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0-12 05:04:35| 人氣1,31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他媽的社會學者魯曼的系統理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文獻探討這門課,有一週在閱讀社會學者魯曼的理論
這傢伙的東西真是他媽的有夠難阿
死歐洲人........害我好幾天沒法睡覺......
----------------------------


The reality of the mass media
Luhmann
德國社會學者Luhmann,發展出社會系統理論,以系統為概念來探究社會的的各種現象。在這本書中,Luhmann以他的理論基礎為的架構,談論大眾媒介這個系統與個體的系統之間的關係與溝通。
在Luhmann的系統理論中,他認為系統是各個部分相連結的組合物,而且會在社會進化的過程中不斷的分化,不斷的連結。每個系統也是個不斷自我再製的系統,產出並成為自我產出的來源。而系統之間最重要的不是行動,而是「溝通」。溝通則是系統內最重要的元素。而溝通,是系統選擇的過程化,包括了訊息、通知、理解,這三者的綜合。
摘要
Ch1:Differentiation as a Doubling of Reality
大眾媒介這個系統,包含的是社會上所有的出版物、圖書、報紙、電視、廣播等,及它們複製產出的過程。而我們所知的一切,都是透過大眾媒介所得知。而大眾媒介的系統,同樣的也是在不斷的自我再製。它所產生的真實,是這個系統中所有的交易、運作、操作過程的組合。知覺到的大眾媒體真實,是一種真實,是他們對媒介所呈現出的一種感覺或透過他們對其他系統的感覺,而這都是真實。和大眾媒介系統溝通的每個個人系統,也有各自不同的自我再製和再生產模式。而媒介系統與個人系統不斷的自我再製,創造出雙重的真實。
為了要更瞭解大眾媒介,個體系統必須採用兩種觀察。當我們去瞭解事實時,一階的觀察事實是足夠的。而去採取第二階觀察者的態度是有必要的,觀察那個在觀察的觀察者。必須去觀察那個在觀察的自己,來瞭解個人系統與媒介系統之間的溝通。如此一來,我們的觀察,發生在大眾媒介觀察系統中雙重覆蓋的真實。我們應該堅持一個觀點,大眾媒介是一個觀察系統,個人系統要去分辨自我詮釋和他者詮釋。
Ch2:Self-reference and Other-reference
自我指涉和異己指涉是建立在系統之中的。我們必須瞭解差異和區別,並建立一個系統指涉(大眾媒體)。而採用第二階觀察的人,需要區別他自己,以及他所觀察的對象。
在媒介系統中,主題是個重要的條件。他代表著媒介系統的異己指涉。唯有出現主題,那麼傳播媒介才有辦法延續。社會中各種領域都有主題,而大眾媒介系統藉由主題與每個領域作連結,生產,自我再製各種被接受的主題,而使媒介的普遍性得以成功。
Ch3:Coding
系統跟系統之間,每一個訊息間可以相互連結,而連結的的條件,就是意義上的規則已經被建立串聯起來,也就是「編碼」的動作。在編碼的過程中,人們可以自由的取得標記的不同點。而標記是代表個人系統在做區分時的工具。繼續調整,會產生更進一步的系統情境,而製造出與之前不同的不同。大眾媒介系統,則調和了社會中其他的功能系統,如經濟、科學、政治各個系統。
Ch4:System-specific Universalism
系統所產生的變異,在系統的普遍性和特定性上可以產生一個互補的關係。系統可以有自己的假設,自己的功能和專業,以當作系統自身運作所要參考的基準。大眾媒介系統可能會成為意識型態衝突的場所,使的獨立的空間變的更少。但只要不是全偏某一邊,那麼,個人還是可以自由獨立的選擇資訊。
媒介系統有三種節目因素(管道),新聞與寫實報導、廣告及娛樂。而他們因為傳遞的標準而不同,而這個標準則是來自於個人選擇訊息時的方式所產生的。
Ch9:Unity and Structural Couplings
報紙依靠自己的特色來和其他的報紙作區隔,每個報紙都有其特色。而談到廣告,人們必須瞭解,廣告不是新聞,但是現在廣告在各種傳播管道中出現。新聞,廣告和娛樂根據他們更進一步的被使用的方式而不同。如果人們被這些新聞和深度報導影響,他們可以更進一步的去談論和溝通。媒介是產生一個真實的背景,而可以當作個人意見的起點。因此,媒介的功能其實不是在資訊,而是記憶的產製,記憶是可以當作真實的假設,讓人瞭解這個世界。
而在政治系統方面,則是與媒介系統有結構性的結合。雖然政治系統從媒介系統中得到利益,例如傳播政治思想和宣傳等等,但是它也會和媒介系統有所衝突,如媒介系統不一定只報導政治好的一面。而媒介系統與社會上其他系統也有類似關係。
Ch12:The Reality of Construction
系統利用符碼和它的操作模式的精確方法執行。以這個方法,系統本身能夠產生對自己慣例的反抗,製造「在價值上的改變」。而大眾媒介系統所創造出的真實,也是一種事實。我們可能會懷疑 其中某些部分,而有不一樣的意見,就像Horatio的話:「我聽到,並在某種程度上相信它。」因此,每個個人系統都有可能找到進入傳播領域的機會。



Ch13:The Function of the Mass Media
大眾媒介系統的功能是引導社會系統的自我觀察。社會系統不是某個特定的目標,而是要將世界分成系統以及環境。在其中的是一個整體的觀察而不是單一的目標。而媒介系統也提供個人系統一個背景資料,來產生進一步的溝通。
大眾媒介系統一方面產生傳播,一方面又刺激進行中的傳播,所以他們不停的將新的傳播應用在之前傳播造成的結果上,不斷的自我再製,產生更多更複雜的事物,更加延伸。他們負責塑造現代社會的特徵,在透過持續應用於自身上的方法步驟產生相對穩定的定位。

個人心得
這個試圖將所有世界現象都解釋的超大型社會學理論所提及的媒介系統,感覺很像活著的生物,並非有人操作它來運作,而是自行在這個社會運作,不斷的產生並再製真實。也許就如魯曼所說,其實世界的每個系統都是這樣運作,好像有機物一樣,雖然是封閉的獨立個體,但卻又不斷的吸收與產出。
對於魯曼的系統理論,在這短短的一週,只能產生極為零散、片段的瞭解,而無法有一個整體的概念,甚至有不知所云的感覺。雖說,也許這個充滿矛盾的世界只能用抽象的概念才能闡述,但不易理解的缺點也造成一種畏懼。我想,這個社會系統中大多數的個人系統,都很難和社會系統理論產生溝通吧。


參考書目
高宣揚(2002)魯曼社會系統理論與現代性。台北市:五南。
湯志傑(1994)。社會如何可能-魯曼的觀點。思與言,32卷,2期,111-132。
魯曼(1994)。社會系統的自我再製(湯志傑、鄒川雄譯)。思與言,32卷,2期,133-174。

台長: 建構與解構
人氣(1,31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