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8-15 21:11:07| 人氣1,98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電影筆記【時間之外】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偶爾就會有人認真地問我:

你電影筆記裡寫的「時間之外」到底是什麼意思?

面對這種感人無比的詢問

我在某天早晨

突如其來地開始了第一行的回答……

就寫成了這篇文章

把它解釋解釋

順便感謝那些真的很認真看我電影筆記的人。

 

 

 

1、時間之外來自人的一種特殊存在經驗,連續的時空彷彿突然被中斷,而進入某種無以名之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中,所有事物都變得難以辨認,因為辨認的「界線」已經消失,我們找不到任何參照點。這種經驗在現實中是短暫的,然而在經歷的當下卻被解釋為永恆。在這種「永恆」裡,可能充滿了負面的混沌、危險、恐怖等感受,也可能帶來正面的狂喜、平靜與安慰。總之,從這種短暫的生命「中斷」重新回到連續的世界時,總給人獲得新知或啟示。在宗教中,這種狀態被以劇烈的方式體會,成為神秘經驗;在原始民族裡,要從「人」成為「真正的人」必須經過一個成長儀式,它總被設立在青春期,此時一個青年從熟習的居住地被帶往「遠方」(這時這種經驗被以具體的空間化呈現),在那裡接受一套秘密的教育;而在日常中,我們也偶有對此陳舊世界突如其來興起一種「全新」之感的時刻。因此這種經驗似乎不僅是普遍的、而且還是必須的,它把我們短暫帶離這個已經疲憊的生命循環,回到某種源頭,繼而更新這種循環。

 

2、因此我不把它稱為空間之外,因為我們始終哪裡都未曾離開;我把它稱為「時間之外」,因為我們在連續中突然獲得了某種中斷,產生一種殊異的感受。並且我們以這種感受回過來重新看待空間,使得原本站立的地方也染上了奇異的色彩。覺得世界有所不同,卻又毫無增損。這是「圓形」如此重要的原因,我們感覺自己已經出發、離開,然而又沒有任何物理上的移動、變化。緊接著我們回來,終點仍然是起點,然而確有一條道路已被鋪展,並且走過(仍然使用了空間隱喻)。

 

3、如果生命總在進行當中,我們便是無知的、或起碼是偏執的,因為我們看不見整體。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總是不懂「籤言」的真正原因。當賈寶玉進入了太虛幻境,打開了十二金釵判詞,當時他的確「看見」了往後每一個人的命運,但是卻無法理解,因為事情尚未發生。明明直接了當寫成的文字,賈寶玉卻無法「洞見」裡頭的天機,也許最好的說法是:這些籤言被寫在時間之外,而偶然洩漏給了時間裡的寶玉。但洩漏是無關緊要的,天機並不怕被「參透」,因為只要我們還在時間當中,便只能一參再參、並且永不通透。而非要等到事情發生的那一刻,才恍然大悟,原來一切都已經「注定」了。但千萬不要把這裡的「注定」與時間混淆,以為總可以修改前事,而扭轉當局,這仍然是在時間當中的思考。「注定」是在時間之外,無論賈寶玉做了什麼樣的選擇,籤言都已經預知了一切。

 

4、人一再被捲入時間的因果當中,續續不斷。然而也偶有某些時刻,我們洞見了吉光與片羽。它來自哪裡不可確知,然而我們的確經驗到了,並且「遠行」、並且「返回」,然後發現一個「全新」的自己與世界。如果以文學的類別來比喻(這真的只是比喻嗎?):「小說」是在時間當中的,它給我們一個「世界」,宛如「我們這個世界」;「詩」便在時間之外,它給我們一種領悟,並且永遠說不清楚。當然這兩者也可以相互捲入,比如我們可以談及小說裡頭的「領悟」、甚至是詩裡頭的「世界」,最重要的原因我剛說過了,那是因為它們從來就不是兩種事物,或者嚴格說來,它們是同一種存有、只是被表現成了兩種存在。也因此更進一步說,「詩」其實是不存在的,因為它本質上並不存在(它在時間之外)。詩是以存在來表達不存在,因此它是沈默的。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所有從時間之外洩漏而出的表現方式,都會具有詩意的原因。

 

5、從時間之外「洩漏而出」的表現方式;或者換個相反的說法:用某種方式去「表現」這個時間之外。前者也許就是以「再現」的角度討論文學的原因,我們認為有某種事物存在於時間之外,而我們要去追尋它;而後者便成為了另一種角度:「表現」,我們會有某種無法言喻的心理經驗,而必須將它表現出來。雖然對於兩者我們都不知道那是什麼,但它都將在本質上具有詩意。這也同時涉及了「美」究竟是不是一種「先驗的存在」的問題——是先有了一個「美」,而我們要去追尋它?或者是因為我們的追尋,讓整個過程形成了美?當然,在此把「美」代換成所有具有終極價值的詞語也無不可,比如「上帝」。

 

6、因此我們可以談論電影中的「時間之外」。首先它並不只存在於電影,它來自人具有的某種特殊的存在經驗。在各式各樣的場合中,也都可能被經驗到,比如宗教、比如夢境、甚至最微不足道的日常感受,比如我們回到初戀之地,總隱隱覺得這裡有些不同,似散發著微光……。當然在藝術中更為明顯,也許藝術的本質就是要我們去見證奇蹟(當然我指的仍是以追尋美為目的的藝術)。因此在每種藝術之中,我們也都可以看到這種表現。而在電影當中,這種特殊的經驗如何被表現?它可以在內容中被表現、也可以在形式中被表現。前者諸如涉及夢境、回憶、說故事……等等的安排,總之它帶領我們離開當下的情節,而進入了一種特殊的氣氛(光暈)裡;後者則以畫外音、空鏡頭、音樂、歌聲……最常出現,它讓故事停留在故事當中、情節繼續流轉成為情節(畫外音最明顯),但在另一個層次看來,它的「內容」其實是被抽離的(空鏡頭最明顯),當然它也可以把兩者結合,故事與情節仍在進行,但那進行當中的內容是毫無意義的,也許最明顯的表達來自電影《綠野仙縱》那著名的桃樂絲獨唱〈彩虹之外〉的安排。我們「看見」了也「聽見」了桃樂絲在莊園裡唱歌,此時她在時間當中;然而更重要的是,我們「看見了也聽見了」那彩虹之外的世界,那是一個詩的世界,它沒有辦法被展現,它只能以這種「存在」的方式來表達「不存在」,我稱它為「時間之外」。在那一個當下,我們既是自己又不是自己(我們是誰?),電影裡的人事物突然浸透了我們(「界線」消失),也許更該顛倒過來說,此時我們就是那一切的人事物,並且成為一個整體,發現吉光片羽是詩,而真正的詩卻是全然的寂靜。

 

7、當然並非時間之外的表現都如此神秘而超越,然而它的確「來自」神秘與超越,因此總能給我們一種陌生而特殊的感動。電影裡出現「時間之外」的安排總帶來某種意義與啟示,總之是「重要的時刻」。而它之所以顯得如此重要便是因為在這種安排中,人(主角/我們)會與「自己」相遇,這也是必須讓現實感消失的原因,我們必須從「連續」進入「中斷」,然後從一種全然不同的層次沈思自己,淨化自己。這是電影裡詩的時刻、「抒情」(以這個術語的嚴格意義)的時刻,我現在想到的是電影《甜蜜蜜》裡,第一次張曼玉與黎明的出遊,她坐在腳踏車后座,隨意擺晃兩腳的時刻。這個內容是抒情的、鏡頭也是抒情的,隨著張曼玉兩腳的搖晃、鏡頭也緩慢地搖晃,我們也跟著「自己」在時間之外輕輕搖晃。

 

8、在時間當中表現時間之外,經常要打破時間感,而插入某種夢幻般的表現。因此神話、夢境、回憶、凝視、沈思……都具有時間之外的潛質,它製造了所謂的「抒情」時刻。另外,時間之外也可能被具體化為「空間」的形式,此時它成為了一個具體的地點,並且以此為「中心」而與世俗的世界區隔開來。我們說過了,原始民族經常把這種特殊經驗具體化為成長儀式,並且一個「人」必須被帶往「遠方」進行神秘教育,繼而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以電影為例,《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情》裡的那座「夢島」、《現在‧很想見你》裡森林彼端的那座廢棄「小屋」,都是這種時間之外的具體化。當然這種空間表現只是一種隱喻,因此它也不一定非得在世界的「另一個角落」,比如電影《潛水鐘與蝴蝶》,那座「醫院」便曾經在主角的一段抒情獨白中,立刻轉化為時間之外的神聖空間,雖然它也仍然是同一家醫院。

 

9、當然以某種後設的角度說來,我們都處在電影的「時間之外」,因為我們總在電影的「故事」之外。在文學中也是如此,讀者是上帝,他在全局之外綜覽全局。然而我更願意說這種「時間之外」是「笛卡兒式」的,也就是說它絕對、客觀、訴諸理性並且「界線」分明,此時我們是「看著」電影(文學),視覺隱喻在此成為首要。在科學中,這種時間之外以「數學」為其經典表現形式;而在文學中,我們則遇見了「形式」。

 

10、「時間之外」的表現往往讓我們陷入對於主題的沈思,然而假如把電影作「內容」與「形式」的切割,則我也把「形式」的層面稱為時間之外。這樣的用法是接近於「笛卡兒式」的,這種「時間之外」與其說它讓我們產生存在的「共鳴」,不如說它讓我們產生存在的「評論」。我們可以把「內容」想像成是一個運動的整體,而「形式」則成為了靜態的觀照。依此,它與我們對於生命的經驗有一種類比關係:在內容進行的當中我們也是無知的,而如果轉換成形式的角度,則整個內容就被「注定」了,我們將立刻獲得一種綜覽全局的評論。比如電影《藍色大門》,孟克柔與張士豪出現了兩種位置關係,他們在等紅綠燈的時候,以「平行」的關係前後追逐,此時他們在時間當中,這種表現是屬於內容的;然而他們在整部電影裡堅決地維持孟克柔在畫面上方、張士豪處於畫面下方的「垂直」關係,隱喻了兩人無有交集的「距離」,此時他們既在時間當中也在時間之外。他們當然還是在時間當中的,因為沒有東西不在時間當中;然而從「形式」說來,我們獲得了一種「兩人總維持上下位置關係」的「評論」,而這個評論具有綜覽全局的主題意義,因此我稱這個表現相對於「平行的追逐」,更是在「時間之外」。

 

11、於是我們似乎擁有了兩種對於時間之外的視角:一種讓我們湧入、一種讓我們疏離。一種是在連續的時間當中獲得一種中斷的經驗,而這種經驗將被種種方式表達,每當我們遇見這樣的表達,我們似乎重新與自己相遇,「突獲全知」,轉而瞬間從全局觀照部分;也因為這樣的基礎,我們可以談論「笛卡兒式的時間之外」,因為它便是將這種經驗理性化了,我們嘗試用理性去掌握這樣的全局,此時我們看見了「形式」,並以此對所有正在運動的片段進行預知的評論。

 

12、做個小結:「時間之外」來自人的某種特殊的存在經驗,它突然「中斷」我們的連續感,並且獲致一種陌生的體驗。這種時間之外的經驗,讓我們突然離開「部分」、而可以綜覽「全局」。這種經驗普遍而重要,在電影裡便以各種方式表現。比如在時間當中製造各種夢幻感,或者將時間之外具體化為空間,成為帶有神聖性質的場所。而我們也發現了傳統對於文學的「內容」與「形式」的二分法,可以類比這種經驗。每當我們從形式角度作出評論,原本處於時間當中的事物,便獲得了時間之外的隱喻效果。嚴格說來它們是同一件事,一如我們總是佔據著同一個空間,只是突如其來,換了一種「視角」,而對存在本身做出了全然不同的理解。

 

 

 

 

 

 

 

 

 

台長: 陳雋弘
人氣(1,987)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電影筆記 |
此分類下一篇:電影筆記【戀戀風塵】
此分類上一篇:電影筆記【藍色大門】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