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7-06 06:38:32| 人氣1,695| 回應6 | 上一篇 | 下一篇

《禮物的流動》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大陸潘澤泉在 2005年第3期《社會學研究》指出閻雲翔的《禮物的流動:一個中國村莊中的互惠原則與社會網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對現有人類學某些理論提出了質疑:

閻著從下岬村的禮物饋贈策略和社會關係再生產實踐中發現,下岬村的禮物饋贈現象對現有人類學某些理論提出了質疑,在中國村莊的禮物交換體系中,互惠原則並非具有普遍性,僅有互惠原則事實上並不能涵蓋一般性的禮物理論,中國的禮物饋贈是一種人情表達方式,存在著一種人情的倫理模式。滲透到禮物當中的精神同時蘊含著道德意味和情感意味;而且,在中國村莊存在著一種等級化的社會網路,而在等級情境下,禮物是沿著社會地位的階梯單向贈送的,收禮比送禮更被視為聲望的標誌,這是與互惠原則相衝突的(閻雲翔,2000 :112) 。贊同莫斯的“禮物之靈”以及庫拉交換制的學者所提出的禮物不可讓渡性,同樣不能解釋下岬村的禮物饋贈,中國人的禮物交換中並不具有任何超自然的力量。中國人的贈禮是一種可以而且應該消費的實物和數量不同的一筆錢,禮物是可以而且應該讓渡的。而且,參與禮物經濟不但會培育關係網絡的道德約束,使得道德原則超越了經濟考慮,涉及了社會實踐中的社會性、道德、意向和個人情感,也涉及到創造精神聯繫的人情和面子。

太被學術洞見所限了,不如我在<展題‧禮物>的以下所言:

學者有關「禮物」性質的爭論好比盲人摸象,其實各民族各文化的不同禮物觀只是根源於文化發展的不同演化,在人之初的原始狀態,可能只是一整體不分的禮物交換,其中有單純的感情、人情義務、實際的理性利害互惠、更有神秘的禮物之靈……中國的官員要是不給送禮者開個後門,還算禮尚往來嗎?…相反,印度的「布施」一元可能從種姓制度中奪取萬元、真是「一本萬利」,日本的「思賜」更可怕,一輩子都還不完。

吾人來設想,原始時代,男人為搏取女人歡心送上食物等禮物,女人為抓住男人而提供性服務。如此這般演化的結果就組成了以感情為主的家庭親情式禮物觀,但其中能不含功利的互惠、道德的義務嗎?

從家庭的感情禮物擴大到部落的義務禮物到部落間交易互惠性禮物,禮物觀就已在分化,随著農業工商文明的到來,禮物的交易互惠性最先從中排除,所以中國送禮要加紅白包裝,這除了要掩飾交易互惠性外,也隱含著禮物的非俗性。

不只傳统,現今各式禮品不也特重包裝以求與一般商品區分。對比於日中台,日本的禮品文化已令人目瞪,台灣更加發揮在各式「聯名卡」「來店禮」等之上,並被金融業視為台灣唯一有國際競爭力的行銷手段尤其想在同文同種的中國大陸「大方送」,只可惜苦了那些深陷循環利息的卡奴。…連高科技的分紅、年節獎金、尤其重要幹部的分股,也是在操弄傳統的禮物觀。
 
(法)古德利爾著《禮物之謎》(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內容提要

  這是一本人類學著作,講述禮物交換在人類多種社會形態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以及它在社會關系的生産和再生産中的作用。禮物和禮物贈與的理論,基本上就是研究那種其價值可以轉移的物件交換,無論是其象征價值還是經濟價值。在本書中,著名法國人類學家莫裏斯?古德利爾對關于禮物在社會生活和社會關系中重要性的各種觀念進行了重新探討,他著重研究的是那些神聖之物,它們具有價值,但從不交換。
  本書的開頭部分對馬塞爾?莫斯和克勞德?列維-斯特勞斯在這一方面的開創性著作進行了仔細分析,然後介紹作者自己在美拉尼西亞的田野調查。古德利爾認爲,那些傳統的禮物理論都有缺陷,因爲它們只考慮那些交換性的物件。他本人在神聖之物和與神聖之物相聯系的權威授予這個領域中來解釋禮物贈與,對當代和傳統的禮物贈與理論都提出了挑戰,爲這個傳統性的爭辯課題注入了令人興奮的活力。
  在禮物理論方面,《禮物之謎》是當前一份重大的理論貢獻,也是禮物理論史的一本精要指南。
編輯推薦

  這是一本人類學著作,講述禮物交換在人類多種社會形態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以及它在社會關系的生産和再生産中的作用。禮物和禮物贈與的理論,基本上就是研究那種其價值可以轉移的物件交換,無論是其象征價值還是經濟價值。在本書中,著名法國人類學家莫裏斯?古德利爾對關于禮物在社會生活和社會關系中重要性的各種觀念進行了重新探討,他著重研究的是那些神聖之物,它們具有價值,但從不交換。
  本書的開頭部分對馬塞爾?莫斯和克勞德?列維-斯特勞斯在這一方面的開創性著作進行了仔細分析,然後介紹作者自己在美拉尼西亞的田野調查。古德利爾認爲,那些傳統的禮物理論都有缺陷,因爲它們只考慮那些交換性的物件。他本人在神聖之物和與神聖之物相聯系的權威授予這個領域中來解釋禮物贈與,對當代和傳統的禮物贈與理論都提出了挑戰,爲這個傳統性的爭辯課題注入了令人興奮的活力。
  在禮物理論方面,《禮物之謎》是當前一份重大的理論貢獻,也是禮物理論史的一本精要指南。
目錄

  關于贈與之物、出售之物和不可贈與或出售、只能保存之物
  1 莫斯的遺贈
  明暗對照法的大師之作
  名聲後面的簡單理由:禮物交換作爲三種義務之結合——富有說服力的通用理論
  禮物贈與:雙重關系
  禮物之謎與莫斯的解答
  莫斯被各種本土理論所惑:列維-斯特勞斯的批評
  重新檢驗列維-斯特勞斯對馬塞爾?莫斯的批評
  列維?斯特勞斯對禮物之謎的解答:“遊移的能指”
  語言的大爆炸理論與社會的象征起源
  列維-斯特勞斯的假定:象征壓倒想象
  忘記了第四種義務(人給神及神之代表的禮物)
  被遺忘的莫斯
  關于可贈與之物和必須保留之物(安妮特?韋納與禮物悖論)
  關于社會的雙重基礎
  對莫斯的批評——既完成了他的理論,又有其他的思路
  對一個非競爭性禮物和量化禮物案例的簡要分析
  剛贈即還(有沒有荒誕禮物這回事?)
  “奧”真是解開神秘的鑰匙嗎?[莫斯怎樣解讀民族學家伊爾斯登?貝斯特(Elsdon Best)于1909年從恩加蒂-勞卡瓦部族采集的聖人塔瑪蒂?拉奈皮裏的教誨]
  冬季贈禮節:讓莫斯迷惑的禮物交換
  庫拉(莫斯所認爲的美拉尼西亞群島的冬季贈禮節)
  莫卡
  事物不會沒有理由地移動,不會自行移動
  2 人和神的替代之物
  新幾內亞島巴魯耶部族中的神聖之物、貴重之物和循環流通之物
  關于巴魯耶部族中由一個來保存的物件
  來自太陽、月亮或精靈的神聖之物,作爲禮物送給巴魯耶部族的神話祖先
  神聖之物是象征嗎?
  在一件神聖之物中隱藏著什麽
  男人對笛子偷竊
  關于莊嚴
  關于巴魯耶部族制作而用于贈與或交換的物品
  巴魯耶人的貝殼項鏈和“貴重”之物
  朋友之間的禮物
  巴魯耶部族中贈與之物、保留之物和交換之物的簡要總結
  對冬季贈禮節社會出現和發展的一些假設
  冬季贈禮節社會的曆史地位是什麽?
  什麽是珍貴之物?
  一個交易之物變爲禮物或神聖之物
  3 神聖之物
  什麽是神聖之物?
  關于神聖之物?
  關于神聖之物作爲人和社會的在場-缺席
  關于使人能夠生存于社會之中的被壓抑之物
  關于來自起源、神、精靈與人們之間相互贈與的不對稱禮物
  關于社會科學的批評功能
  4 解魅禮物
  關于曆史中社會和個人身份確定的必要支點
  關于市場社會中的超越市場之物
  回到禮物和禮物之謎的置換
http://baike.baidu.com/view/1708467.html?tp=0_00
 
禮物經濟>百度百科  
 
禮物經濟(gift economy)屬于經濟學的一支,此概念的提出是爲駁斥計劃經濟(planned economy)中,認爲人的行爲都是經過理性計算考量。禮物經濟指的是提供商品或服務者並沒有明確的預期回饋對象,也沒有預期回饋的內容,有許多分享行爲出自于非制式的習慣。同時,禮物的施與受之間已轉換成一種未明確規定的義務,形成送禮者與收禮者之間的隱晦關系。禮物經濟也被認爲是一種債務經濟,在這種經濟中,交易者的目標是盡可能獲得最多的禮物債務人,而不像在商品經濟中以獲取最大利潤爲目的。
http://baike.baidu.com/view/752785.html?tp=4_11
 
 
社會交換理論>百度百科
 
  當代西方社會學理論流派之一。産生于50年代末期的美國。交換理論最初是針對結構功能主義提出的,在理論和方法上具有實證主義、自然主義和心理還原主義的傾向。它強調對人和人的心理動機的研究,批判那種只從宏觀的社會制度和社會結構或抽象的社會角色上去研究社會的作法;在方法論上倡導個人是社會學研究的根本原則;認爲人類的相互交往和社會聯合是一種相互的交換過程。這是對美國心理學家B.F.斯金納的行爲主義心理學、功能主義的文化人類學和功利主義的經濟學的全面綜合。
  社會交換論的基本研究範疇和概念包括價值、最優原則、投資、獎勵、代價、公平和正義等。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國社會學家G.C.霍曼斯、P.M.布勞和R.埃默森。霍曼斯是交換理論的創始人。他提出了一組普遍性命題:①成功命題。一個人的某種行爲能得到相應的獎賞,他就會重複這一行動;某一行動獲得獎賞愈多,重複活動的頻率也隨之增多;獲得的獎賞愈快,重複活動的可能性就愈大。②刺激命題。相同的刺激可能會帶來相同或相似性行爲。如某人過去在某種情況下的活動得到了獎賞或懲罰,而在出現相同的情況時,他就會重複或不再重複此種活動。③價值命題。如果某種行爲的後果對一個人越有價值,那麽,他就越有可能去重複同樣的行動。④剝奪與滿足命題。某人(或團體)重複獲得相同獎賞的次數愈多,那麽,這一獎賞對該人(或團體)的價值就愈小。⑤攻擊與贊同命題。該命題包括兩方面:一是當個人的行動沒有得到期待的獎賞或者受到了未曾預料到的懲罰時,就可能産生憤怒的情緒,從而出現攻擊性行爲;二是當個人的行動得到預期的獎賞,甚至超過期待值,或者沒有遭到預期的懲罰時,他就會高興,就會贊同這種行爲。霍曼斯將 5個命題看成是一組“命題系列”,強調它們之間相互聯系的重要性,並認爲只要將5個命題綜合起來,就能夠解釋一切社會行爲。霍曼斯指出,利己主義、趨利避害是人類行爲的基本原則,由于每個人都想在交換中獲取最大利益,結果使交換行爲本身變成一種相對的得與失。對個人來說,投資的大小與利益的多少基本上是公平分布的。
  布勞的交換理論是從社會結構的原則出發考察人與人之間的社會交換過程,其理論目標既想克服功能主義忽視研究人的理論缺陷,又想彌補霍曼斯理論只局限于微觀層次方面的不足。布勞的理論方法是從描述交換過程及其在微觀層次上的影響開始,再從群體層次上升到制度與社會的宏觀層次。他認爲,社會交換關系存在于關系密切的群體或社區中,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之上的。社會交換是一種有限的活動,它指個人爲了獲取回報而又真正得到回報的自願性活動。布勞還區分了經濟交換與社會交換、內在獎賞和外在獎賞的差別,引入了權力、權威、規範和不平等的概念,使交換理論在更大的範圍內解釋社會現象。布勞的社會交換理論從微觀到宏觀,系統地追溯了交換現象的各種發展過程及其影響,從而形成一種歸納過程取向的社會結構理論。
  繼布勞之後,對交換理論作出重要貢獻的還有埃默森等人。埃默森運用嚴密的數理模型和網絡分析,闡述社會結構及其變化、社會交換的基本動因和制度化過程,在方法論上進一步充實了交換理論的理論體系。 
http://baike.baidu.com/view/367754.html?tp=1_11
 
社會學>百度百科
 
簡介
概觀
曆史
社會學中的科學與數學
主要學說
社會研究方法
社會學與其他社會科學
主要的社會學主題
社會學主要人物
社會學理論
法蘭克福學派
社會學學派及分支
相關文獻
簡介

  社會學是從社會整體出發,通過社會關系和社會行爲來研究社會的結構、功能、發生、發展規律的綜合性學科,偏理。它從過去主要研究人類社會的起源、組織、風俗習慣的人類學,傾向變爲以研究現代社會的發展和社會中的組織性或者團體性行爲的學科。在社會學中,人們不是作爲個體,而是作爲一個社會組織、群體或機構的成員存在。
概觀

  社會學作爲對現代性突出矛盾的回應出現于19世紀。這個現代性矛盾是: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小和越來越成爲一個整體,個人的世界經驗卻變得越來越分裂和分散。社會學家不但希望了解什麽使得社會團體聚集起來,更希望了解社會瓦解的發展過程,從而作出“糾正”。(這種觀點主要是社會學中塗爾幹學派所持的觀點,而其他派別尤其是法蘭克福學派,並不探索對社會的救治,因爲他們認爲對社會病疾提出的救治方案,往往是以一個小群體的觀念強加到絕大多數人的身上,這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使問題加重)
  今天,社會學家對社會的研究包括了一系列的從宏觀結構到微觀行爲的研究,包括對種族、民族、階級和性別,到細如家庭結構個人社會關系模式的研究。社會學系分成更多更細的研究方向,包括像犯罪和離婚,在微觀方面例如有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社會學家還常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從數量上來描述一個社會總體結構,以此來研究可以預見社會變遷和人們對社會變遷反應的定量模型。這種由拉紮斯費爾德(Paul F. Lazarsfeld)倡導的研究方法,現在是社會學研究中的主要方法論之一。社會學研究方法的另外一個流派是定性研究,包括參與觀察、深度訪談、專題小組討論等收集資料的方法,以及基于紮根理論、內容分析等定性資料的分析方法。從事定性分析的部分社會學家相信,這是一種更好的方法,因爲這可以加強理解“離散”性的社會和獨特性的人文。這種方法從不尋求有一致觀點,但卻可以互相欣賞各自所采取的獨特方式並互相借鑒。主流的觀點認爲,定量和定性這兩種研究方式是互補的,而不是矛盾的。
曆史

  孔德發明了社會學一詞。“社會學”是一門新的學術範疇。它橫跨經濟、政治、人類學、曆史及心理學。它的意義在于尋找混合了人類知識及哲學的源頭。
  “社會學”一詞是由孔德(Auguste Comte)首創的,他試圖使用一種物理學的方法來統一所有的人文學科——包括曆史、心理和經濟學,從而建立經得起科學規則考驗的學科,原本他用“社會物理學”來稱呼這個新的學科。他的貢獻主要是他使得社會科學終于脫離了人文領域。他的社會學理念是典型18世紀的:他相信所有人類活動都會一致地經曆截然不同的曆史階段,如果一個社會可以抓著這個階段,它就可以爲社會病開出有效的藥方。
  第一本以社會學爲題目的書是19世紀中期的英國哲學家 赫伯特?斯賓塞所著。在美國,1890年 肯薩斯大學的“社會學元素”是社會學第一個課程,1892年 芝加哥大學由艾比安?斯摩爾成立了美國第一個獨立大學學院,他也創立了“美國社會學學報”。1895年,法國 波爾多大學成立了歐洲第一個社會學學院。 1904年 倫敦經濟及政治學院成立了英國第一個社會學學部。1919年 馬克斯?韋伯在慕尼黑大學成立第一個社會學學部。1920年Florian Znaniecki在波蘭成立第一個社會學學部。
  第一次關于社會學的國際合作發生于1893年。當時 René Worms 成立“社會學國際小學院”,最後與創立于1949年的國際社會學家協會合並。1905年成立的美國社會學協會是今天世界最大的社會學家協會。
  19世紀至20世紀有一群古典社會學家冒起,例如:卡爾?馬克思、Ferdinand Toennies、埃米爾?塗爾幹、帕累托及馬克斯?韋伯。正如孔德,他們都不會自視爲社會學家。他們的工作涉及宗教、教育、經濟、心理學、道德操守、哲學、神學及其他學術範疇。當然他們在社會學上是非常有影響力的,特別是卡爾?馬克思更是經濟學重要巨頭。
  早期由孔德帶出的理論研究方式是模仿研究自然科學的方法,應用相同的方法學來探討社會現象。強調以經驗、實證和科學方法爲社會學紮實的基礎。這個方法學稱爲實證主義。
  19世紀早期以實證主義與自然主義手法來研究社會生活受到了德國的狄爾泰、海因裏希?李克爾等新孔德主義派哲學家的質疑。他們認爲自然世界跟社會世界是不同的,人類社會有獨特的範疇如意義、符號、規則、道德規範及價值。這些元素産生了人類文化。馬克斯?韋伯根據這個觀點發展出“反實證主義”的詮釋社會學(Interpretive Sociology),強調社會學研究的對象是人類行爲的主觀意義。它跟反自然論有密切關系,使社會學研究特別關注人類及文化價值。這導致難以爲主觀客觀研究分野的爭論並影響了詮釋研究。因特網時代也催生了社會學的新分支-公共社會學。
  最後,自然科學實際上並沒有取代其他的社會科學,而是變成強調對象和方法的另一種形式。今天,社會學家通常通過比較法來研究人類組織和社會制度,特別是在複雜的工業社會組織結構的研究中。從20至21世紀來看,社會學的研究也應該是突飛猛進的時代。
[編輯本段]社會學中的科學與數學
  社會學家研究時常常分析群體,如社會組織、宗教組織、政治組織及商業組織。他們研究社會群體間的互動、跟蹤源頭及發展過程、分析群體活動對各個成員的影響。社會學家關心社會群體的特征、群體間或成員間的互動影響及社會特征(例如:性別、年齡、種族)對日常生活所帶來的效果。這些社會研究結果能夠協助教育家、立法者、行政人員、社工等解決社會問題並制定公共政策。大部分的社會學家都有多項專長,例如社會組織、社會分層及社會流動、種族關系、教育、家庭、社會心理學、城市、農村、政治及比較社會學、性別角色及關系、人口地理學、老年學、犯罪心理學及社會學應用。
  今天,社會學研究人類組織、社會群體、社會互動等等都使用大量比較方法。社會學的發展對其它科學帶來額外的需求,這對研究現代工業社會是十分重要。近年,得到了人類學的啓示,加速了對多元文化及多元國民的研究。
  另一方面,社會學朝著微社會結構發展,例如:種族、社會階級、性別及家庭。因爲有很多罪案發生、家庭問題産生了很大的社會壓力,急需要社會學來尋找解決方法。
  社會學家透過量性研究來研究社會關系以預測社會變動。他們希望透過質性研究,如面談及小組討論,對社會運作有更深入的理解。有些社會學家正辯論著從中作出平衡填補兩者之間的空隙。例如:量性研究描述大型社會現象而質性研究描述個人如何理解大型社會現象。
主要學說

  社會理論當中常常用一些抽象和甚至複雜理論框架來解釋和分析社會樣式和宏觀社會結構。社會理論總跟經典的學科有一個令人不安的關系,就是大部分的重要社會學家從未擔任大學職務。現今社會理論被認爲社會學分支,涉足多個科學區域譬如人類學、經濟、神學、曆史等等。第一種社會理論幾乎跟社會學同時誕生。社會學之父-孔德創立第一社會理論-社會演化理論。在19世紀,三大社會理論分別是社會進化論、社會周期論和馬克思主義的曆史唯物主義。雖然它們現在被認爲是過時,但是它們卻産生了新理論,像新進化論、現代化的社會生物學、後工業化的社會理論及多邊理論。
  跟客觀的自然科學不同,社會理論家很少使用科學方法及其他事證方式來證明論點。反而,他們面對非常大型的社會走勢時候都使用一些假說。可是,這些假說需要很長的時間來證明。這正是反對者所批評的重點。對于解構主義者及後現代主義者,他們更質疑所有的研究及方法都是錯誤地承襲下來。很多時候,社會理論被認定爲不可證明的。
  可是,社會理論是構成社會學的最大部份。客觀的科學研究經常支持社會理論家的解釋。建基于科學方法的統計研究發現婦女和其他人雖然執行同樣職業,但是收入出現嚴重收入差距。這成爲女權主義的複雜社會理論的大前提。總之, 特別是對于純淨的社會學的追隨者,社會理論曾有這樣的呼籲因爲它的焦點從個體移到社會本身及一些能控制我們生活的社會力量。這社會學的洞察多年來都集中在學生和對現狀不滿意的人是因爲它假定社會結構和樣式是任意或受到具有力量社會群組所控制。這暗示了變動的可能性。這暗示了在社會底層的人士受到不該受的壓迫。
社會研究方法

  社會研究會用各種方法蒐集經驗實證,包括問卷、面談、參與者觀察及統計研究。
  不同的方法所面對的困難是它們都根據研究員各自采納的理論基礎來解釋及了解社會。作爲功能主義者,艾彌爾?塗爾幹喜歡以社會大規模結構來解釋任何東西。如果他是符號互動者,他便專注人們如何理解別人。馬克思主義者或新馬克思主義者把什麽都化作階級鬥爭。現象學家只是思考大衆對現實如何建立自己的意義。當各方都面對現實社會問題時,常常爭論誰對誰錯,而實際上會把不同方法學結合。
  因特網是社會學家的興趣所在,原因有四:一)它是研究工具。例如網上問卷調查代替紙張問卷。二)它成爲討論平臺。三)它本身是研究課題。因特網的社會學研究網上社區、虛擬社區。四)因爲因特網而産生社會組織上的改變,例如由工業社會轉型到知識社會的大型社會改變。
社會學與其他社會科學

  在二十世紀早期,社會學家及心理學家曾對工業社會作出研究,對人類學作出了貢獻。要留意一點的是人類學家都曾對工業社會作出研究。今天社會學及人類學主要分別在于研究不同的理論和方法而不是對象。
  社會生物學是綜合社會學及生物學的一門新科學。雖然它很快獲得接受,但仍然有很多爭論的地方因爲它嘗試使用進化及生物過程來解釋社會行爲及結構。社會生物學家常被社會學家批評過份倚賴基因對行爲的影響。社會生物學家卻說在自然之間和哺育存在一個複雜關系。故此社會生物學跟人類學、動物學、進化心理學有密切關系。這仍然是其他科學所不能接受的。一些社會生物學家像Richard Machalek要求使用社會學來研究非人類社會。
  社會學跟社會心理學有關系,前者關心社會結構,後者關心社會行爲。
主要的社會學主題

  群體組織方面:家庭-社區—鄉村-集鎮-城市-部落-民族-團體—文化..
  群體與組織
  初級社會群體
  家庭
  鄰裏
  兒童遊戲群體
  社會組織
  科層制
  社會制度方面:親屬-婚姻-經濟-政治-法律-宗教-教育-文化-體育..
  社會過程方面:合作-競爭-戰爭-改革-革命-社會輿論-社會價值觀
  社會化
  社會角色
  規範與越軌
  社會變遷
  分層與流動
  城市化
  現代化
  社會問題方面:就業-犯罪-環境污染-人口-移民-種族歧視-暴力—貧困..
社會學主要人物

  奧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
  埃米爾?塗爾幹
  赫伯特?斯賓塞
  卡爾?馬克思
  馬克斯?韋伯(Max Weber)
  滕尼斯
  齊美爾
  曼海姆
  帕累托
  馬林諾夫斯基
  斯金納
  威廉?薩姆納(William Sumner)
  威廉?托馬斯(William Thomas)
  弗洛裏安?茲南尼基(Florian Zrannecki)
  帕森斯
  默頓
  斯梅爾瑟
  甘斯
  米爾斯
  米德
  劉易斯?科塞
  霍曼斯
  布勞
  愛默生
  戈夫曼
  舒茨
  哈羅德?加芬克爾
  阿多諾
  埃裏希?弗洛姆
  赫伯特?馬爾庫塞(Herbert Marcuse)
  于爾根?哈貝瑪斯(Jurgen Habermas)
  米歇爾?福柯
  利奧塔
  呂西安?斯費茲
  布迪厄
  安東尼?吉登斯
  埃利亞斯
  克利福德?格爾茨(文化人類學者,Clifford Geertz)
  費孝通
社會學理論

  社會有機體論
  社會發展論
  社會公平論
  社會交換論
  社會互動論
  社會進化論
  社會均衡論
  社會認知論
  社會唯名論
  社會唯實論
  社會學習論
  社會控制論
  結構功能論
  沖突學說
法蘭克福學派

  法蘭克福學派是由德國的法蘭克福大學社會研究所構成的學術團體,無論從代表人物的數量,還是從其成員理論建樹的深度和廣度來看,它都是20世紀最大的馬克思主義流派,是西方人本主義馬克思主義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現代西方哲學的重要流派之一。可以斷言,不研究和理解法蘭克福學派的社會批判理論,不可能十分全面與深刻地理解20世紀人類文化精神的演進。
  法蘭克福學派代表人物衆多,著述豐富,涉獵的領域十分廣泛,而其主要代表人物的活動年代又幾乎涵蓋了整個20世紀。法蘭克福學派的創始人霍克海默與盧卡奇、布洛赫等人是同齡人,而它的第二代主要代表人物哈貝馬斯等人至今依舊健在並十分活躍。
  1923年,正值國際共産主義運動內部以盧卡奇、科爾施等人爲代表的一批非正統的馬克思主義者開始重新反思無産階級革命的經驗教訓,並重新認識馬克思主義理論時,德國的法蘭克福大學內部建立起一個以研究馬克思主義爲宗旨的社會研究所。研究所創辦了《社會主義和工人運動史文庫》雜志,它的第一任所長由屬于奧地利馬克思主義傳統的曆史學家格律伯格(Carl Crunberg 1861-1940)擔任。格律伯格在馬克思主義內部不同派別的爭論中持某種中立的態度,他對東方正統馬克思主義和盧卡奇等西方非正統的馬克思主義持同樣的態度。在某種意義上,法蘭克福社會研究所成了西方和東方馬克思主義思潮的聯結點,它所辦的《社會主義和工人運動史文庫》對東西方的馬克思主義文獻一視同仁,既發表新發現的馬克思和恩格斯文稿,發表伯恩施坦等人的文章,也發表盧卡奇和科爾施等人的文章。可以說,格律伯格擔任所長時期,社會研究所的成員尚未形成我們今天所稱謂的法蘭克福學派。1930年,霍克海默接替患病的格律伯格擔任社會研究所所長,從此開始以社會批判理論而著稱的法蘭克福學派的曆史。可以法蘭克福學派的曆史可以劃分爲三個主要階段。
  1930年至1949年的幻年間爲法蘭克福學派的創立時期和早期,從法蘭克福學派成員的活動地域來講,這一時期主要是該學派的美國時期。
  霍克海默與格律伯格最大的不同點是他不把社會研究所及《社會主義和工人運動史文庫》僅僅當作不同的馬克思主義思潮交彙或對話的場所,而是爲社會研究所的成員確定了明確的研究方向,這就是建立社會批判理論或批判的社會理論。霍克海默在就任所長時所做的題爲《社會哲學的現狀和社會研究所的任務》的演說中,明確提出,社會研究所的任務是建立一種社會哲學,它不滿足于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經濟學和曆史學的實證性分析,而是以“整個人類的全部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爲對象而揭示和闡釋“作爲社會成員的人的命運”,對整個資本主義社會進行總體性的哲學批判和社會學批判。由此,霍克海默一方面引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進行文化和意識形態批判;另一方面,他爲這一研究引進和組織了許多著名的學者,如阿多爾諾、馬爾庫塞、弗洛姆、本傑明等人,這些人或是成爲法蘭克福大學社會研究所的成員,或是成爲研究所新創辦的《社會研究雜志》的撰稿人,由此而構成了法蘭克福學派的強大陣營。
  然而,事隔不久,法西斯上臺,法蘭克福學派成員大多是持激進馬克思主義立場的猶太人,因而無法繼續在德國活動。社會研究所被迫于1933年遷往美國,先後隸屬于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和伯克利的加利福尼亞大學。在此期間,法蘭克福學派成員逐步發展和建立起自己的社會批判理論,對發達資本主義社會進行全方位的文化批判。其間,霍克海默于1937年發表的《傳統理論和批判理論》,明確把法蘭克福學派的理論概括爲批判理論。這一時期,法蘭克福學派發表了許多闡述批判理論的重要著作,如霍克海默的《獨裁主義國家》、霍克海默和阿多爾諾的《啓蒙的辯證法》、弗洛姆的《逃避自由》、馬爾庫塞的《理性與革命》等。
  1949年至60年代末爲法蘭克福學派的中期,是法蘭克福學派成員重新回到德國,在西德活動的時期,這是法蘭克福學派的鼎盛時期或黃金時代。
  1949年,應西德政府的邀請,霍克海默和阿多爾諾等人回國,重建社會研究所,二人分別擔任研究所的正、副所長。不久,霍克海默擔任法蘭克福大學校長,後又赴美講學,實際上社會研究所的工作主要由阿多爾諾主持。這一時期,不僅霍克海默、阿多爾諾、馬爾庫塞、弗洛姆等人(無論是回到德國還是留在美國)繼續建構與發展法蘭克福學派的社會批判理論,而且一批年輕的理論家,如哈貝馬斯、施密特、內格特等人開始崛起,成爲法蘭克福學派的第二代理論家。在這一時期,法蘭克福學派進一步發展了自己的社會批判理論。他們進一步強調辯證的否定性和革命性,對發達工業社會進行了全方位的批判,深刻揭示了現代人的異化和現代社會的物化結構,特別是意識形態、技術理性、大衆文化等異化的力量對人的束縛和統治,並制定了發達資本主義條件下的革命戰略。法蘭克福學派的激進的文化批判理論在60年代末席卷歐洲的學生和青年造反運動中獲得了極高的聲譽,産生了十分巨大的影響。霍克海默、阿多爾諾、馬爾庫塞、弗洛姆等主要代表人物已成爲十分著名、十分有影響的社會思想家。代表法蘭克福學派這一時期思想的主要著作有阿多爾諾的《否定的辯證法》、弗洛姆的《健全的社會》和《愛欲與文明》、哈貝馬斯的《認識與興趣》、施密特的《馬克思的自然概念》等等。
  從70年代起,法蘭克福學派進入了自己的發展晚期,這是法蘭克福學派主要代表人物相繼去世,學派開始走向解體的時期。
  60年代末席卷全歐洲的學生運動使法蘭克福學派的聲譽達到了頂峰,但此後法蘭克福學派很快開始了衰落和解體的進程。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是很多方面的。首先,法蘭克福學派的第一代主要代表人物相繼謝世,阿多爾諾于1969年去世,霍克海默于1973年去世,馬爾庫塞于1979年去世,弗洛姆于1980年去世。其次,法蘭克福學派的第二代主要代表人物哈貝馬斯和施密特之間存在很大的分歧,由此導致了法蘭克福學派的解體。施密特被視作法蘭克福學派的正統繼承人,他認爲法蘭克福學派的批判理論在70年代的發達工業社會條件下依舊有效,而哈貝馬斯則強調法蘭克福學派的傳統批判理論同現代社會條件的不適應性,他開始致力于探討晚期資本主義的合法性問題,主張以交往理性來取代工具理性的核心地位,從而以交往行動理論重建 曆史唯物主義。這些分歧反映在施密特的《論批判理論的思想》、《作爲曆史哲學的批判理論》和哈貝馬斯的《晚期資本主義的合法性問題》、《重建曆史唯物主義》、《交往與社會進化》等著作之中。理論上的分歧破壞了法蘭克福學派成員間的合作。1969年,哈貝馬斯擔任社會研究所的所長,但很快,由于同施密特之間關系的惡化,哈貝馬斯曾于1971年退出社會研究所。1972年施密特開始擔任研究所的所長。1983年哈貝馬斯返回到法蘭克福大學任教。雖然社會研究所還依然存在,但哈貝馬斯等人更多地是作爲單獨的思想家而活躍于國際學術界,法蘭克福學派作爲一個強有力的學派的曆史基本上已經終結。
社會學學派及分支

  曆史社會學派
  社會統計學派
  社會學分支
  社會學史
  教育社會學
  社會思想史
  社會學方法
  社會調查方法、社會統計學
  實驗社會學
  數理社會學
  應用社會學
  職業社會學、工業社會學、醫學社會學、城市社會學、鄉村社會學、家庭社會學、環境社會學、青年社會學、老年社會學、犯罪社會學、越軌社會學、婦女問題、種族問題、社會問題、社會群衆及分層問題、社區、社會保障、社會工作、微觀社會學、政治社會學、宗教社會學、體育社會學、發展社會學、人口社會學
  比較社會學
  社會地理學
  文化社會學
  藝術社會學、知識社會學、道德社會學
  曆史社會學
  經濟社會學
  軍事社會學
  社會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史、實驗社會心理學
  公共關系學
  社會人類學
  組織社會學
  發展社會學
  福利社會學
  人口學
  人口經濟學、人口社會學、人口學說史、人口史、人口地理學、人口生態學、區域人口學、人口系統工程、人口預測學、人口規劃學、人口政策學、計劃生育學
  參看:
  心理學 -- 情報學 -- 政治學 -- 社會主義 -- 社會發展規律 -- 社會結構 -- 人才學
相關文獻

  韋伯(德), 《社會學的基本概念》,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5, ISBN 7563352058
  葉至誠,《社會學是什麽》,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 ISBN 9578187181
  喬治.瑞澤爾(美),《當代社會學理論及其古典根源》,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喬納森?特納(美),《社會學理論的結構》,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1,
  John J. Macionis, Sociology (10th Edition), Prentice Hall, 2004, ISBN 0131849182
  Piotr Sztompka, Socjologia, Znak, 2002, ISBN 8324002189
  Stephen H. Aby, Sociology: A Guide to Reference and Information Sources. 3rd edn. Littleton, CO, Libraries Unlimited Inc., 2005, ISBN 1563089475
  Anthony Giddens, Conversations with Anthony Giddens, Polity, Cambridge, 1998. 對古典社會學作很好的介紹。
  Anthony Giddens, Sociology, Polity, Cambridge
  Anthony Giddens, Human Societies: Introduction Reading in Sociology
  Robert A. Nisbet, The Sociological Tradition, London, 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 1967,
  Evan Willis, The Sociological Quest: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ocial life, 3rd edn, New Brunswick, NJ,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1996, ISBN 0813523672
  Andrey Korotayev, Artemy Malkov, and Daria Khaltourina, Introduction to Social Macrodynamics, Moscow: URSS, 2006. ISBN 5-484-00414-4.
 
 
 
 
 
 
 

台長: 阿楨
人氣(1,695) | 回應(6)|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經濟管理 |
此分類下一篇:《社會資本論》
此分類上一篇:《交換》

懶人咪
恩恩 是阿
相對的心理戰ㄅ
2007-07-06 10:15:16
版主回應
過陣子妳當高科技新貴將成戰犯
2007-07-06 11:25:17
念情
現在書商到學校跟老師推銷教科書
據說只要書商說了
只要你用我的書就送測驗卷參考書...之類的話
就算老師沒答應
只要聽到了
又碰巧選了他們的版本
都有可能被告
依大法官會議之解釋,「教師並不是公務員」,但因選擇教科書屬「執行公務」性質,如果檢察官認定是接受書商「期約贈品」(即使是送學校或學生,不是送給老師),就屬「公訴罪」,檢察官應主動偵察蒐証,若認為罪証確鑿,即可提起公訴;法官若認同檢察官之採証,就可能判決有罪。

法官的自由心證很恐怖的
2007-07-06 16:38:36
版主回應
怎証明「聽到了」?

不是說「自由心證」了嗎
2007-07-07 07:47:55
塵俠
我們做工程的為了彼此聯絡感情
經常三五個人一起吃飯
由於我是甲方
所以每次要不就是我買單
要不就是GO DUTCH----
這樣比較不會衍生問題
2007-07-06 16:45:32
版主回應
塵俠的好習慣

但為何政府的各項工程會不時傳出收禮之賄呢

那得問郭交長茶葉罐裡的美金
2007-07-07 07:52:11
阿楨
為何不該一次買太多禮物給孩子?‧親子天下2012/02/01

美國維吉尼亞科技大學的研究學者發現「送禮者的矛盾」這個現象,當我們收到好幾樣禮物時,任何附加小贈品都會「混淆視聽」,削弱最珍貴禮物的價值,進而在收禮者心中「貶值」。【整理/李岳霞】
生日時,你收到了夢寐以求的名牌包,心裡充滿欣喜和感激,打開包包,裡頭還藏了一盒你最愛的比利時巧克力。照理說,你得到了更多應該感到更開心才對,但一開始收到包包的狂喜卻似乎已沒那麼強烈?為什麼呢?
美國維吉尼亞科技大學的研究學者稱這種現象為「送禮者的矛盾」(The Presenter's paradox)。他們在一系列的研究中發現:「額外贈品」會讓最重要的「大禮」貶值。其中一項實驗是,他們提供消費者兩個方案:「1台 iPod」或「1台iPod+1首免費歌曲」,結果發現,一般消費者願意花108.41美元買一台 iPod,卻只願付86.16美元買一台iPod附贈一首免費歌曲。
另一個學費的實驗,研究者詢問一百多名學生願意收到哪種優惠:「1,750美元的學費禮券」或「1,750美元的學費禮券+15美元的教科書禮券」,結果發現多數的學生都不選擇有附加贈品的方案。
研究團隊的心理學家歸結:次要的資訊會稀釋掉真正重要訊息的影響力。當我們收到好幾樣禮物時,大腦是「零碎處理」所得到的訊息,也就是我們傾向把每一件禮物分開來看。因此,任何附加小贈品都會「混淆視聽」,削弱最珍貴禮物的價值,進而在收禮者心中「貶值」。
因此,買禮物給孩子時,送他最想要的那件禮物就好,讓他充分感受單一禮物帶來的快樂,孩子也比較會珍惜。

另參本館:禮物 《禮物的流動》《社會資本論》《交換》《習俗與經濟》
2012-02-02 10:38:45
阿楨
日本就愛「過度包裝」 環團:限塑政策努力不夠

明亮乾淨的超市裡放眼望去,所有商品不管是生鮮、水果,還是午餐便當,全都用塑膠包裝的漂漂亮亮;日本的日常生活中充斥著各種塑膠產品,但隨著全球環保意識抬頭,一次性塑膠產品垃圾也受到關注,日本政府提出新法案,希望能藉此揮別塑膠大國的惡名。
2018年6月的G7峰會上,日本以國內限塑法規尚未完備為由,拒絕簽署加拿大提案簽署「海洋塑膠憲章」;但接下來,日本即將在6月於大阪主辦G20,首相安倍晉三希望推動簽署「海洋塑膠憲章」,因此在國內大力推動動禁用塑膠的活動與新法。
根據聯合國統計,日本人均塑膠用量高居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凡是訪日買過伴手禮的人可能都有感,商品層層細緻包裝,隱藏著日本特有的「多禮」文化,卻也造就了驚人的塑膠使用量。
日本在2018年首次提出解決方案,目標要再2030年前,把每年高達940萬噸的塑膠垃圾量減少25%。而其中一個重要做法,就是要求商家收取塑膠袋費用。
截至目前,日本政府的方案對其它一次性使用的塑膠用品,包括吸管或塑膠杯等在內,仍缺乏具體做法,而在中央政府行動緩慢的情況下,有地方政府和企業早已自行先採取限塑行動。京都附近的上勝町就訂下在2020年前達成零塑膠垃圾的目標,而京都市也早就禁止零售業者提供免費塑膠袋。
環保人士指出,日本推行限塑政策最大的阻礙,就是無所不在的便利商店協會。日本綠色和平人士石原賢治表示,東京都曾試圖推動禁止免費塑膠袋政策,但因為便利商店協會的反對而作罷。石原也指出,儘管日本民眾對塑膠垃圾問題意識提升,但日本高度垃圾分類回收以及乾淨的街道,也讓民眾無法察覺塑膠垃圾問題的嚴重性。
2019-03-21 09:20:59
阿楨
台媒:大陸春節百億紅包大戰的背後,“流量大戰”

臺灣《中國時報》2021-02-09原題:大陸網路巨頭拼支付 紅包燃戰火 春節臨近,並成為大陸網路巨頭們角力的新舞臺,一場高達百億元(人民幣,下同)的紅包大戰正如火如荼地展開。這場紅包大戰表面上看來是各巨頭的砸錢遊戲,骨子裡是一場赤裸裸的支付大戰,也是流量大戰,整個戰場早已硝煙彌漫,引信一觸即發。
  在兩家短視頻龍頭抖音和快手分別宣佈以20億元和21億元加入2021年的紅包大戰後,百度高調砸下22億,互別苗頭。光這三家巨頭就拿出63億元,超過2020年10家網路平臺發出的60億元左右紅包。淘寶也再次成為央視春晚獨家電商合作夥伴,據說將至少發20億元紅包。
  除以上幾家巨頭外,支付寶集五福,微信、天貓、京東等也都沒在這場紅包大戰中缺席。在春節紅包大戰走進第七個年頭後,(大陸的)網路巨頭們動作越來越大,玩法也從原先單純的紅包不斷演化創新,從搖一搖到集福卡再到各種遊戲互動,不斷刺激、挑戰著用戶的神經和手速。
  艾媒諮詢CEO張毅表示,這些巨頭如此熱衷砸錢比拼紅包,無非是想通過紅包獲取新用戶和流量——這才是業者的本意,然後通過提取紅包時的銀行卡綁定等,來打造自身支付體系,再由此衍生出理財、信貸等各項業務,撒出的紅包就可以賺回來。
  現在的春晚熱鬧非凡,已成為網路巨頭撒錢發紅包的兵家必爭之地。但在早期,春晚的贊助商多半是鐘錶業、酒廠或家電業金主。隨著網路時代來臨,春晚幕後贊助的演變也是與時俱進,並成為網路巨頭廝殺火拼的灘頭堡。
  從早期的鐘錶、酒廠藥企、家電業競爭春晚標王,到如今網路巨頭的互動紅包,38年來的春晚廣告贊助、冠名競標,折射出大陸商業版圖沉浮的縮影。
2021-02-11 08:27:3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