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8-05 11:14:15| 人氣1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換上建築眼鏡看柏林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其實,「菩提大道」並非遍植菩提;不過,「老博物館」倒真的歷史悠久。

今年夏天的柏林很台灣,「天子之寶──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收藏」」在柏林老博物館(Altes Muse-um)展至10月12日,雕塑家朱銘的柏林個展,則在柏林最重要的菩提大道(Unter denLinden Avenue)展至10月31日,台北─柏林雙城之間上萬公里的距離,此刻似乎天涯若比鄰。

但大多數人對柏林的了解,仍遠比不上東京、紐約、巴黎,田園城市甫出版的《穿牆故事──再造柏林城市》,可說是第一本國人由建築角度書寫柏林的專書;木馬文化的「建築LOOK」系列,於2001年推出都安.菲利浦(Duane Phillips)著、陳系貞譯的《柏林》,也對柏林近期建築有深入的導引探討。

上有勝利女神雕像的「布蘭登堡大門」(Bran-denburger Tor),如同凱旋門與巴黎的聯想,一直是柏林城市的標記,見證著東西德分裂到統一的歷史進程──柏林圍牆倒塌之後,柏林當代建築的活力如破殼而出。

80年代巴塞隆納的建築運動,讓這座西班牙城市繼高第傳奇備受矚目;90年代的城市建築焦點,則明顯轉移到荷蘭鹿特丹、以及統一之後的柏林。

「柏林,曾經是一座陸地上的孤島,曾有著一道捉弄命運的隔離長牆。」《穿牆故事》作者沈祉杏開宗明義指出:「而今,堅固的牆早已倒塌,東西兩邊的人也已經可以自由穿牆而過,但面對城市裡坑坑洞洞的歷史遺跡,該怎麼重新出發?」,

1237年建立,沿傍著施普雷(Spree)河而發跡的柏林,受到歷史與變遷的力量影響之劇,舉世難出其右,可說是歐洲唯一一座將20世紀滄桑「全都錄」的城市,世紀初的繁華、世紀中的戰事以及政治上的冷漠,一一展現在城市的脈絡肌理中。

曾經出現過影響建築設計深遠的包浩斯,曾經由希特勒掌權,城市的分裂與再統一,造成今日的柏林,旅居柏林10年,並獲得柏林藝術大學建築工程碩士、柏林工業大學建築工程博士的沈祉杏,身歷其境見證了轉變中的柏林。

1989年被拆下的圍牆,現今遺留的那一小段,是為了讓觀光客憑弔,還是做為日後重修圍牆的憑藉?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地段上,為什麼荒荒涼涼空著一大片你怎麼想也想不透的土地?而不起眼的街角牆上的彈孔訴說了哪一樁生離死別的往事?

書中以德文「Berlin」(柏林)、「Einheit」(統一)、「-Raum」(空間)、「Leben」(生活)、「Internatinal」(國際)與「Nachdenken」(省思)分章,所涵構的主題都和兩德統一後的柏林都市、建築發展有著深切的關係。

沈祉杏也指出:「已經發生,以及正在進行的柏林城市重建,在現代都市發展案例中,是獨一無二的」,如此大規模的城市重建在近代歐洲城市已屬少見,可以預期難度,也提供了都市計劃與建築界許多寶貴的經驗。

台長: 小日
人氣(1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