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8-20 07:16:09| 人氣5,746| 回應6 | 上一篇 | 下一篇

《異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柏楊的《異域》原以「血戰異域十一年」連載於1961年的《自立晚報》,署名「鄧克保」,其後由平原出版社出版,易名「異域」,流傳極廣,1977年由星光出版社再版時已銷售了六十萬冊。

原來鄧克保就是柏楊,不過發表和初版時(尤其在附錄、作者以小說中主人翁身份在回答讀者的來信,說啥:「現在,我們又要面臨第二次撤退…我和政芬已過慣這裡蠻荒窮困的生活,可能不會适應台北那種文明社會,政芬已懷了八個月的身孕,我已把她送到曼谷…我將留在這裡…無論是共軍和緬軍,在打死我之軍,都不能宣傳他們抱游擊隊消滅。」p.1),人們都信其為親身經歷者的報告,故列入報導文學類。

讀者被柏楊小說一開始就筆帶感情的第一人稱「我」敘述:「世界上再也沒有比我們更需要祖國了。然而,祖國在哪裡?我們像孩子一樣的需要關懷,需要疼愛,但我們得到的只是冷寞,我們像一群棄兒似的,在原始森林中,含著眼淚和共產黨搏鬥。」(p.196)誤以為是作者親自參與實戰的自傳報告:

這麼說來柏楊的《異域》比《南海血書》更早偽造愛國報告了?

那只!柏楊1977年11月3日還在中國時報發表<「異域」重印校稿後記>,說啥:「今年4月,我回到台北的第二天晚上,就聽到本書的消息。「異域」已銷售了六十萬冊…朋友並陸續送給我七種與「異域」同內容的書藉…在美國的徐放博士,曾在紐約星島日報(紐約有此報?柏楊真會掰!)上作了一篇考据文章,肯定「異域下集」是我寫的…我可能再寫…那使我不能寫,那麼,「異域」就只前六年為止…」(p.199)

真是一場後現代式的「作者、出版商、讀者」之間的互欺。

那是你們文化界才會如此,要是朱延平導演才懶得理這些,他將原著的故事:「民國三十九年一月,六萬國軍在元江畔,幾手全軍覆沒,鮮血染紅元江,唯七○九團獲得保全,在團長李國輝將軍的帶領下,南下敗走緬北,和譚忠將軍的二七八團的殘軍結合,後來竟以一千五百位孤軍,兩次大敗緬甸國防軍,一次重返國土,打出一片比臺灣大三倍的土地,震驚國際。四國會議後,孤軍被迫撤離…」

改拍成戰爭愛情戲,三大名演員柯俊雄、庹宗華、和劉德華,分別飾演團長、「我」、和軍官小杜,相互飆戲,特別是小杜棄小紅而去,在某次的與緬軍相戰中,小杜又「神出」似的騎馬率眾相助,事成又「鬼沒」而去。

管它怎麼改拍,好看就好,反正原著也沒啥文字魅力,故事冗長又充滿無趣的軍事描述。

《異域》線上閱讀
http://www.haodoo.net/?M=book&P=526
 
柏楊著《異域》(遠流,2000)
 
 《異域》原以「血戰異域十一年」連載於民國五十年的《自立晚報》,署名「鄧克保」,其後由平原出版社出版,易名「異域」(一九六一),流傳極廣,一九七七年由星光出版社再版,十一年後另有躍昇文化公司版本。
 本書記載一九四九年底從雲南往緬甸撤退的孤軍之奮戰及其艱難險阻,孤軍腹背受敵(共軍、緬軍),又得不著政府之支援,在複雜情勢中的戰略擬定及戰術運用,以及袍澤、親子的關係等情節,交織成一部感人肺腑的戰爭文學作品。
 如今世人皆已知鄧克保是柏楊的化名,他以第一人稱「我」敘述,像是自傳體,但柏楊並未參與其事,而是一種「代言」,不過發表及初版的當時,人們都信其為親身經歷者的報告,這就形成文類歸屬上的歧異,全集從舊,列入報導文學類,一九九九年香港《亞洲週刊》票選「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異域》排名三十五,從報導文學的「記實」到小說的「虛擬」,可論述空間極大。同年,在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舉辦的「柏楊思想與文學國際學術討論會」中,仍有這一類的辨正,正可見其構成的特異及內涵飽滿的張力。撇開文類的糾結,從戰爭文學的角度來看,《異域》堪稱一部臺灣文學的經典之作。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163781 
 
《異域》A Home Too Far(1990)
 
導演:朱延平
演員:郎 雄/劉德華/谷 峰/斯琴高娃/王靜瑩/庹宗華飾鄧克保/柯俊雄
  故事簡介
  1949年,國共大戰,逃離的人潮湧向臺灣和香港,而另有一群人卻經由雲南,逃到了中、緬的邊境地帶。他們以鮮血和生命建立起一個軍事基地;經曆多年戰役,意圖重返故鄉。這支孤軍曾兩次擊潰了進犯的緬甸國防軍,卻遭受聯合國四國會議嚴厲的批判,而被要求撤軍。他們的英勇行爲也不被臺灣所承認,因而造進退兩挫、有家歸不得的局面,變成一群無家可歸的異域英雄!
  幕後制作
  《異域》是由一部禁書改編,曾經被電檢處禁演。朱延平說服了黑道大哥,答應爲他拍一部賣座片《大頭兵》,用來交換拍攝《異域》的權利。沒想到最後《異域》比《大頭兵》更加賣座。朱延平認爲,《異域》最重要的是使得臺灣地區的電檢制度前進了一大步。因爲這部電影,群衆舉行了遊行,電檢處做出了讓步,從修剪 21刀到16刀,再到最後的一刀沒剪。這部戲內地沒有引進過,但是朱延平相信它的主題曲很多人都知道——羅大佑的《亞細亞的孤兒》。
  故事背景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0月前),國民政府全面撤退,李彌將軍所率領的第八軍仍在雲南邊境作困獸之鬥。在草木皆兵的逃亡中,他們遇上另一支由李國輝團長領導的部隊,兩邊人馬合力逃出國境
  朱延平導演,港臺衆星聯合主演的《異域》總共拍了兩部,1990年的《異域》和1993年的《末路英雄》。故事講述的是解放戰爭中被劉鄧大軍一路追殺到雲南的國民黨殘部在沅江遇到了原國民黨起義部隊的夾擊,長官戰死,士兵潰散,走投無路的他們逃入了鄰國緬甸。最終在團長李國輝的帶領下,一支在國內戰場上潰散了的軍隊,在異國他鄉僅以三千殘軍就將將整整四倍于己的緬甸政府軍打的一潰千裏,爲自己打出了一個生存空間--金三角,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迹,也將戰爭打出了輝煌的色彩。
  故事裏的中國軍人在異國他鄉打出了自己的威風,三千越甲可吞吳,緬甸作爲一個軍政府掌權,擁有幾十萬英國裝備的主權國家,竟然被一群衣衫襤褸、沒有重武器的敗軍一而再、再而三的擊敗,重金禮聘老主子的金牌部隊也落了一個全軍覆沒,指揮官自殺的結局,最後緬甸甚至淪落到依靠當聯合國秘書長的本國同胞向仍在代表中國的蔣介石政府提出抗議,要求英美主持公道。任何一個中國人都應該爲他們感到自豪,他們向世界證明:即使在那個兄弟相煎的年代,中國人是不可侮的。
http://baike.baidu.com/view/576022.html?tp=0_11
 
異域 (電影)維基百科
 
《異域》(A Home Too Far)即依據臺灣作家柏楊所撰寫的戰爭小說《異域》為基礎,再進行改編的電影作品。上映前,由於劇情涉及人權與政治的爭議,經相關人士不斷奔走之下,中華民國行政院新聞局電檢處才從原訂修剪21刀,減少到16刀,最後才一刀未剪通過[3]。
上映後,影片中泰北孤軍奮戰不懈的劇情立刻引起臺灣民眾的廣泛討論,票房表現不俗,成為當年度最賣座的國產電影。另外,臺灣歌手王傑所演唱的電影歌曲〈家,太遠了〉不但相輔相成,其英譯歌名『A Home Too Far』,則成為契合本片劇情的英譯片名。
  概述
故事劇情述說李彌將軍的一支部隊突圍,流落異鄉,想返回家鄉卻處處碰壁,加上政治情勢的設限,宛如被孤立般的無所是從,成為『身陷於異鄉地域,卻孤立無援的軍隊』,亦有檢討戰敗的主因不在於軍隊作戰不力,而在於政治腐化及國際情勢的批判,隱約也表現出反戰的意圖。整個舞臺則是前往泰國取景,塑造相仿於緬甸當地情況的場景。
  劇情簡介
1949年10月1日,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但少部分中華民國的國軍殘餘部隊九十三師仍盤踞在雲南一帶。然而,中國共產黨在有感芒刺在背的情況下,派遣解放軍對他們展開不斷的追擊。逃亡中,鄧克保眼見身旁同袍不斷倒下,連好友小杜的母親也在逃亡中死去。為此,小杜傷心之餘選擇脫離部隊,加入了當地的馬幫。
後來,鄧克保帶著妻子政芬及一對子女安國和安岱跟隨部隊四處逃命,直到逃離中國國境之外,進入緬甸國境之內後,才稍有喘息的機會,並開始就地安頓下來。但是,鄧克保的女兒安岱則因為欠缺醫療照顧,終至持續的發燒下變成白癡,令他深深自責不已。
但是,緬甸政府對於他們來此安頓的情形非常不滿,數次派遣軍隊展開狙擊,卻履攻不破。某日,緬甸軍隊展開猛烈的攻擊,導致戰況岌岌可危,大有全軍敗亡之虞。此時,小杜突然協同馬幫同伴前來相助抗敵,他也為此喪命其中。返家後,鄧克保發現到兒子安國因為爬到樹上觀望,慘遭被砲彈擊中而亡。
最後,鄧克保對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萬分絕望之下,牽著妻子和女兒離開原本要接駁他們去臺灣的飛機,返回陪伴葬在此地的兒子……
  入圍
中華民國電影導演協會
「最佳導演獎」:朱延平
  逸事
臺灣導演朱延平說服黑道大哥,遂答應替他拍攝《大頭兵》,用來交換拍攝《異域》的權利。然而,沒料想到《異域》反而比《大頭兵》更為賣座。至今,朱延平仍視本片為自己最滿意的作品[4]。
異域2:孤軍
本片導演朱延平未經異域作者柏楊同意,擅自使用異域名稱與劇中人物所拍攝而成的二次創作電影作品。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5%B0%E5%9F%9F_(%E9%9B%BB%E5%BD%B1)

朱延平 >百度百科

  生于安徽,畢業于東吳大學英語系。大學時代協助攝制記錄片,當過助理導演。1978年完成電影劇作《錯誤的第一步》,獲亞太電影節最佳編劇獎。1980年執導《小醜》成名。每年拍攝喜劇片4部。參與執導臺灣壇商業片“好小子”系列、《惡漢》系列、《美女》系列的拍攝。1993年執導《孤軍》The Lone Battalion,送第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參展。朱延平爲臺灣1980~1990年代最重要的喜劇電影導演之一,作品高達百余部,並在80年代捧紅許不了這個迎合臺灣鄉土厘俗趣味的諧星,雖然被指責過度重複抄襲查理?卓別林的造型和喜劇風格,但仍然成爲當時臺灣最受歡迎的商業電影導演,後來陸續拍攝異域,七匹狼等作品,90年代挖掘到郝劭文與釋小龍兩位童星,並以新烏龍院再度締造臺灣電影票房奇迹,但是由于過度重複郝釋二人千篇一律的喜劇風格,以致于票房表現漸漸的一厥不振,近年來開始與緯來電視合作,以HD數位攝影機拍攝數位電影。最受評論界反感的是,他的作品通常都有嚴重的重複與抄襲情形,另外過于老套不求創新也是他的作品在近年來逐漸失去觀衆緣的主因之一。
  2007 大灌籃
  2005 狼:爲國片寫下第一部全數位電影的紀錄。
  2004 人不是我殺的:創下臺北市總票房僅有兩千多元新臺幣的低紀錄。
  2003 來去少林 野蠻小子
  1998 男生女生配
  1996 情色 捉奸強奸通奸-之通奸
  1994 新烏龍院
  1990 異域
  1989 七匹狼系列:捧紅了臺灣飛碟唱片公司的諸多歌手:如王傑,張雨生,邰正宵等
  1988 大頭兵
  1980 小醜
  朱延平外號“臺灣東方不敗”,過去15年來的臺灣賀歲片全出自他手,他的青春片《七匹狼》是臺灣最早的商業青春電影,王傑、張雨生
  都是從那部電影起家;《新烏龍院》是臺灣票房最高的電影之一,這部電影捧紅了兩個童星釋小龍、郝邵文,他倆在四五年時間裏主演了十部電影,僅在臺灣就創造了10億臺幣的票房。
  臺灣電影的黃金時代
  在朱延平從影的23年裏,有18年是被黑道大哥押著拍電影的,他說,這18年正是臺灣電影的黃金時代。朱延平的第一部電影叫《小醜》,捧紅臺灣最紅的一個喜劇演員許不了,“你們可能沒聽說過,當時他比周星馳還紅。可是他三年後就死了,被黑社會控制著打嗎啡,逼他拍戲,活活打毒品打死了。那時我滿腦子只是想著要賣座,不能賠錢,否則生命有危險,至今想起來很諷刺。”這諷刺的、被逼無奈的18年裏他拍了100多部電影,這個數字是什麽概念呢?臺灣電影分爲兩條平行線,一條是侯孝賢、楊德昌的藝術片,有四五十個導演走這條路線,他們拍攝了100多部,也就是說,另外那一半的電影全是朱延平執導。他得意地表示:“20年前,臺灣電影的票價是60臺幣,現在有260塊了。在60塊時代,《新烏龍院》,僅在臺灣收了2.6億臺幣,在東南亞地區票房是臺灣的一倍。還有劉德華主演的《異域》,也有兩億多。我還拍過成龍兩部戲,一部是《火燒島》,裏面還有劉德華、洪金寶,梁家輝,很大卡士(演員陣容)。另外《七匹狼》也有一億多。臺灣商業電影不是說我最厲害,而是說我是惟一,因爲沒有第二人在拍。”
  在這些電影中,有99%是朱延平不喜歡的題材,他惟一喜歡的是《異域》,它是由一部禁書改編,曾經被電檢處禁演。朱延平說服了黑道大哥,答應爲他拍一部賣座片《大頭兵》,用來交換拍攝《異域》的權利。沒想到最後《異域》比《大頭兵》更加賣座。朱延平認爲,《異域》最重要的是使得臺灣地區的電檢制度前進了一大步。因爲這部電影,群衆舉行了遊行,電檢處做出了讓步,從修剪21刀到16刀,再到最後的一刀沒剪。這部戲內地沒有引進過,但是朱延平相信它的主題曲很多人都知道——羅大佑的《亞細亞的孤兒》。
  這些聽起來很輝煌的紀錄給朱延平帶來的卻是困擾,在臺灣,商業片是被輕視的片種,很多年來他一直被傳媒指責爲什麽不走藝術路線。“如果你到超市買東西,只有維他命,即使商家說只有這種東西對人身體有益,也肯定要關門,他必須也賣泡面,哪怕不是那麽有營養。臺灣的輿論很厲害,總是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藝術高’,他們說我不求上進。可是拿獎那條路有五十個人擠,我爲什麽要去擠呢?香港如果全部是王家衛,三年就垮了”。另一方面,他又對藝術導演表示敬意,蔡明亮直到現在還在坐公車,獲得這麽多國際大獎後他依然很窮。
  相形之下,朱延平的商業電影不僅爲黑社會老大賺了錢,自己也收入豐厚。“每部戲就按100萬元導演費計算,我也攢了一億多臺幣。老實說,我在電影裏賺到我這一輩子都用不完的錢。黑幫大哥也並不是個個都那麽不講道理的,有時候他們還特別講義氣的,尤其是我幫他們賺到錢,他們也一定會給我甜頭吃。也就是說他們賺一億,我也會分到不少,最多我還曾收到過1000萬臺幣的紅利,只要把家用,把孩子的教育費留出來了,其他的錢就可以讓我好好地玩玩電影了。“現在他拍電影的錢一部分來自于政府的輔導金,另一部分就是他的積蓄。這些錢可以使他拍片,但不足以拍大片。”“我也想請周星馳,可是請不起啊!”朱延平說,所以《一石二鳥》在三部賀歲片中投資最少。
  輪也該輪到大陸市場
  最近四五年,臺灣電影市場徹底萎縮,黑道大哥再也不逼朱延平拍片,因爲他們都改行炒股票去了,“沒有錢賺的地方是不會有黑社會的”。朱延平終于可以隨心所欲的拍片,市場卻沒有了。
  朱延平告訴記者:“臺灣和內地的情況非常相像,包容性不夠大,要包容不同電影,市場才會茁壯。韓國電影是可以做個參考,韓國總統盧泰愚發現《侏羅紀公園》收入竟然超過現代汽車所有收入,他決定發展電影。電影是很好的文化侵略,韓國電影侵蝕了亞洲市場後,韓國人走路都有風了。韓國人用電影帶動國際地位,是一種非常好的文化推銷。”他認爲韓片的成功原因之一就是各種片型共存共榮。與臺灣相比,大陸市場的廣闊是毫無疑問的。去年最賣座的《手機》票房是6000萬元人民幣,朱延平認爲應該遠遠不止于這個數字,只有2300萬人口的臺灣就能托起兩億多臺幣的《新烏龍院》,“內地人口基數這麽大,一個零頭也能壓死臺灣。不過前提是打擊盜版和讓發行管道透明化。”他說。
  在朱延平看來,好的商業電影不是有名演員、名導演、大制作就能成功。以他最賣座的電影《新烏龍院》爲例,釋小龍和郝邵文當時只有五六歲,都是無意中從電視上發現的,他也完全沒預料到沒有任何演出經驗的兩個孩子能紅透東南亞。後來釋小龍長大了不能再當童星,朱延平又培養了他的師弟釋小虎,卻賠得半死。“電影的迷人之處就在于不可預期。往往是小兵立大功。”像《英雄》和《天地英雄》前後腳在臺灣上映,前者的票房近億,後者則只有50萬臺幣。“這並不是因爲張藝謀在臺灣有號召力,他的電影是第一次在臺灣公映。”朱延平認爲這兩部影片之所以差異這麽大是因爲《英雄》的宣傳非常到位,吸引了很多觀衆進入影院,雖然看完後他們覺得和想象有出入,卻只好把氣撒在《天地英雄》上。“所謂真正好的商業就是帶領風潮的電影,一定要新鮮,不能跟風。”他總結說。
  導演朱延平代表性作品
  校園青春系列:《七匹狼》、《遊俠兒》、《逃學外傳》、《男生女生配》、《蘋果咬一口》。
  溫馨喜劇系列:《愛拼才會贏》、《花祭》、《大小老千》、《臭屁王》、《頑皮炸彈》、《野孩子秘密》。
  軍教系列:大頭兵、雜牌軍、超級三等兵、狗蛋大兵、小鬼遇到兵。
  劇情片系列:《天生絕配》、《泡妞專家》、《逃學戰警》。
  原著改編:《異域》、《新賭國仇城》。
  情色系列:情色、捉奸.強奸.通奸、女歡、赤裸天使。
  火燒島系列:《五湖四海》、《火燒島》、《孤軍》。
  校園片系列:號角響起、泡妞專家、逃學戰警。
  HD數字電影:灰色驚爆、來去少林、野蠻小子、搞鬼、爺爺的家、超級模範生、
  猴死囝仔I及II、人不是我殺的、等。
  國片輔導金影片:情色、捉奸.強奸.通奸、忍者兵、新賭國仇城、挖洞人、喜歡你喜歡我、霹靂鳥官等。
  參展影片-:
  孤軍--------金馬獎入圍最佳影片
  亞太影展參展影片
  情色------大陸珠海影展入圍參賽影片
  捉奸.強奸.通奸--荷蘭鹿特丹影展
  國際影展短片觀摩
  加拿大多倫多影展
  挖洞人-----德國柏林影展獲唐輯訶德獎
  法國杜維爾影展獲最佳編劇獎
  美國西雅圖影展參賽影片
  亞太影片評審團特別獎
  全部作品:
  大灌籃 2007 .... 導演
  房東老爸 (1999) .... 導演
  房東老爸 (1999) .... 編劇
  新紮師兄追女仔 (1995) .... 導演
  無敵反鬥星 (1995) .... 導演
  終極獵殺 (1994) .... 導演
  笑林小子2——新烏龍院 (1994) .... 導演
  笑林小子 (1994) .... 導演
  劍奴 (1993) .... 導演
  蘋果的滋味 (2001) .... 導演
  絕不放過你 (2003) .... 導演
  重慶愛情感覺 (1996) .... 導演
  香港拳霸 (2004) .... 導演
  俠女闖天關 (2001) .... 導演
  七匹狼 (1985) .... 導演
  九尾狐與飛天貓 (1993) .... 導演
  好小子之遊俠兒 (1990) .... 導演
  赤裸天使 (1995) .... 導演
  火燒島之橫行霸道 (1997) .... 導演
  異域之末路英雄 (1993) .... 導演
  中國龍 (1995) .... 導演
  中國龍 (1995) .... 編劇
  妙探神威 (2004) .... 導演
  蠟筆小小生 (1995) .... 導演
  異域 (1990) .... 導演
  逃學外傳 (1988) .... 導演
  神經刀與飛天貓 (1993) .... 導演
  火燒島 (1990) .... 導演
  迷你特工隊 (1984) .... 導演
  忍者兵 (1982) .... 導演
  蘋果咬一口 (2001) .... 導演
  報告班長3 (1994) .... 導演
  狗蛋大亨 .... 導演
  情色 (1996) .... 導演
  灰色驚爆 .... 導演
  號角響起 (1996) .... 導演
  臘筆小小生 (1995) .... 導演
  搞鬼 (2003) .... 導演
  風流奇俠 (2004) .... 導演
  戀愛大贏家 (2004) .... 導演
  狗蛋大兵 (1993) .... 導演
  狗蛋大兵 (1993) .... 編劇
  一石二鳥 (2005) .... 導演
  學校霸王 (1995) .... 導演
  祖孫情 (1994) .... 導演
  歡樂龍虎榜 (1987) .... 導演
  漫畫王 (1996) .... 導演
  新流星蝴蝶劍 (1993) .... 策劃
  泡不到的女人 (2006) .... 導演
  天才小兵 (1988) .... 導演
  天才小兵 (1988) .... 編劇
  俠女闖天關 (2001) .... 制作組
http://baike.baidu.com/view/530649.html?tp=0_11
 
柏楊>維基百科 
 
柏楊(1920年3月7日-2008年4月29日[1]),原名郭定生,後來其父因方便替他轉校而替他易名爲郭立邦,後又自行改名郭衣洞。出生于河南省開封,籍貫爲河南省輝縣。筆名來自中橫公路隧道附近臺灣原住民部落的原名諧音“古柏楊”。另一個筆名則是鄧克保,臺灣作家,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被稱爲臺灣的魯迅。
柏楊雖然有相當多的曆史著作,但是有些人認爲柏楊並非曆史學家(因爲他的曆史著作尚未達到人文科學考據的學術研究標准),而是個作家、思想家及曆史評論家。
經曆過政治牢獄近10年的柏楊相當關注自由、人權與尊嚴議題,曾創立國際特赦組織臺灣分會且擔任會長。
  早年
柏楊中學時曾參與中國國民黨下的青年團體,1938年加入國民黨。
1939年與艾紹荷結婚,1940年女兒冬冬(郭素萍)出生。1943年在重慶與崔秀英發生感情並結婚,1946年在共軍進攻河南省息縣期間,跟崔分散。和崔秀英育有一女毛毛(崔渝生)。
1946年東北大學政治系畢業,1947年被校方查出使用假學曆證件,被教育部永遠開除學籍。之後一方面擔任私立遼寧文法學院政治系副教授,一方面與友人在沈陽創立反共報紙《大東日報》。1948年沈陽爲解放軍攻下後,柏楊前往北平,1949年再轉往上海,之後又隨老師吳文義前往臺灣。
  小說和雜文
柏楊初抵臺灣不久,就在1950年因爲“收聽匪區廣播”而被判刑六月。出獄後,曆任教師等職。1953年,與齊永培結婚,育有二子(郭本城、郭本垣)。1954年在救國團任職;而柏楊于救國團任職後才開始寫作小說,而且小說都有相當的現實性與批判性。1959年與齊永培仳離,與倪明華結婚,育有一女佳佳(郭本明)。
1960年5月起,以筆名“柏楊”在《自立晚報》擔任《倚夢閑話》專欄作家,寫作的雜文對于現況有很嚴厲的批判。
1961年開始,在《自立晚報》以“鄧克保”爲筆名所發表的《異域》,以報道文學手法,描述一支中華民國的忠貞軍隊,奉令撤退到滇緬泰邊區,與命運搏鬥、冀求反攻大陸的事迹。盡管故事中以虛構人物爲主體,但主人翁們悲壯滄桑的血淚史觸動人心,且于泰國北境確實有中華民國軍人和子弟們苦澀求活,因此讀者們便以泰北孤軍稱此部隊。《異域》後來不但被拍成電影,還創下在臺灣銷售達百萬冊的驚人數字,是一部成功的戰爭小說。
  十年牢獄
1967年,柏楊代班主編《中華日報》家庭版時,該版以每周五天的篇幅刊載美國連環漫畫《大力水手》。1968年1月,柏楊因《大力水手》翻譯文中提及蔔派父子流落至一個豐饒的小島而樂不思蜀,兩人要各自競選總統,撰寫競選文宣,柏楊將“Fellows”(夥伴們)翻譯爲“全國軍民同胞們…”,遭國民政府情治單位曲解爲暗諷蔣中正父子,以“共産黨間諜”及“打擊國家領導中心”的罪名逮捕,判處十二年有期徒刑,1969年起囚于臺北縣景美鎮軍法監獄。不過根據臺灣作家、時事評論家李敖的說法,《大力水手》是由一位女性僑生翻譯,柏楊只是照抄才出事情。[2]
1969年倪明華提出離婚要求,結束十年的婚姻,柏楊在獄中絕食二十一天。
1972年跟臺北其他政治犯一同解送到國防部綠島感訓監獄。1975年,因蔣中正逝世,而減刑三分之一爲八年有期徒刑。1976年刑滿後仍被留置于綠島,後來因爲國際特赦組織等人權團體的要求才被釋放,共被囚禁九年又二十六天。
柏楊在獄中完成了《中國人史綱》、《中國曆代帝王皇後親王公主世系錄》、《中國曆史年表》三部書稿。原本還有第四部《中國曆代官制》,因爲參考書于1975年被官員搜去“保管”,所以只寫了一半。
  通鑒、中國人、人權
1978年與後來任教于北一女的詩人張香華女士結婚。出獄後柏楊專事寫作,其中1983年開始,他開始著手譯寫《柏楊版資治通鑒》,以“整體規劃,分期出版”的方式發行,至1993年72冊全部完成。
1985年《醜陋的中國人》出版,針對華人集體文化和性格上的缺點作出批判和探討,引發全球華人社會熱烈爭論,1986年秋中國大陸掀起柏楊熱潮,不久,中國學運爆發,中共遷怒,柏楊于1987年霎時成爲罪犯,其所有著作在中國大陸遭到全面查禁,直到2004年方重新正式授權出版。
柏楊也積極推動有關人權事務,1994年擔任國際特赦組織臺灣分會創會會長。
  退休
自從1994年進行心髒手術,接著一連串大病之後,柏楊的健康每況愈下。2000年5月20日接受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聘任爲總統府國策顧問一職。2006年9月,因爲年齡和健康的理由,宣布封筆,不再在公衆場合露面和接受訪問。同月出版的《柏楊曰》大陸新版序成爲其封筆之作。
2006年,柏楊同意將56箱、共計11,745件文獻、文物捐贈予中國現代文學館,並于2007年2月6日舉行“柏楊捐贈文獻文物入藏新聞發布會”正式移交。另外,柏楊亦爲國立臺南大學首位榮譽博士,南大柏楊文物館亦于2007年6月27日開幕,系3月31日捐贈予校方。包括1949年抵臺後的重要證書、結婚證書、資治通鑒手稿、校對稿、雜文手稿等,與北京的藏量等量。
柏楊于2008年2月24日因肺炎並呼吸衰竭住進醫院,住院期間,時爲總統候選人的馬英九多次前往探望,並且當面表示將時刻警醒自己,謹防自己變得醜陋。柏楊2008年4月29日淩晨1點12分在臺灣新店耕莘醫院病逝,享壽88歲。[3]
2008年5月17日,依其遺願海葬,家屬將柏楊骨灰撒入綠島海域,另留部分骨灰擇日帶回中國大陸安葬。[4]
  信仰
基督徒,1942年柏楊在偃師時進入到一座防空洞躲避空襲[5],遇到一位拿著聖經的中年婦女,祈求主耶穌保護在防空洞裏兩個人的平安。在確認這個中年婦女的是幫柏楊和自己禱告後,當時柏楊的反應是奚落她的信仰。
十幾年後他已從大陸到臺灣,某個星期天,他在新竹見到一群基督徒,每個拿著聖經的中年婦女,都好像當年在防空洞中的那位對柏楊傳福音的婦女,他身不由己的隨著她們走進教堂。從此開始聚會成爲基督徒。
柏楊後來曾參加安息日會,甚至在國際青年歸主協會函授學校擔任過函授教師,與臺北仁愛路浸信會的齊永培女士有過一段婚姻。
“基督教給我的裨益太多”柏楊如此說。2008年5月14日,柏楊的安息追思會在臺北市濟南長老教會舉行。
  小說
出版年份 書名 出版社 頁數 備注
1953年 《蝗蟲東南飛》 《文藝創作》  反共小說《蝗蟲東南飛》從1952年11月開始刊登于國民黨“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的機關刊物《文藝創作》上,到1953年8月連載結束。
1957年 《周彼得的故事》(天涯故事) 複興書局  
1961年 《異域》 平原出版社  以虛構人物鄧克保來描述中華民國國軍在泰緬邊境奮戰求生存的真實事例,後來讀者以泰北孤軍稱之。
1961年 《曠野》 平原出版社  
1962年 《莎羅冷》 平原出版社  
1980年 《古國怪遇記》 遠流出版社  
1981年 《打翻鉛字架》 遠流出版社 229頁 
 雜文 
玉雕集(動心集)
怪馬集(妙豬集)
堡壘集(降福集)
聖人集(候罵集)
鳳凰集(咬牙集)
紅袖集(紅顔集)
立正集(跳井救人集)
牽腸集(玉手伏虎集)
蛇腰集(孤掌也鳴集)
剝皮集(水火相容集)
注:原第八集“魚雁集”在80年代重新出版時已不見影子,躍升出版社改以挑燈夜話第一集“牽腸挂肚集”改名“牽腸集”來取代“魚雁集”
  西窗隨筆系列
高山滾鼓集(騾子集)
道貌岸然集(馬翻集)
前仰後合集(不悟集)
聞過則怒集(不學有術集)
神魂顛倒集(眼如銅鈴集)
鬼話連篇集(亂做春夢集)
大愚若智集(笨鳥先飛集)
越幫越忙集(吞車集)
心血來潮集(勃然大恕集)
死不認錯集(猛撞醬缸集)
  出獄後雜文
活該他喝酪漿
按牌理出牌
大男人沙文主義
早起的蟲兒
踩了他的尾巴
  其他雜文
鼻孔朝天集(挑燈雜記第二集)
奮飛
《醜陋的中國人》
《帶箭怒飛》
《醬缸震蕩》
《我們要活得有尊嚴》
  柏楊曆史研究叢書
《中國人史綱》
《中國帝王皇後親王公主世系錄》
《中國曆史年表》
  皇后之死系列
姑蘇響鞋
溫柔鄉
長發披面
  帝王之死系列
可怕的掘墓人
忘了他是誰
  柏楊版資治通鑒
《柏楊版資治通鑒》1-72冊
《柏楊版通鑒記事本末》1-38冊
《柏楊曰》1-6冊
  自傳
《柏楊回憶錄》
  有關柏楊的書籍
《這個人?這個島——柏楊人權感恩之旅》遠流實用曆史館編 ISBN 9579895759
《柏楊和我》(梁上元編,梁上元等著,星光出版社出版)
《柏楊的冤獄》(孫觀漢編著,香港文藝出版社)
《掙紮--柏楊小說論析》(李瑞騰著,臺北漢光文藝)
《柏楊評傳》(雷銳著,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柏楊傳》(古繼堂著,北京 作家出版社)
《柏楊傳》(韓斌著,廣州 花城出版社)
《一個作家觸怒兩個中國》(臺北星光出版社)
《評柏楊》(香港 明報出版社)
《都是醜陋中國人惹的禍》(北京 華僑出版公司)
《海峽兩岸話通鑒》
《七十年代論戰柏楊》(姚立民等著, 臺北四季出版公司)
  柏楊紀念特輯
出版日期 書名 作者/編者 出版社 頁數 備注
1984年1月 《柏楊六十五》 編輯部編 -  全名爲《柏楊六十五-一個早起的蟲兒》,由時報出版公司、星光出版社、學英文化公司、歐語出版社及遠流出版公司聯合出版。
1993年3月 《曆史走廊──十年柏楊》 編委會編 太川出版社  由柏楊日編委會主編。出版目的是爲慶祝《柏楊版資治通鑒》全部完成。內附1983年至1993年十年間(實際爲九年半),中華民國(臺灣)國內外報章雜志關于柏楊及其著作《柏楊版資治通鑒》的報道。
  參考文獻
1有關他的出生日期,據他的自傳《柏楊回憶錄》的第一章《野生動物》所記,連他本人也不清楚,只知道是1920年,因此就用1968年入獄的日期3月7日作生日的日期。
2 李敖接受TVBS《國民大會》節目專訪!
3柏楊淩晨病逝,享壽88歲
4 骨灰撒綠島“柏老好走”
5柏楊回憶錄第二十八篇,防空洞裏的一幕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F%8F%E6%A5%8A
 
 
 

台長: 阿楨
人氣(5,746) | 回應(6)|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書評影評 |
此分類下一篇:《星星‧月亮‧太陽》
此分類上一篇:《策馬入林》

泰北孤軍
泰北孤軍後裔 無根走絕路【聯合報07.10.24謝鎔鮮、

泰北孤軍後裔吳守忠申辦台灣身分證,苦等十二年還拿不到,因身分不明、半生漂泊不定,始終不敢結婚,今年九月初在陽明山天母古道路邊以割腕自殺死亡。
卅七歲的吳守忠沒有證件,被警方當成無名屍處理。他的哥哥國小老師吳守智在弟弟失蹤後報案,台北縣警方說吳守忠沒有中華民國國籍,要吳守智向移民署報案;移民署又說協尋有紀錄,可能會「害」吳守忠拿不到身分證。吳守智跑了五趟,才完成報案。
吳守智最後「靠自己」上網查詢警政署的身分不明系統,發現士林警分局處理一件自殺案的無名男屍,在警員陳震紳協助下,查出這具無名屍就是他失蹤的弟弟吳守忠,讓吳守忠的遺體得以回家。
九月四日上午,民眾在天母古道附近一處登山步道的椅子上看到一具中年男屍,手腕血跡斑斑,身旁有一把美工刀。檢警研判該男子是割腕自殺,由於死者身分不詳,只能以無名屍通報各地警方清查轄內失蹤人口。
就在警方查無所獲的同時,在台北縣永平國小擔任老師的吳守智,九月八日在台北縣永和市住處發現弟弟吳守忠寫的一張紙條,上頭只有短短一句話「以後你們自己看著辦」。吳守智直覺不妙,趕緊報警協尋,最後靠著自力救濟找到弟弟的下落,但弟弟已自殺身亡。
吳守智說,他父親是民國卅八年撤入緬甸、泰國北部的國軍部隊軍官,家裡共有七男三女。他於七十年被大陸災胞救濟總會接到台灣就讀師專,後來順利在台灣教書。
他說,吳守忠排行老四,因為沒有國籍,只能在緬泰邊界流浪或住難民營。吳守忠十四歲那年泰國難民營解散,從此無家可歸、失蹤六年,最後找到住泰國的阿姨家,兄弟倆才再度連繫上。
吳守智說,他兩次替弟弟申請到台灣居留都失敗,九十四年間,吳守忠終於取得台灣的居留權,也來到台灣在餐廳工作,但一直拿不到身分證。
吳守智算了算,吳守忠為了爭取身分證明,十年間機票、辦理文件等共花了五十萬餘元冤枉錢,言談之間常透露無奈;八月廿二日兄弟還碰面吃飯,吳守忠神情無異樣,沒想到十幾天後就選擇走上絕路。吳守智認為,他弟弟是因為申請身分證過程受挫連連,對人生無望,才走上絕路。
吳守智很感慨,找到弟弟的那天是九月廿一日,過幾天就是中秋節,他卻得通知所有兄弟姊妹關於吳守忠的自殺死訊。

孤軍悲劇延續第二代 350人仍為國籍奮戰

緬甸泰北孤軍後裔無法取得身分證的苦,吳守智最了解。他說,政府欠他們一份情,令大時代的孤軍悲劇延續到第二代。
台北縣永和市永平國小書法老師吳守智,民國七十年到台灣就讀師專,原本畢業後須回泰北美斯樂難民小學教書;畢業前夕,美斯樂的小學被泰國政府關閉,他因禍得福留在台灣教書,還順利取得中華民國的身分證。
吳守智說,迄今在緬北、泰北一帶的國軍後裔仍無國籍,台灣稱這批人為「緬甸無戶籍國民」,據統計,這樣的人在台灣約有三百五十人,直到現在都還在為身分、國籍奮戰。
吳守智回憶,當年生活在緬甸共產黨的炮火下,經常躲戰爭,倉惶逃到台灣,填寫資料時竟不曉得媽媽的名字怎麼寫,最後只好硬著頭皮寫下近似的發音。
有許多和他情況相同的人,取得台灣身分證之後,為在緬泰的親人辦理來台依親定居手續,遇到的最多問題,就是雙方填寫家人姓名、年齡資料不一致,被懷疑造假退件。
吳守智說,他大哥已到台灣多年並取得身分證,但大嫂和子女還在緬泰北部,他大哥去年搭機到泰國和家人碰面,驗了DNA證明彼此有親子關係,但迄今仍未獲准來台。
他指出,為親人辦理入籍中華民國,必須到台灣駐泰國遠東商務中心辦理,緬泰北部孤軍後裔沒有國籍,到了曼谷還要四處躲警察,加上從緬泰北部到曼谷的車錢、飛機票、DNA檢驗費,都是一筆沉重的負擔。
2007-10-24 08:54:07
版主回應
投書-明褒實貶??評陸劇中國遠征軍 2011-04-28 旺報 【喬楚君/南京市】

 大陸電視劇《中國遠征軍》導演董亞春曾表示:「這是一部最有沉重歷史使命感的電視劇,我們要客觀、公正的還原歷史,對得起觀眾,對得起良心」。然而,筆者看完該片後提出以下疑點:
 一、這部片號稱「史詩」,但蔣中正(盟軍中緬印戰區總司令)、廖耀湘(新六軍軍長)有名字,無鏡頭;鄭洞國(新一軍軍長)、陳誠(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李鴻(新38師師長)無名字,也無鏡頭,這些歷史人物為何要將其湮滅?
 二、片中稱著名的「十萬青年十萬軍」運動全靠共產黨動員,才得以號召青年學生投筆從戎,與國民政府幾乎無關;而滇緬大反攻也靠共產黨宣傳;中共機關報《新華日報》被描述成當時發行量及影響力最大的報紙。
 三、花大量篇幅敘述戴笠將軍結黨營私,指使手下潛入新38師,企圖扳倒孫立人,將新38師擄為己有,不知本片掌握了什麼確鑿證據?
 四、該片幾乎花三分之一在描述重慶國民政府生活如何燈紅酒綠、墮落腐敗;而對於抗戰,國民政府的高官們被刻畫的極其麻木不仁且無能,以片中的說法:「他們上班時間只會討論股票與女人」,國難當頭,國民政府官員果能如此嗎?
 五、緬甸同古保衛戰之撤退,史實是:國軍第200師已被日軍四面包圍,彈盡糧絕,官兵們都認為必須撤退,戴安瀾師長多次致電杜聿明軍長請求允許突圍,最後在廖耀湘新22師的協助下方得以成功脫險。而在片中被描述成是國軍長官因不願與日軍作戰而強令撤退,廣大士兵對此很不滿。同樣是撤退,但微妙之間,該片可謂「用心良苦」。
 六、該片為了醜化國民政府,無所不用其極,如財政部稅警團一節:為徵兵,稅警團在大街上強拉學生入伍,如有不從,便對學生毆打,甚至勒令集體下跪。
 七、該片著重描述中國遠征軍是如何打敗仗,而對遠征軍孟拱河谷戰役等大捷,尤其新22師在瓦魯班一役,繳獲日軍司令官的關防大印,擊斃其參謀長,這些國軍打勝仗的史實,居然不拍攝。
 八、刻畫國民政府不體恤基層官兵,冷血殘酷,片中一位少尉軍官身負重傷,只有搭蔣中正的專機去重慶才能救治,結果機場憲兵隊見死不救。而該片為這名少尉安排的結局是:浴血抗戰多年,卻被國民黨的奸徒暗殺;史實是數十萬遠征軍將士的人生終點,多是葬送在共產黨的屠刀下。
留言
寫得好
台灣媒體選擇了一片大陸南京人寫的一篇文章,如果台灣人想瞭解大陸人如何讓看待國民政府,如何看待國民黨,應該選擇更多的大陸文章或者多看看大陸人在網上的言論。而不是有目的選擇其中一篇,某一個人的觀點和大陸的主流是有區別的。
我來回答文章中的一些質疑:
1、蔣介石、廖耀湘等沒有鏡頭很重要嗎?這不影響劇情吧?而且在劇中多次正面提到蔣介石,國民黨軍官的辦公室裡不都有蔣中正的畫像和青天白日旗嗎?
2、在抗戰中,中共的宣傳做了很多的工作不是事實嗎?難到只能表現國民黨抗日,不能提及共產黨抗日?
3、4、國軍里結黨營私、燈紅酒綠、墮落腐敗應該都是事實,連美國人都知道的。這也是爲什麽國軍在抗戰後的內戰中敗在中共手裡的原因。中共能戰勝國民黨,就是中共對國民黨軍隊太瞭解了,如果只能對國軍美化,而不能對其揭露的話,那就是國軍還在執迷不悟,國軍的戰鬥力可想而知了。
5、同古會戰變成了同古保衛戰這是事實,原因就是200師孤軍奮戰,援軍一直不能到來。200師的士兵們當然心裡憋氣,這有什麽可非議的。
6、國民政府拉壯丁確有其事,而電視里也是國軍軍官制止了這樣的事,怎麼上升到醜化國民政府了。再後來國民黨將要失敗的內戰中,拉壯丁更是不計其數。
7、電視劇主要描述的是遠征軍200師和新38師,劇情有側重,不能面面俱到,如果每個師、團、營、連都描寫到,那就不是電視劇了,而是流水帳,藝術是加工過的作品。
8、這部電視劇主要描寫的是抗戰,作者最後扯到了內戰,那就要論及內戰的是非曲直了,我不想在這裡長篇大論,但有一點我要說的,國民黨在內戰中戰敗,主要原因是國民黨的腐敗無能,何必扯到他們死在共產黨的手裡,既然國共兩黨撕破了臉,說這些很可笑。
最後我要說的是:在大陸,共產黨拍攝的國軍抗戰的電影、電視劇不計其數,我想問一句,台灣的國民黨有拍過共產黨的抗日電影嗎?從中可以看到兩黨的胸懷、氣魄、眼光不在一個水平上,國民黨根本不是共產黨的對手!
不是怎麼拍的問題,而是不敢拍的問題。如果在台灣拍一部共產黨抗日的電影,這個人在台灣死翹翹了。台灣人和國民黨的偏執比共產黨有過之而無不及,另外,不要扯民進黨,因為在共產黨眼裡,民進黨像小孩子一樣,在共產黨的眼裡是美國,是全球,而不是台灣的KMT和DPP
2011-04-28 11:39:39
柏楊死了
苦難89載 柏楊寫下終章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08.04.30

作家柏楊昨天凌晨一時十二分,因呼吸衰竭病逝於新店耕莘醫院,享壽八十九歲,遺體置放第二殯儀館。家屬決定先火化再舉辦基督教安息禮拜,預定五月十四日下午三時在北市濟南教會舉行追思會。
柏楊本名郭定生,筆名「柏楊」源於台灣橫貫公路通車前,他應邀為沿途景致題名,其中一站隧道位於「古柏楊」。柏楊即以這個優美的筆名發表揭發社會黑暗面的雜文,但他的人生道路從此不平。
為柏楊執筆回憶錄的周碧瑟,寫作途中常把筆放下來,凝視著柏楊說︰「您的災難,怎麼沒完沒了?」柏楊的創作分成「十年小說、十年雜文、十年牢獄、五年專欄、十年通鑑」五個階段,而創作往往與苦難相伴。
柏楊廿九歲時在瀋陽籌設「大東日報」,不到一年瀋陽淪陷。逃到台灣辦戶口時,柏楊便以瀋陽淪陷日十一月一日,做為戶口上記載的生日。
一九五○年,柏楊進入屏東農校當人事員,卻因「竊聽共匪廣播」被羈押七個月,這是第一次牢獄之災。出獄後的柏楊,以郭衣洞之名寫出平生第一篇長篇小說「蝗蟲東南飛」,開啟他「十年小說」的寫作生涯。
一九六○年柏楊開始寫雜文,「最初只談一些女人、婚姻之類的話題」,「自由中國」雜誌停刊後,柏楊決定以雜文接下「自由中國」監督政府的擔子。他的雜文尖刻鋒利、痛快淋漓,有著魯迅的影子,卻也讓當局如坐針氈。
一九六八年,柏楊翻譯在中華日報連載的美國漫畫「大力水手」,將「fellows」譯為「全國軍民同胞們」,當局認為柏楊故意模仿蔣中正總統的語氣,且漫畫內容是卜派父子流落到富饒的荒島,樂不思蜀,有意影射蔣氏父子,被調查局以「共產黨間諜」及「打擊國家領導中心」的罪名入獄近十年。後來他以三月七日被捕當天作為生日,來紀念這次苦難。
十年牢獄,柏楊在獄中完成「中國歷史年表」、「中國人史綱」等作品。出獄後,他持續在報上撰寫專欄、批評時政,並矢志為人權奮鬥,後來終於促成綠島人權紀念碑的建立。
「我一生幾乎全在地獄,眼淚遠超過歡笑。」但柏老也認為「絕大多數中國人都比我更苦」,他的經歷是民族、時代的災難,而不是某一個人的災難。柏楊相信「災難會成為跳板」,兩度把受難日當做生日,激勵自己成為浴火鳳凰。
與柏老相交超過卅年的遠流董事長王榮文表示,柏老生前遺願是將骨灰撒在曾監禁他的綠島附近海面。這個心願不僅象徵柏老的心胸,也代表他的苦難經過昇華,已成為與自然長存、屬於全中華民族的智慧寶藏

柏楊一輩子說真話 苦於沒人聽【聯合報╱記者 陳宛茜】

柏楊一輩子都在說真話。他因說真話入獄十年、妻子求去,他無怨無悔;他因說真話成為兩岸中國人的偶像,他也從不驕矜。他曾在封筆之作上寫道「不為帝王唱讚歌,只為蒼生說人話」,正是他一生的寫照。
六○年代正值政府推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之際,柏楊卻在報上為文,直指中華文化是「醬缸文化」,中國人是「醜陋的中國人」,給當權者狠狠一巴掌。他自知「每一篇文章刊登時,對無所不在的國民黨特務而言,幾乎都是一記強力震撼」,「可是我控制不了自己,一遇到不公義的事,就像聽到號角的戰馬,忍不住奮蹄長嘶。」
去年金庸來訪,王榮文帶著金庸送給柏楊的新書,上山探望柏楊。他問病榻中的柏楊想什麼,柏楊回答:「想為什麼西方民主比東方好?台灣民主比中國好?台灣民主的品質為什麼不好?」後來柏楊以毛筆回信給金庸,試筆時寫下一段話:「我們都是用西方民主的輪胎走東方的『官場現形記』,不漏氣才怪!」即使在病中,柏楊念茲在茲的還是台灣的民主,說的依然是清醒無比的真話。
柏老雖被視為「台灣的良心」,但晚年卻常有「沒人聽我說話」的感慨。前年九月封筆前,他對寫作熱情不減,卻只有香港明報找他寫專欄,曾擲筆長嘆「台灣沒人找我寫文章」。
說來諷刺。就在柏老纏綿病榻、開不了口之際,正逢總統大選;他的出入院,病床上無意識的搖頭、點頭或嘆氣,都被藍綠陣營各自解讀成他們想要的答案。這時候的柏老,最後成為一個被政治粗暴挪用的象徵符號。
如今,柏老或許想告訴大家,不要再利用他的嘴巴說話了。如果你想念柏老,就打開他的著作,好好聽聽他不畏權勢的真話。

另類夫妻》張香華看他 全是浪漫【聯合報╱記者陳宛茜

柏楊一生多災多難,但他晚年卻是在妻子張香華與愛貓「熊熊」的陪伴下,在花園新城度過一段靜好的安穩歲月。
張香華和柏楊在友人聚會上認識。當時柏楊剛出獄,形容自己是「流浪漢」,對雍容華貴的張一見鍾情。隔天他馬上寫一封情書給張香華,張香華看完情書告訴他,你剛從牢裡出來,不能再受任何打擊。柏楊則回答,我從不怕任何打擊。那一刻,不顧兩人近二十歲的年齡差距,浪漫的張香華愛上了勇往直前的柏楊,半年後便結婚。
老夫少妻的文壇眷侶中,柏楊夫妻是相當另類的一對。傳統的「名人之妻」多半靜靜躲在名人光芒下,為他磨墨端茶、編輯作品。張香華卻敢大剌剌地說: 「我不滿足於只做一個人的妻子。我有自己的能量,要追求自我的完成。」
張香華嗓門大、說話直爽,會在媒體前直接吐槽「柏楊小說好糟糕」。他們在花園新城的家裡有三個書房,張香華便占了一個半,比柏楊還多了半個(另外半個是助理)。她出了多本詩集、經常一個人旅行、在家裡開熱鬧派對。上星期被周刊爆出牽手情的徐榮昌,其實便是這些派對的常客之一。
有一次,張香華請老師到家裡教佛朗明哥舞,年近九十的柏老還勉強跳了一段,才坐到旁邊看愛妻忘情熱舞。他認為,夫妻倆「各有所司,要看不同的場所,彼此成全,沒有必要覺得委屈或被埋沒。」
然而張香華是浪漫的。她嫁柏楊時,柏楊雖是文化明星,卻一窮二白、還害得張香華被警總監視。張香華卻覺得又老又窮的柏楊「很浪漫」:注資治通鑑很浪漫、當思想犯很浪漫、建綠島人權紀念碑也很浪漫,「去完成這麼大的夢想,就是件很浪漫的事」。結婚多年後,張香華才突然發現她是柏楊的第五任老婆、不是第三任,她也沒動氣,體諒這是「時代的問題」,這樣的大氣也非一般女子能比擬。
外人看這對夫妻,可能會覺得妻子沒大沒小、怎麼可以對「中國人的文化偶像」大呼小叫?愛貓成癡的柏楊則形容妻子就像貓一樣「看起來好像很傲慢,但心中是火熱的」,而他給她「很大的空間」。

人權象徵》和歷任總統 倒吃甘蔗【聯合報╱記者李祖舜、

總統當選人馬英九表示,柏楊去世象徵一個時代的結束,五二○就職後會要求有關部會落實人權。陳水扁總統昨天也明令褒揚,並指示家屬妥善治喪。
柏楊昨天凌晨因肺炎併發呼吸衰竭,病逝台北縣新店市耕莘醫院。新店市耕莘醫院內科部副主任林恆毅表示,柏楊廿六日病情開始惡化,立即與他的妻子張香華聯絡,張香華表示已簽下拒絕插管意願書,如果病況危急拒絕插管或是做心肺復甦術的急救,讓老先生有尊嚴地離開。
柏楊傳奇的一生,與中華民國遷台後的歷任總統都有淵源,從因政治案件入獄、到出獄、獲得平反、甚至出任總統府資政,他與歷任總統間的關係可說倒吃甘蔗。
柏楊在蔣中正總統時代被判死刑後改判處十二年有期徒刑,後因蔣中正過世全國特赦才提前獲釋。儘管被關與蔣總統脫不了關係,但柏楊對於蔣經國仍高度肯定,強調蔣經國對於台灣民主貢獻功不可沒。
李登輝總統任內,開始著手興建綠島人權紀念碑,柏楊也高度肯定,強調李登輝主政時代的中華民國,在台灣是中國歷史上最好的一段時代,因為每個人都敢說,都敢罵,「不必怕有吉普車等在門口把你帶走。這是李總統對人權的最大貢獻。」
陳水扁總統初上任時聘請柏楊出任總統府有給職資政,隨後並頒發「回復名譽證書」給包括柏楊在內的五百多位政治冤獄受難者,首度給予柏楊政治「平反」。但柏楊對陳總統去年提出的戒嚴說,頗有微詞,甚至在就醫時拒絕進食。陳總統本月廿六日曾赴醫院探視柏楊。
今年大年初一,馬英九親赴柏楊家拜訪臥病的柏楊,柏楊直言勸諫,指馬遇到大事反應總是慢半拍,希望他身邊有個「魏徵」型的人物,還送上自己過去寫資治通鑑的魏徵、唐太宗等篇章影本,當時馬對柏楊承諾,未來若當上總統,一定把畫掛在辦公室,提醒自己不要變「醜陋」。

生前遺願:骨灰灑在綠島海面【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

「他是一個一以貫之的勇者。」與柏楊相知將近三十年的遠流出版社發行人王榮文說,柏楊不管寫什麼文章,都是替人打抱不平。即使纏綿病榻,仍然充滿勇氣。
遠流出版社成立柏楊治喪委員會,柏楊遺體將火化,將遵照柏楊生前的遺願,將骨灰灑在綠島附近海面。同時由於柏楊是基督徒,近期內也將舉行追思禮拜,供外界弔唁。
柏楊過世,多年來替柏楊出版著作、也是好友的王榮文說,有人說柏楊十年小說、十年雜文、十年歷史、十年人權,但不管下筆寫什麼,永遠是替人打抱不平。而且萌發人權思想後,更是著墨於歷史,發願寫柏楊版資治通鑑,希望發揮更深遠的影響力。
即使是生命後期,經常纏綿病榻,不過虛弱的柏楊仍是生命的勇者,即使戴著呼吸器說不出話,仍睜大雙眼,用堅毅的眼神跟來者示意溝通,王榮文也說,「他是我見過最堅強的人」。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趙慶河則認為,柏楊最大貢獻就是把史學經典通俗化。他的柏楊版資治通鑑或許有些學者評論,觀點不見得反映真相,但是柏楊將嚴肅文學引渡為現代易讀的白話文,也讓許多讀者親近經典,加上他的社會正義感以及勇於批判,仍是學術界上不可抹滅的貢獻。

柏楊遺體將先火化 再辦追思會【中央社008.04.29

知名作家柏楊(郭衣洞)今天凌晨一時十二分病逝新店耕莘醫院,享年八十九歲,已移靈台北市第二殯儀館,家屬決定先火化遺體,再舉辦基督教安息禮拜追思會。
柏楊於二月二十四日因吸入性肺炎住進耕莘醫院,並多次進出加護病房,總統當選人馬英九於四月十六日前往探視,總統陳水扁也於四月二十七日下午以私人不公開行程探視柏楊,並以「勇士」稱呼,柏楊當時也打起精神回應。
今天清晨一時十二分,柏楊呼吸衰竭過世,妻子張香華、大兒子郭本城夫婦、二兒子郭本垣夫婦、自中國大陸西安趕回的女兒毛毛(崔渝生)與孫子曹晉陽隨侍在旁。
柏楊小女兒佳佳昨天才離開台灣返回澳洲,長女郭素華正趕辦手續返台

柏楊的心願【聯合報╱黑白集】

文壇耆宿柏楊溘逝,家屬將依其生前所囑,將骨灰灑在綠島海面;如此,他的遺蛻將回歸自然。柏楊的生平與著作,反映了將近一個世紀以來的時代變遷;而他從時代變遷中引發的文化反思,則從此走入歷史。
柏楊一生,歷經了大陸戰亂的危難、流離來台的艱辛、威權時代的白色恐怖、台灣解嚴與民主進展、首次政黨輪替、八年內耗空轉,以及二次政黨輪替的序幕。
他早期的名著如《異域》,抒寫的是戰亂流離中軍人的悲劇,他後期的通俗化史著則凝聚了他對中國歷史與文化的批判;而他一以貫之的堅持,是對人權的捍衛與對時政的針砭。無論捍衛或針砭,其實均閃爍著公共型知識分子的淑世關懷。
正因為他對人權與民主的嚮往,柏楊曾為實現了政黨輪替的民進黨熱情歡呼;可是,後來扁政府的貪腐與鎖國卻令他黯然神傷,大選前陳水扁一度提出「戒嚴論」,更令他不勝驚悸。
今年春節時,馬英九專程去探病並請益,他特贈所著史論中有關魏徵與唐太宗的摘錄,顫顫巍巍地忠告馬「要聽諍言」。顯然,他雖期待二次政黨輪替能使台灣振衰起敝,但也認為若要重開盛世,主政者必須有採納諫諍度量與慎思明辨的能耐。
首次政黨輪替讓柏楊失望,他在世的最後時段頗寄望於未來的新政府。但願未來綠島海面的碧波能見證:柏楊的此一寄望未再落空。
2008-04-30 08:55:06
版主回應
柏楊手稿 捐北京現代文學館)的感想 2006/12/16

編按:沒有長期與穩定的國家文化政策作為支持的後盾,只靠目前的法律與道德勸說,是不夠的。
只要國家不重視,未來類似柏老將個人收藏送到他地的事件將會不斷的發生,之前張學良與蔣經國的日記都被家屬捐給美國,為什麼這些政治人物會把個人文書捐給外國?而不是留在國史館?除了政治的考量之外!對國內相關檔案保管單位目前的處理方式與保存環境的不放心,也是現實的考量!當然捐給美國不如捐給中國來敏感,所以當時國內並沒有特別注意!但這次就不同,一向反共的柏揚會把在監獄的文書捐給中國現代文學館,就是信任文學館會持之以恆用心的保存這些文書,並且得到國家政策的支持,不用擔心何時無以為繼,而台灣的國家文學館現在依舊「妾身未明」人員與經費都不確定,對未來的營運方式都還在立法院審議,換成是我也是和柏老一樣「不放心」,也難怪柏老會把獄中的文書與物件捐給中國了!
希望這能給台灣的文化主管機關一個警告,如何建立一個穩定永續的文化政策並以此發展相關文化機構使其能永續經營,尤其是博物館更需要這樣的環境!各位你認為呢?

柏楊手稿 捐北京現代文學館 2006/12/16

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副館長周明,15日率領徵集室主任劉屏等三人,到新店花園新城柏楊家中簽約,接受柏楊捐贈的手稿與文物。該批文物已於上月運抵北京,除了成立「柏楊文庫」,預計明年五月前會先舉辦一次特展。
周明表示,柏楊文筆犀利、妙語如珠,是台灣第一位因雜文而名聲大振的作家。他代表館方衷心感謝柏楊對現代文學館的信任與支援,以及對中國現現代文學事業的貢獻。
該批捐贈的文物包括柏楊所有著作版本、部分手稿、作品剪報、讀者通信、雜誌書籍、柏楊使用過的文具桌椅等。
「文物可以說很多的故事!」協助捐贈的遠流董事長王榮文表示,「柏楊文庫」不僅讓學者多一個研究柏楊的平台,還可透過文物重建當時的時代情境,讓大陸讀者了解台灣的時代故事。
http://tw.myblog.yahoo.com/taiwan-museun/article?mid=-2&prev=439&l=f&fid=5

南大典藏柏楊手稿文物 將籌設柏楊文物館3/21/2007中央社記者張榮祥

國內知名作家柏楊手稿文物永久典藏在台南府城。柏楊的夫人張香華今天代表柏楊致贈一批手稿文物給國立台南大學;南大也準備籌設柏楊文物館,且對柏楊作品進行教學及學術研究。
柏楊八十八歲米壽,南大將有史以來第一個名譽博士頒贈給他,且在前台灣團結聯盟主席蘇進強的協助下,取得柏楊的手稿文物,包括柏楊自1949年來台後的重要證書、結婚證書、資治通鑑手稿、校對稿、雜文手稿等。
今天的捐贈儀式,由張香華代表致贈給台南大學校長黃政傑,蘇進強、遠流出版公司董事長王榮文等人都在場觀禮。黃政傑說,柏楊的成就、人格、人權奮鬥、文學素養備受尊重。
張香華表示,從沒有文憑的柏楊,獲頒南大名譽博士,手稿文物又能保存在南大,柏楊是帶著感恩的心看待這些事,柏楊和台南有淵源,曾經在國立成功大學教過書,柏楊的文物手稿留在南大,不是柏楊選擇南大,而是黃政傑及淵源選擇了柏楊。
王榮文則說,除了中國北京的現代文學館外,柏楊的文物手稿大多會留在台南,包括南大及國家台灣文學館;國家台灣文學館也正準備展開柏楊文物手稿的數位典藏工作。
南大除了典藏柏楊手稿文物外,也將在南大後門慶中街四棟教師宿舍整建柏楊文物館,重建柏楊早年在台北縣市的住家、綠島牢房、花園新城住家的客廳、書房、臥室及起居室等六個空間,還會製作柏楊蠟像,供遊客及讀者參觀。
2010-09-08 12:22:25
簡繁體戰
簡體?繁體? 泰北孤軍另類戰爭【聯合報╱記者林敬殷08.05.25

五年級生以前的朋友,相信都記得「送炭到泰北」這個活動;費玉清的「美斯樂」,也還能哼唱兩句。時隔廿年,美斯樂和周邊的義胞村,雖然離小康還有段距離,但已經不再是當年一窮二白的殘破景況。
然而,解決了生計問題,接著的是更嚴苛的「政治認同」。民進黨執政八年間,中共趁虛而入,藉著泰國政府協助,開始向泰北華校贈送課本、提供升學機會。此消彼長,兩岸一場「另類外交戰」悄悄在這裡開打。
泰北義民文史館館長兼泰國華校交流聯合會會長曾化儀,正率領一群泰北華校教師在淡水講習。她接受訪問時表示,當地有超過百所的華文小學和初中,並有一所高中,早年華校是唯一傳授知識的來源。八○年代中起,泰國政府陸續設公立學校,目前的情況是,義胞村的孩子白天讀泰校,下課後及假日讀華校,華校以教授華文、中國歷史、文化相關課程為主。
一九八二年,「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現已改名中華救助總會)成立泰北工作團,透過救總,國民黨政府不僅送錢送物資,更重要的是提供華校學生返台升學的名額。
但二○○○年民進黨政府上臺後,開始刪減對泰北的援助。一個讓泰北工作團團長龔承業念念不忘的往事,是興建義民文史館時,當時國防部長湯曜明原已承諾捐助一千萬元;但民進黨大老康寧祥正好接國防部副部長,湯於是「禮貌性地」希望工作團向康寧祥簡報,不料簡報後,這筆錢就沒了,至今沒人知道怎麼回事。二○○四年,救總轉為人民團體,泰北工作隊解散。
此時,中共開始向孤軍招手,進入孤軍村詢問當地「有沒有什麼需求」?廈門大學副校長去年第一次在美斯樂現身,提供多個獎助入學名額,成績好的進本科,不好的進先修班,就如以往中華民國政府向孤軍後裔提供的機會。
之後,大陸更送來大批全新簡體字教材,「夠不夠,要多少我們送多少。」一邊是整落整落簇新的簡體字教材,另一邊是新舊夾雜,數量不足的台灣課本,要不要用大陸書?要不要教簡體字?在當地華文教師間引發重大爭議。
曾化儀說,大陸物資進入之初,當年孤軍參謀長雷雨田將軍曾召集會議,嚴厲告誡「這是統戰,不能接受」;九旬老將的耿耿孤忠,讓人鼻酸。但一些情況比較不好的村落,已經被迫接受。

古文艱澀 基測國文超難>中時08.05.25

 國中基測廿四日起舉行兩天,昨日上場的國文科,被考生認為是歷屆最難的一次,因為許多答案模稜兩可,不知如何答;文言文比例多,古文用字又艱深,尤其閱讀測驗〈莊子讓王篇〉一題,提及孔子詢問顏回為何不當官,看得很多考生哀哀叫,感覺像天書,回家後還激動得不得了,直問:「到底啥米意思啊?」
 國文科超難,倒是自然科和英文科,學生的反應認為還算簡單。英文部份美國職籃NBA和歌手諾拉瓊斯都入題,非常靈活,不少考生認為可得滿分,但還是有考生認為並不容易,顯然,「雙峰」現象依舊難免。至於自然科四川大地震也入題,考生的反應是「比想像簡單」,老師預估滿分者可上千人,也因此,可能直接影響讓今年前三志願的分數提高。
 台北市立景興國中考生謝宜甄表示,孔子與顏回對話的文言文題,她看了五遍才看懂,題目落落長,「孔子愀然變容曰:『善哉,回之意,丘聞之…』」最後她選一個答案為「不以利自累,是指不為了利祿而勞苦自己」,花了很多時間。
 台北縣永和張正明考生說,莊子讓王篇這題,整段文言文如「無字天書」,許多考生直說看不懂。大灣國中陳郁文說,孔子與顏回兩人對話語意相當艱澀,跟學校學的文言文程度有很大的落差。
 一位家長說,女兒考完國文後,回家還激動得不得了,因為「太難啦」。歸仁國中程冠達說,文言文題目很多,答題時較沒有把握。考生莊振永則說,今年的國文寫得很不順,尤其是第廿題後越來越艱深,光看題目就要花不少時間。
 考生潘為甫認為,國文考題題型則是歷屆以來看過最難的一次,例如〈桔生淮南則為桔,生回淮北則為枳〉,這題表達相同東西生在不同地方就有不同名稱,平日罕見的觀念題,若沒有多閱讀課外書,會很難下筆。
 另一題為有關「多多鳥」的題組,也讓很多人寫到「都亂了」。全篇對多多鳥介紹很多,其祖先是鴿子,後來飛到一個島之後,食物豐富、沒有天敵、生活好、無戒心,其生活是「優哉!游哉」,後來西、葡兩國的人大量捕殺,也因一場傳染病而使得多多鳥滅絕。
 題目問「優哉!游哉」是什麼意思?答案選項包括「善於游泳」、「嬉戲追逐」、「從容自在」,台北市立龍門國中蔡姓學生表示,初看到這題一度「傻眼」,「優」、「游」兩個字在一起怎麼選呀?後來只好想「優」會不會是優雅、優裕,才一下子想通,最後選「從容自在」。
2008-05-25 09:00:45
版主回應
異域孤軍 泰北送炭 薪火漸歇

記得送炭到泰北嗎?這個台灣熱情的援外活動,在走過第廿二個年頭之後,不僅炭火漸歇,連與泰北援助工作淵源最深的中華救總,上月於美斯樂建成泰北義民文史館後,工作團亦即將解散。
沒有人知道,對那些已在作家柏楊「異域」一書留下英烈紀事、曾付出無限血淚和巨大悲苦擁抱中華民國的戰士忠魂而言,他們若在天上有知,目睹後世骨血為圖發展而漸泰化,遠在台灣的祖國則猶為統獨路線喧騰對抗,究竟將作何感想?
即使那些忠魂終已有家,一個以泰北義民文史館為名、由孤軍後代建於異域的「忠烈祠」。孤軍當年轉戰中緬泰寮邊境,最後為清剿泰共建奇功,如今泰國政府不僅已逐漸接納孤軍後代,相當於我參謀總長的最高統帥還親抵致敬。
泰北義民文史紀念館位於美斯樂,上月廿日落成時,廣被昔年構成孤軍骨幹的三軍、五軍遺老及眷屬,視為最大盛事。儀式結束後,兩位孤軍精神領袖雷雨田和陳茂修,深沉地望著陣亡官兵靈位,孤軍歷史似已畫下句點。
對辛苦耕耘泰北的救總而言,他們的泰北援助工作其實也同時畫下句點。文史館成立同時,泰北工作團即開始撤出,團長龔承業將解甲返台,雖然救總表示,「救助工作不間斷」,但在撤團之後,救助規模再難如前。
過去廿二年,救總長期在泰北濟弱扶傾,國民黨時期,救總是政府突破國際政治壓力照拂泰北僑民的推手,工作範圍遍及危難救助、華文教育、房舍道路、水電設施、醫療及農技協助。與國內其他參與泰北援助工作的慈善團體相較,救總投入的經費最高,組織與執行力最強,對泰北資訊和民情的掌握最深入。
不過,救總終究是民間團體,而非多數泰北同胞所認定的政府化身。政權輪替前,國民黨即已不再提供救總資源,輪替後內政部僅核予極少數的社福補助,不景氣時慈善勸募大不易,半年前開始,救總已被迫裁員瘦身。
泰北面積大於台灣三倍,也是著名的「異域」故事舞台。民國卅八年大陸淪陷,國民黨駐雲南嫡系部隊兵敗,一批孤軍輾轉進入滇緬未定界,此後改編整訓,成立雲南反共救國軍,更在孤立無援境遇下幾度突擊大陸,大敗進擊緬軍,此後在聯合國壓力下,兩度撤運來台,半數明撤暗留的部隊,最後進入泰北山區,協助泰方平靖共禍後定居下來。
逾半世紀以來,撤退到泰北的孤軍和後裔,不斷地唱著歷史悲歌,他們因不願放棄中華民國而飽經血淚,早年他們視泰北為過境,泰方亦視他們為過客,未料許多人要終老於此,泰方當年雖借孤軍之力剿共,但幾經反覆,直到最近才真正接納他們。
孤軍是東南亞華人史上最特別的一個篇章,他們對共黨的仇恨與對祖國的渴望,反形成艱苦難解的認同問題。許多老戰士一方面永遠無法理解台灣後來的政局演變,無法原諒昔年台灣政府任令他們自生自滅,可是另一方面他們又不願也無法融入泰國社會,結果過去常被賦了官方色彩的救總,竟成孤軍與祖國的最後一絲連繫。
但時代終究還是變了。絕大多數孤軍已逝,在世者至少都已年過七旬,從清萊省到清邁省的近九十個難民村,第二代甚或第三代早已接下生活擔子。大多數孤軍第二代已歸化泰國籍,六秮年代才陸續自滇緬加入的新血,往往亦取得無國籍難民的隨身證。台灣越來越遙遠,他們生命裡最重要的課題是好好生活下去,泰化或本土(泰國)化反成為他們必須克服的課題。
http://www.whobirdyou.com/whobirdyou/viewdoc.asp?id=152

藍慧:台灣送炭到泰北炭火越來越弱 - 亞洲週刊

陳水扁執政後,僑委會去年撤消了在泰北的清萊服務處,中華救總泰北工作團也在今年解散。曾經叫得響亮的「送炭到泰北」,炭火漸弱,如今只靠民間的點點火苗繼續燃燒。有的孤軍後裔泰化,有的則到台灣落地生根。
……………
http://www.yzzk.com/cfm/Content_Archive.cfm?Channel=ae&Path=349781931/19ae2.cfm

泰北難民村的宣教反思與建議
http://www.globalmissiology.org/chinese/s2/practical3.htm
2010-09-08 12:30:52
阿楨
赴中國就學 泰北留學生心結難解(另參本館:公視怎麼了)

兩年前數百名泰緬孤軍後裔,在自由廣場靜坐,希望取得合法居留權,後來經過修法後,問題終於得以解決,他們也感嘆、要取得台灣身分很不容易。不過這幾年、經濟崛起的中國大陸以「照顧泰北同胞」為名,給獎學金、給海外護照,因此在2006年9月,有了第一批泰北學生到中國留學,堅決反共的泰北孤軍後裔,面對中國得招手,也出現了難解的情結。
小學裡國歌唱得響亮,中華民國國旗也隨處可見,這裡不是台灣是泰北,他們都是泰緬孤軍後裔。
這裡的孩子從小學ㄅㄆㄇㄈ,夢想長大後到台灣讀書,但是從2006年開始,情況有了改變。
袁振保目前就讀中國福建泉州華僑大學四年級,他是第一批到中國留學的泰北學生,到台灣讀書要考試,還要提出許多證明,但是到中國讀書完全不用還有獎學金,而且馬上能夠從難民馬上變成有身分的人。
2006年到現在已經有四批泰北學生,陸陸續續到中國留學,過去幾年,經濟崛起的中國大陸提供優渥條件要「照顧泰北同胞」。2009年5月,泰北大谷地華興中學,全面改成大陸教科書,課本裡總統蔣公民族英雄變成民族罪人,親共的行為也在當地引發軒然大波。
當中共官員踏上長期反共的泰北、當中華民國國旗變成五星旗,泰北華人的矛盾情結、紀錄片導演陳文正透過鏡頭,完整記錄,周二晚間十點【紀錄觀點】將完整呈現。
2011-03-23 12:47:28
版主回應
公共電視【紀錄觀點】發現少校

製片人:鄧康延/導演:龍淼淵/攝影:沈曉閩/ 出品:越眾影視
紀錄觀點說明:《發現少校》原片長為99分鐘,紀錄觀點將分上下兩集播出,每集片長約為50分鐘。
一位美軍少校的兒子,將父親六十多年前寫滿中文名字的小紅本和數張中美軍官合影發向網路,不知不覺攪動了滇緬戰場的塵封記憶,許多不?人知的中美遠征軍的悲壯、傷感、榮耀浮出水面。歷時兩年,遠征軍後代跨越中美大陸尋訪,發現了1945年南京日本投降儀式警衛營營長,現年92歲,隱姓埋名;發現數件國家一級戰爭文物並帶回中國收藏;也發現了讓歷史喟歎的兩個少校不同尋常的生命軌?和歷史悲欣。本片獻給捍衛民族榮耀的人。
剛知道這個故事的時候,我不敢做。戰爭離我輩太遠,現實中如此,書上也如此。直到與趙老初次見面,陋室清靜,90 多歲的老人,一開口,懷疑他練過獅子吼,一握手,懷疑他常玩鷹爪功。其氣場“正”,一下把我“罩”住了。他如何經歷那些無常的時代?
史料之於歷史片何止點睛之用。番邦舉國之名為公眾提供素材文檔,咱這上個FACEBOOK 還得翻牆。美國父子事無巨細的收集癖好,在 65 年之後,竟然幫助趙老重得精神世界的光亮。趙老和家人的一句“謝謝”,讓我再次明瞭紀錄片的美麗和魅力。
歷史必須傳承,這是每一代人的責任。歷史必須鮮活,這是記錄當下的意義。《發現少校》是一堂生動的歷史課,我有幸列席,接接地氣。

《發現少校》電影版首映 主創現身交流

  【深圳商報2011年01月19日訊】(記者 劉 瑜)一張遠征軍的軍官合影,一本美軍少校的中國軍人聯絡本,一位中國少校深藏60多年的抗日戰爭南京受降儀式的故事,一段美國國家檔案館新發現的健在老兵的影像……1月22日下午2點半,在圓筒藝術空間將舉行紀錄片《發現少校》電影版的首映及主創交流活動。
  這部由深圳市越衆影視有限公司出品的紀錄片講述的是如何“發現”見證南京受降儀式的遠征軍少校的故事。這是一群深圳紀錄片人歷時3年、跨越大洋兩岸、走訪幾十位盟軍老兵完成的一次65年後的致敬之旅。周六的首映活動,製片人鄧康延、導演龍淼淵、片中人物晏歡將與觀衆共同分享屬於中國人的歷史榮耀。
  今年94歲的趙振英老人是南京1945年9月9日受降儀式的見證參與者,當時擔任受降儀式的警衛營長。“發現少校”的是居住在深圳十來年的香港建築師晏歡。這位民間抗戰史的研究者一直沉浸於中緬印戰場研究,他早已過世的外公是新一軍軍長潘裕昆。潘將軍曾在密支那戰役中率領敢死隊獲取大勝,重新打通中國最重要的運輸綫滇緬公路。
  晏歡歷時3年,通過美軍少校珍存的一本中國軍人簽名的小紅本和中美遠征軍軍官合影照片,不僅找到簽名本上多個遠征軍後代,還發現了健在的遠征軍少校趙振英,由此,一段湮沒於歷史的中美盟軍的榮耀、悲傷和深埋的故事浮出水面。2008年,晏歡前往北京拜見了趙振英老人,趙老塵封的記憶之門一點點被打開,講述了受降儀式場地的許多細節和他自己的秘密。而這些悲欣往事他從未和任何人談過。更具有傳奇性的是,几乎同時,在美國國家檔案館,竟然發現了65年前趙振英的紀錄片影像片段。
  據悉,該紀錄片2010年11月底曾在央視十頻道《人物》欄目連續播放6集,而在近日揭曉的“國家記憶2010·致敬歷史記錄者”評選活動中獲得“年度歷史影像奬”,由深圳人“發現”而走進大衆視野的抗戰老兵趙振英獲得“年度特別緻敬奬”。
http://dailynews.sina.com/bg/ent/film/sinacn/20110119/19012174384.html
2011-04-09 11:15:56
阿楨
《邊城啟示錄》泰北孤軍的祖國夢2012-02-14 中國時報

 一九四九年國共戰爭失守撤台,最後一批從雲南撤出的國民黨部隊接獲上級密令留守,等待時機反攻大陸,這一等竟讓他們成了名符其實的「孤軍」。導演李立劭耗費三年深入泰緬邊境,以紀錄片《邊城啟示錄》記錄這群如浮萍的老兵在異地為生存奮鬥,如何教育下一代,謹記心中的「祖國夢」。
 「台灣的祕密口頭轉達就是藏三個月。藏三個月,藏到今天,我們藏了四十八年。」雲南反共救國軍第五軍參謀長雷雨田將軍在受訪時說,當年國共內戰最後在聯合國施壓下,多數留守雲南緬甸的軍隊必須撤退回台灣,他們卻收到上級命令留守,並在政府沒提供任何補給、被外界汙名化的情形下,繼續靠著相信祖國的信念留在異鄉。最後他們卻淪落為泰國僱傭兵,幫忙清剿泰共,甚至為了擁有國籍,不惜以鮮血戰役,換取泰國身分證以得到居留權。
 李立劭的紀錄片《海南阿嬤》、《草嶺》曾被列為二○○○年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觀摩片,拍攝《邊城啟示錄》緣起於十年前的教師節,他來泰北邊境的一所華語小學參訪,在泰國北部小鎮他驚見一群人唱起《孔子紀念歌》,還對著孔子像三鞠躬。他探查後,回頭記錄這群「被遺忘的泰北孤軍」。
 李立劭表示,泰北地區涵蓋清邁、清萊兩省,外景隊成天以吉普車在各個山頭村落中尋訪分散四處的耆老與見證者,「荒煙漫草堆中都是一座座陣亡將士的野墓,活著的老將軍們也已高齡九十歲。」
 國家政府早已遺忘這群軍人,這群孤軍卻不忘反共情仇及炎黃子孫的身份。每逢雙十國慶日,泰北華校的子弟仍然手舉青天白日滿地紅旗,高唱《國歌》及《中華民國頌》。影片中的泰北孤軍後代出生於異地,心中卻認同遙遠的台灣。
 片尾,這群泰北孤軍甚至還率團參加民國一百年的國慶典禮。李立劭說,「在兩岸日漸交融的當下,他們成了意識型態的犧牲品,這群老兵們的堅持,彷彿成了一齣歷史荒謬劇…。」公視十四日晚間十點播放。
2012-02-14 09:40:19
美國黑金
2020-01-09 23:44:5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