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3-23 18:06:00| 人氣71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阿飛正傳』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阿旭:看著我的手錶。

珍:幹嘛要看著你的手錶?

阿旭:就一分鐘。

珍:時間到了,說吧。

阿旭:今天幾號了?

珍:16號。

阿旭:16號,4月16號。1960年4月16號下午3點之前的一分?你和我在一起,因為你我會記住這一分鐘。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是一分鐘的朋友,這是事實,你改變不了,因為已經過去了。我明天會再來。

珍OS:我不知道他有沒有因為我而記住那一分鐘,但我一直都會記住這一個人。之後他真的每天都來,我們就從一分鐘的朋友變成兩分鐘的朋友,沒多久,我們每天至少見一個小時。

這是阿飛正傳的經典台詞,整部電影裡面的台詞不多,人物內心的獨白幾乎比對白佔了更重的份量,觀看王家衛的電影,是需要用一種感知的力量,先讓我從故事大綱開始說起。

張國容飾演的阿旭在飲料店搭訕了蘇麗珍(張曼玉),兩人在一起,卻因為(阿旭)無法給(珍)承諾,於是(珍)離開他,阿旭接著和舞女mimi(劉嘉玲)在一起(阿旭)的好友阿拾(張學友),看見了mimi,對她傾慕不已,卻無法得到她的愛。(珍)在(阿旭)家附近徘徊,對(阿旭)念念不忘,因而認識了在附近巡邏的警察阿潮(劉德華)兩人常常在路邊聊著天,後來珍漸漸遺忘了阿旭,也就沒在那出現,而阿潮辭了警察,當水手。阿旭決定去菲律賓找尋親生母親,尋找記憶遺失的那段記憶。

電影文本探導的時間與記憶的關係,故事時間設定在懷舊的六零年代,時間不停在流動。電影裡頭阿旭比喻自身的故事:

世界上有一種小鳥
他是沒有腳的,
當飛累的時候
就在風中睡覺,
一輩子只能著地一次
而那一次
也就是他死的時候。

電影在張國榮與劉德華跳下火車那一刻,給了張國榮一個飛翔的定格,那一刻註定了這隻飛鳥終於要落下了,沒想到現實生活中的哥哥,就這樣的殞落。

時鐘與錶在阿飛正傳中出現的次數頻繁,尤其每到重要記憶時刻,時鐘或錶就指向下午三點鐘左右,阿旭想要搭訕珍,想要將這一刻的時間凍結成為珍這一輩子最難忘的記憶,但是時間仍然繼續走,就像人藉由不同的形式,企圖去銘刻時間的痕跡,就像信件,或是聲音紀錄,或是戀物,人總是想要凍結某一段時間,這樣的嚐試一再發生在日常生活。    

時間與記憶的論述,在『阿飛正傳』理,除了記憶之外,更重要的是記憶本身的不穩定性,記憶常常被扭曲與重組。就像故事中阿旭的養母不願意告訴阿旭親生的母親,直到養母將生母的信拿給阿旭看,阿旭開始重組母親形象,電影裡有一幕很明顯的描述阿旭的戀母情節,阿旭捨棄mimi決定去菲律賓,從背後抱著養母的那段,這也可以說明阿旭對女人的不確定感,因為他還是依存著母親,阿旭曾對珍說過

『我這一輩子不知道還會喜歡多少女人,不到最後,我是不會知道自己最喜歡的是哪一個?』

故事的角色每個人都是失根的(沒有腳的鳥),所以才有這麼多的不確定與孤獨。

阿旭尋找生母,珍沒有家,mimi失了男人,阿拾是個小偷,阿潮當了飄泊的水手,沒有名字的梁朝偉最後跟開頭的阿旭一樣梳頭,想見又是一位失根的阿飛。每個人選擇不同的方式去記憶或是遺忘『時間』,

『何去何從』是阿飛正傳想要傳達的一個問題,我們看王家衛導演的來歷可以一窺
王家衛1963年從上海來到香港,他說:

『記憶之中,那時候的香港是很....memorable的,彷彿連陽光也充沛一些,加上
空氣中傳來的無線電.....』

『記憶總會自己加分,那時候一切都是慢慢的。當然,我絕對不是要精確地將六十
年代重現,我只是想描繪一些心目中主觀記憶的情景』

王家衛這一番話,同樣解釋了『記憶』與『時間』,如此清晰而簡單。

1991年出品『阿飛正傳』當年賣座其慘,即使有這麼超強卡斯,卻讓許多觀眾看不懂,十三年前,我在戲院看完,完全不知道在演甚麼,只知道音樂和畫面好美,如今生命,經過了時間的歷練,終於看懂了『阿飛正傳』,感覺也在戲外呼應了這部電影的主題。

我們看看整部電影的戲劇結構,傳統的古典敘事電影通常由三幕劇構成,也就是
第一幕開始舖成,然後發生選擇,第二幕開始因為選擇錯誤而產生衝突,第三幕則是解決,也就到了片尾高潮最後結束。而王家衛選擇在電影結構中做了改變,讓觀眾不知道電影的下一步驟要做演甚麼,甚至很多時候用曲筆,省略交代故事,只看到結果。王家衛要的是surprise,要讓觀眾不知道下一刻的劇情是甚麼,所以電影中從阿旭的觀點然後轉換到張曼玉(珍)的觀點,在轉到劉嘉玲(mimi)......最後又繞回來張國榮(阿旭)的。,王家衛確實有他與眾不同的天才。

戲劇中有三個s,可以讓觀眾在觀看電影有下列三種觀感,也就是suppose(假設)suspect(懷疑),surprise(驚喜)。

在攝影方面杜可風和美術指導張叔平在影片裡頭用了大量的油畫風格來處理構圖,
風格化的冷黑、反差,製造了人的孤獨與疏離感,音樂的使用通常連接前一段對白
或是口白的情緒,音樂幾乎就是人物的主觀聲音,表達角色內心的情緒。電影的主題曲由梅艷芳所主唱,詞曲完全符合電影意境,這部電影絕對是經典中的經典。

<<何去何從之阿飛正傳>>
曲:E.Lecuona/J.Cacavas 詞:黃鬱

人海中 看盡尋尋覓覓
疲憊是我的心 失落是我的情

人生 總是聚散匆匆
白天淡淡相逢 夜裡輕輕相擁

我的心 是寂寞 是孤寂
我的愛 是迷惘 無所寄

黑夜中 尋覓一些感動
不知何去何從 不知何去何從

我的情 來又去 誰在意
我的夢 去又來 無所倚

黑夜中 尋覓一些感動
不知何時相逢 不知何時相逢。


最後阿旭的獨白再說了一次

『我一直認為,有一種小鳥,一開始飛就會一直飛,直到他死後才會掉下來,其實我終於了解,他一開始就已經死了』

阿旭在面臨死亡前,
一分鐘的記憶才被引出來,在飛鳥著地之後,死亡,
時間停住了,將遺忘的部分拉回來,然後
就這樣嘎然而止.........

台長: 山普
人氣(71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