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12 07:01:00| 人氣4,636| 回應3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張藝謀神話的終結》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不錯!二個字「新生」可同時評王一川的《張藝謀神話的終結》(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和東雨的<張藝謀神話的終結>,他倆只知藝術電影之「神話」而不知流行娛樂電影之「神話」,故標題應改為「張藝謀神話的新生」。

「張藝謀在當代中國電影界可算是一位具有轟動效應的“神話英雄”, 然而近幾年,細心的人們又發現,張藝謀在電影上似乎不如過去那麼火爆了。
王一川博士近期發表專著《張藝謀神話的終結》(以下簡稱《終結》 ),從嚴整的學術角度對此給出了一個說法。90年代初,王一川就把張藝早期以電影出道而引發的轟動效應,稱做“張藝謀神話”…張藝謀的電影活動所以能引發如此巨大的社會效應,《終結》認為,是由於當代中國人的特殊需要而把非凡的想像力投諸張藝謀,使之成了神話英雄。
但是,張藝謀成為“張藝謀神話”,還應該有其電影內在的審美品質依據。《終結》總結了張藝謀影片的獨特審美特徵:在奇變體的文體框架 中,努力從事象徵化形象的創造,使影片特徵鮮明而又內涵豐富,從而表達豐富深刻的氣韻特徵。這一說法,正與張藝謀近幾年一直強調自己早年電影的“精神勁頭”和“人得爭口氣”相呼應,從而為全面把握該時期中國電影的審美特徵提供了原創性思路。
說到底,正是“歷史”這位總“導演”,借文化與審美之手製作了“ 張藝謀神話”。但是,“神話”本身揭示的啟示卻是多方面的:當代自我 與其不切實際地把“西方”當做世界而高呼“走向世界”(如同國人夢寐以求的奧斯卡獎等),不如平靜務實地“走在世界”。張藝謀電影確立了 “第五代”電影在中國的地位,卻又把第五代從80年代精英文化軌道中抽離出來,帶入一條始料不及的國際化大眾文化製作的新道路。
王一川指出,連帶而來的第三、四代導演群起仿效,表明正是“張藝 謀神話”加速了當代中國娛樂文化潮的興起。而娛樂文化潮興起之日,卻是張藝謀神話“終結”之時。在90年代中後期以來更加國際化商業化的電影格局中,張藝謀電影本身的“平常化”也正標明了這一點。」
http://dailynews.sina.com.cn 1999年5月10日 北京晚報
 
张艺谋>百度百科
 
  1968年:初中畢業後在陝西乾縣農村插隊勞動,後在陝西鹹陽國棉八廠當工人。
  1978年:入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學習。
  1982年:畢業後任廣西電影制片廠攝影師。
  1984年:在張軍釗導演的影片《一個和八個》中擔任攝影師。以其大膽的構圖、獨特的鏡頭設計獲1984年中國電影優秀攝影獎。
  1984年:在陳凱歌導演的影片《黃土地》中擔任攝影師,充分調動攝影手段,以獨特的造型表現出黃土高原的拙樸渾厚,于1985年獲第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攝影獎,法國第七屆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最佳攝影獎,第五屆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東方人柯達優秀制片技術獎,瑞士盧卡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
  1986年,在陳凱歌導演的影片《大閱兵》中擔任攝影師。影片獲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
  1987年:主演吳天明導演的影片《老井》,表演質樸、准確,同年獲第二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成爲我國第一位國際A級電影節影帝,1988年獲第八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第十一屆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
  紅高粱 
  1987年:導演影片《紅高粱》,以濃烈的色彩、豪放的風格,頌揚中華民族激揚昂奮的民族精神,融敘事與抒情、寫實與寫意于一爐,發揮了電影語言的獨特魅力,于1988年獲第八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第十一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第三十八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金熊獎,第五屆津巴布韋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故事片真實新穎獎,第三十五屆悉尼國際電影節電影評論獎,摩洛哥第一屆馬拉卡什國際電影電視節導演大阿特拉斯金獎,第十六屆布魯塞爾國際電影節廣播電臺青年聽衆評委會最佳影片獎,法國第五屆蒙彼利埃國際電影節銀熊貓獎,民主德國電影家協會年度獎提名獎,古巴年度發行電影評獎十部最佳故事片之一。
  1989年:與楊鳳良合作導演影片《代號美洲豹》。這是一部比較失敗的作品。
  1989年:主演程小東導演的影片《古今大戰秦俑情》。影片獲法國巴黎奇情動作電影展大獎。
  1990年:與楊鳳良合作導演影片《菊豆》,講述了一個“被禁錮的激情”的故事,同年獲法國第四十三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首屆路易斯.布努埃爾特別獎,西班牙第三十五屆巴利亞多裏德國際電影節大獎——金穗獎、觀衆評選最佳影片獎,美國芝加哥國際電影節大獎——金雨果獎,美國第六十三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1991年:導演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挂》,影片的光影、構圖、色彩均十分講究,文化氣息十足,象征意味濃厚,雖然被一些影評人批評爲“僞民俗”,仍受到廣泛歡迎。同年獲意大利第四十八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國際影評人協會大獎、天主教影評人協會大獎、金格利造型特別獎、艾維拉諾塔莉特別獎;1992年獲意大利全國奧斯卡獎(大衛獎)最佳外語片大獎、意大利米蘭電影協會觀衆評議該年度外語電影第一名大獎、英國全國電影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獎。影片獲美國第六十四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1992年:導演影片《秋菊打官司》,影片一改張藝謀以往的風格,采取了紀實風格、偷拍、大量采用非職業演員的半紀錄片手法,真實反映了當代中國農村的面貌。鞏俐在片中塑造的孕婦秋菊形象被認爲是她最出色的一次表演。影片獲意大利第四十九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金獅獎,女主角鞏俐獲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像這樣在國際A級電影節上兩項大獎同時頒給一部影片的情況非常罕見。在國內,影片獲第十五屆大衆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女主角獎(鞏俐),1993年獲廣播電影電視部1992年優秀影片獎、榮譽獎。
  1994年:導演影片《活著》,影片以中國內戰和新中國成立後曆次政治運動爲經,男主人公富貴的一生爲緯,反映了一代中國人的命運,用黑色幽默的方式對中國社會進行了嬉笑怒罵的諷刺和批判,被觀衆和影評人普遍推崇爲張藝謀最優秀的作品。《活著》是張藝謀迄今唯一一部被禁的影片,卻在國際上贏得了空前的榮譽:法國第十七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最佳男演員獎(葛優)、人道精神獎;1994年全美影評人協會、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獎;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英國電影學院獎(相當于英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1995年:導演影片《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影片從一個小孩子的眼光反映30年代上海幫會鬥爭的人心險惡,全片包裝相當華麗,女主角鞏俐更在片中大展歌舞。影片憑借美妙的構圖和飽滿的色調獲得第四十八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技術獎,1995年全美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大獎,美國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大獎自由論點獎,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攝影獎(呂樂),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提名,美國紐約《電影雜志》評選1995年度世界十佳影片第一名。影片拍攝完畢後,張藝謀與鞏俐分手。
  1997年:導演影片《有話好好說》,這是一部都市輕喜劇,京味十足,詼諧幽默,影片彙集了姜文、李保田、瞿穎、葛優、李雪健、傅彪等諸多明星大腕,主題曲由臧天朔演唱。張藝謀導演本人也在影片中扮演了一個收廢品的民工角色。
  1998年:導演影片《一個都不能少》,影片反映了中國農村教育的現狀,是張藝謀唯一一部完全采用非職業演員的作品,真摯感人。影片獲第5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金獅獎,天主教影評人“兒童與電影”最佳影片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佳影片大獎,意大利《電影》雜志最佳影片獎,美國國際青年文化中心青年電影協會“青年與夢想”最佳影片獎,伊朗第十屆國際青少年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兒童教育三等獎,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和最佳導演獎,第十九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第22屆大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98年大學生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獎,第23屆巴西聖保羅國際電影節觀衆評選最佳影片獎,1999年度歐洲電影評獎最佳外語片提名,2000年美國“青少年藝術家獎”電影組織1999年最佳國際電影獎、最佳表演獎(魏敏芝),《日本電影旬報》讀者評選2000年世界十大最佳影片第二名。
  1999年:導演影片《我的父親母親》,這是張藝謀一部唯美、深情、感人的愛情片,像一篇娓娓道來的散文詩,現實與回憶相交錯,現實用黑白表現,回憶用彩色表現,該片是章子怡的第一部電影,被譽爲“世紀末的愛情絕唱”,作曲家三寶的配樂更是爲人所津津樂道。該片獲第5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銀熊獎,天主教和基督教聯合頒發“人道主義精神獎”,意大利電影評論家協會、意大利記者協會“巴克大獎”,2000年度中國政府華表獎最佳影片獎,第20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攝影獎(侯詠)、最佳美術獎(曹久平),第23屆大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女主角獎(章子怡),《日本銀幕》2000年度:最佳外語片第一名、最佳外國女演員 (章子怡),2001年美國聖丹斯電影節世界電影觀衆評選大獎,伊朗曙光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章子怡),第19屆伊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
  2000年:導演影片《幸福時光》,由趙本山、董潔主演,其中董潔是張藝謀通過互聯網選出的新一代“謀女郎”。 該片獲得西班牙巴利亞朵利德國際電影周銀針獎(最佳影片第二名)和由評判團選出的國際影評大獎,而董潔則獲得最佳女主角。
  2002年:導演影片《英雄》,這是張藝謀第一部古裝商業大片,全片明星陣容相當強大:李連傑、張曼玉、梁朝偉、章子怡、陳道明、甄子丹,主題曲演唱者爲王菲。內地票房2.5億元人民幣,全球票房1.77億美元,2004年8月在美國上映連續兩周票房冠軍。制片人張偉平大膽創新,采取了許多國産影片從未采取過的營銷手段,如包租公務機宣傳、拍賣音像制品版權、嚴格防盜版措施的超前點映、人民大會堂盛大的首映禮、零點首映,等等。影片的影像制品版權賣出了1780萬的天價,至今沒有被超越。該片獲2003年第5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阿爾弗雷德-鮑爾特別創新作品獎,第60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德國威斯巴登電影評價中心(FBW)“特別有價值”電影,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攝影、最佳美術設計、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動作設計、最佳音樂、最佳聲音效果、最佳電腦設計等7項大獎。
  2004年:導演影片《十面埋伏》,由劉德華、金城武、章子怡主演,內地票房1.5億元人民幣,全球票房9300萬美元。獲第11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市場開拓獎、最佳女主角獎、優秀電影技術獎、優秀制片人獎,美國藝術導演協會傑出貢獻獎,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獎,第62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第7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提名,英國電影學院獎9項提名。
  2005年:導演影片《千裏走單騎》,主演是張藝謀年輕時的偶像、日本老牌影帝高倉健。該片感情深沈而豐富,感人至深,榮獲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第2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亞洲電影大獎。
  2006年:導演影片《滿城盡帶黃金甲》,由周潤發、鞏俐、周傑倫、劉燁主演,投資3.6億元人民幣,國內票房2.9億元人民幣,全球票房截至2008年5月已超過7850萬美元。這部影片是國産片票房紀錄保持者,獲得了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提名、香港電影金像獎4項大獎。該片是張藝謀和鞏俐11年後的首次合作,周傑倫爲該片創作了膾炙人口的主題歌《菊花臺》。 同年,張藝謀被北京奧組委任命爲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第13屆夏季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 開閉幕式總導演 。
  作爲國際知名導演,張藝謀也曾多次應邀擔任柏林、威尼斯等國際電影節評委,並先後于2005年、2007年擔任過第18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和第6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
  除電影外,張藝謀“副業”多多。他執導過歌劇(《圖蘭朵》、《秦始皇》)、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挂》)、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系列),拍過北京申奧和上海申博的官方宣傳片,拍北京奧運會會徽、火炬宣傳片,給豐田威馳拍廣告,擔任網絡遊戲《十面埋伏OL》的藝術總監……張藝謀說,人的潛力是無限的,一個人就像橡皮筋一樣,需要不斷地拉,在這個過程中挑戰自己的極限,不斷擴展自己的能力。 張藝謀自我評價是一個很勤奮的導演,在同事眼中,他是一個很低調、平和的人。
  2008年:當選爲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連續三次當選),與劉敬民、崔大林、張景安、鄧亞萍一起出席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的主題爲“政協委員談奧運”的招待會並回答記者問題。
  2008年:作爲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總導演,較完美地展示了中國文化,獲得國內外一致好評。2008年,被中共中央國務院評爲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先進個人。
  2008年11月7日,在北京電影學院被波士頓大學宣布授予“人文藝術榮譽博士學位”,成爲中國第一位獲得該校“榮譽博士”的中國電影人。此前張藝謀曾先後于2001年、2005年被授予莫斯科電影學院電影學“榮譽博士”學位和香港城市大學文學“榮譽博士”學位。
  2008年12月17日,美國《時代》周刊年度人物評選揭曉,美國總統奧巴馬成功“當選”。張藝謀則憑借成功執導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獲得提名(挺進五強),好萊塢大導演斯皮爾伯格[11]負責撰寫了對張藝謀的提名評語。
【傳奇拍檔】 
  張藝謀和張偉平1989年認識,從1996年開始,張偉平一直擔任張藝謀電影的監制/制片人,他成立了北京新畫面影業公司,專門投資張藝謀的電影。正是由于兩人的協作締造了中國電影史上一個又一個的傳奇——從威尼斯、柏林等各電影節斬獲大獎到《英雄》等影片開創中國商業大片時代都無不演繹著兩人的“友誼人生”。
【榮譽集錦】
  1995年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全世界十大傑出導演之一
  1995年 美國夏威夷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1995年 美國克羅拉多國際電影節:“傑出成就獎”
  1996年 美國《娛樂周刊》評選:當代世界二十位大導演之一
  1998年 美國《時代周刊》:“世界十大風雲人物”
  1999年 第六屆亞洲電影交流會:“終身成就獎”
  2000年 第十一屆美國帕爾馬國際電影節:“傑出電影藝術家獎”
  2000年 日本《電影旬報》:2000年度最佳外國導演
  2001年 日本《電影旬報》讀者評選:最佳外國導演
  2002年 第十三屆日本福岡亞洲文化獎:“大獎”
  2002年 德國曼海姆市政府及第51屆德國曼海姆電影節聯合頒發:“電影大師”
  2002年 美國第二代協會:“精英獎”
  2002年 美國南加裏福利亞洲影視委員會:“超級明星金星獎”
  2005年 意大利那坡利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2005年 美國夏威夷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2007年 綠色中國年度人物
  2008年 綜藝年度人物
  2008年 搜狐年度人物
  2008年 中國文化人物
  2008年 品牌中國30年30人
  2008年 CCTV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2008年 CCTV體壇風雲人物年度評委會大獎
【作品列表】
  1984:《一個和八個》 攝影
  1984:《黃土地》 攝影
  1986:《大閱兵》 攝影
  1987:《老井》 主演
  1987:《紅高粱》 導演
  1989:《古今大戰秦俑情》主演
  1989:《代號"美洲豹"》 導演(與楊鳳良合作)
  1990:《菊豆》 導演(與楊鳳良合作)
  1991:《大紅燈籠高高挂》 導演
  1992:《秋菊打官司》 導演
  1994:《活著》 導演
  1995:《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導演
  1996:《有話好好說》 導演
  1997:《圖蘭多》(歌劇/意大利佛羅倫薩節日歌劇院) 導演
  1998: 大型露天實景歌劇《圖蘭多》(中國紫禁城太廟)
  1998:《一個都不能少》 導演
  1999:《我的父親母親》 導演
  2000:《幸福時光》 導演
  2001: 大型三幕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挂》 編劇 導演 藝術總監
  2001: 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宣傳片《新北京,新奧運》 總導演
  2002:《英雄》 導演
  2002: 上海申辦2010年世博會宣傳片 總導演
  2003: 韓國世界杯體育場 大型露天實景歌劇《圖蘭多》 導演
  2003: 北京奧運會會徽發布儀式及會徽宣傳片《中國印?舞動的北京》 總導演
  2004:《十面埋伏》 導演
  2004: 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桂林) 總導演(與樊躍、王潮歌合作)
  2005:《千裏走單騎》 導演
  2006: 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麗江》 總導演(與樊躍、王潮歌合作)
  2006:《滿城盡帶黃金甲》 導演
  2006: 美國大都會原創歌劇《秦始皇》 導演
  2007: 北京奧運會火炬及火炬接力宣傳片 導演
  2007: 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西湖》 總導演(與樊躍、王潮歌合作)
  2008: 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13屆夏季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 開閉幕式 總導演
  2009:《金陵十三釵》准備中,將開機 導演
【經典視頻】  
  1.《張藝謀的2008》
  http://space.tv.cctv.com/video/VIDE1233630403784186
  2.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 NBC版本
  (上集)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ExODY2OTI=.html
  (下集)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ExODg0ODQ=.html
  3.體壇風雲人物 評委會大獎:張藝謀
  http://sports.cctv.com/special/C22672/20090221/105858.shtml
  4.張藝謀使中國推向世界 開幕式將永留史冊—搜狐體育播報
  http://s.sohu.com/20081202/n260976675.shtml
  5.人物—張藝謀
  (上):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a67qWGtbFnk/
  (下):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T1M9Iugv4cQ/
  6.印象系列:
  印象劉三姐: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29Gh4v83_SY/
  印象麗江宣傳片:http://www.56.com/u69/v_MTgxMTk5NjI.html
  印象西湖: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gDhnknyyJgI/
  7.張藝謀:一統大局
http://ent.sina.com.cn/m/c/bn/2006-12-12/15462292.html
 
 
《三槍拍案驚奇》入圍本屆柏林影展競賽類
 
《三槍拍案驚奇》乃是國際大導張藝謀改轅易轍,首部嘗試的商業喜劇大作,網羅了當今實力派演員趙本山、孫紅雷、小瀋陽等人擔綱演出,由於劇情詼諧逗趣,在大陸一推出上演,就造成轟動,上映4天就破億,真是令人拍案叫奇,至今累計票房已達?億伍仟多萬人民幣,觀影人數超過600萬,現今仍在熱映中。
自北京奧運會後,三年沒拍電影的張藝謀用《三槍拍案驚奇》這部喜劇懸疑片,入圍了本屆柏林影展競賽項目,與26影片共同角逐金熊獎,再一次驗證了張導多方面的才藝。
《三槍拍案驚奇》翻拍自25年前美國科恩兄弟的《血迷宮》,把故事背景搬到了中國荒涼的大漠,劇中的麻子麵館的老闆王五麻子為人陰險刻薄,不僅對妻子暴力相向,更長期扣押夥計們的工錢。有天王五麻子發現妻子與夥計背叛,找來殺手張三欲除後患,未料,張三也心懷不軌,覬覦王五麻子的財產,偷來老闆娘的槍殺害了王五麻子,意外闖入的夥計誤以為老闆娘殺害親夫,為了幫忙掩飾罪行,他清洗現場並將屍體掩埋。殺手張三回到現場,發現屍體不翼而飛,以為有人要勒索自己,頓起殺心…全片雖充滿了東方味,但乃保持原劇本的趣味性及懸疑性,連科恩兄弟看了以後,都覺得非常滿意。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主題曲《我只是個傳說》由張導自己親筆填詞,青年作曲家趙麟編曲,由小瀋陽主唱,一推出就蟬聯排行榜好幾週,反應非常熱烈
由於本片在大陸本土大賣,海外版權也非常搶手,北美、拉丁美洲、澳大利亞及細西蘭的發行權均由新力公司發行(Sony Classic),台灣地區則由《華映娛樂》取得版權,將於3月26日推出上映,並決定邀約趙本山、孫紅雷、小瀋陽來台宣傳造勢。
http://app.atmovies.com.tw/news/news.cfm?action=view&newsid=16155
 
張藝謀奪「亞洲電影傑出貢獻大獎」
 
本周電影圈盛事,非第四屆亞洲電影節莫屬。最早公布的獎項是「亞洲電影傑出貢獻大獎」,頒給去年拍了《三槍拍案驚奇》的張藝謀,全場起立鼓掌。張藝謀在鼓掌中上台領獎,由新科亞太影后張榕容介紹他的成就,而曾與張藝謀合作過《英雄》的梁朝偉親自頒獎給張藝謀。
今年評審團主席由著名影星梁家輝擔任,表示評審團認為:「中國影壇由默片時代到新中國電影發展一直不乏人才,但對於面對世界舞臺的定位及角色,張藝謀導演功不可沒。他不僅以細膩的手法刻畫了中國文化及大時代的轉變,近年來作品更日趨多樣化,推陳出新,是一位不斷求變的電影人。」
對於《三槍拍案驚奇》張藝謀回應媒體表示:「這些年他在電影方面希望做更多的嘗試,而不僅僅局限在原來。他覺得現在的電影市場應當能夠包容更多的電影類型。」
更有觀眾表示張大導演現在狀態很好,彷彿有三頭六臂,張藝謀一連在中國幾個重要的風景名勝打造山水實景秀,繼最新作品「印象‧大紅袍」,張藝謀也趁本周末來台進行《杜蘭朵公主》期間,籌畫「印象‧日月潭」。
電影方面他今年也籌拍二部電影,年底預定開拍描寫南京大屠殺的《金陵十三金釵》,即將到來的四月已經準備開拍另一部,改編自紅透網路的同名小說《山楂樹之戀》,張藝謀繼北京奧運開幕式之後的華麗轉身之作《三槍拍案驚奇》,也將在4月7日在全台上映。
http://app.atmovies.com.tw/news/news.cfm?action=view&newsid=16394
 
《三槍拍案驚奇》爭鳴之三:票房好是硬道理 2009-12-16 騰訊娛樂/姚默 
 
雖然影評人已經從技術層面的攻伐轉到很有娛樂精神的拿《三槍拍案驚奇》比“三槍內衣”,稱之爲“理所應當的不好看”。在采訪前來觀影的觀衆時,選擇看《三槍拍案驚奇》的觀衆,基本統一認爲怎麽評說是別人的事,只有自己看了之後才能評價好壞。而大概是面對攝像機鏡頭的習慣性嚴謹和緊張,采訪中看過“三槍”的觀衆竟然整齊劃一的認爲,電影挺樂的,看得挺開心的。
在記者整理采訪調查中發現:近三成的觀衆稱是沖著小沈陽、閆妮、孫紅雷來的,排名依次是閆妮、小沈陽、孫紅雷、張藝謀、趙本山。
18點記者到達首都電影院時,休息廳就已難有“立錐之地”,除上班族外,老人、學生也占據著觀衆群的半壁江山。票務信息LED上《風雲2》放映場次僅10場,而《三槍》每則有43場之多。
院線:《三槍》爲中心
根據記者了解,影院的排片通常上上座率預期好的、片方背景硬的廳會較多,影院也會根據放映期內影片不同的上座率,去調配哪個片子廳多哪個廳少。影院的排片比例,說明了《三槍》的票房不錯,首都電影院宣傳主管也這麽認爲:首都電影院現有放映廳十三個,四分之三都在放映《三槍》,可還是緊張,《三槍》的上映場次基本上是其他所有影片上映場次的總和。
幾乎同一時間,《十月圍城》于上海舉行了發布會,發布會上陳可辛面對《三槍》評價: “所有的批評都是主觀的,票房好才是硬道理。”
http://ent.qq.com/a/20091216/000452.htm
 
專訪張藝謀:《三槍》賀歲,90後笑了就成功了 2009-11-18 成都日報 
 
淡出電影圈3年的張藝謀即將憑新片《三槍拍案驚奇》重回大衆視野,小沈陽、閆妮、孫紅雷的另類搭配,趙本山的搶眼客串,令該片成爲賀歲檔最搶眼的作品。
背景   
7年前,張藝謀一部《英雄》(電影版、美劇版)(電影版、美劇版)開辟了一個中國商業大片時代,從那兒開始,明星紮堆的大制作如雨後春筍冒出,互掐互咬,一打就是7年。奧運結束後,一身輕松的張藝謀複出拍片,大家都以爲他會大張旗鼓聲勢浩大加入戰場,他卻反其道而行,請來了二人轉演員主演,拍起了"小成本大制作"的喜劇《三槍拍案驚奇》(以下簡稱《三槍》)。
《三槍》劇本改編自科恩兄弟經典作品《血迷宮》,將于下月中上映。據悉,如果不看畫面,光聽臺詞,不光讓你噴飯,而且你根本想不到會是張藝謀的電影,完全是大顛覆。
12日,《三槍》主演小沈陽終于走上了《星光大道》的舞臺,圓了他在09春晚上未圓的夢。小沈陽拉著他一口一個的"舅姥爺"張藝謀出場,張藝謀也打破了人們印象中的嚴肅,宣傳他的新作:"這次拍的《三槍》,是我接觸的所謂喜劇幽默中強度最高的,嬉鬧的效果也最強。年底了,讓觀衆看著樂和樂和,如果90後的觀衆都笑了,我就算成功了。"
談到拍喜劇,張藝謀說:"導演要放下所有包袱,如果自己的視角永遠是嚴肅的,把自己當成藝術家,那就不對勁兒了。導演也要有一種兒童的心理,能夠對新鮮的事物心存好奇。觀衆的笑是最直接的判斷,評論家說得再好,觀衆看不懂,也是件遺憾的事。"
對話
片名 從《三拍》到《三槍》
問:怎麽突然想起拍《三槍》?
張藝謀(以下簡稱張):《金陵十三釵》已經籌備兩年多了。《三槍拍案驚奇》是今年2月後才想到要改變,想到的演員搭配。名字也一早就定好,當時考慮要有商業性,想到《三言二拍》,我們就"三拍"。正好有一個道具,舉著把槍,(我們就想)能不能就打三槍?原著裏有槍的故事,但沒有限定打幾槍,我們就打三槍,就叫《三槍拍案驚奇》。
《三言二拍》我們借鑒不上,因爲買科恩兄弟的版權已頗費周折。在風格樣式上,我讓它更加中國化,吸納許多中國元素。當時想過給人物起名字,起一些曆史名字就沒什麽意思,後來我自己突然想,那咱們就符號化,叫張三、李四、麻子,按民間大俗話來叫,大家都覺得挺好。有點寓言的感覺。
改編 不擔心珠玉在前
問:首次改編電影是否擔心珠玉在前?
張:這個不怕,因爲那部作品時間太長了。第二,改編需要加許多原創和新感覺、角度,只要這些東西有了,就沒什麽可比性。作爲一個電影導演,改編任何一個故事都沒有太大區別。當然有一類導演人家本事大,可以自編自導,我就沒這個本事。我比較擅長用畫面講故事,去尋找一個別人的故事。但是找到故事,要用電影語言講出來的時候,就會有創作的快感。就看你加進去多少自己的東西。
科恩兄弟所有作品幾乎我都很喜歡。印象中《血迷宮》是1984年還是1985年,我在戛納電影節一個展映上看到的,還沒有翻譯,也聽不懂,大概能猜懂這個故事,當時就留給我很強烈的印象。從那時一直到今年2月決定改編它,我就再沒看過,25年再沒看過第二遍,完全是腦海中原始印象。決定改以後,才又反複重看。
懸疑 讓觀衆隨時有參與感
問:《三槍拍案驚奇》如何定位?又如何融會貫通懸疑和喜劇?
張:《三槍》最早是純懸疑的。現在如果要講類型,應該是喜劇+懸疑,這類風格我第一次拍,也充滿好奇。《血迷宮》原作中有一定的懸疑性,那是25年前的作品,今天看著會顯得單薄,但基礎不錯。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添加和發揮了許多東西,變成這樣一種感覺:它不是靠一驚一乍、故弄玄虛來吸引觀衆,它讓觀衆清晰地跟著人物心理走,清楚地看到發生的事情。觀衆看熒幕上的人犯錯誤是有快感的,從當事人的角度,你又覺得這個錯誤似乎不能避免。我們讓觀衆隨時都有參與感,當懸疑情節展開以後,觀衆跟進的節奏幾乎是同步的。
喜劇陣容完全是突發奇想。老總張偉平從商業角度提議用小沈陽。我一開始認爲這是一個風馬牛的提議,後來一想,既然要做市場的作品,有市場元素爲什麽不用呢。馬上跟趙本山聯系,先試探,因爲小沈陽那時忙極了(笑),很火。本山很支持,說隨便,包括他自己也隨便,聽從調遣、全面配合。這樣給了我信心。
顔色 紅男綠女告訴你非真實
記:《三槍》顔色爲什麽運用得特別豔?
張:從第一部電影開始,我就強調視覺的強烈感,實際就是個人愛好。我自己喜歡這種鮮豔的色彩,它在生理上讓人愉悅。我也不愛看一黑到底,它不愉悅,讓人那麽壓抑。
《三槍》衣服一開始就設計得很豔,所謂紅男綠女,小沈陽是粉紅桃紅,閆妮是翠綠,所謂大俗大雅。這個電影是給年輕人看的,不按傳統寫實的古裝去拍灰灰的,觀衆就不用正劇的角度看,反正是一個喜鬧劇,可以允許誇張,這樣反而解放思想。我們幹脆全穿成花大姐(笑),就是告訴你非真實,你不要計較。
後來我們找外景地,找到當地地區的丹霞地貌,還沒被開發的一個原生態的地貌,山都是五顔六色的,比新疆的火焰山還花,這個環境跟我們色彩不謀而合,跟服裝完全搭調。山都是花的,人還不花嗎?
演員 誰火都是有道理的
問:《三槍》演員陣容很奇特,怎麽評價?
張:現在回想起來,如果不是小沈陽,會是誰呢?有沒有第二人選?沒有的時候,你的電影還拍不拍?退而求其次,質量下降,還幹不幹?我們常常有這種困惑。說一個大道理,中國電影産業真的要發展,只有發展了才會鍛煉出一大批真正優秀的好演員,你就不愁無米之炊了。
問:小沈陽表現如何,據說摔了30回?
張:這次絕對是量身的,這次徹底先有了小沈陽的人選,有了本山的承諾以後,才開始改的。改的時候,每一個地方都得想著沈陽演是什麽樣。
小沈陽演得非常好,他很年輕,很努力,很聰明,領悟非常快,有潛質。他的不惜力很讓人感動。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拍個摔跤的鏡頭,他真摔,給我摔了30回。
問:閆妮、孫紅雷的表現如何?
張:我們這次用了全世界最好的數碼攝影機,這是我第一次使用數碼攝影機。所以我告訴演員沒有膠片,隨便拍。我希望把他們在現場榨幹,再來一次,再送我們最後一次,這是我經常在現場說的話。得到了大量素材。還是那句老話,做導演的沒有什麽本事,但是,你只要做正確的選擇就可以了。
閆妮是第一次合作,我們是老鄉,看過她的《武林外傳》覺得她很放松,也能搞,能撒得開。她適應很快,來了就演,沒什麽醞釀,很聰明,很敢演,很投入。她的能力一開始讓我很驚訝,我老開玩笑跟閆妮說,你20來歲跑哪去了,你早該出來了(笑)。
問:小沈陽孫紅雷閆妮這個全新組合,觀衆接受麽?
張:沈陽、閆妮、孫紅雷都是當紅炸子雞。既然做市場,就不要假裝清高。確實這些年輕演員給導演省好多心,幫好多忙,能添彩。于是我們常常說,誰火都是有道理的。
http://ent.qq.com/a/20091118/000117.htm
 
《三槍拍案驚奇》:口水中的炮灰 2009-12-314廣州日報  潘采夫
 
《三槍拍案驚奇》(下稱《三槍》)狂歡節基本塵埃落定了,有人將其評爲“偉大的垃圾”,更甚者形容它超出了人類容忍底線,而贊之者小心翼翼地肯定一下,還要提防被懷疑收了張偉平的黑錢。而那些沈默無語的群衆則將《三槍》推進了億元俱樂部。
洪晃從電影院出來,立即在微博上發帖大罵《三槍》。洪晃的“恐嚇”嚇退了不少人。《三槍》真差得這樣慘絕人寰嗎?
要我來評價,它不像洪晃說得那麽差,也不像有些托兒說得那麽好。它有一個還過得去的故事,抖了幾個明顯過期的笑料,是一部純搞笑喜劇片。
如果是一個不知名導演的作品,《三槍》根本不會入影評人法眼,它會作爲一個正常不過的喜劇片,匆匆上來草草過去。所以,人們圍觀的,分明是“藝謀拍案驚奇”。所有的沖突,全都來自于張藝謀這個名字。所以《三槍》有些無辜,成了一場持久戰爭的犧牲品,戰爭的一方是張藝謀,另一方是知識精英。從《英雄》(電影版、美劇版)開始,到《滿城盡帶黃金甲》達到高潮,這兩個陣營已有不共戴天之勢。張藝謀一提起首都文藝界就憤憤不平,商人張偉平更是大罵所謂的“文化精英、影評人和知識分子”都在道貌岸然地胡說八道。而另一方,把張藝謀的每部大片都形容爲一次事先張揚的公開搶錢。
從電影院出來時,我問一位大媽觀感如何,她很客氣地說,不喜歡,因爲這個電影“沒意義”。此言深刻,有意義和沒意義,正是知識人批判張藝謀的核心所在。張藝謀近年的片子,在取得高額票房的同時,都被文字工作者掃進了回收站。
張藝謀怒了,直言知識分子真難伺候,這樣那樣怎樣都不行,有價值觀的被罵死,這回拍個沒價值觀的給你看,結果同樣被罵死。于是他得出一個結論,所謂的知識分子、文化精英都是扯淡,只有賺錢是王道。于是他宣布相信群衆,甚至諂媚地討好90後,他把票房當成了投給自己的選票。
在這場批評的狂歡中,洪晃和張偉平搶了電影的風頭。每一方都說人民在自己這邊,搶占有利地形然後指責對方的背叛。可憐的《三槍》,成了夾縫中的炮灰。
我的一個朋友說不是《三槍》有多差,而是放錯位了。這個電影本應該在洗浴中心大廳放映,人們穿著浴袍熱熱鬧鬧地看二人轉表演。如今你的宣傳攻勢,是要讓它在劇院出現,衣冠楚楚的高尚人群當然炸了鍋。《三槍》是拍給誰看的,這個很重要。觀衆的境界有多高,這部片子就有多爛。
也有對《三槍》表示欣賞的知識人,《財經》雜志主編何力說,“《三槍》也許含蓄地試圖將一個個扭曲而醜惡的人性表現爲當下鏡像。”盛大文學的侯小強說,“《三槍》表現了他們慘不忍睹的卑微人生。他們是我們啊,是我們悲賤且生生不息的人生。”
呵呵,你還不如批評它,這樣的表揚意味著更大的誤讀。
http://ent.qq.com/a/20091231/000086.htm
 
《三槍》爭鳴:什麽時候張藝謀不挨罵? 2009-12-14 騰訊娛樂/張文雄
 
張藝謀似乎從拍電影的第一天起就注定要挨罵……《紅高粱》被說成是“低級趣味”;《大紅燈籠高高挂》被定義成“僞民俗”;《菊豆》和《秋菊打官司》是“展現中國的愚昧與落後”、“出賣國格討好國際評委”;《有話好好說》被諷刺爲模仿王家衛;《一個都不能少》是向希望工程致敬的宣傳片;《英雄》(電影版、美劇版)是“後殖民主義”……但事實上呢?曆史還了他清白,無論是藝術上的成功還是商業上的成就,奠定了他在中國電影曆史上的地位。
誰會像張藝謀這麽倒黴?現實大概難有,電影《倩女幽魂2》裏倒是有個寫遊記被說我泄露國家機密,寫曆史被說借古諷今,注解兵法被說策動謀反,寫神怪故事被說導人迷信的諸葛臥龍。
隨著《三槍拍案驚奇》的上映,張藝謀再一次站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觀衆看著,媒體和影評人罵著,人們已經習慣了吃飯掀桌這一連貫動作。但現實是准確的,《三槍》上映的首個周末,很多影院甚至調整了放映計劃,擠掉了一些原本放映《風雲2》和《刺陵》的廳,這也使得影片導致在三天的公映之後票房破億。湧動影廳的泱泱人頭,難道是爲看之而後罵去的嗎?
爲什麽要罵《三槍》
從記者對看完《三槍》觀衆的采訪來看,大多數觀衆對這部電影表示滿意。但也有人表示,《三槍》哪讓人拍案了?哪讓人驚奇了?雖然總體感覺很熱鬧,可是沒有深意文不對題,太對不起張藝謀這三個字了,完全不明白其中的價值含義是什麽。
對于這點,張藝謀在《三槍》的上海宣傳活動上做了一個明確的闡釋。“不管什麽類型的電影總有很多觀念上的爭論,電影發展勢頭應該多鼓勵拍娛樂類商業類電影,否則年輕觀衆會失去興趣,沒必要在電影上映後展開無休止的爭論,我沒拿自己當回事兒,沒想承擔偉大的價值觀,也沒想過要做一個任重而道遠的藝術探索”。
這個長句總結出來就是一句話:《三槍》就是給大家看完圖一樂,根本沒想過要拍什麽深刻的東西。既如此,硬要在裏面找內涵找深度找意義,著實有點像在文藝片裏找特技(李安影片除外),災難片裏找喜劇,動作片中看床戲,難爲作者了。
我們想從《三槍》中得到什麽?快樂?輕松?發泄?那罵過,應該滿足了吧。某影評人說,張藝謀再這樣自暴自棄下去將成爲中國電影的罪人。那我們拿唾沫淹死張藝謀、陳凱歌和馮小剛,中國電影就發展了進步了,我們就開心了圓滿了?
http://ent.qq.com/a/20091214/000159.htm
 
《三槍》爭鳴:一部電影的罪與贊2009-12-15 騰訊娛樂/姚默
 
  我要評論(289) 第 1 2 3 頁 今天咱們的演出沒有主題,以樂、以鬧、以好玩爲主,行不?——小沈陽“笑轉2009”巡回演出的慣用真心
首周末票房過億,《三槍》用成績證明了一切,卻仍舊無法滿足每個人的味蕾,爭議是一定會存在的。張藝謀知道自己就是這樣過來的,異議之人知道自己爲何嗤之以鼻,滿意之人也知道自己爲何坦誠笑納。
《三槍》拍案驚奇,滿意的人都一樣滿意,異議的人則各有各得異議。
《三槍》罪:哪裏令你不爽?
異議一:《三槍》三不像
像春晚、像小品、像二人轉,就不像電影,按照一些人的說法,《三槍》確實了不得,一個張藝謀頂了半個CCTV。
許多看過科恩兄弟電影的人都會焦慮,一面思索著《血迷宮》《老無所依》《閱後即焚》到底講了個什麽,一面感歎科恩的電影真好,高深到自己都看不懂。好吧,我們今天給每個人交個實底兒——生活就是鬧劇,但還要繼續。
張藝謀將潛藏在大腦溝壑中的《血迷宮》提到了腦皮層的《三槍》,告訴你同樣的道理。其實電影結尾完全可以像原著一樣弄死每一個人,但張藝謀讓死的人站了起來,在片尾曲開始之前跳上一段,惹得大家都高興,因爲是賀歲檔,沒必要讓每個人掏著票錢看一場殺戮,那是《死神來了》要做的事情。
張藝謀希望大家看完都高興。
今年賀歲檔的時間會很長,從12月一直延續到明年2月,50多部片子搶3個月,沒人相信自己會掏錢去看超過十部的片子,《三槍》在所有觀影人的計劃之內,因爲沒有負擔,只管笑就完了。這是觀衆觀影需求細分的表現,2006年的《黃金甲》占檔期票房的35.8%,2007年的《集結號》占23.6%,去年的《非誠勿擾》已經下降到21%了,人們越發的清楚了自己要看什麽電影,結果出乎意料的是《三槍》首周末在很多影院都占到了近70%的排片率,《三槍》一張票好像更值,因爲你一場電影看了一部小品、一出二人轉、一臺春晚。這樣說來,“三不像”的批評似乎有些“得便宜賣乖”。
異議二:小沈陽不該出演張藝謀電影
你是不是覺得小沈陽的笑料就那麽兩句?你是不是也覺得小沈陽“娘們兒哄哄”的樣子令你惡心?
小沈陽二人轉出身,已婚,被師傅看的嚴,長得不算好看,所以始終沒緋聞可鬧;春晚火了之後四處飛、趕場子,沒出席太多慈善活動;看起來膽小、沒有擔當;沒什麽文化,個人資料裏沒寫會雙語或者什麽名譽碩博之類的。這麽一個一無是處的藝人憑什麽讓大家掏錢看他耍寶?要怪只怪他自己,爲什麽不去做藝人都要做的、騙人的事情。
對當代人來說,小沈陽飾演的“李四”似乎離自己很遠,渾身充滿嘲諷,99個連滾帶爬是多麽的膽怯,最後終于鼓起勇氣“擔當”了一回卻又是個錯誤,完全傻蛋一個。
投射到現實生活中,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對照一下自己的行爲:多久沒有“擔當”一件事情了?我們是不是習慣蹲在一旁原地不動看著別人摔的遍體鱗傷,往前爬?
異議三:《三槍》沒有讓你發笑
肩負賀歲檔任務,《三槍》一定要逗樂,但不能樂完就算了。
喜劇開始,慢慢進入驚悚,看《三槍》會怕的人才在真正明白了這部電影。雇凶殺妻、買槍殺夫、時而敢愛時而又不敢的第三者、身兼官職的殺手。我們是不是真的身處于這樣一座城?
我們可以試著將自己與其中的一個角色對位,在反觀我們每日的生活,不是除了吃碗油潑面就與劇情再無交集。
從電影中找到自己的人,才會發現這一切真的可笑,不是電影,是自己。
有人罵《三槍》,因爲張藝謀沒上當
張藝謀確實因爲《三槍》“得罪”了不少人,誰讓他有坑不跳。
《紅高粱》之後,張藝謀被挂上了“代表”的牌子,第五代導演的精神代表;《英雄》(電影版、美劇版)之後,張藝謀被挂上第二塊牌子,中國導演屆的“玩兒錢”高手;奧運會之後,張藝謀被牌子埋了,奉爲了了全能,離神的標准只差他還存在著物欲,要賺錢養活自己。這個時候所有人都覺得張藝謀應該向安德魯?勞埃德?韋伯看齊了,渾身充滿藝術氣質的俯視自己創下的“團體操美學”、“人海戰術”以及“大色塊”,然後升華人類思維極限,花上幾個《黃金甲》的錢叫更多的人來堆滿寬銀幕。結果張藝謀沒有按照人民的旨意原地懸空,而是在哪裏站起就在哪裏躺下,他清楚如果繼續高深,會被石塊丟的體無完膚。
《霸王別姬》後,陳凱歌也有過這樣一個過程,只是他隨著看似崇高的天空飄了起來,飄到半空中後《無極》這根保險繩斷了,只得懸空著矜持,連躲避石塊的遮擋物都無從尋找了(楨:另詳參本館:《陳凱歌電影論》)。而此時的張藝謀突然轉向百姓,拍精神最底層的片子,只要求看的人舒坦;頻繁接受采訪,只爲臉熟兒。一個人願意放下自己的一切,去顛覆自己,尋求突破,這種精神似乎應該受到稱贊,而不是謾罵。
http://ent.qq.com/a/20091215/000030.htm
 
阿凡達 vs 三槍拍案驚奇【當代藝術新聞 2010/03/17撰文/劉太乃】
(楨:那麼阿凡達為何會輸給伊戰片危機倒數呢?真是褒美貶中!另詳參本館:伊戰越戰化)
 
 在排隊等候一票難得的《阿凡達》隊伍裡,本來想改變初衷轉向張藝謀最近新拍的一部電影《三槍拍案驚奇》,還好這個念頭沒有成真。 
聽朋友說,不能不看《阿凡達》這部電影,這是大導演詹姆斯柯麥隆沈潛十三年的精心之作;朋友還說,這是21世紀電影史上重要里程碑的一部電影,理由是它有劇情、有科幻、有動畫和3D特效。不過,《阿凡達》實在太賣作了,已經上映二個月了,但戲院還是大排長龍,直到農曆年前一個午後,早早前往戲院排了半小時的隊,才終於一償《阿凡達》電影眼福。
的確,這真是一部跨時代的電影。當你面對IMAX製式巨幕,戴上藍色眼鏡,跟著大螢幕開始馳騁、翱翔在影片藍色阿凡達星球,在3D螢幕前,觀眾彷彿能夠觸摸到影片中的奇花珍木,珍禽異獸,並感受到潘朵拉星球上的納威人的真情流露,身臨其境、自由舒暢的縱身潘朵拉星球融入電影情境,這種電影觀賞經驗是從來沒有過的。詹姆斯柯麥隆,這位十三年前拍過《鐵達尼號》的導演,竟還能把《阿凡達》往前推向另一個不可思議極致,讓過去同樣「真人表演,數位捕捉,動畫呈現」這類技術導演們都得面壁思過,證明柯麥隆絕對有資格被封為當今好萊塢的特效第一品牌。
《阿凡達》成功不在3D(下屆世界杯足所有球賽轉播都要採3D系統,3D系統將廣泛用在影視),而是運用3D特效用在具有外太空科幻劇情的阿凡達電影所產生從所未有的觀賞經驗,一種到過潘朵拉星球、歷經阿凡達的電影經驗。當然,中國民眾更把《阿凡達》電影情節,比喻為中國開發商與釘子戶的對抗,並稱來自地球礦產開發商是史上最有耐心的開發商,為了與納威人溝通,花費巨資、採用高科技生物技術製造出一批擁有納威人身體和地球心靈的臥底,來諷刺目前中國開發商對釘子戶的強取豪奪。 任何一位大導演的創作都應有社會意圖,詹姆斯柯麥隆《阿凡達》除述說著過去二百年殖民與被殖民的問題外,更是部環保電影。潘多拉原生態星球被來自地球的開發商搞的面目全非,呼應了目前西方最潮的環保議題,可見西方導演對人文關懷的同袍情懷。
在排隊等候一票難得的《阿凡達》隊伍裡,本來想改變初衷轉向張藝謀最近新拍的一部電影《三槍拍案驚奇》,還好這個念頭沒有成真。因為,後來在網路上看到罵聲一片,說是一個女人、一枝槍和一家麵館的鬧劇,更有網友在同時看了《三槍拍案驚奇》、《阿凡達》一中、一西兩部電影後,對中國電影表示失望透了…,對中國電影人來說,《阿凡達》可說是個遙不可及的傳說,中國大導演只能拍出《三槍拍案驚奇》…。
「比較」是令人感傷的一件事。雖然目前中國人都有「大國崛起」的民族情懷,但最後落差實在太大了。就如同滿清末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城,還得靠義和團的刀槍符咒來擋。搞了一百多年,自認中國崛起、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但一經對戰,我們還是遠遠落後…。落後的不是科技、不是技術,因為3D早已不是歐美專利、是多麼了不起的技術,只是中國人習慣走短線,窮怕了…怕到沒有立即看到錢,就好像明天沒有飯吃似的。沒有人願意苦守寒窯十三年,只為拍出一部足以代表21世紀跨時代的電影…《阿凡達》。
曾經聽過一個故事。
一個有四支腳的床,斷了一個支腳…床壞了!
日本人,很認真的把斷的那支腳換了!重新換上一支堅固的床腳。
德國人,更是認真,把床拆了,來個徹底檢查…只差沒有用X光片檢驗,後來發現…不只是那支腳斷了!另一支也有斷痕,德國人最後把兩支腳都修了。
中國人,面對一支斷了腳的床,想了一下,最後拿了幾個磚頭墊上,雖然還是搖搖、擺擺…,但沒有大礙,說聲…還能用,就這樣睡吧!
便宜行事,差不多就好,是中國人長久以來的做事的態度。胡適之的「差不多先生」談了近百年,最後還是在原地打轉,沒有什麼進步;每當真槍對戰時,才發現敗絮其中,但災害已發生,補救為時已晚、失敗更是遲早的事。
成敗論英雄。雖然中國目前正陶醉於「大國崛起」的喜悅,尤其在西方金融海嘯後、全世界都把目光集中在中國經濟的同時,中國更以為「中國崛起」是必然的,但看到張藝謀拍出的《三槍拍案驚奇》,真的令人汗顏。難道拿幾塊磚頭,墊起的電影,就叫做中國電影嗎?同樣的,模仿西方藝術史,以中國題材創作出的當代藝術就能取代西方,成為國際當代藝術主流嗎?中國當代藝術只強調市場短線,與《三槍拍案驚奇》又有何差別。中國要成為大國,有經濟、有市場;沒有文化、沒有運用科技的創意能力,最後只是拿幾塊磚頭墊墊床腳的「便宜行事、市場經濟」而已,光憑民族意識、義和團精神,最後只能是少了一支腳的床,哪時會塌下,誰也不知道。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97&f_SUB_ID=4190&f_ART_ID=238969
 
《三槍拍案驚奇》:張藝謀繼續失控Ryan | 24th Dec 2009(楨:偏執影評人)
 
張藝謀近年於電影於八、九十年代曾是內地好片的導演之一,近年雖然拍下不少大製作,可是無論是《英雄》、《十面埋伏》或是《滿城盡帶黃金甲》,難免予人一種大而無當的味道。新作《三槍拍案驚奇》雖然仍有點盔甲,但絕不能說是大製作,拿著外語經典《血迷宮》作藍本,希望能有點搞作來。雖然張氏苦心經營,可以最終仍搞出一個大頭佛。
電影的故景發生於大漠於的一家麻子麵館,老板娘(閰妮飾)受到老板王五(倪大紅飾)冷落,結果搭上了巡邏部隊隊長張三(孫紅雷飾),並在計劃如何殺害王五,至於三名伙計李田(小瀋陽飾)、趙六(程野飾)及陳七(毛毛飾),於在面對著刻薄的老闆時,伺機取回自己拖欠的薪水。
雖然片中除了孫紅雷外,其餘演員在港的知名度不高,不過其實一眾演員在整體合作時有著不俗的默契,當中尤以飾演老闆娘的閰妮在全片由頭至尾於不同情景裡均極為到位,至於孫紅雷演繹喜劇當上冷面笑匠,亦是稱職。
可惜的是,整部電影於效果上的問題不少,而在文化差異下,在南方地區如香港等,認同度極低。
內地喜劇類型大致分為南、北兩個地區,《三》片屬北方類型的笑料,可是到了香港看起來,部分笑料來自三名伙計仿如智障的演出,再配上各人誇張的表現,其水平遠超於《家有囍事》系列,過火得令人感覺像看《皆大歡喜》或《我亞媽發仔瘟》一樣,接受不了這個模式演繹的話,恐怕不會拍案驚奇,只會拍檯離場。
張藝謀也許慣了北京奧運那種色彩繽紛的演出,《三》片的顏色明顯地劇意被調較,各主角演出穿的衣服顏色分明,就連沙漠與藍天又是人工調色,雖然看起來十分鮮艷,但是這亦是問題所在。觀眾每每要花很大的心神去看其色彩畫面,倘若劇情未能盡情投入的話,中段便會因為過於豐富的畫面入睡。
觀看電影於中途入睡也許是有出現,但《三》片的結構卻會令這出現極大問題。電影雖然改編《血迷宮》,但是電影實際上前、後風格並不一致,前段像是一個狂笑失控的喜劇,在中間的某一刻風格忽然一轉,變成了黑色味濃像是原版《血迷宮》式的謀殺,轉捩的位置來得突兀。宣傳口號的「黑色幽默」結果斷成兩截,觀眾與導演在過程中也像走進迷宮一樣地迷失了。
也許張藝謀對《三槍拍案驚奇》既有期望也有野心,可是拍上喜劇卻未算完全將原版揉合以轉化加以發揮,結果看起來像是東一截西一截的折子戲,但節奏未算明快,觀眾很易便會於過於艷麗的畫面解讀負荷過重以致入睡。也許電影於內地票房高得火紅,但張氏恐怕該想想未來的路向,因為觀眾喜歡看的也許是他近年像《千里走單騎》的款式多於這類大明星搶票房之作。
http://hongkongfilms.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098116
 
《三槍拍案驚奇》:沒法拍案,沒有驚奇.星島環球網2009-12-11(楨:觀眾可不為然!)
 
  星島環球網消息:過去,不喜歡《英雄》的人看過《十面埋伏》之後,會覺得《英雄》還算不錯,而現在,看了《三槍拍案驚奇》之後,你會覺得《十面埋伏》也還看得過去。
  《北京晚報》報道,張藝謀與他的電影永遠不缺花環,不缺關注,也不缺乏各種資源,但他的電影真正缺乏的是評論界的認可。張藝謀的電影總是處於高關注、高批評的狀態。三年未拍片之後,人們對張藝謀的期待在《三槍拍案驚奇》上映前達到一個新高度,但昨天看完《三槍拍案驚奇》之後,真的沒有什麼拍案驚奇的感受。如果要說看了《三槍拍案驚奇》之後最大的驚奇是什麼,回答就是張藝謀平庸的程度。
  在《三槍拍案驚奇》中,電影缺乏原作科恩兄弟的黑色力量與幽默的機智,影像風格太過平穩。於是,整個電影的故事有些沉悶,有些拖遝,缺乏某種內在的張力。科恩兄弟的電影中,一些小人物因一些小仇恨、小慾望所採取的行動,總在陰差陽錯中失控,從而使故事充滿不確切、荒誕和意想不到的特色。但在這方面上張藝謀沒有很好的理解,甚至連很好地模倣都沒做到。
  在《三槍拍案驚奇》中,演員是最大的賣點,但是,他們的電影表演也大多一般。小瀋陽在電影中過多模倣了春晚的表演,而且,更加無節制地進行灑狗血式的過於小品化的表演,無論是形體,還是面部表情都是一種春晚表演的誇大。通過這部電影,你會覺得小瀋陽的水準、能力也就如此,小瀋陽不過就是能力單一,重復的一般演員,其他兩位二人轉演員也是如此。老闆娘閆妮在電影中的表演有些僵硬與使勁,看得出,她對於電影表演還有些吃力和不自信。孫紅雷飾演一個表面很專業,但很倒楣的殺手,他想製造一種與其他演員過分熱鬧表演有很大反差的冷效果,但這種效果卻沒能做出來。
  在《三槍拍案驚奇》的結尾,電影模倣《貧民窯百萬富翁》的結尾,來了一場大歌舞。但是,這場大歌舞的水準就像是上世紀90年代初電視晚會、MV、卡拉OK的水準。如果這是刻意而為的效果,那也是一個沒響的包袱。
  《三槍拍案驚奇》在張藝謀電影作品中,只處於《十面埋伏》與《幸福時光》的水準。如果把《三槍拍案驚奇》與其他導演相比,張藝謀完全不及寧浩,在表現70後、80後最擅長的搞笑與黑色幽默上,只是與《熊貓大俠》的水準相當。張藝謀對喜劇的理解在《三槍拍案驚奇》中只限于形體,誇張表演,缺陷效果等初級階段,對一些年輕人喜愛的機智,無厘頭,或更高級的冷峻,黑色都缺乏理解。
  如果要評價《三槍拍案驚奇》,你會非常驚訝地發現,這部電影的外文譯文再恰當不過了——一個簡單的麵條故事。也許,這就是譯者對這部電影的評價,只是,張藝謀竟然沒看出潛臺詞。如果,這位譯者在中國再待幾年可能會起一個更中國的名字——“一碗方便麵的故事”,儘管包裝、廣告上鮑魚、大蝦、牛肉、嫩雞什麼都有。
http://www.stnn.cc:82/gate/big5/ent.stnn.cc/ent_film/200912/t20091211_1231238_1.html
 
「杜蘭朵」台中首演 萬人醉倒公主懷抱【聯合報╱記者喻文玟2010.03.28
 
大陸導演張藝謀執導的鳥巢版「杜蘭朵公主」,昨晚在台中市演出第一場,張藝謀融合中國武術、多媒體投影與人海歌隊,打造景觀歌劇;當飾演男主角卡拉夫王子的男高音莫華倫唱出「公主徹夜未眠」,一萬五千多觀眾陶醉,掌聲如潮。
「鳥巢版」杜蘭朵世界巡演首站選在台中市洲際棒球場,行政院副院長朱立倫、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等人都到場聆賞。原訂晚間七時開演,延遲了十七分鐘,首幕開演廿分鐘後,仍有觀眾在找座位。
開演時,舞台架起廿二公尺高的太廟模型,兩側排出一百五十人歌隊,還有五十名士兵,宣旨官宣唱杜蘭朵召親的訊息,王子卡拉夫此時與失散的父親、女僕柳兒重逢,唱出他們逃亡的王室身分,舞台上「宮殿型背景」投影兵荒馬亂的戰爭場景,歌聲與影像呼應。
劇中滿臉橫肉的劊子手,在張藝謀巧思下,變身紅衣劍少,慘白的臉龐畫上血跡,身手了得,搭配數十名鬼魂般的白色水袖舞者,紅白對比鮮明;此時舞台投影出巨大月亮,劊子手拔刀要殺人,杜蘭朵穿白色華麗戲服出場,全場驚豔。
飾演柳兒的女高音麼紅,首幕苦勸卡拉夫不要冒險,不要回答公主謎題,歌聲充滿感情,如泣如訴的唱腔,全場觀眾深受感動,紛紛拍手叫好。這齣義大利歌劇在北京首演時翻譯為「圖蘭朵」,台灣普遍譯為「杜蘭朵」,當卡拉夫猜出公主芳名時,舞台中央揭開布幔,寫著「圖蘭朵」,引起一陣竊笑。次幕結束時,金碧輝煌場景,宛如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杜蘭朵公主今晚還有一場,賣座已逾七成。
 
杜蘭朵公主/時尚混搭 舞台超鮮豔【聯合報╱記者喻文玟2010.03.28
 
鳥巢版杜蘭朵公主昨晚在台中登場,這是世界巡演首站,總導演張藝謀說,改稱「台中版」也不為過,「亮麗的時尚混搭色彩,舞台像是水果般鮮豔繽紛」。
台中版杜蘭朵斥資二億元,「大」有特色,除大手筆支出,動員一千多名演員,邀請台灣體育學院舞蹈系學生擔綱演出,並打造史上最大景觀歌劇舞台,高達九十公尺、寬四十公尺,還架設廿二公尺高的宮殿型投影幕,隨劇情變化顏色、影像。
談到印象系列,張藝謀指出,印象日月潭目前還在洽談,目前還不確定;至於過去傳出的環保生態疑慮,他說現在大陸各地演出都會經嚴格環保評估,「一棵樹都不能砍」,若達不成要求,就不會演出。
張藝謀說,他看過各種版本的杜蘭朵公主,印象最深刻是看過整齣都以「黑幕」為背景演出,因為對西方來說,義大利音樂家普契尼這齣歌劇故事比較「陰沈」;他執導的版本,舞台上出現金黃、紅橙等絢爛顏色,戲服華麗燦爛,用色彩顛覆西方思維。
在專業音樂家眼中,「張藝謀的名氣,大過於杜蘭朵公主」,東海大學部分音樂系教授說,對張藝謀的杜蘭朵興趣缺缺,沒買票動機。(楨:酸的只能苟活於學院!另詳參本館:雲門自生自滅)
大提琴家張正傑是歌劇迷,他說,歌劇最重要的是聲樂家唱工與樂團演奏,導演角色不太重要,張藝謀的杜蘭朵強調視覺,忽略了歌劇精神。(楨:唱奏也不差啊!如此保守,難怪歌劇不敵音樂劇!另詳參本館:《歌劇魅影》)
不過,他肯定張藝謀的用心,杜蘭朵以中國為背景,未來世界巡迴演出時,外國人看到中國導演執導的杜蘭朵,更加原汁原味。
 
張藝謀「杜蘭朵公主」月底台中演出 兩岸動員千人參與2010-3-9
 
由張藝謀執導的大型景觀歌劇「杜蘭朵公主」,3月27、28日將在台中洲際棒球場盛大開演,第一批工作人員日前已經抵台展開主舞台搭設和前置作業。其中參與「杜蘭朵公主」演出的上百位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學生也正式展開彩排,學生們對於有機會演出大型歌劇,都表示相當興奮。
這次張藝謀製作的鳥巢版「杜蘭朵公主」來台演出,動員的工作人員、行政人員以及兩岸演出者多達1,000人,大陸方面有近400名演員與製作團隊陸續抵台,台灣方面更有超過600人參與,服裝、道具、舞台搭建設備預估將有超過40個貨櫃運抵台灣,這也是兩岸首度有如此深度交流的一次大型演出活動。
表演者部份,除了20位小朋友和一名宣旨官親自在台徵選,另外,上百位台灣體育學院學生也受邀加入演出。這些學生們7日起正式展開密集彩排,來自北京專業老師嚴格的要求已經讓大家感受到壓力。(彩排狀況)『(原音)(指導老師)從今天開始排練,我要求每人人手一份「杜蘭朵」音樂,每天就當你們聽周杰倫,聽任何你們流行歌曲的歌給我來聽,為什麼?我們無論呼吸也好,還有你們的整齊度也好,全是要靠音樂配合,我們每一段舞蹈動作和音樂配合的情感、包括你們的質感,都要靠音樂和舞蹈完美結合才能出來。』
雖然短短20幾天內每天要排練6個小時,學生們還是非常珍惜這次難得的演出機會。參與演出的梁同學說:『(原音)我們覺得很開心,因為我們接到「杜蘭朵」這個歌劇,很榮幸可以參加,所以一點都不會覺得辛苦。』
對於「杜蘭朵公主」歌劇能在台灣觀眾面前演出,執行副總導演沈晨認為意義重大。沈晨說:『(原音)因為這是第一次我們能在兩岸藝術上交流,而且這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中國故事、中國音樂的歌劇,而100多個版本中,也是張藝謀導演做為第一個中國導演來完成這個,我相信應該讓華人都能領略這個感覺。』
 
平日說虧損、喊著要漲價/國營企業 3百萬贊助「中國杜蘭朵」(楨:逢中必反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
 
〔自由電子報記者邱燕玲、林毅璋、高嘉和/台北報導〕中油、台電等國營事業平時嚷著不堪虧損要漲價,竟還有能力出資三百萬元,補助來台表演的中國歌劇「杜蘭朵公主」?民進黨立委陳亭妃昨日質疑,中油跟台電都說虧損、要漲價,為何還有錢補助商業活動?
台電和中油 各出一百萬
立委批離譜 拿錢貼商演
中市府開口 國營會協調
5國企掏錢 挨批如進貢
張藝謀後來也替中國地方政府的觀光活動,設計出結合山光水色與傳統歌舞的《印象.劉三姐》和《印象.麗江》等大型山水實景歌舞劇,創造了不少觀光營收,台灣亦有商人正在洽談邀他來替日月潭和太魯閣等知名觀光景點打造類似山水實景劇場秀,「杜蘭朵公主」的台灣演出因而被文化界解讀為是張藝謀劇場演出的登台熱身秀,但是該劇已先後在首爾和巴黎演出,文化話題已不新鮮。
經濟部國營會表示,當初台中市政府發函給經濟部,希望贊助五百萬元,但經濟部沒有這筆預算,因此改尋求國營事業來贊助,最後共贊助三百萬元給台中市政府所屬的基金會,贊助的原因是基於這項活動對國家形象有正面效果,國營事業的名稱也會出現在相關的形象廣告中,有助於宣傳,過去亦曾贊助過元宵節的燈會等活動。
台灣中油主管解釋,中油每年都會編列「敦親睦鄰預算」,贊助「杜蘭朵公主」演出的就是由這筆預算支出;敦親睦鄰預算贊助範圍很廣,舉凡各縣市地方的公益活動都有贊助,這次贊助「杜蘭朵公主」金額占預算比重極低、也不算高,外界無須過多聯想。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mar/25/today-t1.htm
 
批張藝謀淪中共宣傳機器 王丹呼籲抵制《杜蘭朵》(楨:如此的民運難怪不得中國人心)
 
〔自由電子報記者邱燕玲/台北報導〕中國民運人士王丹昨在臉書上貼文指出,「Google離開中國,張藝謀來到台灣。據說他二十七日即將登台。這幾年,張藝謀完全拋棄良知,淪為中共極權主義意識形態的宣傳機器,甘心為中共炮製法西斯主義美學。他的《英雄》頌揚為了統一,可以不惜「殺!殺!殺!」的所謂的「英雄」,矛頭直指台灣。」
王丹說:「這樣的人來台灣宣揚他的什麼《杜蘭朵》。我請問各位台灣的網友,你們覺得是不是應當予以抵制?」引起網友熱烈討論。
另詳參本館:《天安門一九八九》
 
麽紅 >百度百科
 
么紅,女,1968年2月出生,民族:漢 遼寧省沈陽市人,中央歌劇院主要演員,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全國青聯委員,中央國家機關青聯常委,文化部青聯常委,北京市東城區人大代表,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
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師從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郭淑珍教授。1999年至2000年赴意大利留學。2004年中央國家機關十大傑出青年。
曾先後在中國歌劇《草原之歌》(選場)中飾演儂錯加,《蒼原》中飾演娜仁高娃,在世界經典歌劇《圖蘭朵》中飾演柳兒,《弄臣》中飾演吉爾達,《茶花女》中飾演薇奧列塔,《波西米亞人》中飾演繆塞塔, 《卡門》中飾演米凱拉,《霍夫曼的故事》中飾演奧林匹婭。
曾赴菲律賓、朝鮮、法國、日本、澳大利亞、英國、意大利、德國訪問演出。2001年6月23日在北京紫禁城午門與世界三大男高音同臺演出。2005年在法國巴黎、德國慕尼黑和蓋森克森與意大利著名男高音尼古拉?馬爾第努齊同臺,在張藝謀執導的《圖蘭朵》中飾演柳兒,受到國外媒體的廣泛贊揚。
經曆    
麽紅么紅自參加工作以來,工作態度任勞任怨,對歌唱藝術認真嚴謹、刻苦努力,先後于93年在前蘇聯莫斯科大劇院導演安西莫夫執導的威爾第歌劇《弄臣》中飾演吉爾達。獲得成功後又主演了威爾第另外一部著名歌劇《茶花女》,使她的藝術更加爐火純青,95年在中國著名導演徐曉鍾的執導下,在北京首演了普契尼的歌劇《圖蘭多》中飾演柳兒,得到專家以及觀衆的一致稱贊。在這期間,麽紅同志曾赴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朝鮮、澳大利亞、港、澳、臺等地的邀請舉辦音樂會,不僅在國際舞臺上嶄露頭角,爲國際文化交流做出貢獻,還積極參加國內大型的公益性演出活動,多次參加中央電視臺“心連心”藝術團,文化部“三下鄉”“高雅藝術進校園”等活動,隨中央代表團赴新疆、內蒙古等地參加慰問演出爲貧困山區老百姓唱歌,爲民服務意識深入人心受到老百姓的喜愛。
受遼寧歌劇院邀請在中國歌劇《蒼原》中飾演女主角,在全國巡演達100多場,赴澳、港、臺等地演出反響強烈,並獲得全國聲樂比賽第一名,中國戲劇的梅花獎文化部文華表演獎,國家舞臺藝術精品獎,並于2008年底拍攝此歌劇的電影版。
接受北京國際音樂節邀請主演歌劇《卡門》、《波西米亞人》,與中國愛樂樂團合作在《布蘭詩歌》中擔任領唱,與國家交響樂團合作演唱《貝九》,特別是最近正在演出的大型交響合唱《神州頌》在全國巡演盛況空前,演唱技巧純熟完美。2001年從意大利留學回國後主演了新版威爾第歌劇《茶花女》。
爲爭辦奧運會。2001年6月23日在北京午門舉辦的世界著名三大男高音音樂會中與帕瓦羅蒂、多明戈和卡雷拉斯同臺演唱,爲奧運會的申辦成功,做出了巨大貢獻!
2006年參加在西安舉辦的“爲奧運加油!聖典西安”活動中再次與著名男高音卡雷拉斯同唱一首歌。
2006年在法國巴黎、德國慕尼黑、蓋森科森主演由中國著名導演張藝謀執導普契尼歌劇《圖蘭多》中演Liu,得到歐州觀衆暴風雨般的歡迎和喜愛。2007年2月11日在上海大劇院與著名男高音何塞•庫拉合作演出瑞士蘇伊士歌劇院制作的《圖蘭多》被評論爲目前中國飾演Liu最成功最棒的女高音歌唱家。
麽紅于2008年11月參加第八屆中國藝術節開幕式和中國歌劇《杜十娘》的演出,以及作爲中央音樂學院藝術碩士研究生于年底將主演普契尼的歌劇《蝴蝶夫人》。
麽紅-主要獎項    
1990年第四屆全國青年歌手“五洲杯”電視大獎賽美聲唱法三等獎;
1992年全國首屆“歌王歌後”比賽二等獎;
1993年法國馬賽第四屆國際歌劇比賽女子組第一名;
1996年首屆全國聲樂比賽第一名;
1996年第六屆文華表演獎;
1997年第十四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http://www.hudong.com/wiki/%E4%B9%88%E7%BA%A2
 
「杜蘭朵公主 」(Turandot)
 
 創作背景
◎演奏時間:第一幕 - 35分、第二幕 - 45分、第三幕 - 40分
◎時代、地點:傳說的時代、中國北京城內和紫禁城前。
◎原作是威尼斯作家哥齊 (Carlo Gozzi) 的五幕寓言劇「杜蘭朵」,喜劇味道較濃厚。 德國浪漫主義巨擘席勒 (Friendrich Schiller) 改寫,強調出女主角內心的高傲和對愛情憧憬的衝突。普契尼讀到席勒劇本為之感動,於 1920 年動筆,1924 年完成前夕卻撒手人寰,最後半幕由其學生 Alfano 依其手稿,譜曲完成。
◎劇中多次出現我國民謠「茉莉花」,並廣範運用中國五聲音階的曲調。此劇對中國旋律的運用比「蝴蝶夫人」或「西部姑娘」時更加圓熟,人物性格與樂器音色搭配更貼切 。
◎最大憾事是,普契尼在第三幕第一場柳兒之死處停筆,最後愛的二重唱 及結尾在音樂上較為貧弱,與他想藉愛來恢復人性,產生有女性情感的杜蘭朵。稍有差距。
◎首演於1926年4問5日在米蘭史卡拉劇院首演,由大師托斯卡尼尼指揮。
 人物介紹
 杜蘭朵公主 (Principessa Turandot) ......女高音
柳兒 (Liu、帖木爾身邊的小丫環) ......女高音
帖木爾 (Timur、韃靼國王,現在成為流浪者) ......男低音
卡拉富王子 (Calaf、帖木爾之子) ......男高音
阿爾頓皇帝 (Imperatore Altoum、杜蘭朵公主的父親) ......男高音
平、彭、龐 (Ping, Pong Pang、三位大臣) ......男中音、男高音、男高音
滿州官 (Mandarino) ......男中音
 劇情介紹
 【第一幕】北京的紫禁城前
在雄偉的紫禁城前,此時是黃昏,廣場上擠滿了人潮,北京的宣旨官登場,宣讀:「北京的百姓,聖潔的杜蘭朵公主將嫁給具有王室血統的王子,他必須猜出公主所出的三個謎題,若全部答對,公主將嫁給他,若猜不中,人頭落地。波斯王子因猜謎不成,將在今晚月亮出來時被處決。」群眾高喊著劊子手的名字向皇城擁去,混亂之中,帖木爾跌倒了,柳兒要求大家幫她把帖木爾扶起,此時王子出現,高喊爸爸,原來帖木爾是韃靼國王,因戰敗逃亡,從此也失去了王子的下落。此刻三人重逢,狂喜不已。群眾這時高唱”轉動磨刀石”,以細膩的手法展現逐漸狂熱的群眾心態。隨後,曲調一變,群眾唱出”月亮怎麼還不出來”,以等待死刑的執行。遠方傳來小和尚悠揚的歌聲,讚頌杜蘭朵公主的美貌,這就是被普契尼所引用的茉莉花曲調。波斯王子隨著沉重的音樂出場,群眾開始同情他,而卡拉富王子則詛咒公主的殘忍,在大家一起祈求杜蘭朵公主網開一面的合唱中,公主在茉莉花的動機下以極冷艷的姿態出現,否決了大家的懇求。這種首席女高音出場但不開唱的作法,前所未見,充份展現了戲劇性。卡拉富王子在見到公主之後,深深為公主的美貌所吸引,要去敲鑼以猜謎,在父親和柳兒的勸阻之下,即使波斯王子被砍頭了,但王子仍要猜謎。這時三位大臣平,彭,龐出現,以清朝國歌的旋律,阻止王子的愚蠢行為。但城邊出現的幽靈則要王子快敲鑼,以便他們可以再次見到公主。柳兒於此時唱出淒美的”王子,請聽我說!”充份展露柳兒清純的少女愛慕之情,她表示若王子死了,她一定活不下去。而王子則以”柳兒別哭”安慰柳兒,若他死了,要照顧他的父親。隨後進入終場的合奏及大合唱,彼此以不同的立場勸服對方,最後在王子高喊三聲杜蘭朵後,敲響銅鑼三聲。帖木爾和柳兒相擁而泣,三位大臣則大叫來不及了,在強大的管弦後奏之下,幕落。
 【第二幕】
第一景 幕間劇
首先由平唱出”銅鑼被敲響”後,另二人則唱出猜對謎題則舉行婚禮,若猜錯,則舉辦喪禮,最後成為愉快的三重唱。此時曲風一轉,三人憶起了可愛的家鄉,痛恨目前只不過是監斬官。隨後,舞台後傳來群眾高喊”磨利斧頭”的曲調,三人則憶起許多王子被砍頭的情形。最後他們期望王子能順利解謎,以便結束可怕的惡夢,這一景引用相當多的中國旋律,有許多出自”中國音樂”這本書,而緊接著皇帝出場的音樂,亦是出於此處。隨著銅管與鼓聲奏出進行曲的節奏,在此時以音樂不中斷的方式由第一景換成第二景,而整個舞臺的轉換,通常是不落幕,直接進行。通常第二景是全劇最豪華的一景,導演會加入許多有關中國風味的東西,如油紙傘、涼亭等,十分有趣,至於有龍盤據其上的柱子更是不可或缺。
第二景 皇宮前的廣場
首先是拿著答案的賢者入場,隨後皇帝登場,他勸卡拉富王子不要猜謎,但王子執意不肯,一共勸說三次,最後皇帝說看他自己的造化了。滿洲宣旨官再度出場宣布猜謎的規則,之後公主在兒童的茉莉花歌聲中登場。公主以傲慢的態度唱出”往昔的故事”,述說自己的先祖樓林公主被韃靼人俘虜,最後,悲慘地死去,她要為她報仇,所以才要以猜謎招親的方式,殺盡異域王子。之後公主出了三道謎題,皆以相同的曲調唱出,但一次比一次憤怒,而王子解出了三道謎語, 群眾高聲歡呼,但公主則求皇帝不要把聖潔的她像奴隸般地許配給王子,但皇帝說要她遵守諾言,群眾亦加以聲援。王子則說只希望公主愛他,而不要強奪公主,因此他給公主一個謎,只要公主能在明天日出之前猜出他的名字,他就願意欣然受死,公主則點頭答應。隨後,群眾以華麗的歌聲歌頌皇帝及王子,並送皇帝離場,最後在華麗的銅管音響中,幕落。
 【第三幕】
第一景 皇宮內庭院
在皇宮的花園內,深夜,此刻從遠方的街道上傳來”誰都不准睡的命令,傳令官跑遍全城,傳達公主追查外邦王子姓名的命令。不久,卡拉富王子確信自己對公主的愛將可獲得勝利,唱出全劇最著名的詠歎調”公主徹夜未眠”﹝原意:誰都不准睡﹞,他表示只要天一亮,就要將自己的名字告訴她,藉著自己熱情的吻將公主冰冷的心熔化。黎明一到,勝利將屬於他。突然,平、彭、龐帶著一群美女、財富以威逼利誘的方式要王子說出自己的名字,不然大家將被公主處死,但是王子始終沒有說出自己的名字。此時,衛兵把柳兒與帖木爾押出來,有人看到他們昨天曾和王子說話,王子則說不認識他們。杜蘭朵公主隨著眾人的呼喊聲中出場,首先她審問帖木爾,要他說出王子的秘密,柳兒護主心切,趕緊說只有她自己才知道王子的姓名,但是她不會說,因為這是她的秘密,這時,她被嚴刑拷問,但她仍沒說出秘密,公主問她為何有能力忍受痛苦而不說,柳兒則回答這是愛的力量。她唱出:「隱藏在心底的愛比痛苦的折磨更堅強」這是首十分優美的詠歎調,充份展露了普契尼的旋律之美。公主聽了很著急,要柳兒快說出王子的姓名,平則要普丁保(劊子手)來施酷刑,柳兒終於忍不住折磨對公主唱道:「公主你冰冷的心」,說公主冰冷的心終究會被王子的熱情熔化,她自己將在明日破曉之前閉上雙眼,讓王子能再度獲勝。之後柳兒趁衛兵不注意,奪下一把短劍自刎,恍惚地凝視著王子後,在他的腳邊斷了氣!這段歌詞是普契尼自己補筆的,哀怨的旋律給人深刻的印象!而普契尼在寫完此段之後,也悄悄地放下了自己的筆。旋律反覆地奏出柳兒死前的詠歎調旋律,帖木爾則在柳兒的屍體旁哭泣,當柳兒被抬出場時,帖木爾則悲傷地說:「他要沒有白天的黑夜中,永遠地陪伴著柳兒」此時,所有的人都退場,只剩王子和公主留在台上。王子憤怒地唱出「冰冷的公主」,公主則表示自己高高在天上,並非凡人,王子則逼近她的身邊,用力地抱住她,並強吻公主…長久的休止之後,公主流下了眼淚,她表示自己的榮耀已失去,並唱出第一次看到王子時就害怕他,不知要贏他或被他打敗,最後她要王子帶著勝利與秘密離開,不要要求更大的勝利。王子卻告訴她:「公主你是我的,在你面前我沒有秘密,並說出自己是韃靼王子卡拉富。」公主因知道王子的名字而雀喜,而王子則把一切命運交給公主。
第二景 皇宮前的廣場
隨著第二幕第二景皇帝出場的進行曲,文武百官以及皇帝又再次出現在豪華明亮的舞台上,公主向皇帝說,她知道這個外邦人的名字,並深情款款地看著王子說,他的名字叫做--愛!卡拉富王子一聽,跑上台階擁抱公主,群眾則高聲歡呼,祝賀王子和公主幸福,全劇就在歡樂的合唱中,幕落!
http://www.opera.org.tw/opera_c/turandot_c.htm
 
張藝謀 籌畫「印象‧日月潭」【聯合報╱記者陳東旭2010.03.07
 
大陸全國政協委員、著名導演張藝謀昨天透露,「印象‧日月潭」大型展演活動目前正在接洽中,將來有可能到台灣演出印象系列。
張藝謀昨天接受新華社採訪時稱,自己的創作團隊已經去過日月潭考察,「印象‧日月潭」正在接洽當中。張藝謀團隊的核心人物王潮歌曾經在去年九月中旬赴台灣,那個時候外界即傳聞可能是為了籌劃「印象‧日月潭」。
張藝謀與兩名團隊核心人物王潮歌、樊躍被稱為「印象鐵三角」,多年來共同打造了「印象‧劉三姐」、「印象‧麗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島」、「印象‧大紅袍」等一系列山水實景演出,在各地演出之後叫好又叫座,除了顛覆傳統,注入文化新觀念,也為當地帶來文化創收。
【記者黃宏璣、張家樂/南投縣報導】南投縣政府觀光處長洪文能昨天說,去年九月,張藝謀的團隊曾經到日月潭勘察,環湖一圈,看了很多地方,當時張藝謀團隊說走遍全台灣,日月潭最適合山水實景演出。
洪文能說,張藝謀團隊要製作「印象‧日月潭」,並不是拍攝電影,而是在這個山光水色地方搭建舞台,製作大型夜間表演活動,如透過燈光打在湖面、山壁,或從水面浮現出各色變化的噴泉,再搭配二、三十名舞者表演,讓靜態的日月潭,帶來動感之美。
他說,日月潭夜間活動太單調,縣府期待透過「印象‧日月潭」,讓日月潭的夜晚更多采多姿。張藝謀團隊去年十一月二度來台,強調表演活動著重當地特色,工作人員在南投當地挑選,可以帶動地方就業。
民進黨籍魚池鄉長陳錦倫說,歡迎張藝謀團隊來日月潭拍戲,以張藝謀國際導演的地位,對於魚池鄉觀光一定會有加成的效果;如果能借用張藝謀的國際觀與創作力,把日月潭的邵族與紅茶等元素帶進影片,必是大利多。
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長曾國基說,他不清楚張藝謀的籌拍計畫,但是只要張導演到日月潭拍片,管理處一定全力配合,打響日月潭的國際知名度。
日月潭大淶閣總經理陳銀城則說「這是很好的事」,業者當然是樂觀其成。
“印象”系列:打造文化產業的中國品牌 2010-02-24 光明日報
 
迪斯尼、百老彙、好萊塢等世界知名文化產業品牌,令國人無比羨慕和感慨。其實,近年來中國土生土長的文化品牌大型實景演出“印象”系列,2003年從桂林山水啟程,走過麗江,經過西湖和海口,又將駐足武夷山……“印象”,已成為中國文化產業引人注目的商業模式。
  “印象”為什麼能火?   藝術魅力是其核心競爭力
  “印象”系列由著名導演張藝謀領銜的北京印象創新藝術發展公司作主創團隊,根據地方政府牽頭組成的投資方的要求,結合景點特色和文化,打造的大型實景演出項目。然後由獨立的經營公司進行日常管理和運營。根據協議,“印象”的藝術主創團隊將從每年的演出收入中提取版稅,同時還要每年對演出進行維護性排練和改進,保證演出的品質。在“印象”的主創團隊中,張藝謀為“印象”系列帶來了招牌效應,但實際的創作工作主要由王潮歌和樊躍承擔。
  以自然實景為舞臺,藍天、白雲、雪山、湖水都是道具,再加上現代聲、光、電技術,演出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獨創了新的藝術形式,是中國藝術家們想像力的大膽釋放。“實景山水演出中,行為、視覺要大於語言。這種演出,不是話劇,是拿行為,拿天、水、人之間來做視覺演出,達到人與自然藝術化地融為一體。因為場面足夠大,所以實景演出要具備‘大片’的氣質和感受。”印象系列原創之一樊躍導演這樣理解印象的藝術魅力,“同時,在演出佈局上,要有一些直指人心的細微之處和點睛之筆,讓有思想、有生活體驗的觀眾在觀看演出時,觸景生情,整合過往經歷,產生情感共鳴。”
  “為了達到這種‘大片’的視覺效果,每一台演出都有一個舞臺奇觀;為了打動觀眾的情感,每台演出中都有幾個情感爆發點。”樊躍談起印象的構思技巧。這兩條主線指導著藝術家的創作靈感和奇思妙想,使得此“印象”非彼“印象”,每一場都各具特色。中青旅的項目經理郭玲玲五台“印象”都看過:“印象劉三姐”中最感動山水的壯美;“印象麗江”以雪山為背景,最震撼少數民族粗獷的氣勢;“印象西湖”最打動人的是那場人工雨,充盈著煙雨江南的朦朧意境;“印象海南島”能享受海邊的放鬆和休閒;“印象大紅袍”試演時她也看了,印象最深的是茶文化的情趣。
  對於視覺效果,觀眾評價“震撼”;對於觸景生情,觀眾則禁不住灑下眼淚:
  幾個台灣記者看“印象劉三姐”後,哭得用完了一盒紙巾,告訴導演的第一句話是“台灣太小了”,她們“印象”最深的是祖國的博大;
  生長在雲南的徐涌濤看“印象麗江”時淚流滿面,沒想到自己身邊的少數民族文化可以得到這樣的演繹和解讀;
  一群義大利藝術家,看完“印象西湖”後,抽泣不止,久久不願離去,儘管不通語言,但“東方羅密歐和茱麗葉”的淒美故事深深地感染了他們……
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32464/2010/02/24/1325s2765291.htm
 
張藝謀再挨批:印象系列就是“團體操”
 
  華西都市報報道, 2010-1月30日,何東與社會學家周孝正接受旅遊衛視《旅遊新觀察》節目的採訪,就全國各地耗費巨資力推實景演出以求發展當地旅遊經濟的做法展開評論。事件的導火索源於湖南臨湘市副市長姜宗福,其撰寫發佈的帖子《張藝謀不是救世主,不要盲目造“印象”》,在網絡上掀起軒然大波。副市長和國際大導,對陣雙方身份的特殊,吸引了從網民到名人在內無數人的眼球。在這個事件中,孰是,孰非?持不同觀點者激烈交鋒。   何東在節目中表示:印象系列就是團體操,沒有絲毫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蘊。某些政府官員被政績牽著鼻子走,而張藝謀等名導,則為了圈錢透支著自己的金字招牌,一遍又一遍複製“成功案例”。長此以往,“成功”可能變“失敗”,“賺錢”也會變“虧錢”。大型實景演出,需要考慮的不是短期收益。何東的觀點得到了社會學家周孝正的支持,他認為旅遊景區需要的是可持續發展,“印象麗江”確實為雲南帶來了效益,但第二、第三個、甚至第N個印象的出爐,很可能帶來的是負面的影響,投資血本無歸。
http://chinareviewagency.net/doc/1012/2/2/1/101222192.html?coluid=21&;kindid=268&docid=101222192&mdate=0206093238
 
張藝謀“印象”系列2年賺8700萬 拒絕95%合作者 2009-09-30
 
由張藝謀及其團隊打造的“印象”系列,兩年賺到8700萬,這項收入還在增加。據知情人士透露,張藝謀是內地身價最高的導演,目前已經有自己的鐵三角團隊,所以拒絕了95%的合作者。
http://news.sohu.com/20090930/n267100691.shtml
 
專訪張藝謀:《山楂樹之戀》以情動人 不能單靠武打闖世界2010-09-17
 
  國際線上娛樂報道(記者 楊冬霞):張藝謀電影《山楂樹之戀》上映三天來,有關這部文藝片以及由此掀起的“純愛”討論正在波及從50年代生人到80後、90後。有人說,電影《山楂樹之戀》狠狠地點中了中國人的穴道,在商業大片和各種急功近利的跟風之作盛行之時,張藝謀獨闢蹊徑,重新找回那個特殊年代“山楂樹”下的純真愛情,帶給國人一股沁人的清泉。
  9月16日晚,在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線上網站,輕鬆調頻91.5以及北京新畫面影業公司共同打造的在“喚醒純真·發現愛”《山楂樹之戀》北京觀影見面會活動現場,國際線上記者對張藝謀及兩位主演周冬雨和竇驍進行了獨家專訪,並就中國電影的世界之路對話張藝謀:為什麼拍這樣的一部文藝片?除了華語電影市場市場,《山楂樹之戀》是否也會被西方觀眾所接受?中國電影如何能更多地走進西方主流院線?
  面對西方觀眾——電影的感情是共通的
  記者:《山楂樹之戀》這樣一部表現中國特定年代的本土愛情片,會不會得到西方觀眾的認同?
  張藝謀:“我們喜歡看外國片,儘管不了解其歷史背景,對其生活細節也是陌生的,但有一點,人類感情是共通的,感情是電影的主體,只要生動感人,大家就會喜歡。”
  電影風格和類型——追求多元化
  記者:去年到最近有兩部電影在全球熱映:《阿凡達》和《盜夢空間》,兩者都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從技術到電影主題都有革命性的創新。《山楂樹之戀》卻逆潮流而上,洗盡鉛華主題樸素,您更推崇哪種方式?
  張藝謀:“就像社會是多元化的,電影類型也應該多元呈現,電影導演也不希望被固定樣式,不同的故事需要選擇不同的表現方式。”
  電影走出去——電影背後是國力的較量
  記者:作為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開拓者和代表人物,您對年輕一代導演有什麼期望?
  張藝謀:“我希望不斷涌現優秀的青年導演。今天從全球看,電影越來越呈現豐富多彩、多元化趨勢。然而針對主流院線,除了武打片,國內走出去的影片還不多。要改變這個現狀,青年一代導演任重而道遠,我認為,國力的提高,國家的開放是大前提。”
  奧斯卡情結——不考慮不去想
  記者:如果《山楂樹之戀》參加明年奧斯卡的評選,您認為它的優勢在哪?
  張藝謀:“《山楂樹之戀》參不參選明年奧斯卡評選,不由我們說了算,這是由各國政府推薦決定的。我完全不去想,不考慮能不能參選。每年這個時候,媒體總會問這個問題,我想這是媒體的申奧情結。”
新人印象——周冬雨“在快樂中繁忙著” 本色竇驍“謝謝你”
  對於兩位新人主演,記者也與他們交流起現在與未來。周冬雨,高三學生;竇驍,北京電影學院念大三,一位從未學過表演,一位演員科班出身但也是頭回拍戲。一齣道就能在張藝謀電影裏邊擔當男女一號,這幾天來成為外界追逐的一大熱點,各種通告及採訪不斷。面對“謀女郎”“謀男郎”的頭銜,他們倆倒是表現得很淡定。問及現在感覺如何,周冬雨愉快地回答“在快樂中繁忙著”,銀幕上的“靜秋”青澀中飽含著對愛情的躁動和渴望,有著鄰家女孩初長成的成熟,記者面前的周冬雨,則更像一個清純的小女生,乖乖女,認真彙報起自己的未來:以學業為主,明年參加高考,如果有更好的作品就要抓住機會,依張導的建議考北京電影學院。
  “老三”竇驍在銀幕下給記者的印象,是一如既往地謙謙有禮,嘴邊總挂著一句“謝謝你”,以及那張帥帥的英俊臉龐。自9月12日《山楂樹之戀》首映禮上表演空手道,人們又見識了多才多藝的竇驍,他向記者透露,自己廚藝也不錯,並且還學過髮型設計,讓在場的張藝謀驚呼他為全才,完美戀人。竇驍如今有個外號叫“山楂竇”,他說是同學給起的。問及“老三”這個角色會不會給自己打下太深的烙印,今後如何轉型。竇驍笑笑說,“老三”其實就是自己的本色演出,《山楂樹之戀》讓他對感情有了更正確的理解,像許多人一樣,他也嚮往純潔的愛情。而未來,如果有更多表演經驗,自己也會去嘗試別的角色。
  張藝謀現場點評兩位“愛徒”,讚“老三” 竇驍更會說話,對於兩人的未來,張藝謀多次強調以學業為重,以“文化”充實武裝自己。嘗試過多部武俠商業巨制之後,從《三槍》到《山楂樹之戀》,以及即將開拍的《金陵十三釵》,影片都改編自有影響力的小說力作,可見張藝謀越來越看重電影作品的文學內涵,而演員本身的氣質和文化內涵也影響著電影主題的深度。無怪乎老謀子對兩位新人如此諄諄教誨。
  從《山楂樹之戀》,張藝謀的電影似乎從強調視覺畫面的“狂放”,逐漸進入到一種追求情感內涵的“收斂”境界。1951年出生的張藝謀在邁入60歲門檻時,顯得更加從容淡定,不在意題材的大與小,而堅持以情動人,張藝謀更自如地運用不同的電影表現手法呈現著當今中國多元的文化價值觀。
http://big5.chinabroadcast.cn/gate/big5/gb.cri.cn/27564/2010/09/17/342s2995268.htm
 
《山楂樹》引發隔代愛情論戰 知青重溫青春歲月2010-09-16 揚子晚報
 
  張藝謀的純愛電影《山楂樹之戀》昨晚7時提前在寧上映,昨日又恰逢電影半價日,老謀子顯示了強大的氣場,《山楂樹之戀》還讓很多中年觀眾走進影院,在笑聲中、淚影裏重溫了自己青春歲月。
  新街口影城的趙小姐告訴記者,《山楂樹之戀》昨晚7時上映,上座率很不錯,8點不到,9點半的場次都已客滿,而且“中年觀眾很多,佔一半以上,一看很明顯就是老知青”。在新街口萬達影城,張經理告訴記者:“半價日上映《山楂樹之戀》票價30元,9點半前的上座率有七成,比《盜夢空間》略差。”至於觀影人群,張經理覺得:“目前還是年輕觀眾多,他們有的是為了看張藝謀,更多的是《山楂樹之戀》的小說迷。”金陵工人影城王經理透露,影城第一場賣了50張票,“不好不壞,正常吧。畢竟,這個沒有大製作,大明星,張藝謀的電影總有後勁的。”
  《山楂樹之戀》的觀影效果很有趣,影片對於文革年代景象的還原,對知青下鄉生活方式的再塑,還有那個年代人物的服飾、語言,都讓一些中年觀眾感到親切,比如老三送給靜秋鋼筆時,說“我不是送你禮物,是為革命節約墨水”時,他們發出了會心的微笑。而當情節漸漸深入,老三和靜秋的感情由喜轉悲,尤其是片尾部分,靜秋流淚呼喚著病中的老三,觀眾們的情緒也跟著他們轉悲,現場開始有人悄悄拭淚。對於經歷過70年代的人來說,《山楂樹之戀》這樣純真的愛情是他們心中真愛的典範。“我們那時對愛情的理解就是這樣子的。”一位中年女觀眾告訴記者。
  不過,80後、90後對老三和靜秋的愛情的理解卻略有不同,當靜秋居然不知“得手”的含義,以為“兩個人躺在一起就會懷孕”時,年輕觀眾發出陣陣嗤笑,“怎麼可能,這分明是無知,怎麼能說是純潔?”至於“山楂樹”的小說迷,對於電影抱一種“糾結”態度,“張藝謀還原小說不錯,演員找的也還好,只是老三和靜秋兩個人進入感情太快了,和小說有點不符合。”另外,不少“山楂迷”質疑電影中一場“游泳戲”,“在那個年代,光天化日之下,本就內向的靜秋怎麼可能突然換上泳衣,和老三一起戲水?”
  但是,不管哪個年齡層,觀眾們都覺得“老三”很完美,為了心中所愛,他做了一切。在80後、90後眼裏,他是有錢多情的富二代,在70後看來,他有真心,很體貼,而在50後、60後心中,他就是少年時代的他或者(她心中的)他。(馬彧)
http://big5.chinabroadcast.cn/gate/big5/gb.cri.cn/27564/2010/09/16/114s2993849.htm
 
山楂樹之戀》周四上映 張藝謀坦言不在意票房 2010-09-13 新京報
 
張藝謀的新片《山楂樹之戀》將于本周四正式公映,昨日張藝謀和制片人張偉平攜主演周冬雨、竇驍等出席了北京首映禮。影片主打“純愛”,媒體難免將話題引向張藝謀本人的戀情及愛情觀,不過張導卻笑著表示:“我自己的戀情恰恰是很不想與大家分享的。”不過他坦言,自己的初戀並不如“山楂樹”這般純情。
與性無關,點到為止
在艾米的同名原著中,靜秋與老三之間有一些肢體接觸的描寫,但在張藝謀的電影裏,這部分內容被“忽略”了。當被問及是否為了突出“純愛”而作此處理,張藝謀表示:“純愛是內心的感覺,與有性無性無關。小說中有很多這樣的描寫,我個人覺得還是頗為露骨的。中國影視在表現這部分內容上一直是有限制的,我並不想在這方面做多大的突破和挑戰,所以在處理這些情節時都是點到即可。”該片被稱為“史上最幹凈的愛情”,偏偏有記者問張藝謀:“你覺得什麼樣的愛情是不幹凈的?”對此張藝謀表示:“不幹凈的愛情是不存在的,因為真正的愛情都是幹凈的。”
與原著存在很多共鳴
張藝謀稱,自己選擇拍什麼樣的題材向來都是跟著感覺走。當看到《山楂樹之戀》原著時,只是因為有搬上大銀幕的衝動就拍了。被問到是否將自己的戀愛經歷以及愛情觀放在此次創作之中時,張藝謀笑言:“關于我的戀情我恰巧很不想和大家分享。經過那個時代的人都有很多共同的經歷,比如女孩子以為和男人躺在床上就能懷孕,這真的就是當時很多人的想法。每個人都曾有過年輕時代,我只是覺得《山楂樹之戀》也有我很多共鳴在裏面。”隨後就此話題又有記者問道:“你覺得你的初戀純還是靜秋和老三的初戀純?”張藝謀毫不猶豫地答道:“當然是電影純,因為它是經過藝術加工的。”
票房  馮導愛預測,我不會
張藝謀稱,自己拍片有個原則,就是要對投資人負責,“只要不讓投資人賠錢,讓市場有一個良性的循環,至于有多大的回報,多高的票房,我不那麼在意。”也因此張藝謀說自己“從來不會預測票房”。當被問及如何看待馮小剛喜歡預測票房時,張藝謀表示:“那是馮小剛的習慣,我沒有這個習慣。我只是認真拍好我的電影,當然也希望觀眾越多越好。”
此外,對于為何棄威尼斯而選擇釜山電影節,張藝謀解釋道:“我和威尼斯主席馬克‧穆勒是非常好的朋友,此次他對我一再邀請,但最後我們還是決定把全球首映放在國內,這也從側面反映了中國的電影已經不是二十年前了——唯有去參加電影節、得獎才是出路。國內本土的票房和反響已經成為首要考慮因素。參加釜山電影節則是因為在國內首映之後,我也想讓兩位演員去見見世面。”
對于是否有意報名角逐奧斯卡,張藝謀則很誠懇:“奧斯卡不是全世界最了不起的獎,每個導演都不會排斥它,大家也不必裝清高。但這個獎是可遇不可求的,在國內首先要有電影局的推薦,因此也不必去想自己決定不了的事。”
周冬雨竇驍否認假戲真做
影片兩位新人主演周冬雨和竇驍此次的表現頗受認可,現場二人也被問到“如此有默契,是否假戲真做”的尖銳話題。對此二人難掩羞澀,但也正是這種羞澀給予了媒體一個很好的回應。竇驍表示:“在片中我們是會有感覺的,但是私下裏真的不太可能,冬雨很單純,也很快會成為我的師妹(二人同簽新畫面公司)。”而周冬雨則一臉天真地回答:“我一直認為我的牙齒已經很齊很白了,沒想到他(竇驍)的牙齒比我的還好。”此外,周冬雨否認自己為拍該片放棄高考:“我沒有放棄高考,我的意願一直是想報考藝術類院校。只是覺得這次機會難得,以後我還是會做自己喜歡的事。”
■首映現場周冬雨甩袖酷似章子怡
首映禮現場,學舞蹈出身的周冬雨秀起了舞蹈才藝,不過她的表演中因有甩袖動作而讓人聯想起章子怡在《十面埋伏》中的舞蹈。此外,奧運會主題曲《我和你》的原唱者常石磊現場演繹了影片同名主題曲,陳楚生演唱了推廣曲《山楂花》。(記者孫琳琳)
張藝謀電影(山楂樹之戀)引起兩極化反應  2010-09-10 中廣新聞/劉剛
大陸導演張藝謀執導的影片(山楂樹之戀),雖然被韓國(釜山電影節)選為開幕片,在大陸卻引起兩極化反應。有人高度誇讚,說邊看邊流淚,也有人把它批評的一無是處。
張藝謀是看了(山楂樹之戀)小說後,感動落淚,才拍這部電影,內容是文革期間,兩個下鄉青年純真愛情,電影內容感人,拍攝地點風景優美,尤其是扮演男女主角的兩名新演員,演技備受稱讚,其中飾演女主角的周冬雨,有人認為她將來可能追上張子怡。
但大陸(信息時報)說,也有很多人批評(山楂樹),說冗長乏味,缺少情節起伏,經常是男女主角純純對望,讓人覺得過於簡單。也有人說,(山楂樹)是張藝謀(我的父親母親)的翻版,卻沒有(我的父親母親)精采。這些批評是否正確,只有觀眾自己看過這部電影,才能知道。
張藝謀:《山楂樹之戀》有我初戀影子2010-09-13國際線上論壇
  《滿城盡帶黃金甲》中的不倫戀和宮闈暗戰;《三槍拍案驚奇》裏的第三者情殺,近年來張藝謀的電影總有些“重口味”。即將於9月16日上映的《山楂樹之戀》是張藝謀在幾部商業片之後的清新小作。《山楂樹之戀》的小說因其“純凈”而打動了許多人,這種“純凈”也讓張藝謀從中找到了自己初戀的影子,於是決定不放過這次難得的“心動”,縱然有些人不看好,但他依然選擇給“山楂樹迷”一個交待,給自己一個交待。
  《山楂樹》給他原始感動
  張藝謀看到《山楂樹之戀》劇本時,他還在改《三槍》的劇本,從他手上經過的劇本可說是數不勝數,能夠入其法眼的肯定有獨到之處。張藝謀說道:“看到最後那場戲,突然就心動了一下,有感動,也是那麼一種原始的感動。”後來他了解到這個小說的背景,知道這本小說在網路上的巨大影響力,《三槍》過後,《山楂樹之戀》正式進入他的視野。對這個故事,他回憶道:“我也經常看各種劇本,一般推薦過來的劇本看的時候其實都是很審視的,很難放到一個平視的角度去看。那個劇本我讀到最後有一種感覺,覺得是一個很好的感情故事,一個初戀的故事。 ”這種平視的角度也讓他決定要用“很低調、樸素的方式,讓我的原始的衝動能有一個展現”。
  與張藝謀以往作品相比,《山楂樹之戀》可說是非常老實地跟著原著情節走。張藝謀承認改動這麼小于他來講也是第一次,“從《紅高粱》開始,通常我的做法都是我行我素,大刀闊斧。但這部是網路小說,我之前也沒有特別了解,只是聽人說大家都很喜歡,很多年輕人喜歡,是山楂迷。後來我就去看網上評論,很多人都對這部小說有很中肯的意見,所以我也就尊重觀眾,尊重一下書迷的願望,所以沒有大刀闊斧地去改,只是從影像的角度出發,做出一定的調整,調整的都是細節。”
  《山楂樹》愛情有他影子
  作為上世紀50年代生人,《山楂樹之戀》的故事背景也與張藝謀的生活軌跡有不少重合之處,這其中就包括愛情的青澀和出身所帶來的壓力。張藝謀表示《山楂樹之戀》的戀愛故事中,他也有很多類似的感覺和體驗,而在電影製作的討論會上,不少人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比如說電影裏面有一段是靜秋和老三躺在同一張床上,什麼事也沒幹。但我們那個編劇告訴我,他說這是真事。當年他們班,一對男女談了半年戀愛,從沒拉過手。後來有一天,男孩鼓起勇氣,親了女孩一下,那女孩嚇得嚎啕大哭,跑回家對著她媽就喊:‘媽,我懷孕了!’那時候真的是,很多人有很多這種概念。好多當過知青的都說,我們第一次就是躺在草堆裏,手拉手就這麼一晚上。所以那時說兩人躺在一個床上就會懷孕,很多人都有這個概念。”
  《山楂樹之戀》中的靜秋出身不好,家教又嚴,整個人性格內向,比較封閉。對這個人物的言行,張藝謀可說是感同身受,“我的出身就不好,甚至比靜秋還差。我父親就是國民黨,是當年黃埔軍校的軍官,當時定位是反革命,靜秋他們家只是走資派而已。出身不好,對我就是一個巨大的陰影。長期以來我就是很自卑的,很少有昂首挺胸這個樣子出現。我覺得無數家庭背景出身不好的人,都不可能真正做到像紅衛兵那樣,昂首挺胸,所以靜秋那種內向,那種驚慌,那種脆弱,在我看來是很真實的。她們可能是籠統地講當時女孩子的樣子,像我,那時候就根本沒有當紅衛兵的資格。靜秋也當不了,我們都是黑五類,狗崽子,甚至只能戴黑袖章。”(記者 陳爽)
  回應《山楂樹之戀》質疑  張藝謀:純愛是種感覺
  昨日,《山楂樹之戀》在北京舉行全球首映禮,不少看過試片的記者追著張藝謀“解惑”。《山楂樹之戀》標榜打造的是“純愛”和“初戀”,有記者就“逼”張藝謀分享他的初戀感覺,張藝謀面帶尷尬地回答道:“這恰恰是我不願跟外界分享的感覺。其實每個人都有過自己的年輕時代,可以說的是這部電影也反映了很多我的感覺。”
  說到是《山楂樹之戀》中描寫的初戀更純,還是張藝謀本人的初戀更純,面對咄咄逼人的追問,張藝謀有點無奈,“電影裏的(初戀)更純吧,畢竟經過了藝術加工。”對感情史避諱的張藝謀反倒樂意分享他對“純愛”的理解,他如此說道:“純愛是種感覺,需不需要身體接觸,得看每個人的感受。只要是真愛,哪有不純的道理。”
  將流行小說搬上銀幕,張藝謀做了一些改動,包括回避小說裏那段“靜秋”跟“老三”的床戲,張藝謀覺得有關性愛和激情部分,目前仍處在“有限度呈現”,他也不願意去做出突破,點到為止就好了。針對單薄的周冬雨外形不符合小說描寫,張藝謀表示:“我很想按照小說描寫來找女主角,但找不到,而且電影更注重面孔,最後只能按照這個規律來尋找‘靜秋’。”有人提出影片確實催人淚下,但缺少戲劇衝突,張藝謀解釋道:“電影需要取捨,我拍了2個半小時,最後剪掉了一些鏡頭。電影后半段兩個人越演越好,我覺得前面的戲又沒那麼重要了。”資訊時報記者 陳慧
  這個“謀女郎”真幸運  老謀子二輪才相中周冬雨
  張藝謀捧紅了不少女演員,但新任“謀女郎”周冬雨相信是最幸運的,張藝謀和搭檔張偉平不僅打破慣例,把她簽至“麾下”。頂著“謀女郎”頭銜的周冬雨,成為當天全場除張藝謀之外最受矚目的演員。這位將滿18歲的小姑娘全程表現緊張,雖然挂著笑容,但總給人一種“怯生生”的感覺。問她為了拍《山楂樹》放棄高考是否值得?她難得大聲否認:“我沒有放棄高考,這一年是我人生中很美好的回憶,用張導的話來說,我就是在這個劇組里長大的。”突然間成為萬眾矚目的“謀女郎”,周冬雨就說生活沒改變,跟以前的朋友還是一樣親密,不過她很抗拒總被說年紀小,即席發表了“成人”宣言:“我不是小朋友,快18歲了都。”有記者就問,如果不是參演《山楂樹》,周冬雨參加高考會希望報考什麼學校,她說也跟藝術逃不開關係,“舞蹈和表演方面的學校吧!”
  早前已經證實新畫面公司已簽下周冬雨和竇驍兩位新人,這在張藝謀的歷史上算是破天荒之舉。問到為何對周冬雨“情有獨鍾”時,張藝謀說道:“新畫面確實沒有做演員經紀的經驗,但為了兩位新人有更好的發展,我就跟張偉平說簽下她和竇驍。我也鼓勵冬雨明年去考北影,我們不會做更多,但會在她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不過張藝謀也說周冬雨“靜秋”之路不是外界想像中的一帆風順,反倒是第一輪就被他刷了下來:““選‘靜秋’,我看了不下6000個人選,從錄影帶到真人面試。周冬雨的錄影帶我看完之後,就刷掉她,覺得她不行。後來是副導演提醒,說她開始的狀態不好,建議我看多一次,見了真人才覺得她就是‘靜秋’。”周冬雨就搞笑表示,第一次見到張藝謀本人,有種恍惚感,“以為副導演在騙我,看到的是替身。”(記者 陳慧)
http://big5.cri.cn/gate/big5/gb1.cri.cn/27564/2010/09/13/108s2988933.htm
我的父親母親 My Father and Mother (1999)
 
主演:章子怡 孫紅雷 鄭昊
主要獎項:
2000年柏林電影節銀熊獎
1999年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1999年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
劇情介紹
初戀的回憶,是人生中最美妙的感覺,而當生子的父親已經過世,年邁的母親講述她夢系魂牽的初戀時,生子不但體味到那初戀情愫的淒美動人,甚至還分明讀出對美妙人生的執著追求……   
母親乳名招娣,年輕時是遠近聞名的美人,不僅心靈手巧,而且勇敢地成爲十裏八鄉第一個自由戀愛的女孩,她暗戀上生子的父親—一個淳樸幽默的青年教師,她以家傳的青花大碗爲記號,給心上人花樣翻新地送最好吃的“派飯”;她通宵達旦織出最豔的“房梁紅”裝點他的教室;爲了聽到他的朗朗讀書聲,她不惜繞遠路去擔水;爲了引起他的注意,她每天在送學生的路邊等著他。   
終于,招娣的美麗和誠摯打動了青年駱老師的心,他們很浪漫又很傳統地相愛了。一只塑料紅發卡就是他給她的愛情信物,然而,就在心靈剛剛撞擊的那一刻,悲劇降臨了:駱老師莫名其妙被打成右派,招娣特意爲他做的晚飯蒸餃子沒吃上,就被帶走了。她瘋了一般,懷揣蒸餃沿路追趕,人摔倒了,蒸餃爛了、青花碗也碎了……   
技藝精湛的鋦碗匠鋦好了青花碗,卻彌合不了姑娘破碎的心靈,招娣決心拖著病弱的身體去遠行尋找初戀情人,瞎媽媽的淚水阻止不了招娣的決心。她蹣跚上路了,卻昏死半途,被路人送回,執拗的招娣掙紮起身還要冒死去尋覓。恰在此時,駱老師意外地來了,她躺在病床上,大滴的淚珠從她美麗而又憔悴的大眼睛中盡情地滾落。   
他再也沒有離開她,兩個人一愛就是四十年,相濡以沫,心心相印。   丈夫的葬禮後,年邁的招娣在悲慟中又聽到了世界上最好聽的聲音,那是駱老師自編的“識字歌”——人生在世、要有志氣、讀書識字、多長見識……招娣沿著當年的小路向學校走去。教師裏,她的兒子駱玉生像當年的駱老師一樣,以淳樸、清朗、穿越時空的聲音在教孩子們讀書。頓時,兒子和丈夫的身影在她眼中置化,在她眼前,又出現年輕盈巧的招娣穿著碎花紅襖雀躍在讓她走不完初戀的那一條小路上。
張藝謀點評
?張藝謀說:“《我的父親母親》是一部講述愛情、家庭、親情的電影。一個純樸的姑娘愛上了一個年輕的男人,一愛就是一輩子。他們的愛情很真誠……這是我第一次用詩意、浪漫、抒情和單純去表現一個時代中的愛情故事……而這部電影是舍濃郁而求單純。”但一些影評人評價,這部影片是一個中年男人對那種浪漫、那種美好純情的向往,帶著一種失落童貞的矯情。   
?影片拍攝的景色優美、色彩鮮豔。現實用黑白表現,回憶用彩色表現,現在時的冰冷現實與過去時的美好回憶形成強烈反差,而女主人公執著的愛情在美麗的樹林和彎曲的山路上跌倒,在幾乎是痛苦的絕望中,等到了愛情。故事放在一個與世界幾乎隔離的空間,自然環境的優美,爲影片的愛情增添了色彩。無論從場景、故事還是表演甚至配樂,張藝謀作爲導演,技術上也更爲成熟。   
?影片中曆史和現實的故事都圍繞著“讀書、識字”這樣的情節展開,這又是張藝謀一貫的處理手法。文明與蒙昧的交織糾纏。只是這部影片淡化了蒙昧的野蠻和暴烈,單純的表現了一位鄉村姑娘對未知文明的向往和神秘,從而成爲愛情的催化劑。同《秋菊打官司》一樣,女性的執著又一次取得勝利,鄉村姑娘守到了她的愛情。這種美好只是通過年邁的母親講訴出來的,而此時父親已經過世。在美妙的記憶裏,還是可以感到幾絲寒意,外面的世界是個未知的恐怖世界,隨時可以剝奪去鄉村少女的愛情。但這點被處理的極其淡化和隱蔽。
相關評論
此江湖已非彼江湖—張藝謀老了   
張藝謀的日子近來似乎不是太好過,回爐後的《幸福時光》成了“票房毒藥”,與王海珍的緋聞也是越描越黑,《大宅門》中客串的李蓮英更爲他“不會演戲”下了定論。在一些酷評家的筆下,他是江郎才盡又戀棧不去,還抖機靈耍機巧以混淆視聽的過氣大匠。一句話,張藝謀老了,今時的江湖已非彼時的江湖。   
真的,從《有話好好說》開始,眼瞧著張藝謀走得真是好辛苦,作爲一位大師,這足以視爲敗相的開始。但他又是如此聰明,只鼓一點余勇,便可以耍觀衆的情感于股掌之上。《我的父親母親》便是明證。   
每個人都知道張藝謀是個煸情高手,但是只要看了他的影片又都情不自禁地被打動。這就是大師的手段,老了的大師也依舊是大師。盡管在淚眼婆娑的同時,我們能很冷靜地分析出他是拿什麽戳中了內心的軟處,但對于自尊的文人來說,就陷入了一種尷尬的窘境:自己的真誠被並不真誠的別人耍了,自己的淚就成了蒙羞的標記。這大概也正是當下爲什麽許多酷評家們爭先恐後地紛紛以酸言冷語擲向張藝謀的原因之一:他們顯然不願意讓人家知道自己也被愚弄了,理智居然被溫情占了上風,于是就變本加厲地用尖酸刻薄來掩蓋內心的溫情一閃。據說高倉健在看了《我的父親母親》之後激動不已,涕淚橫流。當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他也老了。人老了就顧不上面子了,就該哭就哭了。   
可不管張藝謀怎樣地提純淨化“我父親”和“我母親”之間的愛情,也不管他如何對過去的歲月進行色彩斑斕、詩情畫意的描繪,他在這部影片裏還是表現出了濃厚的懷舊情緒。雖然說懷舊是如今的時尚,但追風的懷舊與真正的懷舊是截然不同的。一個是向前看,並且邁著越來越大的步子緊緊追趕,一個是往回看,前行的腳步越來越慢,最後終于泥足深陷于回憶的旋渦而無法自拔。所以大師是不能懷舊的,他一懷舊就注定不再是過去那個大師了,如果蛻變得好,他會成爲另外一種大師,如果不,他就什麽都不是。   
在衆多批評家的筆下,張藝謀已經被“宣判”不適合拍喜劇題材,都市題材好像也拍得不那麽在行,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已山窮水盡,張藝謀又回到了他的老路上。他將要開拍的《英雄》的故事與當年他的《古今大戰秦俑情》頗有雷同之處,但是他顯然已沒了當年那份“英雄”氣概。那時候他捧誰誰就紅,紅得讓一幹渴盼成名的少女真的以爲只要經他那點石成金的魔手稍加點撥,就能變成一個穿上水晶鞋的灰姑娘。到了章子怡還是呢,可董潔就不是了,以後也不知道會不會再有,不過這一次張藝謀確實顯得有點底氣不足,他不再敢單刀赴會,而是要借助于豪華的明星陣容。   
英雄末路,美人遲暮,都是很令人悲哀的事情,張藝謀真的老了,不過老並不可怕,老就老吧,且看看誰比誰更優雅地老去。   
《我的父親母親》:張藝謀難道選錯“對象”   
張藝謀起用新人章子怡,推出影片《我的父親母親》之後,國內媒體一片叫好聲。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的《邊說邊看》欄目,卻傳來了不同的聲音。該欄目的特邀嘉賓、北京電影學院教授馬軍驤表示對章子怡的形象“微微有點失望”。   
《邊說邊看》從這裏引出了很有意思的話題:張藝謀選擇章子怡領銜主演,是不是選錯人了?章子怡的表演能不能令人滿意?她飾演的招娣怎麽好像在鞏俐主演的影片《秋菊打官司》裏見過“面”?在馬教授看來,章子怡扮演的招娣應該是個村姑,可是無論在形體的輪廓上,還是在氣質上,看起來都是一副城市女孩的樣子;章子怡的表演很少變化,影片中多數是章子怡笑的特寫,剩下的就是跑的鏡頭:招娣的形象使人覺得很像影片《秋菊打官司》裏的秋菊。   
這樣的安排想必是張藝謀“老謀深算”的結果。他已經說過了,《我的父親母親》是他第一次用詩意、浪漫、抒情和單純去表現一個時代中的愛情故事。他固執地堅持認爲,電影除了娛樂大衆以外,還要讓大衆去欣賞它。因此,他肯定不能選擇一個“土得掉渣”的農村少女的形象。整個影片沒有扣人心弦的情節,細節的表現也很單調,難怪有人會對章子怡的表演感到不滿。   
“老謀子”卻說:“《我的父親母親》講的是一個中國式家庭的故事,構圖幹幹淨淨,追求傳統美學中以小見大的意境。這是個很東方的題材和審美境界,把女孩的愛情癡迷簡單地放大爲‘等、追、找、看’4個字,這是影片最成功的地方。 ”   
觀看《我的父親母親》中章子怡飾演的招娣,人們禁不住會想起張藝謀執導的另一部影片《秋菊打官司》,以及片中由鞏俐扮演的秋菊。她們身上有一種共同的東西:都是北方的勞動婦女;清一色的碎花布衣服;同樣的“強”脾氣,認准了一份情、一個理,就“一根筋”一樣走到底。張藝謀坦言:這種造型“跟我個人有關系。我自己是比較執著的人,這是陝西人的性格”。這種個性在不同的人物身上並不一樣。比如招娣讓人覺得超凡脫俗,秋菊則顯得俗裏俗氣。《我的父親母親》讓人感覺到,章子怡的所有表演都沒有偏離張藝謀的“預謀”。這麽說來,張藝謀選用漂亮的城市女孩章子怡,就算是選“錯”了,也是一個“美麗的錯誤”。(張衛)   
東京電影節《我的父親母親》受到一致推崇   
鳳凰網站消息:華語片今年雖沒在今年東京影展競賽片表現,但卻是觀摩單元的主流,壓軸貴賓由張藝謀帶來他的作品“我的父親母親”,讓日本影迷一致叫好,感受當地影迷的熱烈捧場,他也承諾拍好的新片“幸福時光”明年再來。   
東京影展競賽片缺少星光和大導演,反而是觀摩單元最受影迷歡迎,從香港電影節、“臥虎藏龍”到昨天壓軸的張藝謀,兩岸三地的華語影片、明星和導演,撐起本屆東京影展的星光,一波接一波的上陣,比蜻蜓點水的好萊塢大牌更有看頭。   
“我的父親母親”是一部讓人感動落淚的作品,女主角章子怡和“臥虎藏龍”驕縱的玉嬌龍是完全不同的表現,讓影迷非常激賞。不過,章子怡的潛力是由導演磨出來的,張藝謀表示,章子怡根本不會燒飯,所以拍戲前,他先下放她到農村磨練一個月。   
日本影迷對張藝謀的作品耳熟能詳,而他們最好奇地是他選用的女主角從鞏俐到章子怡,都是水當當的大美人,爲何男主角卻都其貌不揚,張藝謀聽了哈哈一笑說,他不覺得他片中的男主角很醜啊!   
“我”片也將在日本上映,這次爲該片配音的“梟之城”的男主角中井貴一,特別爲該片背書,他說,自己看電影已經很少哭了,這次卻是邊配音邊哭,該片保證讓觀衆落淚。爲大陸拍奧運宣傳短片的張藝謀,其實已經拍完新片“幸福時光”,他承諾明年會再出席東京影展。   (2000/11/06/星報)   
張藝謀再受關注 《我的父親母親》轟動柏林   
備受國內媒體和觀衆關注的張藝謀新片《我的父親母親》在第五十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首場亮相,即獲極佳反響。據來自柏林的消息說:德國時間2000年2月15日下午1點30分,幾千名來自全世界各大媒體的記者彙聚一堂,懷著熱切地期望參加了《我的父親母親》的首映。在首映式上,記者們全神貫注地欣賞影片,整個放映過程中不時地聽到觀衆的笑聲和抽泣聲,全場沒有一名記者提前退席。電影放映完畢,記者們深深地爲影片的完美和深情所感動,全體起立,報以熱烈的掌聲,時間長達數十分鍾。此情此景是自本屆電影節開幕以來最激動人心的一幕。   
在隨後電影節爲《我的父親母親》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電影節主席德-哈德先生親自迎接導演張藝謀、監制張偉平、主演章子怡、攝影侯詠等主創。他指著座無虛席的會場說:“以前只有一兩部美國電影才會有這樣的轟動,那還是因爲有大牌的美國影星出席發布會。沒想到今天這麽多的記者都來了,有這麽多的人熱愛中國的電影,熱愛張導演您的電影。這樣的情況真是太少見了。”   
在新聞發布會上,一位巴西記者說:“我太喜歡這部電影了。我還從來沒有在電影節上看到過如此讓我感動的影片。這麽簡單的一個故事,這麽小規模的一部電影打動了我們全體的記者。我禁不住都流淚了。在這裏,我只是想告訴您,這是迄今爲止在電影節上最偉大的一部電影。相比那些空洞無物的大制作影片,它真的顯得非常可貴!”   
爲慶祝柏林電影節五十周年,電影節在東西德國交界處專門建造了柏林電影宮。當晚7點30分,電影節安排《我的父親母親》正式放映。電影宮內設施極爲完善,聲光效果都達到了極致,使得《我的父親母親》的美麗和精致充分地展現在觀衆面前。現場近2000名觀衆全情投入,完全融入在一個東方式的真摯純情的愛情故事中。影片映畢,觀衆們一邊有節奏地報以更加熱烈的掌聲,一邊等待著主創的出現。第一個上臺的是女主角章子怡。她跟銀幕上的角色一樣清麗動人,引起了觀衆們極大的興趣和關注。他們情緒激昂,熱烈地鼓掌和歡呼,跺腳聲和口哨聲讓整個大廳都沸騰了。第二個上場的是投資制片人張偉平,觀衆們對他同樣報以熱烈的掌聲,向他表示深深地敬意。第三個上場的是張藝謀導演,此時大廳內的氣氛達到了高潮,所有的聲音都被滿場的掌聲淹沒了,時間長達十幾分鍾。觀衆們不斷地歡呼,爲張藝謀的再次成功表示熱烈地祝賀。
獲獎情況
?1999年第二十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和最佳導演獎;   
?1999年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和最佳導演獎;   
?2000年2月第五十屆柏林電影節銀熊獎;   
?2001年1月美國獨立電影界盛事“2001聖丹斯電影節” 《我的父親母親》經觀衆投票奪得本屆“世界電影”組別的觀衆投票大獎。
電影原聲
由Times goes by、Tear drops、The road home、Leaving the village、Encounter等組成同一個主旋律的組曲。憂傷的琵琶、排蕭、竹笛和純美的鋼琴聲構成環繞正部影片的愛情旋律,三寶譜曲。   
張藝謀在1990年代轉型後的電影《我的父親母親》中,有著獨到的想法。張藝謀把這部電影的配樂都交給了國內著名的音樂人三寶操刀。   
作爲學院派的音樂人,蒙古族出身的三寶有著深厚的作曲能力,同時也擅長寫“京式”流行歌曲——馮小剛的電影《不見不散》配樂與同名主題曲正是三寶的傑作。但是在處理《我的父親母親》這部配樂時,三寶在張導的授意下采用了完全不同的創作方法。爲了配合《我的父親母親》詩意、感人的溫暖畫面,三寶創作了優美動人的主旋律,並用多種樂器分別演奏予以加強。在影片最高潮時,插入無歌詞的女聲哼唱,讓觀衆回味無窮。
http://baike.baidu.com/view/173750.htm
 
《我的父親母親》與《有話好好說》的形式美學  by林文淇,2003/12
 
教學目標:
1、學生對於電影美學的四種基本形式──攝影、聲音、場面調度與剪接──的基本內涵。
2、學生對於《我的父親母親》與《有話好好說》二部影片的電影美學有基本的了解。
3、 學生學會分析其他電影形式美學的基本能力。
摘要:
        一般觀眾在看電影時多數僅注意到由演員演出的劇情故事,忽略了電影的情節故事其實還需要由攝影、聲音、場面調度與剪接等形式語言來呈現。張藝謀的二部影片《我的父親母親》與《有話好好說》的形式迥異,攝影方面:一善用遠鏡頭與特寫,一大量使用肩拍與搖晃鏡頭﹔聲音方面:一利用個人獨白與動人的配樂,一大量使用都市雜音與傳統琴書﹔場面調度方面:一呈現鄉村田野與庶民勞動,一呈現北京胡同與高樓﹔剪接方面:一善用疊溶蒙太奇,一常透過出其不意的剪接製造喜劇效果。
一、前言:
        看電影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事情?不就是炎炎夏日到戲院裡吹冷氣,順便看著大銀幕上受盡委屈的英雄,歷盡千辛萬苦獨自突破重圍,解決了一群十惡不赦的壞蛋,找回了英名,還贏得了美人芳心嗎?不就是沒有什麼事可做的下午,點一份爆米花和一杯五百CC的可口可樂,舒舒服服地坐在戲院裡,看銀幕上驚險刺激的特效,讓震耳欲聾的超重低音在座位四周環繞,然後你體內的每根神經都跟著跳動,甚至到散場都還興奮地餘悸猶存嗎?
        沒錯,這就是看電影!看電影還有其他上百種的可能,像是讓你驚聲尖叫的鬼片或恐怖片,嚇出一身冷汗後其爽無比,或是喜劇電影讓你從頭到尾笑到肚皮不行。還有不少人眼睛雖然盯著銀幕,卻是視而不見,因為一顆心完全放在身旁好不容易約到的女/男朋友身上。更別談那些故意跟心愛的人故意坐在最後一排,從頭到尾深情擁吻的「看電影」的人。有人跟三五好友一起到百貨公司看電影,根本就是等著電影趕快散場,大夥兒好狠狠地血拼一番。
        看電影是很多人每個星期會做的事。看電影的方法也是千百種。一樣米養百樣人,愛怎麼看就怎麼看,誰也管不著。只是,有些電影很奇怪,好像不只是想「陪你」輕輕鬆鬆度過九十分鐘,看在你掏出幾十塊到幾百塊不等的買票錢的份上,給你一點樂子。這些電影有時候特別亮,有時候又特別暗;有時候特別快,有時候又故意特別慢;有時候人很大,有時候人又很小;有時候配上特別的音樂,有時候又根本連配樂都沒有。這時候,這種電影要怎麼看?為什麼有些影癡總愛看那些你看不懂也不喜歡看的叫做藝術電影的電影,他們究竟看到了什麼是你沒有看到,或是看不到的東西?
電影可以是娛樂的產品,但是電影也是結合多種媒體的精緻藝術與透過敘事情節來傳達(主流)意識形態的社會實踐。觀眾如果能夠對於電影如何說故事、如何安排畫面、如何配合聲音與音樂、如何剪接能夠有所了解,不僅更能夠欣賞電影藝術的形式之美,也能夠在享受電影所帶來的娛樂之餘,更能夠看穿電影的各種故事背後所夾帶的訊息。
在接下來的二次講課中,我們會透過中國大陸導演張藝謀的二部風格迥異的影片,《我的父親母親》與《有話好好說》,來引導同學認識電影形式美學的幾個基本概念,包括攝影、燈光、聲音、場面調度與剪接,以及介紹電影是如何透過這些形式所組成的故事來傳達社會意義。
二、影片簡介
        張藝謀是中國大陸第五代導演中成就最高的一位。他一九八二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後他擔任陳凱歌一九八四年的《黃土地》這部開創中國「新電影」美學的劃時代影片的攝影師。這位在中國電影學者戴錦華口中的電影「福將」在一九八六年他首執導演筒,第一部作品《紅高粱》問世就拿下了柏林影展的金熊獎,為中國大陸電影開啟了將近十年的國際盛世。直至最近一部由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投下鉅資拍攝的《英雄》為止,二十年來他共導演了十二部影片,包括《代號“美洲豹”》(1989)、《菊豆》(1990)《大紅燈籠高高掛》(1991)、《秋菊打官司》(1992)、《活著》(1993)、《搖啊搖,搖到外婆橋》(1994)、《有話好好說》(1996)、《一個都不能少》(1998)、《我的父親母親》(1999)、《幸福時光》(2000)。他的影片除了獲得國內百花獎等無數獎項外,其中《大紅燈籠高高掛》贏得威尼斯影展的銀獅獎,《秋菊打官司》則成為中國電影第一部獲得美國奧斯卡電影最佳外語片提名的電影。
        張藝謀的一九九六年拍攝的《有話好好說》是一部描寫北京現代化都市樣貌的小品電影。由於他在這部影片裡,採用與過去所謂地五代電影的史詩寓言式風格截然不同的手法,讓攝影機刻意歪斜或是過度曝光地去隨性捕捉幾位主角的鏡頭,因此被批評為是模仿香港導演王家衛的東施效顰之作。一九九八年的《我的父親母親》的故事雖然同樣是發生在現代,但是透過一個回老家奔喪,回想起父母親結識相戀的情節,將時空刻意拉回到現代化之前。這部影片或許因為過於懷舊與溫情,因此雖然在國際間甚受好評,但是在國內的票房不佳,也讓諸多觀眾與影評人發出張藝謀已老,已經成為「臭大糞」(王朔語)的論點。在去年張藝謀雖然以《英雄》一片在票房上大大的吐了口怨氣,但是由於影片的內容將秦始皇刻劃成為一個正面的歷史人物,似乎在擁抱共產主義的極權思想,又掀起了一陣評論的撻伐。
        由於各位對於《有話好好說》與《我的父親母親》二片可能比較不熟悉,在這裡我先將影片的劇情先概略介紹一下。《有話好好說》是一部喜劇電影,描述現代北京市一個在市集裡賣舊書的年輕人趙小帥生性蠻橫衝動,因為猛烈追求舊識的女孩安紅,導致她有錢的男友劉德龍找人將他圍毆警告。在過程中中趙小帥隨手掄起一位老先生新買的筆記型電腦抵抗,因而將電腦砸毀。這位老先生張秋生相信凡事總能以理服人,於是好說歹說希望趙小帥負責賠他一部電腦卻未果。趙小帥從張秋生口中得知劉德龍的店址後,拿著菜刀前去砍殺,雖未得逞卻也因而犯法受拘禁。趙小帥出獄後本意依舊不改,張秋生只好轉向劉德龍說項,得到劉德龍願意和解的善意,並答應拿出包含電腦費用的五萬元給趙小帥並約定在餐廳見面交款。誰知趙小帥只是利用張秋生釣出劉德龍,自己已經先買了電腦要賠償張秋生,答應見面其實還是要伺機剁掉他打人的右手洩恨。張秋生在與趙小帥幾經相處交談後,發現其本性並不惡,察覺趙小帥的意圖後千方百計要勸其打消念頭。在勸說無效後,決意加以阻撓以免其殺人而惹上牢獄之災。最後在劇情出人意表的轉折之下,張秋生把趙小帥還他的電腦也砸毀,而且還動刀誤傷了趙小帥,也因此被公安拘禁。影片的結尾張秋生被釋放時發現趙小帥已經雇了計程車送他回家,也重新買了電腦賠他,而他也決定要交趙小帥這一個忘年之交的朋友。
        《我的父親母親》不論在形式風格上或是故事題材上而言,都與《有話好好說》形成極端對比。《我的父親母親》的故事由從縣城開車回鄉下三合屯奔父喪的兒子駱玉生的自述展開。他是獨子,村子裡的唯一大學生,但是師範大學畢業後並未選擇教書。他的父親駱長余卻是村子裡唯一的老師,四十多年前(一九五0年代)從縣城到村子裡來後,就留下來為村子教出無數的學生,過世前還辛苦地募款要改建學校。我們從兒子的回憶裡看到當年他的母親招娣如何對父親一見鍾情,對他在學校帶學生朗誦的聲音著迷,四十餘年來百聽不厭。當時駱長余因為政治問題突然被召回縣城後,母親如何純情又勇敢地痴心等著他回來,甚至險些因在雪地中等待過久而送命。父親對村子與教育奉獻在母親對父親的鍾情中表現無遺。兒子初回家時,對母親堅持以傳統的方式親自與村人將父親的棺木從縣城抬回三合屯,堅持要用早已過時的織布機親手縫製擋棺布,完全無法理解。然隨著回憶母親與母親的戀情,以及在抬棺當日眾多父親過去的學生都從各地趕回來參加抬棺,村人也堅持不收受工資,他再次深深感受父親的奉獻的偉大。在影片結束時,他選擇在老家多留一天,重拾父親當年親自編著的教本,在學校裡帶學生再次朗誦父親所寫的課文,而聞聲趕到學校的老母親,彷彿又回到了當年。
三、電影的形式美學
I、攝影
電影本質上是影像的藝術,除了極少數的影片外(例如英國導演賈曼的《藍》銀幕上從頭到尾都是一片藍),電影即使聲音的運用十分突出,一定還是用看的。因此,電影所使用的電影底片、顏色、燈光、攝影機取鏡的角度、所用的景深的長度、放映時銀幕的寬度、攝影機的移動以及取景等都會影響看影片時的感受,當然也會為電影產生不同的意義。一般說來,即使現在主流電影已經是彩色電影的時代,黑白底片依舊傳達出比較寫實的感覺,因此許多紀錄片依舊喜歡採用黑白底片,甚至是感光度較高,給人新聞鏡頭那種粗糙感的底片,以營造出現實感。另外,攝影機若是採用廣角鏡頭則容易呈現出空曠甚至扭曲的空間感,望遠鏡頭則可以拉近人與背景的距離。攝影機拉高成俯角拍攝,甚至從空中鳥瞰,都會讓人覺得拍攝的主體比較次要或渺小的主體比較次要或渺小,若是從下往上的仰角拍攝,則能夠將主體呈現得偉大。玩過相機的人也都知道,長的景深讓鏡頭內的物體都清楚呈現,短的景深則可以讓背景模糊,凸顯對焦的主體。現在一般電影的銀幕寬度基本上是16: 9,發行DVD、VCD或是錄影帶時,經常會為了電視畫面而壓縮成4: 3。另外有些影片則會採用更寬的新藝綜合體2.34: 1,可以帶來史詩般的雄偉感。
電影是動的影像(英文Movie的由來)。電影影像的動感可以由鏡頭內的主體自己移動產生(例如侯孝賢過去經常透過固定鏡頭讓演員進出景框,這部份將於介紹場面調度時進一步說明),也可以是攝影機鏡頭的伸縮(例如快速變換對焦點),或是攝影機本身的移動。當攝影機透過推軌向主體推進的時候,觀眾一般會感覺慢慢進入他/她的內心,也比較容易產生認同感。透過拍攝或是放映速度的調整,可以產生快轉、慢動作或是凝結鏡頭的效果。攝影機也可以上下或左右橫搖,甚是不規則的亂搖,產生類似某人特定觀點的主觀鏡頭效果(例如環視四周,或是昏倒)。而鏡頭選擇將多少主體放進它的景框裡,形成何種構圖都有不同的考量也會產生不同的效果。例如浪漫愛情電影非常喜歡採用所謂的「雙人鏡頭」,讓戀愛中的一男一女同時被框在銀幕裡,塑造兩人是一對的感覺。或是《大白鯊》的攝影師刻意將攝影機放在海水的水平面上,讓觀眾的視線隨著海浪時而上浮,時而沈入海中,加上可以看到海中的景況,因此產生極大的不安與焦慮感。通常攝影機會讓主體的全身或半身呈現在銀幕上,當鏡頭特別去呈現一個主體或是特別選擇的部份(如一個人的頭部),那就是特寫鏡頭。大特寫可以只呈現嘴部或是眼睛。特寫鏡頭會吸引觀眾的注意,凸顯其影像或是意義上的重要性。
《我的父親母親》就是混用黑白與彩色二種電影底片。在兒子回家的現代部份採用黑白,取景刻意讓視線被車子的擋風玻璃部份遮掩,暗示兒子對於三合屯與父母親所代表的意義仍不了解。時間又正好是深冬,給人一片苦寒的感覺。等到他透過父母親一張舊照片開始進入回憶時,畫面轉成彩色,透過新藝綜合體的超寬銀幕與遠鏡頭呈現初秋的田野上一片溫暖的橘黃。取景一方面是廣大無垠的大自然景色,另一方面則是招娣與年輕的先生二人的特寫。自然的遠景與特寫(包括臉部表情與一些燒飯、捕碗的勞動鏡頭)的交互呈現成為這部影片很重要的攝影風格,讓三合屯這個空間與處於其中的居民完全融合在銀幕上。我們也可以注意到影片使用很多的慢鏡頭,產生一種浪漫而詩意的感覺,讓觀眾感受到招娣與先生二人之間濃濃的情意。
反觀《有話好好說》,從一開始鏡頭就是透過肩拍(將攝影機背在肩上來拍有更大的機動性)呈現安紅的臉部特寫,接著跟趙小帥與安紅上公車。相對於《我的父親母親》主要是自然風景的大遠景與主角臉部的特寫,觀眾與三合屯以及二位主角維持著一個親切但並不親近的距離,在《有話好好說》裡鏡頭帶領觀眾似乎就跟在主角的身邊,與他們一起在都市裡擁擠地生活著。隨著二人騎單車馳騁在北京街頭,鏡頭也歪斜地快速跟著他們移動。一切從一開始彷彿就不對勁,原因正是鏡頭是歪斜的,常常也有過度曝光的鏡頭。影片中有不少特寫鏡頭都是用廣角鏡頭來拍攝,讓趙小帥與張秋生等主角的身體被扭曲。當鏡頭拉遠,我們看到趙小帥在安紅所住的大樓社區下企圖在好幾棟大樓中找出安紅所住的公寓時,鏡頭依舊透過廣角鏡頭以仰角將這些大樓呈現得高聳無比(類似的鏡頭在當代中國電影中出現過不少,例如周曉文的《青春無悔》)。當鏡頭將趙小帥與這些大樓一同取在景框中的時候,趙小帥顯得完全無能為力。在整部影片裡,攝影機幾乎無時不在移動,完全看不到《我的父親母親》裡頭那種穩定的遠鏡頭,整個都市生活的快速變動與不定令觀眾跟著暈眩也有些透不過氣來。
《有話好好說》除了攝影機的運動與取景十分隨性外,對於燈光與畫面的顏色也是十分也與一般重視寫實主義的(好萊塢)電影大異其趣,而是偏向表現主義式的手法。在飯店裡趙小帥與張秋生等待劉德龍的出現時,攝影機在他們二人周圍隨意取鏡,當攝影機正對著窗戶射進來的太陽光時也不迴避。過度的曝光(如同過度的鏡頭搖晃)讓觀眾在觀影時有些不習慣,但是卻適切地維持整個影片一種刻意營造的即興真實感以及配合趙小帥的莽撞個性似乎隨時會爆發的活力。影片中攝影機似乎也有自己類似趙小帥的個性,當張秋生為了阻止趙小帥在飯店行兇藉酒裝瘋,掀翻桌子的剎那,鏡頭立刻變為紅色,一方面凸顯這位好好先生此時激動的情緒,另一方面也讓一屋子的混亂顯得愈發難以收拾。等到劉德龍到來與趙小帥雙雙坐下後,隔桌客人慶生要求飯店關燈,銀幕上趙與劉的上方的唯一光源讓他們二人成為類似舞台上透過燈光刻意被凸顯的主體,增加此時不知道趙小帥是否能夠砍手得逞的劇情張力。爾後劇情急轉直下,張秋生在狹窄的二樓走道中衣衫襤褸頭破血流地瘋狂追逐飯店的廚師與小姐,反倒是趙小帥出來勸阻他放下菜刀時,走道上二盞綠色頂燈讓張秋生此時完全失去理智的瘋狂帶著一份詭異的幽默。
II、聲音
不少電影學者都曾指出電影中的聲音被過去的電影分析嚴重地忽視。雖然電影本質上是影像的藝術,但是聲音的重要性不容忽視。電影中除了對話外,還有音效以及配樂都是構成觀眾整體觀影感受與電影的敘事進行的重要元素。角色的對話或自言自語是劇情的重要內容,音效及配樂則是協助影片營造重要的效果與情緒以及劇情高潮時所需要的情感配合。不論是劇情內所有呈現來源的聲音,或是觀眾不應該注意到的配樂,電影因為聲音而變得更寫實也更能扣住觀眾的心弦。但是我們不要以為配樂就只是「配合」情節來強化劇情或是角色的心情,因為往往在情節還沒有到位之前,配樂就已經先鋪陳出觀眾該有的「感受」了。音效做的好的電影(尤其是科幻片與動畫片),會讓觀眾忘了所見的影像是「假」的,而有完全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樣的,配樂做得好的電影,甚至可以讓影像與劇情不是那麼恐怖或是浪漫的影片看起來百分之二百的驚悚與浪漫。
        在《我的父親母親》裡,觀眾一開始聽著兒子駱玉生不帶多少感情的獨白聲音,感覺到他不是十分情願回到三合屯。但是當年老的母親見到他的時候如瀉堤般的哭聲湧上來,立刻將觀眾帶進她所屬的民風純樸、個人情感豐富的舊世界裡。影片由電子鍵盤樂器所奏出輕柔遙遠的配樂,在兒子透模糊的門窗望著母親弓著身子紡織時淡淡響起,為兒子即將展開的回憶先營造了濃濃的懷舊情緒。爾後這個配樂的主題總會適時出現去加強觀眾對於招娣的情感的認同。片中父親這個角色的影像雖然總是只有短暫出現在招娣的注視裡,但是他在劇情中的重要性卻在他帶領學生朗讀課文的聲音中被堅實的建立起來:他的影像是屬於招娣個人的,但是他教學的聲音(象徵知識)卻是屬於所有學生與整個三合屯的。在影片結尾,透過讓兒子留下來為父親教一天書的朗讀聲音與父親的聲音同時呈現(還有後面會提到的年輕與年老二個招娣影片的重疊蒙太奇),加上配樂的推波助瀾,影片帶給觀眾一個感人的大結局:父親雖亡,但是精神已經藉由兒子傳承下去。
        聲音在《有話好好說》的呈現更是複雜。從一開始的出其不意的公車發動的巨大引擎聲已經清楚點出影片的都市(令人有些受不了的)主題。接著主題曲臧天朔作詞、作曲與演唱的主題曲<有話好好說>就是一個即興式演唱的搖滾歌曲,演唱的聲音此起彼落,與即興式的攝影風格彼此唱合。片中主要的聲音是所謂的畫內音(劇情中的聲音),讓觀眾自然融入劇情中都市生活的混雜。最好的例子就是趙小帥到劉德龍的複合式KTV店去尋仇時,左手抓起劉德龍的手,右手持菜刀一刀一刀剁下時,音軌浮出的是摻雜鑼鼓點的話劇式配樂,接著他追出辦公室,踢開一間一間的包廂,還衝入女子健身房,各種流行音樂以及韻律舞的音樂像是收音機或是電視機不斷變換頻道時的音樂大雜燴。在趙小帥在被揍之後,終於獲得安紅的首肯跟他約會,當他身著西式的黑襯衫、休閒褲,眼戴黑墨鏡隨著手扶梯的上升逐漸出現在百貨公司的二樓時,英國搖滾團體Pet Shot Boy的名曲《往西走》(”Go West”)適時出現,彷彿在嘲弄趙小帥此時盲目跟著西化/現代化趕流行的舉止。在這樣混雜的背景聲音之中,影片巧妙地安排了北京琴書來作為張秋生出現時的配樂,同樣的配樂也出現在安紅到傳統市集裡的舊書攤去找趙小帥的時候。知名藝人關學曾為這部影片所特別編寫的內容說出了張秋生電腦被摔壞後的感受,但是對影片而言,真正重要的是的(幾近失傳的)傳統北京琴書與影片裡完全現代的都市以及前述的那些聲音之間的格格不入,一如張秋生這位慢條斯理的老北京抱著一部筆記型電腦在新北京裡的格格不入一樣。
        影片中最特別的聲音處理並非透過科技,而是由飾演趙小帥的知名演員姜文所傳神表演出來的口吃。他的口吃在劇情的發展中似乎是讓他在面對安紅的時候無法清楚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因此無法獲得安紅芳心的原因。但是當他在電器用品店裡購買擴音喇叭時,隨口唸出大陸搖滾歌手崔健在<不是我不明白>這首歌裡的二句歌詞:「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這才透露出他在一付輕鬆不羈的外表內心裡,對於處在這個變動劇烈的都市裡的無法適應。因此在整部影片裡有許多時候當他因說不出話而面部表情扭曲時,口吃反而好像是他面對這個他感到陌生的時代與生活的痛苦的病徵。
III、場面調度
        所有與電影分析相關的專有名詞中最難界定清楚,也最令人困惑的大概就屬於「場面調度」了。一般說來,這個名詞在比較專業的術語中指的是一種電影文法的理論或是一種拍攝與電影製作的風格。然而我們可以簡單地將這個原文意指劇場舞台安排的名詞解釋程一個鏡頭的景框內所呈現的所有元素,包括佈景設計、服裝、人物的位置與動作、相對的空間關係(例如,誰大誰小,誰前誰後)、以及劇情中(被特別強調)的重要的物件(例如盜賊覬覦的寶物、偷藏的情書、還有具有象徵意義的屋內擺設等)。西部片與武俠片的酒館或茶樓都是這種類型電影不可或缺的佈景,電影只消呈現西部只有一條街的小鎮,加上一、二間有對開推門的酒館,整個西部片的味道就都出來了。而許多科幻電影之所以令人看得大呼過癮,往往都是因為透過模型佈景或是電腦繪圖技術將超乎一般想像的影像極其真實地呈現在銀幕上。服裝也是電影中容易被忽略但是卻是無時無刻不在影響電影整體觀影效果的元素。銀幕上(註定)的情侶,服裝幾乎總是搭配合宜,而《駭客任務》裡的義勇軍雖然誓言要打破花花世界的虛擬假象,但是每個人一襲名牌的皮衣與太陽眼鏡,本身就是讓花花世界益發誘人的廣告代言人。在銀幕上重要的人會經常佔據鏡頭前方的中央位置,次要的角色往往被推到鏡頭的角落,甚至在電影發行錄影帶時,從寬銀幕變成4:3的標準螢幕比例時就被切掉了。雖然場面調度是很難明顯界定的名詞,但是對於一部電影的欣賞與分析而言,卻經常是最豐富的層面。同樣故事的一部電影,在不同導演的手中,經過不同演員的呈現(甚至同樣演員只是不同服裝),在鏡頭內選擇呈現不同的佈景、人物與其他物件,都會讓這個故事成為二部截然不同的電影。學會欣賞場面調度的內涵肯定會讓觀看電影成為更有趣的一件事。
        就以《我的父親母親》為例,片中經常刻意去呈現人的勞動或是手工的物件,儘管時代已經變了,這些勞力或是東西已經可以輕易由機器代勞或是用金錢購得,但是在片中這些行為與物件在銀幕上被特別凸顯出來,吸引觀眾去注視它們的美與濃厚的情感內涵。不論是母親用幾乎廢棄的紡織機一梭梭地去織「紅」或是檔棺布,還是捕破碗的老人如拉弦般地打補釘,或是招娣一刀一刀地切蔥與剁蘑菇,這些身體必須用心去做的事無法被機器與大量製造的商品取代,因為其中所蘊含的深厚感情無法被取代。破了的青花瓷碗要再補回來,因為那曾經盛滿招娣對先生的愛。而招娣對於先生純真而強烈的感情,則是透過她每回看了先生後略帶笨拙的跑在直向鏡頭遠方無限延伸的路上的動作表達無遺。在先生初到三合屯的片段中,影片透過正反拍的中特寫與大特寫跟慢鏡頭呈現招娣對先生兩人相互的注視與其中包含的驚喜與情感,之後緊接著就呈現招娣興奮地跑動的背影鏡頭,她略帶樸拙的身體動作傳達出一個村姑自然流露的快樂真情。招娣的跑動在《我的父親母親》中成為表現她的情感的重要形式,當先生突然被召回縣城時,她拿起青花瓷碗裝了為他預備的磨菇蒸餃,追著馬車跑過幾個山丘,最後重重摔倒在地,那也正是兩人感情最大的挫折點。
        除此之外,影片開頭從車內往外拍攝的鏡頭受到車子擋風玻璃的框架所侷限,加上上方的照後鏡和下方的雨刷,導致整個銀幕上的視野非常封閉。到了影片末了,銀幕上的年輕招娣再度出現,如孩童般地跑著,寬廣無垠的美麗草原就在觀眾眼前展開,那是無限舒暢開懷的視野。加上一是黑白、一是彩色,兩相對比之下彷彿三合屯所代表的豐富感情與對社會的奉獻戰勝了兒子原本對於「家鄉」的疏離與冷漠。我們可以說整個三合屯的土地,這個土地上大多由非職業演員所演出的純樸村民,破舊的房屋,廣闊的草原,成群的牛羊,嚴寒酷雪等等都是這部影片重要的場面調度,讓影片中招娣與先生之間的愛情,兒子與父母親之間的親情無法與三合屯這個地方分割開來。
        同樣,《有話好好說》這部影片裡的北京擁擠的街道,在歪斜的鏡頭裡的天安門廣場、百貨公司、橋下等待工作機會的盲流、聳立的住宅大樓也構成了影片凸顯都市生活的快速步調,日常生活中的擁擠雜亂的鮮明場面調度。片中趙小帥與劉德龍兩人的職業分明,一是賣舊書的,一是開新潮的KTV店。鏡頭裡的趙小帥座落在北京胡同裡的家,還有他賣書的舊書鋪,相對於劉德龍霓虹燈光映射的KTV以及安紅居住的新公寓大樓,兩相對照,觀眾很快就明瞭趙小帥與劉德龍跟安紅明顯是二種不同類別的人。尤其當二人分別出現在自己的工作空間裡的時候,劉德龍是獨自在辦公室內講電話,特寫的鏡頭內只有他一個人的「嘴臉」,顯然是口是心非地在向安紅或是其他的女友解釋他的行為;另一方面,當觀眾隨著安紅走入舊貨市集裡(如同張秋生之前走在趙小帥居住的胡同巷弄裡),最後發現趙小帥時,他正跟二、三位顯然熟識的隔壁攤位的「鄰居」下棋。在這個鏡頭裡要等到趙小帥抬起頭來,觀眾才看到他的「全部」。就透過場面調度的設計,影片開始不久,趙小帥為了找出安紅在大樓內的確實住處,找了三個人來替他喊叫安紅的名字。這三個人也是影片在場面調度方面刻意的安排:一是導演張藝謀親自客串的收舊貨的陝西老鄉,一是在橋下等待工作機會的鄉下來的小伙子,另一位由大陸知名喜劇演員趙本山客串的街道組織找來的人。相對於安紅百分之一百的都市女郎的化妝與穿著,這三個人不論在服裝或是在舉止上都透露出屬於舊時代或是都市外的特徵。尤其是趙本山不論如何堅持要唸完他以為是要救人的詩,跟趙小帥堅持要找到安紅,以及後來堅持要砍劉德龍的手,還有張秋生堅持不循法律途徑,要透過講理來向趙小帥索賠電腦,都是同樣一種在影片所營造的急劇變動的都市社會中非常異類的行為。難怪在他們的協助下,原本趙小帥已經進入安紅的臥房,才要開始做愛,就壞了好事。當趙小帥向安紅抱怨,「我實在不明白,妳麼一會兒對我好,一會兒對我不好?」時,安紅的回答是:「剛才是剛才,現在是現在。」
        趙小帥所不明白的事,其實並非只是安紅的心,而是安紅所代表的整個新的都市與社會。當安紅再度對趙小帥好,兩人相約到百貨公司去時,影片的場面調度有饒富寓意的安排。我們在那一段的影片中先看到趙小帥身著黑襯衫、白色休閒褲吊帶褲,外加一付黑太陽眼鏡。那個故作時髦的打扮,實際上卻是反映出這個人其實根本不屬於百貨公司這個空間所象徵的現代都市。此時坐手扶電梯上樓的趙小帥正巧被電梯絆了一下,險些摔跤,讓安紅看了都不免要大笑失聲。在這個片段中,影片加入了一小段Pet Shop Boys的著名歌曲:Go West! 凸顯趙小帥努力西化的用心,但是觀眾十分明瞭,他在這個急劇西化的新北京這個都市中其實一點機會也沒有。
IV、剪接
我們在前面所提及的電影形式並不直接涉及電影跟攝影或繪畫最大的不同點:時間。電影要觀眾在一段時間內(從最早的一分鐘左右到後來的九十分鐘,最近像《哈利波特II》或是《魔戒II》則是爭相挑戰三小時)跟著它在銀幕上的情節去經歷一段故事。若是小說就會有一個敘述者,若是舞台劇則有持續的對話與表演,在電影裡這二者都有,另外則還有一個獨家法寶:剪接。剪接的意思就是把拍攝的底片擷取一段(可以短到只有二十四分之一秒的一格到整部電影)然後把它跟另外的底片段落結合起來。當放映的時後如果有連貫的聲音或是配樂,觀眾通常不會注意到銀幕上的一段劇情並非是一部攝影機從頭拍到尾。
好萊塢的影片一般說來特別刻意隱藏影片的剪接痕跡,因此在剪接的時候會特別注意人物大小的一致,他們的眼睛線的高度一致,好讓觀眾忘了自己是在看好幾台攝影機拍攝下來的不連貫鏡頭所串起來的故事。譬如,電影呈現二個面對面的情侶對話的典型方式就是透過四個不同的鏡頭剪接而成,我們一般稱為「正反拍」:1、先拍二人都在鏡頭內面對面的二人鏡頭,2、接著呈現大約從其中一方的肩膀處去拍攝對方的半身鏡頭,3、再反過來呈現另一方的半身鏡頭,4、再反過來一次,觀眾久而久之就習以為常,接受這樣的幾個鏡頭就是表示二人在對話。另外還有透過一道黑影劃過銀幕、透過二個鏡頭重疊,一個淡入一個淡出都是常見的剪接技巧。
相對於好萊塢電影喜歡採用的隱藏式剪接手法(或可稱之為「無形剪接大法」),藝術電影往往會刻意利用電影剪接的特性,去凸顯電影的形式。電影剪接的藝術通常就稱為「蒙太奇」。法國新浪潮電影相當著名的蒙太奇手法是刻意將不連貫的鏡頭剪接在一起,造成一種畫面跳動的效果,稱為「跳接」。過去有許多電影也透過鏡頭並置的方式同時呈現二個不同時空的畫面,或是讓二個畫面重疊,讓前一個畫面尚未消失前第二個畫面就出現,一般稱為「疊溶」。這些都是可以讓導演表現自己藝術意念的手法。對於習慣接受好萊塢電影的觀眾而言,一部不願意隱藏自己的形式特色好讓觀眾忘記是在看電影的影片,因此很容易被當作是不好看,或是覺得看不懂。
其實,這些被稱為藝術電影或是新潮電影的影片跟一般的劇情片最大的差別只是「好看」的地方不一樣,當觀眾覺得銀幕上的影片跟自己所熟悉或期望的電影形式不一樣的時候,就覺得無法接受。如果能夠試著去欣賞電影剪接的藝術,就會發現電影的劇情的推動其實十分倚賴電影剪接。以《我的父親母親》為例,片中有幾個十分精彩的剪接例子。在片中的兒子回憶起父母親過去相戀經過的那個片段中,我們首先看到母親在層層門、窗的框架中獨自紡織的鏡頭,接著剪到兒子進入放滿父親照片、教書用的課本、油燈、老收音機、鬧鐘等舊物的房間,順手拿起父母親結婚日的合照,鏡頭再順著兒子的視線剪到紡織的母親。再剪回來到相片時,鏡頭慢慢往前推,相片略微旋轉至水平後慢慢淡出,同一時間三合屯的彩色開放原野鏡頭慢慢淡入,黑白巧妙轉為彩色,父母親二人的影像與三合屯的景色巧妙的融合為一,都在這一個「疊溶」的蒙太奇(剪接技巧)手法中完成。類似的蒙太奇剪接手法在片中多次出現,尤其是抬棺與片尾兒子重回父親的學校去教一天書的片段,這種蒙太奇被大量的使用。藉此影片成功地透過影像的疊溶來傳達受父親感召的學生在大風雪中為他送行的動人場面,以及母親聽到兒子帶學生朗誦先生編寫的課文時,在極度喜悅中已分不清古今的激動心情。
一般好萊塢浪漫愛情影片經常透過所謂的「二人鏡頭」(two-shot)來強化銀幕上戀人的感情關係──當觀眾觀眾不斷在影片中看到只有他們二人在銀幕上時,自然接受這二人就是一對情侶。然而在《我的父親母親》裡這樣的鏡頭絕少出現,甚至招娣與先生二人真正獨處的時候就是先生到家中來吃飯時,招娣在門口迎送的短暫時刻。即便如此銀幕上看到的也是二人分站庭院/銀幕景框的二邊。但是招娣對於先生執著與堅定的愛情卻早已透過影片高明的剪接手法烙印在觀眾心中。當先生初乘馬車到三合屯時,招娣隨村民在路上看熱鬧。隨後是一連串的正反拍:首先是招娣的一個特寫鏡頭顯示她的興奮與好奇,接著是一個村中男人們圍著先生的中景鏡頭,鏡頭再剪回招娣的特寫時,影片已經將觀眾的觀點與她觀點縫合在一起了。接著出現的長鏡頭捕捉到先生大步向前的側面特寫,慢動作的鏡頭暗示招娣心中的浪漫情愫,影片也適時地再剪回到招娣觀看的特寫。當鏡頭回到先生的特寫時,先生一轉頭不經意看向鏡頭的剎那,觀眾的心也隨之一跳,因為那是在電影中一個禁忌動作(以免觀眾的隱密觀看位置被暴露)。鏡頭很快又剪回招娣,此時她羞赧地低下頭,將先生的注視接過去(原來他是在看她)。接下來是另一個相互注視的正反拍特寫在慢動作的呈現,緊接著就是招娣興奮地奔跑回家的幾個鏡頭。當招娣美麗的特寫臉龐在「碰」的推門聲中躍上銀幕時,她掩不住內心喜悅的表情已經確立她對先生的愛意。
《我的父親母親》的剪接除了在幾個片段的蒙太奇外,基本上是以協助推動敘事的進行為主,大都在每個鏡頭清楚呈現了劇情的的內容後,才會剪接到下一個鏡頭,也不太讓觀眾去注意到它的存在。反觀《有話好好說》,尤其是片頭的二個片段,大量使用「跳接」的剪接手法,也就是在呈現一段持續發生的情節時,二個鏡頭之間的剪接過於突兀(例如同一個人物在銀幕上的大小或是與鏡頭的距離有了很大的變化),以致於產生一種畫面跳動的感覺。這種跳動在一般影片中很少見,因為那會破壞影片進行的平順感,讓觀眾從劇情中被喚醒。但是對於一些刻意要去凸顯電影形式的導演,「跳接」是一種很鮮明的電影形式。法國導演在他著名的新浪潮電影《斷了氣》裡就大量使用這樣的手法,成功地讓影片的形式反映片中男主角那種不穩定的情緒與有過度的慾望與活力的狀態。《有話好好說》同樣利用跳接去展現趙小帥這一個莽撞、暴躁的人物,同時也充分傳達在極具現代化的北京市裡那種高度變動與不安的都市生活經驗。
除了跳接之外,《有話好好說》的剪接也經常透過將鏡頭剪接到突如其來的畫面,一方面產生誇張的喜劇效果,另一方面也加深片中所呈現的北京生活的變動感。例如,影片開頭趙小帥與安紅的一陣追逐的段落在演職員表播放完畢後突然剪接到安紅將腳踏車上鎖的特寫,或是在長鏡頭拍攝趙小帥在街頭被圍毆之後,突然剪接到張秋生在醫院詢問趙小帥傷勢時臉部的特寫。另外一個十分具有喜劇效果的剪接是葛優所飾演的公安出現的鏡頭。在這個鏡頭之前,趙小帥在劉德龍開設的夜總會裡因為遍尋不著劉德龍,手舞著菜刀高喊:「劉德龍,若我不死,你那手就不是你的。我跟你沒完!」緊接著鏡頭剪接到葛優與趙小帥在警察局裡,葛優說道:「這事就算完了。」影片最後還有二個精彩的剪接範例。那是當趙小帥在飯店樓上以激將法勸阻張秋生拿菜刀追砍欺侮他的廚房師傅時,他將手橫在張的面前,口數一、二、三一直數到八時,只見張秋生臉色氣得發青,眼睛暴出如牛鈴,右手高舉的菜刀幾乎要砍將下來,鏡頭突然在此時凝結,鼓聲掄動的配樂響起增加緊張的氣氛。下一個鏡頭則是停留約十五秒的全黑畫面,讓觀眾留在懸疑中,不知道究竟張秋生那一柄菜刀是否砍下,同時也為影片後半段不斷積累起來的張力提供紓解。
當影像再度出現,葛優熟悉的面孔與對趙小帥先前居留時同一套的說詞,加上同樣的樓梯鏡頭配合畫面上同樣疊印的「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擾亂公共場所秩序,行政居留七天」字樣,讓影片在觀眾會心一笑中完成劇情的大反轉。葛優所飾演的警官原來聽起來似乎言之成理的諄諄教誨(例如,「你不是賣書的嗎?把你賣的書讀一遍,你就會不一樣。」),在對張秋生告誡時因為重複而被呈現為只是空洞的官腔話語。葛優對張秋生所說的話「懂法就得知法,知法就得守法,這守法以後呢是什麼呀,那還得宣傳法,是不是?要是人人都知法守法,那這社會...」並未說完,就立刻被剪接到人已經在警局外的張秋生。觀眾可以猜到這位警官可能會說的是「那這社會就天下太平了」或是「那這社會就國泰民安了」之類的只存在官方說法,但在現實中不可能實現的美好境界。影片透過剪接無情地將他的的話截斷,讓不可能實現的說法無法在銀幕上被說出來,像是毫不留情打了這個警官所象徵的官方權威一巴掌。
問題討論:
1、《我的父親母親》片中出現許多章子怡的美麗的臉部特寫鏡頭,這些鏡頭除了呈現招娣的心情外,也是將章子怡的容貌變成(男性)觀眾可以透過觀看而得到樂趣的的來源。這部電影中有哪些鏡頭可能有類似的消費功能?
2、《有話好好說》的拍攝刻意不去設計一個嚴謹的形式,而是讓攝影機隨意取景。你在觀看這部電影時,是否受到這種形式的干擾?會不會因此在觀影的過程中被提醒這是一部有人在拍攝的電影?
參考書目:
李爾葳著。《張藝謀的電影世界》。台北縣:情報文化科技,2003。
Bordwell, David & Christin Thompson 著。《電影藝術》。曾偉禎譯。台北:麥格羅‧希爾,1997
Gianetti, Louis 著。《認識電影》。焦雄屏等譯。台北:遠流,1992。
Turner, Graeme 著。《電影的社會實踐》。林文淇譯。台北:遠流,1997。
林文淇、沈曉茵、李振亞編著。《戲戀人生:侯孝賢電影研究》。台北:麥田,2000。
林文淇著。<周曉文的《青春無悔》與當代中國電影的國家寓言> , 《中外文學》第29卷第2期(2000),217-236。
戴錦華著。《斜塔瞭望:中國電影文化1978-1998》
李天鐸編。《當代華語電影論述》。台北:時報,1996。
Aumont, Jacques & Michel Marie。《當代電影分析方法論》。吳佩慈譯。台北:遠流,1996。
Jousse, Thierry 等編。《電光幻影一百年》。蔡秀女、王玲琇譯。台北:遠流,1996。
Bazin, Andre。《電影是什麼?》。崔君衍譯。台北:遠流,1995。
Bordwell, David。《電影意義的追尋》。游惠貞‧李顯立譯。台北:遠流,1994。
http://www.ncu.edu.tw/~wenchi/article/100ways/100ways_1.htm
 
 
另詳參本館:  《張藝謀神話的終結》《活著》 《大紅燈籠高高掛》 《紅高梁》  《黃土地》 《英雄》《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

台長: 阿楨
人氣(4,636) | 回應(3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影視媒體 |
此分類下一篇:《陳凱歌電影論》
此分類上一篇:《文化批評與華語電影》

念情
看多了
美則美矣
卻覺得空洞
結局也常引人失笑
2007-06-12 17:04:20
版主回應
影音的視覺效果本如此
如錯以文本的豐富內含求之
就誤評了
兩岸三地不少崇美(好萊塢含李安的卧虎藏龍)貶中之毒舌影評人
便不知,也不能用同一標準來評張、陳

日月潭太魯閣不做張藝謀印象系列的加盟店【聯合報社論2010.03.30(楨:誰求誰?各地廸士尼/影城...呢)

張藝謀來台中執導歌劇「杜蘭朵公主」,順便一遊日月潭,立刻引發是否正籌辦「印象.日月潭」的話題。這不是新鮮事,據傳花蓮縣政府也找上張藝謀,打算催生「印象.太魯閣」。

張藝謀的「印象系列」近年來紅遍中國大陸,不少觀光客遊桂林必看「印象.劉三姐」,遊杭州必看「印象.西湖」。「印象」的聲光表演氣勢滂沛,確實成為推廣旅遊的一大賣點。日月潭、太魯閣要不要成為「加盟店」?

這個議題有兩個層次。第一,日月潭、太魯閣究竟要不要一台「大型山水實景劇」?連張藝謀都說:「日月潭這麼美,真的不需要任何表演來加分了!」第二,如果要,是否要加入張藝謀的「印象系列」?日月潭和太魯閣作為台灣的代表性風景,也許需要多一點在地化觀點,才能詮釋其獨特的「印象」。

本來,藝術無國界。台灣現在不少公共空間出現國際大師的裝置藝術,法國人自豪的羅浮宮前矗立透明金字塔造型的貝聿銘作品,而「杜蘭朵公主」劇中的人物可以穿上中式戲服表演,台灣音樂家許常惠更是多少年前就為「白蛇傳」創作出中文歌詞、西式唱腔的歌劇。這不但是國際化之必然,也是文化上時髦的「全球在地化」趨勢使然。所以,日月潭和太魯閣,若要打造出不管什麼流派的「印象」,本來也都不足為怪。

但話說回來,就像政府打算以玉山作為台灣的標幟,日月潭和太魯閣也絕對有資格擔當這樣的「台灣地標」功能。那麼,如果打算投入公共資源,為日月潭和太魯閣塑造「印象」以向外推銷台灣,則恐怕多少要能呈現出一點「台味」。這是非常淺顯的「要有在地化特色,才能駐足全球化潮流」的道理。就像張藝謀是受到全球各影展認可的國際級導演,但他的作品越引起矚目,越凸顯出濃烈的「中國風」,即使執導西方的「杜蘭朵公主」也要塗抹上大紅大金的中國情調,同樣呼應了「立足在地,進軍全球」的邏輯。

這種異色的中國風情已經為「張氏美學」塑造了刻板印象,直如張藝謀的個人簽名;但這也正是,如果將日月潭和太魯閣的旅遊景觀加上了「張氏簽名」,可能令人覺得「味道不對」之處。文化的發展和表現如水到渠成,不能強勢掩蓋,也不能勉強引導。台灣文化根源於、也包含著中華文化的要素,不能否認;但台灣風韻,畢竟與張藝謀的大紅大金情調不是同一種「味道」,也不能否認。

當今中國予世人的「印象」,大國強權,數大為美,完全就是張藝謀開鑿漓江山水強勢造景,或指揮北京奧運開幕式集體排練,所呈現出的那種氣象,舉國家之力支撐出驚人聲勢,而看在世人眼中亦有仁智評價。相對來說,台灣的強項是精緻的人文之美,是個別的小市民迸發創意的活力生機,是夜市攤販自行闖出名聲的小吃文化(而非滿漢全席大餐),是日月潭五星級旅館之傍也有平價特色民宿的那種風景……。這些文化特色是在兩岸各自的社會體制之下所孕育出來的,從當年的交集漸漸走出個別的路。也因此,在中國大陸已出現張藝謀的五個「印象」作品之後,令人很難想像日月潭和太魯閣可能成為「印象之六」、「印象之七」的「加盟店」。

「藝術無國界」令人嚮往,但反過來說,以官方立場向外推銷台灣特色時,不免對「台灣特有種」多偏愛一點。尤其當涉及台灣的「印象」,不論是地理景觀或文化形象,總有鄉土情感貫穿其間。林語堂說,「愛國不就是對小時候吃過的好東西的一種眷戀?」日月潭和太魯閣的風景未必稱得上舉世極致,但因為蘊藏在很多台灣人民從小就親近、愛戀過的記憶中,所以格外需要留存住這樣的「印象」。這樣的任務,需要格外的美學高度加上情感深度來擔當。
2010-03-30 08:05:20
阿楨
蔡國強:妥協,並不丟臉‧典藏今藝術 2010/03/18 林亞偉

2月21日的北美館,難得排起了超長人龍,從門口彎延到了館外的中山北路上,在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人們爭賭「蔡國強泡美術館」大展的最後一天展覽,人潮裡,包括久違的港星鍾楚紅。在誠品書店與北美館鋪天蓋地的宣傳下,加上蔡國強聲譽愈隆的藝術地位,參訪人數突破二十二萬人次,大獲成功。在館內,扶老攜幼的觀眾比比皆是,蔡國強簽書會上,還有兩位八十歲的老婆婆,來看展兩次了,可見蔡國強作品老少咸宜的魅力。

蔡國強在最後一天的展覽,舉辦簽書會與座談會,談將來的計畫,也回答現場爆滿觀眾的提問。在座談會上,對於這回達二十二萬人次湧入北美館的成功展覽,他非但不居功,並感謝北美館、誠品、工作室團隊。而現場觀眾的犀利提問之一,就是在中國大陸做APEC爆破、奧會爆破、建國六十周年爆破……,如何與中國官方妥協與對抗壓力?蔡國強說:「我這個人是很矛盾的,當年離開大陸是尋求自由的創作,回去,是有矛盾的。我回去看到中國農民,就是看到我自己,我就是一個中國農民,真的!我從來不能把自己跟他們分開,不能當一個高高在上,比手畫腳,指點江山的藝術家。我們在這幾十年有發展,人家也同樣在成長發展,有機會我們回去對話,也學到自己曾在那片土地所遺忘的。」

談到北京奧運爆破的藝術理念,蔡國強舉例,他們會說(指中國官方):「這個意思不大好,最好說成這樣。」「我想,歷史是未來去說的。其實米開朗基羅他當初的創作,例如大衛像,也是接受政府、教會資助。也跟我一樣,我們是在掙扎,如何利用這樣的機會。像大腳印,說成世界來到中國,中國走向世界,我這樣妥協,很丟臉嗎?歷史會記得,有一大堆腳印,從這個城市的上空走過。」蔡國強回應了觀眾的提問,對於在中國政府邀請下的藝術創作,他自己的態度。他說:「我們的心要寬,在這麼巨大的矛盾裡,控制、容忍、黑暗、光明……,什麼都在裡頭。」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238725
2010-03-31 12:13:52
版主回應
蔡國強>維基百科

蔡國強(1957年-),1957年出生於中國福建省泉州市,1985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舞台美術系,1986年至1995年旅居日本,80年代中期開始使用中國發明的火藥創作作品,目前在美國紐約居住和工作。擔任2001年上海APEC會議焰火表演的總設計,2008年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開閉幕式的核心創意成員及視覺特效藝術總設計,2009年中國國慶60周年焰火表演總導演。1999年獲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2009年獲福岡亞洲文化獎。
目錄
1 個展:
2 群展:
3 參考資料
4 外部連結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4%A1%E5%9B%BD%E5%BC%BA

爆破蔡國強 美化陳文茜 ◎鄧蔚偉

我們現在才知道蔡國強喜歡帶著馬英九兩個女兒趴趴走的原因,因為他的作品實在有夠遜,這次為北美館個展進行的「現場秀」就暴露無遺。所謂的「創作」過程不但粗糙疏漏,其「作品」的最終呈現亦毫無藝術性可言,台灣媒體只好拿馬英九的女兒大做文章,蔡國強成了一個曝光不足的配角。
……………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oct/21/today-art1.htm

台灣2度錯失接掌杜蘭朵舞台 2010-03-30 旺報 特約記者符立中

 在沒有把KUSO、顛覆當作「創意」,把拼貼、剽竊誤認「創作」之前;台灣曾經有兩次接掌國際《杜蘭朵》的機會……
 這兩次機會分別是,指揮家卡拉揚在看過《山中傳奇》後邀請當年名列「世界五大導演」的胡金銓,到北京天壇實地拍攝《杜蘭朵》電影;可惜後來因為大師驟逝作罷。第二次是林懷民在奧地利導演歌劇《羅生門》成功,佛羅倫斯劇院Teatro Comunale Florence請他以華人之眼製作《杜蘭朵》70周年慶祝版,可惜雲門當時因奧援無著而推辭、改找張藝謀。當年創作居於優勢的台灣既然喪失先機,也就註定今天台灣要鉅資引進《杜蘭朵》的命運。這幾天《杜蘭朵》的話題方興未艾,「賭爛」之說四起,卻拋卻不了廉價煽惑的激情;在文化創意產業高唱入雲之際,可藉此探討台灣因對《杜蘭朵》失之交臂,導致今天文創產業落後的歷程。

 「張藝謀企業」從無到有
……………
有人說去看《杜》是去看張藝謀的名氣,這忽略了其製作《杜蘭朵》也是從無到有。從電影轉換到舞台、從《杜蘭朵》到京奧開幕、到中共60周年晚會,以至「印象系列」……張藝謀真正建立起他的企業王國。你可以質疑他的藝術品味仍有力有未迨,卻不能地質疑「經典藝術」本身。
……………
 勿使台灣自絕於國際藝術

 把《杜蘭朵》和「張藝謀」畫上等號的人,基本上,是抬舉了張藝謀。《杜蘭朵》歷來傑出製作不少,名歌手甚於名指揮,名指揮又凌駕於名導演;張藝謀既不是其中最有名的、更不是最傑出的。筆者在北京中央歌劇院來台和《秦始皇》在大都會上演時,率先(且可能是「台灣唯一」)給予劣評,可是今天批判台中《杜蘭朵》的,幾乎皆從「非我台灣其心必異」出發,以粗糙的政治桎梏強加於擁有普世價值的「經典藝術」之上;這種思維長久以往,只有使「台灣」自絕於「國際」。
 從北京太廟版開始,張藝謀開啟了規模企業。這其中不斷的自我重複、美學依歸缺乏統一及市場托辣斯固然不乏值得檢驗之處,但一筆抹煞建構「經典藝術」的「美感技術」,卻使這次台中政府的美意大打折扣。如果我們不能真正從這次張藝謀擅長的「美感技術」(即使美感有品味高下之分)學習到如何從技術層面建構出「經典藝術」、且這門「經典藝術」在這次演出中完成度多少;而只一味地拿放大鏡誇大「杜蘭朵造型像妖女」或「國營事業補助三百萬」這種問題,那麼,台灣永遠只能不斷地複製洪通這類素人畫家或民俗技藝者,無法培養出張大千或卡拉絲。
 就古典音樂這門具有「國際普世價值」的「經典藝術」而言,台灣現今充斥著孫仲瑜是鋼琴家、瞎子摸象式的政治音樂劇創作、挖東牆補西牆式的樂評訪問、樂評人仲介十數年無國際邀約鋼琴教師來台並進行造神運動……等種種光怪陸離怪象;把我們推離國際歌劇舞台的並不是張藝謀,而是「保羅帕茲成為歌劇生力軍」、「來自中國的歌劇杜蘭朵」、「台灣人不適合聲樂」……這種種莫名其妙還大行其道的「民智未開」式邏輯。在民智未開的國度,寂寞的不僅是先知,也包括誠實。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0,5251,5130206x112010033000426,00.html
2010-03-31 13:14:35
阿楨
看藝術盛宴 不要噴政治口水2010-04-04 中國時報社論
……………
 台中市主辦類似的藝文活動不是第一次,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華洛帝二○○五年在台中的演唱會是他過世前最後的公開演出,這個紀錄已經不可能被打破;盲眼美聲天王波伽俐二○○八年台中演唱時,高鐵還特別加開南北向的晚班列車,為的就是輸運特別到台中看表演的南北樂迷。當時這些大型的表演活動似乎並沒有引發太多爭議,各界普遍視之為難得的藝術盛宴,也鮮有網友覺得台中市政府「只會辦活動,荒弛政務」,不像張藝謀的《杜蘭朵公主》,事前引發綠營政治人物的各種批判,事後拿放大鏡仔細盤查整個活動的細節,不得不令人聯想,這是不是跟張藝謀是大陸的導演、《杜蘭朵公主》由北京鳥巢的班底演出,有很大的關係。
 對某些政治人物或者對政治操作情有獨鍾的人來說,如果表演舞台上演出的是西方人、表演天價是給老外巨星賺去的,那就無妨,但如果是來自大陸的表演,那就一定要杯葛到底,不知道這些人士的邏輯是不是如此呢!究竟鳥巢版《杜蘭朵公主》的藝術價值如何,其實已有一定的公論,這次來台灣演出,近千人的演員中,台體學生參與其中,重要角色宣旨官也是由台灣演員擔綱;必須非常平實地說,這種等級與規模的演出,不但對台灣觀眾來說是宴饗,對藝術工作者、特別是對有機會參與這樣演出的學生和演員們來說,真的是非常難得的觀摩與磨練機會。
 ……………
 台灣有幸,經濟發展有一定的條件,人們也有一定程度的藝術欣賞能力,因此才有機會可以就近欣賞到這麼多、這麼棒的表演……………
留言(楨:吸獨反中者怎能不噴政治)
檢舉別笑死人啦 中國有所謂的藝術嗎 中國的藝術都是為共產黨服侍 為一黨專政做宣傳 劉家昌唱自己的作品都要改歌詞 這樣還不夠政治嗎 別人可是政治得要死 中時社論卻自以為超然要人別噴政治口水 對中國特別寬容不政治 對台灣可政治得要死 還故意提什麼老外 試問哪個外國要併吞你 哪個外國有飛彈對準你
張藝謀的作品,不管是印象系列,或杜蘭朵都是以大取勝,用極度的聲光活生生侵犯觀眾的感官,如果這也叫藝術,那麼一個10萬人的軍樂隊更是藝術的巔峰了。還有,不要忘了,張藝謀是一個替極權暴政塗脂抹粉的化妝師,稱他為藝術家是對所有有風骨的藝術家的侮辱。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2x112010040400250,00.html
2010-04-04 12:20:54
阿楨
「印象‧張藝謀」 城市行銷利基?【聯合報記者林琮盛 2010.03.29

大陸的「印象」系列早已和「張藝謀」劃上等號。幾個大陸城市為了力推城市行銷,紛紛捧著大筆現金,找上張藝謀,無非希望透過「印象」,為該城市烙下美麗的「影像」。但並非所有「印象」都叫好又叫座,批評者也不在少數。
從○四年三月的「印象.劉三姐」後,張藝謀執導下的「印象」系列已衍生出「印象.麗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島,及今年誕生的「印象.大紅袍」等五個各具獨特魅力的山水實景大戲。
城市善用獨特魅力資源,可以讓文化產業壯大。從劉三姐到西湖系列,張藝謀搭築的旅遊和文化「聯姻」,讓每場「印象」在讚嘆聲中落幕。但從去年的「印象.海南島」起,「印象」似乎開始顯露疲態。
新華社報導,投資近人民幣兩億元的「印象.海南島」,去年四月在海口市公演的時候,雖然以高科技效果吸引目光,但短暫的絢麗之後,卻是落寞。不少記者觀賞後,大多有一個共識:缺乏藝術內涵,缺少海南本土文化。
一年來,能容納一千五名觀眾的海膽劇場,只塞滿三分之一,連前往海南島旅遊的觀光團遊客,只有一成的遊客願意觀看「印象.海南島」。
對印象系列,湖南省臨湘市副市長姜宗福曾砲轟「印象」只有三招:超大規模的投資、超龐大的演出陣容;光與影的盛宴,強烈的視覺衝擊,之後,宛若繁華落盡;票價奇高,回扣也高,導遊司機,喜上眉梢。
姜宗福說,這三招用一次可能奏效,用多了必露敗相。
事實上,「印象」系列早已開始賠錢。但賠錢的不會是張藝謀,而是當地政府,或旅遊開發商。

印象.日月潭 張藝謀:環保優先【聯合報記者紀文禮 2010.03.30

大陸知名導演張藝謀應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及南投縣長李朝卿邀請,昨天搭船暢遊日月潭。被問到是否為籌辦「印象.日月潭」勘景?他表示可以規畫,但應以保護環境優先。
全程陪同張、郭遊湖的李朝卿與立委林明溱則指出,郭董是南投女婿,張藝謀的「印象.日月潭」大型山水實景劇,如果能夠成真,必定能帶動日月潭夜間觀光活動,但這麼大型的表演及展場,需要龐大的資金,相信郭董會幫忙促成,也期待中央相關單位全力支持協助。
2010-04-05 14:30:35
版主回應
“印象”的看點在于不重復

記者:其實在奧運之前,海南這個項目已經開始醞釀了?
張藝謀:奧運期間,兩位導演跟著我進了奧運核心創意小組,他們是我最依賴的人,這個小組不超過10人,也有海外藝術家。從最小的細節到點火,我們事無巨細地日夜在一起討論,所有的藝術方面的東西都來自創意小組,但當創意決定之後,他們不需要跟進實施創意。那時候他們有時間會來海南,但還是以奧運會的工作為主。
記者:印象係列還要繼續,已經有很多地方有合作的意向?還是會像這次一樣,兩年磨一劍嗎?
張藝謀:下面會在武夷山和普陀山繼續做,我們這個團隊的工作方式很獨特,不能快,因為最重要的還是節目,市場需求看節目,節目不好,市場也就完蛋,二人轉舞臺之所以火,就是因為他節目好看,對我們來說,保持完全不同的風格樣式最重要。這樣的演出,一年之內絕對完不成。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ent/2009-04/13/content_11175537.htm

張藝謀面對質疑給“印象”算賬:絶對沒賠2010年03月30日 法制晚報

  昨晚(29日),《印象·大紅袍》在武夷山正式公演,在演出前幾個小時,擔任該實景劇總導演的張藝謀特意從台灣《圖蘭朵》的演出現場趕到武夷山,為《印象·大紅袍》的首次公演宣傳造勢。
  張藝謀的“印象”系列實景劇自開拍以來就備受各界的質疑,地方政府高昂的投資是否能夠換來同等的經濟效益,成為大家質疑的焦點。對於種種疑問,“印象”系列的總導演張藝謀為大家算了一筆賬,用數字反擊了網上風行的“印象”系列賠錢說。
  張藝謀透露,“印象”系列前四個實景劇《印象·劉三姐》、《印象·麗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島》目前都處於盈利的狀態。前兩個劇盈利已經達一億七千多萬,後兩部劇演出時間還比較短,但盈利也沒有問題。
  張藝謀告訴記者,票房盈利還並非印象系列的真正意義:“印象系列更大的意義在於帶熱當地旅遊産業,間接拉動當地經濟,所以說印象系列是性價比很高的演出。”
  印象系列演出票房收入
  演出 投資 票房收入 凈利潤
  《印象·劉三姐》 1億多 超過2.6億元 1億多元
  《印象·麗江》 8700萬元 超過1.5億元 7300萬元
  《印象·西湖》 1億元 7000萬元(截至2009年)預計今年收回成本
  《印象·海南島》 1.8億元
http://dailynews.sina.com/bg/ent/entothers/sinacn/20100330/04211304881.html

《印象-海南島》--依然“波濤洶湧”2009-04-21 搜狐娛樂

4月12日,由張藝謀團隊執導的第四部印象作品《印象-海南島》在海口西海岸的印象劇場內正式公演,印象作品陣營又填新兵。張藝謀、王潮歌、樊躍等主創人員都對這部作品打出了高分,而從這一段觀眾的普遍反饋來看,也印證了編導們並不是在誇口。
……………
  被譽為地產思想家的馮侖在他的〈野蠻生長〉一書中曾提到過時間與投資的有趣關係,並列舉了在海灘上曬太陽的例子,他認為時間既是資本,又是消費品,現代人總在拿自己有限的時間作為資本去生產,那麼相對自身可以被消費的時間也就被減少了。“去年今日此門中”,可一年後,“桃花依舊笑春風”,這樣的人生當然是遺憾的。不同於〈印象劉三姐〉、〈印象麗江〉所呈現的原生態,也不同於〈印象西湖〉中所詮釋的千年一愛,《印象-海南島》乾脆的玩了一把現代的大海。那是浪漫與夢幻交織的大海,更是都市中人嚮往的大海,類似“手機幻聽症”和睡眠障礙這類都市流行病,都在演出中有所體現,這讓《印象-海南島》有了深刻的人文關懷的意味。全劇數次“我在大海邊”的納喊,像是號召人們擺脫都市困擾和交流禁忌的集結號:只有在大海邊,你才能看到這麼亮麗的青春!才能這麼自由自在的呼吸!才能這麼放鬆愜意的奔跑!只有在大海邊,你才會尋找到生命的真正意義!
  場景依然浩大,視覺效果依然震撼,色彩依然絢麗,甚至連“波濤”也依然洶湧 …這些老謀子作品中慣有的特色依然都在,但其精準的現代人文訴求,與酣暢盡興的演繹方式,都在顯示著張藝謀印象團隊全新的藝術探求。儘管有的媒體又開始宣揚“老謀子舊瓶新酒”的言論,但對於直觀的舞臺表達手段,就好比是一層纖薄透影的窗戶紙,樂於捅破它並去感悟它後面的深層含義,你會發現你能得到更多。這一點,無論對於創作者、媒體乃至觀眾來說,都適用。
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27504/2009/04/21/2385s2490826.htm
2010-04-08 12:56:19
阿楨
三槍拍案驚奇>百度百科

張藝謀時隔三年推出的新作《三槍拍案驚奇》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好評或者爭議,但有一點是不爭的事實:這部電影在商業上獲得了空前的勝利,票房已經跨過2億大關。在沈陽進行《三槍》全國巡回的最後一站宣傳時,張藝謀說自己只是個普通導演,想拍的不過是一部讓觀衆 “樂呵”的影片。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關于《三槍》的一切爭議都塵埃落定後,它勢必成爲中國國産電影裏程碑上的又一部值得載入曆史的電影———它是國産電影一次關于“俗”的嘗試。
入圍第60屆柏林影展
  第6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片單日前已全部公布,來自世界各地共26部電影入圍。除了早前09年12月15日提前公布的7部影片之外,另外18位幸運兒亦浮出水面。張藝謀執導的首部喜劇《三槍拍案驚奇》出現在最新公布的名單中,將與王全安導演的《團圓》一起角逐金熊獎。
做大片?沒勁!     
“大片?沒意思,我和藝謀不願再搞這個了,沒勁了”。《英雄》之後,很多導演一窩蜂地拍武俠大片,張偉平表示出了擔憂,“這樣不光會把觀衆的胃給吃倒了,把這個市場也毀了!”事實是,中國的武俠大片在好萊塢基本無人問津。張偉平認爲,如今拍電影“大”的思路已經過時了!張偉平透露,《三槍》還沒做完,美國版權就已經賣掉了。“人家好萊塢的高手給這片取的英文名字,叫《一個簡單的面條的故事》(參加第60屆柏林電影節時,改爲《女人、槍和面館》),他們告訴我,作爲北京奧運會導演,他拍的電影,一定不能再讓人想到‘大’了”。   
港臺大腕,又貴又沒用!   
在張偉平看來,內地演員演技一點不比港臺演員差,片酬也更合理。他透露,《三槍》的演員片酬跟制作成本的比例分別是20%和80%,“以前商業片是多少?那些明星就要拿走60%,制作只有40%”。   
從《英雄》到《十面埋伏》到《滿城盡帶黃金甲》,內地、香港、臺灣的一線大腕,張偉平幾乎都用過。真正對好萊塢的票房有影響力的,只有李連傑。《英雄》在美國宣傳時,海報上只有李連傑一個人。張偉平悄悄問《英雄》的美國發行商,這個片子,用了一堆大腕,海報上爲什麽只剩李連傑?對方告訴張偉平,“張先生,您認爲的那些國際大腕,我們美國人不認識他們”。
http://baike.baidu.com/view/2406591.htm
2010-06-11 09:55:59
版主回應
《中國新聞周刊》評選中,獲選為十年來文化藝術界最具影響力的代表人物之一,唯一入圍的導演。
《三槍拍案驚奇》改以國內電視界的幾個當紅炸子雞:孫紅雷、閆妮,以及小瀋陽,取代過去國際大牌演員。除了藝術效果還多了商業手法,視覺效果沿襲張藝謀以往的強烈色彩,透過服裝的呈現、邊境大漠作為最佳取景。
張藝謀在後期拍攝的電影有共通的特點,他自述為「讓中國觀眾進電影院看中國電影。他的作品不再只是單純的電影,而發展成為一種藝術的潮流,帶動中國文化的風行。
http://app.atmovies.com.tw/news/news.cfm?action=view&newsid=16427

《三槍拍案驚奇》:瘋鬧記 文:藍祖蔚(楨:重情要義的藍評又在貶張!老在劇情合理上打轉!)

張藝謀把觀眾看淺了,只想討好大眾,卻也使得《三槍拍案驚奇》的喜趣格局只能停留在嘴皮子的層級上。
看完張藝謀執導的《三槍拍案驚奇》,你難免驚歎:「張藝謀是不是瘋了?」這話,當然不是我說了算,張藝謀自己在接受中國媒體訪問時就曾坦承:「《三槍》是喜、鬧、瘋,其中,鬧和瘋更重。」當然,他的「瘋論」,指的是形式與內涵,我的「瘋論」指的是他的創作心態。
《三槍拍案驚奇》是一部看過就忘的電影,很難在影史上留名,事實上,張藝謀的創作目的在帶動皮相娛樂,創造當下驚喜,至於永恆呢?太遙遠,也太沈重了,就不必刻意去追求吧,《三槍》果然如願創下了中國國產電影首日最高票房,但是中國媒體戲稱該片該拿金掃帚最佳大爛片獎,也是必然的結果。
視覺的俗豔與嘴皮子的感官樂趣,是《三槍拍案驚奇》兩大利器,俗豔的視覺,承繼著「五色令人目眩」的張氏傳統(從《英雄》到《滿城盡帶黃金甲》無不如此);嘴皮子的樂趣,則是最起碼的脫口秀效應了。
古人用「文武崑亂不擋」,形容傳統戲曲藝人技藝不凡,從崑曲到亂彈,從內斂到毫放,唱做唸打,文戲武戲,各種戲路都能任意發揮,縱橫自如,張藝謀嫻熟於純情小品的《我的父親母親》和《一個都不能少》,亦狂飆於奢華場景的《英雄》、《十面埋伏》與《滿城盡帶黃金甲》,如今改嘗試純以逗弄為樂的驚悚喜趣,或許亦是他追求「崑亂不擋」的轉型嘗試了。
嘴皮子的樂趣是有的,從一開始閻妮飾演的麵館老闆娘要向波斯商人殺價喊價,以買槍殺夫時,從比手畫腳的不知所云,再透過夥計陳七把「Must Die!」翻成「馬死得快?」,然後老闆娘再添加上阿拉伯數字「一到九」的英文繞口令,沒頭沒腦,卻又死纏賴打的貿易語言,就已經將全片活蹦亂跳,不想照牌理出牌的瘋狂性格定了調。
趙本山飾演的偵察隊長登場後,嘴皮子遊戲就如同偵察馬隊攜帶的風哨哨鈴一般,加速旋轉,外貌上,他深得吹鬍子瞪眼睛的官僚德性,滿嘴政令口號揮灑自如的順溜模樣,也吻合了喜丑的基本性格,面對男夥計陳七急著撇清自己女夥計趙六的私情時,一句:「我們是青春年華,正常戀愛的。」趙本山立刻打蛇打七寸地回應說:「你別『糟蹋』青春這倆字兒了,你已經立秋了。」既準確又帶勁,深得語言絕倒之妙。
然而,人生一旦事涉瘋鬧,就易失控,嘴皮子功夫尤其如此,開場食髓知味後,張藝謀就更加油添醋了,趙六與陳七之間胡說八道地搶話對嘴,就有如失控的雲霄飛車,特別是兩人遇見了苛刻老闆,催討不著工資後,乾脆自己開櫃取錢,然後又來為自己的行為辯解時,張藝謀先是讓油腔滑調的「我的錢被人綁架了,談判無效,我去解救,這能叫偷嗎?」營釀強詞奪理的好辯心聲,繼而再大玩「陳七請注意……」和「趙六請注意……」的對口相聲,展現即席機智的巧言令色,樂趣是有的,但卻停留在「皮笑肉不笑」的簡單感官刺激上,渾然若似「脫口秀」的即席幽默,卻也只有嘴皮子的快感,再無動人心的回味空間與感動力量。
是的,「無情」正是《三槍拍案驚奇》最大的罩門所在。忙著瘋亂的張藝謀渾然忘了喜劇劇本即使天馬行空,亦仍需仰賴精準完備的劇本與人物性格。
例如,小瀋陽飾演的李四理應是和老闆娘有動人私情,才能讓老闆娘敢冒生命危險買槍殺夫(畢竟倪大紅飾演的王五老闆,酷虐成性,可有著人人畏懼的陰森威嚴),但是前頭的鋪排卻是兩人窮喳呼地瞎忙,以致於後續的毀死滅跡,就全然喪失了脈絡痕跡,很難相信,張藝謀的人物素描就這樣全失了靈魂。
例如,趙六與陳七之間可以是同為天涯淪落人的同病相憐,亦可以是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的統戰夥伴,明明兩人要同穿一條褲子,同一個鼻孔出氣,卻如同烏合之眾,一驚兩散,張藝謀當年愛玩的「弱勢對抗強勢(從《紅高粱》、《菊豆》到《大紅燈籠高高掛》無不如此)」模式,如今早已成了空殼,那是進化?轉型?還是退化?答案還不夠明顯嗎?
http://app.atmovies.com.tw/eweekly/eweekly.cfm?action=edata&vol=274&eid=v274107
2010-06-11 10:12:50
阿楨
《印象?普陀》將演 “鐵三角”呼籲打假

2011年1月1日零點,中國著名佛教聖地——舟山普陀將迎來一個普天同慶的不眠夜,由張藝謀擔任藝術顧問、王潮歌和樊躍共同導演的又一力作《印象?普陀》將正式拉開首演大幕。
日前,印象導演組在《印象?普陀》發布2010年12月31日跨年全球首演消息的同時,高調宣布將開始對大量“山寨印象”演出進行打假。並且就日前媒體上出現的“印象系列泛濫”等消息,向全社會公開澄清。“之前我們保持沈默,始終認爲這些事低調處理就好,我們把握好創作,做好自己的作品,用實際行動來反擊就夠了。”《印象普陀》總導演王潮歌說:從《印象?劉三姐》到現在的《印象普陀》,我們這個團隊只出品了六部印象作品,這些作品耗費了我們八年的時間,可以說這些作品是我們整個團隊的心血之作。
據悉,《印象?普陀》首演,將有一百多位高僧在新年鍾聲敲響之際,與現場觀衆和當地百姓一起,集體誦經爲全世界祈福,祈望世界風調雨順,人民幸福安康。
參加此次《印象?普陀》首演的嘉賓衆多,包括政府界人士、著名藝術家、社會名流明星等,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將有百多位中國各領域著名的並具國際影響力的企業家親臨現場。目前,《印象?普陀》首演的籌備工作已近尾聲,彩排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總導演王潮歌和樊躍日夜守候在現場,爲首演加緊做著最後的准備工作。
雖然距拉開《印象?普陀》華麗大幕的日子越來越近,但對于最近出現的一些關于“印象系列泛濫、投資過億且政府掏錢爲求政績”等信息,也讓“印象團隊”感歎良多,由張藝謀、王潮歌和樊躍鐵三角針對這種現象誠摯呼籲:從第一部印象作品至今的八年時間裏他們只出品了六部印象作品,包括《印象?劉三姐》、《印象?麗江》雪山篇、《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島》、《印象?大紅袍》,以及即將上演的《印象?普陀》。其余各類“山水實景演出”,與張藝謀、王潮歌、樊躍三位導演沒有任何關系。據悉,三位導演創作的印象系列六部作品,在藝術創作部分從未超過億元。
王潮歌導演表示,某些實景演出動輒大手筆投入的做法讓她有些擔憂,不是說高投資高産出不對,但做任何項目的投資都要考慮經濟與藝術創作發展的規律,盲目的投資絕不可取,而鐵三角導演的“印象系列”在這一方面始終保持著極爲嚴謹的創作態度。截至目前的六部印象系列,三位導演積極參與市場融資的部分占據很大比重,即將上演的《印象?普陀》,市場融資已超過總投資的70%。 (據互聯網綜合報道)
2010-12-26 09:53:48
阿楨
另參本館:《夜宴》

接下來會陷於兩岸三地甚至全球、對華語大片《夜宴》等之影評混戰,我之所以先挑《夜宴》,是因我從前評《語言與影像的魅力》《小說改編與影視編劇》《俠失諸朝》《旣無歷史也非小說》等一貫的標準,鑑(賞)定《夜宴》是最具語言魅力、文字藝術之影視小說,不只優於金庸、梁羽生、古龍,也優於李碧華之《潘金蓮之前世今生》《霸王別姬》《誘僧》《胭脂扣》《秦俑》《青蛇》。

優之標準不在文句的長(金庸、梁羽生)、短(古龍),而在有無語言魅力、文字藝術,就此而論,《夜宴》之短句也勝於前評《勝利者一無所獲》《沙門空海之群魔亂舞》,只有《閃靈殺手》的前半部之語言魅力、文字藝術可堪匹。至於後評《無極》所附郭敬明著《無極》電影小說版,由摘文(可惜網搜不到《夜宴》原文以供諸書的語言魅力、文字藝術之比較)可知是深受網文影響且不如前評《甕中人》《惡女書》之二、三流文字。薛興國改寫之《臥虎藏龍》則比王度廬原著更二、三流。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1957985

張藝謀的《十面埋伏》淡化了原著(文字擅長)的古龍式新武俠小說(短句/動作/詭計/綺愛)之(詭計/綺愛)而強調眞愛,成功地渲染了鏡頭擅長的視覺奇觀!

《滿城盡戴黃金甲》的張式影音美學,外行人看熱鬧(視覺奇觀),內行人則看門道(畫面的意象和象徵所蘊含之眾多意義),至於半調子的毒舌影評人如藍祖蔚則陷於「重情要義」之迷思

陳凱歌的《無極》以奇幻方式拍攝宮廷愛情故事,有別於其 《紅高梁》《黃土地》 《霸王別姬》等,就視覺奇觀而言具實驗性

《墨攻》是部假墨子「非攻」「兼愛」學說之名的歷史戰爭片,雖能滿足對中國哲學外行又狀似好反思的影評人!

《赤壁》雖有吴式暴力美學和獨特三國觀之特色,但整體而言過於冗長(上下集達五小時)。

香港張徹1973年導演的《刺馬》,相對於陳可辛2007年導演的《投名狀》,更屬武俠片,而《投名狀》則夾較多太平天國歷史(故二者在劇情「因權力和女色」和主題「結拜兄弟自相殘殺」上大同,小異的是一偏工夫動作/色調明亮;一一偏戰場調度/色調暗沈)。
2011-03-04 10:19:18
阿楨
只有補助一招?【聯合報 吳仁麟 2011.11.09

以「缺席」為名,艾未未的作品在台北展出,他自己也「缺席」未能來台。這次個展就像他的另一件創作,以當今時空為畫布,描繪出藝術家的憤怒與無奈。
與此同時,被視為「中國當代最貴的畫家」的張曉剛的作品也在台北展出。張曉剛作品在國際市場屢創新高,今年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一張圖拍出了七千九百零六萬港幣的天價。在國際藝術市場,他已被視為大師級的藝術家。
這次在台展出的張曉剛作品,並非在藝術市場流通的知名畫作,而是他廿多歲的早年畫作。這些作品從未在市場上流通,也沒人能估量到底有多少身價。原來,這批畫作的持有人,是在大陸西南地區經營廿多年的台商。
艾未未及張曉剛等中國藝術家作品來台展出,其實也映照了台灣文創產業的困局。我們的文創產業長期靠政府的補助才得以苟延殘喘,長年以往反而只培養出一批討好官方體制的文創人。這些人民血汗錢養出來的「藝術創作」,恐怕連本地的消費者都不買帳,更遑論國際競爭力。
過去我們總是很阿Q地自我安慰說,台灣的「軟實力」遠優於中國。但透過國際市場的加持,中國的文化創意已慢慢成為台灣市場的強勢商品,不管在高端的藝術市場,或是大眾影視市場,台灣的文創產業顯然已經越來越失去了優勢。
而我們的文建會卻仍然只有一招:「補助」。

艾未未狠批奧運會和張藝謀 2008-9-21 加拿大新聞商業網

藝術家艾未未拒絕出席開幕式,拒絕出現在他參與設計的“鳥巢”之中,並以與奧運會有關聯而感到恥辱。
對北京奧運會,他說:“這次的奧運會是最政治化的奧運會。一個極權國家可以做到所有的事情,但是唯獨不能激起全民的真正的歡樂。”
對于張藝謀,他說:“他就是一個投機者,一個完全沒有靈魂的人。完全不懂得什麽叫是非,什麽叫最基本的藝術職業工作者對藝術的尊重,和對人的基本品質、倫理道德的尊重。他崇尚權力,做著一些令人作嘔的事情。”
對于開幕式,他說:“這是一個經典的僞傳統文化廢品回收站;一個褻瀆自由精神、虛情假意的視覺垃圾場;趣味低級的資訊污染;帝王意識借屍還魂的雜耍;終極版的集權文化的樣板;精神淪陷的百科全書。”
http://newnews.ca/?action-viewnews-itemid-9314
2011-11-09 11:12:40
版主回應
南方朔觀點-亂燒錢沒藝術 文化大承包商可休矣 2011-11-08 中時

 近年來,台灣出現了一個夭壽(妖獸)的文化概念,那就是「文化創業產業」。這個不清不楚的概念,對喜歡搞做秀、進行壯觀或表演宣傳的政治人物乃是一大啟發,於是各種壯觀、奢華有如現代版大型雜技表演的文宣活動遂告不斷,一些新型態的文化表演承包商遂靠著政治關係而崛起。一個表演燒掉兩個億,開次會就每人發兩萬元。現在已不是「台灣錢淹腳目」,而是台灣錢已多得淹到某些承包商的腦袋了。
 如此不把納稅人錢當錢花的大手筆,真的讓台灣更有文化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文化藝術活動必須是人文啟蒙價值的體現,而台灣只談一個表演的鋼絲掛多高,空中噴水及煙火如何,舞台搭得如何壯觀等,這種表演已和早年的雜技團並無兩樣。如果我厚起臉皮也去承包,我一定出動直昇機拉起一千公尺鋼絲,在空中搞出個立體大舞台,加上聲光化電和千人自天而降跳蹌滾,這是百年所僅見,就這一招就足可要價十個億,台灣更可透過宣傳而揚名國際。問題是搞文化藝術為名的表演,錢可以這樣胡天胡地的亂燒嗎?這樣的燒錢對得起台灣的老百姓嗎?
 世界上可沒有一個國家是這樣搞文化宣傳表演的,唯一的例外乃是中國大陸。大陸過去蹉跎了幾十年,它的國家缺乏了新的國家神話,也缺乏新的節慶傳統,在這個百廢待舉的時刻,它現在大國崛起,人民幣多到用不完,於是燒錢搞文化表演活動遂應運而生。別國辦奧運就是個運動會,但中國的奧運卻負有國家表演,宣揚大國崛起和盛世到來的責任。由於它的表演活動具有這些責任,於是像張藝謀這種具有「表演活動總管」身分的文化承包商遂告出現。一場奧運開幕式的表演,被搞成超級雜技團及燒錢不計其數的舞台科技秀。打著「表演活動總管」的身分,張藝謀又到大陸每個名勝地區搞甚麼「西湖印象」、「武夷山印象」這種千篇一律的表演秀,它是一種燒錢堆出來的科技和人海雜技表演,壯觀有餘,就是少了藝術。如果這代表盛世,所謂的盛世也不過爾爾。這種燒錢的表演活動可以燒出超豪華歌劇,可以燒出佈景道具皆金光閃閃的電影,但除了金錢味之外,它卻沒有了藝術味!
 大陸的那種文化承包商亂燒大陸錢,燒出一些爛表演和爛電影。有次習近平被記者訪問,他就說「我看不懂《滿城盡帶黃金甲》,反而是像《溫馨接送情》這種低成本電影讓我感動。」但搞文化表演活動的人,搞了一輩子苦哈哈,他們衷心都羨慕張藝謀們那種成為文化承包商的燒錢特權。於是在兩岸互動,相互學習的過程,台灣遂出現了「台灣的張藝謀們」那個正版的張藝謀,動輒可燒幾億或幾十億人民幣,小號的台灣分身也如法炮製,但才燒到台幣兩億多,那種官藝勾結,浪費人民納稅錢的非法本質即已遮蓋不住。由大小張藝謀們不同的命運,顯示出台灣在抵擋腐敗上,畢竟還是比大陸好了太多。
 藝文人也是人,也愛錢,這不是罪,但愛錢就請規規矩矩去賺,絕對不能以黑箱方式從政府那裡去刮取納稅人的錢。今天的台灣,表演界有所謂的「四大金剛」,他們是台灣的張藝謀們,官方的宣傳表演錢都是他們在包辦,藝文人變成了官藝勾結的文化承包商,這是藝術的墮落。而政府也要自我反省,政府必須以政績去爭取民心,用金錢去籠絡一些文化承包商,燒愈多錢搞宣傳性的表演,必然愈會燒掉人民的信心。政府的錢都是納稅人的辛苦錢,誰都沒有資格去浪費,藝文人不是一天到晚都在談人文價值嗎?官商勾結、私相授受、浪費公帑,可不在人文價值內,一個節目燒掉兩億多,他們那種雜技秀式的表演,其實根本沒這個價值。為了宣傳表演這樣亂花錢,還不如在老農津貼、學童的牛奶補助及弱勢的原住民身上多做一點照顧。台灣的那些大尾的文化承包商可以休矣!
 留言:
政府文建經費是立法院同意專款專用,不能拿去當教育社福經費。盛治仁已將承辦廠商請款支出憑證送交檢調查核有無違造文書及單價不合理!還須為文亂批?文建會不懂見人見智+文人相輕之藝術。
藝術是很抽象、艱深的,不是你這個老南人所能瞭解的!

另參本館:《張藝謀神話的終結》 誰的國慶?北京奧運 反北京奧運 臺灣奧運症瘊群 高雄世運症瘊群 中共為何反維權 《數位內容》 《閒置空間‧新造化》 《身體與行為藝術》 真有哈臺族?別再比較兩岸了 臺灣人要騎那種馬?
2011-11-09 11:39:35
阿楨
不要抹黑林懷民【聯合報黑白集 2010.10.25

邱議瑩說,那場晚會(她咬定是花博晚會)請來爆破藝術家蔡國強主持煙火表演,是因「蔡國強是總統千金的老闆」。然而,邱議瑩若知蔡國強主持煙火表演,即必然會在同一名單上得知林懷民是總顧問;她質疑蔡國強,其實就是抹黑林懷民。林懷民豈因蔡國強是「總統千金的老闆」才邀他共襄盛舉?
 高雄世運的朱宗慶,臺北聽奧的賴聲川,及百年跨年晚會的林懷民,由這些本土大師主持國家盛典,一方面是他們為社會效力,一方面是國家提供他們歷練的舞臺,另一方面亦因他們的人格形象均佳,可獲社會信任。但是,即使是林懷民,現在一樣也被民進黨拖進政治糞坑裡,這是何等驚悚恐怖的場面?
 賴聲川義務主持聽奧晚會,卻被抹黑成獲得暴利,花博以五百元標出保活六個月的五盆空心菜被抹黑成貪汙,蔡國強如此國際名家只因是「總統女兒的老闆」就被抹黑,綠建築大師張清華的花博新生三館也慘遭汙名化,現在民進黨難道連林懷民也不肯放過?

另參本館:《夜宴》

接下來會陷於兩岸三地甚至全球、對華語大片《夜宴》等之影評混戰,我之所以先挑《夜宴》,是因我從前評《語言與影像的魅力》《小說改編與影視編劇》《俠失諸朝》《旣無歷史也非小說》等一貫的標準,鑑(賞)定《夜宴》是最具語言魅力、文字藝術之影視小說,不只優於金庸、梁羽生、古龍,也優於李碧華之《潘金蓮之前世今生》《霸王別姬》《誘僧》《胭脂扣》《秦俑》《青蛇》。
 優之標準不在文句的長(金庸、梁羽生)、短(古龍),而在有無語言魅力、文字藝術,就此而論,《夜宴》之短句也勝於前評《勝利者一無所獲》《沙門空海之群魔亂舞》,只有《閃靈殺手》的前半部之語言魅力、文字藝術可堪匹。
 張藝謀的《十面埋伏》淡化了原著(文字擅長)的古龍式新武俠小說(短句/動作/詭計/綺愛)之(詭計/綺愛)而強調眞愛,成功地渲染了鏡頭擅長的視覺奇觀!
 《滿城盡戴黃金甲》的張式影音美學,外行人看熱鬧(視覺奇觀),內行人則看門道(畫面的意象和象徵所蘊含之眾多意義),至於半調子的毒舌影評人如藍祖蔚則陷於「重情要義」之迷思。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1957985
2011-11-09 11:44:13
版主回應
參觀人數的迷思2010-08-28 中時短評

 重量級藝術家陳界仁炮轟台北市立美術館「徹底票房化、商業化」、「失去美術館應有的功能」,話說得很重,也說出了很多美術界人士的心聲。擁有豐沛資源的北美館,應該在提升台灣文化自信上做出更多努力,不能再沈溺於媚俗的國際展覽與參觀人數了。
 北美館近年汲汲於舉辦皮克斯、蔡國強等國際性展覽,的確帶來了非常可觀的參觀人潮。表面上看起來,能夠有這麼多民眾走進美術館、培養藝術氣息,應該是件好事,北美館應該獲得很多掌聲才對。但是,北美館的策展方向卻招致兩極評價。去年獲得國家文藝獎桂冠的陳界仁,這次利用在北美館展出的機會宣布「告別北美館」,就是來自圈內人批評聲浪的最強烈表現。
 陳界仁痛心提問:「廿多年來,北美館培養出哪幾位可以端上國際檯面的策展人?建立多少台灣藝術家的資料庫和深度研究?」他更不客氣指出:「『皮克斯』即使在鐵皮屋展出,也會有四十萬的參觀人潮。美術館不能一味媚俗,需要耐心與長時間溝通」。
 北美館對於「國際文化加盟店」的抨擊一定感到委屈,但陳界仁念茲在茲的「從在地經驗生產出在地的知識與論述」,確實是北美館近年被認為不足之處。
 這種質疑或許刺耳,但何妨再深思檢討一下,別再被參觀人數沖昏頭了 。

留言和迴響
陳界仁應深思在地藝術何以不受在地人歡迎?自己作品差,還怪別人不捧場!。(楨:凡夫看不懂也不愛看的後現代錄影裝置藝術啦!另參本館:《 《當藝術遇上經濟》)
台灣的悲哀-台灣人自己沒本錢,卻要強出頭.原來是一群惡霸,打著台灣名號,欺騙壓榨台灣百姓.
陳界仁算得上是重量級藝術家?太抬舉他了吧!有本事就跳上國際舞台參展啊?如果陳某的東西上的了抬面,能吸引觀眾,早就被搶著參展了,真是酸葡萄心裡。而沒水準的更是寫短評的記者。(楨:終時短評一貫的霉體毒手啦!另參本館:自作孽的中時)

回應陳界仁北美館:吸引人潮 是培養藝文第一步2010-08-28 中時

 台灣藝術家陳界仁日前批評台北市立美術館近年展覽過度商業化,且殆忽在地藝術知識生產之責,昨日台北市文化局局長謝小韞、北美館代館長陳文玲召開記者會,回應陳界仁的質疑。謝小韞表示,北美館是綜合性美術館,以培養藝文愛好者為主;不過,台灣視覺藝術資源不足,她已向市府提出設立第二美術館的可能性。
 謝小韞並表示,北美館培養國內藝術家與策展人不遺餘力,包括每年以新台幣四千萬的典藏預算購買國內藝術家作品,去年還撥款給包括陳界仁在內的多名策展人和藝術家,前去參觀威尼斯雙年展,「北美館對於現在檯面上策展人和包括陳界仁在內藝術家成就是有貢獻的,現卻被一筆抹殺。」
 代館長陳文玲指出,北美館的義務是培養藝文愛好人口,「吸引人潮是第一步,再來就是教育推廣。」她說去年參觀人數有一一五萬,是二○○八年的三倍。「美術人口的培養需要階段性的作法,吸引他們到美術館看原作是第一步。」
 陳文玲以《藝術家雜誌》策畫「二○○九十大公辦好展覽」票選活動中,北美館推出的「皮克斯動畫廿年」、「世外桃源:龐畢度中心收藏展」、「蔡國強泡美術館」和「生命之渺:方力鈞創作廿五年」與「叛離異象:後台北畫派」一舉囊括前五名,證明美術界人士也持肯定的態度。
 陳界仁提出告別北美館的聲明,館方表示尊重。對於館方的反駁,陳界仁不表回應。
2011-11-09 11:51:51
阿楨
賴聲川談「夢想家」 讓觀眾公評【聯合報2011.11.03

國慶晚會搖滾音樂劇「夢想家」引起質疑,該劇創意總監賴聲川昨天打破多日沉默,首次發表公開信。他在信中強調自己「相信台灣自由創作的空氣」,才決定接下晚會重任;該劇結果如何,「留給兩百萬位電視機前面及現場觀看的朋友評論」。

誰的夢想家? 藝文界批判國慶歌舞劇2011-10-17 台灣醒報

建國百年搖滾劇《夢想家》,最近被表演藝術評論家鴻鴻、林采韻批評的體無完膚。《夢想家》原是為建國百年慶生,重新詮釋辛亥革命歷史,但台大戲劇系教授紀蔚然,今天投書報端感慨的表示,不管從秀場、政治宣傳或藝術角度來看,耗資2億的《夢想家》都慘不忍睹。
導演鴻鴻在表演藝術評論台撰文表示:以兩個時代對夢想的追求為主軸,對「建國百年」的歷史難脫避重就輕之嫌。最簡單的問題:為什麼建國革命在中國、而百年國慶卻在台灣?不去面對這個問題,也就無法避免「台灣」在劇中完全失焦的結果。《夢想家》當中對革命、藝術、乃至夢想的詮釋,都不只是簡化、而是膚淺與偏差,他嘆說:「我以為這已不僅是藝術的問題了。」

《夢想家》的三點可取之處

第一,它的創新性。以往的國慶晚會是什麼模樣,相信我們都看夠了;歌星輪番上陣唱幾首應景的歌,然後「普天同慶、四海聯歡」一番,形式上很像中國大陸的央視春晚但又遠不及人家精彩。
第二,它的劇場性。我們都知道劇場是小眾的,而劇場工作者的努力與成果亦不易被外界看見,但這回,政府等於搭了一個使表演藝術家得以施展身手的舞台,同時透過電視轉播,讓一般民眾得以看見來自於戲劇、音樂、舞蹈等各界的合作與成績。成績的好或壞,是仁智互見的,但至少它是一次面對群眾的好機會。我和賴聲川既沒有交情更沒有恩情,也不是表坊的粉絲,只想為他近來的飽受譏評說幾句公道話。大家不妨想一想,以賴聲川和表坊的名氣,他需要藉國慶晚會來拉抬自我、替表坊造勢嗎?以賴聲川的財力,他需要為了一百二十萬的人事費便下海接這個吃力不討好的case嗎?
第三,它的年輕化。回想一下,《夢想家》裡有多少演員你能叫得出名字?它沒有明星演員、大牌歌星、舞蹈大師,相反地,它的每一張臉都很年輕。對賴聲川而言,如果真的要去請那些明星演員、大牌歌星、舞蹈大師,會很困難嗎?不,一點也不困難。
http://blog.roodo.com/warmup/archives/17786111.html
2011-11-10 11:34:25
版主回應
抹黑「夢想家」花博的翻版 四問蔡英文【聯合報2011.11.10

對國慶晚會夢想家的質疑,過去的說明在選舉操作下無法讓事實浮現。去年,看過同樣的人對花博的指控。本周,自己體會什麼叫作抄家滅族式的鬥爭。例如「賴聲川三千九百萬創意標,拿來做四首歌」,就是近期民進黨記者會的基調。此創意設計標實報實銷,實際花費約兩千八百萬,內含音樂及影像設計和製作費共約六百萬,其餘兩千兩百萬是所有導演及設計團隊約八十人的費用(如舞蹈、燈光、舞台、道具、攝影等),以及行政、交通、住宿的支出。其中賴聲川的總導演費用,為一百二十萬。
 藝文界及觀眾對該劇的評價,藝術家和文建會要虛心聆聽檢討。但一個演出好不好看,跟有沒有必要辦、過程有沒有浪費或貪瀆,是完全不同層次的問題。藝文界長期資源不足,文建會也一直積極爭取。今年支援補助表演藝術經費是五點八億,比四年前二點一億成長兩倍多,還是遠不敷實際需求。因此我們完全尊重也接受藝文界對個案花費過多的不滿。建百數百個活動中,去年底跨年慶典和今年國慶晚會是最大型的兩場戶外演出,跟室內藝文表演的規模經費無法相比。
 但國家在政策上是否應該辦理大型活動?以及這些活動的效益如何?則是另外一個嚴肅課題。近年來的高雄世運(約一百卅億、十一天)、台北聽奧(約五十六億、十一天)、花博(約一百四十億、六個月),以及建國百年(約十八億、一年)等大型活動,其內容及行銷轉播等經費,都可加以比較。國家辦理大型活動呈現整體軟實力,也讓參與者累積寶貴經驗。但對個別體育或藝文人來說,這些天價經費確實能夠幫助許多計劃。
 在司法的部分,民進黨迄今對夢想家所有圖利、貪瀆等指控,都已被事實駁斥,但基於選舉考量,其發言人群還是繼續抹黑。簡單地說,花博和台灣燈會都與我無關;將標案拆成十三個是為了不讓一個統包商指定合作廠商,而要透過公開程序分別招標產生,這是為更嚴格的監督,而不是規避;招標底價和決標價格相同是因為廠商議價時願以底價承作,並非巧合或弊案;十一個國慶晚會的設備得標廠商中,有八個不是聽奧的得標廠商。這些廠商我都不認識,也皆非表坊前員工,標案金額最高的舞台廠商也已發表公開信痛斥烏龍爆料。這些清楚且易查證的事實,在一連串的抹黑中被掩蓋。這也是為何文建會在第一時間就自行移送檢調,相信終能讓事實浮現。
 蔡英文主席日前表示,她嘗試改變台灣選舉文化,不一定要恩怨情仇、也不用每天指著對方罵。這些話真是說到大家的心坎,但是對照其發言人群在國慶晚會一案中的扭曲抹黑手法,有幾個問題想就教於蔡主席。

第一、您能否請貴黨發言人至少清查整理上述的不實指控加以說明澄清,以行動真正建立新的選舉文化?
第二、賴聲川的一百二十萬費用,您認為是否過高?如果司法證實有弊,貴黨揭弊有功。如果調查結果證實是抹黑,您建議要如何回復由貴黨發言人所詆毀的相關人士名譽?
第三、您在政策上支不支持藝文採購規範鬆綁,還是要比照工程採購?
第四、您是否要宣示未來只要普遍性補助無法滿足需求,就不爭取或辦理大型活動?
2011-11-10 11:44:26
阿楨
(楨:呆歹彎一群見不得人好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另參本館: 馬文化政策 《數位內容》 《閒置空間‧新造化》 《臺灣現代劇場研討會論文集》 《臺灣劇場筆記》 誰的國慶? 誰的跨年 2012大選
本館文化邏輯如下:
1.國家最好不要有任何意識形態政策,故宗教/教育/文化…部皆應廢!
2. 要的話也不應均養一群文化廢物/流氓,而應依藝術/市場機制優勝劣敗!)

盛情相挺丟官 賴聲川卻神隱旁觀 2011-11-19 中時

 賴聲川目前人在大陸帶領劇團巡迴演出《寶島一村》,昨天下午文建會主委盛治仁宣布下台的同時,賴聲川剛貼了文談到劇團瀋陽演出大受歡迎,歡喜之情溢於言表。相對於他在台灣拿納稅人的錢,辦了一場令人瞠目結舌的盛會,讓當初尊重創作自由的政務官倉皇下台,卻滑溜溜地晾在一旁,宛如路人甲,著實讓人看傻了眼。
 盛治仁如此情義相挺,賴聲川徹頭徹尾像忍者龜一般,僅委託劇團經理說自己「不碰預算、只管創作」,或發布一封形同打空拳的公開信,不針對外界疑慮加以說明,而是牽扯已逝作曲人陳志遠,末了還來上一句「台灣要加油!」
 即使盛治仁最後落得被高層示意辭官,難堪至此,賴聲川還是不願出面說明,照例透過妻子發言,將爭議導向大選政治,試圖脫身。
留言:
「夢想家」2夜2億燒掉的豈止是盛治仁的官帽?藝文界被操弄成這樣的反應,損失的只有盛治仁?藝文活動本來就是要燒錢的,過去政府單位對這方面是比較小氣,老農津貼有選票而且區塊非常清楚,所以每逢選舉就成了要脅的籌碼,連排富都不必了!藝文界就不同啦,有明顯的區塊而且各懷鬼胎,人人都想多分一點,人人都妒嫉別人多分了一點,現在好啦!以後的文建會可好幹啦!管你是聖賢才智貧庸愚劣,通通一樣多,沒人再爭啦!藝文界?活該啊!

丁乃竺:選後說明 檢調資料解夢 2011-11-19 中國時報    

 丁乃竺表示,整個團隊承受很多壓力與誤解,賴聲川會選擇沈默,並非心虛,「因為現在台灣一碰到選舉期間講什麼都會被過度解讀或引發更多誤會。」加上過去這段時間以來,外界提出的輿論批評,「讓我們感覺沒有人願意溝通、傾聽我們,感覺說什麼都是枉然,所以我們也是背負很大的委屈與勇氣選擇沈默。相信在選後,等我們說明白,大家也能明白的。」
 此外,對於賴聲川聲稱「不管預算」遭到議論一事,丁乃竺說:「請同情一位一直專心創作的藝術家吧,他不是不管,是真的不懂,所以劇團內部才需要分工啊。」
2011-11-20 11:22:10
版主回應
台灣藝文界(的廢物/流氓):李仁芳接文建會主委 是瞧不起這個專業2011-11-19台灣英文新聞(楨:自由報系!另參本館:自由造假)

對於代理主委李仁芳,不少藝文工作者都抱質疑態度,指李從企管學界出身,有著學者的「傲慢」,他是因應馬的競選政見文化創意產業而來文建會,但他對文化更不理解。張鐵志表示,主委繼任人選將是他們監督重點。
策展人胡永芬表示,李仁芳是非文化出身,這種任命思維根本就是瞧不起這個專業,且「盛治仁下台未對其他訴求作說明,看不到馬團隊真正的反省。」

曾志朗救得了火?藝文界疑慮多 2011-11-20 中國時報

 行政院緊急指派政務委員曾志朗接任文建會主委,藝文界褒貶不一,普遍而言疑慮多於支持,除了曾志朗所學並非藝文專業,懷疑他對台灣藝文環境現況了解不多。
 在眾多疑慮聲浪中,明華園團長陳勝福對曾志朗的出任予以肯定,「曾志朗很好,他當過教育部長,歷練夠、能明白文化薪傳和教育養成的關係。

重振形象 藍3部曲轉守為攻 2011-11-19 中時

 大選進入最後兩個月之際,馬英九高舉著亮眼的不分區立委名單,從挨打一個月的泥淖中掙扎站起。這是國民黨重擺陣式的第一步。以公布不分區名單做為起手式,國民黨先擦亮訴求清新改革的旗幟;緊接著的老農津貼大逆轉,以「打不贏就加入」的戰術,為國民黨止血。
 接下來的第三階段,也是這波戰略的關鍵,則是以盛治仁請辭獲准為開場的「部隊重整」,搭配不分區名單進行內閣人事調整,並強化政府改革的決心與形象,藉此重塑行政團隊,進入作戰狀態。

藝文界:開始檢討文化政策 2011-11-19 中國時報

 「終結百年煙火,開啟文化元年」連署活動由「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推動,發起人包括鴻鴻、作家張鐵志、策展人徐文瑞、賴和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周馥儀等人。
 在活動網頁上,有人雖然加入連署,但也表示並不全然贊同連署內容,因此也不斷出現新的意見訴求及進行辯論。    
回應
現在是要限縮文化產業的補助是嗎? 奇怪,文化事業受補助,非文化圈的人認為文化補助浪費就算了,文化圈內人居然也在鬥爭被補助多的,沒想過藉此來整體提高文化補助的水平? 像極了共產黨的無產階級革命鬥爭—我沒錢也要讓你沒錢,卻不是你有錢我也要跟著有錢?...
相關新聞
盛治仁下台 藝文界搶文化預算

終結百年煙火,開啟文化元年:藝文界對台灣文化政策的九大要求
【連署宣言】
這些年來,政府的文化政策一貫偏重硬體建設,更越來越走向煙火式、節慶式的空洞活動,「瘋園區、飆節慶」以人潮表象替代文化紮根,缺乏國家長遠文化發展的認真思考。這表現在越來昂貴的煙火秀、美術館以參展人數作為主要標準。「建國百年活動」將這個邏輯發揮到淋漓盡致,《夢想家》更淪為只是一場超級昂貴的政治秀,缺乏深層的藝術價值。
再者,過去十年,政府大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讓市場產值成為衡量藝術價值與公共資源分配的主要標準;文化政策逐漸從創造力培植轉變為以人數和產值取向為主要目的。
我們對台灣文化政策提出九大要求:
1. 要求現任主委下台
2. 要求文化預算提升至4%
3. 要求三黨候選人針對文化政策進行辯論
4. 要求補助正常化
5. 要求正視藝文多元性,均衡藝文預算分配
6. 要求文化政策重視「培養文化生產者」
7. 要求文化政策制定與執行均受全民監督
8. 要求暫停並全面檢討所有文化園區發包案/文創院的組織與功能
9. 要求終結文化建設的閒置浪費與畸形發展
http://renewtwculture.blogspot.com/

楊照:避菁英、品味唯恐不及的選戰2011.11.19聯合報 楊照(新新聞副社長兼總主筆)

台灣的選舉,持續朝著更加「民粹」的方向發展,這是個清楚的事實。最能夠顯現這項事實的,弔詭地,正就在於今年選舉中很少見到「民粹」兩個字,很少聽到對於「民粹」的批評。
別迷信菁英,用一種平等的眼光來看待這個社會,不是壞事。不過選舉選到這樣迴避菁英唯恐不及,顯然也不是什麼健康的好事。
第二樁可惜的,是如此全面擁抱「民粹」,必然敗壞社會的基本文化品味,並且壓縮文化藝術精緻發展的空間。「夢想家」事件最根本的肇因,其實就在品味,主事者以為有大型活動,讓很多人可以參與熱鬧,就可以合理化兩億多的預算,背後是再「民粹」不過的邏輯,並且先入為主覺得只要在「民粹」邏輯上站得住腳,藝文界的菁英意見、品味批判就不足為恤。

(楨:熟令馬民粹?呆歹彎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致之!賴劇叫好叫座雅俗共賞,反之者自己叫爽而已!另參本館:臺灣人要騎那種馬? 民粹亡臺 庶民經濟)
2011-11-20 11:36:58
阿楨
故宮只能當文創吸金機? 2011-11-25 中國時報 【廖凰玎】

 故宮國寶圖檔被內部人員盜賣事件,已有著作權學者撰文說明《龍藏經》是古人著作,屬於「公共所有」,數位影像圖檔僅是古物的複製品,不是創作,無法再受到著作權法保護(楨:那全球博物館館藏皆然了?另參本館:《著作權保護了誰》 《數位海盜的正義》 故宮真的變新宮)。
 一直以來,故宮利用這些國寶數位影像圖檔進行授權,建立「商業授權模式」進入市場,被媒體稱為「文創吸金機」,被政府列為「六大新興產業」政策中,定位「打造故宮成為台灣文化創意旗艦產業應用重鎮」。甚至《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立法理由中更明白指出,要以故宮豐富文化價值,供文化創意事業利用,進而創造產業經濟價值。這樣立法,強調「故宮複製」,是最佳說明的例證。
 但是,故宮國寶圖檔既屬於「公共所有」的範疇,那故宮究竟是對外在授什麼權利?這些國寶圖檔有什麼權利可授給別人?進而收取高額的授權金?而且還要創造產業經濟價值?所謂「公共所有」的國寶圖檔,為何會成為專屬故宮所有?
 國寶圖檔是在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執行下,進行藏品數位化,依據數位典藏計畫早已揭示,是以「保存和紀錄為出發,全民共享數位典藏成果」為目的。換句話說,將數位圖檔進行授權賺錢或是產業經濟價值等等,並不在數位典藏計畫目的之內,這就有挪移他用的情形。另外,究竟故宮把國寶圖檔進行授權賺錢和開放給全民共享的比例是如何?
 依據《國立故宮博物院組織法》規定,除保存文物外,「擴大社教功能」是故宮重要的行政任務。再從一個國立博物院所應具有的公共性和文化性價值而論,實令人無法理解故宮把「公共所有」的國寶圖檔,當作專屬所有,還建立商業授權模式,追求市場產業經濟價值。故宮國寶圖檔於學術上使用或是著作權合理使用的部分,完全被漠視,則「擴大社教功能」何在?
2011-11-25 10:15:47
版主回應
 最近藝文界對台灣文化政策的九大要求,其中所質疑以市場產值、人數等取向為主要目的文化政策。從以下事例可說明這樣的質疑,非空穴來風:一、將原應具有的公共性和文化性價值的國立故宮博物院,列為產業政策一環,要打造成為台灣文化創意旗艦產業應用重鎮。二、漠視《國立故宮博物院組織法》關於「擴大社教功能」規定。三、以立法方式,鼓勵、強調、施行「故宮複製」,《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第二十一條公有文化創意資產出租、授權的規定,可說是把「公共所有」的國寶數位圖檔,拿來追求市場產業經濟價值。侵蝕「全民共享數位典藏成果」目的與「公共所有」範疇。
 維持國立博物館的公共性與文化性價值,以及尊重公共領域的自由使用,皆涉及人民文化權利的議題。在標榜文化立國或是強調文化軟實力者,對於深化人民文化能力的事務,應更加鼓勵與扶植,不應以產業經濟價值的追求,反侵蝕原涵養文化能力的範疇。(作者為執業律師,臺灣文化法學會籌備處代表)

夢想家危機 文化發展轉機 2011-11-25 中國時報 【漢寶德】

 由於《夢想家》事件,藝文界終於發聲了。他們提出了九點要求,是多少年來少見的動作。盛主委在他們的壓力下辭職了。可見在大選的前夕,文化界雖為弱勢,似乎也發生了一些作用。
 我認真的讀了他們的九點要求,整體的感覺是正面的(楨:正面?那怎會困惑?漢太鄉愿了!)。有很多意見是文化界積壓多年的心聲,與現政府的政策無關。比如文建會對藝文的補助政策,各文化園區的經營方式,過分重視一時的票房價值等等,都是自文建會成立以來,延續至今,繼續執行的政策。文化行政機關與其他政府單位一樣,常常因預算與人事的連續性,不加思索的承繼一些常態性作業。由於主事者沒有明確的施政理念,這些早就應該徹底檢討的工作,卻一直持續下去。文化界人士只是搖頭嘆息,即使政黨輪替也無濟於事。
 在慷慨激昂的文字中,我也看到一些藝文界的困惑。他們提到文化政策的制定與執行應受全民監督。這表示他們感覺政府施政,藝文界無法插手的煩惱。可是用什麼制度來監督政府呢?在民主國家,除了議會質詢與預算控制之外,並沒有別的辦法。這就是為什麼英美都不主張政府干預文化的原因,美國至今不設立文化部。藝文界的困惑是,他們既希望得到政府的經濟支持,又不希望以政策主導分配。這種立場其實是正確的,只是應該如何實施,卻涉及很難解決的政治問題。
 同時他們也主張重視藝文的多元性,希望能均衡藝文預算的分配。這就是希望利用公權力來公平的分配預算,以免再次出現這次事件的現象。可是這種困難是政府可以解決的嗎?政府官員只會編列與消化預算,對於文化的價值判斷是不擅長的,藝文界未免期望太高了。
 他們的宣言中,顯然不贊成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可是又主張政府健全文化產業結構,改善文化產業發展環境。他們似乎把藝文產品當成文化產業,把藝文工作者當成文化生產者。從文化經濟的角度看,藝文產品當然可以視為產業,但大家不要忘了,談產業就要談產值,就要談獲利,就與文化的本意脫勾了。這也正是文化創意產業被視為政府重大推動項目之一的原因。政府辦理產業發展是理所當然的,但對藝文發展除了補助之外,卻不知如何下手了!藝文界真的主張把藝術家視為「文化生產者」嗎?英國設立文化部,目的不在文化治理,是在發展文化與創意產業,我建議藝文界不要把發展前途寄望於文化部。
 使我略感不安的,是這份聲明顯然就是以藝文界的利益與觀點發言。藝文界當然有這種權利表達自己的立場,但是他們也知道文化是全體人民的公器,政府的文化政策應該以服務全民為目的,不只是為了培養「文化生產者」。藝文界以自己為本位,常常以為文化就是藝文,文化發展就是培植藝文人士。這當然是文化政策的重要任務,但如果認為政府的文化工作就是為藝文界整備環境,那就未免本末倒置了。
 為此,我非常同意在大選中三黨把文化政策說明白。即使沒有《夢想家》事件,即使文化界的意見對選情極少影響,三黨也應該藉此機會,重整一下文化政策綱要。
 沒有多久,文化界所期盼的文化部就要成立了。回頭看文建會幾十年來的工作,我們能對文化部期盼些什麼?如果政府的領導人覺得只要為文化人安排了理想的位置,提高了預算,就真盡了文化發展的任務,到時候恐怕文化界就更加感到失落了。
 這確實是徹底檢討政府對文化所負任務的適當時機。這樣看,目前執政黨所面臨的《夢想家》危機,反而是值得歡迎的轉機。希望朝野共同掌握這個機會,把未來的文化發展定出明確的方向。
 (作者為建築學者,曾任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
2011-11-25 10:24:31
阿楨
張藝謀導演的《山楂樹之戀》雖與《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情》等同是因病而絕別的純情電影,但《山》有拍重若輕的沈重時代背景:因少女之右派家庭身份和少男之探礦輻射造成白血病而導致的生離死別,尤其有別於張導早期《紅高粱》等重彩的情色,《山》有中國傳統含蓄和留白式愛情觀美學,對此、藍祖蔚仍不了、藍更不了張導《滿城盡帶黃金甲》等之形式美學。另參本館:《張藝謀神話的終結》《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情》《紅高粱》

山楂樹之戀:失控青春 藍祖蔚

白衣非衣,一件白襯衫可以編出多少故事?可以暗藏多少看得見,也聞嗅得到的想像呢?
利害的導演都懂得如何操控觀眾的期待,讓觀眾忙著盤算主角會遇到什麼危機?又該如何因應?一旦得到了「果然如此」的結論,就完成了共同參與,並肩見證的觀影樂趣了。
張藝謀的新作《山楂樹之戀》描寫一場稚嫩青綠的戀情,已經大學畢業的探勘隊員老三(竇驍飾演),愛上了還在念中學的靜秋(周冬雨飾演),只是他們相遇在一個政治動亂的鬥爭年代,靜秋家成份不好,父母親都被鬥被整,全家人小心翼翼地折製信封,以微薄的工資勉強度日,唯恐再有任何差池,成為再遭批鬥羞辱,戚美娟飾演的母親因此對女兒下了禁談戀愛的禁令,就怕動見觀瞻,遭人誤解,貼上標籤,影響工作;就怕性的衝 動帶來醜聞與負擔,影響未來人生。
母親一句:「我不反對自由戀愛,但是絕不允許早戀。」母親當年也是自由戀愛成了親,純潔的愛情卻抵不過政治現實的欺凌,因此承受無盡的政治鬥爭,人生因此被扭曲與踐踏,小心謹慎地過著每一天的生活,因此設下先冷靜一年一個月再見面,熬到廿五歲再談戀愛的親情門禁。
大人越是禁制不准,孩子越想逾越嘗試,幾乎就是青春血性的鐵則。《山楂樹之戀》一方面描寫純情之戀,另一方面則是探索著青春觸碰的可能空間。於是他們偷偷約會,於是他們在工作與生活的空隙裡享受著「偷情」的樂趣。
因為禁令,因為逾越,每一回的「偷偷」相會,就冒著被人「發現」的危機,靜秋想透過勞動的肢體折磨,證明自己的純度,但是氣力不足,做來格外吃力,偏偏老三都會悄悄現身,不是幫忙推車,就是乾脆自己來,他們越是不想被人發現,觀眾就越是推理著何時會被人發現?一旦突槌了,又該如何因應?於是一方面享受著銀幕男女的青春無邪,一方面又為他們的可能際遇,忐忑難安。
2011-12-19 10:03:19
版主回應
張藝謀安排的偷情刺激是循序漸進的,先是河邊相會,天太冷,所以共披一件大衣,於是有了眼臉相對的近距肉身相對;其次是熱天勞動之後,老三拉著靜秋到河邊戲水。這場戲的危機之一:要光天化日下換泳衣;危機之二:青春胴體要最剝開外衣,在最大的許可度上相對應。但是,沒有,張藝謀的引爆點不在河床邊,反而安排了倦極睡去的老三,暗示了他身體有恙的伏筆。
真正的引爆點在於老三以割腕見血的激情,逼迫靜秋上醫院治療已被洋灰燙傷的雙腳(其中,亦完成了白血病的進一步伏筆),靜秋先是乖乖坐在單車後座,讓老三載去醫院,看完醫生後,老三卻要她坐到單車的前桿上。從後座換到前座,靜秋的髮絲得能飄過老三的口鼻,那是單車戀情最美麗的肉身接觸,於是老三變得激動,開始要炫技,車子越騎越快,還會藝高人膽大地放開雙手逞威風,也會貼心地脫下自己的外衣,讓靜秋當成頭巾遮臉:「這樣,別人就認不出你來了。」
得到外衣屏障的靜秋,於是也跟著激情歡暢了起來(張藝謀沒有,也毋需說出口的是老三的那件上衣暗藏著多少的陽剛氣味?男性的費洛蒙撩動了多少憧憬與想像?),但是疾駛的單車,放開雙手的單車,意謂著狂奔,意謂著失控,單車的齒輪轉動得愈快,笑聲愈響亮,就愈讓敏感的觀眾擔心著他們會不會出事?
果然,出事了。不是撞上了人或樹的車禍,亦不是被學校或村里幹部發現了他們的幽會。老三和靜秋笑孜孜地剎車下馬,笑聲還沒落,就發現他們停車身旁的那位路人,竟然就是靜秋的媽。
現場目擊,鐵証如山,所有曾經想要遮掩的偷情往事,再也遮不住了。觀眾歎息了(因為私情果然敗洩了),觀眾也如釋重袱了(因為母親畢竟還是諒解與包容的),全片就此悄悄紓壓,但也在母親摸鼻測試靜秋是否破身的焦慮下,開始進入了張藝謀的「性壓抑」主題論述了。
攝影出身的張藝謀,常會提供豐厚多元的視覺意像,《山楂樹之戀》的這場單車戲,從速度、肉體到危機,一氣呵成,合情入理,算是全片最高明的設計了。
  回應
老師何必還在一本正經地評論姓張的拍的「電影」?自從「英雄」的問世就證明 這廝不論就能力來看就人格來看 根本沒有資格稱為一個導演! 他拍的那些東西 又有什麼資格叫做「電影」? 老師是斯文人 不要跟浪費時間在這種暴發戶身上!
  張藝謀過去的電影,絕對不像近五年的那些極度商業庸俗的作品,一樓的可以去看看菊豆、紅高粱、秋菊、一個都不能少、有話好好說、活著、都是非常好的電影,只不過近幾年他的轉變使他的影迷也相當驚訝失望,這部山楂樹,有使他過去善於處理社會禁忌壓抑的情感的手法再現,並且對於人文的關懷,在這部電影中,又漸漸重回過去謀式電影的美好時光。
http://4bluestones.biz/mtblog/2010/11/post-2097.html
2011-12-19 10:05:59
阿楨
兩部「南京片」 令中日關係再掀波瀾 【週刊朝鮮09/05/21記者李東勳

兩部戰爭題材的影片為中日關係澆上了冷水,它們就是分別於今年4月22日和29日在全中國上映的《南京!南京》和《拉貝日記》。這兩部影片雖然票房火爆,但也為中日兩國敏感的外交關係帶來了負面影響。
因為兩部影片都在銀幕上再現了南京大屠殺這段令中國人痛苦的記憶,激起了中國人的反日情緒。據北京外交界人士介紹,其實從《拉貝日記》上映的4月29日開始,中日兩國首腦會談就始終都是在冷冰冰的氣氛中舉行的。中國總理溫家寶和國家主席胡錦濤4月29日和30日會見日本首相麻生太郎時,都對他表示「歷史問題要妥善處理」,麻生回日本的腳步應該是相當沉重的。本次麻生太郎訪問中國是他去年9月上任後首次正式訪問中國。

再現南京大屠殺慘案的《南京!南京》

雖然上映僅10天就創下1.3億元人民幣的票房佳績,但同時也被批「替日本人說話」。
………………
中國版《辛德勒的名單》——《拉貝日記》

該片以真實人物為原型創作,堪稱中國版《辛德勒的名單》,由德國導演執導,在日本的上映被取消。
………………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MAIN_ID=409&f_SUB_ID=3958&f_ART_ID=195503
2011-12-20 09:34:36
版主回應
金陵十三釵拯救了誰? 2011/12/19新華社(另參本館:《張藝謀神話的終結》《南京大屠殺》

18日,位於北京西單的電影院售票處人聲鼎沸,前來看電影的市民把「觀影時刻表」圍得水泄不通。看得出,這些人正在兩部國內重金打造的賀歲檔電影《金陵十三釵》和《龍門飛甲》中抉擇。
儘管目前還不知道張藝謀和他的製作團隊能否最終收回投在電影《金陵十三釵》裏的6億元人民幣,但從現場觀眾的觀影反應及上映5天以來網絡上各方評價來看,作為一名導演,張藝謀「講一個好故事」的任務已算完成。
「看的時候笑中有淚,淚中有恨,時而沉重,時而抑鬱,時而感動。這是張藝謀最好的作品。」34歲的北京市民王婷婷說。
《金陵十三釵》到底是不是張藝謀最好的作品還有待考量,但他的確憑藉這部電影一掃過去陰霾,重拾很多民眾對他的信心和口碑。
電影改編自著名作家嚴歌苓的同名作品,以南京大屠殺為背景,講述了日軍屠城,教會女學生和十三個避難妓女一起被困教堂,「十三釵」最終代女學生赴死的故事。期間還穿插了男主人公「約翰」——原本「浪子」逐漸發現戰爭的殘酷,進而協助女學生們逃過浩劫的情節。
以往的賀歲檔電影少見如此悲情,但觀眾這次似乎比較買賬。在新浪微博的專題討論中,共有120多萬條相關留言,其中84%的網友對電影給予高度評價。
事實上,張藝謀這個曾在中國文化領域「點石成金」的市場靈藥,一度備受質疑,原因是近十年來他導演的幾部大投入、大製作、高調宣傳的電影雖贏得票房,但口碑鮮有褒獎。
1987年,電影《紅高粱》讓張藝謀為人所熟知,該片是中國第一部走出國門並榮獲國際A級電影節大獎——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殊榮的影片。在電影票價幾毛錢的時代,《紅高粱》票價居然炒到5-10元。
延續「紅高粱」的風格,張藝謀又拍攝了《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著》等情感真實、風格質樸的本土電影。
然而,自《英雄》開始,有了優越的外部環境和硬件條件、被譽為「國際重量級導演」的張藝謀卻未能交出讓觀眾滿意的答卷。
《英雄》《十面埋伏》時代的張藝謀,儼然是中國電影「運動化」娛樂宣傳的引領者,票房高漲、評論如潮,當資歷和名望給他帶來「佔據重要資源」並「獲取媒體關注」的回報。然而,電影過於注重形式主義、大肆炒作、底蘊不足,從而備受外界詬病。
當然,張藝謀也試圖回歸,但《千里走單騎》和《山楂樹之戀》在票房上,的確無法和罵聲依舊的《滿城盡帶黃金甲》相「媲美」。電影市場如此不景氣,張藝謀10多年來卻從未因缺少拍片資金而發愁。
「作為一個導演,我一向有個原則,那就是不讓投資人賠錢。」張藝謀曾如此說。
正是這樣的「不賠錢」原則,似乎讓國內很多導演無法安心拍電影。太多的投資方,太多人指手畫腳,讓一部電影最後出爐時成了「大雜燴」,導演本人的風格已經所剩無幾。
然而,在這次《金陵十三釵》的製作過程中,張藝謀只找了一名投資人——他的搭檔張偉平。這個和張藝謀合作了十幾年的生意人搭上自己全部身家6億元人民幣,為的就是讓張藝謀可以在單純的環境下做電影。
據悉,《金陵十三釵》很快通過了審查,9月19日拿到了公映許可證,3天后,又由國家電影局確定,代表中國參加第8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評選。國內電影發行業界人士測算,《金陵十三釵》的票房要達到10億元才能收回6億元投資。
此前,製片人張偉平強硬要求提高片方的票房分成比例,在業內掀起風波,最終由電影局調停,定下折中規則:票房在5億之內,新畫面分45%,票房過5億之後,新畫面得41%,院線分得59%。
不過,單純從目前觀眾的反應來看,張藝謀在走國際化商業片大製作路線上,的確又重拾了電影本身的精髓——講一個好故事。「金陵十三釵」不僅拯救了女學生,似乎更拯救了張藝謀。
「其實,大家的憤怒和失望,我都理解,但還是讓我保持這種隨意感吧,我的作品就是有好有壞。」張藝謀在接受採訪時說。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361447
2011-12-20 09:35:04
阿楨
張藝謀被爆再婚 超生享特權 2012-03-14 旺報

 與前妻肖華離婚十多年的大陸導演張藝謀,日前被爆早已與一名江蘇無錫女子陳婷祕密再婚,並育有3名子女,據稱兩人相差30歲之多。爆料者大陸女演員何珺,還在微博附上一張陳婷近照,同時質疑在「一胎化」政策之下,身為全國政協委員的張藝謀是否因此享「超生」特權?
 由於何珺曾經入選張藝謀最新電影作品《金陵十三釵》中的「十三釵」之一,但在2010年底因在微博透露影片拍攝詳情,而與另外3人遭到劇組開除;此次爆料,被網友質疑只是公報私仇或趁機炒作。
 爆料者曾遭劇組開除  
 今年61歲的張藝謀,1978年與前妻肖華領取結婚證,於1983年生下女兒張末,兩人在張末7歲時離婚。之後,張藝謀曾與鞏俐相戀8年,還一度傳出論及婚嫁,但1995年1月,兩人對外宣告分手。去年11月,也曾有網傳張藝謀與肖華復合的消息,但遭否認。
 何珺是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生,本月11日19時25分在微博指出,「過年回老家無錫得知,張藝謀導演和陳婷在國內生了3個孩子!陳婷是我少兒時期在無錫巿少年宮舞蹈班的師姊。雖然這事在無錫已不是什麼新聞了,但我還是很納悶,政協委員是否有特權生3個孩子?以上內容全部屬實,以下附陳婷近照一張!」
 公司駁斥:無聊信息
 何珺隨後又發文說,自己也怕因此得罪張藝謀,畢竟她只是一個小演員。話鋒一轉,提到當初被《金陵十三釵》開除一事,她說,事後得知真相,「覺得自己太傻了,被別人處心積慮的給設計了!」
 何珺12日再發微博指出,已經收到無數的簡訊和電話要她刪除爆料微博,且該條微博已經不能轉載。「但我想還是應該讓事實真相多留一會。」
 對於何珺的爆料,此前才爆料女演員何靜遭丈夫砍殺身亡消息的巨春雷12日發微博說,「陳婷的確很早就嫁人生子,3個孩子不假,但絕不會是張藝謀,她老公是父母介紹的生意人,所以,此消息不靠譜(可靠)。」而張藝謀所屬的新畫面公司的工作人員則駁斥,「這種無聊信息你們也信?」
2012-03-14 12:36:17
阿楨
張藝謀超生認罰 748萬春節前繳清2014-1-12 中時

《華西都市報》報導,面對人民幣748萬餘元(約合新台幣3740萬元)的巨額超生罰款,昨日晚,張藝謀新片《歸來》劇組方面人士透露,張藝謀和陳婷夫婦已決定接受無錫濱湖區計生局的罰款,「張藝謀不會申請行政復議,他決定認罰,今後安心做電影!」並在馬年春節前,委託代表前往無錫濱湖區計生局繳清罰款。
隨後,記者就此說法向圈內多方求證,並多次致電或短信張藝謀本人及他的秘書龎麗微,但截至今晨發稿為止,都未能得到張藝謀方面的回復。

張藝謀遭重罰 網民反應兩極2014-1-10

中國知名電影導演張藝謀因違反中國的計畫生育政策被罰款人民幣748萬餘元,中國網民反應兩極,據新浪娛樂的網上民調,受訪的1萬5000人中,39.9%認為「處罰太重」,35.0%則指「處罰太輕」,13.1%認為「處罰適度」,還有12.0%的人表示「不關心」。
張藝謀去年5月因涉嫌「超生被中國媒體廣泛報導,他在沉默近半年後,於去年12月為違反中國計畫生育政策道歉。
張藝謀超生曝光引發許多公眾質疑,他們認為張藝謀的社會地位使他能夠多年來不受中國計畫生育法規的限制。但也有人為他鳴不平,說一般人超生都是被罰5萬元或3萬元,為什麼張藝謀被罰那麼多?難道張藝謀第三個孩子侵占的社會公共資源比第一個孩子多幾十倍嗎?
  相關新聞
一胎化走過33年 中共啟動「單獨二胎」
陸開放二胎農村受惠 避免未富先老
客觀看中共一胎化政策
響應單獨二胎 7成5想生2個
單獨二胎政策啟動 每年或多生100萬人
二胎高誘惑 陸海歸浪潮大起
老二順風車 月嫂行情水漲船高
嬰兒潮 將為經濟帶來新動能
單獨二胎對人口規模影響有限

詳參【圖博館】:《中國人口:太多還是太老》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281756298
張藝謀:名導演50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5752107
2014-01-12 12:45:40
圖博館
張藝謀《影》國慶檔破4億元/豆瓣評分7.5
  回應
 《長城》有多花枝招展討人厭(楨:?),《影》就有多含蓄內斂惹人喜(楨:?)。張藝謀的這部“正名”之作,更像《黃金甲》版的《刺客聶隱娘》,只不過“影子”比“隱娘”更懂生存之道。總得來說,這是一場發生在水墨江山裡的權謀殺局,絕對是國師的水準之作。
 看完了《影》,不喜歡。 張藝謀曾經在一次採訪中說,世人都覺得他長於色彩,其實他是長於造型。 說得誠懇,說得准。 這句話在我看來,正好說中了《影》美學上的問題。不是所有黑白灰都能淡雅清爽,張藝謀導演用黑白灰照樣能讓你膩味。
 我一直認為張藝謀是中國最善於運用色彩的導演,從《老井》中的低沉壓仰,《紅高粱》裡的鮮明火烈,再到《大紅燈籠高高掛》中鮮明色彩背後的陰影詭譎,《英雄》《十面埋伏》在五彩繽紛背後隱藏的如火激情,《滿城盡帶黃金甲》輝煌背後隱藏的陰影,張藝謀似乎時刻在超越著過去的自我,並在尋找著新的自我影子。但今天的《影》又讓我對他的色彩藝術有了新的認識。
誠然,在他後面的影片中,故事性已經變得越來越弱,但是,只要看這色彩,似乎就已經能夠看到期望中的東西。關於藝術,西方的藝術是很重視邏輯和物理的真實的。中國的國畫通常都是重視意境,忽略物理的真實和邏輯.

《影》這一出,老謀子是真要逆風翻盤了 2018-06-02

《影》才像是張藝謀的電影(楨:?) 。看完81秒的預告片,這是我想說的第一句話。
或者說,從《英雄》到《影》,張藝謀,完成了一個輪回。
不能說這些年張藝謀就沒有好好在拍電影,但總感覺哪裡不對,他是曾經登上一個高峰,那座高峰不僅屬於張藝謀,也屬於一個時代的中國電影。
後來中國電影下了山,張藝謀也一起下山了。
《英雄》之後,《十面埋伏》5.7、《滿城盡帶黃金甲》5.2、《長城》5.1,只有《歸來》讓人看到當年張藝謀的影子,但影子晃了晃,又沒了影。
可這一次,張藝謀來真的了。(楨:?)
陣容有點兒意思,鄧超、孫儷、胡軍、王千源、王景春、鄭愷、關曉彤、吳磊……
什麼意思?流量咖+跑男團?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商業+藝術的雙保險。
老謀子這一次,票房也要,品質也要,過去幾年輸了的,他得一把贏回來。
片子,更有意思。
高級灰+水墨畫,沒有秦腔,沒有動作雜耍,暫時沒見到一個浩瀚大場面,有的只是一部黑澤明《影武者》式的文藝武俠。除了處處可見的黑澤明,還能看出中國文化的深意被埋在電影深處。
...
2018-10-10 10:06:51
圖博館
說到黑澤明電影的妙處。有人說,黑澤明電影,只需要數人數馬(楨:?) ,就能拍出千軍萬馬的氣勢。
張藝謀這一次沒有使用恢弘巨陣,但光是看預告片,就已經感受到劇力萬鈞。這,便是黑澤明。
但你以為,張藝謀就心甘情願重拍一部《影子武士》?
預告片中有一個鏡頭,兩個角色同時入鏡,對坐太極,一陰一陽。
陰陽,兩極,人性,兩面。
張藝謀要拍的,應該是三國亂世的風起雲湧間,人性的波詭雲譎。
為了拍出這個三國,他不惜幹掉過去的張藝謀(楨:?) 。
在他以往作品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色彩。《英雄》中的紅、黃、藍、綠……被老謀子用到了極致。
過去的張藝謀美學,是一種集體之美,要放箭,便是萬箭齊發,要山呼,便是萬眾一聲的“風!風!風!”。
但這一次,水墨畫色彩的融入,古畫、竹林、燈火、琴笙、箭刃、太極的穿插,卻完全打破了過去的張藝謀電影美學。
...
如果說張藝謀《英雄》之後電影的問題,很多人都會說:故事。但說到底,是不夠有戲。(楨:?)
什麼是有戲?戲味不是通過簡單的形式感就能做到,而是需要大量的情感和敘事鋪陳,然後在最關鍵的地方,直擊人心。
電影裡鄧超與王千源有一段對話。王千源:“都督,何苦自囚於斗室,而去揣測主公的心思?”鄧超:“我在這斗室之間運籌帷幄。”
對白如行棋,處處都是佈局留白。
而演員,正是完成一副棋局的關鍵。
鄧超和孫儷,能不能在這部懸疑處處的電影裡留下有說服力的演出,不僅關乎鄧超能否再次證明自己的演技,孫儷能否證明自己可以演電影?
同樣也關乎——老謀子這一次的成敗。
張藝謀,這次穩了,可他能逆風翻盤嗎?
別說什麼張藝謀已經無需證明自己,在這個江湖裡,任何一個電影人都必須證明自己,而證明自己的唯一辦法,就是拍出好電影。
可是《英雄》之後,那個他為之奮鬥了幾十年的電影江湖還是屬於張藝謀的嗎?
馮小剛票房之和抵不上一部《戰狼2》,陳凱歌票房總和抵不上一部《戰狼2》,張藝謀,也一樣。
實際上,將張藝謀所有電影的票房總和加起來,僅僅是和開心麻花兩部爆款喜劇的票房之和不相上下。
票房不是一切,可當曾經在中國電影市場縱橫捭闔的第五代突然集體失去了對市場的統治力,這個江湖,還是他們的嗎?
...
他延續了張藝謀電影應該有的光影的質感,攝影構圖的美感、光影運動與人物命運的貼合感、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2018-10-10 10:08:10
圖博館
但動態的水墨風情和疑雲密佈又告訴人們,這不是曾經那個張藝謀。
老謀子自己說,我其實不是那麼愛惜羽毛的人,我也可以拍出更多元的電影。
但有些東西是不會變的。
張藝謀對於人性的捕捉和呈現,依然是他電影的魂。
張藝謀電影的視覺表現力和濃烈的東方美學,是他的影。
江湖變了,他試著回到歷史的故事中去觀察具體而微的人性,尋找那些曾經被忘卻的電影記憶。但他不會停留在過去的地方。
已經68歲的張藝謀,還在變。
但《影》的問題在於,它未必適合於每個人。
這碗秦酒太濃烈、藝術性太強。沒人說得清,這會是張藝謀的《無極》還是別的什麼。對於不好這種口味的觀眾來說,可能會難以下嚥,無法代入。甚至武俠片本身,也已經在中國電影市場日益落寞,喜劇和愛情片才是當下市場的主流。
時代變了,難保《影》上映的時候,不會有一些00後在影院無聊地玩起手機。
電影不是只拍給票房的,雖然張藝謀不拒絕票房,但它更應該拍給電影本身。
至少從《影》中,我們找到了一樣東西,那就是張藝謀的本心。
我相信,老謀子這一次,真的穩了。
  回應
老謀子,就算故事爛得一塌糊塗,但從來沒人會拿畫面說事,色彩的運用和極致的形式主義美學,真的非常美,非常厲害。
說了許多,等於沒說,只說了5個字:好得不得了。這是影評的時代,也叫時代的影評。
不管你怎麼吹,老子絕對不上當。反正我不會再看他的電影了,完全是騙錢
  相關新聞
金馬提名最大贏家《影》獲12項提名!鄧超、孫儷夫婦雙雙入圍影帝、后!
2018-10-10 10:09:21
阿楨
張藝謀2019年國慶聯歡晚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E3elgwEmzA
  回應
這總導演太牛逼了,這種表演在西方是不會出現的,在國外的我們只有深深的感動,流淚了

創下諸多紀錄 張藝謀團隊詳解國慶廣場大聯歡

  絢爛奪目的焰火表演、璀璨無比的光藝展示、國內首次千人交響樂和千人合唱、“大規模‘快閃’”……聯歡活動由主題表演、中心聯歡表演、群眾聯歡、煙花表演4個功能區組成。中心聯歡表演和主題表演,由有關省區市的特色群眾藝術團體3650人參加,以各地特色群眾文化展示為主。
  “整場聯歡活動的編排理念是‘自由、生動、歡愉、活潑’,充分體現了‘人民性’。”張藝謀說,“我們沒有邀請太多藝術家,大部分演員都是各行各業的普通群眾。他們沒有整齊劃一地歌唱,也沒有身著統一的服裝,而是賦予他們充分的表演自由:閃閃發光、絲巾飛揚、歡歌熱舞、人浪湧動、聲浪沖天、全場沸騰,真切表達幸福感和獲得感,禮贊新中國、謳歌新時代。”
  細心的觀眾會發現,聯歡活動上代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數字特效煙花“70”變成“雙線”,比以前單線勾勒出的數位立體很多。
  聯歡活動焰火總導演蔡國強介紹,這次焰火設計和生產的科技含量很高,“70”騰空綻放時呈雙線造型,用雙線焰火勾勒出的美術數位造型,比單線焰火更厚重大氣,且打到300米高空,具有首創性。三維動態特效煙花樹是焰火表演的一項技術突破。“七棵約25米高、可變幻、多面體的煙花樹,象徵新中國成立70年來枝繁葉茂、欣欣向榮的巨大成就,也體現生態環保的理念。”每棵樹都有四扇葉片,可隨樹幹360度旋轉,每扇葉片上都配有不同類型的特效煙花。七棵樹通過旋轉組合燃放構成一幅幅焰火盛景,時而配以LED燈呈現春夏秋冬的季節變化,時而構成孔雀開屏的造型,時而展現“牡丹開合”“風箏搖曳”“笑臉綻放”等三維動畫效果,使焰火表演立體感陡增。 “本次焰火表演共6大波次,注重環保,注重效果。”特效煙花主要產自湖南、江西、河北等地,焰火藥劑無重金屬物質、低硫,均是高科技環保焰火產品。
  回應
這次晚會,我聯想到08年北京奧運的場景,果然是你張導
真是老“謀”深算,寶刀不老啊!
群眾自然流露出來的幸福感,讓人感同身受
張導適合大場面
也適合票房
2019-10-02 09:58:35
阿楨
上映兩天票房4775萬,張藝謀的《一秒鐘》如願了嗎?

“在當今的商業化大潮下,這樣電影的存在感已經很低了。我這樣的導演還能拍幾部,一般導演都沒人投資了。這部電影算是了了自己一個心願。”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導演張藝謀這麼表達《一秒鐘》對自己的意義。
  一秒鐘從去年柏林電影節到今年廈門金雞電影節,經過兩次“技術原因”撤檔,進行過刪減和補拍,如八佰一樣命途多舛。
  一秒鐘故事簡單,也許沒有什麼商業性,離90後、00後這些年輕人比較遠。”張藝謀說。作為導演,張藝謀想拍這樣一部電影已經10年了,一秒鐘放棄了大體量、大製作與大場面,也看淡了商業票房,換來的是張藝謀對電影初心的紀念與緬懷。
  一秒鐘上映兩天,豆瓣評分達到7.9分(開分8.1分),是今年上映國產片中口碑最好的作品之一,被影迷認為是張藝謀導演近幾年來返璞歸真的真誠之作,但是一秒鐘上映二天累計僅4775萬。
…..
  馮小剛感歎,“時至今日,天地反復,一眾新銳導演生龍活虎,摧營拔寨,屢創新高,一部影片動輒已是20億起步,不過30億都不好意思慶功。”
  今年張藝謀已到古稀,但是他的創作步伐卻在加速。2020年除了《一秒鐘》,張藝謀還有兩部電影待映,一部是民國諜戰片《懸崖之上》,一部是聚焦反腐的警匪犯罪片《堅如磐石》,而今年他作為導演的抗美援朝戰爭題材電影《最冷的槍》宣佈立項。
  這個產量是有些驚人的,或許在高產之下,張藝謀在嘗試更多新的路徑,不再執著於大製作、大體量的電影,而是以小製作完成心願,或者通過中等類型片挖掘更多可能。
  現在的局面並不差。如果觀眾被《一秒鐘》感動,那很好,你在這個兵荒馬亂的2020年末收穫一封簡單但真誠的情書,如果你無動於衷,那麼也不用急於離場,未來《懸崖之上》《堅如磐石》或許能找到讓你滿意的張藝謀。
2020-12-02 10:09:42
阿楨
出道二十年未演電視劇的章子怡破例了,謀女郎僅鞏俐只拍電影了 2021-01-07

電影和電視劇兩種藝術有很多相似處,所以很多演員都是影視雙棲發展。但又有別,很多演員都是雙棲發展或者以電視劇為主,只演電影不演電視劇的演員並不多,最有代表性就是張藝謀捧紅的謀女郎。
  最純謀女郎周冬雨,之前主攻電影,成績很好,但最近幾年也被電視劇吸引,早就影視雙棲發展了,這幾年電影和電視劇作品都不少,雖然都很有熱度,但相比之下周冬雨演電影比演電視劇更出彩。
  之前只演電影的倪妮,最近幾年也被電視劇吸引,嘗試拍電視劇了,之前一部《天盛長歌》播出,引發了大家對倪妮到底更適合演電視劇或者電影的爭議,但好像很難給出答案,這幾年她的電影和電視劇都差不多,不如其他謀女郎出彩。
  謀女郎張慧雯這幾年影視雙棲發展,但影響都不如當時演張藝謀電影,感覺這幾年不溫不火的,有點不像謀女郎應該有的狀態。
  從《我的父親母親》到《一代宗師》《羅曼蒂克消亡史》《無問西東》,從1998年到2020年,章子怡出道二十多年,一直堅持只拍電影,都在影壇活躍,這些年佳作頗多,獲獎不少,僅次於師姐鞏俐。
  但是最近幾年,結婚生女並且在綜藝節目活躍的章子怡,電影作品數量減少,之前早就炒作她要從只拍電影到破例演電視劇了,但一直沒有相關的資訊證實。但隨著這部章子怡電視劇處女作殺青,諸多演員發微博很期待《上陽賦》會不會延續在電影的輝煌。
  從《紅高粱》到《歸來》,從1988年到2020年,頭號謀女郎鞏俐出道三十多年,比章子怡多十年,只有她還在堅守謀女郎只拍電影不拍電視劇這個不成文的規則了。鞏俐這樣霸氣精湛的演技,好像確實更適合更濃縮凝練的電影藝術,如果讓她來演一部電視劇,一次性看幾十集,確實有點浪費她的演技。
2021-01-09 07:47:45
阿楨
影視人表示,整容本質上和服化道沒有區別

【本文來自《張藝謀說謀女郎不能是整容臉:整容過後臉上的肌肉會被破壞》評論區】
老謀子主張,從藝術來說,沒啥大毛病。但從商業電影來說,其實整容是個無法避免的問題。甚至好萊塢已經進化到用"後期"整容的地步。只能說,每個導演的那個度不同,其實真要有一個演員,戲巨好,氣質形象特別貼合他要的角色,只是細微的地方“動”過一點點,那他照樣用。
  回應
中國人大多五官較平,在聚光燈下缺乏立體感,整容是無法避免

張藝謀《懸崖之上》以85.8分奪得五一檔期滿意度冠軍,票房直衝8億人民幣
  相關新聞資料
《懸崖之上》:合格的諜戰片,不太合格的張藝謀作品
張藝謀拍主旋律電影《懸崖之上》 為敏感題材《一秒鐘》補償?

懸崖之上:近年最佳華語諜戰題材!拍這類爾虞我詐的間諜題材,最重要佈局得宜,戲內把一眾主角推向無人能盡信的死角,戲外也要觀眾一同墮進這片迷霧中。這一點《懸崖之上》絕對極成功,沒有過度為故事寫個背景,甫開場無論觀眾與一眾角色,都不知道計劃要如何進行,又會發生甚麼事,到底身邊誰是內鬼、誰是雙重間諜、眼前的人會否又出賣自己,劇本刻劃尤為細膩,不單正邪雙方角色的形象都極鮮明,佈局上也是層層遞進、慢慢拆局;劇情慢慢豁然開朗,戲味十足也覺劇力萬鈞。一眾角色亦非單純間諜或特工、非黑即白;眾人糾結的關係,彼此命運暗暗相連,甚至在主線外也有自身的故事,不乏幾分感人時刻,是諜戰以外的驚喜一環。
2021-05-12 07:23:47
阿楨
風聲之後又一部好看的諜戰片。畫面運鏡一流,漫天飛雪的東北大地,暗流湧動,火車上鄰座可能就是敵人,哈爾濱化身特工之城,沒人知道身邊是敵是友。演員演技都很好,最喜歡於和偉的表演,隱忍又克制,以微表情致勝。 國師鏡頭下的諜戰冷靜又克制,同時又有大量留白給人思考。影片一開始就基本交代了敵友關係,沒有太多的懸念,更多的是探究人物人性本身。“我們能等到天亮嗎?”劉浩存最後的發問讓人淚目。

張藝謀導演的基本功力還是在的,寥寥幾筆就構建出蕭瑟肅殺的氣氛。開場一個俯拍降落傘鏡頭,我以為我來到了歐洲文藝片。攝影師出身,鏡頭語言、打光絕對一流。內景大量的黃,外景大量的藍,再加上連綿不斷的暴雪的白,以及自帶霓虹色的哈爾濱,共同締造出一幅外表溫和內心卻暗流湧動的古典油畫。與畫面相比,敘事層面就差了一大截。…….
2021-05-12 07:27:06
阿楨
《懸崖之上》第34屆金雞獎獲得最佳導演獎張藝謀,影帝張譯 021-12-30
  回應
懸崖之上乏善可陳,感覺情節太做作,人物行為缺乏合理性,在偽滿洲國的背景裡,觀眾居然找不到一個日本鬼子。張藝謀拍的片子,直接不用看了。
一看你們這些評論就知道你們都不知道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以及最佳編劇獎的區別。說白了就是不懂電影!
2021-12-31 08:46:25
阿楨
北京冬奧(2022.02.04–20)金牌榜:挪威(16)德(12)中(9)美(8)…俄(6)排名9

 冬奧獎牌預測:挪威德俄美、中國12 (2018年平昌冬奧會僅一金,排名16。)
 中國科技打造史上最快滑冰場: 連續8場破冬奧紀錄;航太科技助中奪速滑破冬奧紀錄。中國冰雪運動冷門變大熱門:至2021年已有654塊冰場和803塊滑雪場,比2015增加317%和41%;2013產業1177億元,2020年6000億元,預計2025達1萬億元。
 張藝謀冬奧開幕式史上收視率最高、驚豔世界,張新片連日逆襲(回應:張導不負眾望,創意唯美、溫馨浪漫。《狙擊手》評分高,但排映少等原因票房低。)
 紐約時報稱美花滑亞裔比例過高 被批"種族歧視" 。華裔有錢+身體優勢+中式教育+沒恐同愛滋病偏見(回應:美不搞舉國體制也能爭奧運第一。 美國不搞?美聯邦和地方花在體育的錢比中國體育財政可多多了。)
 造謠尬黑冬奧合集:首鋼大跳臺建在核反應爐旁邊?冰面不平導致韓輸?伙食不好? (回應:滑板配上重工建築,是酷的工業風。)
 習普02-04聯合聲明:聯合抗美,反對北約擴張,簽署15個合作檔:年增100億天然氣1000方噸石油。"俄02-16入侵論"美上演"狼來了" 拜登:仍可能侵烏,歐洲穿梭外交,俄烏降溫,俄撤軍,02-18烏東炮擊,烏總統:與俄談和,中:應回到明斯克協議(回應:主子壓力. 美英巴不得俄烏大戰!) 習見9國領袖/世衛秘書長,共商一帶一路、油氣與疫苗等合作。阿根廷簽署一帶一路:簽約80億美元華龍一號核電,挑戰美國門羅主義,中重申支持阿對馬島主權,英美急了 (回應:允許美英對臺港說三道四,不許中支持阿主權?) 冬奧中國「朋友圈」東協RCEP/中東中亞油氣/南太平洋一帶一路。習賀電第35屆非洲聯盟峰會。
 日本丹麥學者:西媒智庫新疆強迫勞動全是謊言。
 彭帥11/21與奧會主席視訊報平安,彭帥12/19稱從未說任何人性侵我。
 聯大12/02通過(173/20)休戰決議 (回應:20國拒簽,聽美的越來越少了,悲哀啊。)
 美英澳加抵制北京冬奧 中外交部:本就沒邀,不要將體育運動政治化! 奧會主席:大多不跟美抵制!
 尼加拉瓜12/10對台斷交:蔡當局痛心,西媒:習近平開戰,美受打擊!(回應:美台勾結近期愈發頻繁,美先後打出民主峰會/強迫勞動性侵抵制冬奧/國會/互訪/軍售牌/日本/歐洲/太平洋島國…牌,達到以台制華/倚美謀獨的目的。)
2022-02-21 06:50:24
阿楨
2023年春節檔(1月21日-1月27日)票房破60億(2019年超58億),張藝謀《滿江紅》21億榜首
  相關新聞
全國多地優化調整防疫措施12-05起,公交、景區等室外不再查驗陰性證明。北大國發院報告大陸至11-13染疫數約9億。防疫封控放寬經濟復蘇,旅遊熱度暴漲12倍機票增8.5倍。 各地採取有力措施擴內需促外貿穩增長;財政金融齊發力,擴內需穩增長,企業復工市場回暖,各地經濟回穩向上。 2023年元旦市場漸活躍消費正復蘇韓春運客流預計21億人次同比增99.5%。歐美日韓為難陸客,東南亞招手取消查驗疫苗證明,泰國副總理兼衛生部迎首批解封陸客。陸客到日韓頸掛黃牌怒遭辱,反歧視反制第一槍01-09中國暫停日韓公民簽證。

《滿江紅》成張藝謀最高票房電影,可也留下一個 “遺憾” 2023-01-26 皮皮電影

在經歷了一整年的低迷後,中國電影在2023年開年,迎來了一波小陽春,市場回到了疫情2019年水準,是近十年來含金量最足的一次。
73歲的張藝謀是華語導演中,最高產且品質最穩定的導演,《滿江紅》就是他過去20多年的一部集大成之作。
  三個“反差”,顛覆自己
 你們不是說張藝謀只會拍大場面嗎?這一次,他偏偏就玩了個小的。在太原搭建了兩個打通的院子,整部戲就是在這拍完。演員穿梭其中,如同行走在迷宮裡,佈景什麼的都不變,很多觀眾甚至把《滿江紅》稱呼為“小品電影”。可真正看完影片的觀眾卻評價,場景雖小,格局卻很大,最後萬人誦讀《滿江紅》的時候,多少人看紅了眼?
 你們不是說張藝謀只會玩色彩嗎?《滿城盡帶黃金甲》的菊花黃,《影》的水墨色,《一秒鐘》的鉛黃,甚至《懸崖之上》的黑白,都被他玩出了花兒。以至於有人調侃說,留給張藝謀的顏色不多了。這一次,他在色彩上,就顯得有些“漫不經心”。片名叫做《滿江紅》,全片卻選在灰濛濛的大院子裡,看不到一點生氣。可最後秦檜穿著紅袍,出現在院樓上時,那一抹格格不入的紅,如同帶血的刃,一下子撕開了那一段血淋淋的屈辱歷史。
2023-01-28 08:10:47
阿楨
你們不是說張藝謀不會講故事嗎?一個《英雄》不過是“圓環套圓環”的故事,外實內虛;一個《滿城盡帶黃金甲》不過是《雷雨》的翻版,還畫虎不成反類犬。這一次,張藝謀就拍了一個“高情節密度、多重反轉、不乏喜劇色彩和浪漫主義”的電影。岳飛死後,宋金會談,金國使者離奇死亡,在斷案過程中,參與者一個個死去,最後的倖存者,完成了致命一擊。有人調侃《滿江紅》就是一出“劇本殺”,可多少人是帶著逗樂心態去看的,最後紅著眼睛出來的?
  三重“反轉”,顛覆觀眾
 對於普通觀眾來說,他才不管導演的那些奇思妙想,他只想看一個好故事,感受一份好的情感。而張藝謀對觀眾的認知,也來了一次顛覆。
 首先從電影名就能看出來。
提到滿江紅,大家一定會想到精忠報國的岳飛,和“愛國主義”綁定在一起。可張找來了沈騰、嶽雲鵬、魏翔、潘斌龍等喜劇演員,來演繹這麼嚴肅的歷史劇,這不是胡鬧嗎?未上映之際,網上已經開始有了討伐之聲。有人直言,“滿江紅”在中國人心中已經是一個愛國符號了,不容褻瀆,張藝謀這麼拍就是胡鬧。可最後的效果大家也看到了,喜劇人們的出現,非但沒有褻瀆先賢,反而增添了好幾分戲劇的力量感。
接著,提到《滿江紅》,大家的認知裡,一定會有嶽飛。可嶽飛看似從未出現,但卻無處不在,所有的愛恨情仇,全都因他而起,因他而滅。這種高級的表達,已經好久沒在華語電影中出現了。
現在的小品都是“喜頭悲尾”,可張拍的是“喜頭喜尾”。
2023-01-28 08:14:32
阿楨
遺憾:沒能拍成一鏡到底。
張修建了如迷宮一般的“大紅燈籠院子”,就是為了滿足一鏡到底的拍攝。為了拍出這個效果,張藝了這些年影壇上所有一鏡到底的電影,在創作劇本時,他也和編劇陳宇反復交流,寫出了一個適合一鏡到底的本子。最後就是演員的溝通,自己的想法,大家都很興奮。張的設想,是把演員聚集在一起20天,前10天各自進行臺詞、走位的訓練,最後10天集中在一起拍攝,每天拍2遍,然後從20遍中選取一個最佳版本。張還提前拍了一段10分鐘的一鏡到底進行試驗。但很快發現了兩個問題。
 第一,一鏡到底會犧牲影片的節奏。
《滿江紅》是一部節奏飛快的電影,除了情節緊湊,多重反轉,連轉場的戲份都塞得滿滿當當。張藝謀在處理轉場時,特意加了好幾段帶有豫劇風格的彈唱,幽默詼諧,也讓全片充滿了節奏感。可一鏡到底做不到這一點。一旦節奏斷了,整部戲的張力就沒有了,這是致命的。
 第二,演員的表演會被削弱50%以上。
一鏡到底因為劇情、鏡頭連貫呈現,很難再給到演員的臉部特寫,這已經損失掉一部分表演了。而為了不出錯,演員的狀態也無法做到和一般拍攝狀態一樣鬆弛,得留意機位、其他演員的配合,這些都確認了,才顧得上自己的表演。他們心裡不可避免地會拉著一根弦,這又損失掉一部分表演。《滿江紅》最後的成片裡有3000多個鏡頭,這些鏡頭可以反復雕琢,但如果拍成一鏡到底,只有20次機會,容錯率太低了。張藝謀因此陷入到了痛苦的抉擇之中,直到去年冬奧會期間,他還在做最後的“掙扎”。最終,他放棄了一鏡到底的方案。張說以後有機會再嘗試拍一鏡到底吧,這個機會何時到來,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張藝謀在73歲的年紀又迎來了創作高峰。
 很多人都覺得張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沒想到12年後,中國大導演的榮光回來了。屬於張藝謀的時代從未遠去,他的油箱裡,還有油!
2023-01-28 08:16:54
阿楨
“岳飛後人”質疑《滿江紅》的喜劇演員褻瀆英雄 律師:其無法直接起訴

  截至2023年1月29日13時,《滿江紅》總票房已破30億,成為中國影史第16部破30億電影。爆火背後,圍繞電影《滿江紅》諸如“幽靈場”“偷票房”“買票房”“資本操控”“抄襲”等的傳言不斷。《滿江紅》官方將起訴4名大V造謠:不再起訴其他造謠者。
  相關新聞
教材刪除岳飛《滿江紅》?專家:統編語文教材從未選過
沈逸斯文掃地,張藝謀《滿江紅》成炮灰,國之悲矣
《滿江紅》票房超《流浪地球2》全靠資本下場?(回應:凡是老謀子的片子都要戒。國家廣電總局要介入調查重大的公共輿論事件。)
為什麼流浪地球2的民氣那麼在意《滿江紅》票房排名(回應:「習左北」民氣「仇官仇富仇名」。)
《滿江紅》強調中國文化“捨生取義”與好萊塢“美國夢”強調個人幸福區別(回應:我最討厭一種電影,“捨生取義”就是綁架觀眾的電影)

看完7集《天下長河》,我連發感嘆,國產劇都這麼拍何愁沒觀眾 2022-11-13 晴晴

雖說是歷史劇,但《天下長河》,卻只是借用了這些歷史風雲人物作為背景,藉兩位治河大才的視野,講述了一段從康熙十五年大雨過後,清朝長達40餘年的治河大事,新穎,獨到。

回到那時,你身為皇帝,也會做出殺嶽飛的選擇嗎?

邏輯出發,殺嶽飛可能是合理的,因為宋朝是對軍人的限制,當然現代,對秦檜翻案就是錯的,嶽飛這個形象的邏輯在我們數千年傳統裡都是正道。
  回應
這是替秦檜洗白啊。趙構就是個昏君!

從流浪地球和滿江紅之爭,反思下一些工業党的執拗思維了?

蘿蔔白菜各有所愛,百花齊放不好嗎?一定得是大工業才是最終唯一出路嗎?
  回應
侮辱英烈,讓帶路黨“唱紅”,讓笑星解構歷史,讓流量明星圈粉絲錢,色情暴力滿滿卻自稱“闔家歡”,打壓國產大製作里程碑作品為自己牟利,小品質感卻大把燒錢…大過年的搞這種添堵玩意兒,讓人怒髮衝冠了!
這不是蘿蔔白菜各有所愛,百花齊放首先它得是花而不是毒草
我覺得文化人的家國情懷,應該比我這樣的工科生要更加濃烈一些。
在清末民初盛行文化人的家國情懷,但不是你們以為的家國——已被證明是垃圾玩意!
2023-01-31 07:09:30
阿楨
民國為什麼那麼吸引人? 2023-01-27

民國時期百家爭鳴,還有濃濃的浪漫主義色彩;閒暇之餘喝杯咖啡,靜靜欣賞話劇和芭蕾,還可以找到各種評彈和地方戲,滬劇和申劇,海納百川彙聚到此,真是百花齊放、爭奇鬥豔、燦爛奪目。曾在夢境中的上海老弄堂裡靜靜的走,或晚上幽靜寂靜之時;或黃昏晚霞之刻,邂逅那讓我魂牽夢繞的民國美女,趙四小姐的燒醉蝦、張愛玲的下午茶、胡適的一品鍋、錢鐘書牌月子餐、宋美齡的瘦身沙拉! 都是膾炙人口的生活名人故事!哪怕晚上睡在床上時,開著收音機,都能聽到那獨具魅力,沙啞又有磁性的女播音員~ 夢回民國!
  回應
你好像不想醒來,想永遠停留在這美妙的做夢時刻。
舉不完的,我只發表下自己的感受就行了。光民國大師和民國教育就能寫一大篇文章出來。

為什麼沒有人把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改編成一部現代芭蕾舞劇
  回應
為啥沒人用越劇演羅密歐和茱麗葉?
您這是相聲包袱啊-------羅密歐與茱麗葉故事線條太硬與越劇氣質嚴重不符,違和感太強。
有芭蕾版《梁祝》,反響不大。編舞水準一般。
芭蕾太硬與《梁祝》氣質嚴重不符,違和感太強。

為什麼黃酒不能成為主流? 2023-01-27

之前《三聯週刊》一篇文章,說在蒸餾技術成熟後,白酒在民間流行,但在上層文人墨客、士紳名流,仍然推崇黃酒。直到建國後,因為政策如何如何,白酒才成為了主流。白酒在民間的流行,主要原因在於白酒的“性價比”更高。看看世界。無論是白酒,還是威士卡、龍舌蘭、伏特加等等烈酒。2021年全球葡萄酒的消費量是260億升,而烈酒銷量是352億升。
2023-01-31 07:18:2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