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4-21 13:20:51| 人氣5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會話英文 幼兒美語補習班

立即了解學習英文

立即了解學習英文

內容來英聽網站 國小英文課自YAHOO新聞

醫護人員態度影響孕婦選擇生產方式

在醫療費用昂貴的美國,高剖腹產率也引起關注。美國的剖腹產相關統計始於1965年,那一年的數字是4.5%;1996年後呈現陡升,2010年的全國剖腹產率高達32.8%。等於每三個母親就有一個接受剖腹產這個侵入性強、後遺症多的手術。醫界與媒體常常歸因於以下理由:越多女性自己要求沒有醫學上必要的剖腹產;越多的女性因為生產年齡上升、健康狀況等因素需要剖腹產;醫療訴訟的壓力導致更多剖腹產案例。這些理由也常被用來解釋其他國家的高剖腹產率。不過美國倡導生育健康團體Childbirth Connection指出,前兩種說法都是迷思,第三個原因則影響有限。現今的醫療體系並不鼓勵產婦使用自己的力量、自然生產。例如若有助產士協助,可以藉由手勢推拿腹部,把臀位胎兒轉成頭部向下的順產位置。而有專業陪產人員的情緒支持,也可以減少產婦因不必要的恐懼而轉向尋求剖腹產。另外,醫院對於健康產婦,常採取許多生產干預,例如沒有注意產婦子宮頸放鬆的程度就急著引產,或是胎兒電子監視器的使用讓產婦不得動彈,延長產程,也常使產婦轉而尋求剖腹產。調查結果也顯示,院方和醫生很少主動提供前胎剖腹產後,自然生產的相關資訊,結果是全美只有10%的產婦在經歷過剖腹產後,還有機會選擇自然產。某些州或地區,如果較多的醫院管理階層、醫事人員、保險公司傾向於認為手術易於掌控時間、避免醫療訴訟、或是低估剖腹產手術對母(術後感染、緊急性子宮切除等)嬰(呼吸困難、過敏、氣喘等)健康的可能傷害,他們的態度也會影響婦女選擇剖腹產。台灣等地剖腹產超過世衛警告標準在東亞,生產方式也在改變中。日本除外,台灣、南韓、中國的剖腹產率都遠超過世界衛生組織警告的門檻。中國的剖腹產率在上世紀70年代約是5%,但是經過80、90年代快速增加,2007年之後逼近五成。中國官方開始重視此議題,媒體提出的解釋,也從批評孕婦怕痛、搶生肖時辰,轉向注意到一胎化政策下,媽媽以為挨一刀可以確保胎兒健健康康地出生,以及醫療院所為了賺取費用、減少醫療訴訟也積極鼓勵準媽媽們剖腹產。投入婦女生育健康領域多年的婦幼保健協會副會長龐汝彥,接受中國媒體訪問時回憶,早年醫學院的老師強調注重個別產婦和胎兒的狀況,透過仔細觀察評估與技術的練習,盡量使用自然產以確保母子均安。現在的婦產科醫生越來越倚賴儀器和指數,疏於培養檢查和評估母嬰狀況的能力,較以往更輕易採用不必要的剖腹產。根據台灣衛生署(現升格為衛生福利部)的統計,近年台灣的醫院剖腹產率,已高達三分之一,偏遠地區的診所甚至高達37%。健保局自2005年起,雖然透過改變給付方式鼓勵自然產,但是成效有限。媒體或醫界過去常將高剖腹產率歸因於產婦挑吉時生產或怕痛,然而婦運團體如婦女新知,引用醫療社會學與人類學相關研究,指出只強調產婦心態或行為的解釋,容易忽略衛生主關機關、健保局與醫界專業團體的作為與不作為,其實更深遠地影響了產婦能有的生產選擇、決定模式與高剖腹產率趨勢。「怎麼生」和許多面向息息相關醫療改革基金會針對此議題也提出改善方案,建議中央與地方衛生主管機關應該主動調查、瞭解剖腹產率為何居高不下,並研擬政策工具對應。除了調整支付制度,更應該加強監督醫事人員盡到手術、麻醉相關風險的告知義務;並確保醫院與診所醫師透過產檢與衛教,確保產婦得到相關資訊。同時衛福部需定期公開各醫院和診所的醫療品質指標,讓產婦選擇信任的醫師,共同做出最合適的生產決定。對於近年婦產科醫師人力不足問題,婦女新知等團體也建議採用醫師和助產師合作方式來應對人力荒、推廣自然產與提升生產品質。由這四個國家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怎麼生」這樣看似非常個人的行為,其實也與醫療制度、醫界文化、對婦女健康的關注等面向息息相關。唯有破除迷思,才能對症下藥,建立真正促進母嬰健康的生育選項。

新聞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醫護人員態度影響孕婦選擇生產方式-052239283.html
    小朋友學英文 德文 西班牙文學習英文 英文學習網菁英家教網 全民英檢題庫如何有效學習英文 我想學英文線上美語 英文會話托福 雅思 多益 英檢考試時間英檢中心 補習班英文家教 一對一 免費英語課程會話英文 幼兒美語補習班英語家教外籍 學英文補習班

台長: ramoshanson9543
人氣(5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