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9-05 20:47:57| 人氣3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獲利倍增的藍海策略

獲利倍增的藍海策略









嗨!

您正在找 獲利倍增的藍海策略 這本書嗎?

這本 獲利倍增的藍海策略 在博客來就可以買的到!

而且在博客來訂購 獲利倍增的藍海策略 還享有優惠價唷!

還有博客來會不定期的舉辦一些如購物金贈送或是使用折價券折抵的活動,

購買 獲利倍增的藍海策略 自己可以選擇是否要使用7-11取書(貨)服務,亦或是選擇使用宅配到府服務,真的很方便!

底下是 獲利倍增的藍海策略 的內容簡介



不到20年,就能創造百萬收入!我們所做的事只是將一杯的咖啡省下來,然而這個事件的結構有三件事,第一是每天(要每天都省100)、第二投資(不是光省還要投資),這兩個部分談過的人很多,而我想要談的第三個角色「咖啡」。

當拿鐵理論成為話題時,少喝咖啡成為投資理財的代表行動,其實各位有沒有去想一想,大衛巴哈(David Bach)為什麼要提星巴克的咖啡,而不是其他東西?如果今天要您節省的是午餐的費用,那就不盡人情了。

「咖啡」因為不是生活上的必需,因此自然是刪減支出的對象。省錢不可能連基本開銷都省了,也不應該是連一點生活品質都沒有,但是目前許多人的每月的「娛樂花費」高於儲蓄或是基本生活所需,這就屬於「過度消費」,或是心理老是想著「買大房子、開好車」,其實這些都是錯誤的心態。

因此要節流,是可以先從非生活的必須開支上著手,犧牲目前的小小享受,替未來多存一些生活依靠。對很多資金不足的年輕世代來說,節流比投資還重要,只要改變日常的生活習慣,節省生活上不必要的開銷。既不用本金,當然也就沒有風險,這樣就可以創造額外的資產,因此要談投資理財,縮短準備第一桶金的時間,可以越早享受理財收入的財富增值效應。

除了捨棄每天一杯拿鐵之外,「捨棄信用卡」才是根本之道,信用卡會使消費行為更為衝動,自從我將所有的卡片退掉後我發現,每次出門之前都要看看錢包的錢是否有足夠錢,並想好要花什麼錢,因此計畫之外的意外花費不存在了,結果我一個月的花費居然減少了約30%,但是我並沒有明顯感受到生活品質的下降,我減少的消費都是一些可有可無的支出。

節流則除了降低慾望節省開支之外,擅用複利效果的期數也可以創造您意想不到的收益,如果您有房屋貸款,與其每個月付房貸,不如改成每兩周付一次,因為這樣的現金流量對我們來說差距不大,但20年來可以節省龐大的利息支出,而且可以早點還清貸款。

免費是王,只要是免費的東西就不要錯過,我們經常可以拿到商品折價券,或是逛街時沿街送的免費試用品,別不好意思,拿就對了,這都是可以幫你去達到每天省100元而不影響正常生活品質的辦法。

另外,交通也是一項不小的花費,您如果有坐計程車的習慣,這絕對是要改善的,之所以坐計程車的原因不外乎趕時間,為何我們不能提早出門?讓交通的時間更充裕,這時我們可以搭大眾運輸工具,況且地鐵(捷運)花的時間有時還比計程車省。

作者簡介

王萬邦

學歷:台灣大學碩士

經歷:大學講師

現任:企業顧問與節稅規劃、投資理財

講師證照:理財規劃人員、壽險產險、投資型商品、投信投顧業務員、期貨業務員十五年的投資實務經驗,六年的教學經驗,一向敢以實戰來做為教學的教材,精確地研判行情,因此深獲學生們推崇;其投資心法與操作策略,讓學生們用最簡單的方法,就能在投資理財領域,立於不敗之地,並且獲得長期而穩定的高報酬率。



  • 出版社:商訊

    新功能介紹

  • 出版日期:2007/01/04
  • 語言:繁體中文


商品網址: 獲利倍增的藍海策略



博客來歡迎入內選購

【醫病平台】醫病關係之我見

生、老、病、死是大部份人人生必需經歷的過程。既然如此,每個人面臨疾病上身時,找醫師治療,是必然的途徑。醫病之間的互動關係,於焉產生。

在早期農業社會的醫病關係,似乎來得單純。昔日,醫師是社會的菁英,倍受尊崇。記得一位在南部開診所的韓醫師,曾感慨萬千地憶起當年,如遇經診療而不治的兒童時,家長痛心之餘,常不忘感激醫師在救治過程中的努力,而衹自嘆自己的孩子,沒有活在這個世界的福份,命該如此!

然工商社會的取而代之,功利當道,過往的純樸、敦厚民風不再。上述的醫病關係,轉而對簿公堂。醫師的自保之道,結果,受損的是整體的醫療環境。

1995年3月1日,台灣實施全民健保至今,己超過20年了。便利、價廉的健保,許多的後遺症也一一浮現。

曾目睹有病患在醫院藥局一次領藥,所領的藥袋約十袋左右,必需雙手環抱,心想:一個人體內能負荷得起,服用如此多的藥劑嗎?醫師為何一次開如此多的處方呢?醫師是應病患要求?抑或病患一次看了不同門診的醫師?是否有醫療浪費之嫌?

我不算健康之人,如今年至從心所欲,不踰矩之齡,從小進出醫院無數,包括十二指腸潰瘍、尿路結石……。所幸,家裏親友有當醫師的,尤其從1973年開始,有幸參與《當代醫學》雜誌的創立及行政事務,迄2013年,前後40年間,得以認識許多的良醫益友,也間接吸收了一些醫學常識及目睹台灣近半世紀醫療生態的演變過程。也因此,在我就醫的過程中,總是得到最好的醫療照顧。

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我在飛赴美國前夕,得知左耳罹患聽神經腫瘤,由於行程在即,並未多想,如期飛赴美國。上天的恩寵,在美國因緣際會下,一位在美國加州大學醫學院(UCLA)任教的親戚,剛好是神經內科醫師,告知:她有一個3人團隊的醫療小組,正順利完成一次聽神經瘤的手術。

由於我沒有在美國投保醫療保險,馬上想回台就醫,豈知那年,台灣SARS肆虐,人心惶惶,許多醫院的開刀房均關閉。在那忐忑不安的時刻,我即時找良醫益友,給我「second opinion」 (「第二意見」) ,還好,我的神經内科的醫師朋友並未要我自己做決定,他給我的「第二意見」是:我的腫瘤己經長到3.5公分,很可能會壓迫到中樞神經,台灣的SARS正如脱繮野馬,近乎失控;加以腦部手術相當精密,美國醫療水準較高,如果我經濟情况許可的話,建議我不妨留在美國開刀治療。

內人以生命最重要為由,堅持我要留在美國開刀。其間我的醫師朋友還數次和我在UCLA的親戚醫師交換意見。最後,我終於在UCLA的醫學中心,開了10個小時的手術,經家人的支持,如今14年過去了,我常覺這14年及以後的每一天,都是我的第二個生命,因此,我一直感恩於上天賜給我如此的福份,享受親友給予的完美醫療環境。

也因曾在美的就醫經驗,較之國內醫療現况,我覺得:住在台灣的人,是太幸福了。國人當好好珍惜。因我的腫瘤纏繞在聽神經上,手術後仍殘存1%左右在腦內,必需以MRI(核磁共振)繼續追踪。我的醫師囑咐:為免浪費醫療資源,每5年做一次檢查即可。迄今14年過去了,我祗做了二次的MRI檢查,每次看到帳單上不及千元的MRI檢驗費用,較之在美國同樣的檢查,至少要美金千元以上,能不説台灣是醫療的天堂嗎?

談到避免浪費,杜絶濫用醫療資源,自己常突發奇想:健保不妨仿美國醫療的保險,訂定「自負額」(Deductible)。所謂「自負額」就是每次就醫時的所有費用,如在自負額以上時,由保險公司給付,以下則由病患支付。例如「自負額」是1千元,病患每次就醫費用(包括診療、藥品、檢驗… 等費用)超過1千元,病患最多祗付1千元。當次就診費用如在1千元以下,則由病患全額支付。至於低收入戶,不在此限。

當然「自負額」低,保費得付得高;反之,「自負額」高,保費應相對的低。如此,至少可杜絕一年看診超過300次的怪象。醫院也不會每天門庭若市,醫療人力可有喘息空間。至於全年都不用健保的民眾,次年得享有保費降低的優惠;而每年看診超過一定次數的民衆,次年保費則應予提高,此應為使用者付費的概念。我並非專業人士,只是野人獻曝而己。

至於健保制度的缺失造成今日醫療體系的失衡,及醫病關係的僵持,看到【醫病平台】上,見到許多作者,包括一些良醫的大作,可見台灣仍有許多視病猶親的仁醫及善良的民衆們,其中包括建立本【醫病平台】的幾位醫師、教授,大家一直戮力於改善台灣的醫療弊病,建立醫病關係的和諧,實有頼於主其事的衛福部的智慧,能廣納建言,為大衆建立一個健康、安樂的幸福社會。

更多醫病平台精彩文章請至:【醫病平台專區】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醫病平台】

由老、中、青醫師及非醫界朋友發起的「醫病平台」,期待藉此促進醫病相互理解,降低醫病認知差距,減少誤解及糾紛,找回醫病之間尊重與信任的美好。期改善醫師診療行為、民眾就醫態度,進而帶動改善醫療政策、環境及品質。歡迎各界踴躍投稿、討論齊進步。

如蒙賜稿,請寄:DrPtPlatform@gmail.com,文章字數 1500-2000。

因篇幅有限,本報保留刪節權,一經採用,刊出後奉上薄酬。

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如欲以筆名發表,煩請註明筆名與真實姓名)、簡單的自我介紹、身分證字號、通訊及完整戶籍地址(包括里或村、鄰)、聯絡電話和電子信箱,以及銀行(註明分行)或郵局帳號,若要捐出稿費也請附上受款單位及帳號,也可直接贈與「醫病平台」。

#NEWS_CONTENT_2#

獲利倍增的藍海策略





0F3718EBCD1CA649

台長: pjt57zb79t
人氣(3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