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7-28 01:42:47| 人氣33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0727派崔克.杜爾:抗癌鬥士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罹患癌症,卻不被癌症打倒的人,都是勇敢的生命鬥士,蘇格蘭作曲家派崔克.杜爾(Patrick Doyle),就是值得特別推介的生命鬥士,十年前,醫生告訴他:「你罹患了血癌。」但是他不但沒有懷憂喪志,積極治療後,病情已明顯好轉,同時還一邊治療,一邊持續創作,動畫電影《魔劍奇兵(A Quest for Camelot)》的音樂就是他的抗癌成績單之一,他將在今年十月28日舉辦一場「電影中的音樂派崔克.杜爾慈善音樂會」,扣除開銷後募得的款項,全部要捐做血癌研究用。

不熟悉電影音樂的人,聽到派崔克.杜爾的名字可能覺得遙遠與陌生,但是關心電影音樂的人都知道,這個名字意謂著1990年代最有才情的音樂才子,他不但是英國莎劇專家肯尼斯.布瑞納(Kenneth Branagh)一手挖掘出來的作曲家,也與李安合作過《理性與感性( Sense and Sensibility)》,到了21世紀重新復出後,先後替《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與阿特曼的《謎霧莊園(Gosford Park)》配樂,以動聽的樂章昭告世人:他戰勝了病魔。

把莎士比亞的戲劇拍成電影,是很多人的夢想,不過,多數吃力不討好。英國導演肯尼斯.布瑞納是九0年代少數持續改編莎劇,從《亨利第五(Henry V) 》、《都是男人惹的禍(Much Ado About Nothing )》到《哈姆雷特(Hamlet)》,他都巧妙運用影像魅力和改良過的劇本對白,將莎劇神髓用現代人的語法和思考邏輯整理再現,一映演就轟動各地,連帶地,這三部電影的配樂家派崔克.杜爾也就成為世界影壇關注的音樂精靈。

把莎士比亞的戲劇拍成電影,是很多人的夢想,不過,多數吃力不討好。英國導演肯尼斯.布瑞納是九0年代少數持續改編莎劇,從《亨利第五(Henry V) 》、《都是男人惹的禍(Much Ado About Nothing )》到《哈姆雷特(Hamlet)》,他都巧妙運用影像魅力和改良過的劇本對白,將莎劇神髓用現代人的語法和思考邏輯整理再現,一映演就轟動各地,連帶地,這三部電影的配樂家派崔克.杜爾也就成為世界影壇關注的音樂精靈。

派崔克杜爾1953年在蘇格蘭格拉斯戈郊區出生,今年才54歲,他是皇家蘇格蘭音樂學院的高材生,1987年,他34歲時加入肯尼斯.布瑞納的《文藝復興劇團(Renaissance Theatre Company)》,一開始也不知道是去當演員比較好,還是專心創作音樂比較對,反而是肯尼斯說服了他專心作曲,也提供了派崔克寬廣的音樂表現空間,完全改變了他的人生道路。

野心勃勃又才氣縱橫的肯尼斯,舞台、電視、電影作品都想玩,1989年他把劇團改組成電影公司後,一方面致力拍攝莎劇電影,一方面則是努力開發其他類型的商業電影,派崔克很會用大樂團來襯托史詩場面,也會用小規模的絃樂四重奏來詮釋男女主角說不出口的內心幽微戲,所以不但肯尼斯自導自演的作品如《再續前世情(Dead Again)》、《新科學怪人(Frankenstin)》等片都找他配樂,連肯尼斯的前妻艾瑪湯普遜找李安執導《理性與感性》時,也委請他配樂,其他名片如《角頭風雲(Carlito’s Way)》、《印度支那(Indochine)》都在他的音樂聲中,展現了迷人風情。

肯尼斯的莎翁電影很注重現代人的「視聽」感受,場面求新求大,音樂則要貼著劇情走,所以《亨利第五》很有王者之風;《都是男人惹的禍》開場的男人騎馬戲,雄壯華麗的樂章,把電影包裝得像是盛極一時的《豪勇七蛟龍》西部片;《哈姆雷特》中,觀眾眼睛看到流轉不停的鏡位運動,目擊演員在宮廷廊柱間穿梭,喋喋不休地唸著心情獨白,耳朵裡卻聽到派崔克用鼓聲和號角來醞釀黷武軍人的肅殺暗潮,用絃樂琴聲來點出男女主角心中千迴萬轉,猶豫踟躕,做或不做,都下不了決定的陰柔,不知不覺中,四個小時過了,哈姆雷特遲疑難決的悲慘人生,幕起幕落。

莎劇音樂寫得好,關鍵在於杜爾很古典。現在已經很少有人在樂譜上,一個豆芽菜接一個豆芽菜地畫下音符,一切都靠電腦,又快又省事。但是他完全不碰電腦,有創作念頭,他就會先到鋼琴邊坐下,壓下錄音機的錄音鍵,把心中的音樂彈奏出來,最後,才在紙上記下完成的曲子。

完全不用高科技產品的派崔克表示:「作曲家生命長不長,不是看設備新不新,只要音樂好,一切就夠了。」

派崔克主要合作的電影都是英語系作品,偶一為之的法語電影卻也另有風味。1991年,共產黨統治下的越南決定再度打開大門,曾經殖民越南的法國人紛紛重回這塊湄公河畔的黃金三角洲尋夢圓夢,法國導演雷吉斯.華尼葉(Regis Wagnier)執導的《印度支那》就是全力重現法國殖民風情的史詩力作,凱莎琳.丹妮芙飾演的是在越南出生長大的法國女郎,她家財萬貫,握有經濟大權,但是愛情空乏,生活中她湊巧見証了越南革命前夕的混亂情勢。

派崔克.杜爾處理這樣一部電影時,決定不用越南音樂扶襯,而以強勢的西歐音樂做主導,理由是法國人在那個年代是越南的政經主宰,電影又是透過凱莎琳的眼睛來描述亂世兒女的故事,理所當然要以帝國主義精神的音樂做主導,所以他指揮大型編制的樂團,搭配教堂唱詩班的歌聲,很準確地經營出全片詮釋的夕陽帝國史詩格局。

派崔克替李安的《理性與感性》配樂時則引起不同的看法,整部電影的音樂聽起來是中規中矩,符合珍.奧斯汀小說筆小的小兒女情懷,但是欠缺讓人一聽就能記住,又想吟唱回味的旋律,光采盡失;但是,儘管如此,《理性與感性》已經算是1995年最好的電影音樂了,陸續入圍金球獎、奧斯卡獎,雖然沒得獎,卻已經讓派崔克覺得心血沒有白費了。

「血癌並不可怕,我可以重新回到工作崗位,就是因為我即早治療,找對方法。」派崔克.杜爾的這場慈善音樂會就是希望透過動聽的電影音樂,而現身說法的實例,帶給癌症患者勇敢活下去的激勵,他的熱情也感動了昔日的工作夥伴,從肯尼斯.布瑞納、茱蒂.丹契(Judi Dench)和艾倫.瑞克曼(Alan Rickman)都已首肯出席,共襄盛舉,這是英國影壇今年相當隆重的慈善義舉。

台長: 藍色俄羅斯
人氣(33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