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7-06 14:33:42| 人氣32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讀論語劄記(五)〈雍也第六〉、〈述而第七〉

讀論語劄記(五)〈雍也第六〉、〈述而第七〉

 

2012/07/06初記

 

 

子謂仲弓,曰:「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器物喻道。

 

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正義曰:聖門弟子,若顏子大賢,猶言「欲罷不能,既竭吾才,欲從末由」,其於夫子之道,蓋亦勉力之至。

以顏淵這樣賢能的人,都要勉力而學,則可以明白修德成仁之難。但是勉力二字,或許真是實情。這幾年來的經歷,讓我愈發相信學習乃從痛苦中而來,不由快樂中而來。越是有效的學習方式,往往越是辛苦的。但,若在學習的過程中看到自己的成長,或是因而產生成就感而有愉悅,則另是一事。所以在教學上,我不是很能夠認同老師不斷將教學綜藝化,為了是引起學生的興趣。雖說「言之無文,行而不遠」,但是對於學習來說,不能讓學生誤以為「有趣」、「不辛苦」是唯一的價值。

越是需要勉力的地方,越是工夫之所在。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感性認識。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器物喻道。關於這一則的解釋很紛雜,但由此我想討論一個問題,那就是形象語言的曖昧與模糊。我認為《論語》之中有很多用器物譬喻來闡述道理的章節,也陸續挑出來。這些章節有個共同的問題,往往充滿了歧義。尤其在前後文訊息不足的情況下,只是簡單地呈現出一個器物,到底這個器物要表達的道理是什麼?就會有不同的解釋。不過從這種形象性語言(或稱作詩性語言)來看,我們必須明白,詮解這些偏章不是容易的事情,很難用邏輯嚴密的線性思維去說得透徹與完全。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孔子述而不作,或許可以給我們現在的學術風氣一種反思。現在的學術環境不斷要求學生發表論文,這個要求不算過分,但是流風所及,已經有過多的研討會和期刊到處徵稿。很多研究生也都競相發表論文,累積發表的數量。但事實上,這些論文到底有何價值?很值得質疑。我們為什麼不能夠潛心思索,然後以三五年的工夫寫出一點點稍微有深度的文章呢?身在這個學術風潮之中,要自免於這種風氣很不容易。過去我在碩士班也常常發表論文,現在看起來根本不值一哂。到了博士班,我更加小心注意自己的論文,希望不要為了發表而發表。這其中到底要如何拿捏,我還在思索。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游,一種自由的狀態。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器物喻道。

 

台長: 陳伯軒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