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3-19 06:34:29| 人氣4,457| 回應148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外坦克優劣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圖:俄T80
 
中国专家详解中外坦克优劣:炮射导弹意义不大
中國99式主戰坦克裝備數量將少于96式坦克
 
中国专家详解中外坦克优劣:炮射导弹意义不大
伊拉克戰爭中,美軍M1A1/2系列主戰坦克平均開火距離不超過2500米。
 
炮射导弹远距离射程在实战中并不实用(图)
1987年80式坦克曾競銷,因未采用整體發動機技術,敗給法國AMX-30坦克。
 
炮射导弹远距离射程在实战中并不实用(图)
法國AMX-32主戰坦克由于采用整體發動機技術,野外拆裝只需要45分鍾。
 
伊拉克坦克炮塔被掀不能代表俄系坦克真实性能
中國出口型MBT2000坦克可做原地轉向
 
苏联不是没有搞火控的实力只因生产规模太大
以色列陸軍裝備的梅卡瓦III型主戰坦克
 
图文:俄军改型T-72B已经加装新型防护装置
俄軍改型T-72B主戰坦克已經加裝新型防護裝置
 
图文:西方坦克在加速性方面要优于俄制坦克
法國陸軍裝備的勒克萊爾主戰坦克。西方坦克在加速性方面要優于俄制坦克
 
坦克炮射導彈
 
以色列推出“战利品”装甲车用主动防护系统(图)
以色列“戰利品”裝甲車用主動防護系統,圖中可顯示位于炮塔中間和炮塔後面的雷達天線以及位于炮塔兩側的對抗武器發射器
美軍的一體化陸軍主動防護系統(IAAPS)


中國專家詳解中外坦克優劣:炮射導彈意義不大 07-11-10 兵器知識 藍白

  記:俄系坦克與西方坦克的作比,一直是朋友非常樂道的話題,下面就談談此方面內容。從機動性講,西方坦克一直占有優勢,比如零半徑轉向。
  晨曦(簡稱晨):西方第三代坦克憑借優異的傳動系統可以做到兩條履帶以相同的速度同時朝相反方向運動,實現原地轉向即零半徑轉向。這一戰術動作的價值在于,一是將車首迅速轉向威脅最大方向,對攻擊和防護都非常有利。二是不離開路面原地掉頭,可有效利用狹窄地帶和避免駛下公路發生意外事故,這對鐵道運輸和平時車輛調度也很有意義。三是整個車隊可以全體同時掉頭而不發生碰撞。
  劉林(簡稱劉):的確,坦克原地轉向爲其迅速機動、攻擊目標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原地轉向性能的優劣已成爲衡量坦克機動性能的重要標志之一。目前我國坦克還無法做到這一點。有些讀者在看國産軍事題材連續劇,比如《沙場點兵》應能發現,我國坦克行進間轉向時是依靠對一側履帶進行緊急制動,另一側履帶保持轉速,通過力的不平衡來實現轉向。不過MBT-2000出口型坦克已可做到原地轉向。

  記:關于坦克機動性,很多人似乎只在乎最大速度或最大行程。
  晨:坦克的最大速度分爲公路速度和越野速度。在戰場上,最大公路速度基本派不上用場,除非是廣闊的平原地帶。而越野速度和最大行程又受到諸多條件的影響,其理論數值和實際數值有較大差異。
  劉:在機動性中,加速性更重要。在戰場上,坦克如處在靜止狀態,被敵瞄准後,激光告警裝置接收敵坦克激光測距儀的信號並報警,駕駛員緊急啓動坦克,從靜止加速到32千米/小時,意味著開出半個車身的距離,從而幹擾敵坦克瞄准。西方坦克得益于裝備自動變速箱,從靜止加速到32千米/小時,"勒克萊爾"只需5.5秒,其它第三代坦克也基本在7.2秒以內,這要快于俄系坦克火控系統反應時間。
  反觀俄系坦克,基本上采用液壓助力手動或半自動變速箱,靜止到32千米/小時,即便是挂檔技術嫻熟的駕駛員也普遍在12秒以上,這段時間足夠裝備精良火控系統的西方坦克對其射擊2次。有些國家的最新型主戰坦克雖然在最大公路速度和單位功率上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但靜止到32千米/小時需10秒左右,和西方坦克有較大差距。
  晨:不過在戰場上,除非是伏擊戰,己方隱蔽中的坦克會處在靜止狀態待機,當已開始地面決戰的時候,沒人會把坦克靜止在危險區域。基本上敵我雙方一接觸就要保持"動對動"的射擊態勢。而且在伏擊時,如果讓敵先一步進行激光照射測距,己方也就失去了伏擊的意義。
  M1A1的主炮裝填(左)和尾艙炮彈架(右),其炮彈采用可燃藥筒(歐洲也一樣),不僅充當了發射藥作用,而且使炮彈變輕,人工裝填沒問題另外一點,當有意識開始撤退的時候,倒檔速度就顯得尤爲重要,而這一指標往往是人們易忽略的。西方坦克普遍能達到40千米/小時的倒車速度,這樣可以通過倒車,在撤出戰鬥時把防護能力最強的前裝甲沖著威脅最大的方向。海灣戰爭中,美軍在和伊共和國衛隊的一次敵衆我寡的戰鬥中,M1一邊倒車一邊對蜂擁而至的T-72射擊。由于M1倒車時速較高,T-72始終無法縮短雙方距離,M1則始終保持著射程上的優勢,擊毀了大量T-72。
  俄系坦克顯然不重視倒檔速度,現在的型號也基本只有10千米/小時。我記得在一本關于中越戰爭的書中曾有這樣的記載:在一次戰役中,某坦克連需經常進入預設陣地爲步兵提供火力支援,但往往開火15分鍾就會招致越軍的炮火覆蓋。鑒于59式坦克倒車速度太慢,連長不得不冒著把坦克最薄弱的後部對著敵方陣地的危險,戰鬥前命令所有坦克倒車進入陣地,一旦遇火力報複,挂前檔高速撤出戰鬥。
  劉:行駛速度是一方面,戰場上發動機的維修速度也非常重要。舉個例子,1987年,80-2坦克參加外貿競標時,外方對其行駛性能較滿意,但在"發動機拆裝維修"這項考核中,競爭對手法國的AMX-32采用整體吊裝式發動機,平均拆裝時間只要45分鍾。而80-2式沒用這項技術,拆裝要8小時,維修保養性能直接導致了外貿失敗。但這也是設計人員第一次接觸這種技術,此後,整體吊裝技術開始被重視。

記:說到發動機,有讀者問到橫置和縱置方案的比較。
  劉:發動機橫置比縱置要好。可縮短車體長度,從而控制全車重量。比如MBT-2000,采用和99式同樣達1200馬力的發動機,但采用橫置,不僅車體長度只有6.487米,而且比發動機縱置的90式輕了5噸,只有46噸。96式和它們比,雖發動機只有730馬力,但也采用橫置,車體長只有6.668米,均遠小于99式的7.6米。
  記:在武器方面,西方對俄羅斯的炮射導彈不太認可,對此怎麽看?
  晨:目前炮射導彈的射程普遍在4-5千米左右,射程雖然遠,貌似可以做到先敵開火並攻擊武裝直升機,但這對坦克觀瞄系統要求很高。西方觀察家曾指出:俄系坦克上裝備的白俄羅斯生産的IK13觀瞄系統采取被動模式發現目標的距離只有500米,采用主動模式時,發現目標的距離爲1200米。這種激光制導觀瞄系統在低光環境下,對坦克的識別距離只有800米,那麽俄羅斯炮射導彈射程遠及四五千米有什麽用!可見西方對此類射程遠的武器不感興趣,認爲實際作戰環境中打太遠沒意義。據統計,伊拉克戰爭中,M1A2的平均開火距離不超過2500米。
  劉:炮射導彈的反直升機實際上也無從提及,AGM-114A"海爾法"的射程達到7.5千米,完全可在俄炮射導彈射程外從容地對其進行打擊。
  晨:即便是俄國最先進技術也無法保證炮射導彈的全程制導。比如烏拉爾運輸機械制造廠設計局的資料顯示,目前裝在T-72M1的後繼型T-72M1M上的炮長瞄准鏡在夜間頂多能對3500米遠的目標射擊,車長獨立觀察瞄准鏡夜間作用距離更是不足1200米,超出此距離只能通過線路把炮長的觀察畫面傳到車長的顯示器上來達到"車長超越炮長"。而美國裝備的第二代熱像儀已使M1A2SEP在夜間具備6800米的探測距離和3250米的精確有效射程,幾乎抵消了炮射導彈的遠程優勢。
 
  記:具體講一下剛才說的"車長超越炮長"能力。
  晨:簡易的火控系統就能實現"車長超越炮長調炮"。比如59改式坦克,只需車長有自己的觀察設備即可,但最終開炮仍要車長命令炮長完成。而"車長超越炮長射擊"就需要車長和炮長各自擁有獨立的觀察、瞄准設備,保證車長和炮長一樣,既能觀察目標也能射擊目標。這就是具備"獵-殲"能力的指揮儀式火控系統了,也稱"穩像"式火控系統。
  記:自動裝彈機是否成爲趨勢,M1就不用自動裝彈機(除非裝140炮)。
  晨:西方坦克設計時考慮到了適合其絕大多數人的身高,俄系坦克則爲了低矮而大量使用一米六左右的成員,于是形成西方坦克65噸、俄系40噸,俄系坦克采用自動裝彈的局面。
  美國其實研制了性能出色的自動裝彈機,但他們認爲目前坦克炮彈藥沒重到人力不能及,因此沒有裝備自動裝彈機,從而控制M1售價。反觀蘇聯,T-64第一次裝備自動裝彈機,其每每"咬住"車長和炮長的衣服送進炮膛不說,部隊意見最大的是缺少了一名乘員,在保養坦克時增加了其他乘員的工作量。
  今後,在平衡了價格、可靠性和必要性之後,尤其是爲提高威力而向130毫米甚至140毫米的大口徑化、分裝化的發展趨勢看,彈藥自動裝填已成必然。
  劉:目前西方服役的自動裝彈機在任意角度裝填、獨立高可靠性完成裝填-退彈、故障人工冗余這幾方面都有缺陷。日本陸上自衛隊1998年在富士山腳下舉行的綜合火力演示,參加的4輛90式有3輛的自動裝彈機發生故障,嚴重影響了戰鬥力。日媒體爲此驚呼,如果在戰時,本來數量就有限的90式將因爲裝彈機可靠性低下而遭滅項之災。據統計,90式自動裝彈機的故障率爲5%,而MBT-2000上的出口型號裝彈機已經低于1%的故障率,自用型號應該更低。
  晨:目前大多數自動裝彈機需要定角裝填,就是說坦克開炮後必須炮管俯仰回歸一個固定角度,才可以裝填下一發炮彈。
  說到裝彈機,還有一個問題。資料表明,96式坦克的人均占有空間略大于59式坦克,但在實際使用中,由于59式沒有96式的自動裝彈機産生的阻隔,其車內空間是相通的,車長、炮長、裝填手可以互相借用他人空間,使每個人實際可使用的回旋空間大。這就提醒人們,在軍事中,理論和事實在很多時候不能單依靠數據來推定。

  記:我國及俄羅斯坦克采用炮塔吊籃式自動裝彈機,無法實現彈藥隔艙化。
  晨:這個問題要綜合來看。西方的隔艙化設計也有很多問題。美國坦克與機動車輛司令部一位項目負責人的報告稱,伊戰中M1的炮塔彈藥艙被125毫米炮彈從後面命中引起炮彈著火,彈藥防爆炸隔離門使爆炸區得到了控制,坦克乘員只是吸入了少量煙霧。但就我了解的情況看,這輛M1只是幸運而已,實際在戰爭中發生了多起取完彈藥而隔離門想關關不上的情況,只是這些M1沒有被擊中尾艙而已。
劉:西方坦克還有一點區別,同樣的隔倉化彈倉,美國M1尾艙儲存的彈藥是彈底在前、彈頭向後,此方案是最安全的,但犧牲了自動裝彈機。而法國和德國爲滿足自動裝彈機的裝填速度,是彈底在後、彈頭向前,被命中後恐怕就不是吸點煙霧那麽簡單了。他們看重的是泄壓板和艙內的預防二次效應設備的作用,但效果怎麽樣,沒經過實戰考驗不好說。

記:有讀者問到尾艙存放彈藥和彈藥隔艙化設計的區別。
  晨:兩者基本是兩個概念,"風暴1"坦克(也叫85I)就采用了尾艙存放6發彈藥的設計,當時這樣設計主要是爲了在水平方向,無論炮塔怎樣旋轉都能保證任意角度裝填,只是垂直方向仍需定角裝填。不過它的彈艙和戰鬥室間並沒有隔板,尾艙上部也沒有泄壓板,不能叫隔艙化。
  采用隔艙化設計,炮塔尾部自動裝彈機必然導致坦克炮塔體積和重量增大,就不得不增大和強化炮塔底圈,進而又使車體變重。這樣只能降低炮塔的裝甲防護。

  記:繼續談談吊籃式自動裝彈機。
  劉:一直以來,人們普遍認爲這種裝彈機的安全性遠遠遜于西方的系統。但實際上,吊籃式自動裝彈機位于設防嚴密的坦克艙中心偏下的位置,周圍有坦克厚厚的外裝甲作保護。加上位置偏低,被命中的概率很小。反觀西方坦克,尾艙那麽高,被命中的概率非常大。但吊籃式裝彈機要想提高射速,則裝彈機就要在上一發炮彈發射前進行提彈工作,導致裝彈機的提彈機上始終有一發炮彈。當己方被擊穿時,射流或殘片極易擊中這發炮彈,這是一大缺點。
  晨:吊籃式存在泄壓困難的問題,但是海灣戰爭中伊拉克坦克炮塔被掀翻並不能代表俄系坦克的情況。因爲伊拉克的T-72是專用于出口的簡化版,前裝甲僅相當于320毫米鑄鋼,根本無法爲車內彈藥和人員提供有效保護。而且伊拉克沒一輛坦克裝有防二次效應的裝備,被命中後必死無疑。車臣戰爭中,T-72和T-80U是因爲車內可燃材質偏多,滅火抑爆系統不良而導致了較多損毀。我國多年來一直注重高效滅火和抑爆系統,80年代初就已達到西方水平,經過20余年發展改進,目前裝備的新型滅火抑爆探測裝置能對金屬射流迅速做出反應,相信它會保護好坦克乘員和彈藥。
  劉:伊拉克坦克炮塔被掀翻是正常的,從它的T-55到T-72,這些型號本來就存在炮塔和車體連接過于簡單的設計缺陷。再看西方坦克,號稱最注重防護的"梅卡瓦"就被地雷掀翻過炮塔。2003年10月28日,美國第四機步師最先進的的M1A2SEP踏上了地雷,一樣被掀翻炮塔,且乘員無一幸免。
  晨:其實西方坦克尾艙裝的彈藥是一部分,其余的彈藥仍放在車體內。比如M1A1尾艙裝34枚彈,車體內還有6發彈。一旦這個位置的炮彈被引爆,泄壓仍是個問題,此時也只能寄希望于防二次效應裝備了。但值得一提的是,艙內儲存的彈藥,盡管處在坦克主裝甲防護之下,但美國等仍對其采用專門的裝甲保護。
  M1A1的6發彈放在了艙內一個專門的裝甲容器內。而不設尾艙儲彈的"梅卡瓦",其車體內每一發炮彈都有獨立的裝甲容器,確保安全。
  劉:目前坦克炮穿甲彈初速普遍在1700米/秒以上,炮口動能普遍在10兆焦耳以上。如果是以前的坦克,像T-34之類,如此能量傳遞到裝甲上,坦克和乘員是要一起吸收這能量的。彈丸穿透裝甲板時引發的超壓對人體是致命的。我國曾拿猴子做過試驗,老式的100毫米鈍彈頭幾乎可以把坦克內乘員震死,至少震暈而失去戰鬥力。這些結論都是針對當時的裝甲水平。現在都用複合裝甲,不容易出現超壓的問題,但長杆彈穿透裝甲時飛濺的碎片對人員是嚴重威脅。2003年3月24日,英國的"挑戰者"2被己方同型坦克用穿甲彈誤擊,雖然彈藥沒有殉爆,但也失去了戰鬥力並造成2死2傷。
  晨:海灣戰爭中發生過M1A1HA被T-72命中的情況,雖沒造成傷亡,但伊拉克的彈藥是老式出口型號也是原因之一,而且我懷疑命中時已經是該彈極限射程了。
  T-72出口型都火力偏弱,尤其是彈藥。印度曾用T-72的出口彈藥作穿透試驗,發現其威力非常有限。好的彈藥,賣方肯定是自己留著了。由此看來,假如伊拉克T-72的炮彈再強些,不僅擊中M1的尾艙,而且擊穿尾艙和裝填手之間那道並不算厚的彈藥防爆隔離門,那麽隔艙化的意義將不大。俄羅斯的研究證明了這一點,與其設置隔艙化,不如加強外部裝甲,改進防護結構。第二次車臣戰爭中,一輛T-80U履帶被炸斷,停在原地近6個小時,其間受到反坦克導彈、單兵火箭和各種火炮近百次打擊,坦克雖然完蛋了,但是3名乘員靠裝甲的保護都活了下來。
  劉:坦克的防護效果包括隔艙化的效果,都是統計概念,比如"梅卡瓦"是在5000輛的戰場統計中得出的防護概率,它的人員及彈藥防護效果比搞隔艙化還要好,所以單看某次坦克的受攻擊效果不能作爲評定依據。不能簡單否認隔艙化及其它裝甲技術的作用。
記:目前,彈藥和裝甲防護的性能差距有拉大趨勢,如何看?
  晨:複合式間隙裝甲還是有希望的。它被穿甲彈擊中時,不同厚度的間隙裝甲産生回波,相互抵消,利用物理性能削弱彈頭動能。再有就是既能防穿甲彈又能防破甲彈的"雙反"式爆炸反應裝甲。另外,現在坦克重量已近極限,必須尋找新途徑,如各國都在研制的主動防護系統,能在240°範圍內作出反應並發射攔截彈,使彈頭改變彈道。
  劉:前些日子有些國家的新型坦克被披露裝備了類似俄式"窗簾"的光電幹擾系統。這種系統能爲己方坦克提供激光測距預警,並幹擾對方的激光測距儀,最主要的是能使"陶"、"海爾法"、"小牛"、"銅斑蛇"之類的激光制導武器的命中率降低80%-90%。BMP-3也裝備了類似系統,在一次十分接近實戰的對外展示中,這套裝備使所有來襲導彈偏離目標,性能非常優異、可靠。
  晨:防攻頂也是一大課題。96式和99式炮塔均具有"頂部傘形加強式結構"。
  記:"梅卡瓦"車頂也有類似考慮。
  晨:"梅卡瓦"可能還有其它考慮,比如要在戈蘭高地上向下打擊,因此對俯角考慮較多,它的頂部及前車體斜度可能考慮了炮尾向上幅度。
  記:前面提到了"動對動"射擊,是否裝備了"雙穩"就具備了這一能力?
  晨:雙穩指的是方向和高低穩定,是指鎖定目標後,無論坦克轉彎與否、地形起伏與否,火炮仍能指向目標。我國從69式開始裝備"雙穩",但精度達不到"動對動"的要求,基本上只能滿足小速度下的"動對靜",而且單一的"雙穩"系統本來就不能滿足"動對動"射擊。
  劉:目前西方的火控系統也只能保證坦克在10千米/小時的速度下射擊動態目標,30千米/小時的速度下射擊靜止目標。以上數據還是理想情況下,更多時候坦克是通過短停來達到精確射擊的。如果交戰雙方都處在"動對動"的情況下,雙方車速都不會很快,否則都無法保證射擊精度。
  這樣看,如果己方火控系統一直不如西方,但只要"靜對動"的命中率和西方"動對動"的命中率不相上下,就可以通過戰術運用,以短停射擊來和M1等西方主流坦克對抗。
  其實,蘇聯不是沒有把火控搞上去的實力,而是它生産規模太大,不同的廠都要生産,所以沒必要在坦克的火控上做這麽大努力,因此不如精雕出來的西方坦克。
  在"動對動"時,自動裝彈機就有些優勢。在野戰"動對動"的情況下,沒有裝備自動裝彈機的裝填手,要在顛簸的坦克內用膝蓋頂住尾艙隔離門的開關,同時轉身取炮彈,然後松開開關,推彈上膛,這是困難的。美制120毫米坦克炮的M892脫殼穿甲彈重18.8千克,M831更是重達24千克。如果因坦克顛簸,裝填手不慎失去平衡,而懷裏又有一顆炮彈,後果很嚴重。所以說M1只能以很慢的速度或幹脆靜止狀態才能完成裝彈,也就是說M1不具備持續不停歇的"動對動"射擊能力。伊拉克的作戰環境屬于平緩的沙漠地帶,不會太顛簸,而且伊拉克陸軍已經不能對M1構成威脅,所以這一缺點體現不出來。北約坦克本來是爲多平原的歐洲戰場准備的。
  記:如何看"梅卡瓦"裝60迫擊炮?
  劉:這跟作戰環境有很大關系,畢竟以色列的中東敵對國家拿不出能和"梅卡瓦"匹敵的坦克。但是防步兵是坦克必須面對的課題,畢竟讓成員探出身子操控機槍非常危險。西方在研究和使用遙控機槍,而有些國家坦克的煙霧彈發射器中,煙霧彈和步兵殺傷榴彈是混裝的。
  記:有些坦克可搭載步兵,如"梅卡瓦"和烏克蘭BTMP-84,是否爲趨勢?
  劉:個人認爲,坦克是最應該強調專用的武器,搭載步兵勢必影響性能。比如"梅卡瓦"要是不得已搭載步兵或放置擔架的話,就要舍棄大部分的彈藥,坦克也就失去了原本用于沖鋒突擊的意義。如果步兵戰車在不超重限度內提高了防護和火力,完全可以勝任未來戰爭。

  記:最後談談96和99。
  晨:99和96可謂是坦克版的高-低搭配。拿觀瞄儀來說,據公開資料顯示,96裝的是相對便宜的"穩線"式觀瞄儀。一般來說,這種觀瞄儀的微光和熱像光路不能經過雙自由度陀螺直接穩定的120°棱鏡,這就使它在夜視狀態下攻擊時不能"穩像"而只能"穩線",對炮手的戰術素養和技術要求較高。雖不及99式的"穩像"式,但部隊反映很好用,"動對靜"射擊效果很好。此外,兩者用的夜視儀不同,成本有很大差別。
  劉:96式基本型號總重只有41噸,作爲大量裝備的型號,必須適應各種作戰環境和地理條件,因此被限制了重量。其技術取向是較薄的主裝甲,視具體情況配置較好的附加裝甲。而西方的模式一般爲:炮塔正面用一體式被動防護裝甲,在有搶修工程車時才能快速更換,而首上和側面爲塊狀反應裝甲。99式由于未來成了規模也沒有96式多,應該多部署于北方地區,對減輕重量要求較低,裝甲可以厚些。
  晨:我國的一些技術細節還有待改進,比如觀瞄裝置口徑較小,觀瞄裝置抗打擊能力低,戰時易損壞,遠不如M1A2的觀瞄裝置有防護裝甲,這一點應改進。此外,像M1A2的車長瞄准鏡采用獨立雙穩,在主炮旋轉時可不隨主炮角度變換,在炮長使用主炮並轉向目標時,車長依然可以獨立觀察目標,在實際作戰環境中這一特點的作用非同小可,值得借鑒。
  劉:如"穩像"式火控系統僅僅穩定了瞄准線和火炮,導致炮長或車長對目標探測和識別後,跟蹤的精度較低,尤其對進行各種機動的目標而言,跟蹤誤差大,且跟蹤只能靠炮手手動控制,那就需花費大量的跟蹤/精確瞄准時間。如果再加上自動化程度低,在首發沒有命中的情況下,次發命中率就會更低。西方的火控系統普遍根據熱像儀的輸出信號自動跟蹤,只有這一系統出現故障時才降級用手動跟蹤。所以應大力開發自己的光電幹擾/對抗設備,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主動防護系統。其實前面說到的國外主動防護技術嚴格來說只能算是被動,它只能等對方彈頭飛到離坦克很近處才發射攔截彈。相比之下,我倒覺得光電對抗系統屬于主動防護,在探測到敵方照射信號時就立刻采取措施。
  晨:再舉一個地方,火炮由于炮管的變形彎曲,對精度影響較大,當炮口向下達1密位,也就是0.056°時,1000米的直射距離,偏差能達1米之巨。西方普遍裝備炮口校炮鏡,通過對光束的反射偏轉來實時監控炮管的彎曲,借助高性能火控計算機取得極高的首發命中率。我國對于這些可大幅度提高坦克作戰能力的技術應給于足夠的重視。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7-11-10/1016471363.html

坦克炮射導彈
  
與炮彈相比,導彈具有射程遠、命中精度高、殺傷威力大等優點。坦克炮發射炮射導彈就是使精確制導技術與常規坦克炮、反坦克炮系統達到有機的結合,保留了原系統反應快、火力猛的特點,且不改變其成員建制和分工,不過多地增加系統的複雜性,但卻拓寬了坦克和反坦克炮的遠距離對抗能力,作戰距離由2000米提到4000米以上,使坦克可以在野戰中攻擊武裝直升機、防禦坦克殲擊車,以及在隱蔽陣地上對敵坦克實施遠距離射擊。
 
  結構組成及工作原理
 
  坦克炮射導彈是利用坦克的火炮、觀瞄系統,以及指揮制導系統將導彈發射出去,並導向目標。炮射導彈系統主要由坦克炮、控制裝置、整裝導彈、檢測儀器及模擬訓練器等組成。
  控制裝置 
主要是發現,識別目標,並發射用于控制導彈飛行的激光束信息場。它主要由瞄准制導儀、變流器及全套連接電纜等組成。
  整裝導彈 
由導彈、藥筒及彈帶組成。導彈是一個具有聚能裝藥串聯戰鬥部的激光半自動缸導導彈參它主要由舵機艙、戰鬥部艙、增速發動機、儀器艙及彈托等組成。
  舵機艙主要用途是借助氣動力舵翼控制導彈航向和俯仰。導彈發射前,舵翼折疊在舵機艙內,覆以護板,在導彈飛出炮膛後,舵片張開機構抛掉護板,將舵片張開並定位于工作位置。
  戰鬥部艙由戰鬥部和電子延遲裝置組成。其遠距離解除保險機構能保證引信在距坦克規定的距離外才能解除保險;自毀機構能保證導彈在未擊中目標和瞎火時自動銷毀。電子延時裝置位于前置戰鬥部的底部。
  增速發動機是一臺單室固體火箭發動機,用以保證導彈在彈道上獲得一定飛行速度。儀器艙用來裝所有控制裝置和彈翼(除舵機外)。
  彈托由本體、活塞、藥室、感應器座、觸頭及節流閥等組成。爲使彈托在導彈發射出炮口時能及時脫落,在藥筒與彈托本體底部空腔間設置了過濾器和節流閥。當導彈在炮膛內運動時,火藥燃氣通過過濾器及節流閥進入彈托底部空腔,導彈飛出炮口後彈托底部空腔和彈後空間便形成壓力差,將彈托與彈體的連接螺釘切斷,將彈托抛出,同時彈翼張開。
  最新的坦克炮射導彈武器系統一般采用激光駕束制導方式,其工作原理是射手用瞄准制導儀瞄准、跟蹤目標,並用與瞄准鏡同軸的激光器向目標發射激光波束(直徑爲6米的激光編碼場),然後發射導彈。導彈飛離炮管後進入激光波束,彈尾的激光接受器把接受到的光信號變爲電脈沖信號、彈上控制電路的坐標分析器將電脈沖信號處理成與激光束坐標系中導彈的Y、Z坐標成比例的電信號(Y爲垂直方向偏離,Z爲水平方向偏離)。再通過轉換,在彈上控制電路的校正濾波器的輸出端形成既與導彈在激光束中的坐標成正比,又與這些坐標的變化速度成正比的信號Y′、Z′。
  由于該彈爲旋轉彈,彈上陀螺坐標儀將信號Y′、Z′轉換到導彈坐標系中,再提供給舵機。舵機將輸入信號轉換成導彈舵翼的偏轉角,舵翼偏轉産生氣動力,驅使導彈向激光束中心移動。導彈向激光束中心移動,相對激光束中心偏差在變化,激光接收器輸出端的電信號也將變化。因激光束中心與瞄准鏡中心平行設置,導彈沿激光中心飛行也就是沿瞄准線飛行,這樣就可以瞄到哪打到哪。

  發展過程

  早在上世紀50年代,蘇聯便于1957年提出第一代坦克炮射導彈的概念。美國從1958年開始研制坦克炮射導彈;並研制成功世界上最早的坦克炮射導彈“橡樹棍”,采用紅外制導。
  60年代以後,坦克炮發射導彈的研究進入新階段。蘇聯研制了第一種“紅寶石”坦克炮射導彈。由于其空心裝藥戰鬥部威力不大,無線電指令制導系統也容易受幹擾,這種炮射導彈最終沒成功。此後,它們主要對已大量生産的T-2和T-64坦克做改進。爲避免重蹈覆轍,改進時沒有采用炮射導彈,而是用發射軌進行發射。287號坦克發射“臺風”導彈,150號坦克發射“龍”式導戴真中“龍”式的試驗獲得成功。
  與此同時,西方國家也開始探討如何在坦克上采用反坦克導彈、法國研究了利用坦克炮直接發射的反坦克導彈,這就是有名的“阿克拉”導彈、它采用激光駕束制導方式,飛行速度500米/秒,最大射程3800米,單發命中概率接近100%。1966年,美軍在M551“謝裏登”坦克上裝備了MGM-51A“橡樹棍”導彈攀。
  進入20世紀70年代,美軍用M60A2和“謝裏登’,坦克發射的“橡樹棍”導彈准確擊中2000米的試驗坦克,此距離超過了當時主戰坦克的直射距離,引起世界各國極大關注。
  80年代,由于導彈的技術複雜,研究導彈付出的代價比常規炮彈高很多,而發展坦克火控系統和先進的光電傳感器,也可達到與制導炮彈相當的效果,因此西方國家逐漸放棄發展坦克炮射導彈。只有蘇聯一直堅持研制炮射導彈。
  各國産品
  目前,俄羅斯炮射導彈的發展水平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擁有基于三種型號(9M112 、9M117、9M119)的12種坦克炮射導彈,10多種反坦克導彈武器系統,約20多種類別的反坦克導彈。有便攜、車載、直升機載、固定翼機載、炮射等多種形式。射程最短的有1~1.5千米,最遠的10千米,導彈平均飛行速度最大達800米/秒。此外,世界上許多國家都相繼加入研制坦克炮射導彈的行列。
  烏克蘭 
研制的激光駕束制導炮射導彈已從最初的125毫米拓展到100毫米和120毫米口徑。不同口徑的炮彈采用相同的氣動布局,戰鬥部位于前端,後部包括推進系統、4片彈翼和4片尾翼。100毫米的彈重25千克,120毫米的彈重27千克,125毫米的重30千克,25毫米導彈可配裝于T-80UD、T-84、 T-72AG 、T-72B 和T-72C坦克,100毫米導彈配裝于T-55M坦克和MT-12牽引反坦克炮。120毫米導彈可配裝在采用120毫米滑膛坦克炮的坦克上,但必須裝有用于制導導彈的瞄准系統。
  以色列 
STAR智能攻頂炮射導彈的獨特之處是采用了最先進的“純心”制導模塊。“純心”是一種結合制導、導航、飛行控制于一體的小型計算機,最小直徑80毫米,長82毫米,重量低于500克。安裝它後,STAR能在最大射程接收第三方目標信息(條件是在1000米/秒的速度下)。
  以色列還研制子“拉哈特”(LAHAT)激光制導炮射導彈,其自標指示裝置既可設置在發射系統內,也可采用外置方式。LAHAT共有105毫米和120毫米兩種基本型號分105毫米的重19千克,長984毫米,采用傳統黃銅藥筒分120毫米導彈藥筒較短,有彈托直徑適配器。導彈飛到4000米只需14秒,有效射程超過6000米。“拉哈特”除裝備在“悍馬”車和BMP裝甲車上以外,還可供武裝直升機使用。
  印度 
“弩馬”超視距激光制導炮射導彈可裝備在“阿瓊”主戰坦克上。有效射程5~8千米,可曲射打擊裝甲戰鬥車輛,也可直射打擊直升機。
  瑞典 
瑞典研制的炮射導彈“斯垂克斯”可供120毫米滑膛炮發射,于1994年前後開始裝備部隊。
  蘇聯 
9M112“眼鏡蛇”是蘇聯研制的第一類坦克炮射導彈,口徑125毫米,最大飛行速度爲400米/秒,最大射程爲5000 米,破甲厚度700~800毫米。1981年列裝,分別裝配在T-64和T-80坦克上,供2A46型125毫米滑膛炮發射。
  9M112采用藥筒分裝式結構,類似野戰火炮發射的炮彈匆平時分前後兩部分,裝在自動裝彈機內,前部是導彈本體部分,_包括破甲戰鬥部和固體推進續航發動機;後部包括起飛推進劑和底板,相當于普通炮彈的藥筒部分。使用時,將前、後兩部分送入炮膛,二者自動連成一體。車長座位的前方裝有小型指揮天線,可向導彈發送無線電控制指令。制導系統爲半自動瞄准線指令制導,炮長必須在整個過程中瞄准目標,同時組裝在制式炮長瞄准鏡內的測向儀則利用導彈尾焰的紅外光源跟蹤,飛行中的導彈接收到無線電控制信號後,不斷修正彈道,直到命中目標。
  9M117“堡壘”是第二類坦克炮射導彈。口徑100毫米,導彈重26.8千克,最大射程4000米,平均飛行速度375米/秒,破甲厚度550毫米。該彈于1985年列裝,在T-55和BMP-3步兵戰車上,用2A70式100毫米線膛炮發射,T-62上,用2A20型115毫米滑膛炮發射。
  9M117裝于像炮彈一樣的藥筒內,靠發射藥將導彈推出炮管。該導彈采用激光駕束制導方式,使用望遠式瞄准鏡瞄准。它與激光發射器組裝在一起,並配有穩定器。瞄准線隨動于裝有穩定器的火炮,制導期間瞄准線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單獨穩定,不隨火炮運動。
  當制導彈由電擊發後,藥筒內的發射藥立即點燃,在1.5秒內導彈飛出炮管,彈上電源及陀螺儀同時開始工作、然後抛掉彈底蓋,展開控制尾翼,點燃導彈的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使導彈沿坦克上的激光發射器發出的紅外激光波束形成的制導區飛形。若未擊中目標,彈上自毀機構可在26~41秒內引爆空心裝藥戰鬥部使導彈自毀。爲能在夜間發射導彈,坦克配有紅外和微光夜視儀。紅外視距1200米,微光視距500米。
  雖然“堡壘”導彈的最大射程、平均速度和破甲厚度均比“眼鏡蛇”有所下降,但它采用了激光駕束制導方式,代替了無線電指令制導。激光駕束制導方式很難受外界幹擾,而且使車長在操作時減少了操作難度。
  在“堡壘”導彈的基礎上,還有兩種變型彈,構造和性能與“堡壘”大體相同,只是配用的武器不同。一種是“鐵拳”主要用于MT-12牽引式反坦克炮,口徑100毫米。炮上新增加了1具專用激光指示器,以便對導彈進行激光制導。另一種是 9M117M導彈,主要裝備于BMP-3步兵戰車。這種步兵戰車采用的2A70火炮口徑雖然也是100毫米,但彈道性能與T-55坦克炮不同。爲此,對導彈的發射藥組件進行了改進。由于導彈與車內原有自動裝彈機不太匹配,因而重新設計了裝放導彈的彈藥箱,可以存放6枚彈。
  蘇聯研制的第三類坦克炮射導彈是9M119“蘆笛”(北約代號爲AT-11“犯擊手”),1986年列裝,分別裝配于T-72和T-80坦克上,供2A46型125毫米滑膛炮發射。“蘆笛”重17.2千克,彈長450毫米,最大射擊範圍爲5000米,平均飛行速度高達800米/秒,破甲厚度爲帶反應裝甲770毫米。
  9M119導彈由彈體和發射藥筒兩部分組成。彈體的底部有一圓形光學元件,用來接收編碼激光信號。彈體中部和尾部有兩種不同用途的控制翼,尾部的彈翼用于調節導彈在飛行中的穩定性,中部的用于控制飛行方向。這種導彈與衆不同的是,把固體燃料續航發動機移到了導彈的最前端,戰鬥部則移到了發動機後面,可使金屬射流獲得最佳破壞效果、戰鬥部直徑125毫米,重4.2千克,對目標的破甲厚度與彈徑之比達7:1,這在當時確實是不錯的性能。
  從性能數據可以看出“蘆笛”導彈在各個方面比“堡壘”有很大提高,特別是其800米/秒的平均速度已達到世界上反坦克導彈的最高時速,這種高速度爲炮長的操作提供了相當大的便利。
  在發射激光駕束制導導彈的過程中,炮長必須在瞄准鏡中始終瞄准目標爲導彈制導。假設目標處于4000米處,若以“堡壘”380米/秒的飛行速度計算,擊中目標需11秒左右,而“蘆笛”只需5秒就可擊中,6秒鍾對于低速行駛(或停止)發射導彈的坦克具有相當大的戰術意義。‘蘆笛”導彈比“堡壘”導彈的另一個優點是其450毫米的彈長(“堡壘”約爲1米),這就使其可按普通炮彈的方式進行存儲和填裝,而不需要單獨的設備,提高了坦克的整體可靠性。“蘆笛”將裝備俄羅斯T-90E主戰坦克,供2A46MI型125毫米滑膛炮發射。
  9M119的最重要特點是制導方式采用了較先進的激光束駕制導原理而不再是老式的無線電制導,它可能得益于“紅土地”制導炮彈的技術發展,也可以說是受益于激光制導技術的日趨成熟。

  發展前景

  出于進攻與防禦兩方面的考慮,坦克攜帶導彈已成爲必然的趨熟最先進的“蘆笛”導彈比“紅寶石”導彈在整體性能上有很大提高,但坦克炮射導彈技術仍有很多改進之處。首先是其昂貴的價格,1枚“蘆笛”約4萬美金,30發就可以買1輛T-72坦克。如何降低成本是坦克炮射導彈發展的關鍵問題。另外,坦克炮射導彈在制導方式上也需進一步改進,現在發射“蘆笛”導彈,炮長仍需長時間瞄准。做到准確射擊還有一定難度,若能進一步改進制導方式,實現“發射後不用管”,那麽坦克炮射導彈必將會以更快的速度發展。
http://baike.baidu.com/view/1081599.html
 
俄、中坦克炮射導彈的遠射優勢正在喪失中
 
[法國《防務宇航》2007年3月15日報道] 雷聲公司首次成功演示中程化學能制導射彈運用雙模成像紅外/數字半主動激光導引頭在瞄准線以外攻擊目標的能力。
2006年3月1日,在美國尤馬實驗場,M1A2“艾布拉姆”坦克點火發射的演示射彈,成功獲取激光指示並將追蹤功能轉換到成像紅外傳感器,傳感器指導武器在5.2km遠處命中T-72坦克目標。
此次試驗中,雙模導引頭演示了其最靈活的傳感器融合模式。在偏移指示模式下,中程-化學能導引頭首先運用激光點來標記指定目標附近的區域,然後運用傳感器融合,成像紅外導引頭自動尋找激光點附近的疑似目標。
雷聲公司的中程化學能射彈用于爲美國陸軍提供致命的、一次射擊能力,由于它越來越輕,更適合于軍隊,它可在瞄准線以下範圍自動攻擊戰場目標,不需要額外的激光目標指示,是美國未來戰鬥系統車輛的關鍵組件。 (北方科技信息研究所,李雅瓊)
一提炮射導彈,就總會讓人想起俄國的坦克炮射導彈,俄人炮射導彈給人的印象一直就是能夠在對手坦克炮的射程之外給予對手毀滅性的打擊,有無可比擬的遠距打擊優勢。而美、歐坦克過去則注重高精尖的火控系統與高性能坦克炮相結合,更遠射程上的敵方目標一般則交給其它兵器去摧毀。可以說,美歐的這一套思路在實戰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伊拉克,艾布拉姆斯和挑戰者坦克都有不少在三、四千米射程上摧毀伊軍坦克的戰例,後者甚至還號稱曾在超過五千米的射程上擊毀過一輛伊軍坦克!如此恐怖的火力逼使俄國不得不繼續發展坦克炮射導彈技術(當然,也有吸引國外客戶購買俄制坦克的原因在內),先後推出了一系列100、115和125毫米的新型炮射導彈。我國隨後也引進、吸收了成套的相關技術,這已是公開的秘密。在不少對比我軍坦克和國外、或是臺軍坦克的文章中,我們都可以看到,炮射導彈的遠射能力被當成了我們的一項重要優勢。
實際上,炮射導彈早已不是俄、中坦克的專利了。比如以色列便早已推出了自己的“拉哈特”炮射導彈,韓國鼎鼎大名的下一代XK-2坦克就將采用此彈。現在,隨著美國的介入,這項傳統優勢更是難以繼續保持下去了。
此前,我軍以99爲代表的新型坦克一直給人一種感覺,就是火力突出,防護性能優異(主要得益于披挂FY系列反應裝甲),動力系統和車載電子系統則距西方先進水平差距較大,但也在努力追趕,總體性能當屬世界一流。可是我們現在應當看到,各類新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象電熱炮和電磁炮、電磁裝甲和主動防護系統等一系列革命性的技術仍在逐步取得進展,實用化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而對中國坦克工業來說,可謂是前有虎狼,後有追兵——連韓國那樣的國家都能夠不惜以800多萬美元一輛的天價,以全球最尖端的技術堆砌出號稱世界頂級的XK-2坦克。中國的下一代坦克路在何方,如何在保持相對廉價的基礎上維持和潛在敵手的性能平衡,並爭取能擁有某些方面的獨到優勢,這是擺在我軍科研人員面前的一個沈重但又必須面對的課題。
http://www.vist.com.cn/Article/junshi/jingxuan/200704/7673.html
 
美軍M1坦克配備制導炮彈 可摧毀5公裏外
 
  中國網2009年2月11日訊 美國《防務新聞》網2月9日載文稱,據美國軍方透露,美國陸軍曾于去年12月,在亞利桑那州尤馬試驗場(Yuma Proving ground),利用一輛配備有下一代自主制導坦克炮彈的120毫米“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在距離目標5000多米以外的地方,摧毀了一輛T-72坦克。
  文章介紹說,美國陸軍已經與雷神公司和通用動力公司簽署了一項爲期63個月、總值2.32億美元的項目合約。目前,該項目已經啓動了13個月。預計,中程彈藥的首批生産工作將于2012年開始。中程制導彈藥配備有兩個制導模塊。第一個是激光導引頭模塊,即炮彈跟隨由其他目標尋的器産生的激光光斑指引飛向目標。而第二個模塊由其3英寸紅外攝像儀構成。
  美國陸軍中程彈藥項目負責人傑夫?麥奈博(Jeff McNaboe)表示,炮彈的運行方式“需要考慮周圍環境,並能夠在正常的沙漠環境下,把可能在射程範圍以內的物體與打擊目標區別開來。”
  美國軍工企業匹克汀尼兵工廠(Picatinny Arsenal)大口徑軍火生産項目副經理大衛?理閣理索稱,在去年12月份的測試中,中程彈藥僅僅使用了其紅外線尋的器,它首次在沒有激光制導裝置的幫助下擊中了目標。
  文章稱,據雷神公司中程彈藥項目負責人約翰?歐布萊恩透露,美國相關部門會于今年秋再次對該彈藥進行測試,以便對彈身、電子制導控制裝置進行評估。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2-11/1237541733.html
 
美軍研制新型120毫米瞄准線-多用途坦克炮彈
 
  美國《國防》月刊2005年9月報道 由于在伊拉克境內,美軍坦克部隊執行的作戰任務由最初的小規模裝甲部隊作戰轉向城區作戰,美國陸軍逐漸地意識到,坦克部隊現裝備的彈藥適于對付冷戰時期前蘇聯的坦克部隊,而對躲藏在屋內和掩體內的遊擊隊員卻無能爲力。
  而多用途彈可爲坦克提供靈活的作戰能力:不僅可摧毀裝甲車輛,而且可以對付徒步士兵或輕型卡車。即使有石牆或加固混凝土掩體防護,多用途彈仍能有效摧毀上述目標。
另外,多用途彈可替代陸軍現裝備的多種彈藥,可顯著降低部隊的後勤負擔。
  2004年,美國陸軍研究、發展與工程中心啓動了瞄准線-多用途坦克炮彈(Line-of-Sight Multipurpose,LOS-MP)項目。該項目的初衷是爲未來戰鬥系統車載戰鬥系統研發多用途炮彈,而不是研發供“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使用的多用途彈,幫助主戰坦克應對城區作戰。按計劃,LOS-MP多用途彈到2014年才有望裝備部隊,但美國陸軍決定加速其研制進度,裝備“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使用。目前,LOS-MP多用途彈項目正在與其他項目競爭經費。如果能夠在2008財年獲得經費,LOS-MP多用途彈最早有望于2010年或2011年裝備部隊。
  美國陸軍研究、發展與工程中心正在設計的LOS-MP多用途彈有兩種型號:XM1069型全口徑彈和XM1068型次口徑彈,可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XM1069型全口徑彈在近距離上的殺傷力極強。與XM1069相比,XM1068型次口徑彈的彈丸直徑小、裝藥量少,但射程遠。
  LOS-MP多用途彈可替代美國陸軍及海軍陸戰隊現裝備的四種彈藥:M830、M830A1和M908,以及最新研制的M1028型霰彈。其中,M908型坦克炮彈用于摧毀諸如掩體之類的障礙,可在起爆之前穿透混凝土牆。2005年1月,通用動力公司武器與戰術系統分公司簽訂了一項580萬美元的合同,小批量試生産3600枚M1028型霰彈。最近,該彈剛裝備美國陸軍及海軍陸戰隊駐伊坦克部隊。
  120毫米LOS-MP坦克炮彈藥采用破片殺傷戰鬥部,並配用可編程引信。坦克乘員可通過數據鏈路控制引信裝定,可通過點擊鼠標完成。如果對付硬目標,引信將以彈頭觸發模式作用;對付軟目標將以空炸模式作用。空炸後,戰鬥部將分解爲許多旋轉的大塊破片。與M1028型霰彈不同,該彈在遠距離上的殺傷威力強及精度高。
http://mil.news.sina.com.cn/2005-09-07/0755318290.html
 
美國陸軍考慮爲斯特賴克裝甲車安裝主動防護系統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2004年12月8日報道 美國陸軍正在考慮爲正在組建的第7旅的“斯特賴克”8×8中型裝甲車安裝主動防護系統(APS),用以替換原有的反應裝甲。
  美國陸軍在2000年11月與通用動力公司陸地系統部(GDLS)簽訂了總價值40億美元的合同用于制造2100輛“斯特賴克”輪式裝甲車(10種車型)以裝備6個旅戰鬥隊。到目前爲止,陸軍已完成了4個旅的車輛裝備。  
  12月2日,美國陸軍再次向GDLS定購了95輛“斯特賴克”裝甲車,合同金額2.06億美元,其中包括機動火炮系統(MGS)的首批生産型以及核、生、化偵察車(NBCR)等車型。
  實戰結果表明,“斯特賴克”車的基本裝甲無法抵禦火箭彈(RPG)的攻擊,爲此美國陸軍專門爲部署在伊拉克的“斯特賴克”車安裝了格柵裝甲,用以引爆或攔截來襲火箭彈,避免其擊中車輛本身。安裝這種裝甲後,沒有發生車輛成員在“斯特賴克”內部因遭受RPG攻擊而死亡的情況。
  但美國陸軍裝備部門官員認爲,格柵裝甲僅僅是一種過渡方案,它的安裝降低了車輛的操控性;阻礙了成員的正常上下車;同時增大了“斯特賴克”的噪音。美國陸軍本打算在2005年3月爲“斯特賴克”加裝反應裝甲。但目前考慮的方案是爲其安裝主動防護系統。美軍方稱,雖然反應裝甲作用明顯,但依然大大增加了車輛的寬度和重量,從而破壞了車輛原有的機動性能。
  APS技術目前發展迅速,軍方官員對其最近在阿拉巴馬紅石兵工廠進行的試驗結果印象深刻。然而,軍方也認識到,早期的APS無法應付RPG在近距離上的齊射,但新型系統做到了這一點。因爲美軍在伊拉克正在面對這樣一種棘手的局面。
  軍方已經和14家不同的APS制造商進行了洽談並相信他們能夠在盡可能短的時間裏(1~2年)制造出比反應裝甲更輕、更有效的系統來。該系統將可能裝備第7支“斯特賴克”旅。但是軍方目前有一個擔心的問題,那就是“斯特賴克”往往是伴隨在徒步步兵的左右起到掩護作用,而APS的工作原理是發射彈丸擊毀來襲RPG,這將有可能傷及甚至殺死車外的友軍。軍方正在通過制定相應的訓練、戰術和程序來解決此問題。例如,可以通過關閉車輛靠近徒步伴隨步兵一側的APS以避免誤傷。而目前,通用動力公司也正在對一種APS進行“斯特賴克”車載試驗以使陸軍能夠找到一種安全使用APS的方法。
  美國陸軍今年的新訂單將在2005年1月開始實施,共包括14輛機動火炮系統、17輛NBC偵察車、25輛步兵輸送車和39輛迫擊炮車,這批車輛將在2006年2月制造完畢,第6個旅的裝備工作將在2008年結束。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2-11/1237541733.html
 
美研發一體化主動防護系統 可擋軟硬殺傷 
 
     美軍的一體化陸軍主動防護系統(IAAPS)由美國陸軍坦克與自動車輛研究發展與工程中(TARDEC)負責,由聯合防務公司做爲主集成商,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負責提供射彈系統,BAE系統負責提供電子幹擾系統。
    該系統在減少裝甲的同時,極大地提高了車輛的生存能力。它有2種類型的被動傳感器、電子戰對抗設備和主動防護系統(包括發射器、雷達和一套展開的對抗設備)組成,用于保護有人駕駛車輛免受各種反坦克武器的威脅,包括反坦克導彈和反坦克火箭。
    系統中的被動式傳感器系統發現來襲的目標後將提示計算機,由其對目標進行分類,而後選擇是用"軟殺傷"(幹擾)方式、"硬殺傷"(攔截彈)方式或是同時采用以上兩種方式打擊目標。
    IAAPS能抗擊的目標類型比TARDEC正在開發的分層式包圍全譜主動防護系統(FCLAS)要多,後者主要用于抗擊火箭筒。美陸軍坦克與自動車輛研究發展與工程中心(TARDEC)要求IAAPS可以爲美陸軍提供全譜主動防護的解決方案,使陸軍可以對抗各種目標,而不僅是其中的一種。
    一體化陸軍主動防護系統(IAAPS)將被安裝到美國未來戰鬥系統(FCS)的裝甲車上,該裝置既有攔截射來的炮彈的?硬殺傷”防護能力,也能通過電子戰對抗設備實現“軟殺傷”防護。盡管IAAPS計劃用于爲FCS開發的20噸級有人駕駛車輛提供防護,但它該改裝後可以安裝在高機動性多用途車輛和飛機上。
    對斯特瑞克裝甲車(Stryker)來說,主動防護技術用于其獨立的近程防護系統的話,就能將使它免受一些常見的攻擊。這項技術最終將用在未來戰鬥系統的有人地面車輛(MGV)上。
    作爲斯特瑞克裝甲車主動防護技術的一個整合部分,美國未來戰鬥系統正在按照已定的階段性螺旋式發展計劃研發該防護系統,預計在2008年內給斯特瑞克裝甲車裝上主動防護裝備。未來戰鬥系統的斯特瑞克項目管理處認爲這是主動防護技術投入全面應用的必不可少的一步。
    一旦進入持續、快速變化的戰場環境中,美國軍隊必須保證在不受損失的前提下迅速完成部署。主動防護系統既給戰車提供了保護而又不會降低其機動性,因爲它不需要給戰車裝上厚厚的裝甲。
    隨著未來戰鬥系統對自動防護系統技術的研究越來越成熟,爲適應當前以及未來戰爭的需要,專家們提出了越來越多的防護方案。未來戰鬥系統通過一些早期測試和操作試驗,解決了自動防護一些的疑點,現在該技術已經愈發完善。
    按其系統設計與研制(SDD)的時間表,未來戰鬥系統正在爲其重要的機動單位——有人地面車輛研發全譜的打擊防護組件。這些組件將爲機動單位提供最好、最平衡的防護,現在的觀點是並不需要爲每輛戰車都安裝對所有射程的攻擊的防護。而是有的重點針對近距離便攜武器的防護,有的偏重對遠程大型攻擊平臺的防護。
    根據爲打擊防護組件設計的選項,自動防護系統能分爲幾種類型,包括:近程防護型、遠程防護型以及混合防護型。甚至還有專門針對近身小型武器攻擊的防護技術。
    主動防護系統爲地面戰車整合了先進的抗毀設備和計算機程序保護,能爲地面戰車制造出一個半球形的保護區。軍方通過對所有抗毀技術詳細研究報告的挑選,來認定哪些組件是地面戰車抗毀設備的最佳應用選擇。
 
    系統描述
 
   主動防護系統包括了一個外來攻擊偵測系統,它使用幹擾技術來攔截並擊毀襲來的炮彈,通過在對炮彈接觸到目標之前的攔截來爲戰車提供防護。從理論上說,主動防護系統大大提高了戰車的生存性,它可以防止反坦克導彈、反坦高爆彈、由坦克發射的動能彈、小型炸彈、迫擊炮以及頂部攻擊導彈的攻擊。但主動防護系統並不能完全取代裝甲,有一些武器的攻擊還是必須由裝甲來防護,例如小型武器、地雷和爆破彈,還包括主動防護時擊毀的炮彈的殘片。
    主動防護系統通常包含一個探測子系統、一個幹擾系統和數據處理器。典型的探測系統由攻擊報警器或者叫警示傳感器和追蹤傳感器組成。攻擊報警器能識別攻擊,然後通過處理器把數據傳給追蹤傳感器。
    追蹤傳感器則判斷出襲來炮彈的大小、形狀和彈道。處理器再根據這些判斷數據來選擇適當的對策來進行主動防護,決定用何種武器組成攔截系統和攔截火力,以攔截襲來的炮彈。
    未來戰鬥系統所期望的全譜主動防護系統將由一整套打擊防護組件和電子戰幹擾設備來實現。近程主動防護系統將會嚴格限制設備的數量,保證把重點放在對付近身的攻擊上。根據該系統的基本工作原理,一個完整的近程主動防護系統由以下部分組成:攻擊報警器、追蹤傳感器(比如追蹤雷達)、數據處理器、攔截系統和攔截彈以及幹擾彈。
    未來戰爭對機動性和便于運輸性的總體要求讓我們清楚的看到只靠裝甲已經不能完全滿足戰車的需要了。同時,現代的戰車在巷戰和非常規作戰時防護能力又明顯不足,所以美國陸軍坦克與自動車輛研究發展與工程中心正在爲有人地面車輛研發整體防護設備。這套設備將爲未來戰鬥系統的機動單位提供全方位的抗毀防禦網絡。
    項目計劃
 
    作爲未來戰鬥系統的主要系統集成商(LSI),波音公司做了一次市場調查,預測了一下主動防護在有人地面車輛和斯特瑞克裝甲車上的應用前景。主動防護技術將是有人地面車輛綜合抗打擊系統的基石,完整的抗打擊系統還會包括被動傳感器、幹擾器以及一定數量的板載和非板載傳感器,它將爲有人地面車輛提供最好的防護。
    信息征求書(RFI)作爲系統設計與研制的一個附屬計劃,重點就是開發未來戰鬥系統的有人地面車輛。有人地面車輛的整體和子系統改進工作都由綜合執行小組(IPTs)負責,每個執行小組都有美國軍方、主要系統集成商(波音公司和國際科學應用公司)、聯合防衛有限合資公司(UDLP)和通用動力陸地系統公司(GDLS)的代表。
    綜合生存性的先進技術演示(ATD)項目把一些從軍方的幾個RDE中心選出的抗毀技術綜合起來,對付未來戰鬥系統平臺將會遇到的威脅。未來戰鬥系統有人地面車輛的綜合生存性先進技術演示包括主動和被動威脅傳感器、電子戰幹擾器、CE/KE主動防護、高級裝甲、簽名管理、指揮輔助系統、人機交互界面標准。
    在2004年,美國陸軍坦克與自動車輛研究發展與工程中心認爲主動防護技術可以通過最少的改進來讓戰車獲得防禦單兵火箭之類的近程攻擊的能力。當時,中東地區的武裝人員就擁有火箭彈,對美軍構成了很大威脅。
    所以在04年底,基于未來戰鬥系統和斯特瑞克的作戰要求文件(ORD),美國陸軍坦克與自動車輛研究發展與工程中心和項目執行辦公室的地面戰鬥系統(GCS)發起了一項合作研究項目,爲斯特瑞克裝甲車提供近程主動防護系統的方案——包括了未來戰鬥系統的主動防護系統和打擊防護組件。
    這個合作研究項目是由美國陸軍坦克與自動車輛研究發展與工程中心發起的,得到了斯特瑞克戰鬥旅(SBCT)計劃管理處的支持,基于現代和未來戰爭統一的主動防護策略要求,在重點爲未來全方位的戰鬥環境做准備的前提下,也爲現在的近程攻擊防護制定了標准。
    對未來軍事力量的需求估計是推動美國陸軍坦克與自動車輛研究發展與工程中心研發主動防護系統的主要動力。相比之下,當前應用的主動防護系統的性能指標,則主要來自于像斯特瑞克裝甲車之類的現代軍用戰車的生存性需求。
    雖然未來戰鬥系統和斯特瑞克的項目管理處都認爲主動防護是符合他們要求的最佳技術,但是沒有哪套主動防護系統是對所有戰鬥平臺都適用的。所以,美國陸軍坦克與自動車輛研究發展與工程中心把未來戰鬥系統的要求排在了斯特瑞克之前。
    即使這麽做不能爲斯特瑞克提供最佳的主動防護,美國陸軍坦克與自動車輛研究發展與工程中心表示一定會在費用、性能和技術特性的犧牲都最小的情況下爲斯特瑞克提供防護方案。
    爲了給近程防護系統制定一個標准,斯特瑞克戰鬥旅的項目管理處在2005年就發起了一項整合研究,那時有人地面車輛連系統都還不完善。這些標准概念來自對紅石兵工廠的近戰主動防護系統模型的綜合測試,在測試中獲得的早期經驗積累和用戶反饋信息,後來被用來修整概念的架構並爲啓動訓練支持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斯特瑞克不是當前武器平臺中唯一適合應用主動防護系統的,那些有生存性需求的單位都可能用到。其他有一些研究項目已經對未來戰鬥系統和斯特瑞克追求的主動防護技術表示出了興趣。
    但是,軍方對未來主動防護系統需求的基礎文件還是在由未來戰鬥系統的作戰要求文件在2005年提供的,同時,斯特瑞克的作戰要求文件的生存性需求部分的內容也爲安裝當前武裝力量的近程附屬防護提供了基礎文件支持。
    未來戰鬥系統研究時采用了一種循序漸進的思路,包括技術插入策略。主動防護系統的研發策略也和這種方式保持一致。主動防護系統爲現在的戰車做的第一階段改進就是加上近程硬防護系統,它能整合到現在用的地面戰鬥車輛(GCS)上來防禦當前的近程和步兵攻擊。
    第二階段就是實現全譜主動防護,這將會是未來戰鬥系統的有人地面車輛的一個整合的設備,按設計來看它能抵擋多種近程、遠程攻擊。所以,近程主動防護系統只是全譜主動防護系統的一部分,它在斯特瑞克上安裝一些暫時的必要部件,使其能獨立操作。當主動防護系統成熟了的時候,這些部件就會被整合到全譜防護系統中,主動防護系統將會更強大和靈活。
    主動防護系統的研發策略給斯特瑞克提供了一個機會,讓它能夠在減小綜合關注和驗證新技術的風險的情況下,把未來戰鬥系統已有的新技術應用到當前武器中。並且在此過程中爲當前的戰車和未來有人地面車輛尋找通用的方案。
    現在首的要目標是努力要在主動防護系統爲現在的戰車做的第一階段改進上向給軍隊證明它的價值,同時,從技術上和過程上識別主動防護系統和戰士系統的相互影響,主動防護系統的第一階段工作的目標,就是2006年系統研究基本成熟、2010年開始試生産、緊接著2011年開始量産的計劃。
    當前的第二個目標是要追找一條最優的研發之路,盡量減少系統上開發、生産和維護的重複投入。也就是說全譜主動防護系統是近程防護的一個升級而不是一個全新的系統。從概念上看來,全譜防護包括了近程防護,未來戰鬥系統的主動防護系統將會很好的利用已經開發了的資源。
    按照開發計劃和當前技術研究的進展來看,主動防護系統項目——近程防護和全譜防護?—已經呼之欲出。斯特瑞克對裝甲改進的需要促進了近程主動防護系統的研究計劃時間。全譜主動防護系統的時間計劃與未來戰鬥系統的有人地面車輛附加計劃1工程同步,根據第二階段工作的目標,預計2014年未來戰鬥系統的項目管理處會開始全譜主動防護系統的實質性應用。
    未來戰鬥系統通過以集成産品與過程開發(ippd)爲基礎的分布式管理結構來管理主動防護系統的研發,另外,由政府管理結構監督負責生産的主要系統集成商。在管理結構上,主動防護系統由抗打擊綜合産品小組(ipt)負責,並將工作報告發送給美國陸軍坦克與自動車輛研究發展與工程中心和主要系統集成商的有人地面車輛綜合産品小組。抗打擊綜合産品小組也可以直接和未來戰鬥系統的其他綜合産品小組合作,以便爲綜合打擊防護組件尋求全面的技術支持。
    美國陸軍坦克與自動車輛研究發展與工程中心、斯特瑞克戰鬥旅的項目管理處和未來戰鬥系統的主要系統集成商的代表共同管理的抗打擊綜合産品小組爲主動防護系統提供需要的功能領導。
    美國陸軍坦克與自動車輛研究發展與工程中心和主要系統集成商是永久性的小組領導,而斯特瑞克戰鬥旅的項目管理處的領導權只限于和近程主動防護系統有關的事務,一旦近程主動防護系統被成功應用到斯特瑞克上,他將會回到普通參與者的地位。作爲補充,其他任何合法組織,都能在遵守集成産品與過程開發模型的前提下參與到小組中來。
    測試和評估(T&E)是掌握主動防護系統技術的研究成果的關鍵步驟。一旦近程主動防護系統成熟以後馬上就會開始測試,並一直伴隨著全譜防護系統的開發,最終過渡到驗證未來技術性能的持續性測試。
    近程主動防護系統的測試很快就會開始,現在幾乎就差一個授權了。通過執行測試,能夠估計選定的承包商的技術准備狀態。這些信息能讓美國陸軍坦克與自動車輛研究發展與工程中心准確的判定初始的生産費用和安排時間表。
    當主動防護系統在斯特瑞克裝甲車上的應用被驗證了是成功的之後,隨著未來戰鬥系統的有人地面車輛的研究進程,全譜主動防護系統的研究將會同步進行。然後將在有人地面車輛的平臺上進行一系列的獨立系統和組件測試。
http://www.huaxia.com/js/jswz/2008/00805833_3.html
 
以色列推出“戰利品”裝甲車用主動防護系統(圖)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2005年6月1日報道 以色列地面部隊司令部(GFC)最近披露了一種用于裝甲車輛的主動防護系統,名爲“戰利品”(Trophy)。該系統包括搜索雷達和跟蹤雷達,以及位于搜索雷達和跟蹤雷達之間的可活動的對抗武器發射器,可爲坦克裝甲車輛提供360度的全方位防護和頂部防護。雷達子系統包括4個凝視陣列(staring array),其中,2個位于“梅卡瓦”Mark4坦克炮塔頂部中間,朝向前方;另外2個位于炮塔尾艙後面,在儲物筐的背面。2具對抗武器發射器將分別安裝于炮塔的兩側。盡管關于攻擊硬目標的精度特性尚未公
布,但外界認爲包括利用破片對付帶有聚能裝藥戰鬥部的導彈,以及利用爆炸來對付動能長杆穿甲彈。首輛作戰型“梅卡瓦”Mark4樣車系統將于2005年底完成,地面部隊司令部現在正在考慮爲梅卡瓦采購“戰利品”系統。
  盡管“戰利品”主動防護系統最初是爲梅卡瓦坦克研制,並很有可能率先裝備該坦克,但是它也適于更輕型的裝甲車輛。爲了證明這一點,該系統早已安裝到3輛美國斯特賴克過渡型裝甲車中的1輛上。以色列國防部已正在對這3輛車進行評估,有可能采購該車,主要用于城區作戰。
  “戰利品”主動防護系統部件已亮相于2004年美國陸軍年會展,並正在由美國通用動力公司地面系統分部聯合以色列拉法爾武器研究局升級。那時並未透露該系統的研制工作由梅卡瓦坦克管理局負責,並將安裝到“梅卡瓦”Mark4坦克上。自20世紀90年代起,拉法爾武器研究局與埃爾比特-以色列飛機工業公司就開始研制“戰利品”系統。目前,該系統已經成功完成了對付多種威脅的試驗,研制中還將其安裝于“梅卡瓦”Mark3,以用于行進間試驗。 
http://mil.news.sina.com.cn/2005-06-16/0850297630.html
 
裝甲車輛主動防護系統的發展現狀 2007-01-06
 
  主動防護系統是裝甲車輛用於攔截、摧毀或迷惑敵方來襲彈藥的自衛系統,可分為主動(或硬殺傷)型和對抗(或軟殺傷)型兩種。主動(或硬殺傷)系統是一種近距離反導防禦系統,在車輛周圍的安全距離上構成一道主動火力圈,在敵方飛彈或炮彈擊中車輛前對其進行攔截和摧毀。對抗(或軟殺傷)系統則是利用煙幕彈、干擾機、誘餌及降低特徵信號等多種手段迷惑和欺騙來襲的敵方飛彈。目前,許多國家(如俄羅斯、英國、加拿大、以色列和美國等)都在積極研制主動防護系統。一些國家已經研制出軟殺傷對抗系統。由於研制成本高,加上軍費削減等原因,只有極少數國家對發展硬殺傷系統表現出興趣。其中,俄羅斯是能夠製造真正硬殺傷主動防護系統的唯一國家。俄羅斯裝備和在研的主動防護系統俄羅斯的主動防護和對抗系統主要有德羅茲德、什托拉-1和競技場三種。
 
德羅茲德是前蘇聯於1977~1982年研制的第一種實用型主動防護系統。80年代初安裝在海軍陸戰隊的250輛T-55A戰車上,用於保護其免遭反戰車飛彈或反戰車榴彈的襲擊。該系統採用炮塔兩側的公厘波雷達探測來襲彈藥,雷達處理器的濾波器可以確保系統對以典型反戰車飛彈速度飛行的目標作出反應。炮塔兩側各有1具4聯裝發射器,發射1枚或多枚帶破片戰鬥部的近程火箭彈攔截目標。德羅茲德僅為炮塔正面60°弧形區提供防護,炮塔兩側及後部易受攻擊,但乘員可轉動炮塔改變系統的方向角。
德羅茲德主動防護系統的致命弱點是:雷達不能充分測定威脅的高度角,自衛火箭會對伴隨作戰的徒步士兵造成很大誤傷。該系統曾在阿富汗對抗反戰車火箭彈(RPG)和反戰車飛彈威脅,據稱對抗RPG的成功率約為80%。
 
什托拉-1是一種軟殺傷或對抗系統,它採用光電對抗措施干擾敵方半主動瞄準線導引反戰車飛彈、雷射測距機和目標指示器等。該系統如果與硬殺傷系統(如競技場系統)聯合使用效果更好。第一種採用該系統的戰車是1993年裝備俄軍的T-90主戰戰車。什托拉-1系統由4個主要部件組成:光電接口站,包括干擾機、調制器和控制面板﹔安裝在炮塔兩側的一組向前發射的煙幕彈發射器,可發射煙幕彈形成煙幕屏障﹔帶有精測和粗測探測頭的雷射報警系統﹔由控制面板、微處理器及人工施放煙幕面板組成的控制系統,該系統處理傳感器傳送的資訊,並驅動煙幕施放系統。什托拉-1系統視場為水準360°,高低-5°~+25°。包括12具煙幕彈發射器在內,系統全重400公斤。煙幕屏障形成時間小於3秒,持續時間約為20秒,距離為50~70公尺。什托拉-1系統有三種工作方式:全自動、半自動/目標指示、緊急手動方式。當雷射報警系統探測到雷射系統的威脅時,什托拉-1系統開始工作,車長按下按鈕,炮塔自動旋轉朝向威脅方向,然後發射煙幕彈。煙幕屏障能有效地覆蓋,4~14Em波段,煙幕雲對雷射測距機和指示器形成屏蔽,並產生足夠的熱量,將紅外線導引武器誘離主戰戰車。TShU1-7光電干擾機的工作波段為0,7~2,5Em,通過紅外編碼脈衝干擾信號,在飛臨的反戰車飛彈導引電路中產生虛假信號。什托拉-1目前安裝在T-80UK、T-80U、T-84和T-90主戰戰車上。據稱,該系統能使陶、龍、小牛、海爾法飛彈以及銅斑蛇雷射導引頭系統的命中概率降低到原來的1/4~1/5﹔使米蘭和霍特飛彈的命中概率降到原來的1/3;使帶雷射測距機系統發射的炮彈和戰車炮彈的命中概率降低到原來的1/3。
 
競技場輔助防禦系統是俄羅斯1993年開始研制的。俄羅斯已向德國和法國展示了原型機系統,展示結果令人滿意。法國自1997年起參加該系統的進一步研制工作。競技場系統用於保護戰車免遭反戰車榴彈、反戰車飛彈和攻頂彈藥的打擊,包括飛機發射的反戰車飛彈。當這些武器威脅到戰車時,電腦系統自動啟動該主動防護系統,反應時間不超過0,05秒。競技場是一種全自動系統,防護範圍達300°,僅在炮塔後部存在盲區。該系統由車長控制台啟動,隨即自動工作。系統完成自檢後進入戰鬥模式。系統及各組成部件的全部工作模式和狀態資訊均顯示在車長控制面板上。在戰鬥模式下,安裝在戰車頂部的多向雷達不斷搜索臨近的反戰車飛彈,並測出距戰車50公尺以內在指定速度範圍內的任何臨近目標,隨即轉為目標跟蹤模式,鎖定距戰車7,8~10,06公尺處的目標,並將目標數據輸入電腦。電腦對數據進行處理後,選擇反擊彈藥,並將一枚小型彈丸發射到臨近的反戰車飛彈的航路上。電腦將指令信號傳遞給所選彈藥。彈藥距目標1,3~3,9公尺處起爆,形成定向破片區,摧毀目標或使目標不再構成威脅。該系統可在0,2~0,4秒內作好防禦下一個目標的準備。
競技場系統不會對虛假信號、小口徑彈藥、飛離戰車的目標、距離50公尺以外的目標、土塊等慢速飛行目標、戰車周圍爆炸的炮彈、不穿過戰車防護區的目標做出反應。該系統還考慮了同下車步兵的協同問題,危險區範圍為距戰車20~30公尺。競技場系統可在任何地形環境中全天候晝夜工作。據稱,該系統可有效地對付陶、霍特、米蘭和海爾法等反戰車飛彈以及AT-4和勞-80反戰車火箭筒。以上俄羅斯三種主動防護系統主要與戰車車體和炮塔披掛的爆炸反應裝甲聯合使用。如果系統的防禦彈藥不能有效攔截臨近的飛彈,戰車仍可由爆炸反應裝甲提供防護。主動防護系統不可能為集群戰車抵禦反戰車飛彈提供100%的防護,也不能証明它們具有對付同時威脅的能力。競技場系統尚未投產,德羅茲德和什托拉-1系統雖裝備較多,但也僅僅是增強戰車生存力的簡單的附加防護系統。
另外,俄羅斯的系列步兵戰車和其它步兵戰車一直未安裝主動防護系統。其原因可能是:硬殺傷系統不可能徹底摧毀來襲彈藥﹔只有戰車的基甲和爆炸反應裝甲能夠防住硬殺傷彈藥爆炸後產生的破片﹔步兵戰車不具備這麼高的防護水準,或許其懸掛系統不能承受附加裝甲板或爆炸反應裝甲﹔最後一點是出於成本的原因,主動防護系統防護戰車比防護步兵戰車更有價值,如步兵戰車的單價為80萬美元,而一輛T-80U主戰戰車價值200萬美元。西方國家研制的主動防護系統法國研制的Galix系統安裝在勒克萊爾主戰戰車上,由電子控制單元和安裝在炮塔後部的發射管組成。Galix系統安裝在炮塔上,能提供360°防護,發射80公厘煙幕彈、人員殺傷彈或誘餌彈,射程為30~50公尺,可單發或齊射。該系統反應時間不大於1秒,據稱能使勒克萊爾主戰戰車防禦戰場上的任何已知武器。Galix的13,發煙幕彈能在戰車前方120°弧形區域內形成煙幕屏障,持續時間達30秒,並含有可見光和多波段發煙劑。煙幕屏障能迷盲任何裝有光學或紅外線瞄準具的武器系統,紅外線誘餌在車輛上方,能誘使紅外線導引頭控制的反戰車飛彈的偏離彈道,有效作用時間大於10秒。Galix系統的主要缺陷是沒有雷射報警接收機對乘員發出告警或自動向系統進行提示。
 
以色列研制的POMALS主動防護系統目前尚處於原型機階段。其工作方式與俄羅斯的什托拉-1系統相似。該系統被設計成附加或改進組件。其特點是採用LWS-2先進威脅告警系統,可識別雷射指示器/測距機或紅外線光源發出的輻射。安裝在炮塔上的60公厘發射管可發射各種彈藥,包括可見光或紅外線煙幕彈、箔條/曳光彈、人員殺傷彈和特種彈。POMALS系統經過改進後可組成敵中共識別系統。以色列還在梅卡瓦-3主戰戰車上安裝了LWS-2威脅告警系統,當光學輻射從任意方向瞄準戰車時,該系統即發出告警信號,並實時警告敵人的存在及其攻擊意圖。LWS-2指示的資訊包括輻射的類型,如紅外探照燈、雷射測距機或雷射指示器等。梅卡瓦-3可能是世界上第一種將威脅告警系統作為制式裝備的主戰戰車。以色列國防軍現已將研制的“第三隻眼”雷射告警系統安裝在戰車上並投入實戰,用於瞬時探測雷射測距機、指示器和紅外線探照燈。它可以將威脅的類型、方位顯示在車長顯示器上,還可通過車內通信網提供音響告警。它能夠區別不同的雷射器,對爆炸、閃光或煙霧不敏感。
英國目前正在實施MIDAS計劃,主要目的是對能克制反戰車飛彈等精確導引武器的低風險技術進行應用研究。MIDAS計劃涵蓋了系統綜合研究、傳感器和對抗技術研究,包括雷達和雷射告警接收機、光電和聲傳感器、目標確定裝置(如脈衝多普勒雷達)、軟殺傷和硬殺傷武器。
 
美國在波灣戰爭期間研制了“桑德斯”飛彈對抗裝置,陸軍M2A2ODS布雷德利步兵戰車裝備了1000套。1997年,洛克希德公司的桑德斯通過採用光電探測器進一步發展了紅外線干擾機/誘餌彈,並安裝在行進的戰車上進行試驗,結果成功地引誘了1枚攻擊飛彈。目前,美國波音公司根據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授予的合同,正在研制SLID小型低成本自主式主動防護系統,安裝在軍用車輛和高價值裝備上。SLID將保護軍用車輛和高價值裝備免遭飛彈和火炮的威脅。反戰車飛彈、榴彈、迫擊炮彈和彈片等威脅都將在距離戰車250公尺處被摧毀。SLID還可以用於保護高價值設施免受反輻射飛彈、巡航導彈和無人飛行器的威脅。
其它一些國家也在發展主動防護系統。日本在90式主戰戰車上安裝軟殺傷系統,並首先在一線裝甲戰車上安裝了與對抗系統聯合使用的雷射報警接收機。瑞典最近正在為其裝甲戰車研制傳感器引爆的硬殺傷系統。波蘭已經研制並在裝甲戰車上安裝了軟殺傷系統。各國發展主動防護系統的原因在過去十年中,戰車的生存力、火力和機動性得到顯著的提高。在這種情況下,各國還要積極地研究主動防護系統,其原因是:
(1)現在的主動防護系統主要用來對抗反戰車飛彈,發展能夠擊毀現代反戰車武器的主動防護系統無疑將提高戰車在戰鬥中的生存力。
(2)反戰車飛彈無論是產量、殺傷力還是擴散程度都遠遠超過裝甲的防護能力,再加上由空中平台發射的、射程遠遠超過直射防空武器系統的攻頂反戰車飛彈和彈藥,使戰車部隊面臨著多重的威脅。
(3)新一代主戰戰車的戰鬥全重為60~70噸級,機動能力較低。另外,新一代空心裝藥反裝甲武器的威力可能已經超過了爆炸反應裝甲的防護能力,裝甲部隊不可能坐等裝甲或爆炸反應裝甲出現質的飛躍。
(4)通過爆炸反應裝甲和主動防護系統組件提高戰車生存力,比購買足夠數量的戰車或研制新型戰車花費少很多。對一些國家來說,這樣做非常經濟有效。在T-55、T-62和T-72改進時加裝這些組件,增加的重量不會降低戰車機動性。
最後,未來反戰車武器的威脅將是全方位的,從而迫使戰車設計人員破除重視前方弧形區防護的傳統定式,把車輛四周的防護能力提高到同一水準。
目前的主動防護系統不具備攔截並摧毀動能彈的能力。但隨著射控技術和探測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出現的新一代主動防護系統極有可能既能攔截、摧毀反戰車飛彈,又能攔截、摧毀動能彈。一些先進國家研制的稱作防禦輔助設備的先進主動防護系統,將是硬殺傷和軟殺傷子系統的集成,可對反裝甲精確武器進行綜合防護。美國發展反主動防護系統(CAPS)美國陸軍正積極發展主動防護系統,同時又擔心主動防護系統技術進步及其在世界範圍內的擴散將會對美軍造成威脅。美國陸軍目前實施反主動防護系統(CAPS)計劃的目的就是為了對抗對美國裝甲部隊的威脅。CAPS計劃將展示驗証一整套技術,當這種技術應用到現役或未來陸軍反戰車飛彈上時,將會使裝備任何一種主動防護系統的敵軍戰車失去防護作用。一套CAPS的部件包括電子對抗、先進的遠程戰鬥部、誘餌彈、彈道硬對抗以及射頻電子干擾裝置等。1999年和2000年將進行部件原型機展示,該計劃在今後3年內的投資約為970萬美元。
http://seehi.fayay.com/phparticle/article.php/261
另參本館:
台軍反坦克飛彈  共軍反坦克飛彈  俄軍反坦克飛彈 歐洲反坦克飛彈 美軍反坦克飛彈 現代反坦克飛彈  機載反坦克導彈 中國履帶反坦克突擊炮車 中國輪式反坦突擊炮車
台軍坦克 85式和MBT-2000坦克 中國坦克搶救車 中國坦克族譜 ZTZ-99性能之爭 共軍ZTZ-99式坦克 俄軍T-72坦克 俄軍T80坦克 印度“阿瓊”坦克 印T-90S與巴MBT-2000 烏軍雅塔甘坦克 中外坦克優劣 韓國黑豹坦克 日本90式坦克 以軍梅卡瓦MK坦克 法國AMX-40坦克 德國豹2坦克 英軍挑戰者坦克 美軍M1坦克
 
 
 
 

台長: 阿楨
人氣(4,457) | 回應(148)|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其他陸軍 |
此分類下一篇:俄軍T80坦克
此分類上一篇:韓國黑豹坦克

顯示全部148則回應

jsoujsou
埃及坦克艙內70度高溫曾40分鐘熱死2人士兵拒絕駕駛2018.3.3新浪軍事

  俄製坦克在T80以前,都以片面追求戰鬥力、忽略乘員舒適程度而著稱。這體現了一種試圖面面俱到的設計思維:保證坦克有限的噸位,以保證其機動突擊能力。而噸位的限制勢必又制約了坦克的整體大小。而對防護能力的追求,則讓俄國設計師拼命壓低車高、採用傾斜裝甲,進一步擠壓了坦克內部空間。
  而因為設計和工藝上的問題,T55、T62等戰後第一代俄國坦克的隔熱隔音效果很差,經常會導致戰斗室的溫度過高。這對於俄國來說其實還可以忍受,畢竟靠北邊,再熱也不會太過,冬天還蠻暖和。但這些坦克後來走上市場,成為俄國對外軍售軍援的主力戰車,就很成問題了。
  第三次中東戰爭中,阿拉伯陣營開始得到大量俄製武器,其中就包括了T54、T55和T62坦克。沙漠中溫度極高,這些極度不舒適的俄製坦克更是成為了坦克兵噩夢:隔熱效果差,內部空間極度狹小,4個坦克兵在佈滿設備的空間內摩肩擦踵準備打仗……
  在夏天一開始的訓練中,才進行了40分鐘,埃及一個坦克營竟然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人中暑,其中比較嚴重的30人直接暈倒送醫院了,2人因為熱射病沒能救回來。經過測算,坦克開動後沒多久,在炎熱的沙漠環境中,艙內溫度竟然達到了70攝氏度!這怎麼堅持戰鬥?如果遇上戰鬥,頻繁的射擊、停車開車,那麼溫度……很多埃及坦克兵直接拒絕上車。
  解決的辦法呢?無非是打開全部艙蓋,坦克兵赤膊上陣、坦克內部多放些水袋水桶,一方面散熱,一方面也給人補水。但這樣的辦法也只是略微緩解而已,沙漠中開這些俄製坦克是個苦差事。一個埃及老坦克兵回憶,夏天的訓練,哪怕是開艙蓋、多喝水、多放水袋,在坦克上兩小時,人都可以瘦一圈。一方面是高溫,二方面更是俄製坦克在設計和工藝上的問題,以色列軍隊裝備的美製坦克儘管也面臨沙漠高溫的挑戰,但卻沒有熱到這種程度。而人機功效上的差異也影響了兩類戰車的戰場表現。(作者署名:軍事家)
  回應
所以我中國在出口中東的裝備上都裝了空調~~
中國的坦克現在不也沒裝空調,說是怕敵人的熱感應容易發現,你不裝空調,夏天在裡面誰受得了?幾十度的高溫,能把裡面的人烤熟。
現代坦克都有控溫設備,空調也不是你想像愛那個的有外挂機的那種。畢竟即便坦克兵能忍,精密電子設備也挺不過來。
http://mil.news.sina.com.cn/history/2018-03-03/doc-ifwnpcnt6370327.shtml
2018-03-18 11:09:42
jsoujsou
我軍99A坦克不足500輛最終數量不過千大八輪來補位2018.3.27 新浪軍事

  近日,《解放軍報》發表了一篇專欄文章,是官媒首次深入介紹中國99A主戰坦克研發攻關過程中的各種艱辛與困難,同時也為99A首次戴上了“中國第一款信息化坦克”的正式名號。
  而事實上,99A為中國坦克掀起的“革命”不只是信息化這一項而已,該車對中國坦克乃至於裝甲車輛的發展,在火力、防護、機動方面幾乎都有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
  報導中,特別提到了99A的總師毛明在東北某試驗場帶領隊伍“修”坦克傳動裝置的細節,其中“綜合傳動裝置”被多次提及。
  “綜合傳動裝置”說起來很玄乎,其實主要的組成部分很簡單,就是自動變速箱和液壓無機轉向機。前者能讓坦克駕駛員不至於頻繁地“踩離合-拉桿”以至於疲勞,而後者則能實現“原地轉向”,在低磨損的同時駕駛員只需要轉動方向盤,能顯著降低人-機雙方的負擔。
  而相比之下,59式中型坦克要想原地調頭,前前後後駕駛員必須推-拉十幾次操縱桿,反复踩數次油門,費時費力不說。訓練耗時的繁瑣是超過一般人想像的。
  因此,相比59式、69式、79式中型坦克這些“五對輪前輩”,和80式、85式、96式主戰坦克這些“二代車”。
  當然,中國軍工設計人員的眼界一向都不低,以70年代1224試驗樣車為首的“三液”車型為例,該車型系列在當時瞄準的目標是德國的豹-2系列。
  不過在三十年後,99A不僅達到了豹2A7同期型號的水準,還略有超出:應用了大量99A技術的外貿坦克VT4在高端市場一炮走紅,在東南亞實打實地打敗了西方的先進車型,贏得了泰國陸軍的訂單。
  但就是這一款“革命性”的主戰坦克,在中國陸軍主戰坦克的版圖中卻不會佔太大地位,其現今存量不過500輛上下,最終建造數量也不會超過四位數。
  當然,這不是因為99A主戰坦克的戰鬥力不行。作為一個多種氣候類型並存,主要目標是在本土作戰的國家來說,中國的裝甲車輛裝備模式是“多種共軌”的,單一裝備99A無法適應所有地區的所有任務。
  既有三北和平原地區的99A,也有南方水網丘陵地區的新輕坦和96A,東南沿海有跨海需求的部隊就裝備兩棲突擊車,快速反應的“大八輪”部隊則有自己的大八輪突擊砲。(作者署名:利刃/谷火平)
2018-03-28 10:29:50
jsoujsou
中國外貿版輪式突擊砲究竟有多強總師:秒殺三代坦克2018.3.28新浪軍事

  中國的外貿105毫米突擊砲近些年在軍貿市場風頭正勁,特別是在非洲一些國家,正在被廣泛地用於反恐、平叛、剿匪,打得恐怖份子紛紛逃竄。網友覺得,中國設計的這款武器好像主要是用來幹這個的。
  但筆者在採訪過程中,從該炮的總師那裡得悉,情況不是這樣的,這門砲不但可以摧毀“皮卡”車,消滅恐怖份子,還還可以摧毀坦克,而且是先進的三代坦克。
  沒有聽錯,是先進的“三代坦克“,這讓筆者很吃驚。
  外貿105毫米突擊砲使用國內的穿甲彈可以有效摧毀世界上先進的坦克。總師介紹說:“國內最早從西方引進了穿甲彈技術,我們稱為第一代穿甲彈,後來我們又研製出了二代穿甲彈。後者在2千米距離上可以擊穿二代坦克的裝甲。另外,借助國內目前新開發的穿甲彈技術,105毫米突使用最新的穿甲彈可以擊穿三代坦克的裝甲。”
  聽了總師的話,筆者剛開始還有些懷疑,直到見到下面這篇報導。《南京理工大學學報》在報導我國的火炸藥專家王澤山在“低溫度係數密實裝藥”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績時稱,“該裝藥使105毫米坦克炮穿甲彈的威力超過了各國現裝備的同口徑武器水平,也超出美、法等國正在研製的水平。該裝藥技術能夠大幅度提高武器性能,對各類火砲均具有適應性,尤其在改進現役裝備方面,在不改變火砲結構的前提下,可以從整體水平上提高我軍實力”。
  炮射導彈是另一利器
  另外,總師還向筆者透露,外貿型105毫米突還裝備了一種新型炮射導彈,型號為GP2,採用激光駕束制導,專門用來從遠處打擊敵方坦克。而且總師還透露了這種導彈的射程,可以達到5000米。這樣的距離是敵方坦克炮命中精度急劇下降的距離,105毫米突擊砲可以做到在敵方坦克之外,使用砲射導彈將其摧毀。
  總師不無自豪地說:“隨著作為一種基本打擊手段的GP2炮射導彈的引入,在火砲發射常規彈藥的原有性能不變的情況下,105毫米突擊砲的射程、精度和威力獲得全面提高。保證其在5000米全射程範圍內的命中概率不低於90%。”(作者署名:現代兵器)
  回應
打三代坦克是T72還是其他?
105mm炮再強也有限,只能打三代沒反應裝甲和附加裝甲的坦克吧?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3-28/doc-ifysqfnh9857959.shtml
2018-03-29 10:21:11
jsoujsou
美軍坦克為何放棄自動裝彈機 目前並無緊迫作戰需求 2018-07-30 新浪軍事

  首先,美國在武器科技上雖然很先進,但是相對於武器設計和實際運用上有又保守性,比如比較先進的F-23戰鬥機輸給了F-22,F-35戰勝了F-32都是美國對技術運用保守的體現。美國之所以用人工裝填,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120MM炮彈還沒有超過人力的極限,到了更大140MM滑膛炮時代美國自然會考慮自動裝彈機。並且,考慮到現實的需要,可見的未來沒有大的坦克戰,火炮射擊速度在反恐治安中可以說完全夠用,沒必要如此著急。
  發展武器都有自己的戰術需求,但是美國不一定需求自動裝彈。首先,自動裝彈機存在體積大和彈種選取的問題,裝彈時對坦克炮的俯仰角度有很嚴格的要求,也就是說,坦克炮擊發後,如果炮尾不在裝彈機要求的角度內,必須破壞原瞄準線,待裝彈後再重新瞄準。這樣所花費的時間不比人工裝彈少,更多的意義其實只是省力。並且,坦克內多一個乘員,在關鍵時候可以替換受傷的乘員。尤其是採用焊接式炮塔的M1坦克,多一名車組成員明顯並沒有太大影響。
  此外現代戰爭靠體系,靠先進戰機、靠導彈、靠網路資訊,靠C4IRS,主戰坦克坦克已經不是重要的環節,既然沒有太多機會面對高強度的坦克對攻作戰,那現有的人工裝填已經夠用,十字軍系統不也是因此被取消了麼。而且,說多個成員維修時就少點勞動強度,也免了裝彈機故障的風險。畢竟對於苦逼的美國大兵來說,無論是燃氣輪機的更換還是什麼都非常困難,多個人總不是壞事。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7-30/doc-ihhacrcc6765096.shtml
2018-07-31 08:17:27
圖博館
央視曝我99A坦克恐怖防護性 自己主炮都不能正面擊破 2018-12-21 新浪軍事

  2010年後,99坦克的最終改型99A開始批量服役。該型號相對於99坦克有了很大的改進,動力系統、車載電子系統、彈藥、防護裝甲全部升級換代,成為我國第一款真正的資訊化、數位化坦克;其動力由1200馬力提高到1500馬力,噸位由52噸左右提高到58噸左右;炮塔外觀更加厚實和雄壯, “前臉”厚度甚至達到了令人驚異的1米左右的程度。這個時候,似乎已經沒有人再懷疑其“世界三甲”的實力,不過人們對其具體性能還是有些模糊。而今天,我國終於又得知了另一個具體資料,那就是強大的防護能力。
  賈元友,前陸軍機步團4級士官,一等功獲得者,7項坦克實彈射擊記錄獲得者,曾“4彈連續命中靶心,一彈雙靶”,被譽為“鐵甲兵王”,目前為某團坦克營副營長。央視最新報導了對其的採訪,根據賈的說法,99A坦克正面炮塔防穿甲彈、破甲彈的能力都達到了1000毫米以上。目前世界上比較先進的幾款坦克,比如豹2A6、M1A2SEP等,炮塔正面防穿甲能力大概在600-700毫米範圍,我國99坦克,外貿的VT-4坦克,也基本在這個範圍.
  這當然得益于其龐大的厚度和新型裝甲了:其基甲防穿能力就達到了600-700毫米的程度,而附加的新型聚能反應裝甲又增加了300-400毫米的防穿能力。
  這麼厚的裝甲,除了我國最新研製的哪款破甲能力達到2000毫米的重型反坦克導彈外,目前國內還沒有那款反坦克導彈能夠破了99A正面炮塔的防;這也就意味著,99A正面炮塔的防破甲能力,已經達到了1500毫米以上,接近了2000毫米,真可謂相當的強悍。99A同樣專門加強了頂部裝甲的防禦能力,配合鐳射防禦系統,可有效攔截對方攻頂導彈的攻擊;如有必要,還可以加裝已經測試成功的主動硬殺傷攔截系統,使防禦能力進一步提高。(作者:利刃/尋夢)
  回應
每次看到吹99a的文章就誇張的可怕,什麼資料都沒有,就來個“我們都知道”,軍事文章不是科幻,能不能拿科學說話?
想要99A的什麼數據?你一個不知道的人想知道可以理解,但有一部分釣魚的間諜也想知道。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2-22/doc-ihqhqcir9266227.shtml
2018-12-23 10:31:16
圖博館
巴鐵將購350輛俄T90坦克放棄中國VT4?其實根本沒錢買 2019-01-17 新浪軍事

  這幾天網上的一則巴基斯坦將購買350輛T-90坦克的消息在網上熱傳,於是一群人在哀嚎“VT-4惜敗”;另一群人在暢想“T-90大戰T-90”……
  然而這條消息的真實性真的不怎麼樣,原本是巴防務研究人員對巴國未來陸軍裝甲力量的暢想,文章在從巴媒體轉到印度媒體,然後再轉回巴國媒體,最後在經過谷歌機翻轉到中文網路之後,就變成了巴將購買350輛T-90。
  首先、巴是斷然沒有可能買進350輛T-90的,早在2010年前後巴俄防務合作。由於俄對印的顧忌,以及巴對美的顧忌,雙方的合作領域非常的有限。目前最大的困難是錢,買遠端導彈和先進戰機花費的都是鉅款,財務如此緊張的巴國怎會如此大手筆的購買350輛T-90坦克?
  其次,巴不僅缺錢,且其自身現狀不支持他去買T-90。目前巴坦克部隊裝備105炮的59/69坦克、用59升級的裝備125炮的阿紮拉、85IIAP、T-80UD和哈立德。巴基本上具備了生產現代化坦克的能力。如果購買350輛T-90,那辛苦建立起來的坦克生產體系就白費了。由於目前哈立德坦克已經略顯落後,希望通過與更多國家的技術交流來研製性能更好的哈立德II。除了哈立德II之外,目前巴大約有100輛左右先進坦克的換裝需求,這部分需求是要替代老舊坦克,並同時解決印度威脅的。這就是目前VT-4和烏克蘭T-84正在競爭中的一個訂單,據外電消息目前中國已經基本穩拿。
  如果中巴兩國就購買和引進VT-4細節上達成一致的話,那中間T-90要插進來話在成本和要價方面是處於劣勢的。因為引進和購買VT-4是可以用到目前已有的哈立德生產維護體系的,而引進T-90的話,這一套得重新搞。
  先前烏巴簽署了T-80UD坦克的動力升級合同,剩下的防護和火力升級還沒敲定。如果T-84確實輸掉了與VT-4坦克的競爭,那意味著巴對於烏的坦克研發能力失去信心,那巴國把俄拉進來升級T-80UD是非常有可能的。(作者:炮霸707)
  相關新聞
越南獲得T90後泰國增購14輛VT4 單車價格600萬美元
  回應
和當年阿根廷選戰機一樣。其實根本就沒有錢
估計也在壓價了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1-17/doc-ihqfskcn7956244.shtml
2019-01-18 08:55:33
圖博館
俄“阿瑪塔”是四代主戰坦克?與我99A相比尚有差距 2019-02-16 新浪軍事

  俄羅斯T-14主戰坦克自從在2015年紅場閱兵上首次公開亮相以來,一直爭議不斷,我們應當如何看待T-14呢?
  首先,一種主戰坦克如果要能夠被劃為下一代,與前一代主戰坦克相比,該型坦克必須具備質變的技術飛躍。以往來講,主要的衡量標準是火力、防護以及機動三大技術性能,現在又加上了資訊化。因此,我們不妨把T-14與俄軍現役T72、T-80和T-90的四個方面的性能做個比較,最後才能做出結論。
  從火力上看,T-14所裝備的2A82型滑膛炮與T72、T-80和T-90的2A46型滑膛炮同為125毫米口徑。雖然俄稱威力比德國高20~25%,但並不足以同2A46形成代差。相比之下,德國萊茵金屬公司最新研發的51倍口徑130毫米滑膛炮號稱威力比55倍口徑120毫米滑膛炮高50%以上,才完全有資格成為目前世界上第一種公開的實用化四代坦克主炮。
  從防護上看,T-14將幾乎所有防護手段都加裝在車體上,使得車體的防護等級甚至可以與發動機前置的以色列“梅卡瓦”相媲美。但是,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無人遙控炮塔的防護等級卻低的可憐——其炮塔外部只有一層薄薄的金屬防護罩,,不要說現役主戰坦克的120毫米以及125毫米高壓滑膛炮,即便是步兵戰車所裝備的30毫米以上口徑自動炮所發射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也足以將其炮塔擊穿。而一旦無人遙控炮塔被擊毀失效,T-14會迎來怎樣的命運,可想而知。
  其實,這類遙控炮塔以及武器站在以往設計中最容易被忽視的就是防護力,因為設計人員一般認為炮塔內沒車組成員,即便被擊毀也不會有傷亡。但是,隨著現在遙控武器站的普及化,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設計人員和使用者意識到了其防護力較弱的問題,並且開始為其設計高等級防護的外層炮塔。但是,對於T-1來說不能這麼做。由於車體重量急劇增加,該型坦克目前的戰鬥全重已經達到55噸,如果再為炮塔加裝重型防護,恐怕會激增至60噸甚至70噸,這是俄軍所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
  在機動性方面,T-14雖然採用全新的X型12缸柴油渦輪增壓發動機,輸出功率卻並沒有大幅提升,也沒有採用高功率密度設計,最大也只有1500馬力,基本與現役三代坦克持平。再加上T-14全重的飆升,事實上其機動性能不升反降。特別是該型坦克曾經在閱兵演練中突然拋錨,暴露出了動力-傳動系統的技術不成熟。
2019-02-17 08:34:06
圖博館
在資訊化方面,T-14用顯示幕來代替傳統的觀瞄鏡之外,並沒有太多的亮點。反過來講,如果T-14炮塔的觀瞄系統出現信號傳輸故障,炮長便連一種備用的瞄準手段都沒有,只能成為睜眼瞎了。此外,大量看似先進的防護系統裝備在車體和炮塔上,理論上固然可以對付大多數制導型反坦克彈藥,但是對於防禦威力最強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卻並無太大的幫助。
  因此,T-14並不足以被稱為真正意義上的四代坦克。也許,正如蘇-35可以被稱作第四代++++戰鬥機一樣,我們也不妨給T-14一個第三代+++++主戰坦克的身份。
  如果我們把T14與其他國家的新型主戰坦克做一個比較,有些疑惑就會看的更清楚。目前,歐美國家已經很久沒有研發全新的主戰坦克了,而是一直在改進現有的第三代主戰坦克。其中,總體性能比較突出的型號當屬美國M1A2 SEPV2/3和德國“豹”2A7+。值得注意的是,這兩款第三代改進型主戰坦克甚至都不是全新製造的,而是由現役或者封存的老舊型號經過全面翻修和升級才誕生的,足見其基礎設計和製造水準之出色。
  而且,即便是從老舊坦克翻修升級而成,M1A2 SEPV2/3和“豹”2A7+的總體性能依然遠超T14——從火力上講,M1A2 SEPV2/3以44倍口徑120毫米滑膛炮發射最新的M829A4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豹”2A7+以55倍口徑120毫米滑膛炮發射最新的DM63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足以在2000米距離上輕鬆擊穿T14車體正面的首上裝甲,更不要說T14近乎裸奔的無人遙控炮塔了。防護上,M1A2 SEPV2/3和“豹”2A7+原本就已經做得很出色,如今經過大幅升級之後,戰鬥全重已經接近或者達到70噸。不要說T14所謂的新型2A82型滑膛炮,即便是我軍99A長身管125毫米滑膛炮發射二期甚至三期彈,也未必能夠在1500~2000米距離確保上擊穿。在機動性和資訊化方面,T14與M1A2 SEPV2/3、“豹”2A7+的差距則更大,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上。
  即便是與我國99A相比,T14也依然甘拜下風。無論是火力、防護,還是機動性和資訊化,T14幾乎沒有哪一項能夠趕得上99A。況且,我國99A還有獨步天下的主動鐳射壓制系統,其作戰效能和威力都要遠勝於T14那一套複雜、昂貴且可靠性很差的主動防護系統。(作者署名:現代兵器雜誌)
  回應
說比99A差.就這水準你還是回家種田
作者說的其實還是很客觀的,T14就是試驗品,不能合理平衡人員防護和武器效能,這個東西就是一個失敗的玩具。
T14算哪門子的四代坦克,自封四代罷了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2-16/doc-ihrfqzka6290674.shtml
2019-02-17 08:35:36
圖博館
中國老式導彈為何能擊毀美制M1A1 其實用手雷就成 2019-02-22 新浪軍事

  自上世紀90年代起,美國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一直被評為世界十大最強坦克之一,幾乎就是美國陸軍的象徵。正是因為在伊拉克戰爭中的優異表現,在薩達姆被推翻後,伊從美國購買了152輛M1改進型M1A1M,從而讓戰後的伊拉克陸軍迅速成為中東勁旅之一。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對手算不上正規軍的IS,但陸續有伊M1A1M被擊毀的戰場照片流出,而且慘狀令人目不忍睹。
  據稱,IS擊毀M1A1M主要使用5種武器,一是俄“短號-E”反坦克導彈,二是歐洲的“米蘭”ER,三是中國的紅箭-8,四是RPG火箭筒,五是簡易的反坦克手雷。
  其實,這也不能怪伊陸軍,據稱,雖然伊採購M1A1M價格比美軍自用還高,但是美國交付的坦克品質卻十分低下。其中,美軍自用的M1A1使用的是十分堅硬的貧鈾裝甲,但是出售給伊的M1A1M只是裝備了普通裝甲,而且也好像沒有美軍那麼複雜的高級複合材料夾層,這使得M1A1M根本就很難承受一般反裝甲武器的命中。
  分析認為,伊雖然引進了不少M1A1M,但是據報導如今只剩下了70輛處於完好狀態,其餘的超過80輛不是被擊毀就是被擊傷,這使得原本認為戰力很強的伊拉克陸軍第9裝甲師的戰力遭到嚴重削弱,不得不補充俄中坦克來維持戰力。由此可見,即便是使用世界頂級坦克,像伊這樣的國家也未必成為陸戰強國。同時,美國所謂的軍援或者軍售,不過是向被保護國收取保護費的一項形式而已,而提供的卻是一些不倫不類的武器,雖然打著世界先進的旗號,但根本不具備美軍自用武器的技術狀態。就此來看,那些盲目迷信美國先進武器的國家,至此真的應該需要清醒一下了!(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2-22/doc-ihqfskcp7607911.shtml
2019-02-23 09:28:07
圖博館
99A坦克比歐美輕10噸為何防護力卻反超 靠兩項黑科技 2019-02-22 新浪軍事

  坦克在普通人的想像中是比較高大威武的,比如美國的M1A2等等。但到了我們中國的坦克,甚至我們曾經的參照國俄羅斯卻顯得小巧單薄,重量也輕上很多。就算我們最強的重型主戰坦克ZTZ-99A2,在重量上僅是五十多噸,比歐美的要輕十多噸,目前世界坦克大國在研製的陸戰之王的水準不相上下,在其中的複合裝甲技術也拉不開差距。難道我們的坦克在戰場上不堪一擊麼?但是事實卻告訴我們僅在鍵指標“防護力”上我們完全沒有任何問題,僅99式的裝甲防護能力就能與美國的M1-A2,德國的豹2A7等現代裝備相媲美,我們使用了何黑科技呢?
  看資料說話,美軍M1-A2高2.89米,而我們國產的99式坦克,高度2.37米,96式有2.33米,與前者比要“矮”50公分!這樣不就節省了很多重量了。當然我們坦克主炮是分裝式彈藥的,分佈是扇形的自動彈藥裝填,從而在炮塔長度上又可以節省許多重量。還有個好處就是“背彈面積”也減少了就這樣會省很多裝甲重量。當然這樣一來我們坦克體重輕了,但乘員空間小,環境差了。然而主要的裝甲厚度卻有自信。
  坦克車“扁”了“矮”了也是有較大好處的。他的投影面積變小,敵方不太會注意與發現,瞄準上也佔優勢。甚至坦克主炮是有射擊角度的,太扁角度壓不下來,敵方沒法射擊。我們在城市的巷戰中利用矮與小巧可以利用建築物做隱蔽了。而矮的優勢在西方高大坦克相比更利於戰鬥。
  還有一個黑科技,那真是黑了!戰時掛“雙防反應裝甲”,黑科技啊。即可以防單兵的RPG火箭彈,還能防敵人的破甲彈、碎甲彈及榴彈一些很大威力的炮彈,甚至能防“反坦克導彈”與“動能穿甲彈”!牛不牛的黑科技!回過來說,歐美的坦克不太掛“反應裝甲”,,因為他們車太重了,行駛的路吃不消了,不堪重負路也會塌。
  而我們的小扁平坦克缺點也是有的,主要是車內空間小,工作環境相對就差,這些我們都能克服。(作者署名:浩漢防務)
  回應
我們的坦克與亞洲人的體形有關,坦克兵的個頭都不高,大部分都是挑選1.70米以下的個頭。
2019-02-23 09:29:43
阿楨
99A坦克發動機可靠性還有差距:漏油漏水插頭鬆動 2019-05-22 新浪軍事

  99A坦克發動機150HB-2型渦輪增壓中冷柴油機的技術來源是德國豹II坦克發動機的衍生型號,我們國家進行了自主的改進提升。150HB-2的功率已從最初的1200馬力提升到1500馬力,未來最大功率有望達到1800馬力。150HB-2型柴油機的出現,讓99A式主戰坦克擁有和德國豹2A7、美國M1A2SEPV3坦克同一水準的動力系統,是99A式主戰坦克擁有強大作戰性能的關鍵設備。嚴格說起來,150HB-2型這款發動機不能完全說是中國自主研製的,但也不能說是完全仿製於國外,只能說是一種中西結合的產物。
  在上世紀80年代中西關係交好時,為了防範蘇聯在邊境地區部署的裝甲集群,曾計畫引進當時能夠和蘇聯T-80、T-72對抗的德國的豹2。後來因為價格等原因,轉而引進豹2的873型柴油機以及它的全套技術。不過由於種種原因,這項交易也同樣不了了之。
  最終中國花費不少力氣才得到和873接近的MTU396,豹2坦克動力MB873的民用型號MB331的衍生型號,發展150HB。
  150HB已成為中國諸多新型坦克、裝甲車輛的動力。04/04A式步兵戰車、05式兩栖戰車、05式155毫米榴彈炮均採用,96B坦克也在近幾年換裝150HB系列中的8缸1000馬力柴油發動機。
  不過,150HB非沒有缺陷,此前99A設計總師毛明曾經談到150HB-2存在漏油漏水,插頭鬆動等問題,隨著技術的發展,相信150HB-2的可靠性已經正逐步提升。另外,即使擁有150HB-2,中國還不能自滿,需要繼續努力向國外先進水準看齊,目前德國已經研發裝備出890型,體積非常緊湊,但最高功率可達1600馬力,中國未來的150HB改進型也會達到1600馬力。(作者署名:柯洛廖夫)
  回應
漏油、漏水、插頭鬆動應該是以前的事了或者是測試中的事,這樣的問題一方面好解決,另一方面是不能出現在成品中的。
不管怎樣,敢承認敢公開就是最大的進步
2019-05-23 09:06:19
阿楨
台購美M1A2與解放軍99A戰車對決,誰會獲勝? 2019-11-08 Flak聊軍事

近日,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審議國防部2020年預算案,其中M1A2戰車採購案先編列45億元,為了爭取預算支持,陸軍特別在官網,比較M1A2與解放軍99A,M1A2在火力、機動力與防護力三方面均能取得優勢,這結論與對岸媒體及網友大肆宣傳「99A必勝M1A2」的言論,可說是涇渭分明。
  究竟何者正確?原則上,應以軍方內部的模擬與演習驗證結果為準,但我們仍能根據公開資料進行討論。
  防護力:99A有反應裝甲加成
在陸總的圖表中提到,M1A2的車身具備複合式裝甲,抗穿甲力達到850公釐而勝過99A的700公釐。
  原版99式的確是以700公釐防護力為目標,但最新的99A達1000公釐以上。因99A在複合裝甲之外,加計了反應裝甲的防護效果。美國自用的M1在複合裝甲混入衰變鈾材質,然而至今沒有外銷過。
  火力:美方留一手,但可以快速升級
99A主砲125mm比M1A2多5mm,不過美國同樣在穿甲彈用上了衰變鈾法寶,但同樣不在外銷清單中。
  M1一直以夜視距離較遠的熱影像儀,與較精準的瞄準系統勝過俄製戰車。不過,99A的射控系統完全向西方看齊,一開始就用上了熱影像、雙人「殲—獵」、數位網路等資訊技術,發展至今已勝過俄國而與西方並駕齊驅。
  機動力:引擎馬力雖相同,但重量不同
M1剛問世時,其AGT-1500渦輪引擎高達1500匹,不過,M1為了增強防護力,重量從54噸發展到M1A2已達67噸,馬力重量比已從27.8匹/噸下降為22.4。
  相反,最早99式採用1200匹馬力的柴油引擎,馬力重量比為23.1,99A引擎馬力1500匹,重量卻僅增3噸,提高到27.3。
  回應
老共要打台灣,一定千枚飛彈萬顆火箭炮先轟一輪,如果99式能登陸,表示臺灣空海軍都已經全滅了,根本已經不可能讓M1A2有機會單獨決戰99.
2019-11-09 08:51:28
阿楨
孟加拉將購首批44輛中國VT5坦克 未來或再增購100輛 2019-12-02 新浪軍事

  根據孟加拉媒體報導,孟陸軍已經決定採購中國VT5輕型坦克,如屬實,這是VT5第一次出口打開國際市場。
  孟希望把VT5部署在南部和東部水網地區執行機動作戰任務。俄韓中國都提供新一代輕型坦克參加競爭,2018年完成評估,認為VT5性能更好,效費比更高。
  VT5主要面向山地、丘陵和稻田水網地區作戰。全重33噸,配備複合材料、反應裝甲和格柵裝甲等,具備較強防護能力。另外還配備有鐳射告警、煙霧彈等防禦系統,如果需要,還能夠安裝國產GL-5主動防護系統,進一步提高坦克防護能力。VT5動力系統包括8V150型渦輪增壓柴油機,最大功率880馬力,傳動系統為綜合液力傳動系統,手自一體,具備變速、制動、轉向於一體,憑藉先進動力系統,VT5機動性能較好,最大速度可以達到70公里/小時,完全可以適應複雜地形環境。
  VT5主炮為105毫米線膛炮,發射國產BAT2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在2000米距離上可以擊穿550毫米垂直均質鋼裝甲,這個指標完全可以對付T-72這樣三代主戰坦克。如果客戶需要,也可以配備國產炮射導彈增加坦克打擊距離。火控系統方面VT5採用上反穩像火控系統,炮長配備有綜合瞄準鏡,集成有熱成像夜視系統,具備探測、瞄準、制導於一體。車長配備有綜合周視瞄準鏡,也集成有熱成像夜視鏡,可以為炮長指示目標,必要的時候也能超越炮長射擊目標,實現獵-殲作戰能力。
  VT5是專門研製新一代輕型坦克,國外許多輕型坦克是在步兵戰車或者裝甲輸送車基礎上改裝而來,性能與VT5存在明顯差距。
  實際上孟加拉陸軍一直是中國坦克忠實用戶,上世紀70年代就從引進了59中型坦克,80年代又引進了69中型坦克。孟認為這些坦克結構簡單、經濟實用,一直留用至今,繼續升級配備了125毫米滑膛炮、先進夜視和火控系統,作戰能力達到甚至超過了T-72。考慮到59、69坦克已經老化,孟又從中國引進更先進的VT-1A,它配備有125毫米滑膛炮,穩像式火控系統、熱成像夜視系統,整體性能超過T-72,可以與T-90S抗衡。(作者署名:小飛豬的防務觀察)
  相關新聞
2019年閱兵首度亮相的國產15式輕型坦克曝新畫面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12-02/doc-iihnzahi4659750.shtml
2019-12-03 09:27:55
阿楨
印度新阿瓊坦克將服役 堆砌72項時髦技術爭世界第一

  《新印度快報》2019-12-08報導,68噸的“阿瓊”MK1A即將列裝。
  “阿瓊”是印度1972年研製的第三代主戰坦克,在當年可說是超前,因為世界上第一種T-64也才面世,後面著名的T-72、豹2、M1等也都處於研製階段。
  到80年代初,印度花費了5億盧比研發出了2輛樣車,同時期我們的第二代80式還沒成熟,二代半的85系列96式還在紙上繪製。
  但“阿瓊”的研製就進入了印度武器繞不開的魔障——拖遝!直到1996年才量產。而此時,中國成熟的96式和巴基斯坦的85IIAP已列裝。
  由於備件不足,維護保養不到位,這124輛“阿瓊”已有75%的不能夠動了,所以也得來了“大白象”的“美譽”。
  印度因此從2007年開始“阿瓊”改進,最初稱為MK2,後來想想變化也不是很大,又改稱MK1A。
  西媒評估,MK1A每輛640萬美元,遠高於俄T-90每輛250萬。如果量產,MK1A可能還會漲到超過800萬美元,超過日本的90式,成為世界最貴的主戰坦克。
  單單火力方面MK1A坦克就進行了4項升級:
  一是已安裝了改進的炮長主瞄準鏡(GMS)。
  二是車長的全景瞄準鏡(CPS Mk II)與熱成像儀集成在一起。
  三是增加了更多種類彈藥。
  四是升級了遙控武器站。
……
  但是,這些改進的效果好不好還難說,把72項改進全部堆在這種坦克上,使得在本已經超重MK1A進一步增重。因此,設計人員進一步加強了懸掛,使得其能夠支撐加重後的坦克。
  印媒稱 MK1A能抗衡美M1A2、俄T-90A、中9A等。
  但有分析稱,MK1A雖已得到了軍方採購,但也有一種可能就是將部隊那一百多輛不能夠動的MK1送回廠進行升級,這樣可以減少一大筆採購費用。本來,印度陸軍將不把“阿瓊”當主力,不必要花那麼多錢在這種“大白象”身上。
  回應
那麼問題來了,阿瓊和韓國的K2到底誰才是宇宙第一呢?
你這個問題很壞哦
棒子宇宙第一,阿三銀河系第一
2019-12-10 09:18:12
阿楨
俄3BM44M新型穿甲彈2公里外擊穿美軍M1A2?誇大其詞! 2020-01-31 新浪軍事

  3BM44M在2000米外的穿深水平是650毫米,而M1A2複合裝甲效防禦水準在650mm-700mm,考慮到穿甲彈的衰減效應,3BM44M是無法擊穿M1A2的。
  脫殼穿甲彈的彈芯材質和彈芯長度是影響其穿甲厚度的兩大重要因素,美國彈芯主要是貧鈾彈芯,俄羅斯鎢合金穿甲性能比貧鈾彈芯稍差一些。
  俄制穿甲彈採用的是分裝彈,因此其彈芯長度沒有辦法像定裝彈那樣做得那麼長。如果要強行延長彈芯的長度,大部分俄坦克的自動裝彈機都需要重新進行射擊,才能夠容納長度更長的脫殼穿甲彈彈頭。
  除了上文提到的增加脫殼穿甲彈的彈頭長度之外,還有就是使用更強的發射藥,以提升脫殼穿甲彈的炮口初速。比如中國的第三期脫殼穿甲彈。

俄軍首創高超音速防空導彈 速度8馬赫可攔截任何目標 2020-01-31 新浪軍事

  據俄媒塔斯社1月29日報導,圖拉儀器製造公司希普諾夫設計局防空系統的首席設計師瓦雷裡•斯盧金告訴塔斯社,鎧甲-S的標準導彈57E6最大射程為20千米,最大飛行速度1300米/秒,破片戰鬥部重20千克,殺傷半徑為9米。新導彈的射程將達到40千米,速度峰值則為3000米/秒(約8.8馬赫),可攔截飛行速度不超過2000米/秒(約5.8馬赫)的目標。新雷達探測距離提高到了75公里。
  鎧甲-S採用獨特的彈炮合一設計,同時配備12枚地對空導彈(炮塔兩側各6枚)和兩門30毫米口徑的火炮,每門火炮射速達到2500發/分鐘負責1.5公里內的“漏網之魚”。
  鎧甲-S1的導彈沒有導引頭,採用無線電指令制導,使用作戰車輛上的導彈遠端控制系統解決,可以大幅度節省彈體的空間和重量,並且降低導彈的生產成本。
  回應
非常懷疑現有的發動機技術水準下近防系統的防空導彈能達到這麼高的飛行速度。
2020-02-01 09:19:05
阿楨
以色列成功攔截脫殼長杆穿甲彈:利用爆炸波讓其偏轉 2020-02-02新浪軍事

  以色列國土相對很小,城市目標密集。而且周邊都是地面堅硬的沙漠,非常適合坦克大戰。以色列最早是裝備美式M48等坦克,結果發現在炎熱的沙漠中並不好用。到現在以色列也沒有引進美國的M1系列坦克,而是搞自己的梅卡瓦主戰坦克。梅卡瓦採取發動機在前,人員艙在後的奇異設計。
  結果還是頂不住反坦克導彈。後來又引進喬巴姆複合裝甲,還是不行。最終在高人的指點下,搞出來爆炸複合裝甲,總算可以頂上一陣。但是老是被動挨導彈也不是辦法。以色列又比較早的研發坦克主動反導系統。這已經基本達到了目前坦克防禦的全球技術前沿。過去還沒有誰曾經試驗過主動攔截脫殼長杆穿甲彈。只能攔截音速上下飛來的普通反坦克導彈。因為長杆動能彈的來襲速度高達5馬赫甚至6馬赫,一般的反導系統根本來不及做出反應。
  不過以色列方面居然首次攔截成功,雖然不能直接擊毀來襲的高速長杆彈,但是卻用爆炸波把長杆彈偏轉了。讓其橫過來砸到了主裝甲上,不能穿甲而只留下了一道長條痕跡。看來今後其他國家也要試驗這種高速攔擊。不過三哥陸軍好像不以為然。因為三哥陸軍自己研發的長杆穿甲彈,早就實現了100%自動橫向擊中目標。難道以色列方面試驗造假?採購了三哥的國產穿甲彈。這兩國在這方面的合作交流其實一直很深入,一切皆有可能!(作者署名:匈奴狼山)
2020-02-03 09:21:10
阿楨
改進版VT4坦克出口:裝甲塊頭更大還有防攻頂設置 2020-04-24 新浪軍事

  內蒙一機集團2020-04-20宣佈新一批VT-4主戰坦克起運交付某國。而從其發佈的照片來看,這批VT-4與之前出口給泰國和尼日利亞的明顯不同,主要是爆炸反應裝甲的體積更大,應使用了新的重型雙防爆炸反應裝甲,炮塔頂部也安裝了,防護穿甲彈和破甲彈能力更強,同時還具備一定防攻頂能力的防護增強外貿版VT-4。
  新VT-4的FY-4重型雙防爆反,航展上公佈的尺寸是360mm長、200mm寬和200mm高,單塊全重則是15公斤。而之前的FY-2還是屬於比較傳統的爆炸反應裝甲,主要是依靠炸藥爆炸時形成的爆轟高壓和鐵盒子正面和背面金屬板的飛散運動來影響穿甲彈的彈芯和破甲彈的射流,對穿甲彈影響一般。
  而FY-4這類新雙防爆反,則是在夾心的內部增加了新的破壞穿甲彈彈芯和破甲彈射流的結構,將原來的單層夾心變成多層夾心,並將內部金屬板的角度進行優化。這樣穿甲彈的彈芯和破甲彈的射流在穿透爆反塊兒的時候,就會連續遭到爆轟高壓的衝擊和金屬板的撞擊切割,其穿透能量就會被大大削弱,這類結構也很適合對付使用串聯破甲戰鬥部的彈藥。根據珠海航展上展板的資訊,FY-4爆反對穿甲彈穿透能力的削弱可以達到30%,而對破甲彈則可以達到70%。而在之前CCTV7的《軍事紀實》節目中,曾出現過使用125破甲彈來打擊加裝了FY-4裝甲的59的實驗,結果證明了FY-4的抗破能力是非常強的,對破甲穿深不超過1000mm的破甲彈藥基本都能做到有效防護。
  目前反坦克導彈中的攻頂方式主要是掠飛攻頂和俯衝攻頂,前者以美軍的陶2B為代表,後者則是以標槍為代表。陶2B依靠的是戰鬥部爆炸後形成的高速彈丸來穿甲,其穿透性比常規的穿甲彈要弱不少,FY-4對這類弱穿甲的彈藥防護效果應該是不錯的。真正難對付的是標槍這類的俯衝攻頂彈藥,其破甲威力達到了750mm,如果用來攻擊加裝了FY-4的坦克正面,那威力肯定是不夠的。
  從VT-4的塗裝來看,這次的買家應該不是反坦克導彈氾濫的中東地區,而標槍這類高端反坦克導彈則是在全世界也沒有多少國家用的起,其擴散也不廣。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4-24/doc-iircuyvh9555231.shtml
2020-04-25 07:28:30
阿楨
美軍新輕坦實車亮相比中國15式晚7年 卻也未能超越 2020-04-29 新浪軍事

  據美國“防務博客”網站4月26日報導,美國通用近日展示其最新研發的“機動防護火力車輛(MPF)”專案的首輛原型車。2022年財年開始量產,2025財年正式裝備部署。相比之下,中國15式輕型坦克早在2018年就已經正式列裝
  MPF重38噸,採用6對負重輪設計,裝備楔形焊接炮塔,配備了一門XM35型105mm線膛坦克炮。火控系統則基本沿用了M1A2主戰坦克,包括炮長瞄準鏡和車長的獨立熱成像儀,因此在資訊化程度方面比較先進。
  MPF的炮塔位置比較靠後,有點像自行火炮了。原因是,MPF是利用阿賈克斯步戰車的底盤為基礎研製的,發動機前置!所以,該坦克在設計之初不但沒有什麼驚豔的地方,反而到有一點拼湊的意味在裡頭。底盤又不是專門開發的,是拿步戰車的底盤應付,更像是一款利用現有成熟技術迅速組合出的貨架產品。
  雖然晚了7年 但也未能超越15式
  MPF並沒有採用最初設計的120毫米滑膛炮,這使得MPF的火力與15式相比沒有任何優勢,二者的穿甲水準都應該是550毫米左右。其次在防護方面,輕型坦克的重量不足本身就決定了不可能有太好的裝甲防護,而MPF又採用發動機前置的設計,嚴重限制了前裝甲的厚度, 15式由於使用全新專業坦克底盤,正面擁有足夠空間佈置複合裝甲和雙防重型反應裝甲,因此比MPF要強得多。第三在機動性方面,MPF的戰鬥全重達38噸,已達了中型坦克,機動性並不會太好。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4-29/doc-iircuyvi0521681.shtml
2020-04-30 08:35:56
阿楨
巴鐵斥資10億美元購300輛中國VT4 還可能在國內生產 2020-05-07 新浪軍事

  巴基斯坦陸軍已經正式決定從中國採購300輛VT-4,為了對付印度T-90MS和未來主戰坦克,巴啟動了新一代主戰坦克專案。競爭有VT-4、烏克蘭T-84M和土耳其阿勒泰。烏正在陷入內戰的泥沼,加上經濟處於崩潰的邊緣,坦克工業已經奄奄一息,首先被淘汰。土與美關係僵化,巴已有前車之鑒,此前巴購土T-129武裝直升機就採用了美T800渦軸發動機,由於美對土禁運,巴最終選擇了VT-4。
  巴VT-4將會部署在旁遮普省( GDP佔據巴60%,糧食產量更是80%),這裡是印閃擊巴的主要方向,所以巴陸軍9個軍有6個部署在這裡。
  巴VT-4是泰國和尼日利亞採購的VT-4改進型,1300馬力發動機功率提高到1500馬力,增加功率為坦克加強防護、增加設備提供了充足的動力。機動性能明顯超過T90MS,VT-4重52噸,T90MS是50噸。VT-41500馬力,功重比28.8馬力/噸,T90MS只有1200馬力,功重比24馬力/噸。加上VT-4採用了自動變速箱和綜合傳動系統,T90MS則是AMT變速箱和機械傳動系統。VT-4反應裝甲用FY-4替代了前兩者的FY-2。FY-4是雙防反應裝甲,既可削弱空心裝藥破甲彈80%的效能,也可削弱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30%的效能。這些改進要求能夠抵禦T90MS發射的3BM44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3BM44在2000米距離上能夠擊穿600毫米均質鋼裝甲。考慮到印已經從美引進了SFW(集束末敏彈),所以巴VT-4還在車頂鋪設了FY-4。
  巴還計畫對VT-4進行逐步升級,包括提高主炮穿甲能力,加裝主動防禦系統和防空系統等等。另外巴也希望未來能夠在國內自行組裝和生產VT-4,未來哈裡德主戰坦克項目有可能會整合到VT-4專案之中。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5-06/doc-iircuyvi1545945.shtml
2020-05-08 10:11:55
阿楨
俄踢鐵板 T-14坦克遭拖式摧毀 2020/05/08 旺報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網站2020/05/06報導,俄羅斯最新銳的T-14「阿瑪塔」坦克在敘利亞被武裝分子使用的美製拖式反坦克飛彈摧毀。上月,俄羅斯媒體報導新研製的T-14「阿瑪塔」坦克在敘利亞進行「實戰測試」
T-14是俄新一代坦克,在2015年的勝利日閱兵式上首次亮相。和之前俄製新坦克在舊型號基礎上升級改良的例子不同,T-14採用全新設計,採用無人遙控炮塔,配備Afghanit主動防禦系統,能夠探測來襲的火箭彈和飛彈。《國家利益》認為,在敘利亞實戰結果或許表明,只要敵人靠得夠近,這款坦克也和其他坦克一樣脆弱。

軍火商提供的武器數據裡有多少貓膩 2020-05-05 迷彩虎

說起提供的武器數據有貓膩、造假,恐怕沒有任何一國的軍工能和俄羅斯相媲美,舉例,俄公佈T90穿甲火力指標參數時,將穿甲彈標定為兩千米距離可擊穿800毫米垂直軋制均值鋼裝甲靶板。
  蘇系坦克自T64開始,便一直採用輪盤式自動裝彈機供彈,125毫米炮彈分為兩截分裝,關乎到穿甲火力深度的核心穿甲體長度被嚴重限制。同樣採用蘇系坦克自動裝彈機技術的我國,通過穿甲體材料方面入手解決了穿甲火力不足這一問題。但是對於俄來說,其穿甲彈技術在蘇聯解體後便一直擱置,直到近些年的T14換裝了新型裝彈機以後,才出現了像「真空」穿甲彈這樣的強力新型彈藥。
  縱觀其他國家往往都喜歡誇大武器性能,中國的軍工企業卻恰恰相反,各種武器性能幾乎都給出的是最保守的數據,在實際使用之後便會發現,中國產裝備只可能比紙面數據更強、不可能更弱,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我們中國的武器裝備出口銷量增長較為緩慢、但是買了以後又來當回頭客再買一批的國家會那麼多。歸根結底,中國產武器裝備物美價廉、性價比極高、對外公開的武器性能數據都是保守數值、不摻水分。

美制標槍導彈再獲重大升級 戰車有反應裝甲也扛不住

防務博客網站2020-05-07稱,由雷神和洛馬公司共建的“標槍”合資公司近日宣佈,開始批量生產改進型FGM-148F,配備一種先進的多用途彈頭,能夠用於對付爆炸反應裝甲,還配備了擁有打擊非裝甲和輕裝甲目標能力的破片。自1996年投入使用以來,“標槍”的累計訂單已有4.5萬枚,美及盟友已經在超過5000場交戰中使用過“標槍”。
2020-05-08 10:17:04
阿楨
坦克大賽中擊敗96式的"冠軍車"服役 但還是沒賣出去 2020-05-09 環球時報

  俄將在年底前接收120輛T-72B3M主戰坦克
  T-72B3M採用了1130馬力的發動機,比T-72B3增強了300馬力。T-72B3M採用了更強的裝甲防護和新一代爆炸反應裝甲,可以有效抵擋破甲彈的攻擊。裝備了新型125毫米長壽命滑膛炮、數位式彈道電腦、全景式車長周視鏡等等。
  T-72B3M所採用的這些新技術、新系統,實際上都是T-90AM的成果。但是這些成果和西方、中國坦克技術相比,依然有相當大的差距。因此,T-90AM實際上是個失敗的作品。俄羅斯雖然在國際市場上竭力推銷,但因為性能落後、價格太高,只有越南和印度表示了興趣。連俄羅斯陸軍自己都不打算採購。特別是T-90AM的底盤以1130馬力發動機為核心,付出了很高成本卻依然不能達到自動擋坦克的機動能力。
  為了推銷上述研發成果及相應的改進方案,俄羅斯在坦克兩項比賽中人為設置不公平規則,使T-72B3M每次都能獲得冠軍,但外界也因此而充分認識到了這種坦克性能的局限性,幾乎沒有人表示興趣。因此,這種高不成低不就的型號,也只能靠俄羅斯自己買單了。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20-05-09/doc-iircuyvi2175026.shtml
2020-05-10 07:21:33
阿楨
越軍高調展示T90主動防護系統 適合干擾中國導彈? 2020-05-17 環球時報

  5月11日,越南國防新聞公開發佈了越南陸軍T-90S坦克的一組照片。在圖像中,這些坦克打開了 Shtora-1主動防護系統的紅外大燈,看上去像一對紅色的大眼睛。
  越南在2018年底向俄羅斯購買了64輛T90S,越南軍事新聞所報導的,是精銳的第201坦克旅。
  這種主動防護方案是相當不靠譜的。它的原理,是用一個虛假紅外發射源來模擬反坦克導彈尾部的紅外燈,讓射手或者制導站上的紅外測角儀去跟蹤這個假發射源,進而向導彈發出錯誤的控制指令。早在上世紀80年代,法國就曾經嘗試過類似的手段。在坦克炮塔上豎起一根高杆,頂端設置一盞紅外燈。如果射手把這個紅外燈當成導彈尾部的那盞燈,就會發出指令讓導彈降低高度,直接打到地面上去了。
  俄Shtora-1水準更高一些,據說它可以在偏離坦克的虛空中創造出一個假的紅外發射源,還能與煙幕彈發射器、鐳射干擾機等設備相配合,形成更好的干擾效果。報導特意指出,此類干擾機特別適合於干擾中國的紅箭系列反坦克導彈。
  然而,這不過是俄宣傳而已。實際干擾效果並沒有那麼出色。從技術角度說,只要對導彈尾部的紅外燈進行編碼,讓它發射具有抗干擾能力的信號,並且在制導站上進行解譯和識別,就能輕易地把導彈紅外燈和虛假紅外發射源區分開來。實際上,敘利亞戰場上的T90雖然也裝備了Shtora-1,但依然不能干擾美國提供給敘利亞武裝分子的陶2A導彈。後者是上世紀80年代技術水準的武器,卻多次成功擊中T90,甚至出現了完全擊毀的案例。
  Shtora-1還有兩個很大的問題,大功率紅外發射機在今天的戰場上等於向對方主動暴露目標,比發動機的熱特徵更加耀眼。沒有任何其他坦克製造商——甚至包括印度國防研究組織——會去做這種蠢事。而且紅外發射機佔用了炮塔正面兩塊面積很大的位置,導致這裡不能安裝反應裝甲。而這兩個位置正是坦克中彈概率最大的地方。如果對方擁有熱像儀,那麼,瞄準這兩個紅色的大眼睛轟過去就正好。
  正是因為這樣,俄在最新改進型T90MS上取消了這兩個紅外大燈,改成了兩個小小的鐳射告警接收機。後續出口也不再把這當做賣點。越南陸軍的作秀,無非是沒有嘗過紅箭8的厲害而已。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20-05-17/doc-iircuyvi3522310.shtml
2020-05-19 08:05:37
阿楨
風光背後尷尬無限 俄閱兵裝備看起來繁多其實很心酸 2020-06-24 環球時報

  6月24日,俄羅斯在紅場舉行一年一度的勝利日閱兵式。今年的閱兵式,是俄羅斯政府從疫情手裡“搶”過來的,來之不易。
  然而在外觀張揚、氣勢奪人的背後,隱藏著泥足巨人的真相。
  蘇聯解體至今已經有30年。在這段時間裡,俄羅斯基本錯過了資訊產業的發展機遇,在精密機械領域和西方的差距也沒有縮小。這體現在閱兵場上,就是武器裝備型號陳舊、核心技術嚴重落後。
  首先討論蘇俄最著名的坦克部隊。
  T-90M是在T90坦克基礎上,修改了炮塔,採用了從白俄進口的松樹U火控系統和更好的裝甲方案,動力部分卻毫無改進。
  T-80BVM是在T-80BV改進而來,研製T-80BVM的目標有兩個。首先,作為世界上唯二採用燃氣輪機動力的坦克,它的GTD1250原在烏克蘭生產,所以俄幾經努力終於實現了燃氣輪機的國產化。其次,T-80BVM裝備的是從法國泰雷斯公司引進的火控系統。
  按理說,作為T14研製成功後,就不需要T-80BVM翻新二手車了,說明T14在首次亮相5年後依然沒有形成戰鬥力,作為外貿主力的T-90同樣不堪大任。不但如此,從白進口的松樹U火控系統顯然也靠不住,只好從西歐進口火控系統,因此,T-80BVM才是這次閱兵坦克集群的真正中堅力量。
  有人會說,俄羅斯不缺防空導彈。這顯然是事實。俄這次依然要推出以S400、S300為代表的防空導彈集群,特別是三個型號的“鎧甲”。不過這幾種導彈在敘利亞戰場上的表現都不好。前兩者從未擊落過任何一架敵機,也沒有成功對抗以色列F35的記錄。“鎧甲”則遭遇了被無人機擊毀、被利比亞政府軍繳獲等敗績。主要的原因,是俄在雷達電子和軍用電腦領域嚴重落後,軍用晶片和元器件依賴進口,甚至需要靠走私民用器件來替代,極端缺乏現代戰場條件下的電子對抗能力。防空導彈武器系統密集的發射管形同虛設。
  解決問題的辦法也不是沒有,那就是轉向中國,唯一問題,就是俄羅斯人的面子。
  相關新聞
燒火棍如何?關鍵是看誰用,戰鬥民族絕對不是吹出來的。文章太酸。
俄吹都是自卑的人
2020-06-25 07:59:47
阿楨
印度急購高原坦克對付15輕坦 卻選了性能最差的一個 2020-07-17 新浪軍事

  印度緊急向俄羅斯購買2S25“章魚”自行反坦克炮,作為“高原坦克”,來與解放軍的15式坦克對抗。
  即使坐在鍵盤前,我們也能依據近期的局勢和印方面對的對手為印度編寫出輕坦採購的需求:
  1要具有良好的高原機動性
  2要具有足夠的火力來擊毀解放軍的15式
  3要能夠為印度步兵提供火力支援
  4要有一定的裝甲防護能力
  5要能用伊爾76或者C17空運到列城,再向前線機動
  國際軍火市場上能夠按照輕型坦克出售的型號並不多,最高大上的是BAE公司的CV-90-120,然後是土耳其和印尼聯製的“卡普蘭”,BAE公司還在用M-8輕型坦克的改進型競標美國下一代輕型坦克項目。然後就是印度要買的2S25。還有一個存在感非常差的型號:波蘭自行研製的“安德斯”輕型坦克。
  這些型號都能滿足第2、3、4條要求。除了卡普蘭,其他性能都全面超過章魚。國內在論證15式過程中,曾對CV-90-120做了深入分析,最後拿出了一個遠超CV-90-120的型號。
  印度基建能力薄弱,從腹地通往所謂拉達克的道路條件並不完善。一線印軍高度依賴空運。2S25就是為俄空降兵研製的,而且除了2S25,所有其他型號的火炮口徑都和印度T-72、T-90不通用。
  2S25的BMD-4底盤採用了510馬力的2V-06-2柴油機,從未考慮過空降戰車在4500米以上海拔高原山地持續作戰的問題。
  如此說來,印度只能艱難困苦地讓“章魚”蠕動到一線,協助步兵分隊固守要點,抵抗解放軍可能發起的步坦協同攻擊。這實際上並沒有解決T-90上不去、跑不動的問題。裝甲薄弱的2S25比T-90更加容易擊毀,只能為解放軍邊防部隊增加新的低速移動靶或者固定靶而已。而且,國內軍工科研部門對BMD-4有著非常深刻的認識和瞭解,根本等不及15式出手,其他平臺就把“章魚”的蓋子全都先掀掉了。
  回應
印度買啥不重要,關鍵是回扣要夠多啊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20-07-17/doc-iivhuipn3535379.shtml
2020-07-18 08:14:30
阿楨
韓國20年都仿造不出德國坦克變速箱 和中國比差在哪

2020-07-14,《簡氏》網站報導,韓國國防採購計畫局宣佈,一定要儘快實現K2“黑豹”坦克傳動系統的國產化。20年前,韓國為了研製K2坦克,從德國引進了“歐洲動力包”,由MTU公司的MB883柴油機和倫克公司的HSWL295TM變速箱組成。
  然而,20年過去了,負責仿製的韓國鬥山集團雖然擁有全套圖紙和技術檔,卻還是沒能實現完全國產化。
  韓國用失敗實踐證明,自己真的只不過是國際軍火市場上的一個拼裝者而已。
  同為工業化時代的後發國家,為什麼中國做到了,大量出口汽車、工程機械、船舶的韓國卻拿著德國廠商提供的圖紙都做不到?
  工藝和材料往往是好幾代人反複試錯的成果,甚至有些是無意中忽然突破的,西方軍火商怎麼會幹授人以漁的事情呢?
  後來者要想突破工藝和材料,也沒有什麼捷徑,只有付出和發明者同樣的、甚至更多的時間精力和資源,才能突破和掌握。
  這樣,我們就面對一道簡單的乘法題:科研人員數量×研發週期=相同成果。中國顯然擁有遠遠超過韓國的人口基數,來選拔出大量具有天賦、熱情和使命感的科研人員,從事坦克動力系統研製。實際上,如果把全國參與99A動力系統研製大協作的單位和人員全都統計出來,這張清單的規模會超過多數人的想像。這也是韓國這樣規模的國家所無法企及的。
  先進坦克動力系統的研製不僅僅需要大量聰明的頭腦,也需要大批物質資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各類高性能合金。中國作為世界上稀土資源最豐富的國家,據說某坦克技術先進國家來華參觀時,發現中方竟然在一些不算太關鍵的部件上也大量使用稀土合金,竟無語凝噎。
  回應
韓國的人口和國土不及我們一個省,但是他們在半導體…等方面遠超我們。我們應該佩服和加油追趕,而不是諷刺挖苦。
美日韓在技術上是可以各種轉讓購買,我們,先是巴黎統籌委員會,然後又是瓦森納協議,所有高精尖的技術都是要靠自己的。
半導體是美國在廣場協議打趴下日本後,大量的日本半導體被轉移到韓國。韓日雖是美國盟友,但美國希望兩國矛盾多了才好。所以請弄清楚再發表看法。
2020-07-23 07:44:57
阿楨
中日韓晶片業“相愛相殺” 日韓互搶位置中國仍有短板

日媒讀賣新聞2020-07-19稱,由於先進晶片技術正成為國家安全問題的焦點,日本政府希望提供1000億日元邀請台積電等全球先進晶片廠赴日本建廠,提振日本國內落後的晶片產業。從美國2019年起要求高通等美國半導體企業停止向華為供應,台積電將在美國建立一座120億美元最先進的晶圓廠後,日本就一直熱烈討論韓國三星、臺灣台積電以及中國大陸晶片企業的發展前景。
  日本曾是全球半導體工業的領頭羊,1988年,全球三大晶片製造商NEC、東芝和日立都是日本企業,韓國三星電子甚至沒有出現在市場中。如今它們的位置互換,韓國半導體增長主要依靠積體電路供應商,尤其是在存儲晶片市場,有三星、海力士等許多頂尖半導體企業。
  日韓在全球半導體晶片產業鏈中佔據上游地位。由於日韓貿易戰,日本一度對三種出口韓國的半導體材料加強審查與管控。韓國半導體企業紛紛尋找替代供應商謀求供應管道多元化。三星和海力士等企業派出高管前往中國,並陸續向一些中國企業開出半導體產業重要原料——電子級氫氟酸的訂單。
  在美國的包圍網加強的背景下,可以預想到的是中國大陸將接近日本。日本企業可以參與中國半導體產業培育的後方支援。
  目前,臺灣在晶片的代工和製造領域是全世界最先進的,但臺灣沒有市場,晶片設計能力也不夠強大;日本在晶片設計、製造等都有實力,但終端等領域正在衰落;全世界晶片最成功的典型是三星,雖然起步較晚,但很快形成產業上的整合;對中國來說,只要下決心進入某個市場,這一領域很快就會發展起來,比如華為晶片。
  中國只能寄希望於自己,道理很簡單,台積電也不是美國企業,但面對美國的威脅,台積電也沒有辦法。中國市場足夠大,能力也足夠強,完全有能力發展自己的晶片產業。
  相關新聞
華為2020-07-19公開招聘光刻工藝工程師。
中芯國際3月國突破美國封鎖,從荷蘭ASML進口了一台光刻機。
重視中國半導體市場大餅光刻機領頭羊ASML在江蘇擴廠
真要自主研發!中國科學院2020-07-10發表5奈米光刻技術
  回應
這才是華為真正的短板
其實不是華為的短板,這是中國的短板。華為這次親自上陣了。
這其實是說明華為在被迫三星化,也就是從終端到上游整個產業鏈都必須全面打通。
2020-07-23 07:53:55
阿楨
俄專家列出我軍96B坦克三大強項 這一系統中國獨有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020-08-23報導,俄軍事專家費奧多爾•博爾德列夫表示,抵達俄羅斯參加“坦克兩項”比賽的中國96B坦克的強項是生存力、防護和火控系統。
  “坦克兩項”比賽8月23日至9月5日在莫斯科州的阿拉比諾訓練場展開。坦克兩項包括單車賽、團體賽、接力賽。中國軍隊按以往參賽慣例,攜96B坦克參賽,其他項目主要參賽裝備由俄方提供。
  他說:“96B坦克由於特殊的彈藥架獲得了更好的生存力,即使引爆彈藥也不會造成坦克毀壞。除了完善的基礎裝甲之外,坦克還裝備了陶瓷反應裝甲,而且這種裝甲可以隨時卸掉”。
  96B坦克的另一個優點包括光電防護系統,目前除中國外還沒有類似系統,火控和夜視系統也是96B坦克的亮點。
  96B坦克的發動機功率小於最新版T-72B3坦克,但96B坦克重量更輕,使其功率重量比與T-72B3旗鼓相當。
  在23日“坦克兩項”比賽首場小組賽中,  中國96B坦克在比賽過程中3次火炮射擊全中,車載高射機槍和並列機槍靶射擊也均命中,最後以19分44秒的成績獲得本場比賽第一。白俄羅斯、阿塞拜疆和塞爾維亞代表隊的最終用時分別為21分56秒、22分00秒、27分16秒。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20-08-24/doc-iivhuipp0322071.shtml
2020-08-25 08:08:51
阿楨
阿根廷空軍再次盯上梟龍戰機:將實現前所未有的飛躍 2020-12-02 新浪軍事

  10月底韓國航太(KAI)致函阿駐韓大使,稱由於6個英國製造的關鍵元件無法獲得英國政府頒發的出口許可,FA-50暫無法出口阿根廷。
  近日阿空軍參謀長,稱西方飛機製造商很容易屈服於英國的壓力,阿經濟無法負擔像F-16和JAS-39這樣的昂貴系統。阿已將JF-17“梟龍”Block 3列入選擇,阿一個特別委員會已經於2017年參觀了該機。
  梟龍Block 3作為JF-17的最新改型,具有有源相控陣雷達、先進電子戰系統、座艙大屏顯示器、飛行員頭盔顯示器、全數位化電傳飛控等先進特性,在超視距空戰性能上將不輸于英國空軍部署在馬島的颱風戰鬥機。
  回應
阿根廷名義上有40多億美元一年國防預算,實際沒外匯。也只有中國可以接受牛肉/大豆/豬肉來交換
  相關新聞
韓國K2坦克心臟病復發

韓媒報導,韓國國防計畫採購局(DAPA)2020-11-25決定,第三批K2坦克採購德國RENK公司製造的變速箱。這項決定給韓國歷時15年的坦克動力包自研之路蒙上了一層陰影,也難免會影響K2坦克的出口之路。
  回應
韓國K2除殼子,有幾個系統,是自己研發的?沒有完整的軍工體系,生產一流的武器裝備,不現實!
2020-12-03 10:16:52
阿楨
美軍第四代主戰坦克呼之欲出 2021-01-19 兵工科技 

  方案1:走輕量化路線
  全重僅為54.9噸,可由C-17型裝載,戰略運輸能力相當不錯。車體前部為駕駛艙,擁有二個出入艙門,無人炮塔,配備120毫米滑膛炮,但備彈只有28發。
  方案2:走大重量+三人車組路線
  59.9噸,與M1A1系列差不大,炮塔的厚度只有M1A2一半,被擊中概率大幅度下降。炮塔和車體側面都裝備新型複合/反應附加裝甲,車體尾部和側面則裝有格柵裝甲,這樣強的防護不僅適應野戰,也適合巷戰。有空間採用130毫米炮,備彈也達36發。
  方案3:現有“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的防護加強版
  64.9噸,與M1A2B(SEP V2)相當,比73.5噸的M1A2C輕。
  三方案總體來看,3的技術最為成熟,基本就是3.5版本的M1A2型,實現起來難度和風險相對較小,但是性能已經無法與其他國家的新一代主戰坦克拉開較大的差距。1和2目前來說是最為合適的,能夠在火力、防護以及機動等幾個方面實現較為優化的平衡。
  結語
  美國四代主戰坦克,其實還是圍繞著以下幾個方面:一、提升戰略機動性,也就是輕量化、小型化問題。二、加強防護,包括主被動防護。三、提高可維護能力,因為按現有模式雙人制車組美軍下層反對強烈,三人制是能接受的。四、加強資訊化和感知能力建設。五、提高火力打擊能力和火力的靈活性,這個和資訊化能力以及武器系統的模組化配備直接相關。六、留下足夠的改進餘地,預備未來升級。七、降低全壽命成本。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1-01-19/doc-ikftpnnx9188183.shtml
2021-01-20 08:31:47
阿楨
央視曝光03式空降戰車重大升級 低成本實現性能躍升 2021-03-23 兵工科技

  03式空降戰車研製時,受到當時國內技術限制,還存在許多薄弱環節,例如重裝空投系統承載能力有限,這樣就限制了戰車重量,其正面只能抵擋12.7毫米機槍射擊,側面只能防禦7.62毫米步槍。
  另一是,30毫米機關炮只配備了帶有火控電腦和雙向穩定瞄準具的簡易火控系統,可以讓車長單獨控制武器進行精確射擊,但在行進間射擊的命中率非常低。
  其實,穩像式火控系統,早已經在中國的主戰坦克上得到廣泛應用,但是成本非常昂貴,08式步戰車同樣沒用採用。只有05式兩栖步戰車由於海上射擊的特殊要求,故而採用了上反穩像式火控系統。
  這個難題怎麼解決呢?陸軍裝甲兵學院單東升教授,經過十幾年的刻苦攻關,成功研製出新型數位式穩像火控系統,價格大幅降低,卻能夠達到很高的精度。2015年,在08式步戰車上實驗,在15公里車速射擊時取得了5發5中的成績;20公里5發5中;25公里5發4中。2018年,系統成功通過定型鑒定試驗一線部隊戰術教員回饋,系統有效提升了步兵戰車的射擊精度、穩定性與戰場生存能力。改進型的03式空降戰車炮管根部增加了一個光電裝備,數字式火控系統有關。安裝了兩根和空降輪式戰車的天線非常類似,是為了提升戰車資訊化水準,增強戰車聯合作戰能力。
  從長遠來看,2018年珠海航展,已出現了第二代空降兵戰車,武器升級為1門100毫米線膛炮和1門30毫米並列機關炮。車體加長,負重輪增加到6個,裝甲防護也有很大提升。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1-03-23/doc-ikknscsk0031880.shtml
2021-03-24 10:38:36
阿楨
反坦克直升機越來越厲害,坦克為何不裝防空導彈對付呢? 2021-07-31

海灣戰爭的地面戰鬥中,美軍「阿帕奇」直升機扮演了掩護機械化步兵推進的角色,共發射了5000多枚「地獄火」反坦克導彈,擊毀了伊拉克總損失3800多輛主戰坦克中的13%! 此戰之後,武裝直升機就被成為「坦克殺手」。
  機炮VS防空導彈
羅馬尼亞的T-72M2 Moderna,炮塔兩周增加了2門20mm厄利孔高平兩用機炮,可是弊端很明顯:機炮與坦克主炮同軸,也就是說只能隨坦克炮塔的轉動而對正水準角度,只有垂直角度是可以通過俯仰機構自行調節的。無疑,這樣使用是相當困難的:因為沒有自動化的系統用於輔助調整射角進行防空;再者,一旦炮塔座圈損壞,那麼它基本上失效。
防空導彈似乎就沒有這個問題,可擕式就完全可以直接安裝在坦克炮塔上。朝鮮在閱兵式上,曾經有「天馬虎」「暴風虎」兩款主戰坦克安裝了雙聯裝「針」式防空導彈。顯然,這技術含量並不高;從外貌上看,它也可以在車內遙控俯仰角、水平角,可以說是完美避開了坦克+高平兩用機炮的弊端。
  坦克為什麼不裝防空導彈
首先,可擕式防空導彈仍然需要人工啟動、解鎖、預熱以及人工鎖定。然而,以現有的條件來看,坦克存在極大的視線死角。其次,合格的裝甲集群在出動時,一般會有配套的野戰防空單位跟隨作戰。
  現階段的主戰坦克是有一定的防禦措施,遙控武器站可以憑藉著相對完善的觀瞄、火控設備在車內遙控射擊;主動防禦系統在探測到直升機發射的反坦克導彈後,會立即發射攔截彈予以攔截。車組成員同樣可以發射煙霧彈形成干擾直升機熱成像探測設備的煙霧團。可以通過炮射導彈來進行一些簡單防空任務的;坦克上也安裝有高射機槍,可以通過車長操縱高射機槍向直升機射擊。
2021-08-01 07:25:07
阿楨
澳採購天價M1A2坦克後 美媒發現對抗中國用不上 2022-01-13 軍迷圈

據美媒thedrive報導,澳大利亞將25億美元向美國採購75輛M1A2 SEPv3主戰坦克。然而, M1A2 SEPv3非常重,不僅無法使用澳軍兩栖登陸艇運輸,澳北一些重要地區(進行大量軍事訓練的地方)沼澤太多,道路太簡陋,無法支撐73.6噸的新坦克。
  回應
澳採購天價M1A2,是同灣灣一樣拿來佈置在海邊當碉堡用的。
  回應
台軍M1A2坦克本想做「地表最強」,卻成了「地表最貴」單價2000萬美元
(2017年售科威特M1A2單價1500萬美元「土豪級配備」/售給伊拉克M1A1單價600萬。日本10式坦克,2010年單價1500萬「榮獲地表最貴坦克」頭銜,近年隨著其生產擴大,單價降到850萬。而韓國K2坦克單價也是850萬。中售泰VT-4坦克單價560萬,99A單車採購成本不會低於500萬。德國「美洲獅」裝甲車單價700萬歐元。)
2022-01-14 08:02:49
阿楨
坦克世界的新動向 2022-06-21

2022-06-13歐洲薩托利防務展上,德國萊茵金屬公司展出了全新的KF51主戰坦克。
KF51並非完全全新設計,是豹2A4升級而來, KF51採用52倍口徑130毫米炮(豹2A4為120毫米)菱形護套用于加強炮管剛度,降低雷達反射。威力增加了,用於平衡炮管重量的尾艙也必須加大,使得炮塔的尺寸和重量增加,重心提高,越野行駛時穩定性有影響,行進中開炮的後座影響也加大,需要加大車重才能保證行進中的射擊穩定性。炮塔尾艙裡只能攜帶20枚炮彈,豹2A4可攜帶42枚,KF51如配四聯裝巡飛彈,攜彈量下降到10枚。
過去坦克才是反坦克最有力的武器,現在反坦克的手段多的是,沒必要增大到130毫米,120毫米夠用了(中俄125毫米)。在這一點上,KF51還是舉棋不定。
但坦克配裝巡飛彈是符合潮流的。以色列Hero-120可巡航60分鐘,最大射程60公里以上,戰鬥部4.5公斤,適合進行非直射攻擊。
KF51遙控武器站的好處就是非穿透安裝,所以機槍和彈藥箱都在車頂外,補充彈藥需要車組人員探出車頂,比較危險。
KF51沒有走更厚更重裝甲的老路,而是加大對主動防護系統的依賴。低矮的炮塔、鍥形的形狀、爆反裝甲等已經是的炮塔和車體對前向和側向的動能彈或者導彈攻擊具有較好的防護,問題出在頂攻。
KF51的車重只有59噸,美國M1A2SEP V3重達66.8噸,據說M1A2C配裝掃雷鏟等附加裝備後,運輸全重高達90噸!
KF51除了常規的車長和炮手瞄準鏡(均帶第三代熱成像),還減少了炮塔周邊和頂上林立的感測器轉塔,大量感測器固定在車體周邊。但暴露在外的感測器很容易受到損壞,“狙擊步槍打坦克”就是專打感測器的。俄T-14阿瑪塔之類的無人炮塔,優越性或許並不像想像的那樣突出。
  回應
kf51是一種對未來坦克的思考吧,還不很具有實用性。只帶10發炮彈實在太離譜了。
個人覺得,坦克需要取捨,啥東西都往上堆,以現在及可見未來的技術而言,無法實現。
2022-06-23 09:35:17
阿楨
VT-5U坦克首亮2022中國航展,有哪些亮點?

VT-5U(U無人化)掛載小型無人機,可以拓展偵察距離,在進入危險地區時,如巷戰、雷區,坦克可遠端操控。相比於VT-4,它更靈巧,適合在泥濘、崎嶇或特種位置進行作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gYkKcpYP_0

國產無人戰車「大規模出動」 2021/09/28 澎湃新聞

20世紀地面作戰的核心武器是坦克,21世紀則很可能是無人戰車。
2017年,俄羅斯將天王星-9履帶式無人戰車,協助敘利亞政府軍作戰,擊斃擊傷敵70餘人。在伊拉克戰爭,美國就測試無人戰車。
2022珠海航展,展示了十餘款無人戰車。VU-T2/VU-T10配備了反坦克飛彈、機關炮、機槍等武器,火力強大。

無人坦克測試成功 中國驚動俄羅斯印度 2018-04-04

俄羅斯衛星新聞(Sputnik)2018-03-30報導,包括俄印媒體開始報導解放軍59式無人駕駛坦克。目前坦克無人化,有三點難題:1.遙控信號,易受複雜地形,電子干擾的影響。2.人工智慧度低,無法適應瞬息萬變的戰場。3.程序響應問題,能否實現有效的敵我識別。儘管前路漫漫,但俄2020年將對T-14阿瑪塔的無人駕駛型研製。

中國VT-4坦克在尼日利亞首次參加實戰 進攻博科聖地據點

尼日利亞國軍2021-01-03進攻東北部的「博科聖地」恐怖組織。從中國進口的ST-1型突擊炮、VT-4主戰坦克和SH-5型車載榴彈炮,1月9日遭遇戰,打死28名「博科聖地」恐怖分子,擊毀一輛卡車。
  相關新聞
泰國陸軍對中國VT-4坦克非常滿意
俄媒吐槽中國VT4坦克:1輛阿瑪塔可擊敗一個連 2015-06-16
  回應
T-14車體的防護可與發動機前置的以色列“梅卡瓦”相媲美。但是,無人遙控炮塔外部只有一層薄薄的金屬防護罩,步兵戰車的30毫米以上口徑自動炮發射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也足以將其炮塔擊穿。

國產重型步兵戰車尾部裝上2挺機槍 2022-11-05

在俄烏戰爭中,無處不在的無人機和反坦克手成為了俄軍先進主戰坦克的噩夢。VN20重50噸,用VT4主戰坦克的底盤,裝甲防護能力非常強。但是,由於車體較長,備彈面積也較大,後方扇面的視野和防護同樣不好,容易受到襲擊。因此,在車體後部兩側安裝了2座帶7.62毫米機槍的遙控武器站。
2022-11-30 12:02:59
阿楨
中美經濟,科技,軍力對比 2020-08-22

1.土地:中1045萬平方公里(陸945萬,陸水18.6萬,領海60萬)。美982.6萬(937/20/20,五大湖17萬)。2.人口;中13.95億,美3.28億。3.自然資源;俄1美2中3(90%是稀土和煤炭)。4.中國世界第一產糧,糧自給90%。5. GDP:中14.22萬億美元,美21.34萬億。PPP:中24.449萬億,美21.482萬億。6.2018年美工農產值3.9927萬億,資訊軟體業9319億。中6.4894萬億/9116億。7.人均:GDP中1.027萬,美6.16萬。PPP:中1.794萬,美6.169萬。8.外匯:中3.114萬億,美1532億。9. GNP(國民生產總值):2016中11.37萬億,美18.4萬億。10.政府收入:中國2.672萬億,美3.336萬億。黃金:中1857噸,美8133噸。11.2018年商品零售額;美6.364萬億,中5.7551萬億。12.2018年WTO進出口總額排名第一中國。
  13.科技;科研工程師數量,中470萬、美56.8萬。指數自然論文指數為美60%但年增4%,美年降4%。專利:中國連續四年第一。科研投入:中第二,美第一。五百強:中119家,美121家。獨角獸:中206家,美203家。
  14.軍力;
中現役:200萬人。預備役:85萬人。武警:66萬-98萬人。民兵800萬人。
軍費:1800億美元(美估2100億美元)。
戰略核潛艇:092級2艘,094級6艘。093/AB攻擊核潛艇6艘。
洲際彈道導彈:東風3/4/5/31/41等共200枚。中程:東風21ABD/26:300枚。短程:東風11/15/16/17導彈1200枚。巡航導彈:長劍10/20/100:300--500枚,高超聲速巡航導彈已試7次/中段反導試驗3次。轟炸機:轟六H/K160架。核彈頭:300-500枚(美估1200枚)
 戰略支援部隊:2019年衛星403顆,軍用百顆。紅-19(KT1)/動能KT2反衛星導彈已試射數次。天波相控陣預警雷達數部,地波雷達2部,神光地基鐳射站三座。
 陸軍140萬人,轄13個集團軍,1個空降軍。112個合成旅,2個山地旅,11個特種兵團/旅,3個獨立首都衛戍師。主戰坦克:8500輛。裝甲步兵戰車:6700餘輛。身管火炮:1.1萬餘門。火箭炮:2608餘門。直升機:1100架。
 海軍:航空兵2萬人,海防2.3萬人,陸戰隊7個旅3.5萬人,艦隻754艘。航母2艘。驅逐艦:29艘。護衛艦:58艘。潛艇70艘(常規艇55艘,核潛艇15艘) 巡邏艦:400艘(其中022雙體艇83艘)。水雷艦:53艘。登陸艦:71艘。7艘2萬噸071型兩栖登陸艦。10餘艘072/072II型坦克登陸艦,3艘075直升機登陸艦。氣墊船;野牛級:4艘。大沽級(722-2) 70艘。726A型10艘。海軍航空兵:飛機700架。
 空軍現役39萬人,飛機3200多架。作戰飛機:二代機1000多架。
2022-12-08 09:20:17
阿楨
三代機:1300架。SU-27SK/UBK 50架,SU-30MKK 295架,J-11A:100架,J-11B/BS190架,J-15/15S18架,J-1612架,J10/10A/10S290架,J-10B/C280架,JH-7A260架。蘇35:24架。四代機殲20:70架。
預警機,加油機:空警2000、空警200/500:19架。轟油六機:23架。特種機;基於運-8/9的高新機約30架;4架TU-154; J8II的JZ-8F約48架;40多架JH-7掛載電子戰吊艙的電子戰飛機;J-15/16專用電子機。運輸機:運7/8:181架。大運:伊爾76:36架,運20:30架,伊爾78加油機19架。教練機:352架。無人機部隊裝備翼龍,彩虹等無人機。防空高炮:7700門。防空導彈:1000部。空降部隊:3個空降師(第15空降軍):3.8萬人。
美國;………
  中美主要是存量上的差距,增量上,中國遠遠領先於美國;
表面上,2018年美軍費7160億,中國只有1800億美元,但中國人工武器成本都大大低於美國。
中國一個兵年費3萬元RMB,而美軍達4萬美元。155毫米遠端制導炮彈,美一發5萬美元,中2萬RMB。部分裝備的採購單價對比
1主戰坦克:美m1A2坦克800萬~中99A300萬
2驅逐艦:美伯克級18億~中052D艦6億。
3護衛艦:美瀕海戰艦4.8億~中054A艦3.6億(056衛艦1.3億)
4航母,美一般航母40億,新型福特級140億。中國22億人民幣。
5重型戰機:美國f15/5000萬-7000萬~中國殲11/3000萬
6多用途戰機:美f16/3000-5000萬~中國殲10/2500萬。
所以說,中國能支援長期的戰爭而美卻不能。21世紀後,美軍新武器頻頻失敗;DDG1000、瀕海戰鬥艦失敗,F35問題百出,福特還爬在窩裡好多年了。
1)美軍的技術優勢已弱,失去代差優勢。
美軍現用F22、F35、伯克3、航母、M1A2坦克、精確制導彈藥和30年前沒什變化;中國卻變成J20、055、山東艦、T99A、除艦母其他都失去優勢。中國長劍10/20/100及東風17高超音速滑翔體導彈全面領先于戰斧。
2) 美軍新概念武器:無人機美軍沒有領先,高超聲速武器已經落後。動能武器、鐳射武器也落後的水準。
3) 民用製造業的空心化嚴重影響美軍戰時補給能力。
4) 主力裝備已經逐漸老舊,特別是海軍。
5) 戰術落後。近30年美軍戰爭不斷,美吹總以實戰經驗豐富來吹噓。但天天和遊擊隊,小國弱國。
6) 美軍已經打不起仗了。由於美國軍火商兼併成壟斷,裝備越來越貴
從政治,經濟,工業,科技,軍事上,美已失優勢,我們正在看到中國的全面趕超。
  回應
中國直升機已1780架。轟六已231架。
2022-12-08 09:30:49
阿楨
美德改變政策2023-01-24將運交烏50輛M1、14輛豹2戰車,俄放話:摧毀
  相關新聞
烏克蘭2023-01-23證實 烏東鹽礦重鎮蘇勒答爾淪陷
美德宣布援烏主戰坦克 俄軍狂轟55枚飛彈報復
  回應
烏可以繼續欺騙否認啊!
戲子總統說謊成性,實在不值得評論!
美系媒體不是說烏大勝,俄兵死傷7成沒飛彈,烏怎還淪陷?
當年國民黨/南越/伊拉克的精銳清一色美式裝備,結果呢?
當美走狗的下場!只是可憐了百姓!塔綠班繼續當日美狗……
最不希望戰爭結束的是美烏
再過三個月烏坦克訓練完畢發起春季攻勢~俄就慘咯
刺針呢,毒刺呢,彈簧刀呢,海馬斯呢?
M1豹二坦克也抵不住俄攻擊。

威名不再!德國豹2戰車在敘利亞慘遭痛擊 2018/02/07 中時

德國豹2主戰車(Leopard 2)是公認世界最優秀的戰車,與美國M1艾布蘭(Abrams)、英國挑戰者2式(Challenger 2)齊名。然而,近乎無敵的聲譽卻在敘利亞戰場受到很大的挫折,不管是戰績或是形象,都使北約成員國顯得特別尷尬。
庫德人民軍最近發布戰果影片,他們利用前蘇聯時代製造的的反戰車飛彈,成功擊毀了土耳其陸軍的豹2A4。2016年12月的一批照片顯示,IS至少摧毀了10輛豹2A4,5輛是被反裝甲飛彈擊毀,2輛是被地雷或簡易爆炸裝置癱瘓,1輛是火箭炮或迫擊砲打壞的。俄專家認為,豹2設計上有致命的弱點,彈藥儲存區防護不足,兩側裝甲防護比較薄弱。加拿大的豹2A6M、丹麥的豹2A5,就安裝了抗地雷防護裝備,在阿富戰場上曾經壓到地雷遭到破壞。
  相關新聞
土耳其裝甲部隊:26輛豹2A4戰車遇伏,10分鐘被毀24輛
伊拉克陸軍的M1坦克墳場
2023-01-27 06:28:36
阿楨
商譽受損 豹2坦克令萊茵金屬傷透腦筋

據德國經濟新聞2023-08-27報導,萊茵金屬在烏克蘭戰爭豹2表現而蒙受虧損,這跟德國能源嚴重匱乏導致工業製造能力下滑有關。據歐亞時報報導,早在2016年11月,在敘利亞北方的大城阿勒波,土耳其10輛豹2A4坦克被摧毀。

俄「死亡收割者」卡- 52重創烏軍豹-2坦克

豹2坦克被輕易消滅,西方先進武器神話破滅? 2023-06-11

早在3月,俄兵已經收到了詳細的“打豹指南”。此外,俄軍布下大量的地雷、破壞後方橋樑和道路,都可以限制豹2的機動範圍。遭到了俄軍武裝直升機、火炮和反坦克導彈集中火力的射擊。
“俄羅斯對付坦克的手段很多,除了傳統的坦克、反坦克導彈、遠端火炮,還有無人機、巡飛彈(即自殺無人機)。無論坦克多麼堅固,都無法僅靠自己去抵擋精確、密集火力的洗禮。”
從戰場上的事實可以看出,神話豹2等西方先進武器的觀念,其實是完全站不住腳的。烏軍的頹勢,是不可能寄希望於一兩件先進武器來挽回的。宋忠平說。
  相關新聞資料
盟國提供50-60架F-16,但烏要160架。
來不及等到F-16!烏教練機空中相撞3死
美軍9月中旬向烏交付10輛M1坦克+貧鈾彈
  回應
無底洞!美國跟北約打算還要填多久?
以前哪一種武器援助不是說能扭轉戰局?結果就是不斷死傷,北約就希望能戰鬥到只剩司機自己。
10輛坦克不夠塞牙縫的,還指望靠它們包打天下?可笑
美國提供貧鈾彈給烏克蘭,和默許日本排放核污染水是一脈相承的做法,美國就是反人類的政權。
2023-09-03 08:44:15
阿楨
美陸軍評估:2040艾布蘭M1坦克對抗共軍將不具優勢 2023/10/06 中時

近日美國交付烏克蘭首批艾布蘭M1A2主戰坦克,讓台灣訂製的同型坦克延後至2024年開始交付。令人意外的是,美國陸軍研究報告稱,M1在2040年與中國的高強度衝突中不只無法佔有主導戰場的優勢,甚至會在對抗中難以持久。
這項針對M1所做的研究報告由美國陸軍科學委員會在2019年立案,總共花4年時間才完成。由獨立專家組成的評估小組希望為艾布蘭M1尋找接班的主戰坦克,以及下一代M1衍生產品,例如搭配較佳火力的輕型坦克、加裝超音速反坦克飛彈和無人駕駛裝甲運兵車等等。
目前美軍約有2500輛現役M1坦克,另外還有數千輛處於封存狀態,做為戰時備用。M1坦克有3種主要型號:M1、M1A1 和 M1A2,每個新版本性能都有些改進,各個版本也有不同的配備,例如台灣購買的M1A2T就是最新的版本加上一些特定的武器、防護與電子裝備,「T」是指出售台灣的版本。
報告強調,中國與俄羅斯長期研究美國軍事力量,並制訂反制措施,美國可能面臨寡不敵眾的情勢,美軍主戰坦克低戰備率和裝備老化會使劣勢更為惡化。研究報告說,所有用來進行評估的M1坦克數據來自於不同的戰場經驗,並涵蓋多種不同的因素。其中包括以色列2006年對黎巴嫩南部和2014年對加薩地帶的軍事干預,以及2020年南高加索的納卡(Nagorno-Karabakh)衝突中吸取的教訓,還有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當然也包括中共解放軍的發展情況。
這份報告強調,現代主戰坦克在未來戰場上的作用會越來越小,包括目前最新版本的M1坦克也一樣,它們體量過重,嚴重影響機動性,而且過度依賴被動的和反應式裝甲而非主動防禦系統。現在最新的M1A2增強版SEP v3 在滿載戰鬥狀態下重達76至78噸,比上個世80年代投入使用初代M1重了20噸。
由於在未來太平洋地區的大規模對抗中需要遠距部署,裝甲部隊裝備過重對海空運輸能力將是致命的缺點。因此建議改採55至60噸的輕型M1坦克,配備先進的130毫米主砲,以及較少的乘員、混合電力推進系統以及強化的主動防禦系統。研究小組為此提出一個概念圖,描繪了一輛帶有反坦克導彈和安裝在主砲塔頂部機槍的坦克。
美國陸軍上個月已公開宣佈放棄原有的 M1A2 SEP v4坦克升級計劃,改為M1E3版本,它將著重於2040年代的戰場需要。
2023-10-06 07:38:43
阿楨
《美製武器,神話破滅》
(1) 標槍飛彈: 因為在烏克蘭實戰表現低下,多被烏軍丟掉,或者被盜賣到黑市
(2) M777榴彈砲: 在烏克蘭,幾乎是已被俄軍全殲,烏軍撤退時,M777多被丟棄
(3) MQ-9死神無人機: 每架台灣支付25億新台幣,其實是可以輕易被民兵擊落的爛貨; 葉門叛軍已經擊落兩架MQ-9
(4) 愛國者飛彈: 沒有擊落任何俄羅斯飛彈,只擊落了大約10架俄機; 援烏的20套愛國者飛彈,(註:全台只有6套),過半已被俄軍擊毀; 殘餘的愛國者,已經不太敢開機了,怕被定位/被摧毀
M1艾布蘭主戰車: 每輛M1,台灣支付30億新台幣; 2024年2月23日,M1首次出現在烏克蘭前線,三天後2月26日,到3月11日,總計6輛被俄軍摧毀,俄軍使用的武器,不過是很普通的無人機/RPG ..烏軍撤退時,還丟下一輛完整的M1戰車.
M1的主要問題,出在其燃氣渦輪引擎: 耗油/高溫/維修複雜/容易著火; 無論是RPG/無人機/普通砲彈,只要從後面擊中M1,就可以使其起火; 早在20年前,伊拉克反美民兵,就已經利用這些弱點,摧毀了數十輛M1.
2017年,阿聯/沙烏地阿拉伯,聯手替美國打代理人戰爭,進攻葉門叛軍胡塞武裝; 沙烏地花了數兆美元於美製"神兵利器",結果不敵胡塞 ..在戰鬥期間,多輛M1,被胡塞以簡單的武器摧毀
美軍本身早已逐漸放棄M1戰車,從10多年前開始,就沒有再新購M1,還把一批二手M1,轉移給伊拉克陸軍; M1生產線也已封存,直到台灣購買M1,才重開生產線
也就是說,M1戰車,其實是美軍/烏軍都已經放棄的武器,但是台灣以天價購買M1,而且吹捧成了"天下無敵的神兵利器" ..民進黨更用來證明加強了國防! 實際上,國防並未增強,反而因為資源錯置而削弱了國防 ..更糟的是,民進黨刻意營造一種假像: 台灣擁有美製"神兵利器",安啦
  相關新聞
「刺針飛彈16倍價?」美挺烏參議員 痛批軍企根本敲竹槓
2024-03-23 04:05:1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