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7-06 03:32:58| 人氣2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地球還剩幾年-極端氣候下的關鍵時刻 金石堂好書開箱

網路好康分享地球還剩幾年-極端氣候下的關鍵時刻

金石堂網路最大書店,好康分享,好書推薦,國內外精選好書,玩具精品,動漫模型,

服飾鞋包穿搭必備,時尚精品,品牌手錶等等的第一手好康資訊~都在小編的好康分享裡喔~~~

小弟最近再幫朋友找地球還剩幾年-極端氣候下的關鍵時刻,經過比價後決定到"金石堂網路書店"這裡買,東西好,客服態度棒

有問題處理不囉嗦~~~一開始以為"金石堂網路書店"是只有賣書而已,逛過他們的網站後發現,規模其實不輸各大網路商城

有各式各樣的好物喔,玩具模型,動漫商品,日常生活用品通通都有,而且價格比較親民哦~~~~建議各位朋友可以多來金石堂網路書店逛逛比較,可以挖到不錯的好康喔





商品網址:





























    • 《地球還剩幾年?極端氣候下的關鍵時刻》






      藍色是地球的顏色,

      是地表三分之二海洋的顏色,


      也是生命最初的色彩,

      但,也可能是生命終結的代表色!




      亞洲國家不同於荷蘭這樣的富裕歐洲國家,荷蘭、丹麥等國可通過高投入的沿海工程阻止海平面上升,而亞洲國家則只能通過改變人口走向來阻止危機。

      -英國環境與發展研究所麥克格蘭納罕博士



      一旦二氧化碳在2030年和2060年之間達到預想的水平,全球所有的珊瑚礁都將註定滅亡。

      -澳大利亞海洋科學研究所前首席科學家查理.貝隆



      上世紀60年代多次襲港的「超級颱風」將再度重現。

      -香港天文臺臺長李本瀅



      新加坡太脆弱了,海水上升1米,我們還可以建堤壩,但如果上升3至5米,我們將怎麼辦呢?半個新加坡都將消失!

      -新加坡前總理、內閣資政李光耀



      如果一切不改變,7年之後我們都將不斷的經歷漂浮遷徙的人生。

      -知名媒體人陳文茜



      在我們居住的這顆藍色星球上,

      海洋面積始終大於陸地,

      兩者自古以來便不是維持恆定的黃金比例,

      但地球的總面積卻是永遠不變的,因此一消則一長。



      生命源起於海洋,當生命選擇踏上土地的那一刻起,

      就註定了他們與海爭地的命運。



      當這個世界的陸地越來越少,而海洋面積卻越來越廣時,

      表示了海平面高度正在逐漸攀升。



      當我們看著北極熊愁困在漂流的海冰上,

      你是否曾想過,有一天我們人類也將坐困僅存的陸地,

      成為那無助的物種呢?



      當天然災害越來越強大,而人類顯得越來越渺小時,

      你我都該知道,現在或許就是未來極端氣候下的關鍵時刻,

      這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真相。

















      • 作者介紹






        蘇言

        資深記者、媒體人,具有豐富新聞工作經歷,長期關注社會時事、國際問題等領域,現為專職社會議題作家,著有《維基解密》、《看見未來》、《2012地球懸念》等暢銷書。



















      地球還剩幾年?極端氣候下的關鍵時刻-目錄導覽說明








      • 推薦序地球出事了

        前言未來水世界,你信嗎?如果不信......

        引子文明,洗牌抑或崩塌



        第一章亞洲危城

        最好的時代最壞的時代

        [ 中華民國(台灣)]

        台北:如果湖天湖地

        高雄:再見的三種說法

        [ 日本 ]

        東京:第一都市的夢魘

        [ 新加坡 ]

        新加坡:獅城遇險

        [ 印度 ]

        孟買:失落的混血之城

        加爾各答:東方商城之王的沉浮

        [ 泰國 ]

        曼谷:千佛之國的陰霾

        [ 越南 ]

        胡志明市:難以續寫的西貢故事

        [ 孟加拉 ]

        達卡:騎不進未來的三輪車

        [ 馬爾地夫 ]

        馬列:一座沒有腳的小島

        [ 印尼 ]

        雅加達:被遺忘的母親城

        [ 菲律賓 ]

        馬尼拉:50年倒數計時

        [ 柬埔寨 ]

        金邊:走不出的蒼涼

        [ 緬甸 ]

        仰光:和平之城難當避風港

        結語 91



        第二章華夏之痛金石堂好書開箱

        海水威逼下的中國抉擇

        香港:大海討債

        深圳:你會被誰拋棄

        天津:越低越危險

        廣州:當悠閒已成往事

        北京:黃沙有「毒」

        澳門:逃離賭城

        福州:盆地盛水

        青島:升溫浩劫

        海口:當颱風愛上這裡

        三亞:天涯海角原來不是盡頭

        廈門:再見,鼓浪嶼

        唐山:毀滅重來

        珠海:浪漫無處安放

        寧波:緊急下陷

        溫州:順風順水難順海

        結語



        第三章世界歎息

        氣候暖化沒有贏家

        北美.看得見的傷痕

        [ 美國 ]

        紐約:宿命2090

        洛杉磯:夢工廠的噩夢

        舊金山:這次,輸不起

        紐奧良:生命若僅餘90年

        芝加哥:被束縛的「美國動脈」

        阿拉斯加:別了,最後的處女地

        西雅圖:或將真成「別過來」

        邁阿密:滅頂之災

        [ 加拿大 ]

        溫哥華:夢碎「宜居家園」

        歐洲.危險的氣候蹺蹺板

        [ 英國 ]

        倫敦:水嘯霧都

        愛丁堡:蘇格蘭的驕傲終點站

        [ 義大利 ]

        威尼斯:重逢,恍如隔世

        [ 西班牙 ]

        馬德里:「歐洲之門」困死沙場

        巴塞隆納:歐洲之花的凋敝

        [ 荷蘭 ]

        阿姆斯特丹:漂浮的國土

        鹿特丹:桂冠沉海

        [ 希臘 ]

        雅典:腹背受敵

        [ 丹麥 ]

        哥本哈根:暖化時代沒有童話

        大洋洲.絕望邊緣

        [ 澳大利亞 ]

        雪梨:撤退的土地

        伯斯:天鵝帶來不了好運

        [ 紐西蘭 ]

        威靈頓:失樂園

        非洲.漸入絕境

        [ 南非 ]

        開普敦:饑渴的本色之城

        [ 埃及 ]

        亞歷山大:燈塔故鄉照不亮未來

        開羅:尼羅河再也送不出禮物

        南美洲.災難叢生

        [ 阿根廷 ]

        布宜諾斯艾利斯:舞不動的探戈之城

        [ 巴西 ]

        里約熱內盧:最後的狂歡

        太平洋.明珠隕落

        [ 吐瓦魯 ]

        富納富提:不許寄回的死亡通知書

        結語



        第四章山川齊暗

        絕版的美景

        喜馬拉雅山:漸行漸遠

        阿爾卑斯山:天堂之門即將關閉

        吉力馬札羅山:八年末路

        死海:這次真的會死

        亞馬遜雨林:地球之肺在消失

        大堡礁:2500萬年了,不能沒有你

        西伯利亞:流放地的可怕力量

        婆羅洲:如果沒有伊甸園

        瓦登海:被埋葬的「行走海域」

        盧克索神廟:會說話的石頭失語了

        結語

        後記註定要漂流 何必苦作舟



















      前言



      引子



      文明,洗牌抑或崩塌




      文明的根基顯得如此脆弱,即便今天的人類已能做到上天入地、逆水行舟、偷天換日......。



      脆弱,似乎僅僅是因為人類放棄了對於自然的敬畏--作出無所顧忌的碳排放,肆無忌憚地自然改造......。



      大自然沒有掩飾它對於人類這種態度的意見。



      2010年以來,整個地球好似「中風」,不該乾旱的地方乾旱了,原來乾旱的地方更乾旱了,沉睡了多年的大火山爆發了,而且一發二發再發,幾乎使得歐洲經濟停滯,一個城市一天裡經歷了「四季」,暴雪、強震、強沙塵暴,沒有一個地方得以安寧,也沒有人說得清楚,今天是什麼季節,明天又將如何?



      人類歷盡幾千年耕獲的氣候守則在2010年幾乎完全失效。



      地球淪陷,無人倖免。



      更多的人願意相信這是大自然的一次鄭重回答。



      持這種觀點的人們認為,在對於人類雷聲大雨點小的所謂氣候峰會一次又一次冷眼旁觀後,大自然對人類決策者發佈了宣言。



      他們說,2009年底,全球最高規格的氣候峰會在丹麥哥本哈根無果而終;2010年,罕見的劫難接踵而至,這不是巧合。



      如果我們將大自然此次「宣言」看做是一次表演的話,那可以明確指出的是,這次表演沒有彩排。



      而且,這次沒有,以後也沒有。



      現在能看到的「彩排」是人類自己設計的,在這些集中全世界最頂尖科學家智慧設計的「彩排」中,我們可以看到:



      除了摧毀性的風暴潮(氣象海嘯),全球變暖還將徹底改變亞洲生命線--季風,從而產生史上最嚴重的全亞洲生存危機,並醞釀大規模衝突;全球變暖將使得歐美經濟遭遇重創,美國將蒙受9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歐盟每年經濟損失達650億歐元,而在一些科學家看來,這還是相當保守的估計。



      更可怕的是,全球幾乎每個著名的大城市,科學家都作出這個城市在氣候暖化情勢下的存亡預言,那些所剩無幾的時光,幾乎無法挽留。



      人們在惶恐地追問:倫敦、紐約、洛杉磯、東京、雪梨、溫哥華、威尼斯、上海、北京、香港、台北、曼谷......一旦失去這些人類重城和工業化的最好結晶,我們還可以剩下什麼?



      這個問題的背後是一次世紀審判,原告是大自然,被告是無盡追求工業化的人類。



      參與答辯的人類,彼此間的分歧已越來越小。



      儘管2009年底的哥本哈根會議曾引發外界對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公信力的抨擊,2010年初以來,針對氣候科學的抨擊也不絕於耳,但2010年3月英國氣象局(Met Office)最新的評估報告顯示,人為的全球變暖證據比IPCC官方評估報告中所描述的更為有力。專業評論者認為,這標誌著主流科學家正再度掀起一場運動,表明人為的溫室氣體排放正造成全球變暖的潛在危險。



      「在已觀測到的氣候變化的諸多不同方面,都已經發現人類活動影響的特徵,」英國氣象局哈德利氣候研究中心(Hadley Centre for Climate Research)氣候監測主任彼得.斯托特(Peter Stott)表示。「來自太陽、火山爆發或自然週期的自然變化,都無法解釋近年來的氣候變暖現象。」



      評估發現,IPCC上一份評估報告中未提到的幾個氣候變暖「特徵」,現在已經明明白白地存在。



      一個是人為引起的南極地區氣候變化,這是最新一個地區性氣候變暖已得到證明的大陸。



      還有關於海洋變暖的新證據出現。海洋變暖產生了幾個方面的影響。亞熱帶大西洋的鹽度明顯提高,額外增加的鹽分進而又改變了洋流方向。海洋變暖的另一個影響是海水蒸發量不斷增大,導致大氣濕度上升,降雨模式不斷改變。



      近年來氣候災難的筆記和片段,也是大自然審判的最好註腳:

      2008年1月中國南方大雪,冰凍範圍之大,1949年以來罕見;5月緬甸風災,災民占總人口之半,奪走13萬條人命;夏天澳洲高溫47度,破百年紀錄。



      2009年7月以來的聖嬰現象席捲全球,8月27日重慶16小時一夜之間竟閃電11471次,比戰爭轟炸還厲害;加州9月大火;希臘8月底乾旱;土耳其9月7日兩天內下了半年的雨量;遼寧大旱,長江中游氾濫;莫拉克颱風降下世紀雨量;雪梨蒙在沙塵暴裡;東非2000萬人饑荒;颱風過後菲律賓慘狀比二戰日軍入侵還糟。



      2009年7月以來的3個月,世界上數百萬人國土破裂,家園毀滅;總計各國死亡人數超過10萬人,上百萬人經歷生離死別。



      2010年,拉丁美洲國家和亞洲多國包括中國西南部出現罕見大旱;巴西降雨過量......。



      上述惡劣之狀並非沒有答案。國際科學家的模擬研究已可推出結論:過去每隔一段時期才間歇出現的聖嬰現象與反聖嬰現象,現已「無縫接軌」,因此,極端氣候將成為地球氣候常態。



      換句話說,全球暖化導致聖嬰現象與反聖嬰現象成了常態,這又使得颱風已無分輕度、中度、強度,皆是破紀錄超大雨量;山洪、土石流與颶風歷次狂飆。



      「整個地球的水迴圈正在改變,」英國氣象局哈德利氣候研究中心氣候監測主任斯托特也提出類似研究結論。「濕潤地區變得更加濕潤,乾燥地區則越發乾燥。」 就全球範圍而言,這意味著熱帶地區雨量減少,高緯度地區雨量增大。



      也許,今後每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都是人生僥倖。

      這也意味著,世紀審判已進入了倒數計時。

      而一旦對於人類的審判結束,大自然不會手軟,其判決執行路線幾乎不可逆轉。



      也就是說,即便人類因失去那些最著名的城市--文明的寶庫,而一生難忘,但災難也並不會到此為止。



      多米諾骨牌,會在地球系統中最大程度地發揮其崩塌效應。

      最可怕的結果是地球將驅逐人類。



      2010年5月,科學家公佈研究報告顯示,不到300年,地球絕大部分地區將不再適宜人類居住。



      這份研究報告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研究者是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和美國普度大學(Purdue University)的科學家,他們指出,氣候變遷可能造成全球氣溫過熱,若干地區溫度升高,意味著人類將無法適應或生存。



      他們在報告中說:「當全球平均氣溫上升約攝氏7度,若干地區的居住環境將成問題。當氣溫上升攝氏11~12度,這類地區將會擴大到目前人類居住的絕大部分區域。」 這項觀察氣候變遷較其他多數實驗更為長久的研究不同,是以綜合溫度和濕度升高產生的「熱壓力」(heat stress)作為觀察依據。



      研究者雖不認為地球氣溫會在本世紀上升攝氏7度,但當前仍存在嚴重風險,持續不斷的燃燒石化燃料,可能會在2300年之前產生問題。



      澳 洲 國 立 大 學 ( A u s t r a l i a n N a t i o n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馬 麥 克 ( T o n y McMichael)教授說:「在務實的情景下,到2300年時,我們可能面對氣溫上升攝氏12度或更高。」



      他說:「如果真的發生,我們目前關切的問題,包括海平面上升、熱浪侵襲、火燒山、生物多樣性喪失以及農業艱困等,都變得毫無意義,因為將面臨一項更重大威脅,就是人類目前居住的地區,有一半可能因為過熱而無法居住。」



      多年來持續關注氣候暖化,台灣著名媒體人陳文茜感同身受,她在2009年10月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我想勸告年輕朋友們,拿回生命主導權;你們比任何人都應大聲斥責那些毀滅地球的成人們。科學家們估計2020年左右北極將完全融冰;地球走上毀滅性的關鍵2度。那時你可能只有27歲,可能不到40歲。你會來不及體驗享受太多人生,卻被迫與父母年年大遷徙。如果一切不改變,之後我們都將不斷地經歷漂浮遷徙的人生。」



      人類不斷地移居,尋找安全之地;生離死別發生在每一個山區與靠海之處;我們再無家鄉的意念,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地方可以保證安住數十年。許多城市、村落,都可以從地球上抹掉,沉入海裡。不斷地逃亡,逃亡......發動戰爭的是地球,戰爭源頭來自極地的冰川,來自沉默於地底的火山地震帶。天崩地裂,勝過萬馬奔騰,沒有一個朝代,沒有一個大國擋得住。於是緬懷、回憶、紀錄......一切都失去了意義。



      人生其他的事,有一天我們都得放下。為你自己,更為你的孩子,關心一下地球。



      也許如此,我們可以重新定義我們的文明,而文明可以重新定義,本書所述的這些著名城市和美景也可以不必消失。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25開15*21cm
      頁數:304


      出版地:台灣




      好書推薦










    地球還剩幾年-極端氣候下的關鍵時刻在這買最好康

    商品網址:









    1224AA8B40ECF6C4

    台長: rrb56rx59e
    人氣(2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數位資訊(科技、網路、通訊、家電)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