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01-05 12:17:25| 人氣6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你是聽爵士樂的天才!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你是聽爵士樂的天才!

我的意思是:天才不一定聽爵士樂,聽爵士樂的也不 一定是天才,關鍵是在於你每一次聽音樂的過程裡是否能夠同時創造出另一項附加價值,讓音樂帶來的不僅是聽覺上的享受,更是引領大腦進行內在潛能激發的重要因素!

去年底出版的一本《7 Brains─怎樣擁有達文西的7種天才》便提到了這種有趣的「實驗」。乍看之下會以為這樣一本書裡的文章大概脫離不了心理勵志這
一範疇的內容,只是慢慢將它讀下去的我卻逐漸發現了更多作者想要表達的部份,那不只是關於達文西的,也是關於我們所有人的。在書的前頭作者便提到
了一種「多重智力」理論,也就是假設每一個人都至少具備了七項可以衡量的智力,而不只是我們所熟知的數學推理能力而已,就好比是:邏輯、言辭、空間、音樂、肢體、人際、自我認識等,這每一項都是衡量智力的重要因素,而我們甚至也能從中窺知某些人物
之所以如此傑出的原因。在這一項分析裡,我們看到了一個令人驚奇的結果。在前述的音樂部份,書中列出了三位當中的佼佼者,分別是莫札特、蓋希文以及我們的歌曲第一夫人:艾拉‧費滋潔羅。之所以為何選出這三位書裡倒是沒有詳加敘述,只不過在之後的章節裡,我們確實又再度發現爵士樂與「天才」的關係。在這本書裡的主要概念便是如標題所言:七種達文西的原則。所謂的七種原則其實是達文西思考及行為裡的七種基本要素,我們除了能由好奇、實證、感受、包容、全腦思考、儀態、關連這七點的行為模式來瞭解天才是怎麼過活的以外,當然更可以跟著學習。一如原文書名《How to Think Like Leonardo da Vinci》一般,我們要怎麼「想」才能激發自身更多潛力?或許應該說要怎麼「感受」,以使自己越來越
靈敏呢?嗯,或許聽爵士樂真的是好方法!

書中所提到的「感受」,自然是包含了視、聽、觸、味、嗅這五種感官,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更用心地去開發、去體驗這五種感官中的奧妙,它展現出的絕不只是你平常認為身體器官所能做到的部份!就像聽音樂一樣,或者你會以為音樂就只是去聽而已,但自從我聽過一位教授講過一句話後,從此對聆聽音樂這件事便開始有了另一番不同以往的認知。她說:為什麼不聽國語流行音樂?說穿了不是因為對它有什麼偏見,實在是因為聽久了古典音樂後就覺得流行音樂實在太「簡單」了!讀到這裡請大家請先別急著反駁,因為畢竟每個人對聽音樂這件事的習慣以及認知都不同。以這位教授來說,長期投入在古典音樂研究的世界裡,除了自己本身對古典音樂有相當的喜好,自然也會對音樂本身結構以及演出形態等相關細節有較深入的思考,以致於對她來說,聽音樂與分析音樂其實是一體兩面的事,無法再單獨進行,也就是說,之所以當她聽到某些流行音樂時會產生那樣的想法,實在是
因為每個人對音樂的要求都各有不啊!說到這邊可得擔心別離題太遠,因為引出這一段話的原因還是為了承接之前的討論:如果我們用另一種態度來聽音
樂,是否真的能夠開發更多我們意想不到的潛力?

似乎真的是這本書為我點出了爵士樂的奇妙之處!書裡頭提到許多有關聆聽的「原則」,雖然也同時舉出了其他音樂類型所能帶給人們的特殊之處,不過這些訓練聆聽的方式以及音樂所帶來的感受確實都相當符合我與某些爵士樂兩相互動的過程:
一. 一層一層傾聽
二. 聆聽寂靜
三. 發展主動聆聽
1. 聽出一鬆一緊的模式
2. 學習分辨
3. 聽出歷史與文化的印記

大家看了以上幾點是否也跟我一樣腦中開始響起了爵士樂的節奏和旋律?以第一點「一層一層傾聽」來說,書裡所提到的是由外界的聲響到自己身體裡的聲音所發展出的漸進式聆聽;而在爵士樂裡它也是最容易被大家聽到的部份。無論是那種編制的組合:大樂團、五重奏、四重奏還是簡單的二重奏,你都可以從每種樂器間的配合、獨奏聽到那種會令人上癮的爵士樂元素,樂器間相互推拱著,主奏樂器solo時,其他的樂手便在後面做著節奏,然後再一輪輪地交換各自在樂曲中所扮演的角色,聽起來真是好不痛快!而我想最擅長此技的莫過於Hard-Bop了吧!如果你想試試這
種感覺不妨拿出幾張經典的Hard-Bop代表作:Miles Davis五重奏系列、Cannonball Adderley「Somethin’
Else」、Art Blakey「Moanin’」等,都富有相當多層次的表現。

爵士樂中的「聆聽寂靜」則又是另一個精彩之處,而且這種表現更是緊緊抓住聽者的每一條神經,在那兒深深淺淺地勾引著。書本上提到的是要你去體驗在與人談話、或者聽一段音樂中的暫停時刻,會產生怎樣的感覺以及想法。而在這裡我則可以毫不考慮地請你做一件事:聽Thelonious Monk吧!這可以說是我給你最棒的聆聽推薦,因為它絕對會帶給你無懈可擊的、不純粹是音樂的體會──尤其是獨奏的Monk。我想到的是他樂句裡大量的留白,以及在那象牙白色兩頭「不小心」流出的音符規則,也就是說,大部份時候的他是沒有規則形容的。你別想做要跟著他的音樂哼哼唱唱、打節拍這種事,如果你不想跟到一半突然掉下去,或者出現被狠狠甩開的尷尬。最好的情況呢,就是也跟他一起想像吧!跟他一起享受思想中的音符、樂句間的靜謐,順便也聽聽自己身體的節奏,是不是已經漸漸將呼吸的頻率調到跟那帽沿底下的起伏一般,有致。

如果聽爵士樂時不讓自己的精神也跟著一起馳騁,那的確是可惜了,書裡提到的聆聽原則主要就是要大家去試試把自己的耳朵放到離音樂最近的地方﹝當然不是指喇叭啦﹞,然後悄悄晃到每個樂手間,看他們怎樣演奏,怎樣互動,聽出層次感,甚至也聽聽看同樣的曲子﹝通常是所謂的standard標準曲目﹞在不同樂手的詮釋下會有什麼有趣的差別。我們可以不斷感受整首樂曲因著樂手們對節奏、和弦等等控制而有著很
不同的變化,有很明顯的高潮起伏,也有很沉著的情緒更替。這就讓我想到了「Avant-Garde Jazz」。演奏前衛爵士的樂手並不是一直都拿著樂器在那兒狂飆猛奏,最有趣的應該說是在你感覺到主奏樂器就要開始一段即興之前那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預示感,也就是說在前衛爵士樂裡你可以聽到更多驚異的想像創作,每位樂手除了在之前對樂曲的討論外,最重要的還是臨場各自的演奏,然後再匯集所有的部份,像是
支流流入大河般,成為一個有主題性、浩大的集體創作。像這樣一次的演出就足以令我們的耳朵忙得不可開交,如果你細細聆聽各部的營造,便不難體會它的奧妙所在,而不是乍聽之下那種沒有規律的感覺。這裡提到的便是訓練你「學習分辨」和聽出「一鬆一緊的模式」,去感受爵士樂裡,尤其是像Avant-Garde Jazz裡那豐富多語彙的韻律。接下來書裡說的「聽出歷史與文化的印記」其實也可以併在這裡一起討論,因為我實在無法克制自己去想到兩張偉大的專輯,其音樂背後所隱藏的文化意識是怎麼說都該被一起「聽」進
去的。一張是John Coltrane的「A Love Supreme」另一張則是Charlie Haden與LMO﹝Liberation Music
Orchestra﹞的同名專輯「Liberation Music Orchestra」。這兩張作品同是為了演奏者各自心中關心的事而作,前者是Coltrane獻給神的音樂,聽柯川在這裡的薩克斯風會讓人打從心裡產生一種相當奇特的感覺,好似是一種宣告,又彷彿是給人類精神的洗滌……嗯,覺
得自己說多了,因為那種從音樂穿透而出的力量,得要你跟隨著音樂共同捕捉,文字在這邊絕對無法讓你體會其中萬分之一。而LMO這張充滿人文精神的專
輯,更是涵蘊了Haden本身對西班牙內戰、拉丁美洲運動的關切,同樣也令人從音樂裡聽到不只是音樂的人類關懷以及強悍生命力。

寫到這裡竟然發現聽爵士樂好像比變成天才還來得有趣一點,不過既然能夠邊享受邊進行「腦內革命」,實在也是一件不錯的事,就像我現在在進行的便是「學習分辨」的歷程:耳邊聽的是Ron Carter的「All Alone」,心裡浮現的卻是前天晚上海登老先生搖晃著全身抱著
那把低音大提琴的模樣,然後想著:剛剛「巨大腳步」裡的Paul Chambers 怎麼這麼強?



台長: Roxane Su
人氣(6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