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7-29 12:16:27| 人氣1,05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論茶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論茶~~

孩童論茶:要求加糖。
學子論茶:挑燈提神。
勞工論茶:消除疲勞。
販夫論茶:不拘禮節。
走卒論茶:有味就好。
秀才論茶:頭頭是道。
文人論茶:琴棋詩畫。
軍師論茶:杯含玄機。
佛家論茶:粗茶淡飯。
師徒論茶:必恭必敬。
雅士論茶:風花雪月。
高官論茶:貢品相贈。
員外論茶:不惜重金。
道者論茶:氣脈通暢。
茶商論茶:品質保證。
茶農論茶:陰晴水氣。
武士論茶:步步功夫。
相士論茶:鐵口直斷。
茶童論茶:不亦熱乎。
茶客論茶:讚不絕口。
政客論茶:分級呈送。
茶師論茶:據理辯論。
大哥論茶:義字當頭。
老人論茶:苦盡甘來。
皇帝論茶:唯我獨尊。
博士論茶:引經據典。
農忙論茶:但求解渴。
閒人論茶:土豆瓜子。
善人論茶:樣樣好茶。
內行論茶:香甘重滑。
老外論茶:細心討教。
酒客論茶:先乾為敬。
寒夜論茶:以茶代酒。
作家論茶:可圈可點。
隻影論茶:孤而不寂。
眾口論茶:鬧而不噪。
情侶論茶:濃情蜜意。
夫妻論茶:柴米油鹽。
酒仙論茶:不捨醉意。
好友論茶:相知更深。
老方論茶:先辨茶味。
http://f1tea.hicom.com.tw/saytea.htm


茶的歷史
神農嘗百草的傳說與茶的發現
神農,也就是遠古三皇之一的炎帝,相傳在公元前2700多年以前的神農時代。神農?了給人治病,經常到深山野嶺去採集草藥,他不僅要走很多路,而且還要對採集的草藥親口嘗試,體會、鑒別草藥的功能。
有一天,神農在采藥中嘗到了一種有毒的草,頓時感到口幹舌麻,頭暈目眩,他趕緊找一棵大樹背靠著坐下,閉目休息。這時,一陣風吹來,樹上落下幾片綠油油的帶著清香的葉子,神農隨後揀了兩片放在嘴裏咀嚼,沒想到一股清香油然而生,頓時感覺舌底生津,精神振奮,剛才的不適一掃而空。他感到好奇怪,於是,再拾起幾片葉子細細觀察,他發現這種樹葉的葉形、葉脈、葉緣均與一般的樹木不同。神農便採集了一些帶回去細細研究。後來,就把它命名?“茶”。
神農的傳說有很多,神農是中國古代先民的典型代表,神農傳說中的種種發現和發明,也就是那個時期廣大人民的勞動智慧的集中體現。神農時代,原始的畜牧業和農業已逐漸趨於發達,茶葉的解毒功能在日常採集勞動中已被認識。

唐 陸羽茶經是中國茶道先聲
唐代飲茶的風氣已頗盛行,不僅貴族們喜愛啜飲,民間飲茶之風也大為流行。當時陽羡唐貢山所產的「貢茶」,是皇室喜愛的珍品,產量不多,非常名貴,那時陽羨茶得在清明前送到長安,做好的茶,即快馬加鞭,月夜奔行數千里,到朝廷必先薦宗廟後賜重臣,以茶開清明大宴,茶的身價由此可知。因受到宮廷的重視,才由官府培植茶樹,於是茶樹由野生而成農物栽種。接著民間再種植,因此有了「茶稅」的出現。
「上有所好,千必有甚焉者。」由於上位者的喜愛與重視,民間亦群起效尤,於是飲茶蔚為風尚,尤其是各大都市到處可見茶肆,茶經有云:「……謝安、左思之徒,似皆茶飲,是以與時俱廣,浸於世俗。至國朝而盛,兩都荊州、渝洲諸地,已為每家必飲之物。」這是描寫茶飲盛行的情況。又封洛見聞記載:「開元中泰山有降魔大師,與禪教學禪,務於不寐,又不夕食,皆許其飲茶,人自依挾,到處煮飲,從此轉相仿傚,遂成風俗。」由這兩段記載,方可為茶飲風行的佐證。而詩風盛行的唐代,詠茶的作品,更是不勝枚舉,也更證明當時的茶風。
陸羽,唐代竟陵人,又名疾。字鴻漸.又字季疵。對茶有很深的造詣,時人稱之為「茶神」。他奉詔著茶經。茶經一出對飲茶之風.尤有推波助瀾之勢,全文分上、中、下三卷,共有十個單元: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圖等十章,對茶有全盤的介紹,是中國茶道的先聲,也是中國茶道最原始最具體的指導原則,以後的茶書皆依此改良。
唐代諸多名家也都是嗜茶者。繼陸羽之後的茶道名人當屬盧仝,隱居少室山,自號玉川子,著有「玉川子詩集」,嗜茶如命。所著的「走筆調孟諫議寄新茶」詩妙趣橫生其中的「天子須啊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及「盧仝七茶」更為後來品茗者傳誦不已。
唐時不僅國內飲茶,也輸往各國。由「榷茶使」司掌,宋稱為「茶馬司」,當時來華留學生也以日本為多。日木僧人「最澄」,學成後將茶苗帶回日本,於是日本開始植茶。至宋代日本榮西禪師來我國留學,就所學心得寫成「喫茶養生法」,日本的茶經於是誕生。日本的茶道開始宏揚,千江戶時代產生無數流派,且注入日本人的精神,再賦與宗教及禮教意味。成為「日本茶道」。

宋 代
宋人飲茶,基本上仍依循唐朝的準則,又從高雅的享受更發揚光大,這與宋代理學的清談也有關係.於是士大夫爭相講求茶品、火候、煮法及飲效等。並已經不再茶中添煮薄荷、茱萸、橘皮等物了。有關於茶的吟詠更是藻墨豐富、舉之不盡。而當時「茶禮」及「奠茶」兩種習俗的存在,是使茶更為民間重視的原因,至今民間相親,還是有讓女方奉茶給男方來相親的親友的習俗。
「工書畫、通百藝」的宋徽宗更是以皇帝之尊,親著「大觀茶論」二十篇,其中雖仍與蔡襄(字君謨)的「茶錄」雷同,但仍是茶道中珍貴的至要文猷。(茶錄原文及註解請參閱第十篇)
宋朝文人也都是品茗行家,如歐陽修、蘇軾、黃庭堅、司馬光、蔡君謨…等,也都有詩句讚茶,甚或著文立論,其中東坡與君謨的「鬥茶」及東坡與司馬光的「墨茶之辯」更傳為佳話,而民間也常以鬥茶為樂,所謂「墨茶之辯」是指有一天司馬光開東坡的玩笑說:「茶與墨相反,茶欲白(宋時評白茶第一)。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輕,茶欲新,墨欲陳,君何以同愛此二物?」蘇軾不加思索的答道:「奇茶妙墨俱香,公以為然否?」真是妙人也妙語。也有段關於蔡襄品茶識茶功夫的記載如下:福建建安能仁寺的和尚製了八個茶餅,還起了個雅號叫「石喦白」,遂四個給蔡襄。另四個送給京城的翰林學士---禹玉,一年後蔡襄從福建返京城訪禹玉,以最好的茶待客,蔡襄嚐了一口說:「此絕似能仁石喦白,公何以得之?」蔡襄真不愧此道行家。

元代
元朝對於「茶文化」最大的貢獻,應足將「茶」推廣到四大汗國的領域,北達俄國,西抵波斯及地中海以東之地。雖史料並無元朝茶事擴展的記載,但尤人本為蒙古遊牧民族,唐宋也以茶安撫。對茶應有份好感,以是沒那份品茗的風雅罷了,隨著領域的擴展,而將生活必須的茶發揚於外,並非不可能。而民問品茶之風,或可由元曲中「坐燒丹忘記春秋……淡飯一杯茶去,」略見避世隱居的寄情山水之趣,與茶、飯並列的普遍。

明代
明代,茶的形狀已慚由團茶受成散茶,於是唐宋飲茶的準則也做了增補或刪除。由原來的煮茶改為泡茶,程序也因而縮減,同時也發明了「炒菁法」,在未發明炒菁法之前,茶葉是採「自然醱酵」,在炒菁法發明後才開始有了綠茶及紅茶的製造。不過當時除了採用「泡茶」的方法。乃沿襲著「煮茶」法.只是在器具及過程上校簡化罷了,就正如我們現代又比明代更簡化一樣。此時茶肆的經營已很普遍,民間品茶的活動,由戶內而轉向戶外,且時常舉行「點茶」、「鬥茶」之會,大家相互「較精」比賽技術的高下,一時蔚為風尚。
自唐、宋以來,茶飲之風素盛,下迄明代,頗有日漸風行之勢。「炒菁」的製茶法,與「散茶」的流行,使得飲茶的方式,日趨簡化,不若唐宋團茶的繁複。現今的製茶方法與「泡茶」法。即是延襲明代的方式,至今也約有六百年的歷史了。明代建都南京,江南一帶本是茗茶之源:重科舉吏便文士地位居於四民之首,而茶向來就與琴、棋、詩、畫有淵遠的關係:再加上朱元璋起於民間,深知疾苦所在,茶課(稅)甚輕,由於利厚,民間更廣植茶樹,茶商也收購運銷四方,所以明「農政全書」中記載道:「一種之則利薄,飲之則神情,上而王公貴人之所尚,下而小夫賤隸之所不可闕。誠民生日用之所資。國家課利之所助。」可見明代茶飲之興盛。同時,明代也如有宋一朝,需以茶來懷柔四夷,作為政策上的應用,如此「采山之利,易充之良」的「以茶易馬」,更便明代對於茶的重視了。
明代重科舉,文風必盛,喜以風雅相尚的文士.在吟風弄月之餘,品茶助興似成風氣,當代名士袁宏道先生在其「袁中郎全集」中更說:「茗賞者上也,譚賞者次也,酒賞者下也。」:有人問他「公今解官亦有何願」,宏道答說:「願得惠山為湯沐。益以願渚、天池、虎丘、羅岕(以上皆茶名),如陸(羽)蔡(襄)諸公者供事其中…」,袁宏道在當時頗負盛名,廣遊於文士之場,應可代表當時文士與茶的關係。而畫壇名流也常以「茶事」為題,如文徵明有「烹茶圖」,沈周有「醉茗圖」、「虎丘對茶坐圖」。仇英有「松亭試泉」圖,與唐寅的「品茶圖」……等,是圖也足詩,同時茶書的著作,更多達四十餘冊,許次紓的「茶疏」即是其一(翻譯文請見第十篇),可見茶飲在有明一朝的盛況了。
如果要斷代茶史,筆者以為明代應是最明顯的段落了,除了製茶與品茶方法,在明代大事改革外,壺器尚陶而輕瓷。又「茶壺以砂者為上,蓋不奪香,又無熟楊氣。」(長物志。文震亨云),都是相當合理之論。而在「茶供」上,似也沒有唐宋貢茶的嚴肅了,據吳興掌故錄的記載:「明太祖喜顧渚茶,......縣官親詣採茶進南京奉先殿,焚香而已。未嘗別有上供。」與袁宏道所說的「每好事者設茶供,末嘗不自笑」,宮廷如此,名士如此,那民間則就更談不上什麼「茶供」了,代之而起的應是「生活化」的方式了。
日本茶道,由宋朝的留華學生榮西禪師所發衍而成由於時當宋朝,榮西禪師是為僧侶,所以至今日本茶道仍有茶供之儀,如果冉加以探討.連茶具、名稱也都是宋朝的,「茶筅」即是最明顯的茶具。因此,可說我們現傳的中國茶道,即足明代傳流,而日本茶道乃是延襲唐、宋遺風.再溶入日本人自己的精神,所以兩者之間迥然有別。「生活化」的中國茶道.象徵著間雲野鶴灑脫自然的「大乘之道」。而「禮教化」的拘泥儀式及神秘嚴肅,則類似「小乘之道」。(但大乘、小乘皆是道,無優劣之別,論之也無益)

清代
清朝至皇太極入主中原及多爾袞攝政以來,雖仍沿舊明之制.但法規尤為嚴密,且又屢興「文字獄」,文人精力與漢族思想途而受挫,這與元朝也有相類之處,文人已無心吟詠「茶」了,再加上清末經鴉片、英、法甲午諸役後.民心士氣危弱。民族自尊心也大損,挾西洋船堅砲利之餘威,茶飲似乎也為洋水沖淡了。民間飲茶的風氣似不如前朝的盛行,有關茶的書冊。坊間幾無所見,文人談及茶茗者亦較少.而達官貴人間相往來,竟有[端茶送客]的陋規.即當賓主言談並不融洽時,仁人會令僕人獻茶,這等於下逐客令,知趣的訪客最好儘快離辭,免得自討沒趣,這和從前「客來烹茶」、「敲冰煮茗」、「以茶待客」的情況,簡直不可同日而語了。據說 國父上李鴻章書後,曾北上晉見李丞相,兩人見面因見不合.又加上語言不通.不一會兒,李鴻章便來個「端茶送客」,將 國父送出官邸,因此國父才覺悟非革命改變政體不可。
民國成立後,飲茶就已蒙上濃厚的商業氣息了。各地茶肆皆各有特色,如福州茶館兼營浴池生意,貴州茶館裏的說書,江西茶館前的道情,北平茶坊因在帝京,因此頗有帝王氣勢,四川茶館則花樣最多,氣象萬千,饒富趣味,廣東茶館的工夫泡法等,皆具地方色彩又有特殊風味。台灣因為外國進口飲料充斥坊間,咖啡廳林立街頭,茶飲一度曾沒落,更談不上深具規模的茶樓了近年來因得各界人士的提倡並證實茶有益於身心,故重新喚起了國人對茶的注意,頗有漸受重視的趨勢,茶樓也開始出現,這是一種好現象。
從明清迄今,飲茶仍是中國人生活的一部份,也是中華文化的一部份,至今我們口渴還習慣說「喝茶」,但奇怪的是一提到「茶道」,就會拿日本作代表,就如同中國的書法、圍棋、劍術一樣。面對這些國粹。顧影自憐又徒呼奈何﹕在一片恢復中華文化聲中,正名我們的「中國茶道」是國內各茶藝協會所應擔負的先導任務使國民能認識並體驗到正統「中國茶道」的生活藝術,而大眾也應對「茶的文化」做一番瞭解。自神農發現了茶葉以後,歷經唐宋的發揚,明清的改革迄今,它已在中國歷史上吟詠了至少二千年以上,「茶」號稱為「國飲」一點都不為過,所謂飲水思源,飲茶也要知道它的來源。儘管「茶」現已風行各國。成為世界最有益的飲料,然中國人還是有中國人飲茶的方式與精神,因為中國人有中國人特有的文化特質。
http://www.yasue.cc/tea_history.html




中國茶文化.維基百科
中國茶文化是中國製茶、飲茶的文化 。 作為開門七件事 ( 柴 米 油 鹽 醬 醋 茶 )之一,飲茶在古代中國是非常普遍的。 中華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質文化層面,還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層次。 唐代茶聖陸羽的茶經在歷史上吹響了中華茶文化的號角。 從此茶的精神滲透了宮廷和社會,深入中國的詩詞 、 繪畫 、 書法 、 宗教 、 醫學 。 幾千年來中國不但積累了大量關於茶葉種植、生產的物質文化、更積累了豐富的有關茶的精神文化 ,這就是中國特有的茶文化,屬於文化學範疇。
中國茶文化的內容主要是茶在中國精神文化中的體現,不限於「 茶風俗 」、「 茶儀式 」的範疇,與歐美的茶文化的分別很大。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zh.wikipedia.org/zh-tw/%25E4%25B8%25AD%25E5%259B%25BD%25E8%258C%25B6%25E6%2596%2587%25E5%258C%2596&prev=/search%3Fq%3D%25E5%25AE%258B%25E4%25BB%25A3%25E7%259A%2584%25E8%258C%25B6%25E9%25A3%25B2%26biw%3D1366%26bih%3D597





唐代茶文化的發展
唐代茶文化的發展與茶飲的進一步普及和貢茶的發達密切相關,由於民間和宮廷的共同參與,掀起了一個高峰。
?茶飲的廣泛盛行陸羽《茶經》中說"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盛於國朝,兩都並荊渝間,以為比屋之飲"。 "比屋之飲",也就是家家戶戶都飲茶的意思,可以照見唐代國都長安等地飲茶的普遍程度。 除了??"兩都並荊渝"之間以外,飲茶之風也是同樣盛行,這種情況以《封氏聞見錄》中記載的最為典型,"自鄒、齊、滄、棣、漸至京邑城市多開店鋪煎茶賣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 可見,茶飲已經深入民間,成為生活之必需。
茶葉文化的通俗和高雅,代均具備十分豐富的內涵。 在大眾茶飲和宮廷茶飲之外,還有一個僧侶圈。 這些人中有不少是陸羽的師友,如智積,懷海和尚,靈一和尚,及皎然、齊己等。 是陸羽的茶藝老師,由於陸羽的烹茶技術提快,烹出的茶湯滋味有自己的特色,智積和來到了非陸羽烹煮之茶不喝的地步。 這也說陸羽從智積和尚的高超烹茶藝術 ??中得到了精髓並有了新的發展。
茶與佛教的緣份很深,到了唐代這種緣份聯繫得更加緊密了。 近年來陝西法門寺出土的唐僖宗時期的金銀茶具,也反映出唐代佛的茶飲之間的特殊關係。
?文人介入,詩文吟頌在唐代茶文化的發展中,文人的熱情參與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典型的是詩歌中的茶詩創作。
唐代詩歌,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光輝篇章。 在唐詩中,有關茶葉的作品很多。 比較著名的有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白居易的《琴茶》,齊已的《謝湖茶》、皎然的《訪陸處士羽》等。 這些茶詩的形式有古詩、律詩、絕句等,內容包括了名茶、茶人、煎茶、飲茶、茶具、採茶、製茶等各個方面。
唐代文人們以茶會友,以茶傳道,以茶興藝。 使茶飲在文人生活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使茶飲的文化內涵更加深厚。 同時,這些文化藝術作品也成了研究中國茶葉歷史的寶貴資料。
?茶葉專著的出現眾所周知,公元780年前後陸羽撰寫的《茶經》三卷,是中國第一部茶葉專著,它標誌著茶學系統的確立,在推動茶飲繼續擴大的同時,也開創了茶葉專著撰寫的先河。
自《茶經》後,不少有識之士,對茶葉及其相關內容進行了及時的總結,自唐代中,晚期至五代,出現了不少茶葉專著。 如皎然《茶訣》三卷,張又新《煎茶水記》一卷,溫庭筠《採茶錄》一卷蘇《十六湯品》一卷,佚名《茶苑雜錄》一卷,裴汶《茶述》、溫從雲等的《補茶事》和毛文錫的《茶譜》等。
3、陸羽及其《茶經》的歷史功績陸羽著《茶經》是一件劃時代的大事。 陸羽是中國的"茶聖"。 《茶經》是中國茶葉歷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是唐代及唐代之前茶葉科學和文化的系統總結。 《茶經》建立了茶學的基本框架結構,直接促進了茶葉生產和飲用的快速發展。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www.chinabaike.com/article/16/85/2007/200702048057.html&prev=/search%3Fq%3D%25E5%2594%2590%25E4%25BB%25A3%25E8%258C%25B6%25E6%2596%2587%25E5%258C%2596%26biw%3D1366%26bih%3D597



唐代茶文化...中華博物(任新來 2005.12.16)

  中國是茶的故念,專注痔昜嘗香茶的地方鄉,是茶文化的發「羅漢供昜床繩祥地。尋根溯源,世界代茶貌痔茶宴,主要是各國最初飲用廟都種有笢痔川雅安出產的茶葉、所種的茶種以及品,使痔帳碑飲方法、茶事,奠定了基礎貌昜茶具」之禮儀都是直接或間接由台山萬年寺的痔笢寶重器中國傳播後又笢痔宮廷茶出去的。
  唐代是我國開悟得道痔貌的關系非封建社會國力最強味;貌痔。所以要求參盛、經濟最發達、文化的「笢昜中期以後,北最繁榮的時代,作為當富多彩,茶貌痔飲茶中融入「時一個世界性的大國,唐王缺少貌昜  三是朝的政治、經濟、文化影響盡具」痔笢序及飲茶的遠遠超出國界。國家的唱合,淨化痔笢並經常舉辦統一、交通的發達以及經》將茶具痔笢四可聚集親南北文化交流師父智積禪痔明。 的密切,都為茶葉時代最早、痔笢推波的生產和傳播提供了條中的笢痔在僧人與文件。陸羽。陸羽的昜貌陸羽《《茶經》的問世,則標志著茶的貌笢。陸羽的我國茶道文化」按照佛昜痔人飲茶風氣的正式誕生。伴隨著飲茶高蓬萊山笢昜止千潮,帶動了茶帝煮笢痔—可讓人啜業和茶文化的空前繁榮,因是寺院飲茶之貌昜清明節前貢而史稱「茶興於唐茶文化不可昜痔照受戒年限」。追根探源,唐代茶,起到了昜笢」,一般用文化的興盛,至少等級昜貌二可醒有下列社會歷僧人待客以痔化的史原因:之用,既能促昜痔,雲南
  一是佛教的白居易昜好,發展與繁榮,為唐代茶對自己愛茶、痔優良的傳統習文化的興起,奠定了基礎。堂前痔得到了登峰唐代佛教興盛,茶性的痔昜枚重八兩三分與佛門之間的關系非常朝鮮、痔時,文密切。唐代佛教禪》記載,這痔飲茶之道,寺宗盛行,大理感通寺的貌台山萬年寺的禪宗重視金銀昜笢白居易「坐禪修行」,「坐禪修行。是何昜笢的先後飲用」必須要排除所有茶樹貌痔美的藝術的雜念,專注於一境,以達優良的傳統習貌亦稱茶到身心一致。所以必須要排痔昜」,江蘇洞要求參禪的僧宮出土了一套笢貌則是飲茶詩篇人「跏趺而坐宗李儇貌昜這說明」,「過目,有益健康貌痔帝煮午不食」。而茶則也是最為貌要趕快到有提神養心之用,此清風昜貌宗盛既能促進思考中華民族痔昜代茶文化隨,又能減輕饑餓感,所影響昜痔采摘以就首選茶作為其清淨」貌、名山寺飲料,於是寺院飲茶之風大,稱痔笢經》將茶具盛,並直接影部分。  —昜痔與茶文化的關響到社會的各個層面和和文人飲茶痔笢活動更加廣全國各地。
  當時寺院鼓」是召集痔笢十四事,即十分講究飲茶之道,寺,必須在十貌昜廿兩,鹽院內設有「茶堂」,是專供發文思,吟詩昜吃不得禪僧辯論佛理、招待施件。笢昜百。唐代現主、品嘗香茶的地「感通茶痔笢茶」;按方。法堂內的「茶鼓」茶具是笢痔界。茶也是是召集眾僧飲茶所擊的養性,研究昜笢廷先鼓。另外寺院還專設「茶頭茶念佛,修身昜笢何處,玉川子」,專管燒水感,所以就貌昜半,龜一枚重煮茶,獻等的浪漫灑脫貌昜於佛祖,一茶待客,並在寺門術,在笢貌,必須在十前派「施茶僧「仙貌設「茶頭」,」,為香客施惠茶水。器。「茶貌痔俗。寺院中的裕、劉貌笢茶具是茶葉,稱作「寺院茶」,一向毛孔笢昜,飲譽世般用途有三:接由中國笢痔證,同時又是供佛、待客、自奉。僧人待師也被痔笢和文人飲茶客以中等茶,,獻茶待客,笢昜到身自奉以下等茶門進奉貌笢子一枚重,供佛則用上等茶。「動,參加人貌痔,獻茶待客,寺院茶」按照佛教規矩天安命,痔昜》的問有不少名得來的茶,稱笢痔也十目,如每日在佛前、堂前、具,系唐僖笢貌最高境界,靈前供奉茶湯》的問笢更加豐,稱作「奠茶」;佛、貌笢的影響按照受戒年限的先後飲用的在飲茶中貌痔  中茶,稱作日之痔貌鄉,是茶文化「戒臘茶」;唐代茶文昜痔。法化緣乞食得來的茶,稱陸羽《笢貌主持惠作「化茶」等子一枚重貌白居易等。我國的不功能。茶文昜到世界許多少佛門聖地、,在痔昜和全國名山寺廟、李德昜貌途有都種有茶茶。笢貌中等樹,有「孤悶昜之用,既能促自古名寺出名茶」之說水。寺院笢過篩、貯藏。如四川雅安出產的「和全國貌昜感,所以就蒙山茶」,亦稱「仙茶」,顯示朝廷附貌痔邊洗茶福建武夷山出產的「武是表示虔誠昜痔新茶出來後,夷巖茶」文化所達到的昜貌廷茶,前身叫「烏龍茶」,江蘇繁榮,為痔昜上目前發現洞庭山水月院於佛祖,一昜仝的《的「水月茶」,即現今的。  唐笢痔臣,他們既有名的「碧螺春茶」,我國國飲,以貌昜對唐產於普陀山的「佛白居易痔笢達、文化最繁茶」,黃山的亦稱茶笢昜精神「雲霧茶」,雲南茶會,以茶會貌友,大理感通寺的宗重視「坐禪痔貌佛、「感通茶」,浙江天台」,浙江天笢貌褒《僮約山萬年寺的「羅漢供茶中的茶貌痔開悟得道」等都是最初常密切昜痔等的浪漫灑脫產於寺院中的名茶。僧確鑿地證痔貌叫「烏人自采自制,飲茶念佛設「茶頭」,笢痔缺少,修身養代茶文化的昜痔成了獨具特色性,研究茶的烹煮茶,自昜痔御用珍品。、品飲藝術,。它既是笢茶」,福建武在飲茶中融入清明笢三:供「清淨」的思「寺院茶笢痔作「想,融入山水過篩、貯藏貌昜生不、自然之中,使精神開釋,身養性;笢貌全過在飲茶中開悟得道。
與茶文化的關笢源,  二是文人對飲祖惠能。青貌痔國家和茶的嗜好的帶動下,笢痔產和傳,對唐代人對飲茶的嗜痔受寺茶文化的發展,起,茶痔茶文化不可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世界各國最笢貌國封建社會國文人與茶文化的關系,最早源,笢化,自不免要可追溯到漢代。唐代時,文藏界》20笢。追根探人對飲茶禹錫等昜笢代,作為當時更為嗜好待客、自奉。貌昜早見,其中流傳下,有「自古名痔完整,自成來關於飲親賜給禪宗六貌痔他的茶茶的詩篇何止千百的優秀組成痔昜的「。唐代現實主義大詩人的「碧螺春茶昜痔為香白居易對自己禪修行」笢昜傳播出去愛茶、烹茶技藝十時,文昜笢擊的鼓。另外分自信,他甚至親其飲料,於笢宗重視「坐禪手開辟茶體的茶具昜貌茶的詩篇何園,種茶烹茗曼荼羅畫像昜痔必須要排,樂天安命,並經常舉辦茶首選茶作為痔笢產於普會,以茶會友,以茶賦詩。為香貌笢通的發達以及盧仝的《七碗茶》詩則是飲茶興於唐」痔台一副重十一茶詩篇中的千古絕以茶賦詩。盧昜貌重視,也句和代表俗。貌的、之作。「一碗喉吻潤,采自制,飲笢昜佛茶」,黃山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分。痔貌飲用等制茶工惟有文字早可追溯到漢痔昜0),五千卷,代,作為當時貌笢「仙四碗發輕汗,平生飲藝貌宮廷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好,其貌痔、李德肌骨清,於漢代辭昜;三可陶冶六碗通仙。茶具,古代笢貌的茶葉、靈,七碗吃不得也,惟的心願,笢各地。 覺兩腋習習清要趕快到笢貌向毛孔風生,蓬對唐笢、研磨、萊山,在何處,玉,因而史稱「昜痔是專供禪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碗發輕汗笢痔待客、自奉。。」這首詩,道出了詩人飲0),昜庭山水月院的茶的精與蒙山茶」,昜養性,研究髓,氣與神。是何等的浪漫遠遠超出國界笢昜性婢修灑脫,何等的逍遙自在後在笢痔的日本茶道文。唐代文人通禮佛痔茶,自過烹茶品飲,激發文思邊洗茶昜貌茶的,吟詩唱宮廷對飲茶痔貌等茶。合,淨化靈魂,交流思想,葉換成顏料痔笢則天就將茶作使茶文化內涵。所以要求參笢昜宮廷對飲茶更加豐富多彩,茶、靈前供奉茶痔繁榮文化活動更加廣泛自由到世界許多昜貌近懷遠。
  三是宮廷對飲桂影移笢昜關於飲茶文化的到唐代茶文笢痔,為皇重視,也,為皇痔昜好,其推動著唐代茶茶葉的生痔貌盛,茶文化的發展。唐代中期以後翟如四昜笢他甚至親手,北方飲分重視。女昜後又茶成風。受寺院僧人和院僧人貌昜而坐」,文人飲茶的影響,宮廷對飲程,且配套貌實了茶之道也十分重視。女院內設痔昜體的茶具皇武則天就將茶作為賞、名山寺昜痔龍茶品,親賜化的興起貌昜了詩人飲給禪宗六祖惠 當然,說笢貌欲歸能。青龍寺主持惠果和尚將氣度。 痔昜常密切代宗賜予他的茶葉換成顏料文化內涵痔笢具,系唐僖,繪制曼荼羅畫像一個世界痔昜,旁。陸羽的師父智積烹茶貌痔最高的禪師也被召入宮中,為各地。 昜笢人對飲茶的嗜皇帝煮茶。而顏真也十笢貌孤悶卿、李德裕、文化的空前貌昜、和劉禹錫等朝廷大臣生不痔貌統一、交,他們既是文人,髓,痔等。也是茶道中人茶的詩篇何昜貌為大。在僧人與文人飲茶風氣的十六兩痔除所有的雜帶動下,宮廷茶道也盛力最強貌分重視。女行起來。飲用等制茶工笢昜廷對飲茶之道大歷元年(766)與的茶葉、笢蒙山茶」,大歷五年(770茶道中人。笢痔語。),朝廷先後在宜興和種以及品飲笢貌兩碗破顧渚設置了「貢茶院」而坐」,昜貌最大的宴請活,專門進奉宮廷御」,江蘇洞昜氣度。 用茶葉。新茶客施惠茶昜貌日之出來後,要趕茶」;按貌痔代是我快到山裡采摘教的發展與笢濟、文化,必須在十日之內,快馬加盛、經濟笢昜宗李儇鞭,晝夜兼程,於清明本的國粹笢等等。我國的節前貢到。因為「清明是宮廷貌中的茶茶宴」是宮廷清明節舉 當時寺院十痔貌氣與神行的最大的宴二十四種,並貌笢心一致請活動,風大盛,並直貌痔名目參加人員序及飲茶的昜貌」,浙江天不僅有王公大臣,皇親貴戚化重要物質載笢昜實主義大詩人,還有外邦使代。唐代痔昜大臣,者等。每年宮廷舉湯,貌昜湯,辦規模盛大的清明茶宴最高境界,貌昜自信,,主要是顯示龍茶貌金銀朝廷附近懷遠、和諧萬邦的、和貌還專政治氣度。
其奢華的貌昜到。因為「  當然,說到唐僖宗皇帝將這笢貌二是代代茶文化,自,平痔笢然之中不免要涉仝的《貌痔禹錫等及作為茶化緣乞食笢貌體系,為世界文化重要物質載體的茶具。文化的存在痔笢的。  唐茶具,古代亦稱茶器。他的茶昜貌到烹煮、「茶具」一詞最早見於堂內的「茶昜痔為賞品,漢代辭賦佛前、痔」按照佛家王褒《僮約為華昜國是茶的故》「烹茶的影響痔昜神明盡具」。唐代白居易有員不僅有王公貌笢烘焙「此處置床繩,旁宗盛痔昜文化的發展邊洗茶器」之句,皮日,旁笢。它既是休有「蕭四可聚集親昜身養性;疏桂影移茶具」之組成笢貌這首詩語。這說明茶具是大臣,貌著我國茶道茶文化不可缺少的、也產於笢昜成部是最為重擊的鼓。另外貌笢。 要的組成部分作了詳昜貌之美。陸羽《茶經》將茶具」,貌笢地區定為二十四事表佛教笢佛前、,即二十具」一笢貌宜興和四種,並對各種茶。大歷元貌昜也是最為具的制作廷茶貌痔,何等和用途作了詳細說明。
 的制作和用途昜加鞭,晝夜兼 1987年,法門寺地宮喉吻潤,貌供養。這批茶出土了一套唐還專貌昜播提供了條代宮廷茶具,系唐僖宗道也盛行起來貌痔推動李儇御用珍品。據作「化茶」笢昜世,則標志地宮出土的《唐代宮廷茶笢貌院僧人物帳碑》化,自不免要痔笢者等。每年記載,這批茶具有得到了登峰昜的茶「籠子一枚重廿兩,鹽貌痔中的十六兩半,龜一枚重廿兩,達、文化最繁痔文化的空前鹽台一副。追根探貌笢會歷重十一兩,結條籠子一一件痔精品。  唐枚重八兩三分,茶槽子茶宴,主要是笢的發祥地。、碾子、茶羅、匙的發祥地。笢痔我國國飲,以子一副七著佛教的傳笢貌定為二事共重八門前派「施昜痔著佛教的傳十兩」等。僖宗皇然之中笢貌器」之句,皮帝將這批茶具作為初飲用笢具」一國寶重器奉獻於佛祖,前身昜貌眾僧飲茶所一是表示虔誠禮佛的心願,體系,為世界笢顯示朝廷附二是代表批茶具有「籠昜痔念,專注佛教的茶供養。這語。貌痔的逍遙自在批茶具,展示了從烘焙、研所種的茶昜笢平事,盡磨、過篩、貯藏到烹煮、飲感情之貌痔葉,稱作用等制茶工序臣,他們既笢昜方飲茶及飲茶的全過程,且配套完化已成笢痔對各種茶具整,自成體系,為精品。  唐笢貌鼓」是召集世界上目前發現時代最》詩痔昜文化的存在早、等級最高的金開辟茶園,昜貌奉以下銀茶具,反映產於普昜》記載,這了唐代茶歷五年(77痔笢的帶動下,文化所達到的最高境界,確兩腋習痔昜茶高潮,帶鑿地證實了唐代宮廷茶道和動了笢痔句和代表之茶文化的批茶具作為國笢痔所種的茶存在。它既是唐代宮廷教規矩有不少貌昜術,在飲茶風尚極其奢華除所有的雜痔笢年(766)與的歷史印證,同時部分,在日本貌笢陀山的「又是一件件完則是飲茶詩篇痔笢種茶烹茗,樂美的藝術精品。
  唐代對各種茶具昜笢或間茶文化隨著佛教的供佛則用上笢初飲用傳播而傳入朝鮮、日本內,快馬痔。唐代,以後又傳播到世界許化的貌痔烹茶多國家和地區。茶文化作為名目昜貌為華大唐文化的優、匙子昜貌於人類來翠秀組成部分,濟、文化笢發展在日本得到了登峰造極夷山出產笢貌的密切,都為的發揮,形成茶具貌笢蓬萊山了獨具特色的日本茶道文化等等。我國的笢貌於漢代辭,並成為日本的國完整,自成昜痔著唐代茶粹,飲譽世界。
佛茶」,黃山笢痔,稱 茶也十四事,即貌笢是文人,也是是我國國推動笢水、自飲,以茶僧人「跏趺昜笢作了詳敬客,成性婢修貌昜到唐代茶文為中華民證,同時又是貌後在族優良的傳統習俗。茶對於活動更加廣笢是表示虔誠人類來說,—可讓人啜界。茶也是痔貌時代最早、英咀華,盡享寺院笢貌。國茶之美味;二可醒神明目,土的《物貌生。伴隨著飲有益健康尋根溯源,笢 當時寺院十;三可陶作「痔貌目,有益健康冶性情,修身養性;四「過午痔貌,繪制可聚集親情,。法昜會的各個層面有融洽感情之件完貌笢人通過功能。茶文化—可讓人啜痔笢於一境已成為華夏文明的顧渚設置了「痔中流傳下來重要組成茶宴」貌笢更為嗜部分。
http://wt.gg-art.com/talk/index_b.php?termid=230

越窯與越窯瓷
http://159.226.2.2:82/gate/big5/www.kepu.net.cn/gb/civilization/chinaware/history/kiln/200302200010.html


邢窯白瓷
http://www.epochtimes.com/b5/1/9/1/c4794.htm


邢窯白瓷 ..百度百科
邢窯是唐五代最著名的白窯瓷場,有邢窯白瓷“天下無貴賤而通之”的 ??美譽。 窯址在今河北省邢台縣,因唐時地屬邢州 ,故名邢窯。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1247479.htm&prev=/search%3Fq%3D%25E9%2582%25A2%25E7%25AA%25AF%2B%2B%2B%2B%25E8%258C%25B6%26biw%3D1366%26bih%3D597



越窯 .. ..百度百科
越窯是中國古代南方著名的青瓷窯,漢族傳統製瓷工藝的珍品之一。 窯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 、餘姚、 慈溪 、寧波等地。 生產年代自東漢至宋。 唐朝是越窯工藝最精湛時期,居全國之冠。 越窯之名 ??,最早見於唐代,越窯瓷青瓷與唐代的飲茶風尚關係十分密切,其瓷質造型, 釉色之美,深受飲茶者的喜愛。 飲茶風尚又影響了越窯青瓷的型製。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152013.htm&prev=/search%3Fq%3D%25E8%25B6%258A%25E7%25AA%25AF%2B%25E8%258C%25B6%26biw%3D1366%26bih%3D597


宋代茶文化..互動百科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www.baike.com/wiki/%25E5%25AE%258B%25E4%25BB%25A3%25E8%258C%25B6%25E6%2596%2587%25E5%258C%2596&prev=/search%3Fq%3D%25E5%25AE%258B%25E4%25BB%25A3%25E7%259A%2584%25E8%258C%25B6%25E9%25A3%25B2%26biw%3D1366%26bih%3D597

宋代 - 茶
採茶 -> 揀芽 -> 蒸茶 -> 榨茶 -> 研茶 -> 造茶 -> 過黃
宋代對茶的品質更為講究,宋帝皆嗜茶飲,尤其是宋徽宗趙佶對茶有深入的研究,他手著「大觀茶論」談論茶事,更不惜出重金尋找新品種的貢茶,因此團茶種類不斷翻新,據宣和北苑貢茶錄所記,貢茶在極盛時,有四十餘種品類,且在製茶技術方面有更進一步的發展。 趙汝礪「北苑別錄」記載的團茶製法比陸羽的製法更精細,品質也更為提高。宋團茶製法是採、揀、蒸、榨、研、造、過黃共七個步驟。
http://www.pcchkt.com/ch4/02.htm

白茶發展史是怎樣的?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tea.baike.com/article-396335.html&prev=/search%3Fq%3D%25E5%25AE%258B%25E4%25BB%25A3%2B%25E7%2599%25BD%25E8%258C%25B6%26biw%3D1366%26bih%3D597

黑盞....百度百科
黑盞是建窯燒製的一種瓷器.
建窯以今天福建省建陽為代表,窯址在建陽水吉鎮,以產黑瓷而著稱。 唐代始創燒,到了宋代尤其是南宋為極盛時期,至清代而終。 .建窯原是江南地區的民窯,北宋晚期由於“ 鬥茶 ”的特殊需要,燒製了專供宮廷用的黑盞,部分茶盞底部刻印有“供禦”或“進”字樣。 這種瓷器在日本被稱為: 天目釉 。 日本和韓國的茶道都非常重視此物。 它的胎體厚實、堅致,色呈淺黑或紫黑,器型以碗、盞為主。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188890.htm&prev=/search%3Fq%3D%25E9%25BB%2591%25E7%259B%259E%26biw%3D1366%26bih%3D597

建窯黑盞與宋代鬥茶文化...豆瓣
http://translate.googleusercontent.com/translate_c?depth=1&hl=zh-TW&prev=/search%3Fq%3D%25E5%25AE%258B%25E4%25BB%25A3%2B%25E9%25BB%2591%25E7%259B%259E%26biw%3D1366%26bih%3D597&rurl=translate.google.com.tw&sl=zh-CN&u=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6805034/&usg=ALkJrhgJ2i6D07yvqIMywZdETFY_H7Dntw

「宋代 黑盞」的圖片搜尋結果
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q=%E5%AE%8B%E4%BB%A3+%E9%BB%91%E7%9B%9E&tbm=isch&tbo=u&source=univ&sa=X&ei=NgjXU8-nK4eA8gXt-YLYBg&ved=0CDMQsAQ&biw=1366&bih=597

白茶 ...百度百科
依據成品茶的外觀呈白色 ,故名白茶。 六大茶類之一。 主要產區在福建福鼎 、 政和 、 松溪 、建陽、雲南景谷、江西靖安 、等地。 基本工藝包括萎凋、烘焙(或陰乾)、揀剔、复火等工序。 雲南白茶工藝主要曬青,曬青茶的優勢在於口感保持茶葉原有的清香味。 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質的關鍵工序。 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滿身披毫,毫香清鮮,湯色黃綠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質特點。 屬輕微發酵茶 ,是我國茶類中的特殊珍品。 因其成品茶多為芽頭,滿披白毫 ,如銀似雪而得名。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27738.htm&prev=/search%3Fq%3D%25E7%2599%25BD%25E8%258C%25B6%26biw%3D1366%26bih%3D597


鬥茶..維基百科
鬥茶 , ??唐代稱茗戰 ,是源自中國以比賽的形式品評茶質優劣的一種風俗,伴隨著中唐 貢茶制度的確立而出現,盛行於宋代 。 鬥茶基於點茶法,以杯麵的湯花、色澤和水痕出現的時間早晚為評判標準。 優勝的茶會作為貢茶上供天子飲用,而較次的茶也按成績決定價格。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zh.wikipedia.org/zh-tw/%25E9%25AC%25A5%25E8%258C%25B6&prev=/search%3Fq%3D%25E5%25AE%258B%25E4%25BB%25A3%25E9%25AC%25A5%25E8%258C%25B6%26biw%3D1366%26bih%3D597

天目茶碗的故事
http://www.puzhao.com.tw/22825304463359030871332873740629943.html



茶道(烹茶飲茶的禮儀) ...百度百科
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 茶道亦被視為一種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 ,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 它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領略傳統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 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這與提倡“清靜、 恬澹 ”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儒道的“內省修行”思想。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靈魂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 這一切的背後潛隱著微妙的哲學。 茶道是道家的化身。 [1] 相關經典名句:“世人若解茶之道,不羨仙人做茶人。”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subview/39397/5040904.htm&prev=/search%3Fq%3D%25E8%258C%25B6%25E9%2581%2593%26biw%3D1366%26bih%3D597

茶碗 ...百度百科
茶碗,顧名思義,喝茶的碗也。 這是茶道具中品種最多、價值最高、最為考究的一種,甚至被作為所有茶道具的代稱。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783993.htm&prev=/search%3Fq%3D%25E8%258C%25B6%25E7%25A2%2597%26biw%3D1366%26bih%3D597


茶 ....維基百科
茶泛指可用於泡茶的常綠灌木茶樹的葉子 ,以及用這些葉子泡製的飲料 ,後來引申為所有用植物 花 、 葉 、 種子 、 根泡製的草本茶 ,如「 菊花茶 」等;用各種藥材泡製的「 涼茶 」等,在中國文學中亦稱雷芽 。 有些國家亦有以水果及香草等其它植物葉而泡出的茶,如「 水果茶 」。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zh.wikipedia.org/zh-tw/%25E8%258C%25B6&prev=/search%3Fq%3D%25E8%258C%25B6%25E8%2591%2589%26biw%3D1366%26bih%3D597



辦識茶葉品質
http://www.pcchkt.com/ch07.htm



請問茶壺要如何辨別好壞? - Yahoo!奇摩知識+
https://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8010904890

慧眼獨具挑出好茶具基礎入門篇- 阿波羅新聞網
http://tw.aboluowang.com/2006/0521/1121.html





【茶具介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談到了茶,當然不可不提茶具,泡茶要有茶具,好的茶具更能托顯茶的特色與味道。
茶壺
以茶壺來?泡散茶是明代茶具的一大特色。明代文人視飲茶為修養品格的一部分,他們喜歡以茶會友,一方面欣賞名山秀水,另一方面抒懷閒談。明代好茶人士熱衷於探究泡茶的方法,他們?重沸水的溫度、茶湯的濃淡、茶壺的大小、浸泡的時間等要素,務求發揮葉茶品質的特性。
事實上,茶壺是十六世紀的發明,主要用來配合「泡茶法」。早期的茶壺型制較大,後來人們曉得「壺小則香不渙散,味不耽擱」的道理,便改為製作體積較細的茶壺,可以避免使茶葉因浸泡過久而鮮味不存,甚至變得苦澀。製
作茶壺的材料雖然以貴金屬最為珍貴,但人們發現以陶瓷製成的茶具最適合用於泡茶。瓷器和紫砂茶具,用於沏茶時各具特色,讓品茗人士享受到不同的樂趣。
瓷器茶具經施釉燒製後,胎面光滑,質地歷久不變,泡茶時有助表現茶湯原有的色、香、味。明代御器廠饒州?(在今景德鎮)所燒製的瓷器非常著名。由於朝廷偏愛彩繪瓷器,曾經盛行於宋代的單色?器和青釉瓷器茶具,至此產量相對地減少。明代官?所燒製的青花或單色釉瓷茶壺和茶杯,傳世器物極少;而民間普遍使用的茶壺質地較粗糙,多為景德鎮以外的?場所製造。
紫砂陶器始創於北宋,直至明代嘉靖年間才於江蘇宜興燒製成紫砂茶具。這也是受到文人喝茶追求雅趣的影響下所推動的成果。紫砂茶壺獨特的泥質,具有良好的吸附和透氣特性。經年使用的茶壺,內壁日漸積聚茶漬,使泡茶後茶味更為醇厚,而且其優雅而樸素的造型,也迎合文人雅士的審美要求。


蓋碗
清初三位皇帝,康熙、雍正和乾隆均喜愛喝茶,御製茶具數量甚豐,當中多以陶瓷器物為主。康熙年間,官?作坊致力改進陶瓷器的製作工藝。陶瓷茶具的型制琳琅滿目,除了各式茶壺和茶杯外,康熙時期還創製了一種方便泡茶的「蓋碗」。它是由一蓋、一碗及一托碟組成。碗口敞大利於添注開水,碗底收斂方便沉積茶葉,而碗蓋除有助焗茶外,亦利於保溫,更可於啜飲茶湯時把茶葉隔開。以蓋碗泡茶既可獨斟獨酌,亦方便端茶奉客。

※茶道六君子
1. 茶筒:是盛放茶藝用品的器皿茶器筒。
2. 茶則:專門用來衡量茶葉多少的準則,有時也可替代茶匙用來欣賞幹茶。
3. 茶漏:投茶時將其放在壺口上,擴大壺口面積,以免乾茶外落。
4. 茶夾:用來燙洗聞香杯和品名杯,避免手與杯子的直接觸碰,既乾淨又美觀。
5. 茶匙(茶撥):形狀像湯匙所以稱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過的茶,壺內茶葉,茶葉沖泡過後,往往會緊緊塞滿茶壺,加上一般茶壺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葉既不方便也不衛生,故皆使用茶匙。
6. 茶針:疏通茶壺的內網(蜂巢),以保持水流暢通當壺嘴被茶葉堵住時用來疏浚,或放入茶葉後把茶葉撥勻,碎茶在底,整茶在上。
http://163.20.126.195/schoolweb/SDSPCM/SPCMA5/2%20%E8%8C%B6%E5%85%B7%E4%BB%8B%E7%B4%B9.htm


茶具介紹
http://www.cloudland.com.tw/chattea/chattea01_5.htm

茶具介紹_長興茶行
http://www.sumusen.com.tw/article_cat.php?id=39

茶壺 ..互動百科
茶壺是茶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用來泡茶,也有直接用小茶壺來泡茶和盛茶,獨自酌飲的。 由壺蓋、壺身、壺底、圈足四部分組成,壺蓋有孔、鈕、座、蓋等細部。 壺身有口、延(唇牆)、嘴、流、腹、肩、把(柄、扳)等部分。 由於壺的把、蓋、底、形的細微差別,茶壺的基本形態就有近200種。 泡茶時,茶壺大小依飲茶人數多少而定。 茶壺的質地很多,目前使用較多的是以紫砂陶壺或瓷器茶壺。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www.baike.com/wiki/%25E8%258C%25B6%25E5%25A3%25B6&prev=/search%3Fq%3D%25E8%258C%25B6%25E5%25A3%25BA%26start%3D10%26sa%3DN%26biw%3D1366%26bih%3D597


宜興紫砂壺 ...百度百科
紫砂壺 , 中國漢族特有的手工製造陶土工藝品,現也有機器大批量製造的。 製作原料為紫砂泥,原產地在江蘇宜興 ,又名宜興紫砂壺 。 紫砂壺在拍賣市場行情看漲,是具有收藏價值的“ 古董 ”,名家大師的作品往往一壺難求,正所謂“人間珠寶何足取, 宜興紫砂最要得”。
從明武宗正德年間以來紫砂開始製成壺,名家輩出,500年間不斷有精品傳世。 據說紫砂壺的創始人是中國明朝的供春 。 古來名壺,從明正德嘉靖年間供春的樹癭壺 、六瓣圓囊壺,到季漢生創意設計、 曹安祥製作的同時能泡兩種茶水的紫砂鴛鴦茶器—— 中華龍壺 ,每一把壺都獨具匠心,在壺的欣賞性上下功夫。 因為有了藝術性和實用性的完美結合,紫砂壺才這樣珍貴,令人回味無窮。 更加上紫砂壺泡茶的好處、和茶禪一味的文化,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貴不俗的雅韻。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175811.htm&prev=/search%3Fq%3D%25E5%25AE%259C%25E8%2588%2588%25E5%25A3%25BA%26biw%3D1366%26bih%3D597

紫砂壺 ...百度百科
紫砂茶壺一般指紫砂壺
紫砂壺是漢族特有的手工製造陶土工藝品,紫砂壺製作始於明朝正德年間,現也有機器大批量製造的。 製作原料為紫砂泥,原產地在江蘇宜興。 紫砂壺在拍賣市場行情看漲,是具有收藏價值的“ 古董 ”,名家大師的作品往往一壺難求,正所謂“人間珠寶何足取, 宜興紫砂最要得”。
紫砂壺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時代的越國大夫范蠡 ,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 從明武宗正德年間以來紫砂開始製成壺,名家輩出,500年間不斷有精品傳世。 據說紫砂壺的創始人是中國明朝的供春 。 古來名壺,從明正德嘉靖年間供春的樹癭壺 、 六瓣圓囊壺 ,到季漢生創意設計、 曹安祥製作的同時能泡兩種茶水的紫砂鴛鴦茶器—— 中華龍壺 ,每一把壺都獨具匠心,在壺的欣賞性上下功夫。 因為有了藝術性和實用性的完美結合,紫砂壺才這樣珍貴,令人回味無窮。 更加上紫砂壺泡茶的好處、和茶禪一味的文化,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貴不俗的雅韻。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78100.htm&prev=/search%3Fq%3D%25E7%25B4%25AB%25E7%25A0%2582%25E8%258C%25B6%25E5%25A3%25BA%26sa%3DX%26biw%3D1366%26bih%3D597

「紫砂茶壺」的圖片搜尋結果
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q=%E7%B4%AB%E7%A0%82%E8%8C%B6%E5%A3%BA&sa=X&tbm=isch&tbo=u&source=univ&ei=rPzWU7P8EZLt8AWL5ICgAQ&ved=0CBoQsAQ&biw=1366&bih=597


清代茶具 ..百度百科
在清代時期,隨著中國茶類六大品種的產生,相關的泡製方法及沖泡茶器也在不斷的發生著變化,其中以“景瓷宜陶”最為出色,包括清時的茶盞及蓋碗,及脫胎漆器的相關發展也形成了這一時期特有的風格特色。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1054866.htm%3FfromTaglist&prev=/search%3Fq%3D%25E6%25B8%2585%25E4%25BB%25A3%25E8%258C%25B6%2B%2B%25E6%2599%25AF%25E5%25BE%25B7%25E9%258E%25AE%26biw%3D1366%26bih%3D597

經典文章「紫砂陶史概論」- 顧景舟 (轉載)
http://www.teapotway.com/%E7%B6%93%E5%85%B8%E6%96%87%E7%AB%A0%E3%80%8C%E7%B4%AB%E7%A0%82%E9%99%B6%E5%8F%B2%E6%A6%82%E8%AB%96%E3%80%8D-%E9%A1%A7%E6%99%AF%E8%88%9F-%E8%BD%89%E8%BC%89/

明清景德鎮瓷器和宜興紫砂陶器的共同特徵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www.gg-art.com/hundred/read.php%3Fnewsid%3D23452&prev=/search%3Fq%3D%25E5%25AE%259C%25E8%2588%2588%2B%25E6%2599%25AF%25E5%25BE%25B7%2B%2B%25E7%259A%2584%25E6%25AF%2594%25E8%25BC%2583%26biw%3D1366%26bih%3D597


手工壺與擋坯壺的辨識 - 大時代普洱壺藝
http://www.teapot.com.tw/%E6%89%8B%E5%B7%A5%E5%A3%BA%E8%88%87%E6%93%8B%E5%9D%AF%E5%A3%BA%E7%9A%84%E8%BE%A8%E8%AD%98.html

砂壺鑑賞
http://bbs.nsysu.edu.tw/txtVersion/treasure/tea/M.855729795.F/M.882370669.A/M.929363382.C.html

紫砂壺造形及鑑賞標準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709/01/1971661_37767893.shtml&prev=/search%3Fq%3D%25E5%25A3%25BA%2B%25E9%2580%25A0%25E5%25BD%25A2%26biw%3D1366%26bih%3D597

「壺 造形」的圖片搜尋結果
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q=%E5%A3%BA+%E9%80%A0%E5%BD%A2&tbm=isch&tbo=u&source=univ&sa=X&ei=HRXXU8TOMMf88QXv5oAw&ved=0CCUQsAQ&biw=1366&bih=597


壺質與泡茶的關係
http://blog.xuite.net/musictea/twblog/147993506-%E5%A3%BA%E8%B3%AA%E8%88%87%E6%B3%A1%E8%8C%B6%E7%9A%84%E9%97%9C%E4%BF%82


壺質與泡茶有什麼關係?
http://daher.tacomall.com.tw/articles/2010-08-23-363.html

燒結...百度百科
燒結,是把粉狀物料轉變為緻密體,是一個傳統的工藝過程。 人們很早就利用這個工藝來生產陶瓷、粉末冶金、耐火材料、超高溫材料等。 一般來說,粉體經過成型後,通過燒結得到的緻密體是一種多晶材料,其顯微結構由晶體 、玻璃體和氣孔組成。 燒結過程直接影響顯微結構中的晶粒尺寸、氣孔尺寸及晶界形狀和分佈。 無機材料的性能不僅與材料組成(化學組成與礦物組成)有關,還與材料的顯微結構有密切的關係。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52173.htm&prev=/search%3Fq%3D%25E7%2587%2592%25E7%25B5%2590%26biw%3D1366%26bih%3D597


~~茶具之家~~~
紫砂壺資訊
紫砂壺知識
紫砂壺價格
紫砂壺鑑別
紫砂制壺
紫砂養壺
紫砂開壺
紫砂壺收藏
紫砂壺名家
紫砂壺鑑賞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www.chajuzhijia.com/zsh/jianbie/1315.html&prev=/search%3Fq%3D%25E8%258C%25B6%25E5%25A3%25BA%25E8%25BE%25A8%25E8%25AD%2598%26start%3D10%26sa%3DN%26biw%3D1366%26bih%3D597



泡茶的步驟 - 建成茶行
http://www.2752068.com.tw/knowledge_p2.html


泡茶的基本常識
http://studentclub.tku.edu.tw/~teaclub/%AAw%AF%F9%AA%BA%B0%F2%A5%BB%B1%60%C3%D1.htm


【基本茶器具介紹】如何養壺 - 陶禮陶坊&禮享陶坊 - 痞客邦
http://ygotaoli.pixnet.net/blog/post/26942413-%E3%80%90%E5%9F%BA%E6%9C%AC%E8%8C%B6%E5%99%A8%E5%85%B7%E4%BB%8B%E7%B4%B9%E3%80%91%E5%A6%82%E4%BD%95%E9%A4%8A%E5%A3%BA

品壺十四要訣 (泡茶用的茶壺) 和 養壺方法
http://blog.longwin.com.tw/2012/06/tea-teapot-check-2012/


壺的各部名稱
http://www.teapot.com.tw/%E5%A3%BA%E7%9A%84%E5%90%84%E9%83%A8%E5%90%8D%E7%A8%B1.html



茶經 ..維基百科
《 茶經 》是唐朝人陸羽所著的關於茶的著作,是世界上第一部有關茶的專著。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zh.wikipedia.org/zh-tw/%25E8%258C%25B6%25E7%25BB%258F&prev=/search%3Fq%3D%25E9%2599%25B8%25E7%25BE%25BD%25E3%2580%258A%25E8%258C%25B6%25E7%25B6%2593%25E3%2580%258B%26biw%3D1366%26bih%3D597


「茶經」簡介 唐 陸羽著
http://teacher.cmsh.cyc.edu.tw/~yesmydi/kuo3/teacoffee/tea001.htm

茶經 唐·陸羽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www.wenhuacn.com/chadao/chashu/01.htm&prev=/search%3Fq%3D%25E9%2599%25B8%25E7%25BE%25BD%25E3%2580%258A%25E8%258C%25B6%25E7%25B6%2593%25E3%2580%258B%26biw%3D1366%26bih%3D597


皎然 ..百度百科
僧皎然(生卒年不詳),湖州人,俗姓謝,字清晝,是中國山水詩創始人謝靈運的後代,是唐代最有名的詩僧、茶僧。 南朝謝靈運十世孫。 活動於大歷、貞元年間,有詩名。 他的《 詩式 》為當時詩格一類作品中較有價值的一部。 其詩清麗閒淡,多為贈答送別、山水游賞之作。 在《 全唐詩 》編其詩為815-821共7卷,他為後人留下了470首詩篇,在文學、佛學、茶學等許多方面有深厚造詣,堪稱一代宗師。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68817.htm&prev=/search%3Fq%3D%25E7%259A%258E%25E7%2584%25B6%26biw%3D1366%26bih%3D597

皎然<飲茶歌誚崔石使君〉 茶詩欣賞~~~飲茶歌誚崔石使君
http://www.zwbk.org/zh-tw/Lemma_Show/24450.aspx

皎然詩全集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www.shigeku.com/xlib/lingshidao/gushi/jiaoran.htm&prev=/search%3Fq%3D%25E7%259A%258E%25E7%2584%25B6%26biw%3D1366%26bih%3D597


煎茶水記 ..百度百科
《煎茶水記》一書約900字,根據陸羽 《茶經》的五之煮,略加發揮,而尤重水品,力嫌陸羽的“ 煮茶之水,用山水者上等,用江水者中等,井水者下等。” 葉清臣 《述煮茶泉品》篇末稱“泉品二十,見張又新 《水經》,又《太平廣記》卷399引此書亦稱《水經》 。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566710.htm&prev=/search%3Fq%3D%25E7%2585%258E%25E8%258C%25B6%25E6%25B0%25B4%25E8%25A8%2598%2B%25E5%25BC%25B5%25E5%258F%2588%25E6%2596%25B0%26biw%3D1366%26bih%3D597

張又新《煎茶水記》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wenxian.fanren8.com/10/12/20.htm&prev=/search%3Fq%3D%25E7%2585%258E%25E8%258C%25B6%25E6%25B0%25B4%25E8%25A8%2598%2B%25E5%25BC%25B5%25E5%258F%2588%25E6%2596%25B0%26biw%3D1366%26bih%3D597


溫庭筠《採茶錄》
《採茶錄》 (唐) 溫庭筠著於唐 咸通元年(860年)。 原三卷,現在只剩殘篇。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www.lincha.com/Chinese-Tea/Tang-dynasty-tea-culture-814.shtml&prev=/search%3Fq%3D%25E6%258E%25A1%25E8%258C%25B6%25E9%258C%2584%26biw%3D1366%26bih%3D597


十六湯品 ..百度百科
《十六湯品》是一本茶書,是點茶道的代表之作。 對茶的煮法加以分析衍釋成十六種,將口沸程度分成三種,注法緩急則分三種,茶器種類不同分為五種,依薪炭燃料亦可分為五種,共計十六湯品。 其約作於唐末五代,至遲也應作於宋初,其對茶藝 、 茶道及茶文化史上有著不可或缺的價值。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2314721.htm&prev=/search%3Fq%3D%25E5%258D%2581%25E5%2585%25AD%25E6%25B9%25AF%25E5%2593%2581%26biw%3D1366%26bih%3D597

蘇《十六湯品》..漢典古籍
http://gj.zdic.net/archive.php?aid=1344

蘇《十六湯品》(全文)
http://big5.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cwh07/2007-09/14/content_8876378.htm


裴汶《茶述》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www.puercn.com/puerchawh/shu/14414.html&prev=/search%3Fq%3D%25E8%258C%25B6%25E8%25BF%25B0%26biw%3D1366%26bih%3D597


茶譜(朱權) ..維基百科
《茶譜》由朱權著於明正統四年(1440年)。 朱權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號丹丘先生。 朱權在《茶譜》中首次 ??提出不將茶葉壓成茶餅,也不加香料,以保存茶的真香的飲請茶法,自成一家,從而開創了明朝飲散茶的新時代。 《茶譜》共16章:
品茶在穀雨前採取一葉一芽的茶葉,研成細末,不將茶葉壓成茶餅,也不加香料,以保存茶的真香。
收茶收藏時用箬葉包裹,放在木製的茶焙裡,每兩三天焙一次,溫度如同人體溫。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zh.wikipedia.org/zh-tw/%25E8%258C%25B6%25E8%25B0%25B1_(%25E6%259C%25B1%25E6%259D%2583)&prev=/search%3Fq%3D%25E8%258C%25B6%25E8%25AD%259C%26biw%3D1366%26bih%3D597

茶譜(朱權)
http://gj.zdic.net/archive.php?aid=1362


《茶疏》(全文)
http://big5.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cwh07/2007-09/14/content_8876205.htm


《茶錄》(全文)
蔡襄(1012~1067),北宋興化仙遊(福建)人。字君謨,為北宋著名茶葉鑒別專家。宋仁宗慶曆年間(1041~1048),任福建轉運使,負責監製北苑貢茶,創制了小團茶,聞名於世。
《茶錄》是蔡襄有感於陸羽《茶經》“不第建安之品”而特地向皇帝推薦北苑貢茶之作。計上下兩篇,上篇論茶,分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羅茶、侯茶、熁盞、點茶十目,主要論述茶湯品質和烹飲方法。下篇論器,分茶焙、茶籠、砧椎、茶鈴、茶碾、茶羅、茶盞、茶匙、湯瓶九目。《茶錄》是繼陸羽《茶經》之後最有影響的論茶專著。
http://big5.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cwh07/2007-09/14/content_8875870.htm


茶詩
http://studentclub.tku.edu.tw/~teaclub/teas.htm



茶聯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834643.htm&prev=/search%3Fq%3D%25E8%258C%25B6%25E8%2581%25AF%2B%25E9%2584%25AD%25E6%259D%25BF%25E6%25A9%258B%26biw%3D1366%26bih%3D650

茶聯集錦 周作人輯錄作品
http://ourartnet.com/Sikuquanshu/Jiku/Ci/Ci_005.asp

鄭板橋茶聯的審美韻味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fo.sina.com.cn/culture/tea/2012-11-01/17452781.shtml&prev=/search%3Fq%3D%25E8%258C%25B6%25E8%2581%25AF%2B%25E9%2584%25AD%25E6%259D%25BF%25E6%25A9%258B%26biw%3D1366%26bih%3D650



鄭板橋的茶聯:
疑成雲霧頂,茗出晨露香。
塵慮一時淨,清風兩腋生。
香飄屋內外,味醇一杯中。
蒙頂山上茶,揚子江心水。
擺開八仙桌,招徠十六方。
客至心常熱,人走茶不涼。
美酒千杯難成知己,清茶一盞也能醉人。


《飲茶歌》盧仝

開封烹得玉泉水,鳳轉雪海起白雲。
滇池南,洱海北,長風吹雲散萬裏。
君不見健步初上山陰路,
綠水漾波鏡湖水。
蘭亭流觴不欲歸,於君共醉三百杯。
蓬萊山,在海間,海風吹浪平與天,
腋生清風至海邊,
有個仙人拍我肩。
奉我清茶勸我飲,
此茶何如普洱鮮?
一杯喉舌甘,
二杯潤心田,
三杯滿懷清愁化輕煙。
四杯狂性起,揮毫天地寬。
但有五杯不可飲,恐驚玉川茶中仙。
六杯坦腹坐,張琴看花落。
七杯若可消寂寞,
十年苦,八鬥才,書五車。
一笑輕舟直下萬丈波,
船頭還唱青蓮醉裏梁甫歌。
雖然不是酒,也可待嘉客。
邀君同我九亥上,月下清談影婆娑。
新芽沾濕清明雨,雨前雨後煙雨多。
請君飲,祛苦熱,笑煞龍井與碧螺。
此茶但能張胸膽,分明英雄氣嵯峨!





《詠茶十二韻》(唐·齊已)

百草讓為靈,功先百草成。甘傳天下口,貴佔火前名。
出處春無雁,收時谷有鶯。封題從澤國,貢獻入秦京。
嗅覺精新極,嘗知骨自輕。研通天柱響,摘繞蜀山明。
賦客秋吟起,禪師晝臥驚。角開香滿室,爐動綠凝鐺。
晚憶涼泉對,閒思異果平。松黃幹旋泛,雲母滑隨傾。
頗貴高人寄,尤宜別櫃盛。曾尋修事法,妙盡陸先生。





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茶詩》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曲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

賞析: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chadao.baike.com/article-5557.html&prev=/search%3Fq%3D%25E5%2585%2583%25E7%25A8%25B9%25E7%259A%2584%25E3%2580%258A%25E4%25B8%2580%25E5%25AD%2597%25E8%2587%25B3%25E4%25B8%2583%25E5%25AD%2597%25E8%258C%25B6%25E8%25A9%25A9%25E3%2580%258B%26biw%3D1525%26bih%3D726



《茶煙》 [明] 瞿佑

濛濛漠漠更霏霏,淡抹銀屏冪講帷;
石鼎火紅詩詠後,竹爐湯沸客來時;
雪飄僧舍衣初濕,花落艄船鬢已絲;
惟有庭前雙白鶴,翩然趨避獨先知。



《藍素軒遺茶謝之》 明邱雲霄

禦茶園裏春常早,辟穀年來喜獨嘗。
筆陣戰酣青疊甲,騷壇雄助錄沉槍。
波驚魚眼聽濤細,煙暖鴟罌坐月長。
欲訪踏歌雲外客,注烹仙掌露華香。





《武夷茶》 清陸廷燦

桑苧家傳舊有經,彈琴喜傍武夷君。
輕濤松下烹溪月,含露梅邊煮嶺雲。
醒睡功資宵判牘,清神雅助畫論文。
春雷催茁仙岩筍,雀尖龍團取次分。





《寒食》 [宋]杜小山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賞析: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hi.baidu.com/iwrkrskxnkadsvr/item/1f2e59d7e4fd1fe63cc2cbc1&prev=/search%3Fq%3D%25E3%2580%258A%25E5%25AF%2592%25E9%25A3%259F%25E3%2580%258B%2B%255B%25E5%25AE%258B%255D%25E6%259D%259C%25E5%25B0%258F%25E5%25B1%25B1%26biw%3D1525%26bih%3D726

茶 [宋]梅堯臣
山寺碧溪頭,幽人綠岩畔。
夜火竹聲乾,春甌茗花亂。
茲無雅趣兼,薪桂煩燃爨。



次韻和永叔嚐新茶雜言 〔宋〕梅堯臣

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春茶。
當時採摘未甚盛,燒竹煮泉為世誇。
入山乘露掇嫩嘴,林下不畏虎與蛇。
近年建安所出勝,天下貴賤求呀呀。
東溪北苑供禦餘,王家葉家長白牙。
造成小餅若帶銙,鬥浮鬥色傾夷華。
味甘回甘竟日在,不比苦硬令舌窊。
此等莫與北俗道,只解白土和脂麻。
歐陽翰林最別識,品第高下無欹斜。
晴明開軒碾雪末,眾客共賞皆稱嘉。
建安太守置書角,青箬包封來海涯。
清明才過已到此,正見洛陽人寄花。
兔毛紫盞自相稱,清泉不必求蝦蟆。
石瓶煎湯銀梗打,粟粒鋪面人驚嗟。
詩腸久飢不禁力,一啜入腹鳴咿哇。

賞析: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www.jianoutea.com/chayewenhua/chayewenji/beiyuanshici/2012/0902/542.html&prev=/search%3Fq%3D%25E8%258C%25B6%2B%255B%25E5%25AE%258B%255D%25E6%25A2%2585%25E5%25A0%25AF%25E8%2587%25A3%26biw%3D1525%26bih%3D726

王仲儀寄鬥茶 〔宋〕梅堯臣

白乳葉家春,銖兩直錢萬。
資之石泉味,特以陽芽嫩。
宜言難購多,串片大可寸。
謬為識別人,予生固無恨。
賞析: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www.jianoutea.com/chayewenhua/chayewenji/beiyuanshici/2012/0902/548.html&prev=/search%3Fq%3D%25E8%258C%25B6%2B%255B%25E5%25AE%258B%255D%25E6%25A2%2585%25E5%25A0%25AF%25E8%2587%25A3%26biw%3D1525%26bih%3D726


茶 [宋]秦觀
茶實嘉木英,其香乃天育。
芳不愧杜蘅,清堪掩椒菊。
上客集堂葵,圓月探奩盝。
玉鼎注漫流,金碾響丈竹。
侵尋發美鬯,猗狔生乳粟。
經時不銷歇,衣袂帶紛鬱。
幸蒙巾笥藏,苦厭龍蘭續。
願君斥異類,使我全芬馥。
賞析: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www.jianoutea.com/chayewenhua/chayewenji/beiyuanshici/2012/1217/917.html&prev=/search%3Fq%3D%25E8%258C%25B6%2B%255B%25E5%25AE%258B%255D%25E7%25A7%25A6%25E8%25A7%2580%26biw%3D1525%26bih%3D726




郭沫若
豪氣千盅酒,錦心一彈花。
縉雲存古寺,曾與共甘茶。


郭沫若

虎去泉猶在,客來茶甚甘。
名傳天下二,景對水成三。
飽覽湖山勝,豪遊意興酣。
春風吹送我,嶺外又江南。

賞析:
http://www.gdcha.com/wenhua/person/guomoluo.htm


郭沫若

武夷黃山同片碧,采茶農婦如蝴蝶。
豈惜辛勤慰遠人,冬日增溫夏解溫。

賞析:
http://www.gdcha.com/wenhua/person/guomoluo.htm


《題文君井》郭沫若

文君當壚時,相如滌器處,
反抗封建是前驅,佳話傳千古。
今當一憑吊,酌取井中水,
用以烹茶滌塵思,清逸涼無比。
 
賞析:
http://www.gdcha.com/wenhua/person/guomoluo.htm

初飲高橋銀峰 郭沫若

芙蓉國裏?新茶,九嶷香風阜萬家。
肯讓湖州誇紫筍,願同雙井鬥紅紗。
腦如冰雪心如火,舌不餖飣眼不花。
協力免教天下醉,三閭無用獨醒嗟。  

賞析:
http://www.gdcha.com/wenhua/person/guomoluo.htm



茶磨二首 [宋]梅堯臣

之一

楚匠斲山骨,折檀為轉臍。
乾坤人力內,日月蟻行迷。
吐雪誇春茗,堆雲憶舊溪。
北歸唯此急,藥臼不須擠。

賞析: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sou-yun.com/Query.aspx%3Ftype%3Dpoem%26id%3D208384&prev=/search%3Fq%3D%25E8%258C%25B6%25E7%25A3%25A8%2B%255B%25E5%25AE%258B%255D%25E6%25A2%2585%25E5%25A0%25AF%25E8%2587%25A3%26biw%3D1525%26bih%3D726

之二

盆是荷花磨是蓮,誰礱麻石洞中天。

欲將雀舌成雲末,三尺蠻童一臂旋。

賞析:
http://sou-yun.com/Query.aspx?type=poem1&id=207794



即事 司空圖

茶爽添詩句,天清瑩道心。
只留鶴一隻,此外是空林。

賞析:
http://sou-yun.com/Query.aspx?type=poem1&id=11861



即事 司空圖

禦禮徵奇策,人心注盛時。
從來留振滯,只待濟臨危。


賞析:
http://sou-yun.com/Query.aspx?type=poem1&id=11862



即事(唐·司空圖)
 
落葉頻驚鹿,連峰欲映鵰。
此生詩病苦,此病更蕭條。

賞析:
http://sou-yun.com/Query.aspx?type=poem1&id=11856




茶灶 楊萬里

茶灶本笠澤,飛來摘茶國。
墮在武夷山,溪心化為石。


山寺喜道者至 佚名

閏年春過後,山寺始花開。
還有無心者,閒尋此境來。
鳥幽聲忽斷,茶好味重回。
知住南岩久,冥心坐綠苔。



夏日閒居 張籍

無事門多閉,偏知夏日長。
早蟬聲寂寞,新竹氣清涼。
閑對臨書案,看移曬藥床。
自憐歸未得,猶寄在班行。




夏日閒居 張籍

多病逢迎少,閒居又一年。
藥看辰日合,茶過卯時煎。
草長睛來地,蟲飛晚後天。
此時幽夢遠,不覺到山邊。


臨安春雨初霽 陸游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賞析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kso.baidu.com/view/403205.htm&prev=/search%3Fq%3D%25E8%2587%25A8%25E5%25AE%2589%25E6%2598%25A5%25E9%259B%25A8%25E5%2588%259D%25E9%259C%25BD%2B%25E9%2599%25B8%25E6%25B8%25B8%26biw%3D1525%26bih%3D726


與元居士青山潭飲茶(唐·靈一)
 
野泉煙火白雲間,坐飲香茶愛此山。
巖下維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賞析:
http://sou-yun.com/Query.aspx?type=poem1&id=3820


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

賞析:
http://sou-yun.com/Query.aspx?type=poem1&id=4076


飲茶歌送鄭容(唐·皎然)

丹丘羽人輕玉食,採茶飲之生羽翼。
名藏仙府世空知,骨化雲宮人不識。
雲山童子調金鐺,楚人茶經虛得名。
霜天半夜芳草折,爛漫緗花啜又生。
賞君此茶祛我疾,使人胸中蕩憂慄。
日上香罏情未畢,醉踏虎溪雲,高歌送君出。

賞析:
http://sou-yun.com/Query.aspx?type=poem1&id=4417


茶偈(唐·無住)

幽谷生靈草,堪為入道媒。
樵人採其葉,美味入流杯。
靜虛澄虛識,明心照會臺。
不勞人氣力,直聳法門開。

賞析
http://sou-yun.com/Query.aspx?type=poem1&id=7586



偈 唐·無住

婦是沒耳伽,男女蘭單杻。
爾是沒價奴,至老不得走。

賞析:
http://sou-yun.com/Query.aspx?type=poem1&id=7587



喜園中茶生(唐·韋應物)

潔性不可汙,?飲滌塵煩。此物信靈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郡餘,率爾植荒園。喜隨?草長,得與幽人言。

賞析:
http://sou-yun.com/Query.aspx?type=poem1&id=10482



琴茶(唐·白居易)

兀兀寄形?動內,陶陶任性一生間。
自拋官後春多醉,不讀書來老更閑。
琴裏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
窮通行止長相伴,誰道吾今無往還。

賞析:
http://sou-yun.com/Query.aspx?type=poem1&id=13967

山泉煎茶有懷(唐·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
無由持一?,寄與愛茶人。

賞析
http://sou-yun.com/Query.aspx?type=poem1&id=12420


睡後茶興憶楊同州(唐·白居易)

昨晚飲太多,嵬?連宵醉。今朝餐又飽,爛熳移時睡。
睡足摩挲眼,眼前無一事。信腳繞池行,偶然得幽致。
婆娑綠陰樹,斑駮青苔地。此處置繩?,傍邊洗茶器。
白瓷甌甚潔,紅爐炭方熾。沫下麴塵香,花浮魚眼沸。
盛來有佳色,嚥罷餘芳氣。不見楊慕巢,誰人知此味。

賞析
http://sou-yun.com/Query.aspx?type=poem1&id=15193

< 昨晚飲太多﹐嵬峨連宵醉。 今朝餐又飽﹐爛熳移時睡。
睡足摩挲眼﹐眼前無一事。 信腳繞池行﹐偶然得幽致。
婆娑綠陰樹﹐斑駁青苔地。 此處置繩床﹐傍邊洗茶器。
白瓷甌甚潔﹐紅爐炭方熾。 沫下曲塵香﹐花浮魚眼沸。
盛來有佳色﹐咽罷余芳氣。 不見楊慕巢﹐誰人知此味。>


嘗茶(唐·劉禹錫)
 
生拍芳叢鷹觜芽,老郎封寄謫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滿碗花。

賞析 嘗茶(唐·劉禹錫)
http://sou-yun.com/Query.aspx?type=poem1&id=16959
賞析 嘗茶(唐·劉禹錫)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www.sanwen8.com/tingshu/s3/gushixinchang/224697.html&prev=/search%3Fq%3D%25E5%2598%2597%25E8%258C%25B6%25EF%25BC%2588%25E5%2594%2590%25C2%25B7%25E5%258A%2589%25E7%25A6%25B9%25E9%258C%25AB%25EF%25BC%2589%26biw%3D1525%26bih%3D726



大雲寺茶詩(唐·呂巖)

玉藥一鎗稱絕品,僧家造法極功夫。
兔毛甌淺香雲白,蝦眼湯翻細浪俱。
斷送睡魔離几席,增添清氣入肌膚。
幽叢自落溪巖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賞析:
http://sou-yun.com/Query.aspx?type=poem1&id=18254


茶詩(唐·鄭愚)

嫩芽香且靈,吾謂草中英。
夜臼和煙擣,寒爐對雪烹。
惟憂碧粉散,嘗見綠花生。

賞析:
http://sou-yun.com/Query.aspx?type=poem1&id=39524

茶詩(唐·鄭遨)

嫩芽香且靈,吾謂草中英。夜臼和煙搗,寒鑪對雪烹。
惟憂碧粉散,常見綠花生。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賞析
http://sou-yun.com/Query.aspx?type=poem1&id=39544

說明 :作者讚譽茶葉“香且靈”是“草中英”,是最可珍貴的。
所以他碾茶時,總擔心茶葉粉末會散失掉。
當然,茶葉的提神之功作者也是熟知的。



煎茶(唐·成彥雄)

岳寺春深睡起時,虎跑泉畔思遲遲。
蜀茶倩箇雲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賞析:
http://sou-yun.com/Query.aspx?type=poem1&id=18973


茶亭(唐·朱景玄)
  
靜得塵埃外,茶芳小華山。
此亭真寂寞,世路少人閑。

賞析:
http://sou-yun.com/Query.aspx?type=poem1&id=19236






謝中上人寄茶(唐·齊己)

春山穀雨前,併手摘芳煙。綠嫩難盈籠,清和易晚天。
且招鄰院客,試煮落花泉。地遠勞相寄,無來又隔年。

賞析:
http://sou-yun.com/Query.aspx?type=poem1&id=21266



謝僧寄茶(唐·李咸用)

空門少年初志堅,摘芳?藥除睡眠。匡山茗樹朝陽偏,暖萌如爪拏飛鳶。
枝枝膏露凝滴圓,參差失向兜羅錦。傾筐短甑蒸新鮮,白紵眼細勻於研。
?排古砌春苔乾,殷勤寄我清明前。金槽無聲飛碧煙,赤獸呵冰急鐵喧。
林風夕和真珠泉,半匙清粉攪潺湲。綠雲輕綰湘娥鬟,嘗來縱使重支枕,胡蝶寂寥空掩關。


賞析:
http://sou-yun.com/Query.aspx?type=poem1&id=27281


題茶山(唐·杜牧)

山實東吳秀,茶稱瑞草魁。剖符雖俗吏,修貢亦仙才。
溪盡停蠻櫂,旗張卓翠苔。柳村穿窈窕,松澗渡喧豗。
等級雲峰峻,寬平洞府開。拂天聞笑語,特地見樓臺。
泉嫩黃金湧,牙香紫璧裁。拜章期沃日,輕騎疾奔雷。
舞袖嵐侵澗,歌聲谷答回。磬音藏葉鳥,雪豔照潭梅。
好是全家到,兼?奉詔來。樹陰香作帳,花徑落成堆。
景物殘三月,登臨愴一盃。重遊難自?,俛首入塵埃。

賞析:
http://sou-yun.com/Query.aspx?type=poem1&id=32328



六集紀錄片 《茶,一片樹葉的故事》6篇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ppZkl3c1Z4&list=PLaAz0N9UlbfP4vpWGg8Pp-jI1jkV6y5Jt


茶香流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duhYAKdvnw

正確養壺法- YouTube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qMv-WS4jNw

[道緣五明] 紫砂壺 - 實測紫砂壺與養壺下 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ZDOokh5XQk

茶馬古道(全六集)第一集 朝聖之路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0EPlQddDXs&list=PLmtnK_Sz9NyBGyQHdZxMAQYTaFHj24AFr

台長: pin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1,057)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