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0-10-18 00:53:19| 人氣1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教育與政治發展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羊憶蓉在「教育與國家發展」一書中提到教育與政治發展的關聯在於:1.促進政治整合2.促進民主3.培養政治精英,並以台灣為例子加以佐證。另外,作者也談到「教育雖然能發揮若干政治功能,但很多學者顯然認為,政治對教育的影響更為明顯,也就是說,討論『政治影響教育』的立場更為明確。」

  近年來,我們看到一些關於教育改革的政策時,不時會有「政治影響教育」的政策出現。以幾年以前的「認識台灣」教科書來說,由於政治環境的變化,「認識台灣」教科書的出現象徵著台灣本土意識的抬頭,將和大中國意識相庭抗禮,在中小學推動鄉土教學、認識台灣、母語教學等課程,身為台灣人應知台灣事的觀念正在風行,這和以前兩蔣時代所統治下的台灣教育刻意淡化台灣的本土文化形成明顯的對比,也可說是對過去的「台灣」作出一種補償。這樣的一種轉變,可以很明顯地看出,政治變遷因素確實會影響教育的發展方向。

  另外,舉出一個最近才發生的例子,國語教學到底該用「通用拼音」還是用「漢語拼音」在國內引起爭論。原本在去年還是國民黨執政的時候,「漢語拼音」方案就達成共識將行採用,最主要的考量在於這種拼音是全世界皆在使用的一種拼音方法,也方便於外國人來台學習漢語。但是新政府上台之後,則想改採用由國人自行研發通用於漢語、閩南語、客家話及原住民語言的「通用拼音」,最主要考量原因在於「通用拼音」方便於孩子們學習母語。最後,教育部長曾志朗也不得以將兩案併呈提交上去。但是,不管到最後是採用那一種拼音方法,意識型態透過政治力的介入主導教育政策是一個不可抹煞的事實。

  「大陸學歷採認」問題,也是政治因素影響教育政策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原本即將通過的大陸學歷採認政策,卻因為政治力介入的因素,迫使當時的教育部長吳京下台,也使得許多赴大陸求學的莘莘學子在回台求職上遇到許多的困難。學歷無法認證,但是在將來又不得不對大陸學歷進行採認的趨勢之下,當時政府的草率行事加上政治力的從中介入,無辜犧牲的卻是一群辛苦到外地求學的學生。

  我們可以這麼說,教育是一個國家的領導階層欲實現意識型態的工具。在威權時代或者是在民主時代都是如此,差別只在於方法不同而已。在威權時代,領導者行其意志上行下效,可以很直接透過教育體制,教導人民。在民主時代,則是透過傳媒的不斷渲染將領導者的價值觀遂形成主流民意,在經由教育體制傳達給下一代,也可以達到領導者想要實現在目標。

  因此,教育和政治是有相關聯的,「教育是為政治來服務」從某個角度來說是無庸置疑的。

台長: 槧人
人氣(1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