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5-18 03:15:00| 人氣10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從人車爭道,到人車爭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從人車爭道,到人車爭食,人類與汽車的戰爭,從道路延伸到了肚皮。當今最熱門的生質燃料,可能加重環境負荷,更引爆了貧者愈貧的道德問題。

台灣的釋農植林政策是否應重新檢討?

儘管地球上的農地面積愈來愈大,不過天下糧荒、物價飆升的焦慮絲毫沒有緩解的跡象。

在聯合國亞太經濟社會委員會(ESCAP)新近公布的亞太地區經濟與社會調查中直陳,亞洲未來面臨最大的挑戰之一,是糧食價格不斷上漲。據聯合國估計,在未來的八年內,糧食價格將繼續攀升二○至五○%。

值得關注的是,驅動糧價上漲的主要因素,是來自號稱為「綠色能源」的生質燃料(agrofuel)。

自從減碳成為全球新的政治正確之後,歐美政府頻頻祭出法規與獎勵,大力加持生質能源。歐盟規定,未來兩年內,車輛使用生質燃料的比例,必須達到六%;到了二○二○年,更要提高到一○%。美國布希政府去年底簽署「能源自主與安全法」法案,明訂今年車輛使用生質燃料的比例,要達到七.七六%。聯合國因此統計,全球對於生質能源的需求,到二○一○年將增加為二五○億加侖,五年內成長兩倍半。

減碳明明是好事,但聯合國糧食權特派專員、日內瓦大學資深社會學教授齊格勒(Jean Ziegler)卻甘冒大不諱,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裡疾呼,全球應暫停發展生質燃料五年,並稱將農作物提煉為生質能源是種「侵犯人權的罪行」。
為什麼?

這其實是地球另一場南北和貧富的戰爭,而且南方與窮人註定是輸家。

南方與窮人註定是輸家

為滿足北半球先進富國的減碳目標,南半球的巴西、印尼、阿根廷等農業大國大面積濫砍,闢出農地種植大豆、小麥、甘蔗、棕櫚和玉米等能源作物,生產出歐美政府獎勵使用的生質汽油和生質柴油。

大勢之所趨,巴西政府決定將現有六百萬公頃(一.五個台灣大)的能源作物農田擴增五倍。過去不種棕櫚樹的哥倫比亞,目前已有近五十萬公頃的棕櫚樹林,未來還將倍增。在二十年之間,印尼種植棕櫚樹的面積,也增加了十二倍。

在獎勵汽車改用生質燃料的政策下,美國政府預計將斥資上千億美元補貼,歐盟的補助金額也超過七百億美元。農糧耕地大幅轉種能源作物,迫使國際糧食價格居高不下,大豆價格已漲到三十四年的新高,玉米、小麥和棕櫚油價格也迭創歷史新高。

過去的世界是人車爭道,現在的世界則是人車爭食。這個人類的搶糧對手,還是個永不饜足的大胃王。加滿五十公升汽車油箱所需要的生質作物,可以養活一個人一年。也就是說,一個人一年的食物,一輛車一餐就吃光了。即使第一大玉米產國美國,將全部的玉米和大豆拿去生產生質燃料,也只能滿足美國一二%的汽車燃油需求。

推廣生質能源已從一種時尚,轉為嚴肅的道德問題。

對於中下階層來說,糧食價格高漲的打擊遠比油價上升來得嚴重,因為窮人日常最大的花費就是購買糧食。以菲律賓為例,糧食價格佔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比例是五○%,能源價格僅佔七%。在印度和印尼,糧食佔民眾的消費支出也都超過四成。

「使用生質能源的趨勢顯然銳不可擋,亞洲勢必要迎接高糧價的輸入性通膨,政府必須審慎考量生質能源對於窮人的衝擊,」聯合國亞太經濟社會委員會在二○○八年的經濟展望報告中警告。
反而增加溫室氣體排放量

不光是糧食,生質能源還威脅到人類的水資源。國際水資源管理組織(IWMI)在前年的報告即憂心指出,急著發展生質能源將使缺水危機更嚴重。像是甘蔗這類的生質作物,不但需要良田,並且消耗大量的灌溉水。在施肥的過程中,高濃度的氮氧化物和殺蟲劑會滲入地下水、污染河川。

諷刺的是,愈來愈多的科學研究指出,生質能源非但稱不上「綠色能源」,還增加了溫室氣體排放量。

荷蘭籍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克魯琛(P. J. Crutzen)不諱言,生質燃料的工業化農作方式,反而加速全球暖化。根據他的研究,玉米提煉為乙醇(酒精)所排放出的溫室氣體,竟比石油高出五○%;提煉一公噸的棕櫚油,會產生三十三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同量石油的八到十倍。

專研資源經濟學的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蕭代基曾為文呼籲,再生能源無法滿足現代經濟的龐大需求,而且多數的再生能源是「量少質差」,在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能源,比最後產出的能源還要多。

況且,原本的農地要改種能源作物,除了放火燒田、整地、施肥之外,還要經過灌溉、蒸餾、分裝、運輸等過程,每一道流程都會產生溫室氣體。
跨國農業集團受惠

更大的不義在於,即使農業大翻身,真正受惠的並非勤苦小農,而是龐大的跨國農業集團。齊格勒在調查後發現,糧食產銷公司在落後國家大舉收購農林地,小型耕地的農民被迫成為大型農業集團的「佃農」,無法真正從中獲益。

農民提供土地與勞力生產能源作物,但是真正獲利的能源提煉與生產技術,還是掌握在北半球的歐美富國。

環保團體一再揭露,歐美政府推動生質能源,解決全球暖化原非其初衷,而是因為跨國企業的強力遊說。

在控制全球大宗物資管道的糧食產銷公司、提煉能源的生技公司、石油公司、汽車集團和金融投資機構攜手合作下,生質能源登堂入室,成為又一個「成功」推銷的全球化案例。

綠色能源的號角吹響了農業耕種全球化的時代,或者,更正確地說,這是一個跨農業、工業、科技業與金融業的全球化利益運籌。

英國環保組織在去年推出一則廣告,滿載生質燃料的油槍,正對準印尼紅毛猩猩的太陽穴。紅毛猩猩的棲息地,現在長滿了汽車的食物。

這支油槍下次對準的,將是人類的肚子。

作者:蕭富元

台長: 諸利福
人氣(10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