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1-25 13:29:58| 人氣12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織田信長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編輯] 生涯
[編輯] 少年期
信長於1534年6月23日出生於尾張國勝幡城(一說那古野城),幼名為吉法師。是尾張守護代旗下三奉行之一的織田信秀的嫡長子(排行第二,有一庶兄織田信廣),母為信秀正室土田御前,同母弟有織田信行(信勝)、織田信包和織田秀孝。因為母親是正室,才成為嫡子的信長,2歲就成為那古野城的城主。然而少年時代常有荒誕不羈的行為,被周圍很多人嘲為「尾張的大傻瓜」。對鐵炮傳入日本時的種子島槍感興趣,且不拘泥於身份地位,和一般人民一樣與市裡的年輕人一起玩耍的故事廣為人知。信長還是少主的時期,父親信秀在表面上臣服於清洲織田家,然而信長只帶了幾個人就到清洲織田家支配下的清洲城放火等行動,令信秀相當吃驚。從年少時期即可見其大膽。三河的戶田康光背叛今川家投奔織田家時,戶田將松平竹千代(即日後的德川家康)送往織田家作為人質,當時年輕的信長和成為人質的松平竹千代,一起度過了少年時光。這段往事後來成為兩人締結了穩固的同盟關係(清洲同盟)的一個助力。
1546年,在古渡城元服之後正式改稱織田上總介(織田信長)。1548年,負責教育、照顧信長的平手政秀提出與信秀宿敵的美濃國戰國大名齋藤道三長女歸蝶政治聯姻的策略。1549年(一說是1553年)信長在正德寺與岳父齋藤道三會面,當時道三察覺到被稱為「傻瓜」的信長的真正才識。
1551年,織田信秀在尾張尚未統一又有強敵今川義元的內憂外患下,在末森城因流行病猝死。身為嫡長子的織田信長因而繼承家督。在信秀的葬禮上,信長一反傳統,對父親的祭壇投擲抹香而引來爭議(關於此事件有一說是為後人的創作)。1553年,負責教育、照顧信長的平手政秀為了勸諫信長的奇行而切腹自盡。信長也為此感到悲嘆、找來澤彥和尚建立了政秀寺來悼念政秀的亡靈(但關於政秀的切腹,有一說是政秀並非為了死諫信長而是因為其子五郎右衛門和信長之間的不和)。
[編輯] 繼任家督到統一尾張
1551年織田信秀死後,從很久以前就對信長行為不滿的織田家重臣林秀貞、林美作守、柴田勝家等人,打算廢掉放浪不拘的信長而改立以聰明著名的信長親弟弟・信行為織田家主君。為了對抗他們,信長拉攏森可成、佐佐成政、河尻秀隆等人加入己方陣營,開始了骨肉相爭。
1556年4月,信長的岳父齋藤道三在和其嫡男齋藤義龍的戰爭中落敗死去。信長雖然派出了援軍,但並沒有及時趕上救援。信長頓時失去岳父的支持,信勝派(即擁護織田信行者)認為這是攻擊的好機會,同年8月24日舉兵和信長對抗,但以落敗告終(稻生之戰)。隨後,信長雖包圍了守末盛城不出的信行,在經由親生母土田御前的斡旋後,赦免了信行、勝家等人。
1557年信行再度企圖謀反。在稻生之戰後,和信長有所聯繫的柴田勝家密告此事。信長知道謀反一事後,將裝病的信行騙出清洲城,並派自己最信賴的河尻秀隆暗殺之。
當時,尾張國守護大名斯波氏的權勢開始沒落,因此尾張下4郡的守護代織田大和守家・主君織田信友掌握了實權。信長的父親・信秀雖是信友旗下三奉行的其中之一,卻憑藉其智勇來拓展對尾張中西部的支配權。信秀死後,信長繼任。信友則支持信行繼任家督之位而與信長敵對,並擬定信長謀殺計畫。只是,早已被信友視為傀儡政權的尾張守護・斯波義統卻把謀殺計畫事先密告給信長知情。對此感到暴怒的信友,趁義統嫡男・斯波義銀帶兵前往河川打獵時(川獵或川狩)的時候,殺害了義統。
因此、義銀與其弟・毛利秀頼、津川義冬等斯波一族則逃往信長之處尋求保護,信長將信友列為殺害義統的謀反者,並命令叔父織田信光(守山城主)殺害信友。於是尾張下4郡的守護代・清洲織田家滅亡,織田家庶家的信長成為織田家的首領。
接著信長與同族犬山城主織田信清等,擊敗清洲織田家的宿敵・織田一門宗家的上4郡守護代織田信安(浮野之戰),並放逐之。而被立為新守護的斯波義銀,卻和斯波一族的石橋氏、同為足立一門的吉良氏密謀討伐信長,察覺到此事的信長,則將義銀放逐至斯波氏宗家・足利將軍家所在的京都。
於是,信長在1559年確立了對整個尾張國的支配權。
[編輯] 桶狹間之戰到清洲同盟
詳見桶狹間之戰
桶狹間古戰場傳說地(愛知縣豐明市)
織田信長公像(清洲公園)信長完成尾張統一的翌年1560年5月,身為足利將軍家庶流的駿河戰國大名・今川義元,當時國力如日中天,人稱「東海道第一弓」。今川義元率領2萬5000大軍(以「北條五代記」的說法),並對外號稱有4萬大軍上洛覲見將軍。由於上京之路必經尾張,信長不願臣服,決定興兵對抗,但總兵力只有5000人。今川軍以三河松平元康(日後的德川家康)率領的三河兵為先鋒,攻陷一個又一個織田軍堡壘。
面臨織田家危機的信長則保持靜寂,深夜舞起了[幸若舞『敦盛』後,身著武具出陣,首先到熱田神宮參拜。之後在善照寺堡壘以約4000人兵力(一說為3000人)出擊,強襲今川軍的陣地,導致當時被稱為最接近天下的今川義元戰死。1560年6月12日的戰事,後來稱為桶狹間之戰。
桶狹間之戰後,今川家勢力日漸衰退。因此,原先受今川氏支配的三河國的松平元康(後德川家康)成為獨立的戰國大名。當時信長為了美濃攻略正準備與齋藤氏開戰,元康也為了警戒甲斐的武田信玄與駿河的今川氏真(義元的嫡男)等必要,與信長利害關係一致。於是雙方在1562年,締結了清洲同盟(=織德同盟)以鞏固背後。
[編輯] 美濃攻略
信長於桶狹間之戰後,開始針對殺害與織田家同盟的齋藤道三而成為美濃領主的齋藤義龍。義龍為一勇將,即便是織田軍也難以擊敗。1561年義龍突然死去,由嫡男齋藤龍興繼任家督,齋藤家的家臣們內部開始分裂,信長得以在對齋藤戰上取得優勢。1564年信長將妹妹阿市嫁給北近江的淺井長政締結同盟,以強化對齋藤氏的牽制。
1565年信長和伊勢的北畠具教開戰。具教奮戰後仍居劣勢,於是接受信長開出的條件而投降。該條件是「信長次男・茶筅丸(信雄)作為具教嫡男・北畠具房的養子」。此後,伊勢國為織田所支配,信長打破對北畠親子人身安全的承諾,派兵前去捉拿北畠具房,具房於數年後死去。北畠具教則為信長・信雄聯軍所擊敗。
信長對伊勢的神戸具盛亦採同樣的政策。神戶氏接受三七(信孝)成為神戶家養子後,具盛被軟禁。
1566年進攻墨俁受阻,命令木下藤吉郎(日後的羽柴秀吉)建立墨俁城(即一夜城),並以該城為據點。(但墨俁城的實態眾說紛紜,亦有懷疑該城於實際上是否存在的論點)。隨著西美濃三人眾(稻葉一鐵、氏家直元、安藤守就)、其相關者(竹中半兵衛等)、其他如蜂須賀正勝、前野長康、金森長近等人加入信長陣營,終於在1567年於伊勢長島擊敗齋藤龍興,將美濃國納入版圖。成為統治尾張・美濃兩國的大名時,信長時年33歲。
傳言中「取得美濃者可取得天下」。信長取得美濃後,採用中國周朝立於岐山後,打倒殷朝統一天下的故事,將美濃國舊主土岐氏・齋藤氏的據點井之口改名為岐阜。
此時開始使用『天下布武』印,並正式以統一天下為目標。
[編輯] 上洛
信長「永樂通寶」的旗幟1565年以京都為中心掌控畿內的權力者管領・細川氏的執事為三好氏的有力武將・三好長逸、三好政康、岩成友通等三好三人衆與松永久秀。意圖使室町幕府權力復活的第13代將軍・足利義輝與三好氏的對立日趨嚴重,終遭暗殺。接著三好氏擁立義輝的表弟足利義榮為第14代將軍以作為其傀儡。
久秀等人進一步欲暗殺義輝之弟・足利義昭,義昭在細川藤孝、和田惟政等幕僚的支援下逃出了京都投奔越前國的朝倉義景。義昭在看不到義景有討伐三好氏的動靜後失去了耐心。於1568年7月開始接近美濃的信長,信長承諾為義昭討伐三好氏的同時,將養女・雪姬嫁給信玄的四男・武田勝賴藉此與美濃國相鄰的甲斐戰國大名・武田信玄締結同盟。但雪姬於產下武田信勝後逝世,為此信長讓嫡男信忠與信玄六女・松姬締結婚姻以保持友好關係,此作法也應用至周圍各勢力以鞏固本國內外。
接著9月,信長以天下布武的大義名分,擁立足利義昭為第15代將軍並開始上洛。對抗信長上洛的南近江戰國大名六角義賢・六角義治父子,在織田軍的猛攻下,觀音寺城遭攻陷並逃亡伊賀,至此六角氏滅亡。此後六角氏則展開反抗信長的游擊戰。見到信長前往京都的上洛行動,執中央政治牛耳的三好義繼、松永久秀等人瞭解到信長的實力而臣服,其他隸屬於三好三人眾的勢力多數逃亡至阿波。剩下如池田勝正、篠原長房等人也投降信長。至此,從三好長慶以來,執中央政治牛耳的三好・松永政權面臨信長電擊般迅速的上洛僅半個月就垮臺,擁立足立義昭為第15代將軍的信長所建立的織田政權誕生。此時,義昭勸信長擔任副將軍之位,信長看透了將軍家的盤算並謝絕之。
1569年1月,趁信長率領織田軍主力返回美濃的空隙時,三好三人眾與齋藤龍興等美濃浪人眾共謀襲擊足利義昭御所所在的六條本國寺(六條合戰)。信長在大雪中堪稱神速的行軍,僅用2天援軍就抵達京都(當時從岐阜到京都需歷時3天),而在信長抵達前,由於淺井長政援軍與明智光秀的奮戰擊退了三好・齋藤軍。
1月10日,呼應三好軍的入江春景於高槻城遭信長進攻。春景投降後,信長不再原諒其背叛而處刑之。同一天,信長在堺市拿出2萬貫的矢錢(軍用金),要求商人們服從織田家。此動作讓堺會合眾原先仰賴三好三人眾抵抗信長,在三好三人眾為織田軍擊退後,臣服於信長。
此時,開始對伊勢的侵攻,1568年神戶具盛投降,信長將三男織田信孝送往神戶氏為其養子。翌年(1569年),伊勢國司的北畠具教亦投降,將次男織田信雄送往北畠氏為其養子。如此一來,信長成功地擴大於畿內的勢力。
[編輯] 第一次信長包圍網
1569年,信長為限制足利義昭的將軍權力,訂立了稱為「殿中御掟」9條的掟書(公佈法或公定法)之後又追加了7條昭告天下,並讓義昭承認這項命令。但因此事使得義昭與信長的對立已然成形。
1570年4月、信長為了討伐數度無視上洛命令的越前大名朝倉義景,打破了與淺井長政的同盟,並與盟友的德川家康軍一起向越前開始進軍。織田・德川軍逐步攻擊朝倉氏各個城池,進逼到金崎時,北近江盟友、淺井長政於背後突擊織田・德川連合軍。導致信長陷入突如其來的危機,在負責斷後的殿軍木下秀吉(由木下藤吉郎改名之 日後改名為羽柴秀吉 後為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等人的奮戰之下(此即金崎撤退戰),終於得以逃回京都。信長返回京都時,據言身邊只剩下約10人。
將軍・足利義昭趁此機會與信長的對立白熱化,發佈了打倒信長的命令到各國,包括朝倉義景、淺井長政、武田信玄、毛利輝元、三好三人眾,甚至比叡山延曆寺・石山本願寺等寺廟勢力都被找來,組成了「信長包圍網」。
為對抗包圍網,信長開始討伐淺井長政。1570年6月,在近江姉川河原聯合德川家康軍與淺井・朝倉連合軍對戰(姉川之戰)。會戰中織田軍一度因淺井方先鋒・磯野員昌突破了自軍15段備的13段而陷入苦戰,幸有賴德川軍擊破朝倉軍後對淺井進行逆襲,終於擊潰淺井・朝倉連合軍。1570年5月6日,曾有鐵炮名人杉谷善住坊試圖暗殺信長未遂。1573年善住坊被捕後遭處刑。
1570年8月、信長出兵討伐於攝津舉兵的三好三人眾,因石山本願寺的援軍等原因而苦戰。信長本隊在攝津與三好三人眾對陣時,淺井長政・朝倉義景・延曆寺等連合軍3萬進攻近江坂本,抵抗連合軍攻勢的近江織田軍敗於人數上的劣勢,信長重臣中名將森可成與信長之弟織田信治因此戰死。為此信長於9月23日凌晨神速從攝津本隊返回近江,慌亂的淺井長政、朝倉義景等人布陣於比叡山抵抗信長。信長則在近江國志賀與淺井・朝倉連合軍對峙(志賀之陣)。然而此時受命於本願寺法主・顯如的伊勢長島一向一揆眾舉起叛旗,信長之弟織田信興、重臣坂井政尚因此喪命,信長也陷入進退不得的窘境。為打開窘境,信長奏請正親町天皇頒佈勅令、12月13日因天皇勅令而成功與淺井・朝倉軍和解。此時據大久保忠教所記載的「三河物語」中,提到信長對義景的說法是「天下是朝倉大人所有,我將不再妄想」。
1571年9月、信長在發出數次的避難勸告後,放火燒掉仍持續抵抗的比叡山延曆寺。據傳此行動是為了對延曆寺協助淺井・朝倉軍的報復。由於延曆寺是當時日本最爲重要之佛教寺廟之一,保存有衆多珍貴的佛學典籍,信長因此而得到了「第六日魔王」的稱號。
1572年7月、信長嫡男・奇妙丸(日後的織田信忠)初次出陣。此時織田軍和淺井・朝倉連合軍之間有持續不斷的小規模戰鬥。但戰況開始往信長有利的方向展開、8月朝倉軍的武將・前波吉繼、富田長繁、戶田與次等人投降信長。
10月、甲斐的武田信玄呼應足利義昭的出兵邀請,終於開始起軍上洛。武田軍總兵力3萬,大軍開始侵攻織田領地的東美濃與德川領地的遠江、三河。織田・德川軍開始了抵抗。
[編輯] 包圍網崩壞
由於信玄死去,信長得以趁勢重整軍備。接著7月、舉起叛旗後守在二條城、槙島城的足利義昭遭信長擊敗,從京都被放逐、至此室町時代終結。7月28日,信長奏請朝廷將年號從元龜改為天正後,正式實現。
天正元年(1573年)8月、信長命細川藤孝討伐守在澱城的三好三人眾其中一人・岩成友通,友通遭擊敗。同月、信長率領3萬兵力行軍至越前,於刀根坂之戰擊敗朝倉軍。攻下朝倉氏後,轉往攻擊於小谷城的淺井久政・長政父子,並打敗了淺井氏。在此時,帶回了嫁給長政的信長之妹阿市。
9月24日、信長以尾張・美濃・伊勢軍隊為中心,率領3萬兵力往伊勢長島行軍。織田軍在瀧川一益等人的活躍下,約半個月就一一攻陷長島周邊的敵城,但由於長島的一向一揆強烈抵抗,厭惡長期戰的信長開始於10月25日撤退。而在撤退途中,受到一揆軍的追擊,導致織田軍苦戰、林新次郎戰死。
11月、河內的三好義繼配合足利義昭開始叛亂。信長以佐久間信盛為總大將,將軍隊送往河內,義繼的三家老因懼怕信長的實力背叛了義繼,義繼於11月16日自殺,至此三好氏滅亡。12月26日、於大和的松永久秀終也無計可施,獻出多聞山城並投降信長。
結果武田信玄病死僅不到一年,加入信長包圍網的大名、大部分皆為信長所擊敗。

台長: ↖EviL雷MASTER斯林↗
人氣(12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日本戰國時代人物 |
此分類下一篇:織田信長2
此分類上一篇:伊達政宗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