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2-10 14:32:53| 人氣46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關於:客家人的住」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關於:客家人的住」

 

臺灣客家建築幾乎和中國原鄉截然兩異,整體而言。

 

臺灣的客家建築從中國原鄉帶來了家神祖先信仰,確立了「宗祠」、「家廟」、「公廳」等客家特殊建築類型。

 

在空間的表現上,具體呈現在「公廳」與「禾埕」,這兩個一虛一實兩個空間所貫串起來的組合,「日字廳、曰字井」,形成了「家族昌盛」的象徵意義。

 

在材料的運用上幾乎都是因地制宜〈從精神的層次,也可說是延續原鄉之傳統〉,用泥土、用火磚、用木、用竹,率都以建築物的在地資源優先考量。

 

在色彩美學上,創造了與原鄉「白牆烏瓦」截然兩異的審美價值觀,逐漸吸收了閩南「紅磚紅瓦」的新風味。

 

在空間格局的設計上,一方面堅持著公廳的家族性公共空間的規矩,另一方面也因地制宜形成南北分殊、西東各異的在地化客家建築風格。

 

著名的新竹縣北埔天水堂姜屋、屏東縣佳冬蕭屋、六堆夥房與美濃菸樓等等優秀的客家傳統建築,都可以看到臺灣客家建築落地生根的具體軌跡。

 

在客觀的空間文化的欣賞上,也可以結合不同地區與家族的產業型態,瞭解每個在地性客家建築的價值所在。

 

例如,北臺灣因為清末、日治時代初期樟腦產業之故,建築從農業型態的居家規模轉變為與其他族群更緊密互動的多元產業生活空間,紅磚的運用結合原鄉宗族空間的營建文化,型塑出極為優異的客家庄建築美感。

 

南臺灣最具特色的空間形式,應可說是創造了正身與橫屋之間的「廊間」〈或稱「廊仔」〉,廊間相當程度反映了原鄉中國所未有的熱帶性氣候的生活空間需要,相當開放的空間〈三個經常不關闔的門、兩個室內間門、兩個透空式窗戶〉,經常當成家庭內客廳、灶下或餐廳等最主要生活核心。

 

深具在地風味,值得拜訪。

 

客家人的建築構構:

 

A、正廳

 

位於正屋中央屬於家族共同使用的公共空間,通常單純用來祭祀祖先,鮮少供奉其他神明神位。

 

相當注重風水理念及格局採光,正廳便是取決位置座向的重要關鍵,因此也是相當講究的空間,也是建築中最重要的精華。

 

B、間仔

 

臥房客家人稱為間仔,間仔的正面全都直接開向外,使其利於通風採光,但為求其空間隱密性,通常都會在門上掛上竹簾。

 

有輩份之分,依中國傳統的左尊右卑排列,祖堂旁左側第一間為當家主事者居住的地方,而祖堂旁右側第一間則是最年長者的住房,將來要繼位的長孫住的地方是住在此宅的東方,位在前排橫屋的間廳旁左側第一間。

 

若有伯伯、叔叔便分別以三開間為一房按照輩份由左而右排列。

 

C、廊間

 

前廳橫向正屋與縱向橫屋交會的空間稱廊間,等於有多用途的作用,可當起居室、會客室、餐廳。

 

 有許多門通往檐頭、橫屋廚房及後院,前後各開一扇大窗,增加內部空氣流通與採光,平時亦是居民生活起居的核心空間。

 

因為正廳純粹作為祭祀用,並不用來當作客廳使用,因此廊間的功能便成為客廳,由於接近廚房位置,也被用來當作飯廳使用,是一個多功能及用途的空間。

 

 廊間又因基地因素可分為三種形式:當橫正屋的基地足夠時,就會建成橫向的「直廊」;當縱向橫屋空間足夠時便會建成「直廊」;當縱橫兩向均受限時則在正屋與橫屋交會處立柱,兩邊設門不設窗建成「方屋」。

 

D、廚房

 

由於生活主要以耕種農墾為主,因此大家族的民生問題成為大事,幾乎所有早期的廚房空間都相當大,以應付家中多人吃飯的問題,廚房一般位於廊間的隔壁,通常居民都以廊間當作餐廳使用。

 

廚房內都設置有大型灶台,平日用來燒洗澡水以及過年過節時蒸年糕與粿,緊鄰大灶台側有小灶台,通常有兩個孔,用來煮菜及燒湯,主要以燒柴火為主。

 

E、浴室

一般由於熱水提供上的便利,通常位於緊鄰廚房的屋外,由於並非主要空間,因此位於外部的小角落,卻也容易解決排水問題。

 

F、雜物間

 

用來存放農具、雜物或是當作穀倉使用,通常位於橫屋的最外一間。

 

G、家畜間

 

通常同時和廁所建在一起,方便處理排泄物以及收集當作肥料使用,通常坐落的位置都在角落不顯眼處,位置相當隨意的隨著基地與需求設置。

H、禾埕

即由正屋與橫屋圍出的廣場,作為處理農作物、休閒、婚喪喜慶、舉行儀式的多功能公共空間。

 

I、天井

為前廳與正廳之間的開口,當太陽光直接照射進來時,溫度上升會帶動旁邊建築的微氣候,讓整個空間的溫度達到調節而流通。一般由於風水上的考量,鮮少種植植物及堆放雜物,通常保持乾淨的狀態。

 

J、檐頭

即間仔與禾埕之間過渡的小走廊,作為室內室外的緩衝空間,可遮蔽烈日以及雨水,並減少陽光的照射角,避免陽光直射屋內。

 

K、閒廳

 

閒廳位於每組三間橫屋的中間,四合院中的閒廳位置則位於前廳部分,基本上被當作代替客廳的空間,也被用來當作餐廳起居室使用。當家族分家後,次房便將生活起居空間轉至閒廳。

 

建築細部特色

 

A、屋頂轉溝

 

除了象徵性的抬高造成層次之外,在正身與橫屋交接處有「轉溝」的設計,也就是廊間正上方有一斜向接合處,讓屋頂順利排掉大量的雨水。

 

B、化胎

 

又稱「花台」,胎為龍脈引進建築的位置,用凸起模樣的土堆讓它孕育的胎息,建築物才會有發展。

 

從化胎進入建築內部的位置稱為土地龍神,土地龍神又稱為土神。

 

 C、門樓

 

通常在院落入口處加上形式簡單的門樓, 是建築的出入口,也是建築的門面。

同時為內外區分的空間,外面來的客人皆由此進入。

 

客家建築門樓屋脊造型以小燕尾及馬背為主,上面會標寫宅院主人之堂號。

 

※資料來源:台灣客家文化/ 陳板 著、 六堆客家傳統建築之初探/ 鍾明樺 、公共電視、鄉土藝術館

台長: 美蘭
人氣(46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花蓮縣客家事務處 |
此分類下一篇:『100年全國客家日─快樂鬧天穿』活動 之三
此分類上一篇:『100年全國客家日─快樂鬧天穿』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