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5-19 00:29:26| 人氣27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吴建国:欲做两岸“文化统一”的倡&#23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吴建国博士,台湾教育界和高新科技领域的一代名师,两岸公立大专院校校长第一人。他发起成立“沪台文化人联谊会” ,欲结合两岸文化人的力量,从两岸的文化交流做起,逐步走向两岸的“文化统一” 。

  吴建国住家的装饰是中西合璧的,两扇厚重的雕花木门、精致典雅的雕花家俱、古色古香的石砖、墙上的中国山水画,令到访者有置身江南士绅大宅院的感觉;钢琴、油画、计算机、电视……西方的、现代的,古今中外,在吴建国家中和谐的交汇、融合。

  这一栋位于上海黄浦区现代化大楼的二十多层住家,窗前远眺,视野极为开阔,外滩、陆家嘴的高楼大厦,浦江两岸的气象万千、风云变幻,均可尽收眼底。和夫人成树芬在上海营造如此独特的生活空间,正是吴建国价值观、人生观和生活品味的最好体现。

  “记住你是中国人!”

  吴建国,台湾教育界和高新科技领域的一代名师。祖籍苏州,1950年生于台湾,197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数学系,1974年赴美国留学,研习高科技,1978年获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材料工程学博士。旋在美国加州硅谷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公司担任工程师。1980年应台湾“政府”邀请回台服务,参与高雄中山大学筹建工作,担任该校电机工程学系系主任、材料科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务。1984年被任命为高雄应用科技大学校长兼“教育部”科技顾问。负责台湾高新科技人才的培养工作。曾当选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1991年以最高票当选高雄市“国民大会”代表。1990年再赴美国耶鲁大学讲学。

  吴建国能取得如此成就,是和他父亲吴逢祥的言传身教分不开。他的父母育有六子一女,吴建国排行老三,七个子女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熏陶下,共获得六个博士和八个硕士,也因此吴逢祥在台湾被誉为“博士之父” 。

  吴逢祥是一位具有强烈大中国意识的爱国主义者。他13岁时,因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被迫离开家乡苏州,后来又来到台湾,一直到退休后,以66岁高龄才得以重返家乡。他的一生,就是在动乱中度过。深知国家富强安定的重要性。所以,他教育子女,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要回到大陆,为国家民族做出积极的贡献。

  上世纪90年代,吴建国就来上海了,他每次来上海、大陆,都会惊喜于日新月异的进步。1998、99年,台湾政局剧变,作为从小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炎黄子孙,吴建国很清楚,自己的根在大陆,自己的根绝不能失去。他回忆道:“记得1993年,北京第一次申办奥运时,台湾当局公开表示支持澳洲雪梨做为2000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身为台湾唯一国际奥运会委员的大哥吴经国立场自是十分为难,先父在大哥出发前往参加国际奥运会年会时,以坚定的口吻告诉大哥:‘记住你是中国人!’就是这句话,已清晰的告诉大哥,‘你那张票该头给谁了!’”

  正是受到父亲强烈的国家民族与是非观念的影响,吴建国兄弟在过去的10年,当台湾当局日渐背离“一个中国原则”,甚至朝向“台独”这种数典忘祖的错误方向冒进时,他们都以行动表明决不违背,并清楚向台湾当局传达他们是中国人立场的讯息。

  “我不能认同当局的很多做法,他们和我的价值观差异很大。”吴建国态度鲜明的表示。2001年,他举家迁来上海定居。2003年,家乡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立,苏州市领导慕名找到吴建国,邀请他出任名誉院长,他欣然受命,成为海峡两岸均担任公立大专院校校长的第一人。

  上海应走向精致化

  在台湾,吴建国无论在任何工作岗位上,都竭尽所能,全力以赴,并且做事有理念、有方法、有重点、常有创意,极有成效。而他的热枕和乐于助人的性格,为他赢得众多的友谊和支持。一些台湾政界要人,对他有相当高的评价。李国鼎评价他为“一位学有专精的材料学者”,李焕说他是“一位国家难得的人才”,赵少康当他是“一位讲义气的好朋友”。吴博士四十多年的老同学、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也曾撰文指出,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让吴建国博士这样的人才“出头”。

  虽专研理工,吴建国却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起,给台湾各报章撰写专栏,评论时政,写出了超过百万字的充满人文关怀的评论文章。他秉承的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优良传统。

  这样一位怀抱着“经世济民”理想的学者、名师从台湾来上海定居,必然是想“有所为”的。对于上海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他自有深刻的见解。

  他指出,上海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准和台湾80年代的情况相似,上海现在需要的是提升生活品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提倡“精致化”,要从过去的看重形式转变到讲究内涵。要做到精致化,当然有一个过程,台湾也是在1985年以后才开始重视生活的精致化。

  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办,他认为政府除投资基础建设这些硬件设施外,还应重视教育、文化领域的软件建设。上海应向世界呈现一种精致化的、人文化的都市形象,展示给世人文化建设上的成就。吴建国笑着表示:“文化应是一种生活方式,不只是听几场音乐会就算有文化了。”也就是说文化应该熔铸在这座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在市民的一言一行、穿著打扮和待人接物上。

  他对上海的未来是信心满满,上海的前程仅从越来越多的文化人来上海定居就可见一斑。“文化人最重视的是自由,如此之多的台湾文化人云集上海,足证上海的环境是自由的,上海的氛围是适合文化人的。”他指出,上海已恢复了上世纪三十年代“人文荟萃”与“文人荟萃”的黄金时代,在未来的岁月里,势必焕发出“精神文明”的光辉,为世人所瞩目。

  两岸可先“文化统一”

  这几年,台湾文化人和其它各阶层的台湾人开始比较多地进入上海、大陆定居,大陆、上海台湾人的构成有了变化。吴建国分析了20年来台湾人回大陆的情形,“台湾人来大陆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台商为主,其它阶层过来的比较少。台商是最早来上海的台湾人,他们的开拓精神可佩。但从总体看,台商层次参差不齐。”

  早期过来的台商,大部分是好的,但也有良莠不齐的情况,而大陆人最早是从他们身上认识台湾人的。这几年,台湾高新科技产业大量进入大陆,尤其是文化、教育界人士来大陆定居后,进一步改善了台湾人在大陆人心目中的形象。台商也可以有文化,他认为台商的文化更多的体现在企业永续经营和人性化管理上。对于两岸的文化交流和文化整合,他更看好的是“文化个体户” ,也就是那些常住上海的真正的文化人。

  目前常住上海的文化人为数已甚多。吴建国指出,“现阶段,台湾文化人要做的是加强彼此的联系,协助更多的文化人来上海,在心理上对大陆有归属感。从长远来看,海峡两岸的文化,可以从文化交流到文化整合再发展到文化统一。”因此他萌生出一个想法:何不结合两岸文化人的力量,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发挥更大的作用。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的百草传奇餐厅,郭承丰先生主持的文化人聚会上,“沪台文化人联谊会”这个未成熟的创意从吴建国口中一出现,就得到与会文化人的一致赞同。

  由吴建国发起成立“沪台文化人联谊会” 。并与郭承丰、王小虎、简挚信与黄月桂、何平南与夏台凤等人,共同筹组“沪台文化人上海联谊会” 。殷切期望两岸文化人,从两岸文化交流做起,逐步迈向两岸的“文化统一” 。

  “我相信两岸最终有一天会实现和平统一,我愿为两岸和平统一和进步发展多做一些贡献!”充满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的吴建国如是说。

台長: 诗词天地
人氣(27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