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8-31 14:25:51| 人氣591|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夢與現實連生的枝椏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今年夏天南部某學院邀聘講述「台灣文學與中國文學」課程。筆者建議是否可以「電影」為核心,延伸探討與文學相關的跨領域。結果在保守的教學會議中未能獲得認可。「電影」是影象的一部分,影象的紀錄自攝影術發明迄今一百五十年,「電影」是百年來動態藝術形式的新文本。不論影象或電影在台灣的國民教育課程上,一向缺席。

廣義的影象,包括個人肖像、家族合照、政治事件、歷史鏡頭、自然景觀、運動、科學、音樂、人文、天文、水文、藝術、紀念報導、電影、電腦複合、虛擬拼貼、醫學內視…等,舉凡所思所見,幾乎皆能透過攝影掃描器,紀錄呈現影象,影象的內涵,可說是最豐富的教育啟發資源。

一位教師提示一張「台灣梅花鹿」的相片,就可以引導學生瞭解、收集、陳述梅花鹿的復育、生態、習性,四百年前台灣西部平原鹿群活動的蹤跡,梅花鹿捕獵的經濟效益,鹿皮外貿比重與鹿隻遞減,瀕臨絕種。一張「糖業株式會社」的相片,同樣能夠啟發學生研究日治台灣,傳統糖廍如何被大量爪哇蔗種引進,及工業製糖規模所取代,糖的甜蜜,隱藏台灣傳統農民被壓榨的痛苦。一張由外國人百餘年前拍攝的「平埔族婦女與小孩」的相片,就多少能彌補目前台灣人不知自己血統淵源的迷失,平埔文化雖已漢化,但是殘存的容貌,遺傳特徵、語彙、宗教信仰、飲食…等元素依然滲留在台灣人的生活裡而不自知,這種抽象的情愫,經由相片上影象的實存認知,是最佳的具體落實認同。

克服文字的抽象與概念,影象是最直接的證據。每位小學生,嚐試從自己的家族肖像開始敘述、紀錄、建構自我歷史的訓練,可以收集家族歷來居住過家屋的相片,理解家族遷徒發展過程,可以比照自己居住過的鄉城,不同年代同一個熟悉角落的相片,探尋自我成長的軌轍,由自我開始配合「影象課程教材」的輔助,確立環境、國族、生命主體的意識。這是歷史情感的萌芽。

「假如教室像電影院」,早已喊過多年,幾乎是被遺忘的口號!「電影」絕對是最吸引學生的教材,課本資料背誦困難,電影英雄典範總是深刻腦海。假如九年義務教育,設計課程每週觀賞一部電影,每位學生要繳觀影心得,由教師引導口述影評,參照相關資料,不但能學以致用,啟發組織思考能力。或許經由百部電影課程薰陶之後,未來的電影導演、影評人、編劇、演員的新生種子,都已默默滋長其中了。

電影課程的教材,可委請專家按學童能力分齡選片編輯,教育部統籌協調支付影片教育版權費,各校原先「電化教室」設備充分運作,課程就能順利進行。電影科系畢業生,面臨電影製片業蕭條,能到各級學校教導「電影課程」,專長適任,師資無缺,就業問題解決,又能提昇整體國民觀影水平,日積月累,電影發展環境隨著國際視野拓寬,自然能逐漸獲得改善。

神話是沒有影象之前的傳說,傳說中有民族的夢與現實之間的隔阻。影象紀錄發明之後,電影重現人類的夢與現實。夢與現實的連接,解決神話傳說中宿命的困境。

影象萌芽夢與現實連生的枝椏。電影是枝椏交錯的密林。

台長: 木能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591)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