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5-15 17:58:38| 人氣57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我們來告健保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攝影 //2005.5.1 說訴訟太沈重,放一張我拼的Dodoru拼圖,緩和一下^_^



最近耳聞健保局已經陸續發出追繳溢付款的公文了。大夥面對如此不合理的斷頭催繳動作,除了心裡暗幹嘴上抱怨,同業見面吐吐苦水,勒緊褲腰帶請員工共體時艱,或是再來辦一場沒有民眾支持的遊行以外,我們有沒有循法律途徑,爭取生存權跟專業尊嚴的可能性呢?

就在不久之前,美國的醫生就已經經由集體訴訟,針對醫療保險業者不合理的支付制度,打出了成功且漂亮的一仗。雖然就實質效益來說,落回醫師個人口袋的錢十分有限,但是經由這樣的判決,醫界等於是從法庭得到「醫療專業必須被尊重」的一個正面回應。而在未來醫界在與保險業者的談判桌上,這樣的一個判決,也成為爭取醫療尊嚴及合理給付的最佳後盾。

原本想逐字翻譯該文內容與各位分享,但因受限於著作權授權問題,僅將原文連結網頁及文章標題列上,文章中並無太過深奧的法律專有名詞,依照我們常閱原文期刊的功力,應該不難理解。

Kesselheim AS; Brennan TA. Overbilling vs. Downcoding — The Battle between Physicians and Insurers. NEJM 2005; 352: 855-7

http://content.nejm.org/cgi/content/full/352/9/855?ijkey=TNUv3sg/T2fak&keytype=ref&siteid=nejm

我簡單摘要說明這篇文章的部分內容,如果有錯誤之處,還請前輩們不吝指教。

=======================================================================

從20世紀中葉,醫療保險就逐漸成為醫療費用的主要支付單位。由於保險業者無法直接知悉患者跟醫師之間的醫療措施,所以在1966年,AMA(美國內科協會)就出版了 Current Procedural Terminology 來標準化一些醫療處置(註:這就像我們現在的臨床路徑),所以如果做一個大的醫療處置,它直接就會涵蓋了許多小的處置在裡面(註:比如說敗血症,只要下了這個診斷,它就會直接綁(bundle)上第三代抗生素,相關檢驗,ICU住院費用等等)

但是因為這個CPT的設計,當初只是供醫療用途,並不包括支付制度,所以在保險業者採用CPT計價之後,發現醫療費用暴漲,而且統計起來,大約有13%的費用都是因為重複計價而溢付的。於是保險業者就想出了以專家制衡專家,以及自動降級給付的方法,來遏止醫療費用膨脹。(註:這就是現在的專業審查跟行政審查)。保險業者利用電腦軟體去分析醫療申報,並且自動打折給付的作法,自然也影響到許多實際上是誠實申報的醫師,但是保險業者一概以,他們是根據CPT的準則在審查,並拒絕回應醫界的申覆要求。

在這樣不合理的制度之下,2002年9月26日佛州程序庭法官Moreno受理了醫界對保險業者提出的集體訴訟,並發現過去10年來,共有80萬醫生都被如此不合理的制度影響,所以成為一宗80萬位醫生原告對抗保險業者被告的一宗官司。

於審理此案後,Moreno法官判決,保險公司應依照當初和醫療界簽訂的合約,給付短付的醫療費用共一億美金,並修定不合理的審核制度。包括減少行政審查的介入,委任專業審查時不能以必須核扣費用(denials based)的角色來要求這些專家,停止用電腦作業自動降級給付(down-coding),支付醫療費用的速度必須加快等等。

雖然有些保險業者決定繼續上訴,但目前的結果是,在去年九月,聯邦上訴庭已經決定支持原判決,在2005年1月最高法院也駁回再上訴的申請。

未來保險業者跟醫界重回談判桌時,這個判決勢必賦予醫界在合約簽訂及爭取給付時,有更寬闊的談判空間。相對的,保險業者也可能會提出種種手腕,例如要求醫界要提出更多的書面資料或行政作業,來減少錯誤申報的機率。不過站在醫界的立場,「知道他是怎樣的魔鬼,總比一無所知好。」

台長: 遜客
人氣(57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