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8-13 10:35:37| 人氣7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漫漫幼教路二:Philosophy & Model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Philosophy & Model
92.5.5.

這學期旁聽蒙特梭利課程,授課教授期許我雖然是旁聽生,但也要有相當的參與,所以在學期末前有一個蒙特梭利課程和其他教學法的探討,希望我能談談蒙特梭利和全語言的比較與結合(其他幾位同學也有各自分配到的部份,我想我的臉已經被貼上「全語言」的mark了^-^)。

坦白說,我個人對於蒙特梭利法比較深入的瞭解,便屬這學期旁聽的這門課了,一個學期下來,所知仍舊有限,對全語言方面我就比較得心應手。不過,我首先遇到比較大的疑問其實是:要將此二者進行比較,在學理的層次上是有一點問題的。全語言是一個教育哲學觀,不過有文獻將之當作一個「派典」(paradigm)來看,有的則以「取向」(approach)稱之;而蒙特梭利法大多被稱做「模式」(model),少數文獻稱為「取向」。一個是教育哲學觀,一個是課程模式,兩個不同的前提,如何進行比較?

某日逢蒙氏課便向老師提問:蒙特梭利法到底是一個approach還是model?師曰:它是一個model啊,要稱為model是很不容易的,它比approach還要高一層,有一套系統化的理論和教材,可以讓你遵循,全語言和方案,或者是High/Scope,都只能稱是approach,還不能稱做是modelㄝ。

霎時我被搞混了。Model是比Approach高一層的嗎?那麼philosophy呢?還有Paradigm呢?

我認為擁有一套可遵循的方法和教材,並不能算比較高階,如果是我們平常在探討問題,會想要去「溯源」,瞭解其哲學觀和理論基礎,歸納出它的取向和原理原則,最後才依據這些原則來訂出方法,成為一個模式。另一方面,教學本就是應該掌握其精神,各人依據領悟到的兒童觀或教育哲學觀,找尋認同的取向,進而發展課程,對於有一套模式可供遵循的話,僅供參考用之,否則就只能教老師依樣畫葫蘆,沒有教育的實質目標和內涵。蒙氏教學如此良莠不齊,是因為教師們一味舍本逐末地遵循模式的關係嗎?手邊目前尚無資料可釐清我這方面的疑問。原想說查閱哲學辭典,或許可幫助我釐清這三個部份的層次關係,不過很可惜我手邊的劍橋哲學辭典收錄資料有限,可能要再找相關的paper閱讀了。

台長: pinocchio
人氣(7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