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6-13 22:24:29| 人氣2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關於電影"朋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篇不是故事,只是最近看了一部影片的感想.(呵...講評論太沉重了)

"朋友"

這是一部韓國影片,縱然我不愛韓國人的一切東西,但我還是租來看了,藝術無國界嘛(哈哈...自圓其說)

故事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自己去查查,我並不想在這裡介紹它的劇情.
我只是想講這部片的特別的地方。
首先是運鏡和劇情的鋪陳上,我覺得跟台灣和韓國的電影不太一樣,近似於一種好萊塢式加一點台灣常用的定點拍攝的方式。從第一幕的消毒車在噴洒消毒這一幕,用了複合式運鏡,剪接了和一部份的定點拍攝,讓人慢慢的被引導到故事要描述的東西上。其它地方,也看得出許多好萊塢商業式的運鏡方式,讓前面描述年少輕狂的年代,速度和節奏很快。後來隨著年紀增加,色調也在不知不覺中由黃變為正常,加入很更多元素,來描寫成長後帶來的現實和利益上的考量。其中也有不少暴力的畫面,導演在這裡用到類似吳宇森的手法處理(張東健被幹掉那一幕),但也加上一些自己的東西。整部電影很多細節安排上和場景的調度相當細膩,結構很緊密。述事上,在表面上是由尚澤這個角色去描述,但事實上,仔細觀察,導演是安排了四個人分別就某段以自己的觀點去描述事情,主述和旁述在很巧妙的手法上調換,讓觀眾不知覺加入故事,參與故事。

其實劇情不外乎是講述男人之間的友情。大家都知道韓國是大男人的社會,但我想提的,他在講述男人間那種義氣和那種肝膽相照的情誼之餘,也可以看到另一些朋友間會產生的元素--嫉妒、憎惡和利益衝突,這不再是男人之間那種友情,反而是有點用更深入的看法去看任何朋友間都會有的問題。此外,也許大多數人是為了看張東健來看這部電影,沒錯,他演得好,把一個長期受壓抑而重利益私慾的角色演得傳神,且不惜破壞自己的形象。但另一個主角,台灣人比較不知道他的名字--劉梧城,我覺得他演得更好,把一個重義重情的朋友、大哥,演得很有味道,當他要決定殺死張東健時,用一種很細微的表情來表現內心的掙札,我想比張東健的角色更吃重吧。另外兩個角色,鄭宇澤在裡面適當的擔任甘草人物的角色,徐華泰則是故事的主述者,由他來描述四個人的故事,他們也都演得有一定的水準,不再贅言。

片中有許多詞句和話語不斷的被提起、講述,有很多含義,也算是貫串劇情的元素吧。(只是有些話到底有什麼含義呢?抱歉我還在思考中)

片子最後,回到故事剛開始不久的地方,四個人在海邊游泳的那一幕,俊石說:游太遠了,我們該回去了。是啊,友情已經分開,走得太遠了,再也回去不了。

台長: Mr. Q
人氣(2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