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1-30 15:26:57| 人氣3,14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蘇格拉底之死-詮釋蘇格拉底的審判及其哲學典範(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引言
蘇格拉底是人類文化史上的一個巨人,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賢哲。這幾乎無人否認。他對人類文明作出的貢獻是巨大的。不少史家都把蘇格拉底的出現視為西方哲學的轉捩點。他們認為蘇氏的哲學標誌著一種哲學轉向:從埃奧尼亞哲學家(The Ionian philosophers)所開創的自然哲學傳統,轉向關注社會、道德等人文課題 (1)。他所獨創的詰問法 (2)更是深遠地影響哲學和教育等領域。蘇格拉底的偉大更使人把他和耶穌相比擬 (3),甚至馮友蘭先生也把蘇格拉底和孔子相比,認為他們各自為西方和中國正統哲學的創始人 (4)。這些比較雖然甚為有趣,卻是不必要的。因為蘇格拉底作為一種典範,自有其獨有的價值和意涵,正如孔子和耶穌各自是獨特的典範一樣。蘇氏代表了西方哲學家的典型,其崇高的形象為後哲所嚮往。可以說,蘇格拉底的形象是一種符號,它包含了西方哲學的本質與豐富內容。符號的內涵是須要透過詮釋發掘的,就如礦物須從岩石中提煉一樣。本文不奢望能完成此詮釋工作,但希望透過「蘇格拉底之死」能發掘出一些西方哲學的精神與特點。

蘇格拉底審判始末
如果說,蘇格拉底是雅典的光榮,那麼雅典對蘇格拉底的審判則是極大的諷刺。蘇格拉底死於審判固然是悲劇,但這也為蘇氏帶來更大的傳奇色彩。由於這次審判最能把蘇氏的形象表露無遺,故也是上述詮釋工作的極佳切入點。現在先簡略的交代審判的始末。公元前399年,蘇氏被三位雅典公民所控告,他們分別是藉藉無聞的年青詩人梅利多(Meletus)、本為製革匠的政治家安尼多(Anytus)和演說家黎剛(Lycon) (5)。當時他們指控蘇格拉底的罪名是:
「蘇格拉底作為不當。他敗壞青年德行,不信城邦所信的神祇,而信其他新的神靈。」 (6)
是次審判結果,蘇格拉底罪名成立,被判死刑。他在監牢中囚禁了三十天後,飲藥而死,享年70歲 (7)。

蘇格拉底審判的疑點
表面上,蘇格拉底是因為梅利多等人所提出的罪名而被控告。但這樣的控告卻是充滿疑點的。誠如專研希臘哲學的學者泰勒(A.E.Taylor)所言:「雅典城邦的宗教全然是崇拜或禮讚(cultus)的性質,它沒有神學上的教義,沒有聖經」 (8)這種儀式比教義遠為重要的文化,使人很難想像蘇氏在沒有破壞宗教儀式的情況下被控不信城邦所信的神祇。可能有人會嘗試提出反例,指出在蘇氏以先雅典曾有自然哲學家被指控不信神。如安那塞葛拉斯(Anaxagoras of Clazomenae,c500-428 B.C.)曾因其否定天體有神性的宇宙觀被控瀆神。但這控告主要是基於雅典當時把研究天文學列為瀆神之舉。與安那塞葛拉斯相比較,即可顯出蘇氏與這些自然哲學家徹然不同,而柏拉圖的〈蘇格拉底辯辭〉也顯示出蘇氏是對天文學沒多大興趣 (9)。在這疑點下,蘇氏是否另有被控原因則不是沒有可能。本文在稍後會嘗試處理這問題。

蘇格拉底的史學困難初步疏理
對蘇格拉底的研究一直存在極大的困難,就是我們很難清楚確定蘇氏的真實面貌是怎樣的。羅素(Bertrand Russell)就曾在他的《西方哲學史》中說:「蘇格拉底對於歷史學家來說是一個難題 (10)。」就如孔子與耶穌一樣(雖然我提過對他們的比較不是必要),蘇氏是「述而不作」的人物。蘇氏既沒有自己的著作,我們只好從其他人的著作中認識他。蘇格拉底的言論主要見於他的得意門生柏拉圖所寫的對話錄。然而,柏拉圖不純乎是一位歷史學家,他同時是一位思想體系完備的哲學家,更是一位才華橫溢且富想像力的散文作家 (11)。如此,在柏拉圖對話錄蘇格拉底口中的思想,很多其實都是柏氏本人的思想,這一點就不足為奇。他富想像力的寫作才華也使人懷疑對話錄中的是柏拉圖創作的蘇格拉底多於是歷史的蘇格拉底 (12)。要把柏拉圖對話錄中所有歷史的蘇格拉底分辨出來殊不容易,但由於本文的範圍限於蘇格拉底的審判,我們可以在這範圍中對「歷史蘇格拉底問題」作一初步的疏理。蘇格拉底的審判沒有留下官方的文件記錄,後人主要視柏拉圖的〈申辯篇〉(即鄺健行的〈蘇格拉底辯辭〉)或蘇氏另一第子色諾芬(Xenophon)的〈申辯〉和〈回憶蘇格拉底〉作為這次審判的記錄 (13)。但問題是這兩種文獻的可信性有多高呢?

這兩種文獻那一版本較為可信,存在著爭議。學界中曾有認為色諾芬所言盡皆可信的傾向,原因是覺得他缺乏想像虛構事物的聰明。這種看法實在和人們基於柏拉圖的才華而懷疑他對蘇格拉底的記載相映成趣。但就像羅素在《西方哲學史》所說:「這是很靠不住的一種論證方法。一個蠢人複述一個聰明人所說的話時,總不會精確,因為他會無意中把他聽到的話詮釋成他所能理解的語言。」他更打趣的說:「我就寧可讓一個是我死敵的哲學家來複述我的話,而不願意讓一個不懂哲學的好朋友來複述我的話 (14)。」如此,色諾芬的記錄就不一定比柏拉圖的可信。而且,如伯奈特所評論:「色諾芬給蘇格拉底做的辯護真是太成功了。假如蘇格拉底真是那樣,他是決不會被處死刑的 (15)。」﹙《從泰勒斯到柏拉圖》第149頁﹚色諾芬的寫作動機也受到質疑,施萊爾馬赫(F.D.E.Schleimacher)指出色諾芬寫作〈回憶蘇格拉底〉只是為了捍衛他的老師 (16)。至於柏拉圖的〈申辯篇〉的記錄其實很有可能近於事實。首先,〈申辯篇〉是柏拉圖的早期作品,學者長期深入的研究指出柏拉圖的早期對話錄主要是記載蘇格拉底的思想言行,故可以視為研究蘇氏的可靠文獻 (17)。另外,由於〈申辯篇〉的成書不過是蘇氏死後幾年的事。許多雅典人都是這場審判的見證人,對當時蘇氏如何答辯不可能完全忘記。如果〈申辯篇〉過份虛構,必定遭到責難。雖然柏拉圖很可能經過藝術加工,但蘇氏在答辯時的語氣神態應該是忠於事實的。同理,辯詞的內容也很可能近於事實 (18)。如此,本文把柏拉圖的〈申辯篇〉作為主要文獻依據是沒有問題的。況且,詮釋作為典範的蘇格拉底的價值未必亞於重構「歷史蘇格拉底」的價值。在討論中能初步疏理歷史問題,而又將重點放在詮釋作為典範的蘇格拉底的內涵,是本文的重要目標。




注釋:
1.其實這種轉向可追溯到蘇格拉底以先的智者運動。但蘇氏卻和智者不同,他能提出比較完整的哲學主張,如「德智合一」,而其第子更開創以後諸學派,承繼這種哲學轉向的精神。因此,把蘇氏視為這轉向的代表人物是可以的。關於各史家的大致看法,見:范明生,《蘇格拉底及其先期哲學家》,(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2003),頁213注釋。
2.即一種主要透過發問,先釐清,再檢驗(指出矛盾)的探索真理方法。
3.范明生,《蘇格拉底及其先期哲學家》,(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2003),頁225,注1。
4.同上,頁226,注8。
5. 柏拉圖著,鄺健行譯,《柏拉圖三書》(香港:學津書店,1983),頁132
本文的人物譯名主要參考了鄺健行先生的翻譯。
6.〈蘇格拉底辯辭〉,載《柏拉圖三書》,柏拉圖著,鄺健行譯,頁9。
7. 柏拉圖著,鄺健行譯,《柏拉圖三書》,頁135。
8. 泰勒著,許爾 譯,《蘇格拉底傳》(臺北市:志文出版社,中華民國63年),頁106-107。
9. 〈從蘇格拉底之死看雅典的社會倫理與道德觀念〉,M. I. Finley撰, 呂健忠譯, 載《蘇格拉底之死-柏拉圖作品選譯》,柏拉圖著,呂健忠編譯, (臺北市:書林書店,中華民國80年) ,頁85-86。
10. Bertrand Russell, Th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New York: Touchstone, SIMON & SCHUSTER, INC., 1972), p.82.
11. Ibid. p.84.
12. Ibid.
13. 范明生,《蘇格拉底及其先期哲學家》,頁255。
14. Bertrand Russell, Th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p.83.
15. Ibid.
16. 范明生,《蘇格拉底及其先期哲學家》,頁231-232。
17. 同上,頁233-234。
18. 柏拉圖著,鄺健行譯,《柏拉圖三書》,頁137。

台長: 葉仔
人氣(3,14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哲學 |
此分類下一篇:蘇格拉底之死-詮釋蘇格拉底的審判及其哲學典範(下)
此分類上一篇:比較康德與孟子的倫理思想(下)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