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1-11 16:12:33 | 人氣85,428|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淋巴腺炎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淋巴腺,其實是體內的免疫系統,包括淋巴結、脾臟、扁桃腺等,皆屬於淋巴系統。其主要功能就是保護身體,防止感染擴散,促進抗體的形成。而淋巴結,則是淋巴循環聚集而成的器官。正常兒童在頸部、腋下和鼠蹊部,可摸到一至二個淋巴結,嬰幼兒有時在枕後部位也可以摸到,小小的、有彈性,像花生米般的顆粒,大小約一至一點五公分左右。

  當淋巴腺出現病變時,淋巴結會腫大,此為體內發出的一個訊息,就必須趕緊就醫,查出病因,加以治療。

  在兒童時期,可能發生的淋巴腺病變,大致可分為下列幾個原因:

 一、感染性疾病:若為細菌引起的,大部分為單側突發性的淋巴結腫大。皮膚表面可見紅、腫、熱、痛等發炎現象,且合併發燒。以頸部淋巴腺炎最為常見。感染病因常是以鏈球菌或葡萄球菌為主,治療須使用抗生素,時間為七至十天。若為病毒引起的,通常是雙側性,皮膚表面也可見發炎現象,以EB病毒最為常見。

 一般無須治療,約十天會自行消退。而因黴菌造成的,在兒童則不常見。另外有少部分病童因感染肺結核,也會造成全身性淋巴腺腫大,病童不一定會有咳嗽症狀,須依結核病治療方法,定期服用藥物。

  二、免疫或結締組織疾病:病童若有不明原因發燒和持續性淋巴腺腫大或合併骨頭疼痛,則須考慮是否為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須抽血檢驗和X光檢查加以確定,早期服用抗發炎藥物,避免關節變形。

  三、惡性腫瘤或轉移性疾病:短時間內快速變大,且是固定融合的淋巴結,必須要考慮可能是惡性疾病。大部分病童會合併肝脾腫大,有時還會有體重下降的現象,諸如惡性淋巴癌、白血病或是轉移性神經母細胞瘤,都可能有此表現,必須施行切片檢查,確認後再施以適當的治療。

  四、代謝和貯積症:這一類的病童會有特殊的外觀,且合併全身性淋巴腺腫大,須檢驗特殊的酵素,才能確定診斷。例如黏多醣症即是此類。

  五、血液疾病:骨髓本身因造血不良,產生髓外造血現象,也會造成淋巴腺腫大,像鐮刀型貧血、重型地中海型貧血即屬於此項。

  六、其他病症:例如,因全身血管炎造成的川崎病,頸部淋巴腺腫大則是診斷標準之一。而頸部有時可發現腫大的淋巴結,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造成的良性淋巴結增生,對身體則無大礙。

  總之,造成淋巴結腫大的原因很多,有些只是反應性變大,有些卻暗藏各種病症。最重要的是,發現時,即早就醫。由專業醫師判斷,查出病因,對症治療才不會延誤就醫良機,造成遺憾。


淋巴腺炎就是淋巴結髮炎的意思。當淋巴腺受到任何病媒菌感染時,就會發生淋巴腺炎,而這些病媒菌包括:細菌、病毒、原蟲、立克次體或真菌類,淋巴結被侵犯的程度可以分為全身性或局部性,全身性淋巴腫大最常見於感染性單核球症、鉅細胞病毒感染、弓漿蟲症、布魯氏症、第二期梅毒等等。局部性的淋巴腺炎通常是由於鏈球菌、結核菌或霉漿菌、貓抓症、第一期梅毒、淋病、下疳及生殖器泡疹所引起的。

 淋巴腺炎的臨床表現通常是沒有症狀的,或者會有疼痛及壓痛的感覺,有些人皮膚會呈現發炎的狀況,偶而會伴隨蜂窩性組織炎甚至會產生化膿現象;另外,如果和皮膚相通則會產生廔管。淋巴腺炎通常在臨床很好診斷,偶爾淋巴結的抽吸、培養或切片對診斷是有幫助的。

 淋巴腺的治療端視潛在的病因,在初期變化緩解後,淋巴腺種通常會消失,但是堅硬不具疼痛的淋巴腺病變,有時仍會持續,熱敷或冷敷通常可以緩解急性疼痛的淋巴結,如果化膿現象產生,則需要以外科引流來改善。

頸部淋巴腺炎
 身上有很多淋巴腺,它們的主要任務是擔任局部守衛的工作。如果在附近有病原侵入,它們就會增生變大,使得裡面的淋巴球能夠動員起來抵抗外來的病原。有的感冒會使得存在於呼吸道的細菌有機會侵入頸部的深部組織,結果職司免疫的細胞就與細菌在淋巴腺的位置作戰,造成頸部的化膿性淋巴腺炎。

通常引起頸部淋巴腺炎的細菌中,最常見的是金黃色葡萄球菌、A群煉球菌,佔了約3/4的比例;其他如厭氧菌、革蘭氏陰性菌、分枝桿菌或黴菌,偶爾也可以引起頸部淋巴腺炎。

除了細菌、病毒可以引起淋巴腺炎造成淋巴結腫大以外,還有許多疾病如:惡性腫瘤、白血病、川崎氏症、貓抓病或先天性頸部囊腫等均可以形成淋巴結病變,這些疾病均需與感染性淋巴腺炎做鑒別診斷。頸部淋巴腺炎的好發年齡約在1-4歲之間的幼兒。\r

急性淋巴腺炎一般可分為病毒性或細菌性兩種,病毒引起的淋巴腺炎通常是兩側,淋巴結摸來較小較柔軟,一般不會疼痛。但通常會伴隨有全身性如:發燒、疲倦等病毒感染的症狀;至於細菌引起的淋巴腺炎,通常是單側,感染的淋巴傑會有典型的紅腫熱痛,且淋巴結較大較硬、一般少有全身性症狀,除非合併有局部蜂窩性組織炎或菌血症時,才會引起發燒、倦怠等症狀,細菌性淋巴腺炎一般會慢慢變大,然後變軟形成膿瘍。

急性淋巴腺炎果是由細菌感染造成,一般均需使用抗生素治療,若已形成膿瘍,則還需使用外科引流手術將化膿物排出;而一般病毒性所引起的淋巴腺炎則不需特殊治療,當疾病改善後,這些發炎的淋巴結也會逐漸變小或消失。

若淋巴腺炎沒有因為化膿而流出分泌物,就會不具傳染力,除非是由結核菌所引起的感染同時合併有肺結核,才會造成傳染。

一般只要不發燒、感覺舒服,就可以參加團體活動;結核菌所引起的傳染,最好是能治療兩個星期後再恢復團體生活,以免傳染給其他人。

 頸部淋巴腺炎 
 
  孩子發燒且在頸部有摸到紅腫熱痛的硬塊時,應立刻就醫接受治療,診斷是否得了急性淋巴腺炎,以接受適當的處理及治療。
  正常情況下,嬰幼兒的頸部幾乎都可以摸到可移動性的淋巴結,其大小如玉米,小的超過1-15公分。並且不會感到疼動。觸摸時也不會有疼痛的感覺。一般在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後,頸部淋巴結數目會增加,體積也會稍微增大,但通常不會造成嚴重的紅腫熱痛,可自行痊癒:但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這些淋巴結有機會發生細菌性感染。

家長對淋巴結應有的認識

  通常引起頸部淋巴腺炎的細菌中,最常見的是金黃色葡萄球菌、A群鍊球菌,佔了約3/4 的比例;其他如厭氧菌、革蘭氏陰性菌、分枝桿菌或黴菌,偶爾也可以引起頸部淋巴腺炎。

  除了細菌、病毒可以引起淋巴腺炎造成淋巴結腫大以外,還有許多疾病如:惡性腫瘤、白血病、川崎氏症、貓抓病或先天性頸部囊腫等均可以形成淋巴結病變,這些疾病均需與感染性淋巴腺炎做鑑別診斷。頸部淋巴腺炎的好發年齡約在1-4歲之間的幼兒。

臨床症狀

  急性淋巴腺炎一般可分為病毒性或細菌性兩種,病毒引起的淋巴腺炎通常是兩側,淋巴結摸來較小較柔軟,一般不會疼痛。但通常會伴隨有全身性如:發燒、疲倦等病毒感染的症狀;至於細菌引起的淋巴腺炎,通常是單側,感染的淋巴傑會有典型的紅腫熱痛,且淋巴結較大較硬、一般少有全身性症狀,除非合併有局部蜂窩性組織炎或菌血症時,才會引起發燒、倦怠等症狀,細菌性淋巴腺炎一般會慢慢變大,然後變軟形成膿瘍。

什麼情況下應至醫院求診?

當病童有下列情形,應至門診求診:發燒且在頸部摸到紅熱腫痛硬塊時;頸部出現不明原因的腫塊時。
當病童有下列情形,應至急診室求診:發燒合併紅熱腫痛的硬塊,且造成呼吸及吞嚥困難時。

治療

  急性淋巴腺炎果是由細菌感染造成,一般均需使用抗生素治療,若已形成膿瘍,則還需使用外科引流手術將化膿物排出;而一般病毒性所引起的淋巴腺炎則不需特殊治療,當疾病改善後,這些發炎的淋巴結也會逐漸變小或消失。

是否具有傳染力?

  若淋巴腺炎沒有因為化膿而流出分泌物,就會不具傳染力,除非是由結核菌所引起的感染同時合併有肺結核,才會造成傳染。

什麼情況下可以恢復正常團體生活?

  一般只要病童不發燒、感覺舒服,就可以參加團體活動;結核菌所引起的傳染,最好是能治療兩個星期後再恢復團體生活,以免傳染給其他孩童。

家長應注意事項

  為了診斷頸部淋巴腺炎的病因,有時需做病理切片檢查,家長應加以配合。
如懷疑由肺結核菌所引起的淋巴腺炎,病童應同時接受胸部X光檢查以及肺結核菌素測驗;必要時家中成員也必須接受同樣的檢查。
  治療細菌性淋巴腺炎,通常在治療數天之後症狀才會改善,紅腫熱痛才會慢慢消失,所以不能心急。
  平時應觸摸孩童頸部有無淋巴結,並可以知道在正常情況下淋巴結的大小,如果有變大或疼痛時應請教醫師。


惡性淋巴瘤

何謂惡性淋巴瘤

淋巴瘤指由淋巴細胞(即淋巴球)轉化而來的惡性腫瘤,加不加『惡性』兩個字其實指的都是同一種疾病,亦即都是惡性腫瘤。由於它通常在淋巴腺或淋巴腺外的淋巴組織處形成腫瘤,所以雖然同是由淋巴細胞變成的癌症,它與前述的急性、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並不相同,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前者形成固態腫瘤而後者的癌細胞散佈於骨髓及血液中,並不形成腫瘤。另外有一與淋巴瘤類似的病稱為何傑金病的,因它的元兇細胞的屬性仍未被查清楚,可能不是淋巴球,因此嚴格講與這裡定義的淋巴瘤並不相同,我們將另行討論之。

淋巴瘤的主角細胞-淋巴球是什麼樣的細胞呢?

淋巴球屬於白血球的一種,數量僅次於顆粒性白血球,分佈於血液、骨髓及淋巴腺中。它負責體內的免疫功能,又可分為B細胞(或稱B淋巴球),及T細胞(T淋巴球)。B細胞在接受外界抗原(如細菌、病毒)刺激之後,會製造免疫球蛋白來對付及消滅抗原。T細胞則經由另一種較為複雜的方式,分泌一些細胞激素,促使另一類的細胞如殺手細胞、單核細胞等來消滅入侵的抗原。

當身體某一部份有病原體侵入時,該部位附近的淋巴腺內的淋巴球便會進行上述的免疫功能,此時可見淋巴腺腫大,厲害的病例甚至可見發炎的現象,此即所謂的淋巴腺炎。但是當淋巴組織內的淋巴球變成癌細胞時,就形成淋巴瘤。

淋巴腺腫大是不是就算淋巴瘤呢?

淋巴瘤通常即指惡性淋巴瘤,所以一旦被診斷為淋巴瘤即是一個惡性病的宣判。但是淋巴腺腫大並不一定就是淋巴瘤,事實上,大部份的淋巴腺腫大還是由於發炎,感染來的多,這些是淋巴腺炎而不是淋巴瘤。還有一種情形,別的部份的癌症(非淋巴瘤)亦可轉移到淋巴腺,這也算是惡性的淋巴腫大,但屬於淋巴轉移癌而非淋巴瘤。

如何區分良性的淋巴腺腫與惡性淋巴瘤?

人類身體上容易摸到淋巴腺的地方可分為頸部、腋下、鼠蹊部等地方,當然還有一些不易摸到的地方如縱膈腔、肺門、腹部大動脈周圍、腸系膜等。如果偶然發現了在上述淋巴腺的位置有卵形的腫塊,就有可能是淋巴腺腫大。大部份的淋巴腺腫大以發炎或感染的原因居多,真正屬於惡性淋巴瘤的佔少部份。如何區分良性的淋巴腺腫與惡性淋巴瘤呢?有下列幾個方法可先做初步的鑑別診斷:

1. 先測量此淋巴球的大小,直徑在二公分以內的以良性的居多。追憶此淋巴腺存在的時間,並判定它生長的速度。如果此淋巴腺已存在數年之久,且無長大的跡象,或生長的速度極為緩慢,則亦以良性的機會居多。反之,若是淋巴腺迅速長大,則惡性腫瘤或厲害的急性發炎都有可能。

2. 如果淋巴腺有紅腫熱痛的現象,或是周圍鄰近的部份有發炎的現象,則為淋巴腺炎的機會較大。

3. 淋巴腺摸起來的感覺也可區分,通常淋巴腺炎及惡性淋巴瘤摸起來較軟,而淋巴轉移癌摸起來較硬。

4. 雖然有這些方法可供參考,但對於不是從事醫學的人而言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如果有懷疑最好還是找合格的醫師做詳細的檢查方為上策。


頸部之淋巴腺炎與轉移癌

 許多人常在無意間發現頸部有小結節,有些人毫不在意,有些人則花容失色。事實上,這些腫塊有時只是淋巴腺發炎而已,不值得大驚小怪。但有時候,這些確是由其它地方轉移而來的腫癌,千萬不可大意。

 頸部的淋巴腺大約有一百至三百顆,分佈在頸部的淺層及深層,正常的淋巴腺大約有半顆飯粒大小,從外表是無法觸摸出來的。然而人們也常會感冒、牙齒痛、喉嚨痛,這些都會造成頸部淋巴腺的腫脹,而使得淋巴腺可從外側被觸摸到。當發炎消失時,淋巴腺也應會回復到正常大小,但淋巴腺若反覆腫脹,則會變大,最後變成纖維化而無法消失。一般而言,淋巴腺發炎,應會有壓痛,而腫癌則可有可無,不可以此做為區別診斷,因為腫癌的外層也常有發炎反應,仍會有壓痛現象。一般的淋巴腺發炎,直徑大部份不超過兩公分,若超過兩公分,則須加以注意。

 淋巴腺會腫大的原因,大概有五種:(1)由免疫反應所引發(原發位置非在淋巴結),如扁桃腺炎、喉炎等。(2)由淋巴結直接被微生物感染,如頸部肉芽腫。(3)由癌細胞轉移而來,如舌癌之頸部轉移。(4)淋巴腺本身的癌症,如頸部淋巴癌等。(5)其它如藥物亦會引起。

 頸部淋巴腺若超過三公分且有堅實感,則惡性度很高。有一個定律稱『三個八十定律』—即(1)頸部三公分以上的硬塊有百分之八十是惡性的,(2)這些惡性的腫癌有百分之八十是轉移而來的,(3)這些轉移癌有百分之八十是從鼻咽腔、鼻腔、口腔、咽喉等處的原發癌轉移而來。因此頸部有硬塊時,應趕快找耳鼻喉科醫師詳細檢查,目前有「纖維內視鏡」可為病人做周全之診視,一點也不會痛,病患大可放心。

 若有頸部腫塊時,絕不要立刻從腫塊處做切片,這是很重要的禁忌,因如上面所述這些大部份是轉移而來的,我們就需要「擒賊先擒王」,把原發部位找出來,才容易對症下藥。若先從頸部腫塊處做切片,則此處易有瘢痕化、纖維化,影響以後的放射或化學治療成果。頸部的切片檢查是在無法找到原發腫癌時,不得已才做的。

 頸部的轉移癌,一般皆有它固定的區域,經驗豐富的醫師往往可從其位置推論出原發腫癌的出處。我們可以鎖骨把頸部區分為幾個區域:如位置(1),則可能是耳下腺癌或耳癌的轉移處。位置(2),即所謂頸後三角區,其原發處可能是鼻咽癌、扁桃腺癌。位置(3),即下頜區域,則須考慮到下頜唾液腺癌或前舌癌。位置(4),即頦下三角區,須考慮前舌癌。位置(5),即頸靜脈區,須考慮舌根癌、喉癌、鼻竇癌等。位置(6),即甲狀腺區,須懷疑甲狀腺癌、喉癌。位置(7),即上鎖骨區,此地方的原發癌,男性以肺癌、攝護腺癌、胸鎖乳突肌胃腸癌居多,女性則以乳癌、子宮頸癌及肺癌為多,此處的癌症預後情況相當不良。

 頭頸部癌約佔全身癌症的十分之一,而一般來就診的病人,經本科統計約有三分之二是屬於晚期,可見一般病人之病識感實在不夠。而經診斷出來的病人,又有四分之一病人接受偏方治療,這確是很可惜的。吾人平常在洗臉時,就要養成有觸摸頸部的習慣,若發現有問題,就應該找耳鼻喉科醫師檢查,才不會誤了事。

頸部腫瘤

頸部位於頭胸之間,在這狹窄的有限部位通過了肌肉、神經、血管、淋巴管、氣管、食道,還有內分泌腺,包括甲狀腺、副甲狀腺與部分的唾液腺。

在談癌色變的今天,不少人偶爾在頸部觸摸到了腫塊就驚慌失措,以為得到了癌症,事實上在門診經常遇到的是摸到正常組織而誤以為是腫瘤的人,所以如果有了懷疑,切莫自作主張,最好到門診接受詳細的檢查。

頸部周圍有顎骨、胸骨、鎖骨、顳骨、脊椎等骨做為骨架,而頸部較大的肌肉如胸鎖乳突肌、二腹肌等與頸部中腺,又將頸部分為前頸部、前側頸部、後頸部、後側頸部、鎖骨上部、下頷部與下頦部,這些劃定的部位發生的腫瘤,代表了不同的疾患病源或腫瘤。

而在頸部腫塊中,最常見的就是淋巴結的腫大,在人體中器官會有固定的淋巴管引流途徑,所以特定的淋巴腫大可以藉著來推論病源,淋巴腺是人體中堅強的防衛堡壘,可以過濾遠端來的病原或腫瘤細胞,保護近端部位的器官不受侵害,也就是說淋巴腺的腫大往往是次發性的,其原發部位可能不是頸部,而在頭部,若不找出原發部位,往往無法有效治療。

而淋巴腺的腫大又分為發炎性與腫瘤性,其間又如何區分呢?一般而言,發炎性的淋巴腫大多會有『紅』、『腫』、『熱』、『痛』四個徵兆,因是發炎造成,故可稱之為淋巴腺炎。至於腫瘤性的腫大,往往是無痛性,持續數週、數月,漸漸長大,因為不痛、不癢,往往為人所忽略,或是貿然接受了淋巴結的切片檢查,改變了頸部肌筋膜的相關位置及正常淋巴的引流,或是日後疤痕、纖維組織的生長,影響了日後腫瘤治療的預後。

頸部腫塊都不能做切片檢查了囉?亦不盡然如此,當多次的內視鏡檢查、肺部、乳房、上消化道檢查與鼻咽切片皆不得要領時,就必須懷疑是淋巴原發的疾病了。比如白血病、何傑金氏病、惡性淋巴肉腫往往必須血液檢查加上淋巴切片加以證實,才能做有效治療。

至於兒童惡性腫瘤則較少見,一般而言,以良性的先天性頸部腫瘤為多,比如鰓裂囊腫、甲狀舌管囊腫、囊狀水瘤,或先天性廔管造成的感染為多,往往須要加以切除才能根除病灶。總而言之,頸部腫瘤不要慌張,前往耳鼻喉科門診,接受詳細的檢查,十之八九可以獲得解答及有效治療。

台長: 霖霖
人氣(85,428)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流行時尚(美容彩妝、保養、造型、塑身、流行情報) | 個人分類: 健康 ♥ 養生 |
此分類下一篇:由巧克力過敏談蕁麻疹
此分類上一篇:緊張導致喘不過氣 別當成氣喘

您好
在?
2016-03-07 14:25:1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