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2-22 14:20:10| 人氣4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地景海景心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下午的一場約會,走在坊間裡看著人來人往,走走停停,想著自己的約會,是與家鄉的一場無語的對話。自家走到文化局,短短不到幾分鐘的路程,景觀不停在更換,人決定了這一切,時間給予換裝的機會,暫時停在紅綠燈的閃爍下,等待也是思考的開始,一條路是生命的生、老、病、死,無動於生活裡,我們踏著平穩的腳步走過去又走過來,等待更多的人加入之後,商圈文化漸漸形成,學校不只帶來學生,更帶動買賣的人潮,既有的生活演化,一步一步地展開應有的生活演替,我們不是一個商品,來了,帶來金錢而已。
  一條街自由地變化,沒有人可以決定它的命運,因為我們只是利用,但是她還是存在著,每一個時代的記憶是片斷性,時間才是這條街路最好的證明,我們給予一個空殼子,裡面永遠裝不滿,有一天,她還是存在。文化之路與自然資源有如街路與人兩者,形同陌路嗎,還是最佳的朋友呢?我不敢輕言斷言,因為文化人的出現似乎阻斷一些即有的資源空間,玄武岩是文化的一部分嗎,還是屬於她自己所有,我們人類的存在只是藉她來說話,藉她來生存,之後常民的出現,不是重新構築人與自然的觀念,重點在自然主權已被剝奪了。當生活的部分腳步已不在,是該還原這些資源的時候,我們不是想著如何保護、保存或是回歸原本的樣貌,石頭與常民的步調雖不在繼續走下去,但是她依然存在,是內心還是外牆,再多的資源不夠用。
  這場座談有幾個現象,自然資源與人類可以共生嗎?人類只是暫時的使用者,未來這些資源還是會還原該有的原貌?註冊這些資源可以落實保護嗎?人類的本質、價值觀又何在呢?幾個面向,最終還是現在可怕的人類,兩種聲音,一方出現是無奈,另一方則是對自己文化的灰心,想想,這些在台上的學者昔時裡也是常民的一部分,一塊島嶼的民族性是深根的,從自己的角度來看自己,而不是像自命清高的表態抱怨,不懂的是受過一些教育的催代之後,這群人開始厭惡自己的家鄉的人、物等,可悲的是自然資源好像是一位永遠的旁觀者,看著人類不停在吵架。
  世界上有許多認證,自然資源也被納入法規的束縳裡,時代不同,回溯過去,人與資源才是最自然的共生,現今,大談全球化、世界化等國際觀,試問,我們給了自己什麼呢,一堆不必要的法令,物質已不能滿足自己,無辜的玄武岩等主元素,已被冠上商標,是商品也是品牌,我們在爭取之餘,往往失去反思自己的內心,自古以來,自然資源一直存在著,如果真要給她一個商標,是時間來決定,好嗎,您又是怎麼認為?
  歸納以上,地景是屬地面,海景是屬海上。石敢當、魚灶、老房子、營舍、灰窯場、菜宅、石塔等地景;石滬、格仔厝、導航塔、珊瑚等海景,這些資源,有的經過人類的轉化後形成一種實質象徵,有的則是保留原有的樣貌,形成原有的本質意義,總言之,物質文化的種種現象一一在這裡看見了,而您的解釋又是什麼呢?

台長: 菊裡青年
人氣(4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