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9-27 11:19:18| 人氣69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從美國「麗塔颶風」大撤退事件看國內新聞報導的貧瘠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兩天國外新聞其中一個重大事件之一是美國的「麗塔颶風」所引發的大撤退行動,但在台灣新聞報導長期以來受到羶色腥的小報經營風格的衝擊,不論是電子或平面媒體要堅守過去注重深度報導的質報作風,在台灣這種淺碟型社會文化的市場當中愈來愈難以生存下去,從這則國際新聞的報導就可以窺知一二。

光看數家電視和報紙對此一事件的報導都是集中在大撤退所發生的一些「花絮」,而卻似乎沒有新聞從業人員對此一美國聯邦政府的行動提出質疑或深入說明。好比說,德州本次雖然很可能會遭到颶風的首當其衝,但上次「卡崔娜」之所以在紐奧良造成嚴重災害,和其地勢低窪及堤防潰決有直接的關連,德州休士頓地區和紐奧良有著相同的潛在危機嗎?為什麼美國聯邦政府要下令高達180萬人的大撤退行動呢?這幾乎是叫全台北市的市民在兩天內帶著自身的家當開車到墾丁以南避難(颶風暴風圈將近三百公里,差不多是台灣南北的長度),如果兩者沒有相同的條件,那難道是本次颶風威力極為強烈,光是其風力及降雨就可以像是電影「明天過後」般的強度,輕易摧毀一般的人類城市嗎?而若只是對台灣一般讀者說明「麗塔」的風速每小時達220公里,我想沒有多少讀者可以想像得出那有多強烈,為什麼沒有譯電記者在改寫外電報導時會貼心一點,用台灣的颱風風速標準(麗塔相當於台灣強烈颱風的程度而已)來給台灣讀者一個對照說明,讓大家能夠體會到颶風的可怕呢?為什麼新聞媒體不會也不能以讓本地民眾能理解的方式提供觀眾希望瞭解的資訊呢?

在過去人們習慣將電視、報紙、雜誌三種媒體對新聞的即時性及深入性分別有反向程度差異的區別,如果電視媒體所無法剖析清楚的新聞事件,民眾還可以從報紙或雜誌得到更深入的報導。但從國內多數媒體對於外電報導的忽視及內容的貧瘠可以發現,或許炒短線的報導方式早已成為國內新聞的常態,同時又由於國內媒體認為國際新聞與本地民眾生活關連性不大,媒體工作者懶得投入精力去解讀外電新聞背後所蘊含的意義或啟示,忽略了颶風可能帶來的國際油價上漲或者美國經濟力的變化,而進而影響到台灣的經濟力或者物價通膨等連鎖反應,也缺乏對新聞事件質疑的能力及習慣,要期待能從媒體能發揮教育百姓的功能,幾乎是緣木求魚了。當全國的新聞媒體都朝向「小報化」的發展之際,報老闆們能否從一塊逐步被放棄的「質報」市場當中,看出某些市場的契機嗎?去讀讀INSEAD學院的金偉燦教授所提出的「藍海策略」吧,或許能有哪個媒體發現新的生存策略,照顧一下我們這些對媒體還報持著一絲期望的新聞讀者們吧!

台長: 理查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