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4-21 06:54:38| 人氣1,816|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鏡像的歷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法蘭西學院研究員博奈的《鏡子》(藍鯨,2002)台灣‧余淑娟雖然早譯於大陸‧周行《鏡像的歷史》(廣西師大,2005),但比較了一下,周譯似乎比較「信雅達」。

沒辦法!出版社性質不同,《鏡像的歷史》是選自六位法國學者所著「西方文明進程叢書」之一,另五為《書籍的歷史》《流浪的歷史》《西方媒介史》《洗浴的歷史》《魔鬼的歷史》,有通俗與學術之別。

就我讀評過的四本來看,法國學者也免不了自我中心,明明只在介紹「法國的xx史」,書名和前言都不特別指出。

西方大國大多如此!先比較一下二書幾章節標題譯名之不同:
<鏡子和它的普及>──<鏡子的制造及普及>
<在上帝的外表下>──<與上帝的容貌相仿>
<模仿的成就>──<模仿之風盛極一時>
<為了觀看而凝視>──<凝視自己,直面自己>
<鏡子的碎片>──<鏡像的碎裂>

不只!連出版的文宣重點也不同。《鏡子》封底的以下文宣像是幅「霧鏡」,看完不知書的內容:

「從暗而發亮的石頭,到池水,再到鏡子。
為了捕提自己的影像,為了想像自己而看自己。
從虛假的映像到充滿想像力的象徵,
鏡子是熱切的諂媚者、是愛的背叛者,
吸引人們瘋狂的凝視、狂熱的情慾和隱藏。
我們還是得在自己的鏡子前,發現雙重的自己。」

而《鏡像的歷史》的以下文宣則是幅「明鏡」:

「鏡子曾經昂貴和珍奇至極。從模糊的金屬鏡子到玻璃鏡子經過了漫長的時期,今天,鏡子跟隨著人類文明的進程,已經成了尋常之物。

古人視鏡子為具有神力的器物,因為鏡像給了人們巨大的想像空間。我們無法知道第一個照鏡子的人的驚恐和迷惑。但人們從鏡像中認識了自身的形象,有了自我的意識,更超越了有形。獲得無形的觀念。鏡子的反射特性使人能夠透視世界,不過鏡像是模仿而不是原原本本地反映事物的原樣,映出的是一個個十分相似但略有區別的影子。由此,鏡像揭露出真實世界外的另一個虛幻的世界。使鏡子成為一種謎一般的能產生異像的人類自我認知的途徑。
  
作者在書中穿插了科學與藝術。文學與哲學。歷史與思者。思索著人與鏡像之間的矛盾衝突。思索著各個時代中,從鏡像中衍生的善與惡,上帝與魔鬼,男人與女人,自我與子之間錯綜複雜的哲學上。心理上和道德上的多重關聯。論說清晰。趣味無窮。」

不過《鏡子》的封底「霧鏡」似乎較合「浪漫法國」的刻板印象。

可惜《鏡像的歷史》的譯者也沒在<金屬鏡子>一節補上「中國青銅器」。

鏡與鎖

 

這回我了,鏡子反映人心、鎖匙鎖住人心,故並展。

 

解釋的很現代,可惜鏡子未必能反映人心、可能扭曲,鎖呢?連最機密的密碼鎖也鎖不住啥,更不用說以「長命鎖」鎖住小孩的生死。

 

生物演化到人類可說到變態之極,鳥眼再怎麼犀利也不過捕提獵物之需,松鼠再怎麼藏果實也不過用來過冬,人呢?以水為鏡、自戀成水仙,以銅為鑑只能正衣冠,玻璃魔鏡愈加賣弄風騷。顯微鏡小到億分之一米的病毒也看得到,卻發現人與病菌的戰爭是場永不可能獲勝的惡戰。加速器連徵小的原子也可撞裂到誇克,卻測不準小宇宙之虛無。望遠鏡看得愈遠,愈驚慌大宇宙之初只不過是虛無的「爆漲」。而鎖呢?鑰匙鎖、號碼鎖、電子鎖、密碼鎖、數位鎖,只要能鎖就能開,啥都鎖不住~

 

要相信科技,顯微望遠鏡最終必能解開宇宙奧秘。現代的密碼術,如果元首級「拋棄型」密碼絕對保密(身邊的人不會洩密?)用不起,用數學質數原理當鎖的RSA網路密碼也解不開,除非~

 

除非發展出量子電腦是嗎?不用,果真如此保密,任何國家的統治者都不會讓它普及。

 

就好比微軟的頭頭比爾蓋茨在學生時代大玩網路絕對自由的遊戲,賺錢後就官商勾結打擊駭客盜版、保護專利。

 

那中國唐太宗的「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還不是將鏡的裝飾之原始功能轉為道德教化。

 

你是說鏡之源是自戀水仙了?又是個西來說!可惜無論從出土年代(二者皆約四千年前)或型式(西方以有柄中國無柄為主),均可證明中國銅器乃原產。

 

又有何用?直到春秋戰國時代銅鏡才真正成為貴族的實用品,之前仍以水鏡為主。

 

那是有冶金和光學的因素,要想鑄出能反光的青銅其錫要占銅之一半,要「明查秋毫」還得在表面塗一層汞錫合金再拋光。銅鏡比玻璃鏡環保,不只破鏡可修補重圓,還得常拭明鏡臺。能鑄出凸面鏡(鏡小便能照整張臉)、凹面鏡(可當取火的煬燧)、透光鏡(能將銅鏡背面精美圖案反射於牆面)。

 

那宋代的銅鏡怎會衰敗到質地疏鬆、鏡面暗淡、紋樣糢糊?

 

那是有實用的因素,宋人已有精美瓷器可供把玩,銅鏡成為實用品,故加鑄把抦並以鉛助熔,雖不如錫精細但經塗麿仍可「明鑑眉絲」的。

 

難怪清末傳入玻璃鏡之後會被淘汰,和中國其他發明一樣,銅鏡也無助於中國產生現代的冶金術、光學,相對的,西方的玻璃鏡原是法國宮廷的時尚奢侈品,之後和陶瓷、火炮、製圖一樣成為當時的高科技,攸關一國力,經幾百年發展才成為廉價的普及品。之後又促使了望遠顯微鏡之發展,還有各式玻璃材料及工藝品。

 

鏡與鎖

 

銅鏡得高掛門樑

才鎮的住邪魔妖怪

鎖在鏡盒裡

連白雪公王她媽的三字經也出不了口

 

敞篷車搖幌著後視鏡

鎖不住前座的美眉

眉線化成魚尾紋

駕駛的斜眼閃了光

 

哈伯望遠鏡號稱可眼觀百億光年

失了焦的鏡面卻成了大近視眼

看得見外星人的飛彈基地

卻容不下自己眼中的一根針

 

哈哈鏡是把沒上鎖的鑰匙

想減肥的胖子隨便也能偷走幾斤油

矮子一進來頓時高人一等

騙子政客連鏡魂都敢偷

 

另參本館:鏡像的歷史 我的相簿:鏡與鎖

 

銅鏡 

 

“明逾滿月”跑獸古銅鏡

 

銅鏡一般是含錫量較高的青銅鑄。在古代,銅鏡就是古代用銅做的鏡子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關系,是人們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它制作精良,形態美觀,圖紋華麗,銘文豐富,是中國古代文化遺産中的瑰寶。

  概述

《武陵藏珍》圖片“芙蓉花”鏡

 

銅鏡就是古代用銅做的鏡子。銅鏡,又稱青銅鏡。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周新國先生《武陵藏珍》記載:遠古時期,人們以水照面,銅器發明以後,以銅盆盛水鑒形照影。《尚書》《國語》《莊子》等先秦著作中,提到過古人“鑒于水”。《說文·金部》釋“鑒”爲“盆”,因此可以說盛水的盆(鑒),就是最早的鏡子。隨著合金技術的出現,開始了使用銅和錫或銀鉛等制作銅鏡的曆史。銅鏡一般制成圓形或方形,其背面鑄銘文飾圖案,並陪鈕以穿系,正面則以鉛錫磨礪光亮,可清晰照面。齊家文化墓葬中出土的一面距今已有4000多年曆史的小型銅鏡,造型、裝飾均較原始,應是目前考古資料中所知最早的一面銅鏡。商、西周和春秋時的銅鏡,都有零星發現,戰國始盛行,産量大增。到漢代,由于日常生活的大量需求,加之西漢中葉後經濟飛速繁榮,銅鏡制作産生了質的飛躍。所制銅鏡工藝精良,質地厚重,鏡背銘文、圖案豐富多樣。後經唐宋時代兩次發展高峰,到明清時期,隨著近代玻璃的誕生,銅鏡逐漸淡出曆史舞臺。

  在古代,銅鏡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關系,是人們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銅鏡又是精美的工藝品。它制作精良,形態美觀,圖紋華麗,銘文豐富,是我國古代文化遺産中的瑰寶。上古的鏡,就是大盆的意思,它的名字叫監。《說文》中說:“監可取水于明月,因見其可以照行,故用以爲鏡。”在三代之初,監都是用瓦制成的,所以古代的監字是沒有金字旁的。到商代初年的時候,開始鑄造銅鑒,後來鑒字也有了金字偏旁。商周時期,雖然有銅鑒,但是瓦鑒依然通行。到秦朝時期,才開始鑄造銅鏡,因爲鏡的適用優于鑒的方面很多,所以到秦以後,再不用水作鑒了。秦漢以後,鏡的使用更加廣泛,鏡的制作也更加精良。它的質料包括金、銀、銅、鐵等,以銅最爲多,也有鍍金銀的、背面包金銀的、或鑲嵌金銀絲的。隋唐以來,還有帶柄的、四方的,各種花紋應有盡有。直到明代末期,開始有以玻璃爲鏡子的。清代乾隆以後,玻璃開始大興于民間。直至民國初年,少數邊遠地區還有以銅爲鏡子的。

  鏡以秦爲較古,然而秦鏡流傳到今天的,都是出土之物,傳世的都不可得到。古因爲古代,死人用鏡贈于殮者,即用鏡殉葬,取其炤幽冥的意思,時代沿襲成爲風氣。因此古代的名鏡大多入土。可是古鏡銅質好的,入土多年,都不會失去其良美的質地。因此幾千年後,仍可以看到古人的偉器。

戰國喜鵲猴子古銅鏡

批量鑄鏡雖然開始于秦朝。但是真正的秦鏡實際上卻難以得到。因爲秦朝短促,産物也有限,而且,殉葬的風氣也不比後朝,所以現在所得到的最古的鏡大多是漢朝的産物。漢鏡的制作極爲精巧,且多有嵌鑲珠寶的。銘文大多爲十二辰,大概是取其自我勉勵的意思。尚方的禦鏡尤其多,所以出土的古鏡,澤漆光明、花紋明麗、勻淨無疵、字劃清晰、筆勢縱橫。漢代的銅鏡都有銘文,其銘文都是吉祥語句,如家勢富昌、宜子孫、大富貴、大吉祥等。鏡的名稱則有日月鏡、十二生辰鏡、尚方禦鏡、辟邪鏡、仙人鏡、神人鏡、宜官鏡等,不可盡數。大概都用銘文或者作者爲其取的名字。只有唐代時制有透光鏡,鏡背的字迎著太陽或燈光時,都可以明顯地映射于牆壁之上。[1]

  曆史

綜觀中國古代銅鏡發展的曆史,從四千年前我國出現銅鏡以後,各個時期的銅鏡反映了它的早期(齊家文化與商周銅鏡),流行(春秋戰國銅鏡),鼎盛(漢代銅鏡),中衰(三國、晉、魏、南北朝銅鏡),繁榮(隋唐銅鏡),衰落(五代、十國、宋、金、元銅鏡)等幾個階段。從其流行程度、鑄造技術、藝術風格和其成就等幾個方面來看,戰國、兩漢、唐代是三個最重要的發展時期。[2]

  商周銅鏡

商代銅鏡均爲圓形。鏡面近平或微凸,鏡身較薄,背面中央有一拱起的弓形(或稱橋形)鈕。西周銅鏡也都是圓形的,鏡面平直或微凸,鏡身較薄,鏡鈕有弓形、半環形、長方形多種。又可分爲素鏡、重環鏡、鳥獸紋鏡三類。

  這時以素鏡爲主,到西周中期出現了有紋飾的銅鏡,到晚期鏡背的紋飾發生了變化,出現了動物紋飾,打破了傳統的風格。

素鏡:指鏡的背面沒有紋飾。

重環紋鏡:鏡面微凸,背面有弓形鈕,飾重環紋。

鳥獸紋鏡:鏡身平直,背面有兩個平行弓形鈕。在鈕的上方用鹿紋,在下方有展開雙翅的鳥紋

  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在中國古代銅鏡發展史中是一個成熟和大發展的時期,是中國古代銅鏡由稚樸走向成熟的過渡階段;也是銅鏡的鑄造中心由北開始向南遷移的重要時期。

   漢代銅鏡

春秋戰國時期銅鏡在三代(夏、商、周)的基礎上,有了突飛猛進的全面發展。無論是銅鏡的鑄造工藝,還是鑄造的數量,都大大超過了以前。

  齊家文化和商周時期,銅鏡以光素無紋飾者居多,有紋飾者也以幾何紋爲主。到了春秋戰國,紋飾已達15個大類,並且出現了各種特殊工藝裝飾藝術,如塗朱繪彩圖案、金銀錯圖案、透空雕圖案等。初起時期簡陋、粗糙的銅鏡,經過春秋戰國時期的創造和修飾已臻美輪美奐的境地。

  春秋銅鏡的風格,既繼承了西周銅鏡的傳統,如仍以素鏡爲主,鈕制沒有定型,還是多元化的形式。而同時,春秋銅鏡又有了許多重要的發展。它打破了銅鏡僅有圓形的格式,出現了方形鏡;並一改早期銅鏡紋飾僅用陽線勾勒,構圖簡樸的手法,鑄出了透雕繁縟的圖紋;從紋飾的表現形式上看,春秋銅鏡已趕上了青銅器的發展步伐,紋飾內容更具時代特色。這給戰國銅鏡的大發展奠定了基礎。

春秋中晚期至戰國早期。這一時期出現和流行的鏡類有:素鏡(全素鏡、單圈、雙圈凸弦素鏡)、純地紋鏡(方形的很少,圖案都有地紋,但沒有銘文)、花葉鏡、四山鏡、多鈕鏡等。鏡多數爲圓形,同時也出現了方形鏡。一般鏡身材料薄,多有邊沿。整個造型規矩,給人以輕巧、典雅之感。鏡鈕主要爲弓形鈕,但鈕頂部多飾有1至3道凸弦紋,所以又稱“弦紋鈕”。鏡背面光素無紋飾者,除早期外已消失。紋飾刻畫纖細,並多有地紋。

  戰國中期,銅鏡的種類繁多。銅鏡的紋飾也有所變化,如花葉鏡中的葉紋鏡從簡單的三葉、四葉到八葉,還出現了雲雷紋地花瓣鏡、花葉鏡。四山鏡的山字由粗短變得瘦削,在山字間配有花瓣紋、長葉紋、繩紋,相當繁縟。還出現了五山鏡、六山鏡。這時出現的鏡類有菱紋鏡、禽獸紋鏡、蟠螭紋鏡,連弧紋鏡、金銀錯紋鏡、彩繪鏡等。

戰國晚期至秦未出現了四葉蟠螭鏡、蟠螭菱鏡,有三層花紋的雲雷紋地蟠螭連弧紋鏡。 

  漢代銅鏡

漢代除了繼續沿用戰國鏡外,最流行的銅鏡 有:蟠螭紋鏡、蟠虺紋鏡、章草紋鏡、星雲鏡、雲雷連弧紋鏡、鳥獸紋規矩鏡、重列式神獸鏡、連弧紋銘文鏡、重圈銘文鏡、四乳禽獸紋鏡、多乳禽獸紋鏡、變形四葉鏡、神獸鏡、畫像鏡、龍虎紋鏡、日光連弧鏡、四乳神鏡、七乳四神禽獸紋鏡等。

  漢代是我國銅鏡發展的重要時期。漢鏡出土的數量最多,使用普遍,漢鏡不僅在數量上比戰國時期多,而且在制作形式和藝術表現手法上也有了很大發展。從其發展趨勢,可以分爲三個大的階段,重要的變化出現在漢武帝時期、西漢末年王莽時期、東漢中期。

  西漢前期是戰國鏡與漢鏡的交替時期。直到 西漢中期漢武帝前後,一些新的鏡類流行起來了。這些新的鏡類對後世銅鏡的發展,起著承上啓下的作用。

漢代銅鏡的特點是圓形、薄體、平邊、圓鈕,裝飾程式化。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風格,它的發展可分爲三個時期。

  第一時期指西漢初期至中期、末期。這時期的銅鏡用平雕手法,鏡面較平,花紋平整,鏡邊簡略,裝飾性強。漢初沿襲戰國銅鏡的裝飾作風,多采用底紋與主紋相結合的重疊式手法,戰國盛行的雲雷紋地的蟠螭紋鏡繼續流行,鏡背中心作圓形成矩形,有的加鑄銘文,通常如 長相思,毋相忘,常富貴,樂未央 等言語。西漢中葉,即武帝前後,銅鏡的形制及花紋發生顯著變化,地紋逐漸消失,三弦紋橋形紐經過伏獸紐,蛙紐及連峰狀紐後,普遍變成半球狀圓紐,花紋嚴格對稱于鏡的圓面中心,或勻稱分爲四區,當時除流行簡化蟠螭紋鏡外,還流行星雲紋鏡和草葉鏡。星雲紋實際上是由蟠螭紋演變而來,因乳丁甚多,星雲紋鏡又稱百乳鏡。草葉鏡的紐座爲方形,四周飾以對稱的草葉,有的像花瓣,有的像葉片,外緣用十六個內向連弧紋作邊緣。這類銅鏡因流行時間長,在漢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大約從宣帝開始,又出現了有 見日之光,天下大明 一圈銘文的日光鏡和有 內清質以昭明,光輝象乎日月 二圈字銘的昭明鏡,間以繩紋,連弧紋,作同心的重圈組織,均是以銘文作爲主要裝飾。

  第二時期指西漢末期至東漢初期。這時期主要流行規矩鏡。王莽鑄鏡爲炫耀其政績,曾制作了一批華美而精巧的作品,漢鏡以王莽時期最爲精美。

規矩鏡:因其鑄造雕鏤都非常精細規矩,鏡紋有規則的TLV形裝飾格式而得名,外國學者也稱之爲TLV鏡。其程式相當標准,一般均劃分鏡背而爲若幹裝飾區,從紐座起,以圓紐爲中心作爲一個單獨裝飾單位,紐座的外形有圓形、方形、覆萼形幾種。緊接著紐座的幅面爲內區,是主要花紋的部位。花紋中的TL 形,常常是在銅鏡內區的四面,對稱地排列于主花中,起著穿插作用。再向外爲外區,多裝飾上由卷草紋或鳥獸紋以及幾何紋組成的帶狀圖案。最後的外緣區,有全素的,有作簡單聯弧紋的,也有加飾繩紋、鋸齒紋花邊的。內外區之間多加飾上銘文帶。其分成五個區域,布局嚴謹端正,但機械呆板少變化,給人以千篇一律的感覺。規矩鏡在東漢前期還在流行,但發生了一定變化。這時期的銅鏡多在內區主花位置鑄造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所謂四神,有的還在紐座邊加上十二生肖銘文,或 左龍右虎掌四方,朱雀玄武順陰陽 的字句,所以也稱規矩四神鏡。 TLV 實系古代六博的棋局,山東費縣曾出土石六博盤,長沙馬王堆三號墓曾出土全套博具,其棋局上均有TLV紋。規矩鏡在漢鏡的發展中,是流行時間最長的一種,也是漢鏡中最爲優秀的一種。

  第三時期指東漢中期至末期。這時期鏡面微凸,便于照出面形的全形,符合科學原理。鏡鈕變得更厚大結實。與第一時期相反,連弧形多在內區。

這時期銅鏡布局也更爲活潑,區域劃分簡單,通常帶有 長宜高官 或 長宜子孫 、 位至三公 等吉祥語作爲銘文。這一時期還創造了浮雕式作法,紋飾較高,主要的有雙夔紋鏡、蝙蝠紋鏡、畫像鏡、方銘鏡(神獸鏡)等。

  雙夔紋鏡打破了當時流行的以紐座爲中心的內向或外向的放射式手法,而運用了對稱的格式,取得了別開生面的效果;蝙蝠紋鏡實際上是柿蒂紋的變形和擴張,紋樣抽象化,形式美觀;畫像鏡是以淺浮雕形式表現人物、鳥獸、花草,和當時畫像石、畫像磚的作風趨于一致,此類鏡大多出土于浙江紹興,幾乎占90%;方銘鏡也稱神獸鏡,指在銅鏡的四周有一圈突起的半圓和方塊,多表現神仙禽獸的題材。浙江紹興是東漢後期最重要的銅鏡制造中心,該地鑄造的重列神獸鏡和畫像鏡標志著銅鏡紋飾的新發展。後者與前者的不同之處除神獸形象外,還有歌舞、車馬、曆史人物及傳說故事等浮雕圖象。

漢代後期的神獸鏡還出現一種新的圖案排列形式,即作一方向的階梯形排列,類似木雕的散點透視,稱爲階段式鏡,流行于建安時期(公元196- 220年),又稱建安式。

  三國兩晉南北朝

根據考古發掘出土銅鏡資料來看,這一時期的銅鏡的類型有以下幾種比較流行:

神獸鏡類:重列式神獸鏡、環繞式神獸鏡、畫文帶佛獸鏡。

變形四葉紋鏡類:變形四葉駕鳳鏡,變形四葉佛像鳥鳳鏡、變形四葉獸首鏡、雙菱紋鏡、瑞獸鏡。

  這時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與神獸組合成紋飾主題內容。這時的銘文由于文字難以辨認.雖發現一些銘文鏡,但能辨認清楚的很少。

  吳鏡中發現紀年銘文最多,有黃龍亦鳥、建興、五鳳、太平、水安、甘露、鳳凰等孫吳年號,三國、兩晉、南北朝出現新的鏡型不多,主要沿襲漢鏡的樣式。這時銅鏡的種類不多,類型集中,創新極少。這時神獸鏡流傳最廣。變形四葉紋鏡中以變形四葉八鳳鏡居多。從銅鏡的發展曆史來看,這個時期處于停滯衰落時期。 

  隋唐五代時期

唐代是我國銅鏡發展史上,又一個新的曆史時期。隋唐銅鏡,較前代又有了新的發展。在銅質的合金中加大了錫的成份,在銅鏡的質地上就顯得銀亮,既美觀又適用。在銅鏡的造型上,除了繼續沿用前代的圓形、方形之外,又創造了菱花式及較厚的鳥獸葡萄紋鏡。並且把反映人民生活和人們對理想的追求、吉祥、快樂的畫面應用到鏡上,如月宮、仙人、山水等。並出現了題材新穎,紋飾華美,精工細致的金銀平脫鏡、螺鈿鏡。這是盛唐高度藝術水平的産物,充分顯示出唐代銅鏡的特點。

  隋唐銅鏡的發展,經曆了三個階段。隋代和唐初年間,銅鏡的主題紋飾以瑞獸爲主,瑞獸鏡比較盛行、瑞獸鏡是隋唐發展過程中的重要類型。它除了繼承中國古代銅鏡的傳統,又有了新的創新。瑞獸葡萄鏡是唐鏡引人注目的鏡類,它揭開了唐代鏡主題紋飾的序幕。

唐高宗至唐德宗時期,銅鏡裝飾上出現的新形式、新題材、新風格,使銅鏡進入富麗絢爛的時代。

唐德宗至晚唐、五代時期,主要流行對鳥鏡、瑞花鏡、盤龍鏡。

唐代鏡最大特點之一是藝術樣式或藝術手法的多樣化。銅鏡藝術也呈現出濃郁“盛唐氣象”。 

  宋遼金銅鏡

中國銅鏡在唐代以前,以圓形爲主,極少有方形的。到宋代後除繼承過去的圓形、方形、葵花形、菱花形外,葵花形、菱花形鏡以六葵花爲最普遍。它們的棱邊與唐代有所不同,有的較直,形成六邊形鏡。此外還有帶柄鏡、長方形、雞心形、盾形、鍾形鼎形等多種樣式。並出現了很多花草、鳥獸、山水、小橋、樓臺和人物故事裝飾題材的銅鏡,還有素面鏡,窄邊小鈕無紋飾鏡,這些題材都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此外,還有一些神仙、人物故事鏡和八卦鏡等。

  金代銅鏡從近幾十年考古發掘出土的金代銅鏡來看,其主體、紋飾也是十分豐富的。雖有不少是模仿漢、唐、宋各代的銅鏡做工,但也有一些別開生面的圖紋。常見的有雙前鏡、曆史人物故事鏡、盤龍鏡、瑞獸鏡、瑞花鏡等。金代銅鏡紋飾,一是仿造漢、唐、宋三代銅鏡的圖案;二是吸收了前者的紋樣,又創造出一些新式圖樣。以雙魚鏡、人物故事鏡較爲多見,特別是雙魚鏡、童子攀枝鏡最爲流行。 

  元代銅鏡

元代銅鏡,多采用六菱花形或六葵花形式,但紋飾已漸粗略簡陋。這時銅鏡有纏枝牡丹紋鏡、神仙鏡、人物故事鏡、雙龍鏡、“壽山福海”銘文鏡,素鏡、至元四年龍紋鏡。明代有洪武年款的龍紋鏡及大明宣德年制銘文鏡(銘文在鈕上),還有明末起義首領李自成時創制的大順三年鏡(銘文在鈕上)。到明代以後,銅鏡就逐漸被玻璃鏡取而代之了。 

  元明之後銅鏡

元明以後,銅鏡制作更見衰勢,除傳統式樣外,雙魚紋、雙龍紋、人物故事如柳毅傳書等是較新穎的式樣。但這時的銅鏡制作粗糙,較多的只有紀年銘文而無紋飾。在這一時期,特別是明代,仿造漢鏡和唐鏡的風氣很盛,所仿銅鏡多數是漢代的六博紋鏡和唐代的瑞獸葡萄鏡,仿制銅鏡一般形體較小,紋飾模糊不清,已無漢、唐銅鏡的昔日風采[3]。

  銅鏡成交記錄

1495萬成交 海獸葡萄古銅鏡[4]

1495萬成交 海獸葡萄古銅鏡

908.5萬成交 四乳神獸古銅鏡[5]

897萬成交 “明逾滿月”跑獸古銅鏡[6]

605萬成交 戰國 喜鵲猴子古銅鏡[7]

  仿古鏡的識別

識別仿古鏡首先要了解仿鏡的類型、仿鏡的時代,特別是找出不同時代仿鏡的特征和規律。

  仿鏡的時代

所謂仿鏡的時代,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我國什麽時候開始制作仿古鏡?二是仿鏡中仿制哪些時代的鏡子?

一種意見認爲:銅鏡仿古是從唐代開始,宋以後宮廷、民間仿古鏡盛行,各種樣式的鏡均仿。一種意見認爲:仿古鏡始于宋代,唐代不仿漢鏡,仿漢鏡是從宋代開始的。另一種意見認爲:宋並不仿漢鏡,過去一直認爲的許多宋仿漢鏡實際上是明代仿鏡。 

  仿制的手法

仿鏡一般有三種方法,即用早期鏡直接翻模、用摹本仿照制模和碎鏡拼接法。

第一種方法簡單,制作較爲容易。原鏡花紋、銘文清晰、線條流暢,而直接翻模鏡,雖然鏡型相同,但往往紋飾、銘文模糊,線條不流暢,顯得板滯。但是有些真鏡,由于年代久遠,制作不精,銘文、紋飾也較模糊。在鏡型、紋飾、銘文相同的情況下,還需注意銅鏡的銅質、鏡體厚重。

用原鏡作摹本仿照制模的,至少有兩種情況,一是完全按照原鏡紋飾圖案、銘文仿刻于模範上,鑄成的銅鏡雖然型有異,但銘文、紋飾大同小異。二是雖然以原鏡爲摹本但鑄鏡匠師又加刻紋飾和銘辭,鑄出來的鏡子有的紋飾與銘辭時代不合,如明明是漢鏡卻加上明代鏡中常見的銘辭;有的形制與紋飾不等。

還有一種既碎鏡拼接法:即粘補銅鏡,銅鏡出土時完整的很少,多數都是破碎或缺損的,作僞者將破碎零片焊粘成一個整體,其缺損之處,則另用銅鏽補上,凡其鏡面不光滑而有綠鏽的地方,都是添補之處。 

  仿鏡的類型

各個時代仿鏡的類型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種類型的鏡子,不同時代仿制也有側重點。

唐代仿鏡: 唐代是否有仿鏡?尚有不同看法。

宋代仿鏡:有人認爲宋不仿漢鏡,也有人認爲宋已仿漢鏡,但主要是仿唐鏡。根據所見資料,宋代確已仿漢唐銅鏡。

仿漢鏡:日光鏡、昭明鏡、清白鏡、畫像鏡、規矩鏡、龍虎鏡。

金代仿鏡:金代主要仿漢、唐、宋鏡的圖案。

仿漢鏡:星雲鏡、四乳“家常富貴”鏡、日光鏡、昭明鏡、規矩鏡、四獸鏡、畫像鏡、清白鏡、龍虎鏡。

仿唐鏡:海獸葡萄鏡最多。

仿宋鏡:花卉鏡、八卦鏡、湖州無鏡。

明清及民國時期仿鏡: 仿古風氣極盛,宮廷民間均仿,各個時期的鏡子都仿。

仿戰國鏡:日光鏡、昭明鏡、規矩鏡、盤龍鏡、龍虎鏡、雙鳳鏡、畫像鏡、蟠螭鏡。

仿唐鏡:海獸葡萄鏡、花鳥鏡、彎獸鏡。

仿宋金鏡:人物故事鏡、湖州鏡、雙魚鏡、銘文鏡。

  從以上各個時代仿鏡的類型看,漢代的日光、昭明等銘文鏡、規矩鏡、畫像鏡、龍虎鏡,唐代的海獸葡萄鏡、瑞獸鏡、花鳥鏡,宋代的湖州鏡、八卦鏡等是後世仿制的重要鏡類。其中漢代的日光、昭明鏡幾乎曆代都仿。明確了各時代的仿鏡,對于鑒別仿鏡無疑劃出了重點範圍。

  不同的時代銅鏡具有不同的特點,都會受到當時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及習俗的影響。一般認爲仿鏡雖然具有真鏡的特點,但畢竟不是那個時代的産物,必然或多或少地顯露出仿鏡所處時代的某些特征。 

  各時代仿鏡的特征

銅質有別。由于宋以後是我國銅鏡合金成分發生重要變化的時期,含錫量明顯地減少,含鉛量增多,鋅的比例也加大。因此銅質、色澤均有變化。這應是辨別仿古鏡與真鏡的一個重要方面。

  宋仿鏡質地不如漢唐鏡。質較軟,黃銅質,黃中閃紅。金仿鏡一般比仿宋鏡銅質略泛黃。明清宮廷仿鏡雖然是黃銅質的,但明仿鏡黃中閃白,清仿鏡黃中閃黃。

  品相有異。合金成分的變化,帶來的質地和色澤的不同,也必然影響到銅鏡的優劣。宋金信鏡銅質粗糙,紋飾模糊,線條粗放,顯得板滯。明清仿鏡紋飾遠不如漢唐精致,也汪如宋鏡,這與日月明清仿鏡含錫量大大減速低,含鋅量大幅度增加有關。當然明清仿鏡也有很好的。

  形制不同。銅鏡雖然一般不大,鏡背面積小,但在這一小塊天地中,各時代的匠師在紋飾、銘文、外形、劃分紋飾的圈帶、邊緣、鈕、鈕座等各個方面花樣翻新、極盡變化。我們對比不同時代的各部位的特征,掌握哪怕是微小的變化,也是區分真鏡與仿鏡的重要方面。僅舉幾例:宋仿唐菱花形、葵花形鏡,唐代此類鏡均爲入出形,而宋代多六出形,即使是八出形,唐宋弧邊曲度也不盡相同。

金代仿鏡中,不管仿哪能個朝代,如果有鏨刻的官府檢驗的文字和畫押,便極易辨明。

  明清仿鏡鏡緣直齊、棱角分明。鈕的差別較大。明代銀錠鈕居多,明清鈕頂平且面積比宋元仿鏡大得多,還多在平頂上鑄出銘文。

  增加內容。在用原鏡摹本仿照制模時,當時匠師又加上一些紋飾和銘辭。一般來說,所增加的圖紋和銘銘文在內容及形式上,雖然隨意性很強,沒有非常明確的規律,但從許多仿制鏡增加的內容看,增加銘文的占絕大多數,而這些後加的銘文,最多的又是那些鑄鏡作坊、店鋪和匠師的名號,極少數應是銅鏡使用者的姓名。

  從增加銘文所在位置看,大致有幾種不同的情況,視原鏡的紋飾內容而定。原鏡只有紋樣沒有銘文的,增加的銘文多在紋的一處或二處地方,壓住了原紋飾的一部分。原鏡內區爲紋飾外區爲銘文的,增加的圖文有的放在紋飾內。原鏡沒有紋飾僅有銘文的,如果是單圈帶銘文鏡,增加的銘文則加在原銘文圈帶中,如果是二周圈銘文的,增加的銘文一般加在外圈銘文中。

  粗略地統計一下,增加的銘文有:宮、陳、孫、笪、曹、李、呂、趙、馬、祁家、曹鋪、孔記、呂造、馬青、魯家造、張家造、李泰山造、李鋪青銅、假充李鏡真乃豬狗、祁家包換青銅、謝少塘造包換青銅等。

這些增加的內容,有的極明顯,有的則比較隱蔽,本來鏡子是一個平面,面積不大,可一覽無遺,但有時因紋飾複雜和模糊,未深加注意,以至某些重要的著錄中也出現失誤,將後增加內容的仿制鏡子定爲原時代鏡子。

  銅鏡鑒賞四標准

1、保存狀況好,由于銅鏡埋藏時間較長,鏽蝕程度越小越好,最好是銀光燦燦的“水銀鏡”或者黑漆如墨的“黑漆古”;

2、品種稀少,最好能見證一段曆史事件,如唐代打馬球鏡,證明了足球起源于中國;

3、藝術性高,反映古代高科技的如戰國鏤空鏡、漢唐鎦金、嵌螺鈿、銀殼、金殼、透腿等特種工藝鏡;

4、紋飾的清晰度是關鍵,銅鏡收藏中講究版模,頭模鏡最受歡迎。[8]

  銅鏡鑒別

辨別古銅鏡的真僞,首先應該從銅鏡的性質、紋飾、表現的內容等方面,對各時代的銅鏡進行充分的了解。古代的銅鏡傳于今日的,均是出土的文物。所謂出土文物,不是指兵荒變亂的流落地中,大致都是墓中的殉葬之物。古代,墓葬必用水銀,因此今日出土的銅鏡必均受有水銀的染變。但因銅質的優劣及水銀的強弱,它的水銀色也自不相同,有銀色的、有鉛色的。銅鏡的質地晶瑩,又先得水銀沾染,年久入骨,滿背水銀,千古亮白,稱爲銀背;如果先受血水穢污、再受水銀侵入,其銅質複雜,則色如鉛,年遠色滯,稱爲鉛背;還有半水銀半青綠朱砂堆的,先受血肉穢腐,其半日久釀成青綠,其半淨者,乃染水銀,故一鏡之背二色間雜也。銅鏡以銀背爲上品,鉛背次之,青綠又次之。如果鉛背埋土年遠,遂變純黑,謂之黑漆背,此價尤其高,但這種顔色也較易僞作。

  在此基礎上,還可通過聽聲、看形、辨鏽、聞味等幾個方面,來辨別古銅鏡的真假。聽聲就是通過敲擊銅鏡所發出的聲音來辨別真僞。由于新老銅鏡在制作時,銅、錫、鉛等原料配置的比例不同,因此,發出的聲音不相同。

新仿的銅鏡和老的銅鏡在聲音上是有很大區別的。老的銅鏡普遍聲音比較低沈、圓潤。而新仿的銅鏡聲音比較清脆,甚至是刺耳。

  除了聲音上的辨別外,“看形”也是鑒定古銅鏡的一個方面,爲保證銅鏡能具有真實、清晰的效果,古人在鑄造銅鏡時,鏡子的大小和弧度有嚴格的比例關系。一般來講,小一點的銅鏡可以看到比較平緩的弧度,超過20厘米的銅鏡就基本是一個平面,看不出明顯的弧度起伏。而新仿的銅鏡弧度與鏡子的大小普遍不成比例,大銅鏡弧度很大,小銅鏡弧度收縮不自然。所以,仿制銅鏡照出的人和景物,往往不清晰,甚至變形。 

  除“看形”外,辨別銅鏡上的鏽和銅的味道,也可以對古銅鏡進行真僞方面的鑒定。從鏽上來說,新仿的銅鏡,它的鏽是後做上去的。采取了一些化學的作用,或把一些老銅器上的鏽劃下來以後,用膠和起來粘連在上面,可以用水來辨別。仿制品的銅鏡,將其放在水裏,會出現幾種情況,一種情況就是不沾水,有鏽的地方不沾水,是逆水的,就像荷葉沾水一樣的感覺。沾水以後,新仿制的銅鏡有這樣幾種味道,一種是硫酸味;一種是臭味,堿燒過的那種臭味;還有一種是銅腥味。就是剛煉出來的銅作成的銅鏡,也有一種銅腥的味道。而老銅鏡一般有一種銅香味,這裏所說的銅香味,就是出土後的泥土香味。[9]

  銅鏡辨僞的四種方法

聽聲

用手敲擊銅鏡,通過銅鏡發出的聲音來辨別真僞。由于新老銅鏡在制作時,銅、錫、鉛等原料配置的比例不同,因此,其發出的聲音也不相同。老的銅鏡普遍聲音比較低沈、圓潤。而新仿的銅鏡聲音比較清脆,甚至是刺耳。

  青銅鏡辨別真僞技巧

看形

觀察銅鏡的形狀,從形狀上對古銅鏡的真僞進行辨別。爲保證銅鏡能具有真實、清晰的效果,古人在鑄造銅鏡時,鏡子的大小和弧度有嚴格的比例關系。一般來講,小一點的銅鏡可以看到比較平緩的弧度,超過20公分的銅鏡就基本是一個平面,看不出明顯的弧度起伏。而新仿的銅鏡弧度與鏡子的大小普遍不成比例。

辨鏽

新仿的銅鏡上的鏽是後做上去的,把它放在水裏會出現幾種情況,一種情況就是它不沾水,有鏽的地方它不沾水,是逆水的,就像荷葉沾水一樣的感覺。

聞味

把銅鏡沾水以後用鼻子聞,新仿制的銅鏡通常會有硫酸味、堿燒過的那種臭味、銅腥味。而老銅鏡一般有一種銅香味,就是出土後的泥土香味。

  精品欣賞

海獸葡萄紋銅鏡(唐)1980年陝西漢中地區西鄉縣出土,直徑29厘米,陝西曆

史博物館藏。圓形,臥獸鈕,鏡面分兩區。內區飾六只瑞獸攀援葡萄枝蔓,外區飛禽、異獸同向穿梭于葡萄枝葉之間,生動活潑。圖案立體感極強。

 

泰始九年神獸鏡  西晉泰始九年(公元273年),河南淇縣出土,現藏于河南博物院。直徑17.7厘米,鏡面圓形,球形鈕,鈕外浮雕環繞式神獸,結迦座仙人,外有鈐印式銘文:“泰始9年3月7日 張氏作青 同(銅)竟(鏡)□大 工青且明泰九年作 明如日月 光上有東 王父泰□ 西王母□ 食□天壽 如金石位至三公世 世公侯王”雲雲,每印四字,計64字。

http://baike.baidu.com/view/113434.htm

 

古銅鏡千年不銹之謎

 

文物科技考古,是一門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相互結合的邊緣學科。它是用現代科學技術觀點和實驗方法,結合文獻考證或實證方法,研究古代遺存的科技內涵,揭示古代科技奧祕,發掘已被湮滅的古代科技成就或流傳至今的傳統工藝技術,加以整理、保護以至開發的一門學科。它可為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提供一個窺視古代文明的窗口。

  近幾十年來,由於考古學家和科學技術專家卓有成效的工作,中國文物科技考古研究獲得了十分豐碩的成果。僅以中國古代冶鑄技術而言,關於早期銅器、商周礦冶技術、商周青銅器鑄造技術、傳統冶鑄技術、早期鑄鐵品種、鐵器製造技術、煉鋼技術、熱處理技術、表面處理技術及銅鏡技術等問題的研究,已有可觀的成就。限於篇幅,筆者僅就古銅鏡表面的兩大謎團,擇要介紹如下。《科學月刊》已介紹過西漢「透光」鏡的研究(參閱本刊二十卷三期〈古銅鏡的奧祕〉一文),本文不再贅述。

  中國古銅鏡兩大表面現象之謎──「黑漆古」和「水銀沁」的研究,是近數十年來最引起國內外學者興趣的課題。

  所謂「黑漆古」(black mirror)、「水銀沁」(white mirror;又稱水銀青、水銀古、水銀包漿),原為骨董商的行話,是指銅鏡表面既無鑄鏡錫青銅的本色(黃白色),又不生銅銹,而呈黑亮或白亮狀態。「黑漆古」銅鏡鏡面猶如漆器般烏黑發亮,「水銀沁」銅鏡鏡面則如一泓清水,白亮如銀,光可鑒人(見圖一及二)。

減緩金屬材料的腐蝕,始終是材料科學的一大課題。黑漆古和水銀沁銅鏡,在地下埋藏一、二千年卻安然無恙,不受腐蝕,自然引起材料科學家和考古學家的濃厚興趣。黑漆古和水銀沁是什麼物質?為何千年不銹?是怎樣形成的?這些研究不僅具有考古學和科技史意義,還可能具有潛在的經濟價值,所以,對二者的研究已成為文物考古界和科技史界的熱門課題。

  揭開「水銀沁」千年不銹之謎

關於水銀沁的本質,古今中外有不少見解。明代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說:「凡鑄鏡,……,開面成光,則水銀附體而成,非銅有光明如許也。」認為是水銀附在鏡面使之「開面成光」的。現代中、日學者也有持這種看法的;也有學者認為,鏡子鑄成後磨光再加上銀,才使鏡面白亮的。

  西漢淮南王劉安主持編撰的《淮南子》中,有這麼一般話:「明鏡之始下型,矇然未見形容,及其粉以玄錫,摩以白旃,鬢眉微毫,可得而察。」銅鏡要能「鬢眉微毫,可得而察」,鏡面必須反射率高,也即應該既白且亮。不少學者注意到,「粉以玄錫,摩以白旃」,是使鏡面白亮的主要措施。「白旃」即白色毛氈,而「玄錫」為何物,歷來有不少見解。「玄」者黑也,錫的顏色並不黑,那麼「玄錫」究竟為何物?據文獻考察,關於「玄錫」歷來有鉛粉說、鉛汞劑說、錫石說、不純的二氧化錫說等,都是圍繞一個「玄」字在推測。

  清代光學家鄭復光在他的名著《鏡鏡詅癡》中認為:「銅色本黃,雜錫則青。青近白,故宜於鏡。磨鏡藥亦汞錫為之。」提出鏡面是靠錫汞劑使之變為青白色的。當代有些科技史學者,也有專文支持這種觀點。可見,對於「水銀沁」的本質,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四年前,上海博物館和上海材料研究所合作組成研究小組,運用各種現代科學儀器和實驗方法,對東漢「水銀沁」銅鏡殘片做詳細的分析檢測,得出了明確的結論:

一、鏡體的主成分銅、錫、鉛含量和同時代普通的非「水銀沁」銅鏡一致,沒有什麼區別;

二、水銀沁鏡面既無水銀附體,也不富集銀、鉛;

三、水銀沁鏡面富集錫,含錫量高達60%以上,比鏡體(含錫量約為24~26%)高出一倍多;

四、水銀沁鏡面除富錫外,還含有銅和鉛,但是含量比鏡體低得多,另外,還有比鏡體多的或鏡體沒有的鋁、鈣、鉀、氧等元素;

五、水銀沁鏡面的富錫層極薄,只有幾十到幾百毫微米厚;

六、即使這麼薄的富錫層,它的表面還有一層微晶態的、緻密的透明薄膜,它的主成分是SnO2。

  富錫層及其透明薄膜的發現,對於認識水銀沁的本質具有重要意義。鄭復光關於銅中加錫變成青白色一說是正確的(不過他的「磨鏡藥亦汞錫為之」一說欠準確)。鏡面錫含量特別高,所以變為青白色,令反射率提高,用以照人,當然「鬢眉微毫,可得而察」。根據物理化學原理,錫在空氣中逐漸氧化,表面會生成二氧化錫膜,它的耐蝕性能十分優良,保護了內部金屬不受腐蝕。這層薄膜只要不受破壞,就可保護銅鏡鏡體不受腐蝕。這也就是水銀沁銅鏡歷千年而不銹的原因。

  「玄錫」是什麼?

千年不銹之謎解開後,接下來要研究的問題便是:富錫層是用什麼材料、什麼工藝方法形成的?

  有的專家認為:鏡面富錫,是錫青銅固有的凝固特性產生的「反偏析層」。又有的學者認為,鏡面富錫,是古代應用了「鋈錫」工藝,亦即「熱鍍錫」。所謂「鋈錫」工藝就是將錫汞劑鍍在器物表面。還有學者認為,鑄鏡錫青銅經過淬火──回火熱處理後,可使鏡體硬度提高,便於磨光,並可使鏡體變白。對於上述各種說法,研究小組都一一經過模擬試驗及理論分析,並與東漢水銀沁銅鏡殘片的形貌和檢測結果相比較,發現上述各種推測或解釋,事實上都不能形成「水銀沁」。從考古學和科技史角度出發,唯有探索磨鏡藥為何物此一途徑了。

  關於古代有磨鏡工走街串巷專司磨鏡之職的記載,歷代的小說、筆記中常有提及。中國歷史博物館一幅藏畫──「磨鏡圖」,描繪了磨鏡的場景(見圖三):一磨鏡工身旁有數只瓶罐,雙手握有一纖維狀織物,用力在鏡面上摩擦。圍觀者中有一年輕婦人,用已磨成的銅鏡照面,鏡內容顏清晰可辨。研究人員推測,瓶罐內應為磨鏡藥,手握之物即氈團。

  據此,又參照古文獻中鳳毛麟角、似是而非、記述模糊的記載,對照鏡面富錫,且含鏡體沒有的鋁、鈣、鉀等元素,幾經篩選,最終配製成一種含這些元素的、由多種物質組成的粉狀藥物。將此粉狀物置於複製成的青銅鏡鏡面,藉羊毛氈摩擦,鏡面果然由黃色變為白亮色,外貌極似水銀沁。將此白亮鏡面作化學成分、富錫層厚度、顏色性能和耐腐蝕性能的檢測,均與上述東漢水銀沁銅鏡殘片所得結果接近。此複製鏡放置一段時間後,白亮表面亦會生成以SnO2為主成分的透明薄膜。總之,複製鏡鏡面的白亮層,其化學組成、組織以及外觀形貌,均與東漢水銀沁一致。據此可以證明,湮滅已達數百年之久的磨鏡藥配方及磨鏡工藝,終於發掘出來。

  同時,還解開了「玄錫」之謎。原來,磨鏡藥只要使用過一次,就會由淺灰白色變為深灰黑色,這種粉料再加少許新粉,可以重複使用。寫《淮南子》這段文字的文人,在觀察磨鏡操作時,看到的是已使用過呈深灰黑色的磨鏡粉料,知其含錫,故稱之為「玄錫」。就是這個「玄」字,使後代不少科學家紛紛推測,大惑不解,殊不知「玄錫」即磨鏡藥是也。

  研究人員把這種古代處理錫青銅鏡面的磨鏡藥,用於處理現代工業用黃銅,發現只需用磨鏡藥略加擦拭,黃銅表面不僅由黃變白,並且表面轉變為高錫青銅,使得黃銅表面的耐腐蝕性和裝飾性獲得顯著改善。其處理工藝極為簡便,不需現代金屬表面處理之複雜裝備,僅需在拋光後的金屬表面上「塗脂抹粉」即可。這預示著,中國古代奇特的金屬表面處理技術,有可能在現代金屬工藝中重獲青睞。

「黑漆古」仍然是謎

  黑漆古這種表面現象,大多出現於戰國和漢、唐的銅鏡上。春秋戰國的兵器,先秦的卣、壺、尊及戰國和秦、漢的印章等青銅器上,也偶有類似現象。

  對於黑漆古的研究,最早為1926年英人卡爾貝克的文章,認為黑漆古是漆。隨後,美國科學家柯林斯認為,黑漆古的特殊性能是由於特殊的外界條件形成的,黑色表面是一種非常穩定的天然銅銹,形態未知,屬赤銅礦。美國化學家普倫德萊斯大約在1931年發現,除了硝酸和氫氟酸的混合液之外,黑色表面能經得起所有試劑的浸蝕。由於黑漆古有這麼優良的性能,所以對它的研究始終延續不斷。

1930年代的研究從化學分析、金相檢驗開始,1940年代中後期採用X射線技術;1960年代以後,又使用電子顯微鏡、X射線繞射、顯微硬度等測試技術;1970年代以來,電子探針、掃描電鏡、表面能譜分析和X射線螢光分析等方法也用上了。隨著研究技術不斷進步,對黑漆古的認識也逐漸深入,從開始的漆說,發展為赤銅礦說、矽青銅說、SiO2說、多種金屬氧化物說以及非晶態矽酸鹽說等等。

目前,對漢代黑漆古銅鏡組成的認識是:鏡體本身是典型的鑄造富錫鏡青銅α相和(α+δ)相結構,含70%銅、25%錫、5%鉛,與同時代其他銅鏡沒有明顯差別;表面有一層透明的、非金屬的、非晶態的矽酸鹽類物質;表面之下的α相被一種含鐵和矽的化合物所取代。由於這種化合物與α相同晶型並且同體積,所以整面銅鏡仍處處緻密堅實。這層富錫貧銅並含鐵和矽的過渡層,顏色多數是黑的;從表面到過渡層,從過渡層到銅鏡本體,過渡是逐漸的,沒有明顯的分界。

  雖然對黑漆古已有了如上認識,但是,迄今為止,尚有一系列問題未獲解決:

一、黑漆古究竟是人為的,還是墓葬條件下生成的?亦即黑漆古是先天還是後天生成?

二、如果是墓葬條件下生成,那麼應是那些條件?在實驗室中如何模擬這些條件並使之加速形成?

三、如果是人為的,那麼是用什麼辦法?如何複製?

四、如果是人為的,古人需要黑色鏡面的目的何在?

  研究黑漆古的意義,不僅因為它非比尋常的耐腐蝕特性如何生成,至今仍然是一個謎,還在於為何需要黑鏡也頗令人費解。又由於它是先天還是後天生成的,至今未獲結論。特別令人感興趣的是,迄今為止尚無一人能複製出來。總之,黑漆古仍是個謎,有待人們探索。

  要完成這些研究,看來需要依靠金屬物理、物理化學、矽酸鹽化學、礦物學、冶金學及民俗史、文化史等等學科的綜合研究,方可獲得比較完整而系統的答案。

譚德睿任職於上海博物館

http://210.60.224.4/ct/content/1991/00090261/0012.htm

 

鏡子 維基百科

 

由平面鏡所得的成像與實物相同

File:Mirror.jpg

鏡子是一種表面光滑,具反射光線能力的物品。最常見的鏡子是平面鏡,常被人們利用來整理儀容。在科學方面,鏡子也常被使用在和望遠鏡、雷射、工業器械等儀器上。

  歷史

距今已知最早的鏡子源於公元前6500-5700年土耳其人的黑曜岩石片。[1]

埃及人在第一王朝時(公元前2920-2770年)首先使用金屬銅製作鏡子,而居住在今墨西哥東南部的奧爾梅克人則使用磁鐵、赤鐵和黃銅。

  玻璃鏡子首先由羅馬人發明,其背面是鉛製成的,照出來灰濛濛的,因此中世紀時的騎士所使用的鏡子都還是青銅的。

  現代鏡子的發明者是威尼斯人,時間大約在1460年左右。[1] 1507年,安德里亞和蓋羅首次將錫和水銀的合金用於鏡子背面,從而製造出了第一面精緻複雜的鏡子,此後鏡子製造工藝成為威尼斯最重要的機密。直到1664年法國財政大臣柯爾貝爾設法將這一工藝秘密引入法國,威尼斯對鏡子工業維持了150多年之久的壟斷局面才告結束。路易十四為了展示這一新興工業,還特意在凡爾賽宮興建了一座名為「鏡廳」的長廊。[1]

  成像原理 

平面鏡成像原理。3是鏡面,1是物體,5是物體在鏡中成的像。

File:Mirror image reversal.svg

不論是平面鏡或者是非平面鏡(凹面鏡或凸面鏡),光線都會遵守反射定律而被面鏡反射,反射光線進入眼中後即可在視網膜中形成視覺。

在平面鏡上,當一束平行光束碰到鏡子,整體會被平行地反射出去,此時的成像和眼睛所看到的像相同。平面鏡成的像所在位置並無實際物體或光線,所以形成的是虛像。

  鏡子的運用 

認人室的單面反光鏡

File:ICAC Building Identification Parade Suite View1.jpg

梳妝鏡:被用來協助化妝、刮鬍子及梳髮等整理儀容的工具。

儀器:許多光學儀器、例如望遠鏡及顯微鏡的光路中,會利用鏡子來進行反射。

安全:例如交通工具的後視鏡和照後鏡。有些道路的轉角會擺置凸面鏡,提醒往來行人注意安全。

單面反光鏡:例如證人在警局認人手續中,用作辨認疑犯用的單面鏡。 [1]

  玻璃鍍銀制鏡技術

  原料及要求

玻璃應是平整無缺,中間無氣泡的透明玻璃;

硝酸銀,含量在99.5%以上;

氨水,濃度為25—28%;

酒石酸鉀鈉,要化學純。

  製作方法

清洗玻璃:按規格裁好玻璃後,先用自來水沖洗正反兩面,然後將鐵紅粉帶水塗在要鍍的一面,待干後擦去鐵紅粉,水洗乾淨。再用微量的氯化錫溶液擦洗玻璃要鍍的面。洗後用水沖淨殘餘的氯化亞錫。最後用乾淨的水(最好用蒸餾水)沖一下玻璃。

鍍銀:將洗乾淨的玻璃平放在水平的木架或木條上,取銀液一份和還原液一份攪拌勻倒上。藥液以不流掉為度。約每平方米2分升左右。待其漸漸在玻璃上反應出銀鏡,將多餘的藥液倒掉,用水沖洗,倒上千分之十的明膠晾乾。干後再在上面塗一層鐵紅底漆或其它防鏽漆液便成了鏡子。

  藥液配方

銀液:蒸餾水(冷開水也可)2500毫升,硝酸銀25克,氨水18.5毫升(經化學反應澄清為止)。

還原液:蒸餾水(冷開水也可)2500毫升,酒石酸鉀鈉25克,上液加熱澄清後再放入硝酸銀0.5%,藥液守濾後備用。

明膠液:水1000毫升,明膠10克,隔水蒸化。

鐵紅底漆加適量香蕉水溶液。

  相關

後照鏡

哈哈鏡

曲面鏡

 

鎖具

 

鎖幾乎與私有制同時誕生。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中國仰韶文化遺址中,就留存有裝在木結構框架建築上的木鎖。東漢時,中國鐵制三簧鎖的技術已具有相當高的水平。三簧鎖前後沿用了1000多年。

  18世紀初由英國人 D. 波特發明凸輪轉片鎖。其鑰匙編號由三簧鎖的20多種發展到80多種。19世紀中葉 ,歐洲制造商在凸輪轉片鎖和三簧鎖的基礎上改制成滑動轉片鎖,其鑰匙編號可達1600種 。

1848年 ,美國人 L.耶爾發明采用圓柱形銷栓的彈子鎖,該鎖已成爲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鎖。現代彈子鎖的結構又有新的發展,出現雙向、三向、四向彈子結構,以及平面、雙面、多面、雙排雙面、多排多面彈子結構和組合彈子結構,從而大大提高鎖的保密性能,使鎖的編號由原有的2500種通過“向”、“面”的變化達到百萬種。

  20世紀70年代,隨著微電子技術的應用,出現了磁控鎖、聲控鎖、超聲波鎖、紅外線鎖、電磁波鎖、電子卡片鎖、八佰指紋鎖、視網膜鎖、遙控鎖等。這些鎖具有機械結構所無法比擬的高保密性能。現代鎖還可在特定的系統中、按設定的邏輯關系實現系統的程序控制。現代鎖可按材質、用途、有無鑰匙、安全性能和結構進行分類。

  鎖的曆史 

  古時候的鎖

《辭源》曰:“鎖,古謂之鍵,今謂之鎖。”《辭海》解釋爲:“必須用鑰匙方能開脫的封緘器”。(另外,鎖還有一層意思:“一種用鐵環鈎連而成的刑具”,引申爲拘系束縛。 比如宋代縣令判人有罪會說:“來啊,鎖上。”用的就是一種木質枷鎖,下爲兩塊可以卡住的木板,上爲一種鐵環鏈。)

  最早的鎖,是主人爲防他人開啓而設的簡單的機關,應用于門上最簡單的鎖就是門閂了。我國古代有石鎖,並無鑰匙,是以繩索或鐵鏈束縛。商周時期,生産資料私有制進一步發展,貧富差距進一步加劇,社會矛盾十分突出,與此同時,冶煉技術成熟並立即被應用于制鎖行業,于是,出現了用鑰匙才能開啓的銅鎖,鐵鎖,以鑰匙的不同而匹配不同的鎖。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機械鎖也有了長足的發展。現代機械鎖具已有了一百多年的曆史,鎖芯裏加入了長短不一的彈子,要外形用相應齒形的鑰匙來打開。以後,又發展到了密碼鎖、磁性鎖、電子鎖、激光鎖、聲控鎖等等。在傳統鑰匙的基礎上,加了一組或多組密碼,不同聲音,不同磁場,不同聲波,不同光束光波,不同圖像。如指紋、眼底視網膜等)來控制鎖的開啓。

  現如今,鎖具已形成一個十分龐大的家族,而且正在不斷地改進和更新換代,不斷地向世界展示著它的神奇。總而言之,鎖具在人類文明社會裏發揮著“拘系束縛”的功能,規範著社會行爲,捍衛著人們的生命財産安全,維護著社會的穩定。

在歐洲,19世紀後半期,鎖得以普及,進入民宅。此前,鎖的價格昂貴,一直與普通百姓無緣,而是財富與權勢的象征。在日本,過去一提起鎖來,人們想到的也是土倉的鎖頭,也是有錢人的專用品。

  鎖的憂慮

根據《辭海》的定義,“用鑰匙才能開啓的封緘器稱爲鎖”,換言之,如果不用鑰匙就可開脫的就不能稱之爲鎖,至少不能稱爲名副其實的鎖。

現代鎖具發展了一百多年,人們對它的結構、機理也研究得很透徹,因此,不用鑰匙就能打開的方法和工具也層出不窮。現代人類文明社會裏,由于社會中各種矛盾沖突十分劇烈,人們的思想道德觀念,價值觀念,文化修養水平等差異,群衆中良莠不齊,善良的人們能夠自覺規範自己的行爲,“非禮不爲”,雖無鑰匙亦不會亂闖。然而,那些毫無道德觀念的盜賊卻想方設法利用高科技手段撬門開鎖,使廣大居民防不勝防。

  爲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因爲傳統鎖具都存在致命的弱點:

第一、 鎖芯采用常見的銅、鋁、鋅等材料,抵抗不了強力破壞;

第二、 鎖具制作工藝,技術落後,無法阻止技術手段的開啓。

目前,市場上很多國內外的鎖具,實際上都不具備真正的防盜功能。在慣偷面前,兩根鋼絲或幾件簡單的工具就可以把這些鎖打開,有的慣偷甚至公開揚言:“沒有我打不開的鎖。”其實,不是他們多高明,而是一般鎖具技術原理太過簡單。面對這一殘酷的現狀,新時代提出了鎖具必須革命的迫切的要求。

  制鎖與開鎖 “矛”與“盾”的較量難解難分

鎖與開鎖的較量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人們費盡心機,絞盡腦汁,在幾十年的鬥爭中,作爲"盾"的鎖,在大部分時間裏一直沒有占過上風。制鎖人與開鎖匠的較量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種智慧的鬥爭已持續了幾十年。 "較量"從五十年代就開始了,當時把門的"鐵將軍"是挂鎖,開鎖匠只需出動一根小鋼絲,便輕松得手,不過那時也並沒有多少人會來動這門的心思,畢竟當年民風淳樸,確實很多村莊有夜不閉戶的情況,現在山西等地的村子裏面還有不少圍牆只有半米多高,院門只是柵欄並無加鎖的。

  到了七十年代,暗鎖開始嵌入到千家萬戶的門上。但很快的,開鎖匠又發明了一種小鈎子,這種小鈎子一伸進鎖孔,輕輕攪動兩下,鎖就打開了。這種"技術"很快就被衆多人掌握,連尋常百姓自己用身份證很隨便就可以打開自己的門。

 制鎖人不得不想方設法來"降妖伏魔"。八九十年代,十字鎖出現,防盜門也應運而生,所有人都以爲可以"關門大吉"了,但沒想到開鎖匠也已經"更上一層樓"了。他們的開鎖工具多達幾百上千種,專用的乙炔瓶僅巴掌大小,各種形狀的鈎子應有盡有,更爲神奇的是,有人用口香糖就可以開鎖。

  隨著眼點"較量"在不斷地升級,有的鎖廠在鎖芯裏加入稀有金屬,專門對付口香糖和萬能鑰匙;另外還裝上異形彈子,防備鋼絲鈎的開啓,鑰匙上采用一字槽形,用電腦輸入密碼,以備有人複制,但很快就聽到了傳言:開鎖匠們又在施展"魔法"了。

如今,有些生産鎖的廠家在自身鎖的防盜性能上,沒有任何進展,爲了商業目的,只有在鎖的外觀上大做文章,改變鑰匙形狀,故弄玄虛,蒙蔽消費者,這些鎖的防盜性能上甚至還不如最古老、簡單的挂鎖。 從鎖的發展曆史上看,要想能防止萬能鑰匙的開啓,鎖的制造工藝就會特別複雜,制造成本會十數倍的增加,同時,其防暴力破壞的性能也會大大降低,鎖具制造行業一直被這個問題所困擾。

至今,選擇什麽樣的鎖才能真正安全是廣大消費者最爲關心的事。

  中國鎖具曆史

中國鎖具曆史悠久,據出土文物考證和曆史文獻記載,鎖具發展至今有五千年曆史。新石器時期仰韶文化之“骨錯”、“石錯”就是鎖鑰雛形。“觿”,古代用骨頭制的解繩結的錐子,就是古代鑰匙的雛形。所以“觿”屬我國最古老的鎖具之一。

古鎖初稱牡、閉、鑰、鏈、鈐。早期爲竹、木結構,起源于門閂。春秋戰國至魯班于木鎖內設堂奧機關,至東漢制金屬簧片結構鎖(又稱溝槽鎖)。入唐時鎖之多爲金、銀、銅、鐵、木。明代遂成爲廣鎖、花旗鎖、首飾鎖、刑具鎖四大類。實際上還有一類密碼鎖,只是不太常見罷了。曆經清代、民國到上世紀五十年代。古鎖工藝精致奧妙、文化內涵豐富。雕花刻字如:狀元及第、長命富貴、麒麟送子、龍鳳呈祥等。尤以魚形鎖爲例,在《芝田錄》中道:“門鎖必爲魚者,取其不暝守夜之意。”魚亦作年年有余之吉利。古鎖也寓意財富,故有“驢馱鑰匙馬背鎖”之說。後衍生至愛情永恒,家族永續,身體永康,似乎一切良願盡寓其中。

  據資料記載,最早的用木制成的鎖,其不堪一擊只能作爲象征性的鎖。我國的金屬鎖最早出現在漢代,是簧片結構鎖。明清時代是古鎖的鼎盛時期,以銅質和鐵質爲主。上世紀50年代,成本較低的低焊鈎鎖、葉片鎖、彈子鎖陸續進入我國市場,中國古鎖從此退出了曆史舞臺。透過泛著滄桑的古鎖,領略著中華博大精深的曆史文化。

鎖的具體名稱,有一開鎖、二開鎖、三巴掌鎖、三道箍蝦尾鎖、四開鎖、五開鎖、龍鳳鎖、雙元鎖、迷宮鎖(定向鎖)、底開鎖、轉沖鎖、倒拉鎖、暗門鎖、無鑰鎖、方鎖、炮仗鎖、馬繮繩鎖、牛角鎖、牛尾鎖、舉梁鎖、文字密碼鎖、數字密碼鎖等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古鎖,雖長短不一,大小不等,外形大同小異,其奧妙之外,在于鑰匙孔的開槽上,可謂五花八門,稀奇古怪。鑰匙孔的形狀,分別爲“一”、“上”、“工”、 “古、” “尚、”“吉”、“喜”、“壽”等字。這些鑰匙孔,還是古代社會森嚴的等級制度的反映哩!黎庶百姓只能用“一”字孔鎖,士大夫用“士”、“吉”字孔鎖,壽誕喜慶,用“壽”、“喜”字孔鎖,將相帝王則另有區別,不得僭越亂來,否則視爲違反王法。

  按材質分,有木鎖、金鎖、銀鎖、銅鎖、鐵鎖、景泰藍鎖等;按形式分,有圓形鎖、方形鎖、枕頭鎖、文字鎖、人物鎖、動物鎖、密碼鎖、暗門鎖、倒拉鎖、炮筒鎖等;按用途分,有挂鎖、門鎖、箱鎖、櫥鎖、盒鎖、抽屜鎖、倉庫鎖等;從工藝上制模鑄造等。

  自明代以來,鎖具分爲四大類:廣鎖、花旗鎖、首飾鎖、刑具鎖、防盜鎖。

所謂“廣鎖”,就是橫式鎖的意思。此類鎖具盛産于浙江紹興,又有“紹鎖”之稱。民間稱之爲“橫開鎖”、“枕頭鎖”等。廣鎖自唐代以來,廣泛用于門、箱、廚、櫃等,有一百多種。廣鎖通常以大小分爲八個規格,以兩爲單位,有“四兩紹”、“六兩紹”、“十二兩紹”等。“六兩紹”長約3.5寸,“十二兩紹”長約7寸 。

  現代鎖具有發展:

1、密碼鎖:是通過密碼來開鎖,主要用于保險櫃這類安全性較高的鎖

2、感應鎖:

IC 卡鎖:又分接觸式IC卡鎖與非接觸式。接觸式的要將卡插鎖鎖縫,將芯片鎖的內部讀卡器接觸 非接觸式就是不用這一過程,只需要將卡與鎖的讀卡器靠在一起就可以。應用十分普遍。如:停車場,地鐵等公共場所。

電磁鎖:應用電磁原理制成,電磁力達幾百公斤,上鎖狀態下,一般人跟本無法拉開。致命點,停電就無法關門,故一般用在有人值守的通道門,用于房間門需與機械鎖配套使用。

3、生物鎖:是生物識別技術發展,出現了使指紋鎖, 掌紋鎖,視網膜鎖

  鎖的文化內涵

鎖具不僅僅是人類的生活用品,而且是文化(民俗)物,它代表著一個國家和民族不同曆史時期的文化。我國鎖具已綿延了數千年,它和人類的私有制幾乎同時誕生。最初,人類只是簡單地把個人貴重財物用獸皮包起來,外面用繩索牢牢捆縛,最後在開啓處打上特殊的繩結。這種緊緊捆死的繩結,只能用一個叫“錯”的工具才能挑開。錯,又叫“肖”、“起子”。它用獸牙或獸骨制成,形狀像把鐮刀狀的鈎子,實際上繩結就是最早的鎖具,就是最早的鑰匙,這就是我國鎖具的雛形。這種 曾從商代沿用到漢代,後改用玉制,演變爲貴族服飾上的佩飾。到了距今5000年的仰韶文化時期,我國先民創造了裝在木結構框架建築上的木鎖(見《中國百科全書·輕工卷》)。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鎖具,可稱得是“世界第一鎖”。這種木鎖一直在民間傳承,如明代的白木鎖,就曾在浙江地域的建築上使用。在如今昆明彜族山寨裏也有類似的木鎖。殷商雖然已進入青銅時代,但主要用銅來制作大型飲器、食器和祭器,尚未用來制鎖。其發展期爲春秋戰國經秦漢魏晉南北朝直至隋唐宋元時期。繼殷商青銅時代之後,春秋時期進入鐵器時代,考古證明,在這一時期人們大量的是使用鐵鎖、銅鎖,還有銀鎖、鎏金鎖等,其中有代表性的如西周的青銅鎖、東漢的金屬鎖,唐代的蝦尾銀鎖和宋代的方身鎖等,都具有相當高的技術水平。特別是漢代的鐵制三簧鎖,在我國前後沿用了1000多年。其繁榮期爲明清時期,各種質材的鎖具同步發展,以銅鎖、鐵鎖居多,工藝更加精巧,在開鎖難度和外形制造上有很大創新。如明代的三色銅鎖、清代的白鶴鎖、密碼鎖、暗門鎖、四開鎖、倒拉鎖以及各種人物、動物和文字造型的鎖具,琳琅滿目,美不勝收。有的鎖具結構複雜,設計巧妙,機關奇特,一般人很難打開。

  我國古代鎖具不僅曆史悠久,種類衆多,制造精巧,而且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與現代鎖具比較,至少有三方面的特點:——中國傳統鎖具源遠流長,迄今至少已有5000年曆史,並且種類衆多,藏量豐富,文化底蘊極其深厚;現代鎖具在我國發展的時間,從1887年中國通商銀行首次使用美國“耶魯”牌彈子鎖算起,至今還僅有100多年時間。

  中國傳統鎖具由于是手工藝制作,使工藝的創造力得到充分發揮。曆代藝人在工藝上不斷創新,技術精湛,樣式豐富。從我收藏的數百把各民族使用的鎖具實物和圖片資料中,接材質分,有木鎖、金鎖、銀鎖、銅鎖、鐵鎖、景泰藍鎖等;按類別分,有廣鎖、花旗鎖、刑事鎖、首飾鎖等;按形式分,有圓形鎖、方形鎖、枕頭鎖、文字鎖、人物鎖、動物鎖、密碼鎖、暗門鎖、倒拉鎖、炮筒鎖、直開鎖、橫開鎖等;按用途分,有挂鎖、門鎖、箱鎖、櫥鎖、盒鎖、抽屜鎖、倉庫鎖等;從工藝上看,有平雕、透雕、鏤空雕、鏨花、鎏金、錯金、包金、鍍金、鑲嵌以及制模鑄造等。這些鎖具不僅是供人使用的生活物品,有些還具有較高藝術價值,可供人鑒賞和收藏。

中國傳統鎖具還蘊藏深厚的文化內涵,這是現代鎖具不能比擬的。如新娘出嫁時在嫁妝箱上用“十二生肖”鎖;民間在做壽時用“福祿壽喜”鎖;賀小孩生日時用長命鎖、保家百鎖、花錢鎖等等。這些鎖上不僅有文字,而且鏤刻圖畫、故事,含意都十分深刻。

  鎖的分類

  一、鎖的種類 :

1、電子鎖;具有防盜報警功能的電子密碼,無論在技術上還是在性能上都大大提高一步

2、挂鎖:分成銅挂鎖、鐵挂鎖和密碼挂鎖,其主要規格有15、20、25、30、40、50、60和75mm。

3、抽鬥鎖:分成全銅抽鬥鎖、套銅抽鬥鎖,鋁芯抽鬥鎖及左右櫥門鎖,其主要規格有φ22.5mm和16mm。

4、 彈子門鎖:分爲單保險門鎖、雙保險門鎖、三保險門鎖和多保險門鎖。

5、 插芯門鎖:也稱防盜門鎖,分成鋼門插芯門鎖和木門插芯門鎖。

6、 球型門鎖:分成銅式球型門鎖和三管式球型門鎖,還有包房鎖。

7、 花色鎖:分爲玻璃門鎖、連插鎖、按鈕鎖、電器箱開關鎖和鏈條鎖,轉舌鎖等。

8、 電控鎖:指紋鎖、磁卡鎖、IC卡鎖、密碼鎖。

9、 執手鎖。

11、 飛機鎖、火車鎖、汽車鎖、船用鎖、。

12、監獄鎖以及其他特種鎖等。

  二、按鎖的用途分:

1、進戶門鎖:也稱防盜鎖。進戶門是每個家庭的大門,是家裏家外的分水嶺,它必須有一個特殊的功能,就是能起到保險、安全防範的作用。進戶一般有二扇門組成:一扇鐵門、一扇總門(通常是木門)。對于鐵門,要正反兩面都能鎖,俗稱:雙頭鎖。常用有多保險門鎖和插芯鋼門鎖。在選擇時應注意兩扇門的間距不能小于 80mm(8公分)。否則,兩扇門(因鎖的把手)距離不夠長,不能同時關上而起不到防盜作用。總門木門一般安裝大把手鎖,這樣能起到美觀的作用。

2、房間內門鎖:一般指臥室鎖。在房間裏有保險功能,在房外用鑰匙開啓執手鎖或同功能球型鎖。

3、浴室門鎖:其特點是在裏面能鎖門,外面帶有應急開啓裝置,並有紅、綠顯示,或帶“有人”“無人”顯示的小型執手鎖或同功能球型鎖。

4、廚房和通道鎖:它只是起著門拉手和防風作用,無保險功能。它還適用儲藏室和兒童房。

  三、按生産工藝分:

1、按材料分:a、黃銅 可制成AC、 AB、 PB 、BN球型鎖,其中AC、 AB、 BN電鍍封閉油漆,BP電鍍封閉抛光。 b、不鏽鋼 可制成SS PS球型鎖,其中 SS,砂紙打沙, PS布麻輪抛光封閉。 c、紫銅 SB 布麻輪抛光分閉。 d、原木、櫸木;原櫸木封閉 。(生産鎖具選用的材料:黃銅、紫銅、不鏽鋼、櫸木、原木、大理石、鐵皮,內心用鋼板、鋅合金、鋁)

2、生産過程:原材料剪切—可傾壓力機用各種模具沖壓—修邊切邊—打沙—抛光—電鍍封閉—裝配—檢驗—包裝。

3、裝配過程:球型鎖的零件和安裝過程:前球→鎖芯→前通→球蓋→支承架(包括法蘭、滑班板、支承架、裝飾套)→前檔蓋→開關簡→滑塊→彈簧→檔板→後通保險插→內心套→後檔板→後檔蓋→後球。

4、面飾代號:SS—不鏽鋼砂光,SP—不鏽鋼抛光,SN—不鏽鋼清洗, SBV—紫銅砂光,PBV—紫銅抛光, SB—黃銅砂光,PB—黃銅抛光, BP—鐵鍍仿金, AC—紅古, BN—黑鎳,NK—鐵鍍亮鎳。

  選擇門鎖的注意事項

1、要選擇有質量保證的品牌。因爲品牌廠家在各地都設有售後服務,在質保期免費上門維修。

2、門厚: 35—50mm適用球形鎖,35—55 mm插式,42 mm插芯門鎖,35—55 彈子門鎖。

3、中心距:需根據門的結構來選擇門鎖,鎖舌可分爲60mm和70mm,門骨寬度在100mm以上的用70mm的鎖舌,在100mm以下,90mm以上的選擇60 mm鎖舌。

4、注意選購和你的門同樣開啓方向的鎖,因爲執手鎖分左、右手柄。

5、在選擇執手鎖應力求各功能門鎖的執手形狀一致,令居室更加協調。

6、合頁:應注意選用足夠強度的合頁,以免門的日久下墜,導致影響鎖的開啓,甚至破。

  門鎖的標准細則:

1. 美標門鎖

高檔美標門鎖轉動次數達到80萬次,滿足美國ANSI 156 一級要求。用于防火門上時,通過UL注冊,達到3h防火測試的要求。有需求時可具有多級鑰匙管理系統等功能。適用于高保安性、使用頻率高的公共建築、工程及維修門用重型高強度門控系統。價格在1000~4000元左右。

中檔美標門鎖轉動次數達到40萬次,滿足美國ANSI 156 二級要求。用于防火門上時,通過UL注冊,達到3h防火測試的要求。適用于較高保安性, 使用頻率較高的高強度住宅用門和中等強度商業用門的門控系統。價格在500~800元左右。

2. 歐標門鎖

高檔歐標門鎖轉動次數通過50萬次開啓測試,防火鎖滿足 DIN 18251、非防火鎖滿足DIN 18250要求。用于防火門上時,通過EN 1634 1h防火測試的要求。有需求時可具有多級鑰匙管理系統等功能。適用于高保安性、使用頻率高的公共建築、工程及維修門用重型高強度門控系統。價格在700~1500元左右。

中檔歐標門轉動次數通過30萬次開啓測試,防火鎖滿足DIN 18251、非防火鎖滿足DIN 18250要求。用于防火門上時,通過EN 1634 1h防火測試的要求。有需求時可具有多級鑰匙管理系統等功能。適用于較高保安性、使用頻率較高的高強度住宅用門和中等強度商業用門的門控系統。400~900元左右。

3.中國標准門鎖

中國標准門鎖具有防盜安全功能,開啓次數達到10萬次以上。適用于有防盜要求、使用頻率較低的外門。400~600元左右。

http://baike.baidu.com/view/19578.htm?tp=0_11

台長: 阿楨
人氣(1,816)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思想文化 |
此分類下一篇:《流浪的歷史》
此分類上一篇:《細說中國佛教》

joy
您好,我最近在找&quot鏡像的歷史&quot這本書,台灣好像買不到耶,想請問您在那兒看到這本書的?可以麻煩您回信至我的信箱嗎?謝謝你的幫忙~~
2007-12-12 12:02:35
版主回應
剛上網查了下
台《鏡子》(藍鯨,2002)似已絕版
大陸《鏡像的歷史》(廣西師大,2005)可透過問津堂等網訂

點了下你信箱
似有安全警告
且我從未用過
2007-12-13 07:30:15
joy
沒關係,謝謝您的回覆,我會去問問看,感激不盡~~
2007-12-14 13:37:4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