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3-25 20:46:00| 人氣1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掌權者與記者之間的權力互動關係?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掌權者與記者之間的權力互動關係?

中文四 陳庭舜

掌權者身為新聞媒體的消息來源之一,所掌握的論述資源相較為記者來得強勢許多。觀看其報章媒體上的新聞,大多數來源來自握有既有權力結構的政府官員、學者、專家及民意代表,在各自的領域都可以說是擁有定於一尊的地位,甚至社會上也是給予這些人較為崇高的肯定,媒體記者也基本上對其放出來的消息深信不疑。面對每天每夜的新聞需求量,媒體記者要把握好與消息來源的良好關係是不可能避免的,一方面媒體記者是監督政府的第四權,一方面又必須寄望從重量級的人物上取得獨家有價值的新聞為其媒體和自己的職業地位加分。到底媒體記者和掌權者消息來源之間的處境該是如何?

掌權者消息來源不管有意無意的都會在媒體上高度的曝光,因為他們的消息通常具有符合新聞產製的「新聞價值」,甚至雖然身處高度的鎂光燈監視之下,但從另一方面來看,他們也是能夠善用媒體的注意力來為打造其身份地位。國會立法委員有兩百多位,我們卻通常只能記住其中的十幾位明星級立委,也不難想像雖然大家都是立委,這些所謂的明星立委在黨內的聲勢和民眾支持度應該都是高過於同僚許多。新聞記者若是失寵於消息來源,甚至可能會發生被封殺或是獨漏新聞的窘境。而媒體的客觀義理也是助長消息來源操控媒體的法門,面對消息來源所施放的新聞煙霧,記者在一定程度上似乎成為有聞必錄的傳聲筒,加上不斷的報導,也一方面加大了消息來源的權威性。消息來源對媒體新聞產製的過程也是瞭若指掌,其公關人員自會幫其雇主包奘好形象與意圖,提供新聞記者簡潔好用的新聞稿,媒體記者在截稿時間壓力與個人能力範圍之下,對於查證的功夫似乎力有未逮,而成為新聞假事件的推手。

媒體記者在工作壓力和新聞價值的取向上,自會要求最不出錯的報導方式,也就是徵詢權威消息來源的聲明和意見,雖則從新聞記者的個人因素到報社的既定立場都會有可能對新聞產生守門的效果,或許可以作為對消息來源的一種反制能量,但是媒體版面依舊需要大量的新聞來填充,對於多數的新聞稿除了以特稿方式發表自己媒體記者的意見外,其他的仍舊是求助於消息來源,寄望能從其中挖到獨家新聞。平面媒體記者上可由平面資料來找尋新聞題材,但是電子媒體記者則是需要畫面的補白來建構新聞,因此對於消息來源現身的需求更是強大。為了長久鞏固和消息來源的關係以防無法獲得新聞,消息來源和新聞記者看來是保持一種若即若離的關係,可以說是互相利用與創造出一種把餅坐大的雙贏局面。

消息來源一方面知道如何表現才是新聞記者需要的畫面,而媒體記者也知道哪些消息來源人物才是符合新聞價值與較能夠創造收視率,因此我們觀看媒體,幾乎多數出現的人物都是一再重複的。立法院諸公的行動例如在質詢時製作大字報小道具等,無一不是為吸引媒體的注意力,而媒體也樂得有這種熱鬧的畫面可以報導。相較於既有掌權者所擁有的媒體資源,而一般公民所能受到媒體關注的機會可以說是少之又少,甚至是可能要表現是反社會的激越舉動才有可能登上媒體版面,例如自殺或是自殘的社會新聞。媒體在某方面似乎只成為特定人士表演的場域。媒體報導是種每日進行的例行工作,掌權的消息來源提供了記者最省力的採集新聞的方式,長久下來,媒體觀點和公眾觀點呈現出不小的偏差。媒體報導的真的是民眾想看的嗎?或者只是高層「希望」民眾看到進而被鼓動影響的消息。媒體在把關守門的過程,又以其新聞專業義理又為公眾挑選掉了哪些新聞?媒體到底是為人民喉舌的第四權還是成為既有權力階層聲音的擴大機?值得我們深思。

台長: 風飛灰揚
人氣(1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