科學技術部2月份發佈的有關《2008課外輔導費用調查結果分析及對策》報告預測,韓國課外輔導的市場規模達到20.9萬億韓元。步入21世紀以來,這一數據呈現急速上升趨勢。從2001年的10.6634萬億韓元,過6年後的2007年則,已經突破20萬億韓元大關。在小學、初中、高中生當中,接受課外輔導的比率達到75.1%。然而,其中參與課外輔導的比率最高的並非是高中生,而是小學生(87.9%)。

出版市場:看似「出版大國」實則「練習冊大國」

韓國從表面上來看,是「出版大國」。韓國的出版產業在GDP所佔的比重(0.42%)在經合組織成員國中排名第7位。從2005年的數據來看,出版社數量為2.4580萬家,每年發行的新刊達到4.3585種,發行量則達到1.19656681億冊。市場規模是,內需2.6939萬億韓元、出口1.96223億美元、進口2.52225億美元。
然而,平均每10萬人發行的新刊種類是74.2種,這在經合組織成員國中僅排在第16位。平均每10萬人利用書店的數量(4.9個)也僅僅排在了第19位。這種在排名上的不均衡來自於,大部分出版業和流通產業都在依靠學生的「練習冊」上。
據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2007年12月實施的國民讀書狀況調查結果顯示,「1年讀一本書」的成人佔76.7%,也就是說,2成以上的人一年裡一本書都沒讀。一名成人年均讀書量為12.1本,每天平均讀書時間為33分鐘。
此外,以不含漫畫雜誌的普通書籍為準,有28.9%的人回答「平時根本不讀書」。回答讀書的人佔37.2%,讀書時間不足30分鐘。對於「過去3個月裡購買幾本書?」一問,55.5%的人回答「一本也沒買」。
截至2007年,韓國公共圖書館共達607座,也就是說,每81168人擁有一座圖書館。這一水平遠遠低於法國14077人、英國13158人和德國7980人。即使和美國32550人、日本41144人相比,也不及人家的一半。韓國公共圖書館的總藏書量為5463.137萬冊(以2006年為準),國民人均擁有藏書量為1冊,而美國為3冊、日本2.8冊、法國2.5冊。如果想達到這些國家的水平,還需要增加1至2倍。

馬總統證實ECFA將延簽【工商時報09-07-14崔慈悌

 馬英九總統13日證實,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因涉及層面較多,可能要到明年才會簽署。
 至於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MOU),兩岸會先就金融、期貨、保險等分別來簽,具爭議的分行申設條件與承作業務等市場准入問題,也不一定要跟ECFA合在一起談,「有共識就簽,沒有時間表」。金管會主委陳冲昨(13)日受訪時也明確指出,「MOU隨時可以簽!」且從順序上來講,是先簽MOU、再簽ECFA。
 陸委會主委賴幸媛日前在美國表示,ECFA不會列入第四次江陳會談,兩岸協商ECFA將待明年再說,金融業擔心ECFA洽簽時程延後,可能使MOU簽署時程也受到影響,導致昨日因金融股幾乎全面跌停,台股賣壓湧現,是亞股中和南韓一樣,是跌幅最深的兩個股市,而韓股是因朝鮮半島政局不安所致。
 由於兩岸銀行業在市場准入部分,我方要求,台灣銀行業升格分行後,不必等到2年,即可承作人民幣業務,涉及到大陸方面當初對WTO的承諾,台灣銀行業在大陸是否可以優於外銀待遇,備受關切。
 馬英九昨天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MOU的議題不一定要跟ECFA合在一起談,MOU的簽署也沒有時間表,而是由我方的金管會、大陸的銀監會去商量,就金融、期貨、保險等,有共識的部分分別來簽。
 他說,ECFA涵蓋層面很廣,包括很多關稅減讓項目,當初規劃時決定採取架構協議方式來做,就是著眼於兩岸之間不可能像其他國家簽署FTA那樣一次到位,而會採取像是分期付款方式,將影響較大的項目列入先期收穫先簽。
 他強調,ECFA對雙方未來的經濟都有很大影響,必須先把架構確定「就像兩邊要合寫一本書,要先確定一下有了基本架構之後,再一步步的做」,至於正式簽署,可能要到明年,今年沒那麼快。
 而在ECFA正式簽署之前,有關的協商過程則會持續進行。經濟部長尹啟銘昨日就透露,他下週出席在新加坡舉行的亞太經合會(APEC)貿易部長會議時,將與中國大陸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就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進行非正式洽談。
 對外界擔心ECFA明年才簽署,可能使產業被迫面臨東協10+1衝擊,馬英九表示,他曾經問過業者,據業者的說法,東協10+1明年生效後,業者不會馬上受到影響,而會有緩衝的時間,「所以ECFA明年動作快一點的話,應該還來得及」,不會對國內業者造成太大衝擊。

馬總統表示 ECFA按時程推動【經濟日報╱記者何孟奎 2009.07.14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簽署時程是否生變引發矚目,據了解,目前府院的規劃未變,仍將按既定時程進行。府方人士說,馬英九總統認為,ECFA對台灣經濟相當重要,應按照時程努力推動。
陸委會主委賴幸媛日前在美提到,ECFA今年來不及簽署,甚至來不及排上第四次江陳會議題。府方高層表示,馬總統並不認為賴幸媛講錯話,也認為賴幸媛不是口誤,但總統強調將按既定時程推動與大陸簽署ECFA。
針對四次江陳會議題,為何未納入ECFA?馬英九總統曾經在電子媒體專訪中說,「我猜想他們覺得台灣內部對這部分有爭議,所以沒有擺進去」。據了解,由於民進黨正如火如荼推動ECFA公投,馬總統對於未來可能引發的政治風波有所顧慮,因此並未否認賴幸媛的發言。

經長:ECFA進度釘很緊【聯合報╱記者朱婉寧 2009.07.14

經濟部長尹啟銘表示,下周日他將前往新加坡參加APEC貿易部長會議,將會遇到大陸商務部長陳德銘,「雙銘」部長將有機會在正式議程外溝通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內容。
外界傳言,因經濟部遲遲未完成評估報告,導致ECFA延至明年簽署,更造成昨天台股大跌近三百點。尹啟銘強調,經濟部進度完全正常、沒有延誤,仍預計十月協商。
尹啟銘表示,經濟部對ECFA進度釘得非常緊,結束個別研究階段後,目前也開始與對口學術單位接觸及研究。
尹啟銘說,對岸目前不排除在早期收穫清單中加入金融、保險等服務業,但還是要經多方協調,希望達到兩岸雙贏的局面。
【記者王光慈/台北報導】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十一日在紐約與僑胞午宴時,指出ECFA將延至明年簽署,此話一出導致台北股市昨天大跌。
對此,陸委會發布簡短聲明稿,強調經濟部最快在九月底會完成ECFA的相關研究,故兩岸應有機會在今年內就此議題進行商談,但對簽署時程則不再提。
陸委會發言人劉德勳說,所謂列入協商議題,就表示會簽署,但為免外界誤解,陸委會不再強調簽署時程。
劉德勳今天將隨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率領的「海基會關懷川震暨台商訪問團」赴四川訪問,他也是目前台灣主管兩岸事務最高層級登陸的官員。
劉德勳表示,此行主要是看看重建相關工程。若遇到大陸官員,屆時雙方會很自然的互動,他也不排斥這樣的行程。

ECFA傳延簽 台股跌239點【聯合報╱記者許佳佳 2009.07.14

台股昨天因傳出ECFA恐無法在今年內簽署,重挫兩百三十九點,創今年單日第三大跌點。金融類股首當其衝,跌幅高達百分之六,更一度被殺到跌停;兩岸、營建、資產等概念股也大跌逾百分之五。
但法人認為,市場之前期待過高,現在盤面適度降溫,有助股市回歸基本面。
保德信高成長基金經理人王培臻指出,ECFA簽訂時間原本沒有一個既定的時間表,原先市場期待在今年底前簽署應是較為樂觀的期待;延後並不是不簽,其實影響不大,若今年底進入協商、明年簽署,應不會導致兩岸關係生變。
他還說,昨天因市場過度期待而造成的失望性賣壓,如果可適度宣洩,也有助於盤面回歸基本面。
日盛投信投資研究處副總經理張島郎表示,受到ECFA延簽利空衝擊,賣壓出籠,導致金融股跌停,再加上國共論壇沒有釋出新利多,昨天單日跌了兩百三十九點。
張島郎指出,雖然ECFA延簽使得金融及兩岸概念股轉弱,資金將由傳產流向電子,但下半年台股仍由兩岸互動題材支撐,兩岸概念股短期轉弱,正好提供基金投資人逢低布局中國概念題材的機會。
摩根富林明投信台股投資組合經理何銘銓說,觀察從去年底至今共三次江陳會,除第一次受累於全球金融海嘯,第二以及第三次的江陳會都對台股有正向激勵;特別是第三次江陳會後,金管會宣布開放陸資來台投資,以及中國企業入主台灣企業等利多激勵,台股更是跳空大漲,顯見只要全球經濟走穩,伴隨兩岸貿易開放進程,台股大有表現空間。
何銘銓說,這次兩岸經濟合作協定恐會延遲,但換個角度想,就算延後,簽署是早晚的事,且兩岸貿易開放的大方向依舊沒變,因此預期昨天賣壓為投資人短期情緒,中長期對台股的正向看法持續不變。

兩岸官話 股民無奈【經濟日報╱記者林安妮 2009.07.14

陸委會主委賴幸媛一席有關ECFA談話造成台股重挫,對照上月24日,大陸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也靠著一句「下半年把ECFA談起來」,引發台股上漲,同樣是冷飯重炒,但結果迥異,說明台灣股民實在難以捉摸諱莫如深的「兩岸辭令」。
ECFA最早是馬英九總統上任前在三三會演說時的主張,在三次江陳會前,馬總統就接連表示可在三次江陳會上討論ECFA,不料當時不僅未能列入「對話」議題,大陸也沒有正面回應,著實讓外界認為,大陸讓馬總統碰了一枚軟釘子。
自此我方高層針對ECFA的正式談話轉趨保守,儘管面對大陸領導人胡錦濤和國台辦多位官員頻頻表態,希望下半年談起來,但還未看到大陸有更具體的作為以前,我方都是以「準備好了,就來談」回應,甚至也推算好,ECFA最可能今年談、明年簽署。
我方保守估計ECFA洽簽的時間點,主要是考量到大陸向來是語言多於行動,而且喜歡反覆收割,不等到最後一刻高高層點頭、拍板,所有的利多都只是空紙白話。
只是一般民眾看不到兩岸這一層的暗中較勁,加上官方又不願隨時點破,只好莫名所以地隨之起舞了。

各界觀點/許嘉棟 今年簽有難度【經濟日報╱黃欣 2009.07.14

許嘉棟(金融總會理事長):兩岸現在都還沒開始談ECFA,因此原本就不預期今年會簽署。何況以兩岸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MOU)來說,到現在也還沒簽署,ECFA牽涉的範圍與層面更廣,本來就需要更多的時間準備與談判,說要在今年簽署,實在有難度。
我認為,ECFA應該在兩岸的同意推動與執行下,從今年開始談判,兩岸間能在部分的爭議的項目取得共識,這就已經是最樂觀的進展了。

各界觀點/黃茂雄 早餐會將溝通【經濟日報╱張義宮 2009.07.14

黃茂雄(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工商業界盼望ECFA能夠儘快簽定,工商協進會將在14日舉辦的工商早餐會,向行政院長劉兆玄、副院長邱正雄反映工商界的心聲。
站在工商協進會的立場,將向政府溝通,並聽取其他業界的意見,看看有哪些困難需要工商協進會協助解決。

各界觀點/陳國榮 應分階段開放【經濟日報╱劉芳妙 2009.07.14

陳國榮(裕隆汽車總經理):站在產業界立場,當然希望兩岸簽訂ECFA「愈快愈好」。任何產業都有其複雜度,雙方可先推動有共識的項目,有爭議的慢慢談,可分批、分階段實施開放,不一定要「一次到位」再推。
以汽車產業為例,兩岸可先指定相互信賴的認證機構,或對等不等量原則開放進口車輛額度,這些現階段都有其迫切性。
汽車產業因牽涉到安全層面,兩岸可先指定共同信賴的認證機構,例如台灣的汽車認證測試中心(ARTC)就可扮演此角色。

各界觀點/楊銀明 單車橡膠很急【經濟日報╱王瑞堂 2009.07.14

楊銀明(建大工業董事長):ECFA議題可能要明年才列入兩岸會談議題,由於自行車和橡膠業在大陸設有工廠,不會對產業造成立即性損害,但自行車和橡膠業界認為,ECFA是愈早簽愈好。
東協成員彼此享有關稅優惠,台灣則沒有,台灣的輪胎若想銷往當地,就要面臨關稅障礙,必定會影響市場競爭力。

各界觀點/王志剛 先赴廣西設點【經濟日報╱何蕙安 2009.07.14

王志剛(外貿協會董事長):政府應儘速簽訂ECFA,為兩岸經貿合作立下規範。貿協希望在簽訂ECFA前,幫助台商將產品銷往東協,已獲得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同意,將在南寧設點,做為前進東協的基地。
東協加一明年即將上路,兩岸沒有簽訂ECFA,未來台灣產品輸入的關稅將遠高於他國,喪失競爭優勢。為減少對台灣的衝擊,貿協才請大陸團提早在今年來台採購。
南寧是大陸通往東協的門戶,貿協先在南寧「卡位」,爭取台灣產品輸入東協。廣西官方也同意設點,並支持台灣商品銷往東協。

經部砸300億 設ECFA基金【工商時報09-07-21 侯雅燕

 為因應兩岸簽署經濟合作協定 (ECFA)後,對國內的寢具、織襪等產業造成衝擊,影響國內產值近千億元,3500家左右廠商,經濟部研議設立新台幣300億元的「因應貿易自由化產業結構調整基金」,提供企業融資貸款,或協助其升級轉型。
 根據經濟部與產業座談,並自蒐集的資料當中,預估未來受ECFA衝擊的產業包括織襪、內衣、毛衣、製鞋、成衣、寢具及家電等,就業人口近10萬人。
 經濟部政次鄧振中昨日上午召開ECFA的首次記者會,公布委託漫畫家波波設計的新創的卡通人物「一哥」與「發嫂」ECFA代言人,採用淺顯易懂的對話方式,未來將利用動畫方式,讓各年齡層的民眾均可以很簡易、很清楚地了解ECFA的內涵。
 經濟部長尹啟銘目前正在新加坡參加APEC貿易部長會議,預計將會與中國大陸商務部部長陳德銘討論到ECFA議題。日前,尹啟銘曾對外說過,因應相關ECFA簽署,對國內產業造成衝擊,經濟部不排除規劃設置產業受進口衝擊的補償基金等。
 根據經濟部初步規劃,由經濟部設立「因應貿易自由化產業結構調整基金」,討論規模為1000億元或300億元,初步傾向為超過300億元,並且以特別預算方式匡列。
 經濟部昨日表示,已規劃出「因應貿易自由化產業結構調整基金」方向,工業局預計本周將呈報經濟部核定。
 經濟部官員透露,該基金主要是以輔導、融資貸款方式降低國內業者未來可能因兩岸簽署ECFA的衝擊。
 除此,技術處將臨時性技術移轉經費當中提撥1億元協助產業,包括產業技術輔導,人才培育委辦等,10月將可望進行執行層面。
 根據經濟部歸納後,需要政府協助的產業,屬一般敏感性與高度敏感性產業,具有受衝擊較高、中小企業、內需型,以及聚落型等產業特質。

台灣經濟可成長1.8百分點【工商時報09-07-29徐銀磯

 經濟部今天將對外公布中華經濟研究院對ECFA所做的影響評估報告,研究結果顯示兩岸洽簽ECFA後,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可望增加1.83個百分點。
 這份由遠景基金會委託研究,多達200頁以上的研究報告,定名為「ECFA開創兩岸互利雙贏新局面」,有11個章節,是由中經院董事長朱敬一領銜,率領中經院13位學者共同著作,堪稱是政府編訂的ECFA寶典。
 經濟部長尹啟銘昨傍晚召集三位次長、工業局、國貿局等一級主管,研商今天對外公布ECFA研究報告成果的記者會流程。
 據了解,經濟部對外公布重要指標包括對經濟成長率、進出口貿易、貿易條件、社會福利、就業人數等各種面向影響。
 報告中第六章指出,根據東協加三及兩岸經貿自由化的動態模擬分析,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將增加1.83個百分點,另就業人數可望增加20多萬人。
 至於出口及進口影響都將因兩岸經貿自由化後,成長5.13~7.25個百分點。
 由於涉及早期收獲條款諮商的內容及談判基本立場,經濟部今天不會公布早收穫條款項目。據了解,正面效益項目包括石化、機械、紡織(中上游)及自行車等。
 汽車則是屬負面效益項目,未來工業局將採取關稅配額方式,才能調整成有競爭力項目,未來將向大陸爭取以進口汽車數量某一定比例作為兩岸進口配額數量。
 鋼鐵也是負面效益項目,不列入早期收穫清單項目,主因鋼鐵我以自給自足供應內需為主,出口為例外,何況大陸及OECD國對鋼鐵均有管制,限制出口,非完全自由化。
 在外國對台灣的產業投資部分,根據中經院分析,如果兩岸能夠順利完成簽署ECFA,台灣簽署ECFA後3年,外商在台的直接投資(FDI),平均每年流入的金額約在146~240億美元之間。

馬:ECFA序言 不會有一中【聯合報╱記者李志德 2009.07.30

馬英九接受聯合晚報專訪時強調,我方不會等明年東協加一(東協國家與中國簽定的自由貿易區協定)上路後,才和大陸談ECFA。
尹啟銘廿二日曾與大陸商務部長陳德銘在新加坡會談,預計十月兩岸進入協商。
馬英九表示,ECFA屬經濟議題,只是層面更廣,但不會發展到政治層面,與大陸簽訂ECFA和江陳會的九個協議一樣,不會有類似一國兩制的文字,這跟香港和大陸簽訂的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中提到「一國兩制」絕對不同。
經濟部昨天公布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所做評估報告,兩岸簽訂ECFA後,國內生產毛額約可成長一點六五至一點七二個百分點,相當於兩倍多的發放消費券效益,增加整體產值二百八十億至二百八十八億元。
經濟部長尹啟銘表示,ECFA內容以貨品貿易自由化為主,但我方將爭取把金融、電信、批發零售、營建業以及觀光旅遊業,納入早期收穫清單的談判議題;未來還希望把投資自由化、台商投資保障與投資規範透明化納入重點。
中經院評估,簽訂ECFA,預估可增加就業人口廿六萬三千人到廿七萬三千人。若以國內就業人口約一千萬人計算,約可降低失業率二點六個百分點。
報告指出,簽訂ECFA,對化學塑膠橡膠業、機械業、紡織業、鋼鐵業、石化與煤製品業最有利。但電機及電子產品業、運輸工具業、木材製品業受衝擊最大。
中經院指出,東協加一後,東協絕大多數商品輸入大陸關稅為零;但台灣產品仍須繳百分之五至十五的關稅,簽署ECFA有急迫性。

重創電子業? 馬:政府會這樣糊塗嗎【聯合報╱記者李志德 2009.07.30

外界質疑ECFA簽訂後,將使電子業遭到數千億嚴重損失,馬英九總統反問:「如果真是如此,然後有那麼多失業,政府會糊塗到這樣的地步嗎?我們推動ECFA五個月來,大家曾聽到電子業抱怨過嗎?難道電子業這麼無知嗎?」
馬英九接受聯合晚報專訪時強調,兩岸電子業的貿易,已經由「資訊科技協定」規範,會員承諾將資訊科技產品關稅降為零,現在已是零,所以未來簽ECFA不受影響。
至於「受損勞工是受益勞工的兩倍」的說法,馬英九說,這是把電子業全數勞工納入受損勞工,但排除電子業後,受影響應該很有限。
馬英九強調,政府對ECFA思考了很久,台灣和大陸貿易去年已達一千三百億美元,今年也可能接近一千億美元,貿易量已超過對美、日,不可能沒有一個完整協議做規範,現在做的很多工作,就是讓應該要有的基礎設施建立起來,這應是廣義「正常化」的一部分。

衝擊電子業? 經部:零影響【聯合晚報╱記者沈明川2009.07.29

經濟部今天傍晚公布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評估報告。該評估結果指出,兩岸簽ECFA對台灣經濟是正面影響,預估可讓台灣經濟成長率增加1.65至1.72個百分點,並且可增加26.7萬人至27.3萬人的就業機會。
經濟部官員表示,由於國際區域經濟整合興起,東協國家與中國大陸的貨品貿易協定明年生效,大部份貨品降至零關稅,將導致台灣石化、汽車等產品銷往中國大陸的市場競爭力將大幅削弱,所以才有與中國大陸簽訂ECFA的政策構想。
但由於國內部份人士對ECFA仍有質疑,民眾也擔心台灣經濟與就業機會可能受影響。經濟部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評估兩岸簽訂ECFA之後對台灣經濟的影響。
經濟部版本的評估,有不同假設,第一種假設是,已開放的農工產品降至零關稅的情況下,台灣經濟成長率可增加1.65個百分點;增加25.7萬人的就業機會。
第二種假設是,在農產品不擴大開放、已開放農產品不降稅,但工業產品全部開放並降至零關稅,經濟成長率可增加1.72個百分點;增加26.3萬人的就業機會。
中華經濟研究院原本評估ECFA簽定,將對資訊電子產業會有負面影響,但經濟部下午公布的報告,已經工業局調整。經濟部認為中經院因為模型推估,假設條件限制,所以結果並不正確;經過工業局的重新調整後,認為製造業就業機會可再增加1萬人,也就是說,第一種假設情況可增加26.7萬人就業機會,第二種情況可增加27.3萬人就業機會。
經濟部官員說,外界認為ECFA簽訂,由於中國的對資訊電子產業關稅0.58%,台灣0.71%,因此不利資訊電子電機,但經濟部的評估是正面的,但最後還是將影響調為零。官員的理由是,台灣是資訊科技協定簽約國,進口本來就要零關稅,所以ECFA有沒有簽,結果都一樣。
另外,經濟部版的評估報告也指出,ECFA簽訂後,在第一種假設下,台灣出口貿易可增加4.87個百分點,第二種假設可增加4.99個百分點;在貿易順差方面,第一種與第二種假設下,約可增加17億美元至18億美元。
經濟部這份ECFA的評估報告,經濟部長尹啟銘已經到總統府報告過,預定今天傍晚5時30分在經濟部召開記者會正式對外公布。

勞委會評估:可增數萬人就業【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 2009.07.29

經濟部委託中經院的ECFA報告還未公布,各方已經出現不同解讀,甚至有媒體指ECFA受損勞工是受益勞工兩倍。勞委會內部也已完成ECFA對勞動市場影響評估研究,結果認為對勞工就業仍是正面大於負面,就業人數可望增加數萬人。但勞委會強調,勞委會的研究基準不如經濟部精準,研究目的在儘早針對受衝擊產業勞工研擬輔導措施。
兩岸簽訂ECFA,到底對台灣勞工利弊為何? 受衝擊勞工多寡? 經濟部正式委託報告尚未出爐,但已有不同「數字」曝光,而且南轅北轍,有人指報告認為,ECFA將增加20多萬就業人口。但也有指報告評估將有166.7萬名勞工受損,另有73.6 萬名勞工受益,受損就業人數高出受益人數93萬人。
勞委會表示,經濟部正式報告尚未公布,因此無法評論各方估計內容,但是勞委會內部也有「因應兩岸洽簽ECFA對勞動市場的影響評估」委託研究,只是因為研究經費不高,而且經濟部在未談判之前,不可能將洽簽ECFA底牌完全曝光,因此研究基準當然不如經濟部。但該份報告針對各種不同情境假設做模擬,整體來說都是「正面效益大於負面效益」,整體就業人數也是增加的。
官員表示,勞委會對ECFA整體評估是正面,但免不了有些產業會受益,有些會受損,這些或許可以做為日後談判依據,政府也可以爭取較有利的條件或進行調整,因此最後真實影響,還是要看談判結果,此時不宜太簡化推測。
官員表示,ECFA由經濟部主導,勞委會做研究主要目的除了知己知彼外,也希望擬訂勞工輔導措施。但最後仍要與經濟部比對,才能確定那些產業有必要提供輔導轉業措施。勞委會也將以此報告做為與經濟部對口,希望未來經濟部除了輔導受損產業外,也要將受損產業勞工輔導措施相關經費納入,一併協助受衝擊的勞工。

報告前提不同 GDP數變【聯合報╱記者朱婉寧 2009.07.30

最近有關簽訂ECFA對台灣經濟影響有多很多研究報告,光是中華經濟研究院就同時接受經濟部和國安會周邊單位「遠景基金會」的委託研究,但兩分報告對「台灣經濟成長率(GDP)究竟會增加多少?」數字竟然不同。中經院昨天說,研究結果不同,是因為設定的前提不同。
經濟部昨天公布委託中經院研究的報告,中經院認為簽訂ECFA,台灣經濟成長率約可增加一點六五到一點七二個百分點;遠景基金會日前出版「ECFA開創兩岸互利雙贏新局面」專書則評估,經濟成長率會增加一點八三個百分點。
中經院副院長劉碧珍昨天說,在經濟部的研究報告中,中經院設定,維持現行「農工」產業(不增加開放進口項目);但已開放的農工產品自由化,經濟成長率可增加一點六五個百分點。
另一種情境設定是,不進一步開放農產品進口,已開放進口的農產品也不降稅,工業部門則解除進口管制且自由化,經濟成長率可增加一點七二個百分點。
遠景基金會的報告則評估,簽署ECFA後,台灣經濟成長率將增加一點八三個百分點。
劉碧珍說,這是農工產品全面自由化的情境下模擬得出,因為開放程度更高,資源可以更有效配置,因此經濟成長率會較高。
中經院研究員史惠慈表示,經濟成長率依模型假設條件不同,會有不同的結果,但可以確定的是,簽ECFA對經濟確有正面助益。

受損勞工為受益2倍?中經院:報導太誇張【聯合晚報記者沈明川09.07.29

針對有關「ECFA簽訂,受損勞工為受益的2倍」新聞報導,接受經濟部與遠景基金會委託研究評估的中華經濟研究院表示:「報導太誇張」。
中經院副院長劉碧珍表示,她們已看過相關報導內容,發現其中不少數據有問題,像石化與汽車的就業勞工73萬人,這個數據不知怎麼來的,因為根據她們掌握的資料,石化與汽車產業的就業人口並沒有這種多。
劉碧珍說,報導內容有關「受益人數」與「受害人數」,都超過她們掌握的實該產業實際就業人數,怎可能?所以不知道報導的數據是如何來的。劉碧珍認為,該報導對於ECFA簽訂的負面看法,可能過度誇大。

談大前研一「洽簽ECFA 只剩1年時間」【聯合晚報記者仝澤蓉2009.07.29

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曾說過,兩岸交流慢了5年,並直言台灣布局大陸市場的時機只剩下1年。

對這項說法,以下是馬總統的看法:

洽簽ECFA有特殊的地位

我認為大前研一說的兩岸交流晚了5年,可能還太保守了,在我們看來還不止晚了5年。至於他說布局大陸市場時機剩下1年,我想他說的應該是指簽訂經濟架構的時間。
至於大前研一建議讓台商在大陸享有特殊地位的構想,我認為可行性是可以評估的,在WTO的架構下有特殊的地位,也有規範,我們也須留意。

盡早簽FTA有助雙邊貿易

按照說法,WTO理念是全球性的,因為它有自動最惠國條款,但是因為被杜哈多邊貿易談判卡住,才會有雙邊貿易談判出來,這方面我們又是最吃虧的。盡早簽定FTA有助於雙邊貿易量的提升,就像我們與中美洲5個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 (FTA)也是有幫助,例如我們和薩爾瓦托簽定之後,雙邊貿易增加100%,尤其是咖啡的增加,台灣是咖啡消費的大國。

何時簽ECFA別等到東協壯大

我在選舉的時候到彰化社頭去,當地廠商跟我說韓國與美國要簽定FTA了,那時我們還沒執政,當時的經濟部說不要緊張,影響只有20億美元,但是社頭的廠商就說,「損失的那20億美元就是我們啊!」。
社頭的廠商以生產襪子為主,包括華貴牌和昆蒂絲等品牌,傳統產業靠設計、行銷一樣可以賺錢,但是貿易談判的影響,不同關稅的框架,就會讓他們緊張。
不要等到東協越來越大的那一天才來簽定ECFA。任何自由貿易協定都是有紛擾,有的廠商受惠,有的廠商受害,但是我們加入WTO的時候,也沒有公投。

簽了ECFA 各國顧慮會變小

當然,簽了以後也不是代表我們取得了通行無阻的證明書,那倒不是這樣。但我們與大陸簽訂ECFA之後,各國顧慮會變小,至少他們知道北京與台北的關係都可以改善了,為什麼我們不行? 兩岸關係的改善,對國際帶來新氣象,國際上都認為是好的事情。

大前研一:台灣進軍大陸 剩一年優勢【聯合報╱記者許玉君2009.07.22

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昨天在台灣指出,台灣進軍大陸市場的經驗與優勢,只剩下一年不到的時間,而且「機會之窗幾乎已經關上」,台灣要積極把握。
工商協進會主辦、經濟日報協辦的「全球經濟與兩岸合作展望講座」,邀請大前研一發表演講。他昨天還拜會總統馬英九、行政院長劉兆玄,討論當前全球經濟趨勢。
大前研一非常關心兩岸發展,他表示,五年前他曾指出,台灣想要進軍大陸的經驗優勢,只剩下五年時間,台灣愈快採取行動愈好;可惜前一任的台灣政府遲遲沒有動作,現在機會之窗幾乎已經關上,台灣只剩下不到一年的時間。
他認為,台灣應該可以發展出一種不同於新加坡或香港的嶄新模式,可以同時保有政治自主與經濟繁榮。
元大金控董事長顏慶章擔心台灣過度依賴大陸。他指出,台灣現在每年出口到香港與大陸的金額占出口總值四成,去年出口產品七成先到大陸,像是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但大前研一解釋,大陸是台灣的廿倍大,投資大陸就像是投資歐盟,不會有放在一個籃子的問題。
馬英九總統和大前研一時會面表示,兩岸關係發展正常化,國際空間的廣大也是正常化,像台灣這樣規模的國家,在世界上應該擁有的空間與該擁有的自由,台灣都不能少,這是他必須致力完成的目標。大前研一則強調,去年起大陸經濟已發生重大變化,包括工資上漲、出口降低並著眼全球市場,這些轉變短期內都會對台灣經濟造成一定影響。
行政院長劉兆玄則說,大前研一認為台灣錯過了過去數年大陸崛起的時機,「等於是背對著中國大陸」,有些機會一去不復返,有些成效減少、降低了,大陸對台灣的依賴目前已不如以往。大前研一建議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應該積極做、盡快做。
至於國際經濟現況,劉兆玄轉述,大前認為美元獨領風騷的時代不會再回來,歐元即將興起,未來一段時間,很可能會出現「大西洋兩岸之爭」;但大前認為,全世界經濟可能無法容忍這種長時間不穩定的狀態,未來一定要解決。

勿靠模型治國>中時短評09-07-31

 經濟部公布ECFA評估報告,原想平息對ECFA的紛爭,沒想到,公布後,卻更掉入朝野各說各話的困境。事實上,一旦朝野全無互信,所謂的專業模型,不但不能解惑,還常是爭議的來源。
 馬英九總統一再強調,ECFA討論的是純經濟議題,絕對不涉及政治,但是,偏偏兩岸之間簽ECFA,我方權衡利弊得失,仍不能完全和政治無關,例如,簽ECFA對台灣經濟發展是否生死攸關,主要是因為近年來,我們被排除參與國際貿易相當重要的雙邊、或多邊「自由貿易協定」(FTA),長此以往,台灣勢必被邊緣化。
 中國已成全世界最快速成長的市場,和對岸簽ECFA,去除關稅貿易障礙,可適度解決台灣被邊緣化的問題,但也有學者評估,如果我們依然不能和其他國家簽FTA,則為了得到更多的免稅利益,可能會造成更多企業出走。
 眾所周知,台灣和其他國家之所以無法和其他國家簽FTA,大陸是關鍵因素,政府提出的經濟模型,確似乎將台灣和其他國家簽FTA,當成既定前提,但是前提如果錯誤,會不會太高估ECFA的成果,也可能忽視未來兩岸談判的重點。
 兩岸談判都不能靠模型,更別說,對於那些可能因為簽ECFA而遭受損失的產業,若只想用模型來取代溝通,恐怕只會凸顯政府的傲慢。

(楨:上下皆霉體冥手酩嘴之評)

ECFA報告 給數字沒給未來【聯合報╱記者朱婉寧 2009.07.30

經濟部委託中經院研究的ECFA評估報告終於出爐,但通篇描述可增加國內生產毛額、增加就業人口等正面看法,對負面效益陳述如受害的產業只列運輸工具、木材製品業,且影響年產值僅四、五億美元…。這樣的研究結果似乎過度樂觀,且未必是全貌。
明年「東協加一」就要上路,面對台灣可能被邊緣化,政府及產業界的憂慮可以理解。ECFA研究中也表示,如果不簽ECFA,將使我國國內生產毛額下降零點一七六個百分點。
但是,產業界最擔心,一旦兩岸關稅全面互免,弱勢產業勢必無法生存,勞工也憂心開放後將造成失業率攀高,這些負面衝擊都需政府審慎規劃,未雨綢繆做好因應和補償措施,務使傷害降至最低。
但在這方面,政府做了什麼?政府雖一再保證不會開放大陸勞工、不會開放農產品全面進口,簽了ECFA以後產業反而可以根留台灣,甚至在未來七年內吸引八十九億美元的外資來投資台灣。
但面對反對黨「說清楚、講明白」的要求,經濟部每每搬出「評估報告尚未出爐」理由,要不明白ECFA實質效應及影響的民眾一等再等。
昨天ECFA評估報告出爐,但對於國人擔心的產業影響及因應措施,竟只有短短幾行陳述就結束了。
根據模型,會影響的至少有電子電機業、其他運輸工具、木材製品業,將減少年產值至少七十餘億美元,但經濟部解釋,調整後其實電子電機業沒有影響,真正有影響的只有其他運輸工具、木材製品業等加起來不到十億的產值。
經濟部研究ECFA,重點應在於了解ECFA簽訂對整體產業的實際影響,除了數字,更需要告訴全民:簽ECFA後的台灣新經濟輪廓是什麼?政府又有什麼充分的因應措施?這才是民眾最想看到的研究報告。

因應ECFA 300億協助產業轉型 【經濟日報╱記者林淑媛 2009.07.21

因應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對產業的衝擊,經濟部研擬編列超過300億元的「因應貿易自由化產業結構調整基金」,提供受衝擊的廠商資金融通,協助產業進行轉型。
經濟部表示,毛巾、製鞋、寢具與內衣等中小型、內需型及聚落型產業,最容易受到自由化衝擊,因此規劃把未登記工廠也納入輔導對象;未來這些可能受衝擊敏感性產業,政府在簽署ECFA時,將爭取延長降稅時程、協助運用貿易救濟措施及提供資金融通等。
為協助ECFA簽署後受影響的廠商,經濟部技術處已在年度臨時性的技術移轉經費中,提撥1億元支援廠商輔導計畫,針對屬於高度敏感性產業的毛巾、製鞋、寢具、織襪、內衣、毛衣,以及一般敏感性產業的家電、成衣、泳裝等產業,提供各種輔導協助。
經部表示,依據艱困產業輔導機制,推估受到ECFA等自由化衝擊廠商約3,500家,影響就業人數約10萬人,經濟部預計第四季啟動1億元輔導敏感性廠商計畫,期限至明年底。
經濟部官員表示,新成立的「因應貿易自由化產業結構調整基金」,將針對易受政府簽訂ECFA或是自由貿易協定(FTA)衝擊的產業進行輔導,包括產業調查、人才培訓及資金融通等。經濟部原規劃參考農委會因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編列的1,000億元進口救助基金規模,在與產業公會溝通後,決定縮小規模至300多億元。經濟部初步規劃基金規模300多億元,並且以預算法為法源依據,採取特別預算方式匡列額度,希望不受年度預算限制。

台經院院長:提升台灣產業競爭力 才是根本【聯合晚報╱記者吳孟庭09.07.30

中經院接受經濟部委託研究台灣簽署ECFA的影響評估,各方評論不一;社會部分聲音質疑和中國這麼大的經濟體簽貿易協定,台灣能否受惠?台經院院長洪德生表示,我們身邊大鄰居中國的市場大到不能忽略,討論ECFA議題,與其擔心台灣小經濟體無法承受ECFA的後續衝擊,還不如探討台灣自身的產業競爭力,這才是台灣經濟的根本。
洪德生表示,根據台經院2009年的模擬研究,「東協加一 」可分成3 組,「加一」的選擇性在於該加中國、日本或南韓,台灣很快就要面臨東協加一後的新局,台灣實質GDP會因此受到傷害,但受傷程度多少,要看東協跟哪國加在一起。
台經院推估,如果是「東協加三」的前提下,台灣實質GDP會受到0.25%的傷害,但若能利用簽署ECFA連結東協加三,可使台灣實質GDP 受益0.22%。
洪德生說,洽簽FTA最佳的策略是多軌並進,若可透過ECFA 而達到台灣全面性與全球經貿接軌,的確是上上策,但在WTO 杜哈回合談判受阻,全球雙邊多邊FTA積極進行下,短期間台灣不加入區域FTA,就會造成因貿易相對成本較高而受到傷害。
現在外界對ECFA討論頻仍,洪德生說,可以從兩方面簡單來看,簽ECFA可讓出口低關稅,這是可以肯定的,但不能僅著重在關稅調降的部分。根據台經院的研究,目前在模擬評估中所列出的受益產業,中國目前實際上仍存在進口許可、加工貿易限制、禁止進口與技術規格等多層次的非關稅貿易障礙,台灣相對而言在這些產業上的進口障礙較小。因此他認為檢討ECFA這議題,第二部分要請政府在早期收穫的談判過程中,由官方細部諮詢業者意見,將非關稅貿易障礙部份列入重點。
他認為,非關稅貿易障礙的重要性不低於出口低關稅這部分,包含投資保障協定、智慧財產權保障協定、避免雙重課稅等。
洪德生也表示,台灣簽ECFA能不能受惠,我們的確要考慮,也應站在對岸立場考量,簽ECFA對中國有什麼好處?談到此問題,難免脫不了主權議題,例如中國跟東協簽FTA、明年完全自由貿易,這裡面不光只是談經貿,也包含能源安全 (國家安全之一)或海上島嶼等 (主權問題); 回頭來看,台灣隔壁有個大鄰居是不能忽略的市場,我們的確應善用自身的地理環境,讓大家賺更多錢,但主要還是「台灣產業競爭力」,政府應要輔導有困難的產業,才是根本。

南韓、印度簽CEPA 10年內零關稅【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2009.08.07

南韓與印度7日簽署全面經濟夥伴協定(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簡稱CEPA),要在十年內廢除或削減多數的貿易關稅,此舉也將讓南韓在11.6億人口的印度市場上,比對手取得更大的競爭優勢。
該協約經過三年的磋商後,7日由印度商務部長夏瑪與南韓通商交涉本部長金宗塤在首爾的外交部簽署。
南韓官員說,CEPA協約在獲得南韓國會批准後,預定明年初生效,到2019年時將可廢除或取消85%南韓出口品與90%印度出口品的進口稅。這項協約不需印度國會批准。
南韓與印度的雙邊貿易去年成長39%,總額達155.6億美元。南韓今年上半年對印度出口36億美元,自印度的進口只有16 億美元。

南韓一直在世界各地積極推動貿易協定,以擴展其出口導向的經濟。7日簽署的CEPA,是南韓與快速成長的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簽署的第一項協約。
官員表示,此舉能讓南韓領先日本與中國等競爭對手,取得進入印度龐大市場的更寬廣通路。
這項協約涵蓋商品、服務與投資等領域,並且包含有關競爭的規章。南韓對印度的最大宗商品是汽車零組件,其次是噴射機燃料、無線電話、油輪、熱軋鋼等。
在服務業方面,印度同意對南韓公司開放電信、會計、醫療與廣告市場,南韓銀行也將獲准在印度開設分行。

新聞辭典/CEPA有兩種【聯合晚報 2009.08.07

全面經濟夥伴協定(CEPA)和自由貿易協定 (Free Trade Agreement,FTA)的性質類似,但涵蓋範圍更廣,是兩個獨立對等國家簽署的正式外交協定。之前中國大陸與香港簽訂的CEPA,則是「更緊密的經貿關係安排」(Closer Economic Patnership Arrangement),同樣是CEPA,但中港CEPA的A是安排 (Arrangement),不是「協定」(Agreement),是在「一國兩制」原則下,用於解決分屬於不同關稅領域的問題。全面經濟夥伴協定的基礎是貿易自由化、貿易雙方國的法規統一、貿易安全、國際體系中的先例。

ECFA會成為88水災犧牲品嗎【聯合報╱記者李志德2009.08.20

八八水災處理荒腔走板,已經從內政議題,變成總統馬英九領導危機,也牽動馬政府全盤政策走向,反對黨更是有意將這起反馬浪潮,與馬政府的兩岸政策連結,馬政府能不能堅持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路線,是馬英九在水災復原外,另一重大考驗。
「大陸組合屋的甲醛超過標準」、「大陸直升機來台會造成國安顧慮」、「不敢接受外援,是因為擔心得罪大陸」……八八風災迄今,大陸政府無論如何做,都成為在野黨質疑馬政府的話題。
最令人氣憤的,莫過於前天運抵的大陸組合屋。的確,大陸建材以往是有甲醛超高的紀錄,但甲醛是否超標,科學可以給答案,憑什麼因為佳冬鄉長賴憲和的「認為」,就任其擱置在路邊?
小小的組合屋馬政府都拿不出辦法,讓民眾有理由懷疑,馬政府可能在大陸事務這類高度爭議的政策全盤退讓,只求避免爭議。屆時規劃中的ECFA談判,可能就是第一個犧牲品,雖然不致棄守,但很可能宥於在野黨的強力抗爭而退縮。
台灣發生慘重水災同時,大陸、東協、日、韓乃至世界其它國家,都還依照他們既定的計畫在發展、進步,東協加一、加三的日程,也不會因為八八水災而延後。
馬團隊從選舉開始,就不斷論述與大陸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重要性和急迫感,沒有道理因為八八水災處理失敗,讓「兩岸經貿正常化」胡裡胡塗地陪葬。「不卑不亢」,或許是馬政府從八八水災的震撼醒來後,第一個該拾回的執政態度。

ECFA公投 連署破15萬人【聯合報╱記者林政忠09.07.21

民進黨和台聯發起ECFA公投連署,第一階段連署在兩周內突破十五萬人,民進黨昨天將五十箱連署資料送交中選會。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強調,公投主文不能修改,若馬政府技術干擾、杯葛ECFA公投案,將付出代價。
民進黨公投主文:「你是否同意台灣與中國簽訂之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政府應交付台灣人民公民投票決定?」等行政院公投審議委員會審查通過後,綠營第二階段將衝刺百萬人連署目標。
蔡英文抨擊,馬政府透過兩岸議題炒作股市,讓股市出現暫時性榮景,這是民主政治最壞的典範;當政府失能時,應由人民做最後決策,兩岸簽署ECFA之前必須交付公投。
台聯黨主席黃昆輝說,ECFA公投有兩大目的,反對不經人民同意與中國簽署任何經濟合作協議,向馬政府暴衝式的中國政策表達最大抗議;反對政府和任何國家簽署附庸模式的協議。

經部:民意監督 ECFA不需公投【聯合報╱記者朱婉寧2009.07.21

綠營堅持將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交付公投,經濟部次長鄧振中昨天表示,經濟部尊重在野黨決定,但公投將耗費大量社會資源;尤其ECFA議題一直受到民意監督,實際上不需要公投,大家應更注意實質問題的討論。
鄧振中表示,經濟部密切與民間溝通ECFA,北、中、南、東舉辦多場說明會,根據遠見民調,目前支持ECFA的民眾已有六、七成。

ECFA公投案 13:4遭公審會否決【聯合報╱記者李志德 2009.08.28

行政院公民投票審議委員會,昨天以十三比四,兩票棄權的比數,否決民進黨提案連署的ECFA公投。
公審會主委趙永茂在會後記者表示,這次否決的原因,是提案內容並不明確,未來如果有人針對ECFA的內容提案進行創制性或複決性的公投,還是有機會成案。
民進黨昨晚發表聲明,抨擊這是違法、違憲的政治裁定,民進黨將向行政院提起訴願,打行政訴訟。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和台聯黨主席黃昆輝,今天將召開記者會,表達嚴正抗議。
聲明強調,ECFA能否公投,應該要讓人民來決定,公審會應該只做形式審查,而不是實質審查;公審會擴張自己在公投法授權的權限,也超越公投法的立法意旨,把委員會的決定凌駕在人民意志之上,剝奪人民決策權,公審會成為「公投案的殺手,統治者的黑手」。
針對公審會否決理由:「就未發生之事實提請進行公投」,民進黨駁斥,這無異於是人民只能在ECFA簽訂並生效後,才可展開公投連署,屆時依照公投法程序,ECFA也已經生效超過一年,傷害已經無法回復。
民進黨抨擊,依照公審會否決理由,提案人之公投主文只要有關ECFA,都沒有交付公投的機會;對這種「先射箭再畫靶」、「先否定再找理由」的審查,台灣人民絕無法認同,民進黨完全不能接受。

另參本館:公投誰不會玩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9997609/20070704061837


台長: 阿楨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5,663) | 回應(24)|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時評政客 |
此分類下一篇:台灣振興方案(一)
此分類上一篇:兩岸經貿(二)

阿楨
陸生三法過關 明年開放2千陸生來台就讀【聯合報記者程嘉文2010.08.20

立法院臨時會昨天通過陸生三法修正案,在「限量、限校、限領域」前提下承認大陸學歷,並開放陸生來台就讀大專院校,第一年兩千人。教育部長吳清基說,研究生最快可在明年寒假前入學,大學部在明年暑假前招生。
吳清基表示,國內有許多人士在修法前就到大陸求學,並完成學歷,但為顧及法律的公平性,修法通過前的大陸學歷,不予追溯承認。
原本行政部門計畫以行政命令管理陸生來台措施,但民進黨堅持必需入法,經朝野多次協商,最後達成「一限二不」入法共識。
所謂陸生三法,包括大學法、專科學校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一限二不則指「限制承認大陸醫事學歷」,「陸生不得報考與國家安全機密相關系所」,「大陸人民除非在台定居設籍並取得中華民國國民身分,不得持大陸學歷參加公務員、專門職業與技術人員考試」。
吳清基強調,陸生來台創造國家社會、大專院校及兩岸學子的三贏,未來除陸生外,也要加強對其他國家招生,有助國家軟實力的提升。
陸生三法修正一波三折,藍委洪秀柱痛批國民黨處處退讓,「當初在委員會的架都白打了」,藍委吳育昇、趙麗雲等也一度反對「限制承認大陸醫事學歷」入法;但國民黨團表示,反正已經贏得「裡子」,留一點「面子」給民進黨也好,希望立委諒解。
民進黨團另外提出「陸生學雜費應為私立大學台生的兩倍」及「五年內不得調整陸生來台相關辦法」的附帶決議,均被國民黨否決。立委管碧玲在台上向支持者鞠躬,表示民進黨實力有限,只能阻擋到這個程度,「我們已經盡力了」;民進黨立委涂醒哲則「感謝國民黨配合」,限制承認大陸醫事學歷。
相 關 新 聞
‧ 大陸41校學歷 9月起採認、不溯及既往
‧ 大陸醫事學歷白念了 台生不滿
‧ 國台辦:不應有歧視性待遇
‧ 陸生:有限制也能夠理解
‧ 招生納江陳會?吳清基脫口說 陸委會忙澄清
‧ 陸生來台 教部採三限六不
‧ 陸生三法/「做面子給民進黨」 藍讓步
‧ 陸生三法/一限二不 吳清基:感覺多此一舉
‧ 陸生三法/一限一不一國安、不得打工
‧ 大學:陸生來台 限制越少越好
‧ 不滿陸生法 台生會要告教育部歧視
‧ 陸生三法/教部規畫:陸生明年8月來
‧ 陸生三法/校長:限制打工可分範圍
‧ 陸生三法/頂尖大學:陸生最快明春就可來
‧ 陸生三法過關 設一限二不
2011-05-17 14:29:51
版主回應
鄭弘儀爆粗口罵總統 余天:說錯話應道歉 2010-11-08中時(另參本館:藝人與政治 陸生來台 五都大選)

針對鄭弘儀昨(七)日晚間在台中市長候選人蘇嘉全之夜,竟爆粗口大罵馬總統一事,立委余天今(八)日上午在立法院接受訪問時表示,說錯話的人應該道歉,並以自己日前對台中市長胡志強夫婦「口誤」道歉的例子,希望鄭弘儀知錯道歉。
留言和迴響
余大哥對於說錯話罵錯人而道歉這事已經相當專業了
講粗話不是民進黨本色嗎?大家應該習慣了吧... 道啥歉!民進黨 的幫規裏沒有這一條。管你社會道德倫理價值是值多少錢! 民進黨就系一直爪小要沒在怕!道歉,您那位阿!旁邊玩沙哩。鄉親挺拉!
鄭先生你的小孩如何看你的言行?
大話新聞可以改叫粗話新聞
鄭弘儀果然是活的黑心商品啊
靠意識型態發財的人渣,利用公眾人物身分挑釁仇恨,囂張不會比落魄的久,只不過是意識型態的奴隸罷了
鄭弘毅,又可繼續撈好幾億,深綠的觀眾跑不掉了
鄭弘儀這種超級大爛咖,貪污扁賊全家貪污幾百億,甚至上千億,請問鄭弘儀罵過貪污扁賊三字經嗎?
當初的LP論,民進黨說LP是台語中祝福別人生男丁的話,這次不知道要怎麼掰?
天公伯跟媽祖正在懲罰民進黨縣市,每年做水災淹慘這群自作孽不可活的人種,再罵就再淹,淹的綠營該該叫,報應不爽
幹X娘鄭紅姨的眼睛瞎了??從84年,李老賊時代開始,到97年2月25陳A扁時代正式核定!!鄭弘儀要幹X娘就應該去問候陳A扁的老娘~~
「幹我娘」,我大概是「王八旦」,只有我一個人還在提「中正紀念堂」先把阿扁改的「自由廣場」換下來(另參本館:再正名 )
當然要罵三字經 ,馬英九要去拆鄭弘儀的違建啊!!!
最好是DPP的五都市長候選人也一起對馬英九三字經!
將此錄影帶 在選前多放映幾次 可幫胡志強市長助選! go go go!
民進黨竟把鄭弘儀給洗腦到如此地步,請大家注意看以下新聞:
1.陸委會補助陸生僅限定來台研究而非來台就讀
2.九十八學年度政府僅補助四十八位大陸研究生來台研究,補助期限最多二個月
3.此事民進黨執政時更積極,馬政府對陸生的補助已有相當程度限縮
以下是民進黨政府時代, 已經核定的"中華發展基金管理會獎助大陸地區研究生來臺研究作業要點"鄭弘儀與民進黨徒如果想要罵幹, 請瞄準A扁他老娘, 不要瞄錯對象!
中華發展基金管理會獎助大陸地區研究生來臺研究作業要點 (附件)
民國八十四年八月二十八日第九次管理委員會議通過
民國八十六年九月二十二日第十九次管理委員會議修正
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二日第二十六次管理委員會議修正
民國八十八年八月十三日第二十九次管理委員會議修正
民國八十九年六月二十七日第三十四次管理委員會議修正
民國九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第四十八次管理委員會議修正
民國九十四年十二月十九日第六十七次管理會委員會議修正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民國97年2月25日陸文字第0970001669號函核定
六、獎助經費項目如下列:
(一)機票費:按實際往返地點經濟艙票價計算,其經費上限由本會另訂之。但不包括大陸地區內陸交通費及行李托運費。
(二)生活費:每月新臺幣貳萬元。
(三)資料費:每人新臺幣貳萬元。
(四)臺灣地區教授指導費:每月新臺幣參仟元。
(五)學校學生宿舍費:核實報支。
(六)證照費:向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繳納之來臺旅行證費用。
(七)保險費:依來臺之天數,以每人投保新臺幣肆佰萬之保險費核算。
2011-05-17 14:30:32
阿楨
余天指李敖老不修 不會告這種「貨色」2011-05-11 中國時報

 李敖以「貨色」形容余天,余天昨說:「懶得理。這傢伙老不修,帶未成年女友上街,做這種事是人嗎?」他認為李敖不了解他:「他才是什麼貨色,至少我養父母、照顧弟妹、關心朋友,他憑什麼批評我?我雖生氣,但是我不會無聊到告他。」
 網友對李敖批評余家父子、告小S感嘆「突然覺得余祥詮很順眼,李堪,唉,李敖再這樣亂搞、得罪人,李堪改天在大陸混不下去」、「只能你罵人告人,別人連說你都不行,簡直是沒肚量的大男人」、「追現任的太太還未成年,一度造成人家生活自由威脅…余天可是歌壇模範夫妻呢(楨:?)」。
相關新聞
王偉忠不出面 暗指媒體是幫兇
李敖強勢提告小S恐陷長期纏訟

不能緩徵 李敖海外會子2011-05-12 中國時報

 「我的兒子因為去北京念書,回不來了!」李敖說,因為兒子無法自由出入境,自己趁著去大陸演講時,與兒子見面。李敖批評,過去到大陸念書的台灣學生,不能辦理緩徵,是因為台灣不承認大陸學歷,但「陸生三法」修正後,教育部已經承認四十一所大陸學校,沒有理由不讓就讀這些學校的台灣學生緩徵。
 接受陳情的國民黨立委朱鳳芝表示,行政部門自從修正陸生三法後,就已提出《兵役法》修正草案,讓赴大陸留學生比照國內學生,享有緩徵權利,但由於在野黨杯葛,法案始終停留在政黨協商階段,她呼籲民進黨基於維護學生權益,停止阻擋本案。
 李敖強調,這次出面絕非只為自己的兒子,而是為眾多台胞子弟請命,希望行政部門及朝野兩黨都能重視台生權益。
留言
大動作胡鬧罵人原來只是私心自用為了兒.齷齪無恥的文化流氓,還好意思批判關中至情至性的喪女淚?此人根本不配和大小S論戰,和余天~嗯,一樣不入流信口開河亂罵人包庇小孩~還蠻相襯的一對爛人.
順便去北京偷瞧一下張蘭?暗戀也只能如此了?
憑甚麼為了李爛人的兒子就要改法律,幹甚麼,看到這傢伙的嘴臉就覺噁心
兒子不是寫文章批台灣學校批很大'這麼不喜歡自己長大的土地'還回來幹嘛?父親在台灣賺不少讀者觀眾錢'讀者觀眾還選他當過立委'對有錢人來說,這樣坐飛機去探子不算什麼
當兵是每個正常男人應盡之義務,為什麼不等服完兵役再出國唸書呢?就根本不會有以上這些問題了,反而偷偷摸摸「假留學之名,行逃兵之實」希望能拖到民國104年免役,違法還如此大言不慚,也是無恥之尤!

另參本館:該廢義務役了 陸生來臺《上山‧上山‧愛》 藝人與政治
2011-05-17 14:31:02
版主回應
鄭弘儀爆粗口罵總統 余天:說錯話應道歉 2010-11-08中時(另參本館:藝人與政治 陸生來台 五都大選)

針對鄭弘儀昨(七)日晚間在台中市長候選人蘇嘉全之夜,竟爆粗口大罵馬總統一事,立委余天今(八)日上午在立法院接受訪問時表示,說錯話的人應該道歉,並以自己日前對台中市長胡志強夫婦「口誤」道歉的例子,希望鄭弘儀知錯道歉。
留言和迴響
余大哥對於說錯話罵錯人而道歉這事已經相當專業了
講粗話不是民進黨本色嗎?大家應該習慣了吧... 道啥歉!民進黨 的幫規裏沒有這一條。管你社會道德倫理價值是值多少錢! 民進黨就系一直爪小要沒在怕!道歉,您那位阿!旁邊玩沙哩。鄉親挺拉!
鄭先生你的小孩如何看你的言行?
大話新聞可以改叫粗話新聞
鄭弘儀果然是活的黑心商品啊
靠意識型態發財的人渣,利用公眾人物身分挑釁仇恨,囂張不會比落魄的久,只不過是意識型態的奴隸罷了
鄭弘毅,又可繼續撈好幾億,深綠的觀眾跑不掉了
鄭弘儀這種超級大爛咖,貪污扁賊全家貪污幾百億,甚至上千億,請問鄭弘儀罵過貪污扁賊三字經嗎?
當初的LP論,民進黨說LP是台語中祝福別人生男丁的話,這次不知道要怎麼掰?
天公伯跟媽祖正在懲罰民進黨縣市,每年做水災淹慘這群自作孽不可活的人種,再罵就再淹,淹的綠營該該叫,報應不爽
幹X娘鄭紅姨的眼睛瞎了??從84年,李老賊時代開始,到97年2月25陳A扁時代正式核定!!鄭弘儀要幹X娘就應該去問候陳A扁的老娘~~
「幹我娘」,我大概是「王八旦」,只有我一個人還在提「中正紀念堂」先把阿扁改的「自由廣場」換下來(另參本館:再正名 )
當然要罵三字經 ,馬英九要去拆鄭弘儀的違建啊!!!
最好是DPP的五都市長候選人也一起對馬英九三字經!
將此錄影帶 在選前多放映幾次 可幫胡志強市長助選! go go go!
民進黨竟把鄭弘儀給洗腦到如此地步,請大家注意看以下新聞:
1.陸委會補助陸生僅限定來台研究而非來台就讀
2.九十八學年度政府僅補助四十八位大陸研究生來台研究,補助期限最多二個月
3.此事民進黨執政時更積極,馬政府對陸生的補助已有相當程度限縮
以下是民進黨政府時代, 已經核定的"中華發展基金管理會獎助大陸地區研究生來臺研究作業要點"鄭弘儀與民進黨徒如果想要罵幹, 請瞄準A扁他老娘, 不要瞄錯對象!
中華發展基金管理會獎助大陸地區研究生來臺研究作業要點 (附件)
民國八十四年八月二十八日第九次管理委員會議通過
民國八十六年九月二十二日第十九次管理委員會議修正
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二日第二十六次管理委員會議修正
民國八十八年八月十三日第二十九次管理委員會議修正
民國八十九年六月二十七日第三十四次管理委員會議修正
民國九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第四十八次管理委員會議修正
民國九十四年十二月十九日第六十七次管理會委員會議修正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民國97年2月25日陸文字第0970001669號函核定
六、獎助經費項目如下列:
(一)機票費:按實際往返地點經濟艙票價計算,其經費上限由本會另訂之。但不包括大陸地區內陸交通費及行李托運費。
(二)生活費:每月新臺幣貳萬元。
(三)資料費:每人新臺幣貳萬元。
(四)臺灣地區教授指導費:每月新臺幣參仟元。
(五)學校學生宿舍費:核實報支。
(六)證照費:向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繳納之來臺旅行證費用。
(七)保險費:依來臺之天數,以每人投保新臺幣肆佰萬之保險費核算。
2012-09-21 14:07:35
阿楨
金銀會利多 陸銀QDII准買台股【聯合報2011.11.24

我方金管會、大陸銀監會二次會談昨天落幕,雙方達成三項具體共識:兩岸審批中的銀行申設營業據點案件,年底前放行;六家率先登陸的台資銀行,明年可提出人民幣業務申請;兩岸經濟協議(ECFA)早收清單(提早降稅或擴大開放市場項目)的「綠色通道」(在大陸可加速及擴大設立據點的地方)達大陸廿一個省市。
陸銀來台參股部分,雙方敲定開放陸銀來台參股本國銀行及金控公司的日出條款,預期最快在年底放行,參股上限為百分之十;同時,將開放大陸銀行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即法人)來台投資台股,有助擴大台股資金動能。

雙英膠著 台股創2年新低 2011-11-24 中時(另參本館:2012大選 歐豬四國 全球股災 美該為股災道歉? 臺股 股市的貪瞋癡 啥米係ㄟ擱發 )

 歐美利空不歇、國內總統選情膠著,兩大不確定因子,讓台股中實戶全面退場觀望,台股更因而直直落!昨天台股重跌一九三點,不但失守七千大關,且摜破六八七七點前波低點,更創下二年多以來新低,為亞股中單日跌幅最大股市。
 台股十一月以來跌幅已達一成,今年以來跌幅更高達二十四%,在國際主要股市中「跌幅」坐二望一,股民損失不是一個「慘」字了得。
 昨天南下視察的馬英九總統在行程間獲知消息,未及趕回台北,便以電話聯絡行政院長吳敦義與副院長陳冲,了解情況,並指示妥善因應。陳冲昨一早透過電話與財經首長保持連繫,但政院並未召開跨部會議研商對策。
 市場人士指出,除了國內外經濟因素利空外,由於選舉呈現混沌局面,政治干擾加劇,市場擔心蔡英文當選後不利兩岸關係,進而可能影響台灣經濟與金融市場,因此不但外資頻頻出走,國內中實戶也逐漸退場觀望,讓台股跌跌不休。
相關新聞
政治因素干擾 選舉行情落空行庫:不該再跌了
護盤? 財部:國安基金「早就準備好了」
唯恐兩岸利多泡湯 外資先落跑

陸資登台 本月很冷清! 2011-11-24 工商時報

 本月陸資來台投資冷清,投審會昨日召開11月投資審議委員會,通過3件陸資投資案,總計金額僅約249.3萬美元,至於赴大陸投資部份,台玻總計匯出6,026萬美元,瑞智精密則是申請以2,684萬美元,瀚宇博德則是向境外銀行借款港幣4.11億元。
2011-11-24 11:26:24
版主回應
研究所招陸生缺額率62% 台大也沒招滿2011/06/09 聯合報

陸生來台就讀研究所昨天放榜,結果卻令各校大失所望。教育部原核定可招收六百五十三名碩博士生,但符合報名資格的報考者只有三百多人,最後錄取二百二十八人,缺額率高達六成二。有一半大學連一名陸生都沒招到,兩岸四地排名第一的台大也有缺額。教育部長吳清基在放榜後,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將在今年七月大學部招收陸生放榜後,檢討招收陸生方式。他認為,今年缺額多的主因是第一年開放、宣導不足。
在博士部分,教育部核准二十七校招收八十二人,但最後只錄取十二校二十八人。成大原計畫收七人、台科大原計畫收五人,卻連一人都沒收到,頂尖大學的陽明、台師大也掛零。台大的職衛所、分子所、材料所、微生物所和土木所等五所都沒有陸生報名。
碩士部分,教育部核准八十校招收五百七十一人,最後只錄取三十九校二百廿人,陽明、中原、宜蘭、金門大學等四十一校都沒招到陸生。
陸生聯招會主委、南台科大校長戴謙分析,缺額率偏高,主要是因各大學審核嚴格、寧缺勿濫,其次是陸生選填志願數不多;且報名集中部分領域,也是缺額多的原因。
陸生聯招會總幹事張鴻德表示,成大博士班今年有七位符合資格的報名者,最後僅正取一名,但因採聯招制,這位正取者最後上了排序在前的其他志願;清大博士班原訂要取七人,符合報名資格者來了十一人,正取四人,未列備取,但因有三人上了其他志願,只取到一人。
今年的報名陸生中,還有二十九人戶籍地不在大陸沿海六省市;另有十六人學歷不符,如其中一人畢業自浙江大學寧波工學院,並非教育部承認大學學歷的「浙江大學」。
對於國內首次開放招收陸生,但報名的人少、錄取人數更少,留下大半缺額。台大副校長陳泰然直說,「三限六不」把優秀陸生全都嚇跑了,呼籲別再用政治意識綁架招收陸生政策。台科大校長陳希舜則要求教育部開放台科大單招。
台生會副會長陳正騰分析,招生不好主要是因資訊落差,陸生對台灣的大學並不了解,只聽過台成清交等少數幾所大學。

陸生為何招不滿?2011-06-22 中國時報 熊杰/世新大學副校長

 媒體報導九月開放陸生來台就讀的研究所缺額高達六二%,綜觀外界評論,多數認為政府首度開放招收擁有正式學位的陸生,台灣大專校院較無經驗,加上宣傳不夠,大陸學生普遍不了解台灣高等教育發展現況,也對台灣各校特色及重點科系缺乏深入了解,以致影響報名及選填志願的熱度。但仔細思量後令人納悶的是,大陸每年報考大學之高中生近一千萬人,台灣高校目前僅開放二千多個名額,怎麼可能招生不滿?
 分析其原因,其實很簡單,政策制定初始就犯下致命的錯誤。研究所部分,我們只承認九八五工程大學,這四十一所高校是大陸全國學生前五%的菁英,很難想像會在沒有任何援助和限制下來台念研究所;大陸高中生直接來台就讀大學亦然。從九八五畢業的大學生,不是靠歐美獎學金出國進修,就是以優異成績進入所謂的國外名牌大學,再者,此次開放申請來台就讀也限制在沿海五個城市,使得許多內陸省分的學子被遠遠阻隔在外,不得其門而入。
 政府對於招收陸生來台信心滿滿,主要是基於兩岸同文同種,再加上台灣高等教育師資與國際接軌多年後,已蘊育出另一種文化精髓,這是歐美與其他各國所沒有的優勢。但倘若因為目前政治環境,無法去除三限六不和九八五學校限制,那我建議政府,應盡速在3+1或2+2學制組合架構下,開放各校的大陸姐妹校學生來台就讀學位,各校姊妹校都已報部認可,在體制上符合規定,應可及時解決高校生源不足的燃眉之急。
留言
台灣人會去綠島或蘭嶼念大學嗎?如果不會,那大陸人為什麼會來台灣?
大陸人要來台灣唸書,一定是腦袋有洞.學費很貴,沒有獎學金,不許打工,連研究助教都不可以.還要被當作二等公民受盡歧視,有負擔台灣的學費,都可以到自然環境更好的澳洲去.成績好的,更可以到歐美新港日韓,得獎助學金
政治干預太多的教育政策,一般而言效果都很有限.
2012-09-21 14:07:57
阿楨
兩岸不平等 2012-02-08 工商時報 梁寶華

 在處理兩岸議題上,台灣其實一直是缺乏信心的!證諸過去歷史,台灣執政者始終以一種「你大我小」的內在邏輯,處理兩岸事務。這樣的思唯邏輯,展現出來的實務作為,不是全力防堵台灣被吃掉,就是「你應該讓我」的自我矮化談判策略。
 不論民進黨抑或國民黨,乃至帶有高度謀略的李登輝前總統,其實都暗藏這樣的思唯邏輯;所不同者大抵在於民進黨憂心被中國吃掉,終而產生「逢中必反」的制式反應;而國民黨則是在「你大我小」的自我設限格局中,不斷謀取來自北京的政經利益,從而轉化成為其在台的政治資本。
 現實來看,中國政策也在這樣的落差中成了國民黨的提款機;相較於民進黨始終無法擺脫可能引發兩岸不安定因素的隱憂,國民黨自是可以從中予取予求的轉換來自兩岸政策的政經利益。
 然而,即使如此,國民黨的大陸政策,還是缺乏信心;雖然我們再三聲稱,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政治實體,兩岸理應對等互惠;然而,實際上,在國民黨政權所主導的兩岸協商議題上,其表現出來的,卻總是在一種防範對方矮化我方的前提下,做出我們自己矮化自己的策略。
 就以兩岸通商議題而言,開放兩岸大三通近四年的台灣,至今尚無力扭轉資金單向失血的困境,徒令兩岸經貿維持大量失衡的不利局面。究其原因,除了執政當局並未完全做好配套措施的準備之外,更多的是執政的國民黨當局以一種更不對等的方式侷限了對方資金的流入與投資,形成一種對陸資的不對等歧視。
 例如,金融業同聲希望陸銀參股上限開放至20%的對等要求,至今還在牛步化的「內部研議中」。這樣的不對等與歧視,除了顯現台灣執政者的缺乏準備之外,其背後隱含的語言,其實更多的是一種信心的缺乏:「我們擔心來自西岸的跨國大企業,有朝一日會把我們吃掉…。」
 台灣這一次的總統大選,對大陸內部形成的衝擊與致命吸引,遠遠超出各界的預期。這樣結果證明了已兩次政黨和平輪替的珍貴民主經驗,已經成了台灣主權獨立的金鐘罩鐵布衫,在以制度確保台灣現狀固定化的前提下,我們何苦固步自封的矮化對手終而自我矮化的裹小腳式碎步前進呢?
2012-02-08 10:48:40
版主回應
陸生投書 怨台校像牢籠【中央社2012.02.26

有在台的中國大陸學生投書媒體形容學校管理是「想將學生困入牢籠」,如此「著實讓台灣蒙羞」;義守大學回應說,學生有誤解,學校是嚴格把關學生在上課期間外出的假單。
1名署名陳墨的陸生投書網路媒體表示,「在台灣的幾個月時間,台灣給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然而個別私立學校大量接收陸生的同時,於自由之地卻想將學生困入牢籠,不僅箇中原因引人猜測,其行為也著實讓台灣蒙羞。」
陳墨說,想到台北參訪公務機關,由於參訪時間都在工作日,按照學校規定事先請假,但他在台北最後1天,舍監致電說,他必須當即返回Y大學。後來室友告訴他,學校祭出新規,要求所有大陸交換生不得在上課期間請外宿假。
陳墨還在文中寫學校主任告訴他,「Y大地處深綠地區,民進黨人是很討厭大陸人的,如果你們在外面出個什?事,鬧上新聞媒體,學校就要負上相應的責任。」
文中還說,「國際處臨時召開全體陸生會議…第一,有不假外宿超過兩次的同學,扣發交流證明;第二,各校交換生限時提交交流期間的『心得體會』,否則同樣扣發交流證明。」
文中表明是來自「Y大」,是台灣每年接收陸生最多的大學,且身處深綠地區;記者致電目前校園中陸生人數最多的義守大學查證,義守大學副校長顏志榮了解後表示,扣交流證明是承辦同仁所說,但沒扣過任何1張交流證明。
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表示,不了解情況,初步判定這是個別學校的規定,他也提醒學校在處理陸生問題時要特別小心,不要給陸生留下不好觀感。
義守大學校長蕭介夫受訪時表示,陸生來台要遵守當地規定,學校都有校規,都是本於公正、公開、合理、合法規定,如果有不合適,可再檢討修正。
顏志榮說,學校有460名陸生,由於陸生來台最主要目的是學習,若有什麼閃失,學校難交代,對陸生管教相當嚴謹,不鼓勵陸生在上課期間外出,如果想外出,應利用課餘時間。
顏志榮說,學校不可能扣陸生交流證明,這非常不合理,學校也沒這樣的規定。

研究所招陸生起跑 不設名額 2012-01-17 旺報

 研究所招陸生大幅提前開跑!陸生聯招會昨(16)日公布研究所招生簡章,元月16日至3月14日報名,與去年相比有「報名時程提早、2階段分發、取消1校1志願、取消年齡限制」等4項修正,但仍維持「6省市招生、總量2000名額」等限制。最重要的是今年研究所不設招生名額,且與本科(學士)分開招生,預料能有效吸引陸生,目前已有7人完成繳費報名。
 陸生聯招會總幹事張鴻德表示,101學年度共有28校、146系所要招大陸博士生,81校、862系所要招大陸碩士生,比去年多了將近一倍系所可選擇。本次簡章有幾項重要修正:
 提早到元月報名
 第一,報名時間提前。去年4月才讓陸生報名,而陸校研究所是1月統一入學考、3月公布成績、5月放榜,因此4月很多陸生正在參加陸校複試,台灣這時才公布招生簡章令他們很為難。今年提早到1月報名,讓陸生有更多時間下決定,這部分也已獲得陸方諒解。
 第二,採2階段分發,新增遞補機制。今年報名時須同時選填5個志願並排序;4月17日依各系所審查結果公布預分發放榜;陸生評估後確定來台就讀者,5月22日至25日上網登記,未登記者視同放棄,由備取生依序遞補;5月31日正式放榜。
 「這樣做的好處是,陸生只會往更好志願移動,各校也可確定就讀人數,不會浪費名額,」張鴻德表示。
 第三,取消1校1志願。去年每人可填不同學校5個志願,今年取消限制,但仍限5個志願。
 第四,取消年齡限制。去年碩博士生年齡上限分別是40、45歲,今年依循台灣招收本地研究生的作法,取消年齡限制。
 總量限制仍是2000名
 至於今年只列出招生校系而不列出招生名額,教育部高教司科長朱俊彰解釋,去年一次列出研究所和大學部招生系所名額,結果發現有學校研究所招不滿、學士班卻不夠用;有學校「爆棚」、有學校「等無人」;今年比照國外作法,只公布招生校系不限制招生名額,看報名情況再彈性調整,預料能有效吸引陸生,「像今天就已經有50幾人上網登記、20幾人報名、7人繳費。」
 陸生聯招會主任委員戴謙補充,陸生名額會控制在各校該年新生人數的2%以內,但如果學生素質很好,不排除增額錄取,整體來說是朝「招滿學生、招好學生」的方向去做。
 總量限制仍是2000名額(不計入離島大學),研究所1月招生之後,大學部4、5月招生就用剩下來的名額;國立大學是否還是不能招大學部學生,朱俊彰表示教育部還在評估。
2012-09-21 14:08:26
阿楨
大陸惠台8利多 台胞台生就業放寬【聯合報2012.06.18 08:32 am

中共國台辦主任王毅昨天在福建海峽論壇上,公布八項惠台利多政策,包含放寬台生、台灣居民大陸就業條件,進口台灣稻米、促進陸客來台觀光,台胞證一年簽注延長到兩年,新增南寧、無錫與長春三個城市辦理台胞證落地簽,還將對台資企業再發放人民幣六千億元(約為新台幣二點九兆元)貸款。
大陸日前就已對外釋出會在海峽論壇上公布惠台政策,各界也在等待今年的利多項目。但早在今年年初,台灣大選前,包括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海協會官員等都先後表明,大陸會在兩岸現有交流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兩岸互動,並會適時推出各項政策,昨天推出的這些優惠政策共涉及八個部門。
主要有,台生及其他台灣居民可與大陸居民同等條件到大陸企業就業。到大陸事業單位就業也將擴大試點範圍,從原有的福建、江蘇試點上,再新增天津、上海、浙江、湖北四省市作為試點地區。
為繼續支持台資企業發展,大陸的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以及國家開發銀行將在未來三到四年內,對在大陸台資企業再提供六千億人民幣貸款額度。
增加台胞證落地簽的城市,從原有的廿八個城市口岸,新增南寧、無錫、長春三個城市。台胞證簽注期限也由一年延長至兩年。同時力推今年大陸居民赴台旅遊人數達到一百八十萬人次。
王毅表示,兩岸民間交流已經形成多管道、寬領域、全方位的新局面,大陸願意為兩岸民間交流提供更多便利,打造更多平台,創造更好條件。
王毅強調,大陸的對台惠民措施歷來面向所有台灣同胞尤其是基層民眾,超越台灣內部的政治紛爭,也沒有地域上的區別對待,「我們考慮的,是讓更多的台灣同胞不斷分享兩岸關係改善發展的成果,是讓更多的基層民眾在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
  相關新聞
陸大學任教 台胞可申請教師證
台生:工作市場變大 考慮登陸念書

另參本館:向中國說不 別再施捨臺灣 統戰的眼淚 啥米係ㄟ擱發 賣臺醫師 陸生來臺 陸客來臺
2012-09-21 14:05:55
版主回應
碩博士報到 陸生缺額率46% 2012/06/16 聯合報

第二年陸生來台讀研究所日前完成網路報到,也確定就讀人數,博士班預計招67人,實際來念的只有28人,缺額率58%;碩士班招508人,實收282人,缺額率44%。今年總缺額率46%,比去年的62%下降1成6。陸生招聯會總幹事張鴻德表示,人數雖微幅成長,但在三限六不政策下,未來陸生來台就讀人數會越來越少。
張鴻德表示,5月放榜後,原先博士班招到30人、碩士班299人,但錄取生完成網路報到手續後,共19人放棄,最後總收310人。張鴻德指出,陸生最青睞的學校中,台大碩博士生招到82人,比放榜時少4人;政大40人、清華24人、成大27人、交大12人,都比放榜時少了1到4人。
張鴻德表示,去年第一次招收陸生,因時間倉促,影響招生結果。而今年人數微幅增加,代表台灣招生宣傳奏效。
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表示,已在檢討開放三限六不政策,不過其中牽涉到法令部分,須經立法院凝聚共識。

生紅線未除 台灣畫地自限 2012-06-18 旺報

 大陸國台辦主任王毅宣布,大陸決定進一步放寬台生、台灣居民就業政策,從2省擴大到6省市試辦,其大學、公共文化、醫療機構等事業單位,可進用取得大陸認可學歷的台灣居民;台灣居民也可在大陸大學申請教師資格證。正值台灣的「大陸高等教育學歷甄試」開始報名、第二屆陸生「三限六不」在台就業問題仍未解套之際,這個消息特別令人感慨。
 目前大陸台生最擔心的就是就業問題,因為回台有學歷採認障礙,台灣只承認民國99學年之後去大陸41所校院攻讀的學歷,在此之前十幾年內拿到的大陸學位,哪怕是博士,也得參加台灣教育部舉辦的兩階段考試。去年轟轟烈烈辦了第一屆「大陸高等教育學歷甄試」,最後僅10人過關,但有更多台生把這場考試視為歧視、侮辱,選擇不報考。
 全球搶人才之際,教育部與國科會日前宣布明年起3年花3億元,選送129名學生赴全球知名大學留學,以解決人才斷層。但另一方面,台灣卻對大陸台生「畫紅線」,而對台灣自己的高等教育培養出來的在台陸生,畢業後也不准在台就業,還限定一個月內離境。相較於香港「連續居住7年就可獲得香港居留權」,以及大陸積極為台灣人就業鋪路,台灣卻因意識形態把現成人才拚命往外推,不啻開倒車。

陸生赴臺 心路歷程大剖析 2012.06.11 文/陳成沛 

來台灣讀書不容易呀,有各種限制還不能工作。」目前就讀於台灣大學研究所的胡憶陽指出,在台灣沒辦法實習,這對攻讀企業管理系的她「殺傷力很大」。
  「兩岸心距 並不遙遠」
去年底,淡江大學日文系陸生蔡博藝在社群網站上發表《我在台灣,我正青春》一文,記錄自己在台灣短短兩個多月時間裡的見聞和觀感。這篇文章經由大陸互聯網傳播和報刊雜誌刊載,在兩岸之間影響很大,也讓更多人關注陸生在台灣的生活情況。
文章中,蔡博藝感慨道:其實台灣和大陸的地理距離並不遠,遠的是心理距離。台灣和大陸存在的不是時間差,而是時代差。對此,韓冰深有同感,她說,作為首批赴臺的陸生,一方面是台灣的多元文化帶給她的觸動,另一方面,通過長期近距離的接觸,她也給台灣人帶來觸動:「原來大陸是這樣的」!
  「首屆陸生 都很爭氣」
至於陸生和臺生的不同,就讀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的蔡雨農深有感受,「台灣學生很有創意,主要是他們蠻有實戰經驗的,辦活動從頭到尾都是自己負責,而且都還很正式,大一裡面就有不少高手呢!在這方面比我們老練一些。」 不過,她也發現,陸生的用功程度比臺生高,「我們世新歷年來都有很多大陸很優秀的交換生交換過來,世新的老師也很欣賞這些大陸學生,覺得是比普通台灣同學有上進心,對自己的要求也更嚴,好在我們第一屆的28位陸生都很爭氣,幾乎沒有來虛度生活的」。
最近臺媒刊發幾篇文章,大意是大陸學生有多麼努力用功,台灣學生你拿什麼跟他們競爭。對此,胡憶陽表示,這是高估了陸生,低估了臺生。她說,她在臺大看到的台灣學生都很厲害,「在我看來,台灣的同學只是很會玩,但這並不代表他們不努力、不用功。我身邊的臺大同學,會3種以上外語,樂器信手拈來,擁有世界500強實習經驗,司法考試證書、CPA證書在手的不在少數,所以,要對台灣學生有點信心」。
  可樂在大陸叫黑水?(另參本館:《大陸新聞特殊用語》)
製作人王偉忠主持的訪談節目《我們一家訪問人》中,今年2月曾請來10多位去年赴臺就讀的陸生到場聊天,提及他們眼中的台灣以及兩岸有何大不同。陸生說起一些台灣民眾對大陸的誤會,有些著實不可思議。
……………
http://tw.mag.cnyes.com/Content/20120611/52410d1462c44719b79e96206b7c98c9_1.shtml
2012-09-21 14:06:14
阿楨
馬總統:開放陸專科生來台 2013-02-19 工商時報

 開放陸生來台將有大突破。總統馬英九昨日表示,將大幅放寬陸生來台門檻,預計在今年內將承認的大陸學校數增至111所,並開放大陸專科生來台攻讀學位。此舉不但能擴大兩岸學子交流,更為台灣高等院校創造生員。
 馬英九昨在海基會「2013大陸台商春節聯誼活動」致詞時表示,今年兩岸關係的3大重點,包括擴大深化兩岸交流;儘快促成海基、海協兩會互設辦事處;通盤檢討修訂兩岸人民關係條例。
 此外,政府計畫將承認大陸學校數從現在的41所增為111所,同時與大陸協商,希望在今年開放大陸專科生來台攻讀學士學位,即所謂「專升本」(大陸稱大學學程為本科)。
 在擴大兩岸交流方面,馬英九特別強調教育交流。台灣開放陸生來台3年,來台攻讀學位的陸生每年不到千人。
 馬英九表示,大幅開放陸生來台就讀門檻主要有3個目的。首先,台灣開放大陸交換生來,每年來台陸生約1.2萬人,兩岸年輕學子早日相互認識做朋友,為兩岸和平打下長遠基礎。
 第2,兩岸學子透過競爭,也能激勵彼此進步。他稱,幾年前曾聽一名暨南大學的台灣學生說,一開始對陸生來台就讀不以為意,直到班上兩名陸生在期中考分別拿到前兩名,讓班上台生大受刺激,發憤圖強,在期末考爭回名次。
 第3,台灣高等院校供過於求,相比於對岸學生上大學比例不足一半相比,台灣更有條件可分享大學資源。
 馬英九並表示,台灣的大學也正積極拓展與東南亞國家的合作。日前台灣已和馬來西亞簽署相互承認學歷的文件,「這也是台灣與東南亞教育交流上時石破天驚的進展」。此外,包括越南、泰國、印度、印尼等國,也承諾在未來10年內,將以公費派4,000名大學教師到台灣念研究所。

放寬三限六不 陸生擬給證不給照 2013/02/27聯合晚報

國立大學可自籌陸生獎學金 為吸引全球優秀人才來台讀書,教育部決定逐步檢討調整陸生「三限六不」政策,考慮讓陸生來台可考「證」,但仍不可考「照」;也考慮放寬國立大學以募款等自籌款方式,在不動用公家預算下,提供優秀陸生獎學金,並推動陸生也可投保全民健保。
2013-03-05 11:37:09
版主回應
承認陸211工程校院 台可贏裡子 2013-03-05 旺報 記者簡立欣

 馬政府去年底開始釋放「承認大陸211工程校院」訊息;今年1月中旬,馬英九總統又鬆口表示將開放大陸專科生來台修讀二技「專升本」。兩項看似性質不同、對象不同的陸生政策,其實息息相關,最後是大陸贏了面子,台灣贏了裡子。
 台灣目前只承認大陸檔次最高的985工程院校(約41所),不承認檔次略低的211工程校院(約111所),一直讓大陸很不服氣,因為211工程也是大陸前5%的頂尖學校,包括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名校,統統不在教育部承認的41校之列。北京科技大學(也是211)校長就曾不悅地對台灣校長直言:「為何不承認211?我們也不差!」
 台院校過去被穿小鞋
 為了報復台灣只承認985,過去兩年大陸連續祭出「不准大陸仲介介入陸生來台」、「不准台灣去大陸公開大規模招生宣傳」、「只能招收沿海6省陸生」、「只能招收二本線以上陸生」等規定,給台灣大專校院「穿小鞋」。
 因為沒有仲介,台灣學校只能各憑本事開小規模的招生說明會,不能去大陸參加大學博覽會,打不開知名度,無法和大陸校院搶學生。過去兩年各只有900多名陸生來台,根本不到預定的每年2000人上限。
 現在承認211,很多媒體誤讀為「有利台灣招收211工程畢業的陸生來台讀碩博」。事實剛好相反。承認211,只會讓台灣學生跑到大陸去,對台灣中後段的校院將是一大衝擊,不能彌補民國105學年度的4.5萬學生來源缺口。
 未來可赴陸辦博覽會
 既然如此,台灣為何要承認211?關鍵就是「專升本」。大陸目前有1246所大學階段的專科學校,又叫高等專科學校(高專),每年招生320多萬人,高專相當於台灣過去的三專,學生畢業後沒有學位,只有很少數可進入本科(大學),即「專升本」,其他95%無法繼續升學,因此大陸專科又叫斷頭教育。
 台灣技職校院一直覬覦「專升本」這塊豐厚生源,且台灣技職教育水準遠高於大陸同業,這是大陸相關校院和技職交換生都承認的。
 現在台灣承認211,給大陸面子,大陸回贈以320萬人豐沛的「專升本」潛在生源,台灣還可能換得大陸讓台灣普通大學赴陸辦博覽會,一減一加還是划算,台灣贏了裡子,陸生政策也往「差異化」的正確道路邁進。
 小 靈 通
 985工程、211工程
 是大陸兩項重大教育計畫,前者命名來源是1998年5月大陸領導人江澤民一場演說,後者命名來自於政策目標「邁向21世紀的1百多所重點大學」。
 被納入985工程和211工程的院校都是大陸最好的大學,僅100多所。大陸共有2300多所大專校院。
2013-03-05 11:37:46
阿楨
尊重陸生質疑的權力 2013-04-29 旺報短評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到世新大學演講,兩百多位大陸學生湧進現場,面對陸生犀利的提問,他竟然拿出「保護主義」手段對付,打斷陸生發言,要幫台灣學生保留提問權。他還刺激台生說,台灣已經比人家小了,舉手還比人家慢,要怎麼在世界上立足?

 老一輩民進黨人的大腦結構就是這樣可怕又可憐,面對外來壓力,不求自立自強奮起直追,卻只想訴諸團結後閉關自守。蘇貞昌也許能在現場替台生保留提問權,未來如果執政,也許能藉政治力排除陸生對台生的競爭壓力,但他永遠不可能限制大陸年輕人對台灣青年形成的競爭壓力,未來的台灣,仍然要靠台灣年輕人自己面對世界、自己闖蕩。
 現場陸生的提問五花八門,包括:民進黨兩岸政策、核四論述及外傳黑道申請入黨等問題,陸生對民進黨的認識恐怕比蘇貞昌對大陸的認識還深刻。相較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謝長廷、台聯精神領袖李登輝,蘇貞昌是綠營領導人中比較少與陸生對話的。
 去年9月蘇貞昌在談陸生健保問題時,遭遇一位陸生質疑民進黨為何不能釋放善意,蘇貞昌傲慢地回應「台灣人已經很客氣了!」這次在世新的演講,面對大批陸生的提問,他還是不能以開放友善的心態面對陸生。
 大陸經濟繁榮,社會多元化後,兩岸最大差距在政治體制,其核心差別在台灣實施多黨競爭制、大陸實施一黨專政制。由於大陸至今依然視台獨為敵,從小學教育開始灌輸「反台獨」意識型態,因而大陸一般民眾很難心平氣和評價民進黨及台灣多黨競爭的精髓,這對台灣軟實力的展現非常不利。
 要解除大陸民眾對民進黨的敵意,進一步了解多黨競爭制的精髓,除體驗台灣的選舉外,另一個好方法就是親身接觸反對黨領袖,讓彼此藉由溝通逐漸累積理解與共識。
  回應
  心理學有一種說法,有些人過度自卑之後反而表現的很自大,囚為他們要用外在的自大來掩飾內心的自卑。民進黨就有這種心理。
  全世界都在用放大鏡檢視大陸內部給對岸壓力,但須知道大陸去年一年有八千萬人到世界各地旅遊,還有甚麼事情能夠隱瞞的?如果現在台灣人還以為對岸是封閉的,那真正封閉的是台灣人自己而已.
  台灣的民主本來就是騙人的,你還真相信台灣無恥政客及媒體所說台灣是自由的嗎?少呆了啦.台灣比大陸差多了,難怪台灣一直在限制或禁止大陸一切,說白了,不就因為台灣比大陸在各方面都差,只好天天意淫自我感覺良好
2013-04-29 12:24:34
版主回應
陸生來台放榜 碩博士缺額近四成2013-05-15中國時報

 陸生來台就讀研究所昨天公布預分發結果,雖然今年教育部擴大採認大陸學歷、放寬至八省市,不過,碩博士的招生率只有六二%,且集中在台成清交政等頂尖大學,至於博士班的缺額超過一半,更有半數以上大學沒招到陸生。
 大學校院招收大陸地區學生聯合招生委員會指出,今年研究所核定招生名額一一一八名,預分發正取六八九名陸生。多位大學主管坦言,台灣開放國內大學招收陸生已邁入第三年,但受到「三限六不」的影響,招生成效仍有待加強。
 根據統計,今年碩士班共有一二二所國內大學開出八九一個名額,預分發正取五七六名,缺額率約卅五%,而且有七十五校未招到人,包括陽明、北醫等醫學大學,受到台灣不採認大陸醫事學歷影響,招生人數掛零。
 至於博士班招收陸生的情況更不理想,只有卅六校正取一一三名,缺額率超過五成,尤其是台大,博士班核定招收陸生廿二名,最後只正取七名。
 陸聯會總幹事張鴻德表示,今年採認大陸學歷從「九八五工程」的四十一校擴大為「二一一工程」的一一一校,承認校數新增七十所,同時,學生設籍地增加湖北、遼寧兩省,並調降報名費,因此,雖然仍有缺額,但招生狀況已比往年進步。
 張鴻德指出,今年仍可看到陸生選填志願時,偏好台灣的明星學校,甚至「選校不選系」。
 若以各校熱門狀況來看,碩士班由台大連續三年蟬聯冠軍,正取一一四名陸生,其次是政大六十四名、清大五十八名、成大五十二名、輔大四十一名。

陸生占據課堂舞台 台生落寞 2013-05-12 旺報 鄭州大學王心竹

 隨著兩岸政策的逐漸放寬,大陸赴台留學的人數越來越多。對於台生而言,陸生帶來的衝擊不言而喻,很多時候,陸生們操著標準的普通話,或提問或辯論地占據了課堂舞台。台灣學生吳培甄說,「中國學生來台當然有好有壞,但讓我最在乎的是,有更多的人要和我們競爭。」
 自信不足容易受挫
 大陸學生讀書努力、思考問題較深入、對未來規畫清晰似乎是這個群體共同的特點。從2011年台灣正式開放陸生來台修習學位,到近期台灣擴大對大陸高校學歷承認範圍,越來越多的大陸學生湧入台灣各大學、研究所的教室。
 提起陸生,老師大多讚譽有加。靜宜大學中文系老師鄭懿瀛對陸生的評語是:「聰明、有獨立思考能力並勇於表達、上課很規矩」。鄭老師的課堂上第一次出現大陸交換生是在2008年,一位來自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學生。鄭懿瀛清晰地記得,那位大陸學生認真聽課的神情,好像機會難得,眼神專注而好奇。那一學期末,那位陸生寫一篇有關228事件和紀念碑的專題,給鄭懿瀛留下了極好的印象。
 對於兩岸學生的比較,鄭懿瀛坦言道:「單以中文系來說,陸生的理解力似乎比較強,對於學業也更加在意;台生對課業方面自我要求相對差些,有些同學甚至到大四了還不知道前途何在。」
 不過,鄭懿瀛也認為,「太過積極的陸生可能會讓原本自信心不足的台生,進一步受到挫折,甚至覺得前程更加稀微了。」
 「陸生來台是件好事,可以帶來很多觀點的碰撞,也可以讓課堂活絡起來。但有時過於活躍,會讓台灣學生感覺有些奇怪。」台灣學生吳培甄說。在一次學校組織的演講上,和演講者對答、提問的全都是陸生,吳培甄當下心裡有些落寞。
 未來戰場不止在台
 除了課堂上的亮眼表現,大量陸生也帶來了分流住宿資源、教學資源等現實問題。部分學校因為交換生人數多,專門為交換生開設「交流班」。
 台灣的部分高校住宿資源有限,除大一學生、外籍生、大陸交換生有保障床位外,剩餘床位需以抽籤方式分配給其餘台灣學生。大陸交換生及外籍生數量增加,勢必導致剩餘床位減少,有一些台灣學生要以學校住宿費用的兩倍到校外租房。
 事實上令吳培甄更憂心的問題是,「若今後繼續開放大陸學生可以留台工作,那要怎麼辦?」困擾於此問題的台灣學生不止吳培甄一個。
 對於此,鄭懿瀛認為,未來的戰場不止在台灣,的確要產生危機意識。大陸學生雖學習努力、思考問題深入,思維卻相對固化,沒有台灣學生的心靈開放、富有創造性(楨:鄭不是說陸生:「聰明、有獨立思考能力並勇於表達」)。
2013-05-15 10:43:22
阿楨
大陸教學環境 超乎想像 2013-05-23 中國時報 郭靜(教授)

 據報,台灣交大的陳慕天同學前往北京清華大學當交換生。實際踏上這片土地,他感慨地說:「大家都誤解中國了。」
 他提到,赴陸交換後發現大陸學生的創意不比台灣差,他們的教育風格也早已擺脫填鴨式教學,單就兩岸的高中教學環境來看,就可充分反映這點。
 在台灣是建中畢業生的陳慕天,到北京第五志願的高中參訪時,他看到那裡的圖書館比建中資源更豐富,學校推行各種特別的活動與科學競賽,並有隨時開放的實驗教室,供學生做科學研究,甚至在高中時期,就具有與各國學校交換合作的機會。
 令陳慕天印象深刻的還有大陸的大學師資,他們教學非常認真,對學生的關心超乎他想像。
 他舉例說,有次他寄簡訊給課堂老師請假,老師回覆他:「沒問題,下周上課前記得來辦公室找我補課,確保進度不落後。」
 台灣教授可能如此認真嗎?許多教授只會做研究,教學則馬馬虎虎,事實上研究也都是「冷飯熱炒」居多,假公濟私A國科會經費者更是不少。
 大陸的教學環境早已朝美國邁進,幾年後就可以遠遠把台灣甩在背後,台灣的師生都還在做白日夢!
  回應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今年國情咨文中,呼籲加速恢復美國競爭力,並特別強調,保持世界科技領袖地位,對美國的未來至關重要。外界的普遍解讀是,此乃完全針對中國日漸強大的科技實力而發:隨著中國朝向高科技經濟體的加速,美國在科技領域的地位,正相對倒退中。未來10年,無疑將是中國與美國爭奪「世界科技領袖」桂冠的決戰時期。中國每年工科大學畢業生有57萬5000人,相形之下,是美國的7倍。
  大陸的教學環境早已朝美國邁進,幾年後就可以遠遠把台灣甩在背後,台灣的師生都還在做白日夢!一邊搞本土化鎖國.一邊積極向外徵才.兩岸差距將越來越大.....
2013-05-23 10:23:19
版主回應
清華大學蘇世民學者項目啟動 旨在培養全球領袖 2013-4-21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4月21日電 (記者 馬海燕)清華大學21日在京宣布啟動“清華大學蘇世民學者項目”。該項目致力於面向全球招攬賢才,培養未來世界的領導者。
  該項目將打造一個嶄新的國際領導力教育平臺,面向全球選拔優秀本科生到清華進行研究生階段的學習,使他們深入認識中國社會,培養全球政治、商業、技術、社科等領域的傑出人才。
  該項目顧問委員會可謂星光熠熠,包括英國前首相布萊爾、法國前總統薩科齊、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耶魯大學校長萊文、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和賴斯等。
  該項目共募集3億美元作為永久運行基金。最大的捐贈者、美國黑石集團創始人蘇世民表示,當塞西爾•羅德1902年創建“羅德獎學金計劃”以促進國際間相互了解的時候,世界經濟的重心在歐洲。毫無疑問,本世紀密切與中國的關系至關重要。借助世界一流的資源和中國最負盛名的大學,希望未來該項目的學生具備影響世界的力量。
  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表示,該項目將在全球選聘最好的師資,優化人才培養方式,倡導扁平化、體驗式學習,並為學生提供受益終身的社會網絡。該校將在學校中心位置建設一座嶄新的“蘇世民學院”,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並力爭對中國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積累經驗。
  該項目主任李稻葵說,項目在招生、培養、獎學金等方面都有全新標準,足以與羅德、蓋茨等項目媲美,將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領導力教育項目之一。該項目將於2015年完成第一期學生選拔,預計2016年秋季學期入學。
  該項目采取分區招生模式,學生將有45%來自美國,20%來自中國,35%來自其他國家和地區。第一期招生人數為100人,以後逐漸擴至每年200人。
蘇世民表示,中國經濟增長以3倍速成長,很快就會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為促進國際間和中國大陸的深化關係,並培養務實的商界和政界領袖,「中國學程」在大學裡必須是核心課程。
蘇世民獎學金計畫草擬,2016年開始,每年提供200個名額,進行為期1年的研究生課程,主要研究領域有公共政策、經濟及國際關係等科目;其中45%提供給美國學生,20%中國學生,其餘35%提供給歐洲、日本、印度等其他國家地區的學生。

PISA評量/閱讀.數學.科學 上海三冠 台灣退步

二○○九年「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昨天公布,在閱讀、數學和科學三項素養評比,首次參加的上海奪得三冠王;第二次參加的台灣三項名次都退步,閱讀退到廿三名,數學從上次冠軍掉到第五。 PISA由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舉辦,評量十五歲學生的關鍵知能,這次六十五國或地區參與,上海、新加坡都是首次參加,上海閱讀、數學、科學素養都奪冠,新加坡和香港都在前五名,且每項都領先台灣,台灣在兩岸三地表現墊後。
台灣二○○六年世界第一的數學,掉到第五名;上次排第四的科學,下滑到十二名;三項之中,表現最差的閱讀,則從十六名摔到廿三名。 台灣PISA國家研究中心計畫主持人洪碧霞指出,台灣學生表現大致維持中上水準,各項素養都優於OECD會員國平均,數學與閱讀素養分數跟三年前相近,科學稍有退步;這兩次評量,都沒雙峰現象。
上海為何首次就三冠王,洪碧霞指出,因為上海將這項評比「當成國家考試」,是國家榮辱,被抽到的學生很有榮譽感,作答寫得密密麻麻,反觀台灣被抽到的學校不太想參加,學生只稀稀疏疏地寫幾個字。 教育部次長陳益興也說,評量去年三月施測,抽到的國三生五月就要考基測,「或許影響學生實施意願」;也有官員認為,上海、新加坡和香港都是都會,而台灣是全台抽測,評比基準不同。 台師大國文系教授鄭圓玲說,台灣學生能力不差,只是PISA考的題型跟我們常考的選擇題不同,台灣學生只要稍加練習就會;PISA對閱讀要求是要能統整多元題材,並能溝通,跟台灣強調語文文化,單向、深入不同,評量成績如要好,大家要重視。
洪碧霞也說,他國進步但台灣退步,與台灣「未積極讓自己進步有關」,她指出,除了上海,韓、港和德國等都很重視,德國為此改革課程,從早分流變成晚分流,香港也改課程、教學和評量。 教育部為提升學生閱讀能力,五年編列十億經費,但台灣名次不進反退,是否代表政策失敗?教育部無正面回應。洪碧霞指出,教育部閱讀政策以小學生為主,才做三年,不是針對國中生,還無法反應在這次評量,但從小扎根是對的,還要持續。 教育部強調將與國科會組成專案小組,並請學者寫國家報告,提出具體改善計畫;並將閱讀納入九年一貫各領域課程推動重點,也建議教科書內容參酌學習素養取向適度調整,建立可與國際標準接軌的學習評量標準。
2013-05-23 10:23:40
阿楨
向陸生招手 連台大博士班都吃癟 ‧商業周刊 2013/09/12黃亞琪

最近美國知名大學紛紛將觸角深入亞洲,其中最主要吸引的對象,就是中國大陸的學生。
  根據美國國務院統計,2013年全美大學外國留學生已增至76萬4千人,比六年前增加20萬人,其中中國留學生就占16萬人,占整體外國留學生兩成之多。
  當國外大學對中國大陸學生展開雙臂之際,反觀國內,開放陸生政策雖已上路三年,但陸生來台卻未如想像中積極。
  翻閱今年國內大學陸生碩博士班放榜名單,核定招收陸生名額雖增加一倍,但陸生缺額率仍高達四成,像陽明、北醫等醫學大學,陸生招生人數甚至掛零,而大學部招收陸生今年創新高,卻仍有兩成缺額。今年首度開放陸生二技招生,開出955個名額,但最後只招到93位,招生率還不到一成。
  博士班招收陸生的情況最不理想,尤其是台大,博士班核定招收陸生22名,最後只正取7名。連國內第一名的台大都如此,其他學校可想而知。
  為什麼國內大學招收陸生的績效如此不盡理想?主要原因有二。
  法令限制:被健保拒絕,醫療沒保障
法令限制是第一個原因。「陸生畢業即失業」,這是香港著名雜誌《陽光時務》熄燈號封面上標題,直言台灣「陸生三法」中訂出「三限六不」限制,陸生不能在校打工、不得領研究經費、不能參加健保或商業保險等條款,種種限制就足以讓陸生卻步。
  在台灣,居留六個月以上的外籍人士,都強制納入健保,但陸生屬於《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管轄範圍。條例指出,陸生不管在台灣求學時間多長,只能算「停留」,不算「居留」,因此無法加入健保。
  以文化大學陸生余姓同學為例,打籃球手脫臼,因為沒有健保光是醫藥費就上看萬元。他的同學,感冒了吃完家鄉帶來的成藥,因為不敢上醫院,一忍再忍,忍成肺炎,只能中斷課業先回大陸治療。
  就業困難:畢業須一個月內離台
就業困難則是第二個原因。今年從台大碩士班畢業的陸生七七(化名)就表示,大陸校園徵才多在每年10月至12月份舉行,台灣是在3、4月,他很多同學就為了回去面試,10天內來回兩岸三次,期間還要應付學校考試和畢業論文口試,疲於奔命可見一斑。
  為何不留在台灣就業?一般僑生畢業後,可留在國內實習或等待就業機會,但陸生領到畢業證書後,等待他們的卻是一紙「一個月內離台」的通知。在台沒機會,若又趕不上大陸應屆畢業生徵才季,很容易被兩岸「雙殺」成為失業一族。
2013-09-15 10:27:22
版主回應
  定位矛盾:優秀陸生轉向歐美大學
中山大學校長楊弘敦認為,台灣對招收陸生的定位矛盾,既希望陸生解決私立校院招生不足問題,卻又把陸生入學門檻定得很高,但優秀陸生當然是往上爬,而不是來台灣就讀連招生都有問題的後段班學校。
  歐、美等國家對中國大陸學生展開雙臂,一來這些留學生能學到專業技能,對未來謀生有助,二來畢業後若能留在該國貢獻所學,對這些國家長期發展亦有益,這是雙贏之局。
  但台灣招收陸生,卻把它當成是挽救後段班大學的救命草,法令又對陸生限制重重,即使學成也只能被「遣返」,無法留下貢獻所學,再加上歐美大學頻頻招手,台灣這種「自閉式」的陸生招生政策,恐怕真的到了該檢討的時刻了。

台生不敵? 陸生競爭力強勁 比飛彈瞄準台灣還驚悚2013-9-16中國時報

 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昨表示,民國90年以後,政府還擴充大學數量,「很白目」,造成不優秀學生增加很多。從早上8時的大學校園來看兩岸學生表現,國內學子與大陸學生間的競爭力落差,「比大陸1000枚飛彈瞄準台灣還讓人覺得驚悚」。
 落差太大 學者憂心
 教改總體檢論壇昨天舉行10周年紀念活動,薛承泰應邀演講「少子化和教育發展」。據統計,民國40年起每年出生人數約40萬人,65年來到最高峰的42.5萬人,之後不斷下降,去年出生人口23萬人。少子化對國內教育造成大衝擊。
 薛承泰說,民國40幾年出生的那一批人,他們在求學過程中,經歷大班大校以及進不了大學的困難,83年時,他們的小孩要讀高中或大學了,因此在410教改行動中喊出「廣設高中大學」的口號。
 廣設大學 埋下禍根
 民國83年時,國內高教淨在學率(學齡人口進大學的比例)約30%,算是偏低,需要多一點大學。但到90年時,淨在學率已達到50%,大學已經夠多,不需再擴充。在世界各國,高教淨在學率達到70%已是頂峰,不太可能更高。
 學習態度 彼勤我惰
 薛承泰表示,早年台北市交通環境沒有現在發達,學生每天搭公車,常不知何時可以擠上車、何時可以到校,但他們仍努力的趕著去上早上7、8時的課。
 現在呢?薛承泰說,國內許多大學將3學分的課安排在早上9時到12時,但有約一半學生只趕得上2小時。看對岸狀況,在早上8時,就算不是北大、清大等名校,其他二線大學也能看到學生爭相進教室準備上課的積極態度,反觀台灣則多半是空蕩蕩,這種落差「比1000枚飛彈瞄準台灣還驚悚」。

不如陸生? 台生:目標不同 老師別擔心2013-9-16(楨:自欺但欺不了人!)

 成功大學主祕陳進成說,大陸學生有很旺盛的企圖心,只要找到機會,就會努力往上爬。近年他教過幾個到台灣清大交換的陸生,他們上課幾乎都坐在前幾排、下課還會發問,全班6、70個學生中,學期成績幾乎都在前5名。
 比較兩岸頂尖大學學生的學習態度,清大教務長陳信文指「沒有差別很大」,台灣好大學的學生還是很用功,不輸給大陸學生。但兩岸學生還是有差異,陸生很難團隊合作,台生則是志願太小。
 陳信文說,許多清大畢業生認為台灣很小,他們可以進到竹科工作、年薪100萬元就滿足了。但有些學生能力不錯,如果放眼國際的話,可以做更大的事,將自己限制在台灣,實在可惜。
 台生應該放眼國際
 兩岸學生怎麼看彼此?台大國發所陸生王欽直言,早不早起上課,其實不是特別重要的議題,就他觀察,陸生用功的「比例」或許多一點,但與台灣「沒有太嚴重的差別」。
 成績單非唯一目標
 王欽說,大陸競爭激烈,許多學生的讀書動機來自於追求成就,或迫於生活壓力。但也有愈來愈多1990年後出生的年輕人,物質無虞,不見得會透過拚命學習以找份好工作,而是追求別的目標。台灣學生也是,有些人並不會將成績單當作是唯一追求的價值。
 台灣科技大學企管系四年級溫良慈也說,「我覺得不用那麼擔心」,兩岸學生各有特色,陸生上課認真、積極,但台灣學生活潑、有創意。
  回應
劉國輝• 國立中興大學(楨:叫獸不知人家是自動好學好問!)
有些填鴨式教育栽培長大的敎授以大陸學生到校上課比台灣大學生勤快許多,就認定大陸學生比台灣大學生優秀及競爭力強大許多.....。這種可笑到極點的論點想強逼台灣大學生重新回到30年前強制上課型的填鴨式教育制度。
2013-09-16 10:43:57
阿楨
台生競爭力不如陸生的關鍵【經濟日報社論2013.9.23(楨:馬咬馬!)

  根據薛承泰教授的分析,台灣大學生競爭力不及陸生,主要歸因於以下因素:第一,出生人口從民國65年42.5萬人高峰遽降至近年20萬人上下,大學學齡人口減少逾半,但大學院校卻不斷擴充,因而國內高教淨在學率(學齡人口進大學的比率)從83年的30%竄升至101年的69.9%,已臻世界各國高教淨在學率70%的頂峰;第二,因為進大學太容易,大學生人數大增,教育資源被稀釋,和過去相較,雖然優秀學生數量沒有減少,但不優秀的學生卻增加很多,整體競爭力自然日益下降;第三,大陸大學生是千、萬中選一,經過激烈競爭才能進入大學,其學習態度及積極表現和台灣學生有天壤之別。
  從少子化和高等教育過度擴充來看台生和陸生的競爭力落差,固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卻很難反映問題全貌,因為:一個國家大學生的競爭力除受教育制度影響外,尚取決於很多其他更重要的因素,舉其犖犖大者,至少包括:
  第一,國家整體發展程度。台灣在經濟自由化、社會多元化及政治民主化上,皆大幅領先中國大陸,影響所及,台灣的大學院校在校園自主性、學術自由風氣,以及大學生的學習多元化和社會參與度等方面,皆明顯優於大陸,故而台生雖普遍不如陸生勤勞積極,但其創造力、行動力及可塑性絕不輸於陸生。(楨:?)
  第二,薪資和就業環境。大學生努力及積極程度,往往和其報酬成正比。近20多年來,大陸經濟快速成長,薪資不斷提升,對高級人才需求孔急,相對上,大陸受高等教育不易,大學畢業生是稀有資產,就業機會多,薪資亦高人一等,這樣的環境自然容易塑造出勤奮努力的大學生。反觀台灣,近年來經濟成長每況愈下,失業率居高不下,薪資停滯,今年上半年實質薪資甚至倒退回16年前水準,大學生就業機會不足,畢業即失業者比比皆是;即使就業,薪資普遍只有22K(千元新台幣),不足以養家活口,因此愈來愈多優秀大學畢業生紛紛前往海外及大陸找工作。大學文憑不值錢,誘因不足,自然反映在大學生的散漫及不夠積極。台灣這種惡劣的薪資和就業大環境,當然政府應負起責任,不應歸咎大學生素質不佳和不夠努力。(楨:?)
2013-09-23 10:39:09
版主回應
  第三,企業經營型態。台灣企業長期依賴成本導向的生產模式,過去重視員工價值的企業文化日益式微。尤其,近年各行各業競爭日趨激烈,很多企業為降低生產成本,將生產線轉移海外尤其中國大陸,即使適合高學歷的工作機會,往往優先在大陸尋找更廉價的高級人力。這種經營型態形成很多台商不斷訴求高級人力不足,但卻又不肯聘用國內大學畢業生並加以用心培育(楨:經濟日報肯?)。這也是導致台灣大學生學用落差擴大、競爭力不如陸生的背後原因。
  此外,政府及高等教育體系充斥官僚和形式主義,造成浮誇及不切實際的社會風氣,也難免影響大學生的價值觀,削弱其長期競爭力。
  總結來說,兩岸大學生競爭力的決定因素,不僅是教育制度的良窳,而且取決於社經體制的差異、政府經濟治理能力、企業經營型態及競爭力,乃至社會風氣等。以兩岸發展程度比較,台生競爭力沒有理由會輸給陸生,今天若出現明顯落差,最該檢討改進的恐怕是政府政策、企業經營模式及社會風氣,當然政府要負起最終及最大的責任(楨:?)。
  回應
在錄取率上繞圈圈,沒意義。主要還是在於求學的態度。大陸學生他們所被灌輸的理念,上大學是一個出路。那台灣呢?進大學是「符合父母親朋好友」的期待。而在學習態度上就呈現了「主動」與「被動」的差異。所以就出現:課堂上玩遊戲、趴睡、看報紙(這還好呢,至少還有閱讀呢)、講電話(LINE等)。老師講什麼?不知道!反正要考試時,考古題瞧瞧、借聽課者筆記來瞧瞧、實行左顧右盼長頸鹿法....一堆的花樣過關了。所以畢業了,但有何時力?「吃、喝、拉、睡、扯」其它呢?無!哦!還有:嘴炮!That is all !
  這篇社論其他的部份先不論,但這所謂"第三點"絕對是胡說八道。 去年(2012年)大陸大學錄取率是75%(915萬考生,錄取686萬); 2011年是72.3% (933萬考生,錄取675萬); 2010年是69% (957萬考生,錄取657萬)。 即使考慮到部份初中生沒有升高中而是去讀職校或進社會,大學的總體錄取率也要高過50%,而絕對不是經濟日報社論的所謂千、萬中選一 ! 再看一看近年兩岸大學錄取率的比較圖,其實兩岸大學的錄取率已經很接近了: http://www.bestinvest.com.cn/Compare_Show.asp?Page_ID=211 這些在網上都查的到的數據事實經濟日報都敢胡說八道,台灣的報紙真是爛透了 !
  當年我們出國留學,還不是一樣兢兢業業,雖然不見的比人家聰明,還是在成績生痛宰本地生。無論本篇社論是否建立在正確的數據上,我想,陸生的勤奮好學,應該是可以相信的。
  學生學習態度問題跟政府無關,倒是跟『教改』有關。當然你會說教改是政府主導的!真的嗎?教改不是書商加補習業者外加上『專家學者』來一起的讓學生『快快、樂樂(?)的學習』,所以考試用選擇題來考(閱卷方便),申論題不要,所以學生的知識是「片段」的。再加上「全家盟」的努力推動,所以考試越來越簡易,學生『貝多芬』,加上由小學就展開的『補習(才藝班)』,讓孩子由小時候開始就恨透了讀書。這就是問題所在!
  基本上是一篇台式自大狂的梦呓文。台湾总有一些人喜欢在谈教育的时候使出政治化招数,于是扯到(政治)制度优势,于是说台生读书不行,但是创造力...啦啦啦占优势。那是彻底自大狂导致的严重胡扯。骗土包子还行,在咱们这些曾经留美的眼里,这篇社论是井底之蛙。依照这篇社论的逻辑:美国民主优于台湾,所以美国学生的创造力...都优于台湾,所以美国大学生读书不如台湾。咦,最後的结论不对。老朽留美的时候可没看见美国大学生上课睡觉、吃零食、聊天...
  应该是台生竞争力没有理由不输给陆生。 前提倒过来了,一切的讨论就没有任何意义。 你举出一条理由来吗? 至于文中那些所谓的制度优势,简单的一句话,本末倒置!读该读的书,学该学的知识才是大学生的本分。
  雖然不喜歡簡體字.但喜歡你的論點.
  大陆其实也有大学招生率过高(教改)的问题,也不是每所大学的学生都很用功。只有最顶尖的一些大学管理的较严。但是大陆毕竟人口实在太多,哪怕只有20%的大学里面的20%的学生学习用功,也是很大的一个数字了。另外大陆的产业形态远比台湾丰富,航太,军工,重化工业,软体,以及各种纯粹的理论科研单位比台湾多,出来成果的机会当然比台湾大。台湾与人口规模比自己大60倍的大陆比,天然具有劣势,这种比较没有意义。台湾应该多研究下同样人口规模较小的以色列,瑞典是怎样保持自己的竞争力的。。
  人家沒有談錄取率,而是淨在學率
  就跟明星一樣 你以為為什麼有些明星願意去練舞 練肌肉 練不一樣的東西? 因為報酬高 當誘因足夠時 學生自有動力往上衝 往上爬
2013-09-23 10:39:40
阿楨
台生果然比陸生有創意

  對比館長前評【選最醜建築?】【土豪的異化】與台生在全球各大發明設計展奪金數名列前茅,可知台生比陸生有創意1。
  問題是大多數台生沒國際觀,連克羅埃西亞發明展的克國在那兒也不知「道」。
  國際觀和背國名無關、好不好!
  問題是不知通往全球之「道」,如何將奪獎的發明設計品行銷全球?
  錢!錢!錢!人家是為設計而設計。
  原來是為藝術而藝術的文青小資!
  怕是為升學成績而發明設計吧,不然畢業找不工作,為何又要政府的文化創意產業2來負責呢?
  有呀!政府不是在各地利用閒置空間3設置了許多藝術村和創意市集4嗎?
  問題是沒生意上門5,文創家設計師只能窮得有品味6。
  不然又要窮得有人養嗎?台灣的文化廢物和流氓實在很理盲濫情很呆歹,呆到不知沒有市場的發明設計是賺不到錢養不活自己的、歹到又要有人養。
  不完全是沒市場吧,而是台灣的教改7強調創意和快樂學習8過頭了,忘了後現代非理性的創意、若沒現代的理性思考和前現代的毅力努力、是很難成為一成功的商品。
  所言極是,教改之「道」本應為解決聯考下、大學生缺乏學習意願和獨立思考,但在快樂學習和創意的民粹9風潮下、走了歪「道」!旣解決不了解決補習10壓力,又在在禁止老師體罰11後產生劣徒霸凌師生!
  誰說歪「道」了?陸生來台12,課堂上陸生的學習意願和發問思辯能力、明顯地強過台生。一批愛台13的邪者叫獸邪生,頭頭是道地反駁說,陸生是在填鴨式教育和未來工作壓力下才如此,不如台生有創意!
  果然是真有創意的反駁,問題是駁的了台生在校在職之競爭力都不如陸生之事實嗎?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329200
2014-04-02 08:53:00
圖博館
當陸生滿意度低到不行2015-6-2 周祝瑛

日前,在政大舉辦的一場陸生論壇中,發現要維持台海和平與兩岸穩定發展,不能忽視當前的陸生政策。在會中,一份畢業陸生在台滿意度的研究顯示,在超過400份填答者中,無論大陸短期交換生或者來台攻讀學士或研究所學位者,在台學習整體滿意度上不到1成。連「教師教學與本身素質」、「學校學習資源」等項目滿意度等都不到1成。
  換言之,這些即將畢業或離台的陸生,對於在台學習與生活的整體評估等軟實力滿意度都偏低。其中,上述兩類學生對台灣媒體專業化程度反而相對滿意,但對於台灣民眾國際觀、對多元文化接受度,對於大陸現況的了解程度,以及台灣的大學生整體競爭力都持極不滿意的情況。
  長久以來,國人一直認為陸生來台是透過口耳相傳、大陸教科書對台灣風光的美化、與老一輩家長對台的推薦所致,讓一群想離開大陸過於擁擠、競爭、與功利社會的年輕人,來台享受「台灣老師視野寬廣,台生比起陸生想法更多元」等優勢。
  然而面對畢業鐘聲響起,回顧前塵,包括:在台所遭遇「三限、六不」等有別於外籍生與僑生的差別待遇。所處大學城鄉差距、公私立大學資源、本地教師在教學中的政治傾向與文化敏感度不足,甚至陸生面臨畢業焦慮等因素,都可能造成上述問卷對於來台求學的滿意度不如預期等結果。
  相對的,如以全球人才競爭與維持兩岸和平的角度,則無可否認的大陸學生所帶來的有形與無形影響及利益,連歐美日等先進國家都無法輕忽。
  台灣因為地緣及文化語言等優勢,仍屬陸生的熱點首選之一,因此,都應該平等對待。尤其處於兩岸亦敵亦友矛盾狀態的陸生,將來一輩子都會註記台灣的大學學歷,在被要求畢業後必須30天之內離境後,這些由我們所培養出來的陸生校友們,相關單位、台企與各大學是否應持續予以關注?(作者為政大教育系教授)
  回應
我且幫綠營婉君回答:陸生不滿意?以後就別來台灣讀書了!
2015-06-02 13:29:56
圖博館
剩一限一不? 陸生怒:沒有一條鬆綁2016-01-20 台灣醒報

陸生「三限六不」政策只剩一限一不?教育部日前表示,目前僅剩「限制採認大陸醫事學歷」、「陸生不能留台工作」兩項有限制,其他像是限制來台陸生總量及不影響國內招生名額都漸進開放。對此,許多在台陸生紛紛在臉書上抗議,陸生要當助教、實習或拿獎學金研究計劃都很難,更不用說打工了,「三限六不」根本沒有一條鬆綁。
日前《聯合報》報導,陸生政策只剩一限一不,即限制採認大陸醫事學歷、陸生不能留台工作,如政府5年來的招生名額已從2000名增至5200名,採認學歷的大陸學校也從41所增至320所。至於未開放的2項,除非立法院修訂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否則不可能開放。
對此,台大陸生會會長謝易非在臉書上回應,「擴大招生院校最多可以算是鬆綁,其他方面根本沒有變化。」台大政研所的陸生余澤霖也在臉書上表示,陸生要申請助理和實習根本毫無著落,申請獎學金研究計劃也不用想,更不用提打工。他指出,「這些都是三限六不的東西!連健保都沒有,怎麼可能只剩一限一不……」
台大新聞所陸生李政指出,原本台大以自籌經費的形式,讓陸生參與助教工作,但是近來台大工會要求正式的僱傭關係,須納入勞健保,使得陸生失去擔任助理資格。政研所陸生張逸帆也說,當時工會承諾會幫陸生爭取,僑陸組也表示會積極從其他管道募款,但一個學期過去了,仍毫無著落。
對於三限六不,「限制採認高等學校學歷、限制來臺陸生總量、限制學歷採認領域」,「不涉及加分優待、不影響國內招生名額、不編列獎助學金、不允許在學打工、不得在台就業、大陸學生不得報考公職及專技考試」,陸生表示,限制沒有一項解除!
2016-01-21 11:27:31
圖博館
陸生觀察:台灣政治亂象 讓我美好想像全破滅2016-11-20聯合報

留台多年的國立大學陸生博士生William(化名)觀察,自高中畢業考來台攻讀大學部的陸生程度不如碩博士生的水平那麼好,碩博士陸生多為優秀大學或背景出身,但大學生有好些人因為未能考取大陸優秀的大學而轉報台灣。
  William觀察,來台念碩士者,多半對台灣抱著情懷,也就是可能捨棄其他條件相當或更好的機會;至於博士生,相當多是基於對台灣的情懷而非學位前來,像他身邊的博士生,大多有留學歐美、日本等地的經驗,但出於對台灣的情結,仍放棄其他更好機會來台,彌補「兩岸間因為特殊的歷史緣故造成感情上的單相思、政治的撕裂」而導致的遺憾。
  William認為,會來台的陸生博士生,不少是對共產黨有意見,像他當年離開大陸也是憤青一枚,滿懷「亡黨亡國」的悲壯感。然而來台後,台灣的政治亂象使他對台灣的美好想像全都破滅,回望大陸反而覺得中共也不至於那麼糟。
  William坦言,他來台前,希望中國未來能民主化;但現在他認為大陸、台灣應在過度集權與過度自由兩極端間達到平衡,分別吸取對岸傳統中華理念的好處、西方民主的長處,補足短處,不要太威權,也不要太個人主義。
  在台不快的經驗?
William表示,他平均每個月都可碰到一次不快經驗。例如去問路,結果被對方用台語罵,雖然他聽不大懂,但可辨別出三成意思,趕緊開溜。
  William說,有些人雖不那麼惡意,但整體也讓人不快:例如日前他去台大圖書館借書,有位台灣男學生聽到他口音,很熱情友善來問他是否陸生,說你一定家裡很有錢、很優秀才能到台灣來念書。他認為,這底下難免有種「台灣人的天龍國心態」。
  William也認為台灣禁止陸生結婚很不妥。根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陸生在台不能與台灣人結婚,若想結婚,就得放棄學業,或是畢業後再結婚。以陸生身分結婚不被允許。即使有人想要畢業後以婚姻方式留在台灣,相對於外國配偶四年後就能拿到身分證,陸配仍需六年才能入籍。
  「愛情與學業,為何只能選一個?」William說,他身邊有幾對陸生遭遇類似困境,想與台灣人結婚結不了,要麼拖到畢業後,要麼先去大陸領結婚證,至少先在大陸認可彼此婚姻關係,回台灣繼續唸完書,之後再在台辦相關手續。要不就只好等當完學生,再談愛情與結婚,但這樣虛耗好幾年。
2016-11-21 10:08:34
圖博館
William表示,太陽花是很多陸生對台灣態度的轉折點,他對台灣的不滿也在那陣子達到頂峰。他表示,當時他去立法院附近待了10天,想聽台灣人到底對大陸有何不滿,但聽了半天,覺得很多都沒道理,大多都是民粹情緒,有些把個人挫敗怪在大陸頭上,有些把對政體的怒氣發洩在個人上,泛政治化太嚴重,這都導致陸生很壞印象。
  兩岸矛盾何來?如何解決?
William指出,就像現代年輕台灣人許多是天然獨一樣,大陸人大都是天然統,支持台獨者微乎其微。另外,由於兩岸各自的輿論與教育狀況,大陸人多知台灣的好,台灣對大陸的認識則多為負面,導致大陸人覺得台灣好、台灣人卻不喜歡大陸,也成為兩岸先天矛盾。
  他指出,很多大陸人本來對台灣有些期待,認為台灣雖會照顧人的基本人權,對人有保障,重視人本精神,辦事態度也好,但長期在台的陸生發現台灣的行政程序特別僵化,很多方面甚至不如大陸便捷、效率高。而時刻標榜的人權和普世價值,往往只是關心自己的權益而不顧他人死活,這也造成對陸生的歧視性政策,使得陸生對台灣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他認為,兩岸若要改善關係,兩邊都要改變心態,但還需要磨合期。
  相關新聞
赴陸5年 台灣家鄉聽她口音竟變臉
中國人結婚來台灣 「兩岸都不是我的家」
台生觀察:兩岸學生多交流 可讓大陸對台更友善些
陸生觀察:台灣把人才往外推 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陸生觀察:來台開眼界 交換一學期足矣

來台陸生 對台灣的想法會經歷這3階段2016-11-20聯合報

今年滿30歲的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生邵磊,家鄉在內蒙古。由於對語文深感興趣,大學念法律系時便廣泛學俄、德、韓等多種語言,甚至成立跨校韓文社,受到駐中韓國大使注意,曾受邀赴韓參訪,畢業後考上韓國延世大學國文(韓文)研究所攻讀碩士。2009年23歲赴韓念碩士時,他是當時韓國為數不多的中國留學生,如此異國經驗,讓他的台灣觀察多了層對比與參照。
  邵磊說,在他成長過程中,大陸教科書都把台灣說得很好,他和家鄉親友都覺得台灣就是經濟繁華富饒、人民友善親切、制度自由民主、政治清廉高效之地,從小充滿嚮往之情。
2016-11-21 10:09:28
圖博館
在大學念法律系時,邵磊的台灣情懷越來越強烈。邵磊說,大陸的法律系向來頗具批判色彩,例如會參照中華民國的法律體制,普遍有種「大陸缺的,去台灣找」的心態。他大學畢業論文,就是寫「間接正犯」這個中華民國刑法中有而大陸法律中沒有的概念。
  「對台灣的感情,讓我決定來台灣。」邵磊說,雖然他在韓國直接保送博士班,但還是希望能到台灣念博士。恩師不解:延世大學世界排名比起台灣最好的大學都高非常多,何必來台?但邵磊基於台灣對他的吸引力,仍於2013年圓夢。故鄉親友都為邵磊高興榮耀得不得了,尤其是姥姥(外婆),直說「我們家總算出了個去台灣念書的人」。
  邵磊說,來台初期他常常被台灣人的熱心感動。他還記得剛抵台那天,他拖著行李箱找旅館,途徑一家小店問路,老闆聽他從大陸遠行來台,不但請他吃滷肉飯,還送他一程,讓他為台灣人民的熱情寬厚感動得熱淚盈眶。
  然而日子久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邵磊說,他開始遇到歧視問題,台灣社會的種種弊病也一一暴露。最基本的例如,想像中本來很好的台灣政黨輪替制度,來台發現根本是政治惡鬥;原本以為台灣很民主,來之後才知道原來有這麼多樁腳。
  「來台時間短,台灣是(中國)自由民主復興基地;來台時間長,台灣是(中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邵磊說,不少陸生來台一、兩年後,美好想像都破滅,甚至不少人本來覺得共產黨不好,也開始正面看待中共的統治。
  然而對邵磊來說,這種對台的負面感受也是階段性,「若經歷回大陸乃至到其他國家參訪經驗,沉澱一段時間後,又會改變」。
  邵磊細數他的「台灣三階段」:一開始,覺得台灣很好,但在第一階段末期時,開始對部分台灣人與制度的不友善無法釋懷,覺得為何自己滿懷熱情,對方如此殘忍;到了第二年,嚴重懷疑台灣的體制,開始寄希望於中共,認為不該再期待國民黨,台灣行毫無意義,如此階段約超過一年。
  邵磊說,但後來他自省「說誰好與不好,總要先充分了解」。他不僅走遍大陸所有33個省市區,了解大陸城市與鄉村、東部與西部不同發展狀況地域的利弊;更走遍全台23個縣市,綜觀公民團體、政府、民眾各做了哪些好壞事情,終於自認對兩岸較有全面的了解,可以客觀看待兩岸各自的長短處,來到經過沉澱的第三階段,覺得台灣值得學習的仍然很多。
  他舉例,像台灣許多政策都體現以人為本的精神,例如社會福利制度、醫療健保等、公共設施建設,這都值得大陸學習。
2016-11-21 10:10:17
圖博館
「台灣至少給華人社會提供各種可能性,像是非常重視民生、人本,重視人的自由、情感,這是集體主義社會所缺乏的。」
  邵磊認為,陸生若只來短期,看到的會是好的;來不長不短,看到不好的會超過好的。他指出,陸生這種反應是因為缺乏沉澱,因為原先看到的好的都在期待中,因此待得稍久、看到太多不好的,會受到很多衝擊。然而若再往返台灣、大陸幾次,再次感受到台灣有而大陸缺乏的那些,就會又想起台灣的好,「不比較就沒有概念」。
  邵磊說,他初離韓國時,也罵得很兇,但來台灣一陣後,相較之下又覺得韓國很多方面做得其實也不錯,跟他離台回到大陸後、又覺得台灣好一樣。現在他已學會盡量不做任何評斷,把重點放在彼此利弊參照、優劣點了解上,不再天天指責別人不對,多想想別人好的地方、借鑑別人的成功經驗比較重要。
  邵磊對台灣感受歷經「正反合」三階段,表示即使在他對台灣印象不佳的第二階段時,仍極力推薦大陸學生到台灣念書,因為這樣才會知道哪裡不好,讓大陸在未來改革中吸取經驗與教訓。
  至於是否會留台工作,邵磊表示,以現在「三限六不」來說,他根本不可能留台工作。就算能,他的考量態度也跟以前不同:以前他是只要有機會,不問條件就會留下來;現在他會跟大陸及其他國家比比看,若有好的機會,才會考慮留台。
  邵磊指出,大陸本來就普遍認為台灣新任總統蔡英文親美親日,而且在蔡英文選上後,台灣恰好發生一連串釣魚台、火燒車、誤射飛彈、洪素珠罵老榮民、南海爭議等事件,在大陸引起很大的輿論不滿,大陸民眾對台灣的感情急速惡化。
  邵磊表示,共產黨向來把台灣塑造得非常美好,對台灣總體評價總體正面,民眾輿論就算罵台灣,也都只罵綠的、不罵藍的,對台灣普遍懷有非常深厚的感情和好評。但近半年蔡英文上台後,大陸輿論大幅轉向,民間甚至開始產生股仇台情緒,開始提及武力統一,而這是大陸過去少有的言論。
  邵磊認為,台灣年輕人比較有創新力,但刻苦力不足,大陸年輕人則相對幹勁十足。
2016-11-21 10:11:13
圖博館
他認為,兩者差異原因之一,是台灣雖在眼前有太多接觸外界的機會,例如打開電視就可看到全球電視台,但「擁有的反而不珍惜」,將自己封閉起來。大陸則一方面是「僧多粥少」,使大家珍惜每一次機會;另一方面則是體制的束縛與資訊的封閉,使大陸人充滿對外界的好奇與探索。
  「台灣人不應以為大陸沒有台灣那種程度的輿論自由,大陸人就什麼都不知道或什麼也不敢說。」邵磊強調,事實上恰恰相反,現在的大陸人不僅國際觀遠超過台灣人,對時事評論的開放程度也遠超過台灣人想像。他認為,兩岸需要彼此認清對方的優缺點,知己知彼,互補共贏。
  回應
台生比陸生有創意?

台生觀察:登陸求學 「逢中必反」也變「務實綠色」2016-11-20聯合報

隨手掏出一只舊玻璃碗,清大台生徐偉軒饒富興味的聊起北京地攤文化。在北京念書三年多,他走遍各角落挖掘古玩舊貨,潘家園傳出拆遷時,還曾發文呼籲保留。針砭大陸,源自對這塊土地的情感。
  但廿七歲前,他從未想過會和大陸產生關聯。印象中的大陸,總像隔了一面牆,難忘的是台韓因中共因素斷交時的氣憤心情。直到在金門任職,望見彼岸的廈門,才發現有個好大的世界就在身旁。
  在北京清大美術學院攻讀博士的徐偉軒,在台生圈相當活躍。時常發表兩岸觀察文章,穿梭各大交流活動。他一直認為,兩岸的未來將由年輕人決定,兩岸青年多交流,是認識彼此的另一道窗口。
  有交流,就有感情。徐偉軒說,他跟大陸朋友很少談統獨,但有時開玩笑聊起如果打仗怎麼辦,「朋友說,放心好了,我絕不會殺你。」
  在大陸求學,他看過民眾抗議拆遷,也目睹有人在北京拉白布條爬上電線杆,公安就在下面。看到時很訝異,原來言論自由在大陸並非全無空間。
  「越來越多具獨立思考能力的年輕人,他們基本愛國,但少有人說大陸全都好。」徐偉軒說,他們也批判文革、毛澤東思想、教育體制;甚至自我揶揄,台灣人選舉時,選誰都很清楚,但他們選誰,自己都不知道。
  徐偉軒說,站上對方的位置,漸漸能理解愛國教育下,為什麼大陸認為統一是天經地義的事。同樣的,他認為台獨思想是一八九五年台灣割讓後必然出現的產物,大陸也應試著理解,台灣為何有一群年輕人支持台獨,而非視為洪水猛獸。
  「就算是吵架也好,吵一吵才知道癥結點在哪裡。」他一向主張,兩岸年輕人要面對面接觸,就算是在網路上有些火花,都遠比不交流好。
2016-11-21 10:14:18
圖博館
越來越多台灣年輕人赴大陸求學,徐偉軒觀察,其中不乏政治立場偏綠的人,只是從「逢中必反」的綠色,變成願與大陸打交道的「務實綠色」。
  面對龐大市場與機會,去不去大陸,跟政治立場切割,這樣的人越來越多。只不過時間一到,還是回台灣,票投綠營、支持太陽花學運。情感上雖難認同大陸,但徐偉軒認為,至少有交流,對化解立場的敵對仍有助益。
  兩岸經驗成就他的舞台,卻也是包袱。「我自認言論中立,但會被兩邊檢視,多了很多顧忌。」例如分享大陸求學經驗、評論時政,卻招致謾罵。夾心餅的感受,許多台生、陸生都有。他只能無奈感嘆,一些人被既有觀念蒙蔽,拒絕認識事實。
  徐偉軒說,也是到了大陸,面對兩岸史觀碰撞,開啟他對歷史書寫的反思,更努力認識本土歷史。「我們認識的是誰的歷史?為什麼你的史觀公正、我的不是?」他也反對文化霸權,不認同直接把中華文化寫進課本,但願以實際行動,研究中華文化在台灣的傳承。
  原本對大陸情感很疏離,但現在徐偉軒的老師、學長、學弟、甚至女友,都是大陸人。「我甚至可以說我很愛北京,因為它給我很多難能可貴的經驗,開拓眼界的機會。」有時看到當地居民亂丟垃圾,他不是覺得這人沒水準,而是心疼這塊土地。
  但問到畢業後的發展,回台灣仍是他首要選項。只不過,頂著博士學位,處境尷尬。一般企業不需要美術博士人才;回教育老路,又怕淪為流浪教師,大學教職又難卡位。
  反過來問,為何大陸極力吸納台灣人赴陸求學,卻留不住這些人?徐偉軒說,利誘只是手段,若大陸法治、社會制度無法更健全,仍難讓台灣人完全信任並認同。
  回應
台獨是1895年以後必然?那蔣渭水林獻堂等人是在主張啥?
「務實綠色」=「俗辣仔」!標準投機份子
台灣的法治和社會制度還不是一樣2266, 難以認同大陸的社會現況也不過是一種鄉愿情緒而已.
2016-11-21 10:15:09
圖博館
當陸生來台 天然統遇上天然獨...敵意不減反增 2016-11-21聯合報

外界一般認為陸生來台可促進兩岸交流,但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汪宏倫研究發現,許多陸生來台後對台灣的敵意或反感不減反增,原因可歸納為兩岸制度、認知框架及「情感結構」差異所造成。他認為,儘管外在制度難以改變,但屬於內在的認知框架和情感結構有可能改變,「兩岸人民若願意在想法上『重開機/重灌系統』,應能為兩岸和解帶來新效應」。
  汪宏倫和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生張可前年起訪談24位以碩士生為主的陸生學位生,寫成《「RIP,426」:解析「大陸地區旅台學位生」的國族經驗》,年中初步發表。他發現,陸生來台前大都對台灣有憧憬、對中共政權不滿,但來台後國族經驗同時產生推力與拉力,推力將陸生推得離台灣更遠,拉力則拉得與台灣近些,大多陸生最後是被推得更遠。
  在台經驗 讓鴿派陸生變鷹派
汪宏倫歸納,經過在台國族經驗的陸生,大致可分為三類:A類是原本沒那麼認同中國的,變成具強烈中國認同,占比例滿高。這類陸生經過在台遭歧視,認為「來台前,台灣是民主基地;來台後,台灣是(中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當年我們反共才來台,但來台後被推往共產黨」;「在台經驗,讓鴿派也會變鷹派」。
  挺台陸生 在陸生中變異類
B類是本來對民主、中華民國有所想像,將此希望寄託於台灣,雖在來台後幻滅,但仍肯定且嚮往民主自由體制。汪宏倫指出,B相對A類雖不那麼支持中共體制,但對想作為獨立政治實體存在的台灣反感仍增強,或更不同情甚至討厭。許多陸生則常在A、B類遊走。
  汪宏倫指出,至於在陸生比例最少的C類,是能深入台灣人想法,甚至相對積極幫忙提倡台灣作為獨立政治實體存在者,但人數真的非常少,裡面政治光譜也有差異。令人感慨的是,這些人往往和陸生群體相處得比較沒那麼好,甚至可說是異類。
  當台灣本土化 碰上大陸愛國主義...
分析對陸生的推力,汪宏倫表示可分為三個層次,首先是制度。他指出,兩岸不同的國族制度,培養出兩種不同的「國民」,對國族的象徵符號、歷史記憶乃至對當下現實的理解,都有巨大分歧。當台灣接受本土化與民主化洗禮的「天然獨」世代,碰上接受中國愛國主義教育長大、80後與90後的陸生「天然統」世代,當然相互衝突。
2016-11-22 10:37:39
圖博館
此外,台灣對陸生也有制度性的排除,例如三限六不,以及由於兩岸特殊體制,陸生在台很難被歸類,既非本國人、也非外國人。汪宏倫表示,這些都讓陸生來台後,對台灣民主自由的評價有所變化,覺得這些民主自由「談到陸生都變了樣」。
  汪宏倫指出,第二個層次「認知框架」,也對陸生造成推力。在他研究中,他將此框架定義成「戰爭之框」,即過去戰爭遺緒塑造兩岸人們看待彼此的框架;然而這一方框架是「台灣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方是「台灣/中華民國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當然無法相容。
  如此「戰爭之框」形塑兩岸許多人的看法,汪宏倫指出,台灣會將對方視為敵國,造成對陸生的敵意與制度排除;多數陸生則相信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與現實主義,認為兩岸終需一戰。
  他說,大陸來看未完成的國共內戰,會認為是中國內政問題,這也影響他們用武力解放台灣的看法。就大陸歷史觀點,會覺得建國就得付出代價,「若為國家你都不願意打一仗,這算甚麼獨立?」汪宏倫指出,這種「槍桿子出政權」的看法,在大陸人心中根深蒂固;中國從90年代後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力度,更讓年輕人受到愛國主義論述強烈影響,少有自我反思。
  在汪宏倫分析中,最後一個造成推力的層次,也可能是最核心的,是「情感結構」。汪宏倫指出,台灣人由於長期被中國打壓,很容易發洩到陸生身上;陸生滿懷憧憬來台,卻常成為台灣人發洩怨恨與報復衝動的對象,但大部分陸生不認為自己虧欠台灣什麼,更不覺得自己做錯什麼,無法接受台灣人民的敵意與怒氣,這也加深了彼此嫌隙與惡感。
  汪宏倫表示,除了少部分例外,大部分陸生對於北京打壓台灣帶給本地人/本地生的切膚之痛,缺乏「感同身受」的同情式理解。即使有些陸生比較能夠體察局勢,理解這種怒氣的來源,仍會覺得自己是「代國受過」,是無辜的替罪羔羊。以上這些國族經驗終形成某種「台灣效應」,分化出不同類型的陸生。
  520後 大陸仇台情緒上揚
在五二○後,汪宏倫也發現,大陸對台灣的情緒不大一樣。他表示,七月他曾赴上海一趟,聽到一些陸生說過去台灣因為是馬英九執政,要留點面子;「現在要打就趕快打,不用客氣」。他憂心,這種仇台情緒在大陸開始冒出來,對台灣、大陸關係很不利。
2016-11-22 10:37:55
圖博館
日前蔡英文宣布陸生可納健保,汪宏倫表示,這類制度性改善事宜,雖能讓陸生相對剝奪感減少,但兩岸的認知框架及情感結構的差異仍然存在,短期內恐仍難改變。
  汪宏倫舉例,兩岸政治體制差太多,台灣人對政治比較有感覺,覺得透過選票等可改變現狀;陸生則有其思考慣性,覺得自己不可能影響或改變北京政策,很少去想能否從改變政治體制做起。這也造成很多陸生對北京打壓台灣缺乏認知,沒法對台灣從奧運等國際場合吃癟的經驗感同身受,只會怪台灣人碰到陸生就是兩套標準。
  兩岸人民 都須重新開機
汪宏倫認為,如果可以試著加深陸生民主素養,讓他們歸零思考、「重新開機」,或許能讓兩岸民眾想得更接近。像類型C的學生,來台就有翻天覆地的改變,發現自己受的黨國教育都有問題,因此才對包括台灣、西藏等問題等重新思考,但這得把原先的認知框架成見丟掉,不易做到。
  台灣也需要重開機。汪宏倫認為,台灣人最大問題是怨恨心太重,覺得自己被欺壓,因此會找機會報復、攻擊中國人。他強調,台灣人必須要超越心中的怨恨,擺脫小國被強國欺負的心態,「若陷在此心態,會永遠無法理性,只會一直製造怨恨;台灣若要找未來出路,必須先超越悲情。」只可惜過去雖也有人呼籲台灣應走出這種怨恨,但反應不是很正面,被質疑「對敵人仁慈幹嘛」。
  把陸生當解決高教危機工具 極不當
汪宏倫坦言,若兩岸現有框架與互動模式維持不變,可能彼此越交流、越怨恨。對於未來陸生政策,他認為重要關鍵在於台灣究竟如何定位及對待陸生。如果僅是期待陸生來解決台灣高教危機,就非常不恰當,如此陸生會強烈覺得自己被工具化,只是要被賺錢,這樣當然無益改善兩岸關係。
  相關新聞
留台不可能 返陸沒利多 陸生的進退兩
台灣最可貴的是詐騙? 陸生今年驟減
參加過太陽花 照樣赴陸當台生(回應:真沒骨氣!  嘴巴支持台獨,身體卻在彼岸經商者,這不奇怪吧。再說這些爛花根本是玩假的,要不然現在是死到哪去了? 這應該是摸奶賣淫雞排妹前進中國之後最惡心的一則新聞了.)
2016-11-22 10:38:18
阿楨
代辦赴陸留學爭議/業者:不開放 致亂象不斷 2019-05-10 聯合報

二○○○年迄今,教育部共將八十四家違法代辦大陸留學業者移送檢調,協助台生報考陸校的夏潮聯合會也曾遭起訴,但無罪定讞。夏潮聯合會評議長許育嘉說,台灣承認對岸一百多所大學的學歷,卻不許代辦協助台生留學大陸,豈不是「留學無罪,代辦有罪」,相當荒謬。
教育部本月一口氣移送十二家違法代辦業者。但教育部這十九年來移送檢調的八十四家代辦業者,檢調實際起訴者不多,受司法裁罰或判刑案例更少;近三年移送的六案,皆未開罰。主因是沒有收錢代辦或仲介的證據。
二○○七年台中高分院也有判例,雖認定「大東華國際留學諮詢顧問」公司違法招生仲介,處有期徒刑三個月,可易科罰金,但判決書也提到,兩岸教育政策因受政治因素考量、限制頗多,主管機關決策反覆不一,不宜苛責被告。
許育嘉說,夏潮只是把台灣學生資料轉送到位於香港的「京港學術交流中心」,不收任何費用,因此一、二審皆判無罪,但也纏訟兩年。當年夏潮也曾發表聲明譴責政府「假開放,真阻擋」。許育嘉說,兩岸條例明明開放台灣設大陸留學代辦機構,教育部卻因對岸不開放代辦台灣留學,遲遲未訂子法,「如果學生赴大陸讀書無罪,為什麼代辦有罪?」他認為此一政策邏輯荒謬錯亂,「等於陷人民入罪」。
許育嘉還說,之前曾發生台生以詐欺罪控告大陸留學代辦。他認為,就是因為政府不肯正視台生的需求,不肯開放,以致無規則監督控管,導致亂象不斷,最終受害的還是學生。
  相關新聞
留學代辦獨禁赴陸 台生:帶有政治操作的味道
  回應
這就是監控
2019-05-10 07:39:17
阿楨
RCEP今正式誕生 全球最大自貿區 涵蓋逾3成人口及貿易額 2020/11/15 中國時報

東協峰會今舉行第四次「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領導人會議,線上正式簽署協定,一個涵蓋東協10國及大陸、日、韓、紐、澳共15國全球最大自貿區就此誕生,這將是東亞經濟一體化建設20年來取得的最重要成果。
  大陸主導 東亞經濟一體化成就
陸美貿易戰以來,大陸主要貿易夥伴發生重大變化。東協去年超越美國,成為大陸第二大貿易夥伴。今年上半年再超越歐盟,躍居第一大貿易夥伴。顯見亞洲域內國家對大陸貿易重要性急劇上升。
  我目標CPTPP 美若重返助攻台
美國總統川普2017年宣佈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談判,RCEP對美國在亞太地區勢必形成挑戰。下任美國總統拜登可能帶領美國返回TPP,或將日本等國簽署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升級,與RCEP競爭。
  相關新聞
李克強:RCEP談判八年 多邊主義勝利
美國為什麼阻止不了中國主導RCEP
RCEP簽署後 美國與印度的對策
印度退出RCEP,「反中情緒」其實只是下台階
無法加入RCEP,國民黨批民進黨讓臺灣成“經濟邊緣人”
  回應
美國自己都亂成一鍋粥了,民竟黨還妄想著 CPTTP?!
當初太陽花反服貿後,這扇大門就已經關了
吵起來吵起來,大陸這邊順便把ECFA斷了,看看沒有外部輸血的臺灣所謂的 靠自己能發展出個什麼東西來
對台應該分化瓦解徹底打壓,拖垮了再收拾,不能再惠台了,惠了也不領情。
窮島政策才是好政策。才有利於統一。
2020-11-16 07:43:4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