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8-26 06:46:17| 人氣2,297| 回應17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失敗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還沒上網查時,還以為只有大陸翻譯《失敗學》(上海科技出版,2002),結果臺灣也出了《失敗學》(臺灣先智,2003)《失敗學法則》(臉譜,2003),尤其後者提出了「失敗學六法則」

失敗學法則一:逆向推演,找出失敗關鍵
  
大部分人面臨失敗時會問“為什麼”,但光這樣還不夠。在畑村洋太郎的思維裏,失敗可拆解為要因、關鍵與結果三部分,逆向探究隱藏在背後的要因與關鍵,是踏入失敗學必修的第一課。
    
失敗學法則二:1件重大失敗,有300個微小徵兆
  
在畑村洋太郎看來,失敗屬於或然率現象,是可以事前察覺或預防的。他以1941年美國災害保險公司安全技師韓里奇對意外災害所做調查而提出的“韓裏奇法則”為基礎,解釋失敗的或然率。
  
失敗學法則三:三不管地帶是失敗溫床
  
不論是產品技術或企業組織,生命週期都可區分為萌芽期、發展期、成熟期與衰退期,畑村洋太郎特別強調,成熟期是最容易蘊藏失敗種子的階段,絕對不能輕忽成熟期或利潤高峰期出現的“質變”。這是因為在成熟階段,員工已不瞭解原始規範的意涵,而只會依循制式手冊行動。此外,從組織面來說,成熟期也是 各部門最容易產生“間隙”(三不管地帶)的階段。
  
失敗學法則四:錯誤示範和正確示範一樣重要
  
畑村洋太郎指出,成熟期的企業經多次嘗試錯誤後,只剩下能提高作業效率與利潤的“最好方法”,並為了維持品質穩定,因而把作業流程“手冊化”。但必須留意的是,在提高效率的同時,技術人員往往變得只會照本宣科,創造力與觀察力 都逐漸下降,人的視野都變得狹窄起來!
    
失敗學法則五:牢記暗號,重視直覺
  
所謂暗號,是指各行各業做事之前一定得想到的“下意識著眼點”,這些著眼點或許一開始只靠口耳相傳,但若想降 低失敗機率,最好把暗號轉化成為資料、文字、圖像等“形式暗號”,像咒語般默記于心,未來若發生異常狀況,就很容易透 過暗號先有所感,並找出究竟是哪兒出了問題。
  
除了“暗號”,畑村洋太郎也認為“直覺”是經驗的精華,兩者都是防止失敗的大功臣。與暗號不同的是,直覺往往 無法用數位或圖像表達,但它會在頭腦中形成“自動避開失敗”回路,通常曾有下判斷的經驗,或曾經承擔成敗責任的老手, 都會有這樣的直覺。
  
失敗學法則六:找出代表性案例,將失敗過程知識化
  
看過太多企業在面對失敗時的驚慌失措,畑村洋太郎建議,當組織面臨重大危機時,當務之急是先穩定心情,以“明 天會更好”的態度,避免陷入絕對的失望。他強調,一味地忙著追究責任歸屬,對於避免重蹈失敗覆轍並無助益,最好是讓當事人以自然的方式回述當時情境,以建立切實的失敗檔案,這是傳遞失敗學的重要訣竅。他說,許多意外事故的檢討報告,總是透過客觀第三者寫成,難免會出現批判性的彈劾論調,而且這種“客觀性報告 ”,往往會流於無趣枯燥。
http://news.sina.com.cn/w/2004-05-18/10263260545.shtml

不只出書,臺灣的二大商業期刊還出過下列專題:

天下雜誌封面故事:失敗學 353期 2006/08/16作者:張漢宜.熊毅晰

一個錯誤,可以讓企業崩盤虧損、名聲掃地,一個錯誤,卻也潛藏著企業下一個成功密碼。美、日企管學界,近年吹起「失敗學」風潮,企業開始學習將失敗視為成功的寶貴經驗,什麼情況是企業陷入危機的四個「鐵達尼時刻」?個人失敗基因可以預先察覺嗎?失敗中隱藏的成功密碼,如何解開?

商業周刊NO.989. 趁早學失敗 出刊日期:2006/11/01作者:成章瑜

拒絕成長的「彼德潘症候群」,正在臺灣社會蔓延,Me世代,害怕失敗,因而喪失改變的勇氣,神投郭泓志、創意人包益民 、音樂人楊錦聰、行銷人簡士晶,教你如何修這一門年輕失敗學。

這些沒啥,日本還有「失敗學會」呢:新華網東京記者何德功2002-12-11電

12月9日,東京大雪紛飛,寒氣襲人。東京大學農學系彌生講堂裏卻熱火朝天,政府、企業、大學和醫院等100多位代表在這裏為成立日本失敗學會而喝采。迄今為止,日本失敗學會已經掌握了1800多件失敗案例,其中630件已由各領域的專家查明了原因,提出了對策。……
http://news.xinhuanet.com/st/2002-12/11/content_656659.htm


台長: 阿楨
人氣(2,297) | 回應(17)|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思想文化 |
此分類下一篇:《科技災難》
此分類上一篇:《奈米科技》

念情
日本人研究失敗好認真ㄛ~~
2007-08-26 13:02:29
版主回應
可能與日本社會上較不能容忍失敗有關
2007-08-27 07:55:30
塵俠
我覺得一旦證明事件當初的決策是錯誤的
必需當機立斷先將停損點劃出---
(當然是要明確 可行 且有效)
類似建築物的防火巷以及草原大火的防火線
這樣不但心裡較為篤定
也可將有限(救災)資源真正發揮效果
2007-08-27 11:34:56
版主回應
理論上如此
但實際上人心寡斷
2007-08-28 07:53:02
諾貝爾
諾貝爾得主講座》失敗中學習 更珍貴
【聯合報╱記者李青霖/新竹市報導07.11.16

要怎樣拿諾貝爾獎?1973年獲頒諾貝爾物理獎的日籍教授江崎玲於奈博士昨天提出「五大心法」,並強調追求成功的過程,在「失敗中學習」,比「成功中學習」更來得珍貴。
江崎博士的五大心法是:不要被過去的經驗限制,別讓自己成為侷限在單一領域的「專家」,要懂得取捨,擇其重要者而為,須有所堅持,有所執著,保持童騃時的「好奇心」。
清華大學今年聘請江崎博士擔任榮譽特聘講座,校長陳文村昨天頒發證書,陳文村說,這段期間,江崎博士將不定期到清華訪問,對相關研究提供意見,並與師生座談,提供智慧。
陳文村指出,江崎博士因為發現半導體的穿隧效應,拿到頒諾貝爾物理獎,穿隧現象是一種量子力學效應,說明電子可以穿越一個位能障礙,過去古典理論預測它無法穿越。
江崎玲於奈親和幽默,他說,要成為科學家,須具備自然哲學家及科學家的邏輯思考能力,藉強化數學能力與演練,增進科學境界;其次,要遵循理性法則,並以數學的邏輯性來分析,可以發現凡事都有「因果關係」。
他表示,要成為稱職的科技研究人員,除了獨立思考特質外,還要積極追求未知的科學領域。
昨天,他的老朋友台灣半導體業耆老施敏教授也到場,施敏說,江崎是日本碩果僅存的半導體之父,地位崇高。
2007-11-16 07:55:42
版主回應
第一名的焦慮 哈佛生也要學會「跌一跤」【聯合報╱記者張耀懋 2010.04.04

「五十六分」的確不是好看的分數。對一路從建中、台大醫學系到目前在美國哈佛大學攻讀公衛博士的陳彥廷而言,那是他一輩子考試分數最低的一次。但那一次跌跤的深刻感受,至今仍受用。
常有同學「虧」他,「在哈佛的台大醫學生,不是比第幾名考進台大,或第幾名畢業,而是比誰跳級幾次後再考進台大醫學系。」陳彥廷就是一路殺進台大醫學系的跳級生,最後還是第一名畢業。
「因為台大醫學系那屆的超級天才,轉念六年制,提早一年畢業,所以我才有機會。」陳彥廷向來低調,是記者「魯」了很久,他才願意聊這些過去。
「其實,我從高中時就很拚,不是那種『天縱英才』的類型。」這是這些絕大多數人望塵莫及的「第一名族群」慣用語。
從國小至國中,陳彥廷就很少拿第二名,小二時還跳級一年。「那次跳級經驗很不快樂。」陳彥廷嘟嚷著說,跳級後的那班,班上幹部是按成績選出來的,所以他就當上了班長,「但是,年紀比同學都小了一歲,誰都不鳥我。」他說,那次也可算是他求學路上的重要挫折。
所以進國中後,雖然一貫維持班上前兩名,但老師要他再跳級,他就抵死不從。
他說,進建中後,英雄好漢雲集,但是「我很幸運,幾次考試下來,還可以在班上名列前茅」,但得失心也就愈來愈重。
高二那年,「數學考卷發下來,竟然不及格。」這是從未發生過的事,全班只有四個同學不及格。那一整天他看著考卷,對這陌生的「56」數字發呆,不知道自己怎麼一回事,也幾乎講不出一個字來。
所幸,數學老師注意到他神情有異,特地在下課時找了他深談。這一席談話,也讓他活出自己更優游的人生。
「你不能永遠都是一百分,你只能估量寫對一題,就穩穩地拿下那題分數。否則一拿到考卷,就會有排山倒海的壓力直撲而來;一旦對考題有些陌生或沒把握時,輸不得的壓力就會壓得腦袋無法思考。」他說,老師這番話,也讓他對自己有了不一樣的期待。
從此他更拚,但目標不一樣了;拚每一場考試可以拿下的分數,而不是每場都是一百分的「壓力標竿」。現在他可以享受學習的樂趣,不再為分數而煎熬。
※延伸閱讀》
‧ 資優生 何必在一班
‧ 資優班甄選 單一志願賭三年
‧ 我的資優班徵文》永遠的第二名
‧ 我的資優班徵文》資優生的平凡和不平凡
‧ Blog/談美國公立高中的進階(資優)教育
‧ 林先和:知道自己定位 並非都要在前頭
‧ 撇失落感 王炯琅:我為興趣發憤
‧ 同學個個強 建中校長:孩子受挫是好事

《如何教出資優兒》二00一年諾貝爾政治文學獎得主 快樂學習
2010-04-04 12:34:25
阿楨
魔鬼藏在細節:成敗不是偶然 (黃金屋文化 2012)

  內容簡介
  當我們看到成功者,脫穎而出、意氣煥發,享受榮華富貴的果實,卻往往看不到他們,夙夜匪懈、勞苦困頓,九鍊成鋼的艱辛過程;黎明前的黑暗,是漫長煎熬的,不經長夜徹骨寒,那能聞得臘梅香,唯有度過漫漫長夜,才能等到晨曦曙光。細節往往是決定成敗的必然,一時的疏忽大意、貽誤先機,常須付出一生錯愕、暗夜啜泣的代價。
  本書特色:
  “天下難事從易著手,天下大事從小做起”,成就一番大事業,贏取一次大勝利,必須從 枝微末節、慎使慎終開始。
  成也細節、敗也細節,謹慎縝密者旗開得勝,粗心大意者功敗垂成;把每件簡單的事做成,就是不簡單,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也就能不平凡。
  作者簡介
  李君同 1959年出生台中清水人氏,1983年畢業於成大企管系,經營過文理補習班、企管顧問公司;2002年起因緣際會進入了台科大擔任講師、副教授迄今,課餘閒暇喜好著作,書市坊間較著名的有“輕鬆樂活過一生”、“向左看、向右轉一片藍天”等名典。

「魔鬼藏在細節裡」 郭語錄

富士康爆發連續墜樓事件,也讓集團管理模式攤在陽光下!甚至有大陸媒體報導,郭台銘被比做富士康的皇帝,為他的代工王國,建立嚴厲的軍事化管理,而其實不管是在鴻海,還是富士康,都有一套員工的「聖經」,就是總裁的「郭語錄」,像是「魔鬼都藏在細節裡」,還有「真正的英雄,是戰死在沙場上的人」等等,一字一句都透露出郭台銘的管理哲學,而在嚴格的管理下,第一線的員工,也訓練出機械化的動作。
……………
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ghost20100527180945

另參本館:富士康事件 《失敗學》
2012-05-23 13:30:26
joe
最近其實也出了一本失敗學的新書
圖解失敗學好好用
作者是日本的失敗學大師 畑村洋太郎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70686?loc=003_098
2015-04-29 18:04:43
圖博館
多謝
2015-05-04 11:11:19
圖博館
不讓領頭羊成替罪羊 6市出台官員改革創新容錯免責機制

2016-03-23,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深改組第21次會議時指出,各級黨委要著力提高領導幹部謀劃、推動、落實改革的能力,“既鼓勵創新、表揚先進,也允許試錯、寬容失敗”。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今年將健全督查問責機制,健全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給改革創新者撐腰鼓勁事。3月7日,習近平在參加全國人大黑龍江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幹部幹部,幹是當頭的……要保護作風正派、銳意進取的干部,真正把那些想幹事、能幹事、敢擔當、善作為的優秀幹部選拔到各級領導班子中來。”如今,各地保護幹部創新的“容錯機制”正在建立。據新京報3月24日報導,截至目前,至少6市​​出台了類似的“改革失敗”“容錯機制”,除了濟南之外,其餘5市都在浙江:杭州​​、溫州、紹興、金華、義烏。
“客觀看待和正確處理幹部在幹事創業中出現的問題,為敢想的人'開綠燈',為敢干的人'兜住底'”,本月初,濟南市委審議通過的《關於支持黨員幹部幹事創業建立容錯免責機制的實施辦法(試行)》,提出了上述“兜底”構想。
而浙江紹興市早在去年7月初就出台了“一個意見兩個辦法”(《關於督促幹部乾淨高效幹事、支持幹部履職擔當創新的若干意見》《紹興市機關工作人員問責追責實施辦法(試行)》《關於建立健全黨員幹部容錯免責機制的實施辦法(試行)》),正式啟動了“容錯”機制。
  解讀1 為何要“容錯”?
莫讓“領頭羊”成為“替罪羊”
較早啟動容錯機制的浙江紹興市,去年7月初發布“一個意見兩個辦法”之後,紹興日報於去年7月6日發文《莫讓“領頭羊”成為“替罪羊”》,解讀稱:“槍打出頭鳥”,“領頭羊”搞不好就會成為“替罪羊”。
  解讀2 哪些錯能“容”?
法律法規沒有明令禁止、經過集體民主決策程序等
新京報記者註意到,各市出台的容錯機制,均把重特大安全責任事故和嚴重環境污染、生態破壞責任事故排除在外。此外,官員因不可抗力,導致未達到預期效果或造成負面影響和損失,符合5方麵條件者可減責或免責:法律法規沒有明令禁止、符合中央和本地黨委政府決策部署、經過集體民主決策程序、沒有為個人或單位謀取私利、積極主動採取措施消除影響或挽回損失的。
  解讀3 由誰來認定?由紀檢機關、組織部門負責
  “糾錯”應與“容錯”並行
容錯機制可以鼓勵官員有所作為、敢於擔當,根除想做“太平官”怕犯錯不作為的想法。
2016-03-24 09:00:57
圖博館
馬雲:看到許多人去學MBA 回來時都變蠢了2017-03-24聯合報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馬雲表示,他一天都沒有經歷過商學院培訓,這些年看到很多人去學MBA,他們去之前非常聰明,但回來時都變蠢了,「因為他們想,這是教授教的,是經濟學家講的,他們去之前思維非常活躍,回來時好像被僵化了。」
  中新社報導,剛在馬來西亞見證eWTP落地的馬雲,受邀到「環球轉型論壇」,與近3000名來自馬來西亞和其他20個國家的創業者和年輕人交流。在演講的開頭,馬雲自稱「不是一個很有天賦的人」,青年時代他最熟悉的就是失敗。
  馬雲表示,在大陸設立的湖畔大學是培養企業家,用的大部分案例都是失敗的故事。為什麼是失敗,如同在戰場上,生存下來的人才是贏家。所以當你做生意的時候,你得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
  此外他想分享的是,要用自己的思想來思考,「你的教育,你的背景以及你擁有的經驗,都令你變得與眾不同。你不應該永遠跟隨別人走, 你應該遵循自己的規則。」

馬雲談失敗:24人應徵 僅我被淘汰2017-03-24中央社

中國大陸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馬雲日前談失敗經驗。他說,當年高中畢業想在肯德基(KFC)找一份工作,24個人去了,23個人被錄取,他是唯一沒有被聘用的。馬雲說:「自己犯了那麼多錯誤,每一次失敗,每一次被別人拒絕,都把它當作是一次訓練」。
  國經濟網報導,馬雲23日下午受邀來到「環球轉型論壇」,與近3000名來自馬來西亞和其他20個國家的創業者和年輕人交流。
  馬雲說,他念了7年才完成中學學業,別人用了5年。他想進重點初中、重點高中都失敗,考大學他失敗3次;申請工作失敗差不多30次。當年高中畢業想在KFC找一份工作,24個人去了,23個人被錄取,他是唯一沒有被聘用的。
  馬雲也試著去考警察,5個同學去,4個被錄取,他又是那個沒被錄取的。阿里巴巴開始創業時,他見了超過30個投資人,沒有一個願意投資。
  他指出,「錯誤使他變得與眾不同」。
馬雲表示,如果有一天,他寫一本書,書名將是「阿里巴巴和1001個錯誤」。
他認為,自已不是個有天賦的人,又失敗許多次,但他深悟「樂觀、堅持、不抱怨,才有機會」的道理。
2017-03-25 11:03:51
圖博館
日媒:三大“中國式機制”,讓在中國生活比日本更方便

自2016年下半年以來,各色各樣的共享單車突然間遍布北上廣深的街頭巷尾,這也引起了在華外籍人士的興趣和思考。
  2017.4.18,《日經中文網》發表題為“讓新服務迅猛普及的3大中國式機制”的評論文章,指出如今讓很多在華日本人感覺“比日本方便得多”的服務也不在少數。除了共享單車外,還有利用智能手機的電子支付、送餐及打車服務等,這些只要用過一次就欲罷不能服務在過去1~2年迅速增加。
  文章指出,新的創意和服務在短時間內大規模普及的背後,是其他國家所沒有的、極具“中國特色”的三項“機制”在發揮作用。
  文章還指出,一旦發生問題,中國行政解決問題的速度之快和強硬程度也是日本無法想像的。作者表示,摩拜單車高管的話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便利的新服務肯定會出現問題。就像菜刀也是一樣,雖然為很多人做飯提供了幫助,但也會成為武器。較之於把小問題放大扼殺新服務,發生問題後製定對策才更有助於社會進步”。
  作者感嘆,如果把中國比喻成高速公路的話,那就是超高速車道與超低速車道的一種並存。兩種車道並存有時會造成混亂,不過從全都是“中低速車道”的日本來看,這同樣也充滿魅力。
  新的創意和服務在短時間內大規模普及的背後,是其他國家所沒有的、極具中國特色的三項“機制”在發揮作用。以共享單車為例來看一下。
3月上旬的一天,凌晨12點,我正在上海市區的街頭走著,一輛卡車突然停住,車上下來3個年輕男子。我一開始有些緊張,以為是乾什麼的,但3人戴上手套從車廂裡抬下來十幾輛新自行車擺到了人行道上。然後再次上車,開到幾百米開外重複同樣的工作。這才想到他們可能是在投放新的共享單車。
  1.模仿成功案例→過度競爭→降價→普及
例如,較早推出共享單車業務的“摩拜單車”從2016年4月開始在上海提供服務。之後僅一年時間,上海至少有7家企業涉足了共享單車業務。商業模式基本相同,自然就變成了“價格”競爭。半小時1元的收費降到了0.5元、0.1元,最近又接連推出了“免費一周”等宣傳活動。如果各公司爭相投放自行車,費用也降低的話,就會作為很有魅力的服務快速普及。作為第一個中國式機制大致經曆三步:(1)看到其他公司成功的話毫不猶豫地涉足→(2)價格隨著過度競爭降低→(3)服務普及擴大
2017-04-18 14:03:32
圖博館
當然,所有公司都在虧損。既然如此這些企業為什麼還硬著頭皮往裡鑽呢?原因很簡單,各公司重視的不是通過主業盈利的營業現金流(現金收支),而是在尋找四處漂流的投資資金。
  在中國,2016年初創企業募集的資金達到2364億元,1年實際增長了70%。掀起這股投資熱潮的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14年9月提倡的鼓勵“雙創”的政策。中國政府首腦的發言一般非常有分量,美國和日本根本沒有可比性。培養初創企業一旦“上升為國家層面”的政策,地方政府就會爭相設置旨在培養初創企業的補貼制度,企業和投資者則爭先恐後地投資。
  2.“由上到下” 催生投資資金
初創企業吸收的資金多的話,盡職調查(業務前景和資產評估)當然就變成了走形式。商務模式毫無特點,只是一味模仿成功案例的企業也能募集到資金。各企業還在打著如意算盤,認為即使後涉足的企業在競爭中失利,只要把資產出售給競爭的“贏家”就能回本。募集到的大量資金成為新業務的原動力,這是其他國家所沒有的第二個中國式機制。
  第三個機製或許是對“失敗”的思考方式。大體來說,日本為了防止失敗和事故,會過度謹慎地提前研究規定和對策。美國的思考方式是,雖然一定程度的失敗不可避免,但為了防止損失增大,會提前採取對策(?)。而中國完全是服務先行型,規定往往要滯後一段時間才會逐漸跟上。共享單車也是如此。
………
  回應
你確定美國的思考方式? uber破壞城市治理被紐約市政府搞的事情這麼快忘了?
http://www.guancha.cn/Neighbors/2017_04_18_404114.shtml
2017-04-18 14:03:56
圖博館
失敗萬歲 Born Losers
作者: 史考特.桑迪基 Scott A. Sandage
出版社:立緒
出版日期:2007/08/01
內容簡介
大蕭條的歷史經驗              
1819、1837、1857、1873、1929年的
經濟大恐慌經驗,
創造了美國歷時近百年的經濟繁榮。
2009年,金融海嘯席捲全球,
身處風暴中心的美國該如何從失敗中奮起?
以下是1819年一位美國商人的名言,它多麼像今天的處境:
美國毫不止息的野心瘟疫,已經招攬了「無數失敗」,
新的族群必須從今日的貧困絕境中遇火重生。
本書敘述「失敗文化」如何塑造今天的美國社會。
....
  這是一本失敗者的故事,是實踐美國夢的一段辛酸史。
  本書原書名為《天生輸家》(Born Losers),根據美國這一兩百年的歷史,美國夢讓每一個人都有可能變成天生的輸家,因為懷抱夢想,有成功的嚮往,當然便有失敗的可能。
  但沒有失敗,也不會有成功。自十九世紀以來,美國在漫天蓋捲的資本主義及企業家飛黃騰達故事的籠罩下,成功理所當然變成了人生的指標、存在的價值。但是過去的兩百年,就是因為有著那些無數失敗的人與故事,才使得美國夢在歷史的紀錄裡銘刻出一個獨一無二的圖像,那是一段不可逆轉的歷史記憶,一段改造了美國與美國靈魂的過去。
  失敗者的歷史,揭露了成功的黑暗面,這段歷史讓我們了解到,失敗不是美國夢的墮落面,而是美國夢的基礎。如果沒有失敗,美國夢便不會存在、並延續下去。我們需要失敗者,需要這個辭、也需要這種人,才能釐清自己的失敗和夢想。
  回應
不知道是原著本身有問題還是譯筆的問題,這本書我看到一半看不下去。內容雖然堪稱豐富,但不知道要表達什麼。最重要的,書名叫「失敗萬歲」,我卻看不出來哪裡有失敗萬歲的文眼。
用大量的書信,破產記錄等等來介紹美國資本主義下的失敗者。有趣但是雜亂無章。
2017-06-05 11:29:19
圖博館
日媒:日本人最不願創業挪威、捷克緊隨其後

日本經濟新聞網站2017.6.17消息,日本人力資源服務公司Randstad在世界33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勞動者意識調查,結果顯示有66.9%的日本人表示沒有創業意願,在33個國家和地區中位列最後一名,挪威、捷克、丹麥緊隨其後。回答“想在新興企業工作”的日本人為32.1%,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約60%。
此外,認為“本國創業環境良好”的日本勞動者也僅為20%,位列最後。相比印度和美國的勞動者,極少有日本勞動者認為“政府對新興企業進行了足夠的扶持”和“本國適合創業”。現在,日本的創業率僅為4%,不足歐美國家的一半。雖然日本的投資環境逐漸得到改善,但政府與民間攜手進一步加強對創業的扶持依然十分重要。
據彭博社報導,隨著日本創業精神的逐漸消退,初創企業裡老年人的比重越來越高。
日本中小企業廳的調查顯示,在2012年,日本初創企業裡,60歲以上老年人佔將近三分之一的比重。報告指出,老年僱員能夠用自己的職場經驗,為公司提供管理諮詢和其他服務。
來自日本研究院的一名研究員表示,日本老年僱員希望在退休年齡,還能把自己的知識和經驗運用到工作中。同時,他們有更多的資本,可以比年輕人更容易地起步。
報導稱,近年來,日本中小企業的數量正在逐年下降。儘管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台後宣稱要把日本變成“創業強國”,但是越來越多的人害怕創業的風險。這對於那些出生在日本經濟滯漲時期的年輕人來說更為明顯。
2012年,30歲以下的年輕人在初創企業中佔36%,而在三十年前,這一數字為57%。十多年來,日本年輕人們是最不願意創業的人群。
  回應
上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如日中天,米國學界吹捧日本成功之道是大企業僱員的終身製,沒有離職闖天下的想法。只有那些進不了大企業的人才去小作坊工作,或者創業開一些咖啡店丶小賣店之類。日本失去的20年後,米國學界變臉,批判日本企業失敗之原因在於員工終身製,員工沒有開拓精神,不思進取,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http://www.guancha.cn/global-news/2017_06_19_414092.shtml

創客經紀人:台青懂文創 未必懂行銷和市場通路2017-06-19聯合晚報

35歲的台灣青年范姜鋒登陸十年,從一名專注於品牌企劃的公司台幹,再到拓展人脈嗅聞商機創業,他說,台青很懂文創,但未必懂得行銷和大陸市場通路,來大陸發展,不僅發揮自己潛能,也拓展了新思路。
2017-06-20 10:30:52
圖博館
雁默:創業失敗不是死路,而是活路2018-01-31 觀察者網

青年創業家茅侃侃自殺身亡的消息,這幾天也傳到了台灣,台媒與港媒都以“創業者的悲歌”形容此事件。同時間,台媒還報導了另一則“韓國連續13年自殺率第一”的新聞,令人不由得對中華文化圈裡的自殺問題多思考一二。
  自殺,通常與“失敗”脫離不了關係,在我們的文化里,到底怎麼看待失敗的呢?
  前陣子訪問表弟,他小學畢業後就赴美求學,大學畢業後在矽谷工作了一段時間,30歲以後回台定居,仍在美商公司服務。表弟換了好幾家公司,均是美國科技產品設計公司,他的主要工作是聯繫大陸製造廠,也就是典型“美國設計-中國製造”商業模式下的青年就業族。
  對於兩岸青年與美國青年的差異,表弟提供了他的個人觀察,簡言之,他覺得大陸人與美國人比較像,台灣人反而與中美青年差異比較大。在這次難得的採訪裡,收穫頗豐,在此我只取一項來說:美國人與大陸人傾向將失敗視為成功的重要途徑,台灣人則視失敗為終結。
  在矽谷的創投圈裡,“曾經創業失敗”是一項被創投者重視的經歷,因為美國人認為失敗意謂著往成功之路更進一步。就像一部美國電影裡說的,在美國,生病就醫,你被視為痊癒者,在英國,生病就醫,你就是被視為病人而已。若說美國精神裡有什麼值得我們中國人學習的,我想應是這種積極性的正面態度。
  大陸創投圈也是如此嗎?我不確定,光聽表弟的個人觀察經驗或許還不夠周延,不過,台灣的創投者普遍不敢再投資創業失敗者,則是肯定的。
  矽谷的創投文化
....
真正了解失敗,並懂得利用失敗作為成功的階梯者,必然要洞悉“失敗與人格特質”之間的關係。簡單說,某些人格特質傾向失敗的創業者,會被PLUG AND PLAY在一開始就剔除,真正能獲得這家頗富盛名的創投公司青睞的創業團隊,其實只有2%。在篩選階段,PLUG AND PLAY會詳細評估創業團隊成員、技術與背景。
  換言之,不是任何失敗者都會受到矽谷創投業者的另眼相看,你失敗不要緊,但若人格特質上不夠自省與積極正面,那再寬容的投資者都不可能貿然給你資金。那麼,顯然有某種“失敗管理術”的教戰守則,以從失敗者中篩選比較可能東山再起的創業者,形成了新的“矽谷倫理”。
2018-01-31 09:55:46
圖博館
所以,對追逐利益的商業世界來說,失敗者所在多有,但在他們之中,也不乏取得了寶貴經驗的“領悟者”,而這就是值得投資的商機。
  中國傳統的商道
中國歷史雖看似重農輕商,但絕非沒有做生意的智慧。從宋代逐漸繁盛的商業發展到清末,“士商混雜”的趨勢也使得商人階級起了本質上的變化。縱然不論融合了佛學的儒家理學對商人心智的影響,我們仍可從更早的商賈傳統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治生”理念。
  吾治生產,猶伊尹、呂尚之謀,孫吳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與權變,勇不足以決斷,仁不能以取予,彊不能有所守,雖欲學吾術,終不告之矣。
  這段話來自《史記·貨殖列傳》,發言者是被奉為“治生之祖”的白圭。所謂“治生”,就是自營生計之意,所謂“治生之術”,就是商道。白圭的說法換成白話,就是說做生意啊,跟作戰的道理是一樣的,要講兵法謀略。若不懂權變,不敢決斷,不擅取捨,不知進退,縱然習得再多的生意技巧,也終歸失敗。俗語說,商場如戰場,也就是這個道理。
  商道就是一種求勝之道,其實白圭的話與硅谷的投資心法並沒有什麼不同,須知,當創業者面臨權變,決斷,取捨與進退的處境時,就是面對”可能失敗”的瞬間,這個時候,人的心理狀態是關鍵中的關鍵。白圭對商人應具備的心智,總結成智、勇、仁、強,對PLUG AND PLAY而言,評估失敗者再起的指標,又何嘗不是這些人格特質呢?
  韋伯主張資本主義起源的新教倫理,其實重點也就兩個字,勤與儉(楨:?) 。誰能說中國沒有勤儉的倫理傳統?為何(西方意義上的)資本主義不是起源於中國呢?我想答案可以在矽谷創投圈口中的“創新生態體系”裡找到線索,一種重大的社會變革,起源必然是多因的,在生態環境裡的各種因素都具備了,並順應了時機,事方可成。
http://www.guancha.cn/yanmo/2018_01_31_445232.shtml
2018-01-31 09:56:32
阿楨
韓媒:大學畢業生創業率中國是韓國的10倍

  韓聯社2019-06-03韓國貿易協會《韓中大學生創業生態圈比較研究》報告顯示,去年中國大學畢業生創業率為8%達63.7萬名,而韓國為0.8%僅4740人。
  有意創業的中國大學生占比89.8%,韓國僅為17.4%。最近中國的獨角獸企業(成立10年以內、估值超過10億美元)劇增,大學生對創業的關注度大幅提升。截至今年1月,全球310家獨角獸企業中,中國企業有80家,韓國僅有6家。這主要因為,與高度依賴政府的韓國初創企業不同,中國支持初創企業的民間創業基金豐富活躍,韓中兩國大學生對創業的看法也大不相同。諸如清華、北大等中國高校均設有為創新創業項目提供實質性支援的民間創業基金。
  中國通過民間合作等方式積極籌募創業基金,而韓國大學生創業基金有75%源自政府母基金,難以自主投資。
  另外,中國的創業友好型文化逐步擴散,不少大學生將成功企業家視為偶像,而韓國大學生對企業家的負面看法仍較多,害怕創業失敗,偏好穩定工作。(作者高恩智)
  相關新聞
中國大學畢業生創業率升至3%成功率不足5%西方成功率20−30%(楨:?) 中國經濟週刊 2017-10-09
大學生創業三大短板:資金缺乏、管理能力弱、社會資源不足
香港青年創業成功率不到1%
經濟部統計:台灣青年創業五年成功率約1%(中國約7%)
2019-06-05 09:08:03
阿楨
科學家需要更多談論失敗,才能更接近成功! 2019-06-18 新浪科技

  科學家每天都在經歷著失敗……失敗是科學研究不可避免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被納入科學方法之中:觀察、測量、假設和測試。當然,假設經常是錯誤的,當出現錯誤時,科學家將返回原點,進行更多的觀察,獲得新的測量資料,提出一個新的假設,並再次測試,一次又一次地進行著……
  儘管如此,科學上的失敗很少被公開談論,這就是為什麼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天體物理學家艾麗卡•哈姆登在近期召開的2019年TED大會上分享自己工作如何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事實上這是一次完美的勵志演說。
  幾年前分子生物學家瑪麗亞姆•紮林哈拉姆在《科學美國人》雜誌發表文章稱,科學實驗室裡發現的所有事情,尤其是失敗經歷,都不會被完整記錄下來,日常實驗的平庸過程和自我懷疑的實驗結果,都不會體驗在實驗日誌上。
  沒有失敗,我們就沒有完整的科學圖景,同時,我們也缺乏對一位元偉大科學家的完整認識,事實上科學家並不僅僅擁有光鮮美麗的光環,他們更多的是面對日常各種的失敗和挫折,只有經歷這些才使他們距離成功越來越近。
  艾麗卡說:“科學失敗之所以如此具有挑戰性,部分原因是時間尺度方面,資料是在數月、數年、幾十年內收集的,當你花了那麼多的時間研究一個科學理論,突然資料表明你是錯誤的,或者你一直在建造的望遠鏡突然墜落了,你會覺得你一生的工作都崩潰了。”
  她說:“數千名研究人員花費44年才將哈勃太空望遠鏡發射到太空軌道,這需要時間,需要面對失敗的容忍度,需要每個人每天選擇不放棄!”
2019-06-30 13:28:06
阿楨
學術科學界存在人才流失和半途中止的問題,最近一項研究表明,在所有從事學術科學工作的群體中,大約一半的人5年後放棄堅持。其中包含諸多因素在內,例如:缺乏父母的支持、性別方面的薪酬差異和聲譽不平等,但這種對失敗缺乏透明度的做法,或許只會讓事情變得更加糟糕。
  學會堅持和不放棄,是成為一位成功科學家最重要的課程之一。研究表明,韌性和對失敗更多的容忍度可以讓人們留在科學界,但是這種情況不會在研究所正式科研環境中發生。雖然研究顯示,提供特定恢復力訓練是有效的,但通常沒有相應的課程學習這種技能。
  如果可以學習獲得,是在私下裡進行的,從樂於助人的調查人員交談時獲得,與曾在該工作環境中的同事交談時發生,在家中交談時發生,或者在喝酒時發生。但很少在TED大會上分享,或者在出版文獻中看到,與年輕有為的科學家職場諮詢中談論失敗經歷的概率更低。
  艾麗卡說:“今天我可能覺得自己是一個失敗者,確實如此,但是我選擇了放棄,那麼我將一直是一個失敗者。我不會這樣做,目前我和研究同事計畫2020年再次發射FIREBall望遠鏡。”
2019-06-30 13:28:3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