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2-03 21:20:59| 人氣518|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載: 最自私的事 就是助人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林中斌:最自私的事就是助人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自從達爾文提出進化論之後,人類普遍相信:「弱肉強食」是自然法則。弱者被消滅。強者活下來,傳他的基因給後代。所以人類基本性格是自私的、暴力的、侵略的。

人類篤信這觀念的結果,和目前全球社會亂象—持槍濫射、親子相殘、貪婪無厭不無關係。

近年科學更進步,卻發現進化論的盲點。請看一則小故事。

美國帥哥,像○○七演員皮爾斯布洛斯南,哈佛大學畢業,開保時捷名車,在紐約華爾街創業,任廣告公司總裁,高薪職位,常載金髮美女去豪華餐廳約會。

某天,他在街頭看到一位可憐的兔唇小孩,心中不忍。他介紹小孩去看醫生朋友整形,費用他付。事後他覺得自己從未如此快樂過。

穆拉尼(Brian Mullaney)幫助兔唇小孩獲得完美笑容上了癮。從一九九一至九九年,成立紐約市慈善組織,再推廣至全美及全世界,叫「笑容火車」(Smile Train)。至○二年底,全球有七十五萬裂唇和裂舌的兒童,遍布八十個國家,已免費動手術開展新的人生。

穆拉尼的名言是:「你所能作最自私的事就是助人」(The most selfish thing you can do is to help other people)。

難道穆拉尼是個自我沉醉的怪胎?

○六年,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心理系教授Jonathan Haidt在統計大量數據後,發現做義工、捐血、有宗教信仰的人,通常比其他的人快樂。穆拉尼似乎不是個特例。

無怪乎,在一○年海地大地震後,全美國一半的人捐款給海地。前往海地的美國旅客人數在災後暴增。他們是去做義工清理災區的,許多人還在國內排隊良久才輪到。

○六年,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研究人類神經的Jorge Moll和Jordan Grafman博士,應用掃描腦部的fMRI技術,發表突破性的論文:當我們把別人利益放在自己利益之上—如捐錢助人—之後,大腦中負責享樂情欲的中心mesolimbic pathway會亮起來。做好事所得到的「爽」,與大快朵頤及翻雲覆雨的快感竟然類似!他們說:我們動念做好事的源頭,是腦部神經構造中早已埋伏的本能,而非仁義道德壓制自私自利的結果。

而更早在○二年,美國埃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神經病學學者James Rilley和資深教授Gregory Berns用相同技術也有類似發現:當我們與人合作的時候,腦部某部分(caudate nucleus and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會亮起來,那是和收穫或中獎的喜悅一樣。

哈佛大學生物學教授Edward O. Wilson早在一九七○年代,就提出人類「群體演化」(group selection)的理論:兩個部落競爭,生存下來的部落戰鬥力強,因為族人團結、合作、有犧牲的精神;被消滅的部落戰鬥力弱,其族人傾向於內鬥、猜忌、自私自利。世代遺傳下來,人除了競爭的天性以外,還有合作犧牲的精神。人的進化有別於其他動物。這說法在當時備受批判。

近年來心理學、社會學、神經學陸續的新發現使得威爾遜終究在○二年獲諾貝爾獎。

其實,達爾文在十歲女兒早逝後寫的《人類起源》(The Descent of Man)中有句話:「同情心是我們人類最強的本能,強過自私。最有同情心的人會繁衍得最好,也會有最多的子孫。」

(作者曾任美國Manville公司資深地質師,「大災變」作者,為退休國際關係和戰略教授)

http://tw.myblog.yahoo.com/jw!zctwVbyBGUDtFfnOjFQ-/article?mid=14457&prev=14458&next=-1

 

42年前一句話 她的童裝俗俗賣

記者盧禮賓先生採訪

主角為黃臆如女士,黃臆如出身於雲林縣斗六的貧困家庭,她小的時候父親在斗六高中當工友,收入非常微薄,從來也沒有機會購買新衣。

 她還記得有一年,她看上一件外套,心裡非常的喜歡,爸爸便問老闆價格,老闆卻回答:「你買得起嗎?問多少錢做什麼?」這句話深深傷害了黃臆如幼小的心靈,但是她並不因此氣餒,並暗下決心立志長大後,一定要開一間大大的童裝店,販售連窮人家小孩也買得起的新衣服。

 黃臆如歷經了許多困難與挫折之後,終於在十五年前,如願以償的陸續開了三家「小黑馬童裝園」,雖然生意並不是很平順,不過她還是從去年三月起,把新莊本店每天的第一筆生意收入存下來,在過年前,捐贈了十萬元禮券給當地國小一百名清寒優秀學童,讓這些孩子可以到她的店裡選購過年新衣。

分享感動人的事情,讓這些事情繼續流傳

 當孩子們來到店裡選購衣服時說到:「好高興可以買新衣服,我要用功讀書,長大後也像黃阿姨一樣,幫助需要幫助的小朋友。」黃臆如則很慶幸自己有能力可以幫助這些孩子,讓他們的童年不會留下遺憾,而能夠保有那麼一點點溫暖的記憶。

http://tw.myblog.yahoo.com/jw!QNCpBgeYFQR6TwxHSxelwA--/article?mid=65

台長: ken
人氣(518)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隨筆,無分類 |
此分類下一篇:隨筆(二)
此分類上一篇:善的種子

ken
房地產業常被貼上在商言商、為富不仁的刻板標籤,但透過「方舟計畫」烏來福山教會重建案,建築、營造人用行動證明,只要能發揮專業所長,他們比誰都還投入公益。

由上下游營造包商所組成的「台灣熊建會」工程促進會,總幹事林培元也是信義區豪宅「陶朱隱園」華熊營造股份有限公司所長,熱心公益的他多次奔走籌款,甚至把年節走春行程安排在福山,帶著東和鋼構、旭怡石材、力泰混凝土、大信防水、盛隆防水等負責人上山勘景,促成大老闆慷慨解囊,贊助營建物料並無酬提供人力。

每年做1件和建築有關的公益活動,是台灣熊建會的自訂目標,會內還有個溫暖人心的「第3碗飯」故事。

「人一生分3階段,年少打拼求溫飽,是滿足生理需求的第1碗飯,累積經驗閱歷後,有能力買車、買房,朝第2碗飯享受舒適邁進,但當財富累積到一定程度,追求的第3碗飯反而是『給予』。」林培元表示,很多包商早年受社會各界幫助,現在事業有成,大方把自己的第3碗飯,送給他人當第1碗飯。

「不以最大利益為出發點,往往才會得到利益,無論是物質或精神。」負責方舟計畫室內、室外建築設計的無有建築設計總監劉冠宏,哥倫比亞建築設計碩士畢業,同時也是東海大學建築系所講師,擅長商業建築與塊體博物館案,創業後開始思考資本主義衍生的最大問題:永無止盡追求最大利益。

在資本主義原則下,員工若無法發揮最大產值就會被淘汰,劉冠宏笑說:「自然界中從沒有永遠成長的模式,只有貪婪人類會想創造奇蹟,下場就是地球資源不斷被耗盡。」為此,無有從自身做起,訂下終身雇用制,拒接傷風敗俗設計案,每年固定撥款響應公益。(王筱君/台北報導)

1.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property/20140517/399590/%e7%b5%a6%e4%bb%96%e6%8c%89%e5%80%8b%e8%ae%9a%ef%bc%81%e3%80%80%e8%b1%aa%e5%ae%85%e7%87%9f%e9%80%a0%e5%95%86%e5%87%ba%e8%ae%93%e7%ac%ac3%e7%a2%97%e9%a3%af
方舟計畫 烏來福山教會
2.http://www.flyingv.cc/project/1612
2014-05-29 20:52:1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