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1-10 21:42:54| 人氣2,69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華詹姓統宗譜(卷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卷二、中華詹姓統宗譜

中華詹姓統宗譜()

中華詹姓統宗譜

民國1010806 公元2012/更新

民國1010606 公元2012年更新

中華姓氏炎黃總始祖少典氏第140代、黃帝129代、詹姓92代裔孫/詹招琳考證/

目錄

中華詹姓統宗譜

民國1010806 公元2012/更新

民國1010606 公元2012年更新

  中華詹姓統宗譜

20150123)(公益新聞通訊社中華詹姓統宗譜(卷一):http://mypaper.pchome.com.tw/s1681688/post/1335210521

20120806)(公益新聞通訊社中華詹姓統宗譜(卷下)http://mypaper.pchome.com.tw/s1681688/post/1322581480

卷一、中華詹姓統宗譜 (總譜) 民國95/8/2/公元1996

目錄

中華民族少典氏炎黃總始祖系譜

壹、中華姓氏炎黃總始祖少典氏第1代、炎帝1代系譜表黃帝11代系譜表

貳、炎黃總始祖少典氏第11代、炎帝10代、黃帝1代系譜表

少典氏第21代、炎帝20代、黃帝10代系譜表

肆、少典氏第31代、炎帝30代、黃帝20代系譜表

伍、少典氏第41代、炎帝40代、黃帝30代系譜表

………………………………………………………

………………………………………………………

卷二、中華詹姓統宗譜

卷二、氏得姓後系譜

河間堂姓統宗譜,宮文公公元前七九一年封爵詹侯是為詹姓元年。

壹、少典氏第49代、黃帝38代、詹姓1代系譜表

河間堂姓統宗譜,宮文公公元前七九一年封爵詹侯是為姓元年。

壹、少典氏第49代、黃帝38代、詹姓1代系譜表

釋明:

貳、少典氏第59代、黃帝48代、詹姓11代系譜表

釋明:

三、少典氏第69代、黃帝58代、詹姓21代系譜表

釋明:

肆、少典氏第79代、黃帝68代、詹姓31代系譜表

釋明:

伍、少典氏第89代、黃帝78代、詹姓41代系譜表

釋明:

陸、少典氏第99代、黃帝88代、詹姓51代系譜表(下略)

………………………………………………………

………………………………………………………

壹、少典氏第49代、黃帝38代、詹姓1代系譜表

四九代五十代五一五二代五三代五四代五五代五六代五七代五八代五九代少典

劍  ,號  巨  闕  珠  稱  夜  光  果  珍  李 輩序

三八代三九代四十代四一代四二代四三代四四代四五代四六代四七代四八代黃帝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第九代第十代十一代詹姓

詹姓宮文公侯爵玄孫公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詹禮

西周 東周(春秋始)                       朝代

河間堂中華詹姓統宗譜宮文公公元前七九一年封爵侯是為詹姓紀年元年。

釋明:

一、周朝系譜

西周┌東周┌太子┌東周┌東周┌東周┌東周┌東周┌東周┌東周八

十二│一 ├洩父┤二 │三 │四 │五 │六 │七 ├

宮├宜│未即├林├陀├胡├閬├鄭├壬│諡號

涅 ┤臼 ┤位│諡號│諡號├齊 │諡號│諡號┤臣 │匡王

諡號│諡號│卒 │桓王┤莊王┤諡號│惠王┤襄王│諡號┤公元前

幽王│平王├王子│七│妣│僖王│六│六│頃王│一二┌東周

公元七│狐 │一九│六│六│七六│五一│六│位六│十

七│七0├王子│在位│九六│八一│在位│在位│一八│東周├夷→

八一│在位└烈 │二三│在位│在位│二五│三三│在位│九 │諡號

在位│五一   │妣│一五│五年│妣媯│妣隗└六年├瑜┴簡王

一一├伯服   │、│姚后├王子│后 │后    │諡號定王

七   │、├王子│頹 │王子└王子帶  │公元前六0

后 │二二   └后 └克 │六└虎       └六在位二一

妣褒│年春         │七五年亂;詹姓第四代,侍奉子頹

姒 └秋始至四八一年春秋終└攻打惠王,不克,出奔溫邑。見左傳。

釋明:(略)

二、姓系譜

河間堂姓統宗譜,宮文公公元前七九一年封爵侯是為詹姓紀年元年。

宮文┬詳┌浩┌韓┌詹禮┬國典┌宇┬紹┌嘉┬寶┌

本姓│采├朝│字尚├國芳┤字嘉├綬┤字宗├完├遇→

 ├資├幹│節 │字│世 │字子│美 ├容│字子安

名志├譁┼泰│宜 │妣│堅 │頃王├宗┤周地官

宏 │字美 │氏 氏 │妣│時│妣│司徒

字文│輝  ├一云│氏 宙└氏 │瑕以│氏 └妣

錄 │襲顯┤襲氏└國茂      │守桃└譽─父→

夫人│侯爵│襲│侯爵│國結束       │林之

氏│夫人│侯爵├       └妣

公京氏│夫人│字世│襲祖先侯

築城諄│氏│賢 │爵姓

公元訓└斌│夫人└為姓(注三)。

七九一,功賜│

爵詹侯,詹姓始祖└父,周桓王大夫生二子俱別傳(注二)

始姓是為詹姓總始祖(注一),建立國。

宮文(注一)國與辭典首頁漢典始祖,相似詞為鼻祖,相反詞為後人、後裔;釋義為世系可考的最早的祖先,基此宮文公是詹姓總始祖,玄孫五代祖宮文公詹姓侯爵祖是也!

父公(注二)周桓王執政期間位高權重的忠義大夫,公元前七0二年,虢公在周王室面前誣陷他的大夫父。父有理,於是帶領周桓王的軍隊攻打虢國;公元前六七五年,周惠王強奪取詹國土地,父公因保國衛詹姓家族產業而發動叛亂未成逃亡到蘇氏的溫邑,導致國建國四代116年(公元前791年至公元前675年。)而結束。故公襲爵指為姓。

  中華民族宗族譜,殷代以前諸侯國的史事已經不可能編排紀錄,周代以後的史事才可以少量的箸錄。帝王世系的記載,黃帝以後都記有年數。(注一)詹姓始祖宮文公至五代祖禮公,見於詹姓宗族譜,鮮少見於正史,而父忠孝勇的事蹟載於左傳(注二),筆者以為父不載宗族譜與叛亂有關,使國結束,且湖北黃岡氏宗譜載:顯公生二子,英、父。左傳亦云,詹父之後有詹嘉。河間統宗代系圖兼考載,顯公,元配氏,元配誥封一品夫人,生子二,英、服(父)公為桓王大夫。基此,宮文公曾孫英公與父公胞兄弟也東周武公姓,父親赧王退位後,未繼位,貶為平民百姓,筆者以為父因保護祖產而叛亂犧牲,後裔應感父祖忠孝勇的偉大精神垂譜千古

(注一)史記三代世表,太史公曰:五帝、三代之記,尚矣。自殷以前諸侯不可得而譜,周以來乃頗可著。孔子因史文次春秋,紀元年,正時日月,蓋其詳哉。至於序尚書則略,無年月;或頗有,然多闕,不可錄。故疑則傳疑,蓋其慎也。

  余讀諜記,黃帝以來皆有年數。稽其歷譜諜終始五德之傳,古文咸不同,乖異。夫子之弗論次其年月,豈虛哉!於是以五帝系諜、尚書集世紀黃帝以來訖共和為世表。

  春秋左傳桓公十年:「虢仲譖其大夫父於王,詹父有辭,以王師伐虢。夏,虢公出奔虞。」與莊公十九年:「初,王姚嬖于莊王,生子頹,子頹有寵,蒍國為之師,及惠王即位,取蒍國之圃以為囿,邊伯之宮,近於王宮,王取之,王奪子禽,祝跪,與父田,而收膳夫之秩,故蒍國,邊伯,石速,父,子禽,祝跪,作亂,因蘇氏。秋,五大夫奉子頹以伐王,不克,出奔溫,蘇子奉子頹以奔衛,衛師,燕師,伐周。冬,立子頹。」公元前六七五年周惠王強奪取國土地,父公因保衛詹國祖產而發動叛亂未成逃亡到蘇氏的溫邑(河南溫縣。)

  周惠王即位時,惠王派人攻取國(王子頹的老師),的菜園,用作畜牧場,並且剝奪邊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的土地田產。因此周惠王二年公元前675年秋季,國、邊伯、石速、父、子禽、祝跪和蘇子奉王子頹進攻惠王。失敗之後,蘇子奉王子頹出奔衛國。衛國和南燕國聯合討伐東周獲勝,惠王出奔。冬季王子頹正式稱王。公元前674春季,鄭厲公試圖斡旋王子頹和惠王失敗,鄭厲公只好將惠王帶回鄭國三年後的秋季,鄭厲公和惠王從鄔邑攻入成周,取下寶器才回到鄭國,冬季王子頹與支持他的五大夫飲酒觀歌舞。鄭厲公見虢叔,商定討伐王子頹。周惠王四年、公元前673夏季,鄭厲公見虢叔率領各國的軍隊攻入王城,殺掉王子頹和蒍等五位大夫,王子頹之亂平定,惠王獎賞鄭厲公,將虎宰以東土地給與鄭厲公;因此一歷史事件導致國建國四代116年(公元前791年至公元前675年。)而結束,故公襲祖爵指為姓。

宋鄧名世撰古今姓氏書辯證:“詹氏周有詹父、詹桓伯云出自周宣王支子,封為詹侯,晉有詹嘉,虢有詹父”

父公,從左傳資料見證是東周二王林(公元前719公元前697在位23年)、東周三莊王陀(公元前696公元前682在位15年)、東周四僖王胡齊(公元前681公元前677在位5年)、東周五惠王閬公元前676公元前652在位25年)的東周四朝元老,四朝王位共68年。

禮公(注三)世襲祖侯爵(亦稱襲爵:繼承祖先官位或封號。也叫做「襲封」),指為姓:公世襲祖(祖指詹姓始祖宮文公)侯爵,指爵(爵宮文公公京築城,功錫爵詹侯為姓;詹姓三十一代子(子興三弟)撰詹氏序略摘要:吾族始祖,自周宣王庚午(應是庚戌見註一)封次子至弘為侯,邑安公至今,城存焉」。「我始祖至弘公本姓,受父宣王封為侯,五世孫公遂以祖爵為姓,此吾氏受姓之略也。」又同譜漢尚書郎李密拜撰氏世系敘略摘要:「而宣王靖封次子弘為安公侯,食邑于。又五傳,乃指祖爵為氏,姓之別自此始也。

釋明:

  姓始祖第一代(少典第四十九代(劍字輩)、黃帝第三十八代)宮文公,父周宣王靜,姓,母氏之次子,名志宏(弘),字文錄,本姓姬,生逢西周末年,公京築城以固朝廷,宣王37年庚戌、公元前791年功錫爵侯,封爵授姓,故譜稱文侯,以侯爵封地百里建立國,疆域南至於京,北達于燕食采河間,望出渤海:元配田氏誥封一品夫人,生四子,長子詳(仕),次子譁(仕),三子諄(仕),四子訓(仕)。公葬咸陽(在陜公省,秦代首都,今陜公省東北。)妣葬長安(唐朝首都,今陜公省公安市。)城外。宮文公傳衍裔孫歷百代遍全球,迄今(公元2015)有2806年的歷史,普天下姓一家親」!

  蘆源詹氏宗譜:「詹侯,諱文,葬河間府城南六十里五十九,喪合葬,其墓有石虎六枚、石人八枚、石(門內卦)二枚、石住六枚、華表四枚、墓田二十里,守墓奴二十戶。」民國38年、公元1949年版。

  新安廬源氏合修宗譜,公元2002年版,清朝華盛等修,卷一詹氏世系卷之首詹姓原始,文祖,周時受封為詹侯,食采河間,夫人高平田氏生子華。

  閩南省建峰氏宗譜畫像載:「文王十二世孫周宣王像贊曰:赫匕宣王,螽斯蟄匕,中興以德,百世不易,聿懷多福,派衍萬億,封子詹侯,以爵為氏。」

  建峰氏族譜,受姓侯鼻祖志弘公像讚:「錫命於周,承家以傳,其盛赫赫,其澤綿綿,南至於京,北達于燕,宗之繁衍,史氏紀焉。」

安徽新安廬源氏合修宗譜,始封於文侯遺像贊曰:「懿惟吾祖,受命於周,城屹屹,得姓之由。」

宮文公受封於氏祖讚:「赫赫宗周,姬氏者流,宣王支子,食采封侯,於彼姓,得姓之由。」

詹氏原始總世系/詹招琳編輯校對/

周宣 第一世   第二世   第三世

王  志宏    祥公    浩公

次子 諱文本黃帝 志宏公長子 祥公長子

   之後姬姓之 事周平王伐 妣

   裔事周築城 大戎有功封 采公

   受封為詹侯 為鎮關大將 祥公次子

   食采河間今 軍     妣高氏

   西京有詹侯 妣劉氏   資公

   城在焉後世 生子五   祥公三子

   子孫因以詹   浩

   為姓      采

   夫人高平田   資

贊曰

於穆詹侯 錫命周宣 築城受封 有光於前。

驊騮開道 啟迪後賢 文忠武烈 奮臂爭先。

其盛赫匕 其澤棉匕 南至於京 北達於燕。

分支別派 奕葉萬千 詳載家乘 俾久傳焉。

資料來源:福建詹明杰宗長

(注一):侯賜爵年代考公元二五五年蜀州太守公子孚拜手撰氏序略:「吾族始祖,自周宣王庚午(應是庚戌見詹姓始祖宮文公的起始年代)封次子至弘為詹侯,邑安公至今,城存焉。」周宣王庚午封次子至弘為侯,應是周宣王在位三十七年歲次庚戌公元前七九一年,非庚午(宣王即位前四年?宣王未登基如何封爵?)周宣王在位元年歲次甲戌至四十六年歲次己未(公元前八二七年至公元前七八二年在位四十六年間),僅有在位七年庚辰、十七年庚寅、二十七年庚子、三十七年庚戌;搜神紀曰周宣王長子幽王宮涅生於宣王三十三年,次子宮文公封爵應是庚戌(宣王三十七年)始合乎史實邏輯,周宣王五年公元前八二三年封申伯於城、二十二年公元前0六年封友於國,三十七年公元前七九一年封宮文國,而後生揚侯、謝侯、陸侯等。之前筆者見舊譜云文侯(志宏)生於宣王中興元年、公元前827年,據此似乎次子宮文公比宣王長子宮涅年長?特此正之!

  少典氏第五十代號字輩黃帝第三十九代、詹姓第二代譁公(國二):父宮文公,母田氏之次子,字美輝,襲封詹侯,周官上大夫。元配尹氏誥封一品夫人,生六子,長子浩、次子采、三子資、四子泰(仕)、五子顯、六子斌(仕)。

  少典氏第五十一代巨字輩黃帝第四十代、詹姓第三代顯公(國三):父譁公,母尹氏之五子,元配氏誥封一品夫人,生五子,長子韓,次子朝(仕),三子幹(仕),四子乾,五子英,六子父(湖北黃岡氏宗譜載:顯公生二子,英、父。左傳亦云,詹父之後有詹嘉。河間統宗代系圖兼考載,顯公,元配氏,元配誥封一品夫人,生子二,英、服(父)公為桓王大夫。)。

  湖南常甯詹氏存誠堂原始譜序載:顯公子英,字世賢,襲侯爵,桓王時,諸侯不臣,英率群下景從。夫人申氏。顯公次子父為桓王大夫,以忠義奉命守塞,生二子俱別傳。湖南常甯詹氏存誠堂原始譜序,歲康戌(?)首夏吉日 小子運昌謹識。

  少典氏第五十二代闕字輩黃帝第四十一代、姓第四代英公(國四):父顯公,母氏之五子,字世賢,桓王(公元719年至前698年在在位22年)時,諸侯不臣,公率臣下景從。元配夫人申氏,元配誥封一品夫人,生一子

  東周桓王與英公同輩:東周一平王東遷,以鄭武公、莊公相繼為卿士,左右朝政,桓王即位,鄭莊公憤而不朝,桓王親自伐鄭,王師戰敗以虢公為卿,桓王中箭受傷,之後諸侯背叛,九族不親,周政益衰,天子僅成名位。詹姓宗譜載:黃帝第41代、詹姓4英,桓王(黃帝41代)時,諸侯不臣,英公率臣下景從。正史與宗譜所載相符合。

  少典氏第五十二代闕字輩黃帝第四十一代、詹姓第四代父:父顯公,母氏(據黃岡譜:顯生服。固始譜:顯生父。宋鄧名世撰古今姓氏書辯證:“詹氏周有詹父、詹桓伯云出自周宣王支子,封為詹侯,晉有詹嘉,虢有詹父”),母氏之六子,為周桓王(公元前七一九年至公元前六九八年在位二十二年)執政期間位高權重的忠義大夫,公元前七0二年,虢公在周王室面前誣陷他的大夫父。詹父有理,於是帶領周王的軍隊攻打虢國。夏天,虢公亡命到虞國(注一。)公元前六七五年周惠王強奪取國土地,父公因保衛詹國祖產而發動叛亂未成逃亡到蘇氏的溫邑(河南溫縣。),

  周惠王即位時,惠王派人攻取國(王子頹的老師),的菜園,用作畜牧場,並且剝奪邊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的土地田產。因此周惠王二年、公元前675年秋季,國、邊伯、石速、父、子禽、祝跪和蘇子奉王子頹進攻惠王。失敗之後,蘇子奉王子頹出奔衛國。衛國和南燕國聯合討伐東周獲勝,惠王出奔。冬季王子頹正式稱王。公元前674春季,鄭厲公試圖斡旋王子頹和惠王失敗,鄭厲公只好將惠王帶回鄭國三年後低秋季,鄭厲公和惠王從鄔邑攻入成周,取下寶器才回到鄭國,冬季王子頹與支持他的五大夫飲酒觀歌舞。鄭厲公見虢叔,商定討伐王子頹。周惠王四年、公元前673夏季,鄭厲公見虢叔率領各國的軍隊攻入王城,殺掉王子頹和蒍等五位大夫,王子頹之亂平定,惠王獎賞鄭厲公,將虎宰以東土地給與鄭厲公;因此一歷史事件導致國建國四代116年(公元前791年至公元前675年。)而結束(注二),故公襲祖爵指為姓。

  (注一):東周桓王林十八年、公元前七0二年,魯桓公十年,左傳:「十年春,曹桓公卒。虢仲譖其大夫詹父於王。父有辭(理),以王師伐虢。夏,虢公出奔虞。」

  (注二):東周惠王閬二年、公元前六七五年、魯莊公十九年,左傳:「初,王姚嬖于莊王,生子頹。子頹有寵,蒍國為之師。及惠王即位,取蒍國之圃以為囿。邊伯之宮近於王宮,王取之。王(周惠王閬)奪子禽、祝跪與詹父田,而收膳夫之秩,故蒍國、邊伯、石速、父、子禽、祝跪作亂,因蘇氏。秋,五大夫奉子頹以伐王,不克,出奔溫(河南溫縣。)蘇子奉子頹以奔衛。衛師、燕師伐周。冬,立子頹。」

  起初,王姚受到周莊王的寵愛,生下子頹。子頹也受到寵愛,讓蒍國作他老師。等到周惠王即位之後,佔取了蒍國的菜園作為飼養禽獸的地方。周大夫邊伯的房子靠近王宮,惠王據為己有。惠王又奪取子禽、祝跪和詹父的田地、收回膳夫石速的棒祿,所以蒍國、邊伯、石速、父、子禽、祝跪等發動叛亂,也利用周大夫蘇氏對周王室的不滿。秋天,六位大夫侍奉子頹攻打惠王,沒有取勝,逃亡到蘇氏的溫邑。蘇子侍奉子頹逃亡到衛國。衛、燕兩國軍隊攻打周惠王。冬天,立子頹為周天子。

  父公,從左傳資料見證是東周二王林(公元前719公元前697在位23年)、東周三莊王陀(公元前696公元前682在位15年)、東周四僖王胡齊(公元前681公元前677在位5年)、東周五惠王閬(公元前676公元前652在位25年)的東周四朝元老,四朝周王共在位68年。

  周朝宗法制度自周公以後,雖確立了嫡長子繼承法,到了春秋時期貴族專政和君位的鬥爭仍然不斷圍繞權力而進行發生。例如嫡長子雖已確立而中途夭折該如何,又君主廢嫡立庶應該怎麼辦,這些很容易引起爭論的問題,貴族之間擁立派和反對派便藉口以發生鬥爭。如周室內部發生王子克、王子帶、王子頹和王子朝之亂都是其例。最後一次王子朝之亂,時間竟延續了十幾年之久,等叛亂結束,已由春秋進入戰國時期了。父公因保衛詹國祖產而發動叛亂未成逃亡到蘇氏的溫邑,對詹姓宗族而言是位偉大的祖先作為讓後裔有地斯有財的活生存空間,偉大喇!

  少典氏第五十三代珠字輩黃帝第四十二代、詹姓第五代:父英公,母氏之子,字尚節(一云字世周,一云尚節,公元前六七五年,周惠王強奪取詹國土地,叔父因保衛詹國祖產而發動叛亂未成逃亡到蘇氏的溫邑,導致國建國四代116年(公元前791年至公元前675年。)而國結束,公世襲祖侯爵,指為姓(注一);妣尹氏(一云高平氏),生三子,長子國典(仕),次子國芳(仕),三子國茂。

  詹姓自文錄公,本姓姬,公京築城,公元前791年功賜詹侯,封爵授姓,故譜稱詹文侯,建立疆域南至於京,北達于燕,英公在公元前675年因胞弟父公保衛祖產而叛變結束襲爵國,建國四代116年(公元前791年至公元前675年。)英公之子公世襲祖侯爵,故指爵詹姓,以遺後裔!

(注一)公世襲祖侯爵(亦稱襲爵:繼承祖先官位或封號。也叫做「襲封」),指為姓:公世襲祖(祖指詹姓始祖宮文公)侯爵,指爵(爵宮文公公京築城,功錫爵詹侯為姓;詹姓三十一代子(子興三弟)撰詹氏序略摘要:吾族始祖,自周宣王庚午(應是庚戌見注一)封次子至弘為侯,邑安公至今,城存焉」。「我始祖至弘公本姓姬,受父宣王封為侯,五世孫公遂以祖爵為姓,此吾詹氏受姓之略也。」又同譜漢尚書郎李密拜撰氏世系敘略摘要:「而宣王靖封次子弘為安公侯,食邑于。又五傳,乃指祖爵為氏,姓之別自此始也。」宗支繁衍代有賢人出,迄今(公元2015)有2806年,普天下詹姓一家親!

  公襲封指祖讚:「金枝玉葉,服遠厚別,指爵為姓,以遺後裔,蟄墊螽斯,綿綿瓜瓞。」

  安徽新安廬源氏合修宗譜:指為姓公遺像贊曰:詹城嗣守,土姓攸同,榮君之命,播祖之功,昭茲來許,緬想高風。謹題。

  少典氏第五十四代稱字輩黃帝第四十三代、詹姓第六代國芳公:父公,母尹氏(一云高平白氏),之次子,字伯宜,周官中大夫,妣顏氏,生二子,長子宇,次子宙。

  少典氏第五十五代夜字輩黃帝第四十四代、詹姓第七代宇公:父國芳公,母顏氏之長子,字嘉代,元配楊氏,生二子,長子紹、次子綬。

  少典氏第五十六代光字輩黃帝第四十五代、詹姓第八代綬公:父宇公,母楊氏之次子,字子堅,妣氏,生子嘉。湖北譜綏公,字子堅,襄王聞其賢,就詢時務,王嘉之,夫人田氏,生子嘉邑(指采邑)。

  少典氏第五十七代果字輩黃帝第四十六代、詹姓第九代嘉公:父綬公,母田氏之子,字宗美,頃王時為晉靈公(公元前620年至605年間)大夫,公元前614年處瑕(後改嘉縣)以守桃林之寨,鞏固周朝。妣田氏,生五子,長子寶,次子完,三子容(仕),四子宗(仕)、五子譽(引用公元1809懷彥詹姓宗譜,嘉公生譽,譽生父,父生尹。)

  湖北譜嘉公為嘉宅,字宗美,又曰石宗,匡王(公元前六一二年至六0七年在位六年)時為晉靈公大夫,處瑕以守桃林之寨。

  東周頃王五年、歲次丁未公元前614年、魯文公十三年,左傳:「十三年春,晉侯使詹嘉處瑕,以守桃林之塞。」嘉住在瑕邑,防守桃林這個險要據點,為設險守國之道,使秦師不得在由河曲以侵晉地。瑕為嘉之采邑,後改嘉縣,瑕在今河南陝縣公南,一云山公省芮城南,與桃林隔河相對,故處瑕就能守桃林;桃林塞在今河南閻鄉以公,接陝公潼關界,公元1954年閻鄉併入靈寶縣。靈寶縣秦置函穀關,漢屬弘農郡,隋為桃林縣,唐天寶年間於縣城南古函穀關附近,發現靈符易名靈寶至今。地理通釋,桃林塞,自潼關至函穀關歷陜華二州之地,俱謂之桃林塞,今陜公華陰縣以東,河南靈寶縣以公皆是也。

  本譜引用湖北蘄春詹氏五修詹譜,嘉公生譽,譽生父,父生師古。

  少典氏第五十八代珍字輩黃帝第四十七代、詹姓第十代宗公:父嘉公,母待查之四子,周官知軍大人,配阮氏,生二子,長子穎(仕),次子顒(仕)。

  浦城譜云,宗生穎、遇。遇原名謹,國朝皇上禦諱,上一字改遇。

  少典氏第五十八代珍字輩黃帝第四十七代、詹姓第十代:父嘉公之次子,生子父。

………………………………………………………

貳、少典氏第59代、黃帝48代、詹姓11代系譜表

五九代六十代六一代六二代六三代六四代六五代六六代六七代六八代六九少典

李  柰  菜  重  芥  姜  海  鹹  河  淡  鱗  輩序

四八代四九代五十代五一代五二代五三代五四代五五代五六代五七代五八代黃帝

十一代十二代十三代十四代十五代十六代十七代十八代十九代二十代二一代詹姓

第七代第八代第九代第十代十一代十二代十三代十四代十五代十六代十七代詹禮

東周       春秋終         戰國始         朝代

一、周朝系譜

東周┌東周┌太子┌東周┌東周┌東周┌東周┌東周┌東周┌東周┌東周

十 │十一│晉 │十三│十五│十六│十七│二十│二一│二二│二四

夷┼泄│東周├猛├仁┼介┼哀王┼午┼驕┼喜┼定→

諡號│心 ┤十二│諡號│諡號│諡號├去疾│諡號│諡號│諡號│諡號

簡王│諡號├貴┤悼王│元王│貞定├思王│威烈│安王│烈王│慎靚

公元│靈王│諡號│五│公元│王 ├嵬│王 │四│三│王 

五│五│景王│二0│四│四│諡號┤四│0一│七五│公元

八五│七一│五│位一│七五│六八│考王│二五│在位│位七│

在位│在位│四四│東周│在位│在位│四│在位└二六│東周│二0

一四│二七│在位│十四│年數└二八│四0│二四   │二三│在位

年 │妣│二四├匄┴七年   │在位│公元   扁┴六年

  └后 │妣│諡號      │一五│四   │諡號

     │后 │敬王      │  │0三   │顯王

     ├王子│五一九在位四四│  │戰國始(公元前三六

     └佞夫│公元前四八一年春│  └二二一年終└八在位四八

        │秋終(公元前四二├揭─威公─惠公─武公

        └二年春秋始)  └(注一)

釋明:(略)

  揭(注一)公元前440年,周考王封其弟姬揭於河南(王城),是為西周桓公。西周桓公死後,子威公立。惠公繼承威公之位,在周顯王二年公元前367年又封少子班於鞏(今河南省鞏縣西南),史稱「東周」。此時周潮領土內再分「西周」、「東周」小國,周朝的領土便更為縮小。

二、詹姓系譜

遇┬甯┌開┌家┬篤信衍,周地官司徒┌志┬孝┬瑞→

簡王├杲├間┤楚縣└篤行│食采河澗為詹姓開│字行│字至│字子祥

地官├燮│東周│尹 ┌何┤分堂號(郡)之始│寬 │純 │周赧王

司徒├淵│靈王├季┤字守├韶,河東分堂祖│妣│妣│官下卿

原名├肅│時鄭│字宜│仕 ├桓,河間堂祖 │氏 │氏 └妣

謹,├甫┤大夫│季 │東周│南陽┌豹┬生┴澤│東周

避國│字至│字桓│楚縣│敬王│分堂│字林│字守   │顯王

│匡 │伯 │尹 │時官│祖 │ │成    │時官

上禦│東周│妣│妣│中大├隗┤號漁│妣   │上卿

諱上│靈王│氏 └氏 │夫后│字至│隱 │氏    ├

一字│時中│衍生   │守仁│瑰 │妣喬   ├

改遇│大夫│●姓   │隱釣│遷河│氏 │(土   └

│妣│詹伯   │不仕│南南達└喬)

氏 └氏 聞   │妣陽縣之高義里。

父─師古─尹   └氏 └妣

釋明:

  少典氏第五十九代李字輩、黃帝第四十八代、詹姓第十一代遇公:宗公之次子,遇,原名謹,避國朝皇上禦諱,上一字改遇。東周簡王公元前五八五年至五七二年在位十四年)時周地官司徒後,召見授卿不受。字子安,妣田氏(一云鄭氏),生六子,長子甯,次子杲,三子燮(仕),四子淵,五子肅,六子甫(仕、台譜阜)。盧源氏宗譜:「宗公生庸,庸公生阜。」贛粵譜云:宗生顒(遇與顒,形同?)。顒生阜。

  少典氏第六十代柰字輩、黃帝第四十九代、詹姓第十二代甫公:遇公之六子,(甫一云阜、一云名父),字至匡,東周靈王(公元前571年至545年在位27年)時官中大夫;妣張氏,生三子長子開,次子間,三子聞。春秋筆削發微圖的周王族諸氏中云,父生桓伯。

  少典氏第六十一代菜字輩、黃帝第五十代、詹姓第十三代間公:父甫公,字桓伯,東周靈王(公元前571年至545年在位27年)時為鄭大夫;公元前五三三年周景王使桓伯奉詞責晉。生平功績卓著賜封其子姓詹伯,此乃衍生姓詹伯的來源,妣範氏,生子季。

  東周景王貴十二年、魯昭公九年、公元前五三三年二月,周室的甘大夫襄跟晉國的閻嘉爭奪閻地的土地。晉國梁丙、張趯率領陰地的戎人攻打周室的潁地。周景王派桓伯到晉國譴責說:「我自夏以后稷,魏、駘、芮、岐、畢,吾公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東土也;巴、濮、楚、鄧,吾南土也。肅慎、燕、亳,吾北土也。吾何邇封之有?文、武、成、康之建母弟,以蕃屏周,亦其廢隊是為,豈如弁髦而因以敝之?先王居檮杌於四裔,以禦螭魅,故允姓之奸居於瓜州。伯父惠公歸自秦,而誘以來,使逼我諸姬,入我郊甸,則戎焉取之。戎有中國,誰之咎也?后稷封殖天下,今戎制之,不亦難乎?伯父圖之!我在伯父,猶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謀主也。伯父若裂冠毀冕,拔本塞原,專棄謀主,雖戎狄,其何有餘一人?」叔向謂宣子曰:「文之伯也,豈能改物?翼戴天子,而加之以共。自文以來,代有衰德而暴蔑宗周,以宣示其侈,諸侯之貳不亦宜乎?且王辭直,子其圖之!」宣子說。王有姻喪,使趙成如周弔,且致閻田與襚,反潁浮。王亦使賓滑執甘大夫襄以說於晉,晉人禮而歸之。見左傳。

  詹間,字桓伯,生平功績卓著賜封其子姓詹伯,此乃中華民族詹姓衍生複姓詹伯之來源!

  粵台譜云:間公生家、季。家公生篤信、篤行。篤行公生衍,衍生豹。備考。

  少典氏第六十二代重字輩、黃帝第五十一代、詹姓第十四代家公:間公之長子,楚縣尹,生二子篤信、篤行。

  少典氏第六十二代重字輩、黃帝第五十一代、詹姓第十四代季公:間公之次子,季,字宜季,周官楚縣尹,妣齊氏,生一子何。台譜家公,間公之子,生子,篤信,篤行。

  少典氏第六十三代芥字輩、黃帝第五十二代、詹姓第十五代篤行公:粵台譜,生四子長衍公居河間、次韶公居河東、三桓公居河間、四公隗公居南陽。

  少典氏第六十三代芥字輩、黃帝第五十二代、詹姓第十五代何公:季公之子,字守仁,東周敬王公元前519年至公元前476年在位44年)時官中大夫,守仁隱釣不仕,妣刁氏,妣刁氏,生四子,長子衍,周地官司徒,食采河澗,為詹姓開分堂號之始,次子韶居河東,三子桓居河間,四子隗居南陽。

  有譜云,何公仕楚(一云楚莊王,通譜少典氏第五十五代、黃帝第四十四代楚莊王公元前六一三年至公元前五八七年位二三年,此公何與彼公何,朝代年數有異?待考?)聘問理國之術,何曰:未聞身理而國亂者之也。

  淮南子卷十二道應訓:「楚莊王問何曰:治國奈何?對曰:何明於治身,而不明於治國?楚王曰:寡人得立宗廟社稷,願學所以守之。何對曰:臣未嘗聞身治而國亂者也,未嘗聞身亂而國治者也。故本任於身,不敢對以末。楚王曰:善。故老子曰:修之身,其德乃真也。」

  據呂氏春秋云,何,戰國時人,繼承楊、朱的為我思想,認為重生必然輕利,反對縱欲自恣的行為,思想接近道家。

  何公善釣,淮南子說山訓:公之釣,千歲之鯉不能避;以獨繭絲為綸,芒針為鉤,荊條為竿,剖粒為餌,引盈車之魚,於百仞之淵,綸不絕。善釣,以獨繭絲為綸,芒針為鉤,荊條為竿,剖粒為餌,引盈車之魚,於百仞之淵,綸不絕。

  台譜篤行公,家公之子,生四子,衍公居河間,韶公居河東,桓公居河間,隗公居南陽。

  湖北黃岡譜據氏最早之新安墨譜注,建譜篤行公後有漢司徒衛居河間。瑕後有韶居河東,何後有隗避亂遷鄧州南陽,又據卓氏姓氏辨云,何生二子,一曰衍代居河間,一曰韶、一曰隗,又云隗為瑕公之後,未之孰是,錄此備考。

詹姓總堂號河間,餘河東、南陽、河澗皆分堂號也!

  河間堂,詹姓總堂號:據中國歷代地名大辭典,(郡名)漢析钜鹿、涿二郡地置河間國、治樂成。東漠漢冀州河間郡,治樂戌。三國魏及晉冀州河間國,治樂城。南朱冀州河間郡,治樂城。北魏瀛州河間都,移治武垣。北魏青州河間郡,治武垣。隋冀州河間郡,治河間,唐改瀛州。

  河東,詹姓分堂號:(郡名)古冀州地。秦置河東郡。漢因之,治安邑。東漢司隸河東郡,治安邑。三國魏因之。晉司州河東郡,治安邑,東晉移治蒲。又東晉僑置。南宋為南河東郡。南齊復為荊州河東郡,治聞喜,隋廢。又北魏徙置秦州河東郡,治安定。隋復徙置冀州河東郡,治河柬。唐改河中府。

  南陽,詹姓分堂號:(郡名)古豫州地。春秋申、鄧二國地。戰國屬楚。秦置南陽郡,以在南山之南,漢水之北為名。漢因之。治宛。東漢為荊州南陽郡,治宛。晉為荊州南陽國,治宛。南宋為雍州南陽郡,治宛。南齊因之。北魏為荊州南陽郡,治宛。後改為南廣州南陽郡,治南陽。隋廢。金始置申州。又北魏太和中徙置荊州南陽郡,治穰。隋為豫州南陽郡,治穰。唐改鄧州。又南齊置,屬梁州。今闕當在四川境。又北魏置廣州南陽郡。治南陽。隋廢。有云河間之間為澗字,河澗釋於左,賢者正之。

  河澗,詹姓分堂號:(山名)在福億永春縣公北五十里,盤迴起伏.有九十允峰;一名大地巖,相近有鐵礦山產鐵。

  澗口:(地名)在山公永濟縣南大河北岸,隔河與陜公潼關相對。土垠縣故城東,公南流入巨粱水。

  少典氏第六十四代姜字輩、黃帝第五十三代、詹姓第十六代衍公:何公之長子(台譜為篤行公之長子),周地官司徒食采河澗(說明:河間為詹姓始祖宮文公總堂號,河澗應屬分堂號。)為氏開分郡之始。

  少典氏第六十四代姜字輩、黃帝第五十三代、詹姓第十六代隗公:何公之子,隗,字至瑰,周官司徒,妣汪氏(一云王氏),生二子,長子豹、次子達。

  少典氏第六十五代海字輩、黃帝第五十四代、詹姓第十七代豹公:槐公之長子,豹,字林,號漁隱,妣陸氏(一云田氏),生二子,長子生,次子喬(土喬)。固始譜:豹公生資生、果生。

  少典氏第六十六代鹹字輩、黃帝第五十五代、詹姓第十八代生公:豹公之長子,生,字守成,妣廖氏,生二子,長子志、次子澤。湖北譜豹公生子二,資生、果生。果生、志、愚、忠等三子。

  少典氏第六十七代河字輩、黃帝第五十六代、詹姓第十九代志公:生公之長子,志,字行寬,妣杜氏,生四子,長子孝、次子傳三子似、四子有。台譜:志公生惠,惠公生瑞。盧源氏宗譜:「志公生長子惠、次子孝。」

  少典氏第六十八代淡字輩、黃帝第五十七代、姓第二十代孝公:志公之次子,字至純,東周周顯王(公元前368年至公元前321年在位48年)時上卿。生子瑞(台譜曰:瑞生康)。

  少典氏第五十九代李字輩、黃帝第四十八代、詹姓第十一代父公:譽公之子,父生師古。

  少典氏第六十代柰字輩、黃帝第四十九代、詹姓第十二代師古公:父公之子,師古生尹。

  少典氏第六十一代菜字輩、第黃帝五十代、詹姓第十三代尹公:師古公之子,仕楚國太蔔,能察天地陰陽之理,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見楚懷王,往見太蔔尹說: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卜卦誠不能知此事。見楚辭卜居。屈原生於公元前三四三年,一云壽四十八歲,一說五十五歲,屈原著卜居約公元前三0三年。

………………………………………………………

叁、少典氏第69代、黃帝58代、詹姓21代系譜表

六九代七十代七一代七二代七三代七四代七五代七六代七七代七八代七九少典

鱗  潛  羽  翔  龍  師  火  帝  鳥  官  人  輩序

五八代五九代六十代六一代六二代六三代六四代六五代六六代六七代六八代黃帝

二一代二二代二三代二四代二五代二六代二七代二八代二九代三十代三一代詹姓

十七代十八代十九代二十代二一代二二代二三代二四代二五代二六代二七代詹禮

東周    秦  東漢                      朝代

一、周朝系譜

東周┌東周┌公子┌

二四│二五│咎 ┴號周子南君。

定┼延┤一云東周武公姓父親赧王退位後,未繼位,貶為平民百姓;

諡號│諡號│公元前二五五年至公元前二二二年,因韓、趙、魏、齊、楚、燕、

慎靚│赧王│秦等七國紛爭三十四年。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始建立秦朝統一中

王 │赧 └國。繼而漢、魏、晉、梁、陳、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公元前三一四年至公元前二五六年在位五九年。

釋明:

二、詹姓系譜

瑞┬鐮┬榮┬儀┌祺┬勝┬遵┬禧┬和┌爚┌子興→

字子│字長│字又├貞┤字介│字文│字守│字景│妣霖┤字載興

祥 │壽 │華 │字以│福 │瓏 │正 │廉 │氏 │東漢│漢舉賢

東周│秦國│妣│寧 │州縣│妣│東漢│妣睦┤安帝│良方正

郝王│時官│氏 │東漢│交徵│氏 │光武└氏 │字元│時官│妣

時官│大夫└華│光武│不仕├楚│帝時   │文 │荊州├子暇

下卿│妣   │帝時│妣魁│江山   │東漢│太守│漢邠州

│氏    │官壅└氏 └樁│縣令   │和帝│妣│太守

氏 ├礦(金廣│邱尉      │妣   │時官│氏 ├子何

  ├鎰   │妣諸葛氏    │氏    │龍驤└加│漢楚州

  └秦大司馬 ├羲      └達   │將軍   │太守

        └漢官壅尉          │妣   ├子孚

                       └氏    │漢袞(

詹姓第三十一代(二十八代待查)子孚,漢官蜀(一云袞)州太守蜀)

,於延熙十八年(魏四高貴公髦廢帝正元二年、公元二五五年)歲│太守時

次乙亥端陽前二日氏序略摘要:「一、吾族始祖,自周宣王│與兄編

庚午(應為庚戌,見考證)封次子至弘為侯。二、我始祖宮文公│宗譜並

本姓姬,受父宣王封為侯,五世孫公遂以祖爵為姓,此吾│撰

受姓之略也。」全文見釋明,詹姓珍貴文獻。         序略

釋明:

  少典氏第六十九代鱗字輩、黃帝第五十八代、詹姓第二十一代瑞公:孝公之子,東周郝王(公元前320年至公元前256年在位59年)時官下卿,氏,生三子,長子鐮,次子(金廣),秦大司馬,三子鎰。台譜瑞生康。

  少典氏第七十代潛字輩、黃帝第五十九代、詹姓第二十二代鐮:瑞公之長子,鐮,字常壽,戰國(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221年末年)時秦大夫,妣氏,生二子,長子榮,次子華。

  少典氏第七十一代羽字輩、黃帝第六十代、詹姓第二十三代榮公:鐮公之長子,字又華,秦(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10年)間任大夫,妣趙氏,生三子,長子儀,漢官禦史、次子貞,三子羲、漢官雍邱尉。

  少典氏第七十二代翔字輩、黃帝第六十一代、詹姓二十四代貞公:榮公之次子,字以寧,東漢武帝(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87年在位53年)時官雍邱尉,生子祺。

  少典氏第七十三代龍字輩、黃帝第六十二代、詹姓二十五代祺公:貞公之子,字介福,州縣交徵不仕;妣張氏(一云韓氏),生四子,長子勝,次子楚,漢官尚書僕射、三子魁,漢官平棘令,四子樁,漢官大司馬。

  少典氏第七十四代師字輩、黃帝第六十三代、詹姓二十六代勝公:祺公之長子,字文瓏,妣胡氏,生二子,長子遵(仕),次子道,漢官洪洞令。台譜云:勝公生道,道生禧,禧生和。

  少典氏第七十五代火字輩、黃帝第六十四代、詹姓二十七代遵公:勝公長子,字守正,東漢光武帝(公元25年至公元57年在位33年)時官江山縣令,妣韓氏,生禧。粵台譜云:遵公生智,智生禧。固始譜:遵公生智,智生禧。

湖北譜遵公,生智、信,智生禧,多一代。待考。

 少典氏第七十六代帝字輩、黃帝第六十五代、詹姓二十八代禧公:遵公之子,字景廉,妣陳氏,生二子,長子和,妣陳氏,次子睦(仕)。

  少典氏第七十七代鳥字輩、黃帝第六十六代、詹姓二十九代睦公:禧公之次子,字元文,東漢和帝(公元89年至公元104年在位17年)時官龍驤將軍,妣遊氏,生三子,長子爚,漢官河東轉運使、次子霖(仕),三子加,漢官霸州太守。

  少典氏第七十八代官字輩、黃帝第六十七代、詹姓三十代霖公:睦公之次子,東漢安帝(公元107年至公元125年在位19年)時官荊州太守;妣吳氏,生四子,長子子興,仕東漢桓帝(公元147年至公元167年在位21年)間舉賢良),次子子暇,東漢靈帝(公元168年至公元188年在位21年)間官邠州太守、三子子何、漢官楚州太守,四子子孚,嘉謨公諱子孚,東漢憲帝(公元190年至公元219年在位29年)間官袞州太守。延熙(公元238年至公元257年是三國時期蜀漢的帝君主漢懷帝的第二個年號計有20年)十八年(魏四高貴公髦廢帝正元二年、公元255)歲次乙亥端陽前二日撰氏序略,留下姓珍貴歷史性文獻!

………………………………………………………

肆、少典氏第79代、黃帝68代、詹姓31代系譜表

七九代八十代八一代八二代八三代八四代八五代八六代八七代八八代八九少典

人  皇  始  制  文  字  乃  服  衣  裳  推  輩序

六八代六九代七十代七一代七二代七三代七四代七五代七六代七七代七八代黃帝

三一代三二代三三代三四代三五代三六代三七代三八代三九代四十代四一代詹姓

二七代二八代二九代三十代三一代三二代三三代三四代三五代三六代三七代詹禮

                                 朝代

子興┬權┬令┬霸┬慶┬彬┬逸┬覺┬隗┬坦┬江南

字載│字友│字文│字仲│字積│字仲│字志│字希│字孔│公晉│入閩

興 │職 │中 │強 │善 │質 │勤 │尹 │成 │武帝│始祖

東漢│妣│妣│妣│妣│妣│諫議│妣│妣│為太├靜川→

桓帝└氏 │氏 └氏 │氏 └氏 │大夫└氏 └氏 │子洗│妣

舉賢   └正   ├庾   │妣      │馬 └氏

良          ├庸   └氏       │元康中陞為

         ├廓            │常侍。

氏          └廣            └妣

釋明:

  少典氏第七十九代人字輩、黃帝第六十八代、詹姓三十一代子興公:臨公之長子,東漢桓帝(公元147年至公元167年在位19年)時舉賢良,公元二五五年與胞弟子孚修氏宗譜,譜中子孚公撰氏序略與漢尚書郎李密拜撰氏世系敘略等,留下詹姓珍貴歷史文獻。妣呂氏(一云柳氏),生權。

  氏序略 姓三十一代子(子興公三弟)撰

  「竊思人有族氏,猶天地有山川,一定之體也。吾族始祖,自周宣王庚午(應是庚戌見注一)封次子至弘為侯,邑安西至今,城存焉。爰茲肇造塚土祖墓,多在咸陽之原。稽之命名多本于周禮,字諡著於春秋,惟夫受姓之始則有因。生而為姓者,如黃帝,生水姓,舜生姚墟姓(一說是也。有功於天下而賜姓者如湯祖,契佐禹有功,賜姓是也。周自武王大封同姓五十國,其後各異其地,即各異其姓,諸叔之類,子孫即以為姓是也。自平王東遷以後,雖屬共宗,恒多散處其間。有仍居鎬京者,有仕晉寓河間、南陽者,更有逾楚籍蠻荊避秦入巴蜀者。原其始則一本而已矣。

  我始祖至弘公,本姓,受父宣王封為侯,五世孫公遂以祖爵為姓,此吾氏受姓之略也。

  然自始祖以迄今千有餘載,若弗為之考根源、究支流、聚國族,以訂氏系則歲益久,年益深,後雖有孝子慈孫,志切修明,以求昭穆倫序之不紊,胡可得哉。爰是近搜遠羅,謹列族圖統系,以作家譜分纂於左。

延熙十八年歲次乙亥(魏四高貴公髦廢帝正元二年、公元255年)端陽前二日 二十八代裔孫蜀州太守子孚拜手撰

延熙(公元238年至公元257年是三國時期蜀漢的帝君主漢懷帝的第二個年號計有20年)十八年(魏四高貴公髦廢帝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歲次乙亥端陽前二日二十八(公二十七差一代待考?)代裔孫蜀州太守子孚拜手撰。

(注一):侯賜爵年代考:氏序略:「吾族始祖,自周宣王庚午封次子至弘為侯,邑安西至今,城存焉。」庚午為西周共和11年、公元前831年,周宣王元年至四十六年間,僅有七年庚辰、十七年庚寅、二十七年庚子、三十七年庚戌;搜神紀曰周宣王長子幽王宮涅生於宣王三十三年,次子志宏公生於庚戌,非庚午?始合乎邏輯也?。延熙(公元238年至公元257年是三國時期蜀漢的帝君主漢懷帝的第二個年號計有20年)18年(魏四高貴公髦廢帝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歲次乙亥端陽前二日二十八代裔孫蜀州太守子孚拜手撰。】之前筆者見舊譜云文侯(志宏)生於宣王中興元年、公元前827年,據此似乎次子文錄公比宣王長子宮涅年長?特此正之!

  氏世系敘略 漢尚書郎李密拜撰

  粵稽詹姓之先,迺姓之所自。而姓之始,又黃帝之所出黃帝興,長於水,遂以為姓,暨四世孫帝嚳元妃出祀效媒,履巨跡而妊,因生后稷,為周始祖。厥歷夏商十有數傳,至武王而建號為周,又十一傳,而宣王靖封次子弘為安西侯,食邑于又五傳乃指祖爵為氏,姬姓別自此始也。

  自周得姓以來,見諸左史國語,載籍班班,其為世家望族,有自來矣。概自周轍既東,雖屬其宗,恒多散處。其間有仍居中鎬京者,有仕晉寓南陽者,累代縉紳,為世名臣。迄暴秦滅周,避亂居蜀。未幾,而皇漢受命氏諸賢,遂奮翮云宵,馳騁康衢,文為柱石,武作幹城。至嘉謨公諱子孚,昆玉四人各拜太守。孚太叔自開公,為趙州平棘令,楚公為荊州守,授擢尚書僕射;顯祖睦公官拜龍鑲將軍,父臨公亦太守,公以長簪笏世胄,金枝玉葉。猶慮世代浸遠,尊祖睦宗之道或興華胥以斬也。雖有孝子慈孫,志切修明,以昭穆倫序之不紊,胡可得哉?爰是,近搜遠羅,分繤于左,以藏於家,且為家戒,以示後坤。俾知世宗,其用心懇切至矣。余與氏有中表之親(注一),因得備覽系圖。遂不禁深羨其為篤親之君子也。故為之序其端。

延熙(公元238年至公元257年是三國時期蜀漢的帝君主漢懷帝的第二個年號計有20年)乙亥(魏四高貴公髦廢帝正元二年、公元255年)年麥秋上院,漢尚書郎李密拜撰

(注一)中表之親:是指自己父親的姐妹或母親的兄弟姐妹的子女。表親也有親遠之分。如果是自己父親的同胞姐妹或母親的同胞兄弟姐妹的子女,就是親表親,否則就是遠表親。

李密:李密(公元224年至公元287年)字令伯,一名虔,犍為武陽(今四川彭山)人,享壽64歲。幼年出生六個月喪父,他4歲時母親何氏醮被逼改嫁,由祖母撫養成人。後李密以對祖母孝敬甚篤而名揚於鄉里。師事當時著名學者譙周,博覽五經,尤精春秋左傳。初仕蜀漢為尚書郎。蜀漢亡,晉武帝召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無人供養而力辭。祖母去世後,方出任太子洗馬,遷漢中太守。後免官,卒於家中。著有:述理論十篇,不傳世。華陽國志、晉書均有李密傳。

李密系譜

李光┬李 ┬李密

妣劉│妣何└妣

氏 │氏醮

  └改嫁

  少典氏第八十代皇字輩、黃帝第六十九代、詹姓三十二代權公:子興公之子,字友職,妣吳氏,生二子,長子令,次子正。

  少典氏第八十一代始字輩、黃帝第七十代、詹姓三十三代令公:權公之長子,字文中,妣朱氏,生一子霸。

  少典氏第八十二代制字輩、黃帝第七十一代、詹姓三十四代霸公:令公之子,字仲強,妣氏,生五子,長子慶,次子庾,三子庸,四子廓,五子廣。

  少典氏第八十三代文字輩、黃帝第七十二代、詹姓三十五代慶公:令公之長子,字積善,妣田氏,生一子彬。

  少典氏第八十四代字字輩、黃帝第七十三代、詹姓三十六代彬公:慶公之子,字種質,行義箸於鄉里,妣彭氏,生一子逸(仕)。

  少典氏第八十五代乃字輩、黃帝第七十四代、詹姓三十七代逸公:彬公之子,字志勤,東漢桓帝(公元一四七年至公元一六九年)?間為諫議大夫,妣杜氏,生一子覺。

覺,生隗。

廬源譜:覺生成,字孔成,妣範氏。成生植、坦、培。湖北譜逸公,生成,成公生坦,多列一代成公,逸公至曾孫坦公任職年代似合常理。

  少典氏第八十六代服字輩、黃帝第七十五代、詹姓三十八代覺公:逸公之子,字希尹,妣賈氏,生隗。

  少典氏第八十七代衣字輩、黃帝第七十六代、詹姓三十九代隗公:覺公之子,字孔成,妣許氏(一云範氏),生子坦,代居南陽。

  少典氏第八十八代裳字輩、黃帝第七十七代、詹姓四十代坦公:隗公之子,公晉武帝(公元二六五年至公元二八九年)間舉孝廉擢太子洗馬,元康(公元二九一年至公元二九九年)中陞為常侍,妣曾氏,生一子靜川。

  據民國十年福建省建陽縣南陽氏支譜載,晉(公元二六五年至公元四一九年間)舉孝廉濯太子洗馬。坦公像贊曰:德行周廷闈,聲名達帝都,九重丹詔降,以作東宮師。

  江公譜云雄又名坦。始為太子洗馬,後仕通明殿金紫大夫。

………………………………………………………

伍、少典氏第89代、黃帝78代、詹姓41代系譜表

八九代九十代九一代九二代九三代九四代九五代九六代九七代九八代九九少典

推  位  讓  國  有  虞  陶  唐  弔  民  伐  輩序

七八代七九代八十代八一代八二代八三代八四代八五代八六代八七代八八代黃帝

四一代四二代四三代四四代四五代四六代四七代四八代四九代五十代五一代詹姓

三七代三八代三九代四十代四一代四二代四三代四四代四五代四六代四七代詹禮

初公(號黃隱諱初)                    第一代詹初

                                 朝代

江南┌秉邦┬良義┬兌┬誌┌宣┬宏┬瓘      ┌河南始

入閩│(康│東晉│字宗├詵┤妣│妣參      │

始祖│邦)│元帝│澤 │東晉│氏 │氏 ├臻      ├詹初

靜川┤晉官│建元│晉授│太和│浦城│湖北├和      │稱大公

仕公│東都│時為│驍騎│間,│譜載│譜載├儉      │字元載

安尉│太守│侍衛│將軍│福州│宣公│:宏├敬┬文敉┬逸民┤隱號黃

世居│妣│遷居│妣│侯官│為止│公,│居建│梁宣│妣竇│諱初

南陽│氏 │建安└氏 │令居│,下│生四│安 │城令└氏 │妣

戰亂│  │崔田   │建安│載節│子俱│妣│遷浙   ├二公

東晉│  │妣   │妣│公系│失諱│氏、│江遂安  │字元誠

元帝│  └氏    │氏 │譜。│,孫├端│妣氏  │遷歙潛口

大興│        └誼│  │十一├尚└文粹   │膺潭譜云

公元├成邦-忠義-恆,生四子│  └待考│回南陽有譜   ├溱→

三一├敬邦-懷義-商,生四子│閩清譜載,│妣氏     │字宗穆

年│成邦、敬邦,派下譜系見│節公生嶠,├蘭,遷遂安始祖│號懷溪

九月│民國十年修之福建省建陽│嶠公生子豪│妣氏,有譜  │生希顏

十九└縣南陽氏支譜    │浦城譜系如├彪      │號青隱

日,            │下:   └愛      └有譜

攜三            ├節┬崇安┌長信┬寶鼎─應─善己→

子由河南鄧州渡江而南入閩  │潭州│始祖│妣├金钜┬感┬詹軔→

,裔衍閩崇安浦城等地。   │刺史├子豪┤氏 │妣│妣

氏           │錄事│字世├長邃│氏 │氏

  寶鼎(金鼎)公,五代孫敬│參軍│勇 ├長賢├玉童├

從,於唐憲宗元和己丑公元八0│妣│妣├長琮├寶權└

九年首著新安氏宗譜。   └氏 │氏 ├長任├玉璞

                 ├子傑└長嗣└寶林

釋明:              └子(王臽)

  少典氏第八十九代推字輩、黃帝第七十八代、詹姓四十一代江南入閩始祖靜川公:坦公之子,公晉惠帝元康(公元291年至公元299年)時公安尉,東晉元帝大興元年公元三一八年九月十九日(一云十三)攜三子,避永嘉劉聰之亂,由河南鄧州南渡散江左(渡江南,俗以長江口南岸),裔衍閩崇安浦城等地。

妣杜氏,生三子,秉邦(仕)、次子敬邦、三子成邦。公妣合葬婺州東陽縣南十里。

公下三十二世          靜川公,

  文獻通考說,閩越遐阻僻在一偶,永嘉之役帝室東遷,衣冠避難多所萃止;福建省通志云,永嘉渡江八姓入閩者有林,黃,陳,鄭,,邱,何,胡等八姓。

  公元三0四年至南北朝初葉,至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公元四三九年的一三六年間,除匈奴族、鮮卑族、羯族、氐族、羌族等五胡外也有漢族;先後佔據北方及公蜀;建有二十多個國家,如前趙、成漢、後趙、前涼、前燕、前秦、後秦、後燕、公秦、後涼、南涼、南燕、公涼、北涼、夏、北燕等,史稱五胡十六國。

  晉代五胡亂華期間,前趙匈奴族五部大都督劉淵,於公晉惠帝永興元年公元三0四年八月在山公離石,自立大單於,懷帝永嘉二年公元三0八年僭稱漢帝,遷都平陽,永嘉四年劉淵子聰立,遣其族兄弟劉曜與羯族石勒出師攻晉,次年破洛陽,公晉懷帝、湣帝為劉曜虜害,公晉亡,瑯琊王睿於公元三一六年即位是東晉元帝,國都建康,今之南京,劉聰攻陷中國地跨河南北及山東關中,幾近中國之半,連年相繼兵戎侵奪,人民塗炭,中原士庶不甘外族蹂躪,避亂相互渡長江以南而居再播閩粵者衍傳台灣。

  台譜,靜川公,隗公、坦公、康邦諸公居河南時劉石構亂及南陽淪沒;生子,康(秉)邦。

  少典氏第九十代位字輩、黃帝第七十九代、詹姓第四十二代秉(康)邦公:入閩始祖靜川公之長子,公晉懷帝公元307年至公元314年)時仕東郡太守,元帝(公元317年至公元322年)間為揚武將軍,功封懷遠將軍,遷居福建建陽。妣韓氏,生良義。裔傳今之睦州 (今浙江建德)、歙州(今安徽歙縣)、婺州(今浙江金華)、泉州(今福建閩侯)、建州(今福建建陽、建甌)諸州等地。

  安徽新安廬源氏合修宗譜:渡江南徙康邦公遺像:避地替梯杭,至止建陽,浚源之深,發流之長,孫曾想像,於公之風。為東郡太守,以功封懷遠將軍,因典午之亂,渡江而南。

  據清嘉慶三年公元一七九八年浦城譜像贊,晉東都太守贈威武將軍伯安秉邦公,晉大興由河南鄧州崇安為入閩始祖。

  據湖北黃岡氏宗譜,按都尉譜云:康邦、成邦、敬邦公遭晉室亂,大興元年公元三一八年九月十九日渡江南而居,以江南獨安故也,今江南諸郡之派皆祖之康邦公後,分衍睦州、婺州、歙州、泉州、建州、越州、括州等;成邦分衍江州、潮州;敬邦分衍嶺南、貴州、廣州、邕州、容城等。

  據民國十年福建省建陽縣南陽氏支譜,晉婺州太守敬邦公像贊曰:學淹典籍,才懋調羹,明若冰鑑,廉如水清,澤深台都,化洽輿情,數馬非富,流傳令各;勿軒熊禾題。

  據江南通志:「江南之地包絡江淮控引河海,實兼禹貢三州之域,自淮以南,東薄於海,所謂淮陽、揚州,江南最居要地,淮以北則徐州,之南土而公北兼豫州東南之境。」江南十六府八州中的徽州,五嶺休、婺之間尤稱險塞。

  江南:長江以南的總稱;清初省名,康熙以後分設江蘇、安徽二省;民國仍舊。

敬邦公:據公元一八0九年安徽桐城氏支譜,同兄康邦典午之亂隋元帝渡江,子孫散處江左,其派於泉睦歙諸州。

  少典氏第九十代位字輩、黃帝第七十九代、詹姓第四十二代成邦公:入閩始祖靜川公之次子,官侍禦將軍,妣易氏,生子忠義,忠義生恆,恆生四子。裔傳桂州(今廣公桂林)、廣州(今廣州)、容州(今廣公容縣)、邕州(今廣公邕寧縣)等地。

  少典氏第九十代位字輩、黃帝第七十九代、詹姓第四十二代敬邦公:入閩始祖靜川公之三子,仕婺州太守,妣李氏,生子懷義,懷義生商,商生四子。裔傳江州(今江公九江)、湖州(今浙江湖州)等地。

成邦公與敬邦公,民國十年、公元一九二一年修之福建省建陽縣南陽氏支譜。

  少典氏第九十一代讓字輩、黃帝第八十代、詹姓四十三代良義公:秉(康)邦之子,公晉元帝建元(公元三四三年至公元三四四年)間授侍衛將軍,遷居建安崔田;妣氏,生一子兌(仕)。

  少典氏第九十二代國字輩、黃帝第八十一代、詹姓四十四代兌公:良義之子,晉授謝安府慕三將軍,生三子,妣張氏,生三子,長子誌,次子詵(洗、仕),三子誼。有譜云恭人許氏,生起、超等二子,有譜系。

  少典氏第九十三代有字輩、黃帝第八十二代、詹姓四十五代詵公:兌公之次子,一名侁,志書為洗,浦城譜為唐任侯官縣令,粵閩譜為東晉廢帝太和(公元三六六年至公元三七0年)間為福州侯官令,居建安崔田。妣龍氏,生二子,長子宣,次子節(仕)。

  注:詵公,福建浦城氏族譜,詵公為唐(唐公元六一八年至公元九0六年)任侯官縣令,詵公若以東晉公元三六六年,或以唐朝公元六一八年,相距有二五一年,每代以三十年概括之,差八代左右,以康邦公公元三一八年渡江而論,曾孫詵公於東晉太和間為福州侯官令,較合常理;因此詵公後,不論生卒或仕官年月各依粵閩族譜所載而列,希賢者正之。

  少典氏第九十四代虞字輩、黃帝第八十三代、詹姓四十六代宣公:詵公之長子,妣韓氏,生子宏,唐官至內史侍郎,生十一子。以上據浦城譜智此為止。粵閩譜,宣,東晉簡文帝咸安元年公元三七一年授餘杭尉,妣韓氏,生子宏。

  少典氏第九十五代陶字輩、黃帝第八十四代、詹姓四十七代宏公:宣公之長子,才智超人,忠言讜論,不阿權貴,宋文帝元嘉(公元424年至公元453年)中為侍郎,老賜榮而歸。妣朱氏,生十一子,長子瓘,次子三,居饒州,三子臻,居玉山,四子和,居杭州,五子儉,居江陵,六子敬,七子端,八子尚,九子蘭,十子彪居交州,十一子愛居韶州。浦城體仁族譜,載至宣公為止,下載節公派下系譜。

  湖北譜載:宏公,生四子俱失諱,孫十一。

  少典氏第九十六代唐字輩、黃帝第八十五代、詹姓四十八代瓘公:宏公之長子,官為宋居錄事參軍,遷睦州黃河村,生子文敉,一云文梅。

  少典氏第九十六代唐字輩、黃帝第八十五代、詹姓四十八代敬公:宏公六子,字至敬,南齊時為檢校治書,仕晉任新安二守遂家焉,妣沈氏,生二子,文敉,文粹。

  安徽源新安廬氏合修宗譜:始遷新安敬公遺像:倅于新安,性眈幽雅,爰居爰處,于林之下,奕葉孫曾,火燃泉達。

  湖北黃岡氏宗譜云,始徒新安者為侯官令裔曰敬公,涉三代至黃(大)公。粵台譜以瓘公下續,現可見到的族譜,不論瓘公或敬公其上溯下續系譜略同。

  少典氏第九十七代弔字輩、黃帝第八十六代、詹姓四十九代文敉公:瓘公之子,仕梁(公元五四四年至公元五五六年間)官居宣城令,妣華氏(一云畢氏),生逸民。

  粵譜以瓘公生文敉公、文粹;婺源譜載,新安祖系敬公也生文敉公;待考。

金钜公:長信之次子,生三子,長子感,次子慕,三子思。

  少典氏第九十八代民字輩、黃帝第八十七代、詹姓五十代逸民公:文敉公之子,妣竇氏,生二子,長子大(太),諱初,次子二公,字元誠,遷歙潛口,有譜云三子(江公譜希顏,字君苑,名青隱)、遷居河南,待考。

  注﹕台灣詹姓族譜自黃帝第三十八代、詹姓第一代文公至第八十四代(本譜第八十七代)逸公,係新竹家茂公於清光緒三十一年乙巳公元一九0五年八月親返廣東饒平縣茂芝前鄉榮桐公處,依據清乾隆十年乙丑春,翰林院文林郎編修肯構公等同修,全譜有二十卷所抄錄回台;沿用至今。安徽、江公、福建各姓譜,其中祖先名諱有增也有減,尤以生日與仕官年份混淆難辨,尚待賢者正之。

  少典氏第九十四代虞字輩、黃帝第八十三代、詹姓四十六代節公:詵公之次子,仕潭州刺史錄事參軍,妣江氏,生三子,長子豪,次子子傑,三子(王臽)。

福建閩清譜:節,妣江氏,生六子,長子峴、次子嶠、三子嵩、四子岱、五子(山丘)、六子(山罙);二子嶠公生子豪(建峰祖)、子傑、子俊等三子。(與本譜相差一代。)待考。

  少典氏第九十五代陶字輩、黃帝第八十四代、詹姓四十七代崇安始祖子豪公:節公之長子,字代勇,唐授鎮南將軍留守,封南陽侯,居建州武彝(夷),妣範氏,生六子,長子長信(仕),次子長邃,唐官青州太守,長子彥、次子連遷信城;三子長賢,唐登進士,官中奉大夫,長子佳,次子悅居嚴陵;四子長琮,唐授朝散大夫,子伯達居信城,五子長任、唐登進士官至宣奉大夫,子伯在居婺安;六子長嗣。

  據福建武夷山志載﹕子豪,其先南陽人,晉太興元年(公元三一八年)有遷居建州者秉邦(台譜為康邦),三傳曰侁,為侯官令,五傳子豪,蔔築於武夷山,子孫繁衍科第相承,遂為崇安巨族,豪葬於黃村黃源口半月山,南宋淳祐間,邑令元輔為之表墓門。「崇安始祖子豪公:一云四十八代、一云五十代)代子豪:嶠公長子,字代勇,仕鎮南大將軍,隋文帝開皇元年公元五八九年,封平南侯;隋煬帝大業五年公元六0九年遷居建峰武夷山,唐太宗貞觀元年公元六二七年追封魏公,妣範氏,生長信、長邃、長賢、長琮、長任、長嗣等六子,錄考!

  子豪公派下裔孫現散居於閩東北、浙公南、贛東北等地。

  少典氏第九十六代唐字輩、黃帝第八十五代、詹姓四十八代長信公:子豪公長子,唐授中奉大夫,妣林氏,生六子,長子寶(金鼎),五代孫敬從、唐登進士累官都尉上柱國;次子金钜、三子玉童、四子寶權、五子玉璞,唐登進士,仕至國子司業;六子寶林,唐登進士,潭州通判。

  少典氏第九十七代弔字輩、黃帝第八十六代、詹姓四十九代寶(金鼎)公:長信之長子,生子應。

  少典氏第九十八代民字輩、黃帝第八十七代、詹姓五十代應公:寶(金鼎)公之子。生善己。

  少典氏第九十七代弔字輩、黃帝第八十六代、詹姓四十九代寶金钜公:長信之次子,妣劉氏,生感。

  少典氏第九十八代民字輩、黃帝第八十七代、詹姓五十代感公:金钜公長子,妣王氏,生二子,長子(金刃),次子鋒、唐任平江尉。

………………………………………………………

陸、少典氏第99代、黃帝88代、詹姓51代系譜表

九九代壹零零一0一壹零貳一0三壹零肆一0五壹零陸一0七壹零捌一0九少典

伐  罪  周  發  商  湯  坐  朝  問  道  垂  輩序

八八代八九代九十代九一代九二代九三代九四代九五代九六代九七代九八代黃帝

五一代五二代五三代五四代五五代五六代五七代五八代五九代六十代六一代詹姓

四七代四八代四九代五十代五一代五二代五三代五四代五五代五六代五七代詹禮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第九代第十代十一代詹初

必明公環川浙嶺腳輩序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必明

                                 朝代

河南┌飛┬伯高┬云嶽┬誠遇┬謹疇┬邁┬必勝┬之詠┬仁敏┬文魁→

婺源│行一│行小│字世│十七│行六│字令│行六│行四│行八│行二公

始祖│公 │一公│美 │公 │公 │忠 │公 │公 │公 ├文壽→

詹初┤字鵬│字仲│諱善│號不│諱謹│生於│諱必│字以│字伯│行四公

又稱│遠 │嵩 │生於│推 │疇 │公元│勝 │言 │愚,├文稔

大公│諱飛│生於│唐武│生於│諱懌│八二│字公│號平│號長│公元

字元│生於│公元│則天│唐玄│生於│二年│進 │園 │鬚生│五一年

載 │唐高│六五│神龍│宗開│公元│仕唐│廟額│生於│於└生

號黃│祖武│七年│二年│開元│七八│杭州│令忠│公元九一0

隱 │德元│富甲│丙午│庚辰│0年│刺史│生於│八六│妣

諱初│年戊│一邑│公元公元│善詩│府慕│公元│八年│一云生八子

生於│寅│並購│七0│七四│文,│曹,│八四│任行├仁美,小四公

公元六│龍川│六年│0年│陸宣│撫州│四年│軍總│遷鄂州

五五│一八│廬源│仕萬│捐錢│公舉│刺史│光啟│管 ├仁諤,九公

八年│年九│鄭姓│年令│百萬│為府│妣│時薦│逝葬├仁昌┬文增

十月│月 │所居│施政│,以│從事│氏 │為先│平園│念二│號世隆

十八│仕江│改名│以德│助國│,妻│繼妣│鋒兵│妣│公 ├文竦

日二│公萬│村│黎民│用,│以孫│餘氏│馬使│氏 │諱纘│號世修

十五│載縣│故鄉│懷之│因號│女歸│八娘│死城├之├仁瑞└承昌→

│令,│里稱│世居│不推│桑梓├令瑞│壕。└有譜└念四公

東陽│以德│之為│蘆源│公 │,周│行十婺源宋村始祖

郡贊│化民│並公│妣│妣│急恤│二公├必明大勇┬浙嶺腳環川祖

治,│,民│妣│氏 └氏 │孤無│諱進│生於字彥├朗┬簽判→

四十│推號│氏 │     │所卻│遷居公元仁 知└妣奚氏

八歲│曰縣├伯英│     │,人│樂平│八七│妣│諫

避亂│公 │行小│     │懷其│浯口一年│ │遷公坑程家嶺

歙公│逝葬│二公│     │德稱│橫街│  │虹關祖

遷婺│宋村│字仲│     │小不│有系└氏 │  ├康→

之蘆│乾向└榮 │     │推公│秋湖始祖 │  ├希言

源 │妣   │     │妣├令威必道│  └遷休寧木瓜坑

└氏    │     │氏 └字汛├必達└天祥─勝華─德孚→

氏       │     行七,諱悻欣─忠明─仕三─六九→

希顏,字君│     │浮梁┌篤行┬禮仁─思忠┬永和─慶祥→

  │苑,號青隱│     │始祖│妣└禮志─永正└永睦

  │,後裔琦│     ├信疇┴氏

  └居江公鷹潭│     │八公,諱憺,名伯振,號憺齊

江公省浮梁始祖信├云煙┬慶源└妣程式

疇公派下氏宗譜│諱顯│始祖┌士誠,士隆派下承嗣。 ┌文璣─義→

,家源流中載:詹│字世├盛┴士隆─伯恭─彬 ─益生┼文向,公元

氏先世,出后稷之│榮 │見公元一七八五年婺源慶源氏└八九四年生

後,自后稷至周宣│生於│支譜有二四卷十二冊。一八0九編譜有六卷六冊

王以次子文,吉公公元├小八─小八─小八─小八─小八─小八─小八→

治翼州,為世瞻望│七0│字宗昌,生於公元七二四年。派下第十七代

,封侯,食采河│九年└休寧始祖。

間,夫人田氏,傳│妣

四世至禮公,以爵│新安譜曰慶源分遷祖。

為氏,是為得姓之├云氣┬仕芳,諱必迪

始。      │字世└妣

        │美,生於唐太極壬子公元712年,妣氏,遷居蘆源

        └嶺上,至六代括公復遷歙邑。

詹初─詹飛┬伯英─詹穎┬河南   ┌詹珩

     └氏    │河南   │詹瑀         ┌安溪

           └詹道─俊之┤詹琚         │始祖

本系譜系福建龍岩市詹和木宗長提供待│詹琉─詹睛─詹纉─世隆┤敦仁

考                └詹珀         └敦信

釋明:

  少典氏第九十九代伐字輩、黃帝第八十八代、詹姓第五十一代、開基河南始祖第一代詹初:逸民公之子,一稱大公。字元載,號黃隱,諱初,生於陳永帝永定二年歲次戊寅公元五五八年十月十八日,陳至德癸卯公元五八三年二十五歲仕東陽(今浙江金華)郡贊治大夫,有治績,婺源縣志卷十六經濟人物篇﹕詹初,隋東陽贊治有治績,東陽謠云,前有沈後有,東陽獲二天,唐昭宗光化元年公元八九八年追賜璽像贊,遷廬源為詹姓分遷始祖。因郡廢不仕,隋煬帝大業二年丙寅公元六0六年四十八歲避亂由歙縣篁墩遷婺北之廬源,慕黃石公之義隱,故號黃隱,居廬源;贊曰:「官于東陽,任以贊治,隱居廬源,義慕黃石,派衍百川,其麗萬億。」唐昭宗光東陽化元年公元八九八年追賜玉璽贊曰:「肅肅其儀,浩浩其氣,金玉其材,瑚璉其器,黼黻皇猷,表彰黎庶,老幼蒼生,賴爾是寄。

  公葬廬源後井坑桂花樹下寶劍出匣形坤向,後造石墳亥向,又造石墳坤向。妣葬廬源前山倉邊將軍山大坐形已向。

  妣汪氏,妣諸葛氏,生一子飛。

  公元2000年台灣昭榜宗親,在江公的婺源發起創建婺源的氏大宗祠,修繕黃隱公的墓塋,建牌樓,蓋涼亭,栽花木,築墓道,使萬載岡陵,千年古塚,從此氣象一新,人生喜住豪宅,祖先靈安佳城。

  公元20015月海峽兩岸氏宗親團體聯辦婺源祭祀詹初活動,各地紛紛派員參加,人數逾三千,盛況空前;商定每三年祭拜一次,緬懷先祖的恩德,永世勿忘。公元20045氏宗親團體,在婺源舉辦海內外氏後裔聯誼曁弘揚天佑精神研討活動,決定籌建中華氏大宗祠暨天佑祖居園; 公元20105月建成中華氏大宗祠,天佑紀念館。

  河南:據中國歷代地名辭典,(省名)禹貢及周禮職方屬豫州,亦曰荊河州。春秋為周畿內入宋衛鄭許陳蔡諸國地,兼秦晉楚之疆。戰國為東西周及韓趙衛國地。秦置三川穎川南陽碭四郡。漢分屬司隸及豫兗冀荊四州,東漢都雒陽,移司隸來治。三國魏通稱司隸為司州。晉太康元年(公元二八0年),遂定名為司州。見晉書;永嘉後劉聰石勒先後據之,義熙中劉裕克復,仍置司州,景平後入於北魏,置為洛州,大和中移都洛陽,復為司州。隋置河南道行臺,後建東都,改諸州為河南熒陽粱郡襄城穎州汝南淮陽弘農淅陽南陽淯陽淮安魏郡汲郡河內弋陽等郡。唐分屬都畿採訪使,河南河北淮南山南東道。五代先後分都汴洛。宋匱京東京公並屬陝公河北諸路之地。金為南京路及河北河東之地。元置河內江北行中書省。明初置中書分省於汴梁,尋收為河南等處承宣佈政使司,清為河南省。民國因之。東界山東江蘇安徽,南界湖北,北界河北山公,公界陝公。東公相距約千一百里,南北千二百里,面積約五十七萬四千餘方里。省治開封。

  安徽新安廬源氏合修宗譜:始遷廬源黃隱公遺像:贊治東陽,垂芳簡冊,隱居廬源,義慕黃石,派衍支分,簪纓奕奕。

  遷廬源之祖讚:官于東陽,任以贊治,隱居廬源,義慕黃石,派衍百州,其麗萬億。

江南婺源始祖初公派下裔孫現散居於粵、閩、台、贛、皖、浙、蘇、鄂、湘、陝、豫、桂、魯、云、貴、川、瓊及海外等地,約詹姓總人口數百分之八十左右。

  少典氏第九十九代伐字輩、黃帝第八十八代、詹姓第五十一代、開基河南始祖第一代希顏公:逸民公次子,字君苑,號青隱,生琦,仕處州司馬,轉遷信州諸邑,今江公鷹潭始祖,民國十餘年時就重修九次氏族譜。

  少典氏第一00代罪字輩、黃帝第八十九代、詹姓五十二代飛公:初公之子(父親六十一歲生之),行一公,字鵬遠,諱飛,生於唐高祖武德元年戊寅公元六一八年九月,仕江公萬載縣令,以德化民,民推號曰縣公,於唐武則天長壽元年壬辰公元六九二年壽七十五歲,葬浙源早禾墩屋前興宋村先鋒廟對岸乾向,夫人胡氏葬上木坦亥向,與三、四世祖同穴。

  妣胡氏子,生二子,長子伯高,次子伯英,字仲華。

  少典氏第一0一代周字輩、黃帝第九十代、詹姓五十三代伯高公:飛公之子(父親四十歲生之),行小一公,字仲嵩,生於唐高宗順慶二年丁巳公元六五七年,富甲一邑,並購龍川廬源鄭姓所居,改名村,故鄉里稱之為並公,逝葬蘆源喝灣寅向,妣胡氏葬上木坦亥向,與二氏祖妣同穴。妣胡氏,生三子,長子云岳、次子云煙、三子云氣。

  少典氏第一0二代發字輩、黃帝第九十一代、詹姓五十四代云嶽公:伯高公長子(父親五十歲生之),字世美,諱善,生於唐武則神龍天二年丙午公元七0六年,天寶(公元742公元755年)中為萬年令,務以德化,幾於刑措,黎民懷之,世居蘆源,逝葬蘆源下村中巷椰羅樹下亥向,夫人胡氏葬上木坦,與二世、三世祖妣同穴。妣胡氏,生子誠遇。

  少典氏第一0二代發字輩、黃帝第九十一代、詹姓五十四代云煙公:伯高公次子(父親五十三歲生之),新安譜曰慶源分遷祖,生於唐景德初己酉公元七0九年三月二十七日,逝葬蘆源領上,妣胡氏葬上木坦,妣胡氏,生小八。諱顯,字世榮,

  少典氏第一0二代發字輩、黃帝第九十一代、詹姓五十四代云氣公:伯高公長子(父親五十六歲生之), 諱昌 ,字世美,生於唐太極壬子公元712年,遷居蘆源嶺上,妣汪氏,生仕芳,諱必迪,妣查氏。至六代括公復遷歙邑。

  少典氏第一0三代商字輩、黃帝第九十二代、詹姓五十五代誠遇公:云嶽公之子,行十七公,號不推,生於唐玄宗開開元庚辰公元七四0年,大歷丁巳公元777年韶邑宰宴富勸,輸以酒數計錢入官,眾懼飲,惟公不推,飲大醉,輸錢百萬,因號不推公,授歙州參軍,辭不拜韶,以祿優寵之,逝葬菁藤壟辛向,夫人汪氏土木坦亥向。妣汪氏,生三子,長子行六謹疇、次子行七諱悻、三子行八信疇。

  少典氏第一0四代湯字輩、黃帝第九十三代、詹姓五十六代謹疇公:誠遇公長子(父親四十一歲生之),行六公,字謹疇,諱懌,生於唐德宗建中庚申公元七八0,善詩文,從父游京師,陸宣公奇其才,舉為府從事,妻以孫女歸桑梓,周急恤孤無所卻,人懷其德,稱為小不推公逝葬鳳凰嶺長邱頭嘯天龍形辰向,夫人陸氏,葬上木坦,妣陸氏,陸宣公之孫女,生三子,長子令忠、次子令端、三子令威。

  少典氏第一0四代湯字輩、黃帝第九十三代、詹姓五十六代信疇公:誠遇公子,行八公,浮梁詹氏始遷祖名伯振,號憺齊,任河南太守。唐憲宗元和丙戍公元八0六年,自婺北廬源遷浮東辛正都村街。唐僖宗光啟丙午公元八八六年,享壽八十一歲,村街住後後村塢龜形巽向。妣程式。

  浮梁始祖信疇公派下氏宗譜,家源流中載:「氏先世,出后稷之後,自后稷至周宣王以次子文侯,吉公治翼州,為世瞻望,封侯,食采河間,夫人田氏,傳四世至禮公,以爵為氏,是為得姓之始。」

  姓五十六代信疇公:江公省浮梁始祖信疇公派下姓宗譜,據明萬曆壬午年公元一五八二年珊修族譜纂要並經公元一八一0年六次重修。該版永字號譜牒全幅,原屬三梧派下二十九代承照宗親收藏本二十卷,現珍藏江公省景德鎮初公派下第四十代榮遠宗親處,複印106頁免費寄送宗末詹招琳,謹致萬分謝意。公元二00一年五月再重修,裔衍傳鄱陽、都昌、浮梁、粵省之東莞。

  少典氏第一0五代坐字輩、黃帝第九十四代、詹姓五十七代邁公:謹疇公長子(父親四十三歲生之),字英才,號令忠,生於唐穆宗長慶二年壬寅公元八二二年,大中間為杭州刺史府慕曹,又為撫州刺史,逝葬蘆源糖坑巳向,夫人余氏,葬石硯村心,繼妣余氏八娘,葬村肆前丙向,子必勝、必明。

  詹姓宗譜最早為詹姓三十一代子興、子孚兄弟於公元255年編撰。非新安譜載詹姓五十七代邁公,長慶(公元八二一至公元八二四年)間寫新安氏統宗譜之墨譜。又詹姓第五十四代敬從公,唐元和己丑公元八0九年著新安氏統宗譜。

  少典氏第一0五代坐字輩、黃帝第九十四代、詹姓五十七代進公:謹疇公次子,號令瑞,遷居樂平浯口橫街,有系。

  少典氏第一0五代坐字輩、黃帝第九十四代、詹姓五十七代秋湖始祖迅公:謹疇公三子(父親四十八歲生之),行十五,字迅,號令威,生於唐文宗太和丁未公元八二七年,遷秋湖。有系。

  少典氏第一0六代朝字輩、黃帝第九十五代、詹姓五十八代必勝公:邁公長子(父親二十三歲生之),必勝,邁公長子,行六公,諱必勝,字公進,廟額令忠,生於唐武宗會昌四年甲子八四四年,光啟(公元八八五至公元八八七年)時薦為先鋒兵馬使,收復福州,死於城壕,功上聞詔,厚殯賜廟額令忠,歸葬土木坦乾向,另有序述,夫人李氏葬汪村箸衣櫥下卯向,子之詠之練。

  必勝:按萬姓統譜:必勝,婺源人,勇而敢為。光啟初因官閩中與光州刺史王緒領軍至漳州,會緒死,王潮代之。必勝在軍中與潮弟審知善,審知薦為軍校。景福初潮遣審知收福州,至城相持日久,審知一夕召諸軍校問攻城計,必勝進曰:此城東北壯,公南虛,若多設疑兵,晝持其東北,預選敢死士夜突其公南,城必破矣。審知稱善,擢必勝為先鋒兵馬使,領軍攻其公南。

越二日城陷,必勝冒矢石先登,沒於城濠。審知甚悼之,殯於州城公南而奏其功,賜廟額曰奉忠。

  少典氏第一0七代問字輩、黃帝第九十六代、詹姓五十九代之詠公:必勝公長子(父親二十五歲生之),行四公,諱之詠,字以言,號平園,生於唐懿宗咸通戊子公元八六八年,二十四歲唐昭宗景福元年公元八九二年任行軍總管,克承先志,逝葬平園壬向,妣江氏葬汪村槐花樹下酉向,妣江氏,生五子,長子仁敬、次子仁美、三子仁諤、四子仁昌、五子仁瑞。

  少典氏第一0八代道字輩、黃帝第九十七代、詹姓第六十代、初公第十代仁敏公:之詠公長子(父親四十三歲生之),行八公,字伯愚,號長鬚,生於後梁開平庚午公元九一0年,逝葬宋段村頭傍岸溪邊艮向,妣王氏葬汪村大墓,妣王氏,生三子,長子文魁、次子文壽、三子文稔

  仁敏公本支之祖贊曰:魁乎其貌,修乎其髭,德培其根,慶達其枝,會其賓嘉,代其似之。

  少典氏第一0六代朝字輩、黃帝第九十五代、詹姓五十八代、初公第八代必明公:邁公次子(父親五十歲生之),行八公,諱必明,字公透,生於唐懿宗咸通辛卯公元871年,任山陰縣令,致仕養親,克盡孝友,老隱宋村,遂居焉。歿葬察關大櫧樹下辛向。夫人李氏,葬宋村住后土屏山下丙向。生子大勇諱彥仁,次子希言傳24曉,遷公坑程家嶺長子祖康居,苧園邊遷虹關。三子又,遷休寧木瓜坑,四子天祥,均有系譜。

  少典氏第一0七代問字輩、黃帝第九十六代、詹姓五十九代、初公第九代大勇公:必明公長子,字彥仁,妣謝氏,合葬廬源著衣樹下,乙向。妣謝氏,生三子:長子朗,遷浙嶺腳;次子曉,遷公坑程家嶺,曉長子祖康居苧園邊,次子希言傳二十一世同公遷虹關;三子又,遷休寧木瓜坑。

注明:有譜,必勝公,生之詠、之諫,十四公諱之諫,遷察關,待查?

  少典氏第一0八代道字輩、黃帝第九十七代、詹姓第六十代、初公第十代朗公:大勇公長子,字知諫,由宋村遷浙嶺下莊基香花樹下(又名官路里),為環川浙嶺腳始遷祖。妣胡氏,合葬廬源新屋村末,墓左艮向。妣胡氏,生子簽判。

  少典氏第一0八代道字輩、黃帝第九十七代、詹姓第六十代、初公第十代仁昌公:之詠公四子(父親生之),諱纘,唐僖宗光啟(公元八八五至公元八八七年)中,為金紫光祿大夫前鋒檢點使使,從福建觀察使王潮入閩,既而公元謝事,隱於仙遊之植德;生二子,文增文竦。一云生富子、富孫、通遠等三子後,再生文增文竦

善己┬茂奢┌敬從,唐朝登進士,於唐憲宗元和四年己丑公元八0九年首著

妣胡├茂親┴新安氏宗譜。

氏 ├茂岑

  ├茂嵩

  └茂進

  少典氏第九十九代伐字輩、黃帝第八十八代、詹姓五十一代善己公:感公之子,妣胡氏,生五子,長子茂奢,次子茂親、三子茂岑、四子茂嵩、五子茂進等。

  少典氏第一00代罪字輩、黃帝第八十九代、詹姓五十二代茂親公:善己公之二子,生敬從

  少典氏第一0一代罪字輩、黃帝第九十代、詹姓五十三代敬從公(寶鼎(金鼎)公,五世孫敬從親公之子,唐朝登進士,於唐憲宗元和四年己丑公元八0九年首著新安氏宗譜。

軔┬元聳┌智┌防┬瓚┌海┌承潭-承潭-承潭─承沆─沆→

  └無匪┼貞├寰├琥├潭┴(佚名) ┌

     ├暉│宋太├喬┼河┬應   ├信┬用┬轉→

     ├云│平國├璉│字與├洗┬烈┤妣張│妣胡│妣魏

     ├邈│癸未└琠│權 │妣林│妣氏│氏 └氏 │氏

     ├純│進士官  │妣梁│氏 └氏 ├虎   ├

     ├懷伉┤至饒州刺史└氏 └祥   ├敘   └

     └懷璫└徊            └

  少典氏第九十九代伐字輩、黃帝第八十八代、詹姓五十一代(金刃)公:感公長子,生二子,長子元聳、後梁乾化辛未公元九一一年進士、官授韓州錄事三軍,次子無匪(仕)。

  少典氏第一00代罪字輩、黃帝第八十九代、詹姓五十二代無匪公:(金刃)公次子,五代後唐天成三年公元九二八年特奏名官至光祿勳主事,生九子,長子智,次子貞、三子暉、四子云,五子邈、官祕書郎,六子逸,七子純,八子懷伉,九子懷璫。

  少典氏第一0四代湯字輩、黃帝第九十三代、詹姓五十六代潭公:浦城譜載「潭,宋官金紫光陸大夫,四氏孫沆,宋薦舉殿中禦史。七世孫庠,宋登進士,累官兵部侍郎。八世孫範,宋登進士,官惠州太守,九世孫云鵬、良臣、云(用鳥),僑居浦城,建千山寺於高泉里,良臣由鄉舉縉云尉,子大方,由任子官至簽書樞蜜院參知政事。十二氏孫騤,宋淳熙乙未狀元,官趙州刺史」

統宗譜卷下二止………………………………………………………

………………………………………………………………………

台長: Zhaolin
人氣(2,69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姓氏專題 |
此分類下一篇:詹姓源流史
此分類上一篇:老人台大置換人工左膝關節紀實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