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1-01 01:29:23| 人氣2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信銘1029第五章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明道管理學院 夜二技 中文系四A 程信銘 0328303

《仁者無敵》- 第五章讀後感
<摘要>
1.引用論語的原文如下: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不善者而改之。」
(2)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2. 顏回為人抄書換錢,書肆老闆卻只付給工錢的一半,他只得忍氣吞聲,以德報怨。而盛怒的子路打抱不平,握著劍,只想以怨報怨,找人理論。孔子認為這兩種方法皆不能發揮效用,當著他們的面,便晓以「以直報怨」四個字,他覺得要以公平正直來回應別人對你所做的不公正事。於是,一行人便前往老闆的書肆,三繞兩繞,便巧妙地讓老闆自知理虧,好不慚愧地將工錢補足,一群弟子也為之稱快。
孔子也舉出宋襄公領軍在塭地與楚軍交戰的實例,說明仁義處世待人的美德並不是一成不變,而是因人、因時、因地有所不同的面貌,否則,只是愚蠢、軟弱、和無力感。「正直」也是,並不是一時的心直口快和直率,是要有方法和智慧的。
孔子另外認為,學習御術本有其駕馭之道,他以造父御車的故事讓弟子們低首思考起來,此路是等同於治國之道。國家就是一輛大馬車,德法就如同銜口、籠頭。君王就是駕車人,官吏就是韁繩,刑罰就是馬鞭。。君王治國就是要掌握好這韁繩和馬鞭。語罷,孔子還表演了一手「駕兵車,執干戈」的本領,博得眾人喝采。

<札記>
「仁者愛人」但這樣仁義處世的精神卻也不是毫無區分,無所依循的。譬如面對無誠信立足的人,或是作奸犯科之輩,就不能因為婦人之仁導致善惡不分而一視同仁了,這也只會讓沒有仁德的人繼續殘害心中有仁德的人,那自我要求的標準豈不是與此相衝突了。「正直」的實踐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只認為率性而為是真誠的表現,常常便會在不自覺中與人口角,把事情搞砸,畢竟,人際關係是複雜的,而社會也是多層次面。就像「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這句廣告詞會引起軒然大波,便是這樣的道理。隨性所至,發乎真直的性情,也是要看場合的呀!
文中提及「三人行,必有我師」的觀念,正是要大家透過不斷的學習及自我反省,來提升個人的知識與本質,去除一些不必要的本位主義,如果能夠從周遭相處的許多人汲取經驗,差不多便能避免那些弊端。而不是像現在的諸多學習者,只能困陷在那僵直的教育體系內卻跳脫不出來,無法過濾篩選自己想追求的一面。若能以此句話自勉,除了能時時惕勵學習去明辨真諦,更能養成一顆謙卑的心。

台長: 中文小僂儸
人氣(2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