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7-28 07:51:15| 人氣53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讀孟子劄記(三)〈滕文公篇第三〉

讀孟子劄記(三)〈滕文公篇第三〉

2012/07/28初記

 

世子曰:「然。是誠在我。」五月居廬,未有命戒。百官族人可謂曰知。及至葬,四方來觀之,顏色之戚,哭泣之哀,弔者大悅。

滕文公篇前三章都在講述滕文公向孟子請益的事情。滕文公,善聞道者,雖父兄百官反對,切問近思,守道如愚。

另朱注於此評論孟子「喪禮經界兩章,見孟子之學識其大者。是以雖當禮法廢壤之後,制度節文,不同復考。而能因略以致詳,推舊而為新,不屑屑於既往之迹,而能合乎先王之意,真可謂命世亞聖之才矣。」

 

然則治天下獨可耕且為與?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為備。如必自為而後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

職業無貴賤,是一種理想的狀態。孟子勞心勞力之說,涉及社會分工合作的概念。不過在現實的生活教育當中,我們似乎都認為勞力的工作是比較低賤辛苦的。從小父母鼓勵孩子讀書,都以將來能夠找到好工作作為理由。但曾幾何時,好好讀書已經不能夠保證找到好工作,人人頂著高學歷,卻沒有人要從事勞力的工作,這就可以看出社會結構上出了問題。粗略看來,至少我們可以理解,勞動者的收入往往不理想。如果要提高勞力者的人數,恐怕要大幅提高他們的收入才行。當然,這背後涉及了很複雜的社會經濟問題,實在非我能夠理解。

 

蓋上世嘗有不葬其親者。其親死,則舉而委之於壑。他日過之,狐狸食之,蠅蚋姑嘬之。其顙有泚,睨而不視。夫泚也,非為人泚,中心達於面目。蓋歸反虆梩而掩之。掩之誠是也,則孝子仁人之掩其親,亦必有道矣。

禮乃本乎人情,從人情解釋喪禮之緣由,亦同於孔子解釋三年之喪。

 

太誓曰:『我武惟揚,侵于之疆,則取于殘,殺伐用張,于湯有光。』不行王政云爾,苟行王政,四海之內皆舉首而望之,欲以為君。齊楚雖大,何畏焉?

這一則非常適合台灣的為政者好好思考。孟子之意,雖然我們是小國,但是若能夠行仁政,四海之內舉手而望之,又有甚麼害怕的呢?當然,我並非認為孟子所言必然正確,這種說法正如前幾章有堤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難道修養德性與實施仁政,就能夠讓敵國不來犯嗎?我想在說得通的,可能有兩種情況:其一是百姓對國家產生強烈的認同,因此,民不畏死,當然能夠與敵國奮力一戰;其二,如同這裡所言「四海之內皆舉首而望之」,或許是一種訴諸國際輿論的方法吧?

 

戴盈之曰:「什一,去關市之征,今茲未能。請輕之,以待來年,然後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後已。』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這一則讓我想起讀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提到顏元與李塨師徒二人的交誼。某次顏元做錯事情,作為弟子的李塨勸諫:「改過不畏難也,畏難則過不改矣。先生為千百世之人而畏難乎?」顏元聽得汗流被面,曰:「近累目瘡,昏則惰,惰愈昏。承教,敢不改!」因下拜。李塨於是說:「既是鄙言,願朝聞夕行。」顏元自覺得快,於是說:「何待夕?」

這一段師友之間互動的情誼,深動我心。兩人可以這樣互相砥礪自己的品行,作為彼此的箴規,著實不易。而顏元知錯能改,朝聞而不待夕,正如孟子所言,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

 

匡章曰:「陳仲子豈不誠廉士哉?居於陵,三日不食,耳無聞,目無見也。井上有李,螬食實者過半矣,匍匐往將食之,三咽,然後耳有聞,目有見。」

孟子曰:「於齊國之士,吾必以仲子為巨擘焉。雖然,仲子惡能廉?充仲子之操,則蚓而後可者也。夫蚓,上食槁壤,下飲黃泉。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築與?抑亦盜跖之所築與?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樹與?抑亦盜跖之所樹與?是未可知也。」

曰:「是何傷哉?彼身織屨,妻辟纑,以易之也。」

曰:「仲子,齊之世家也。兄戴,蓋祿萬鍾。以兄之祿為不義之祿而不食也,以兄之室為不義之室而不居也,辟兄離母,處於於陵。他日歸,則有饋其兄生鵝者,己頻顣曰:『惡用是鶂鶂者為哉?』他日,其母殺是鵝也,與之食之。其兄自外至,曰:『是鶂鶂之肉也。』出而哇之。以母則不食,以妻則食之;以兄之室則弗居,以於陵則居之。是尚為能充其類也乎?若仲子者,蚓而後充其操者也。」

 

就此章來說,陳仲子對自已的要求之高,我認為已經難能可貴了。孟子這裡對他的不滿與批評,在我看來多少有點苛刻。我看了註解上說:「豈有無人倫而可以為廉哉?」我想,難道大義滅親也不行嗎?無論如何,縱使陳仲子的行為稱不上是廉,但他能夠謹守自己心中所堅持的道德界限,自厲如此,已是十分難得了。

 

 

台長: 陳伯軒
人氣(536) | 回應(0)|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讀《孟子》劄記 |
此分類下一篇:讀孟子劄記(四)〈離婁篇第四〉
此分類上一篇:讀孟子劄記(二)〈公孫丑篇第二〉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