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9-30 13:10:51| 人氣35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冰天雪地的學習經驗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二000年六月至十二月,筆者有幸到美國華府喬治華盛頓大學(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艾利爾特國際事務學院(Elliott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席格爾東亞研究中心(The Sigur Center for Asian Studies)擔任訪問學者,展開自夏季到冬季之學習生涯。

首先於七月初拜訪甫自密西根大學返回華府之該中心主任布魯斯.狄克森先生(Bruce J. Dickson),向其報告並討論為期半年之專題研究計劃(研究期間共三次與主任面談訪問)。此外並與何漢理院長(Dean Harry Harding)預約拜會時間,於七月底始得見面致謝、報告訪學計劃,並就研究專題之內容請其惠賜意見(研究期間共二次與院長面談訪問)。

訪問學者學術地位相當於該校教授,故通常申請該校訪問學者須具備博士學位者、或具該研究領域特殊經驗者。於該中心擔任訪問學者,可獲分配一間獨立或兩人一間之獨立研究室以供閱讀資料、撰寫學術報告等學術研究之用。每位訪問學者每月可於該中心之自設小型圖書館內複印資料兩百張(免費),如超出此限則另依每張計價收取影印費用。該中心均會於每位訪問學者到校之初,辦妥一張該校之身分證,可用之於進出該校圖書館,每次借書可借廿五本以上(由於該校圖書館已與遴近之美利堅大學、喬治梅森大學連線,故可於任何一校借閱書籍資料,身分證亦可用於館際合作之學校借書認證。),並可免費使用該圖書館之電腦室。

席格爾東亞研究中心內另設有「中國政策計畫」(China Policy Program)。指導者為沈大偉教授(David Shambaugh),渠為前任東亞研究中心之主任。東亞研究中心近年來已有多位來自大陸之解放軍大校級軍官在沈大偉教授主持的該項研究計畫資助下,赴該中心訪問。沈大偉教授邀渠等參與其於一九九九年於喬大新開之「中國解放軍之研究」課程中討論,並與該批來自大陸解放軍訪問學者互動頻繁。故該中心近兩年來之訪問學者主要來自沈大偉教授主持下的「中國政策計畫」,另餘者為直接向該中心自行申請者,沈大偉一直想促成兩岸軍人於該中心進行非正式之交流。

根據觀察,近年來大陸申請至該中心為訪問學者人數有逐漸增多之趨勢。除解放軍系統可獲「中國政策計畫」資助來訪之外,大陸其他學術單位亦有申請至該中心擔任訪問學者。舉例而言,同時期位於東亞研究中心之研究室的隔壁,即為任職於大陸軍事科學院之解放軍大校軍官王保存(男,年約六十歲),及另一解放軍陸軍大校華留虎(男,年約五十歲),正對門為大陸復旦大學國關系畢業,目前於威斯康辛大學任教之王建偉(男,年約四十五歲),另一位為大陸北京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錢立偉(男,約四十餘歲,甚少到研究中心,其為美國福特基金會補助)。

在研究期間之尾聲,於十二月十九日經席格爾中心之安排,在其會議室進行一場非正式之論文發表會,將此一期間與美方學者交換意見之心得,以書面方式提交,並發表簡短之說明,接受與會學者之詢問,包括在喬治華盛頓大學進修之大陸學者,都踴躍出席發問,側重點在於一個中國問題(大陸學者稱原則),美方之角色、臺灣之反應,新政府成立之後對於兩岸關係之作為,小三通政策之影響等。大陸學者砲火猛烈,職已視情況於會議中作適時必要之簡短說明,正如狄克森主任所說,我以正面而積極之立場說明或澄清我政府大陸政策之基本立場。方其時,華府初雪,在研討會場外,正飄下細細之雪花,其景象,和個人第一次二個多小時皆以英文回應、發表之經驗,都令人難忘。

華府的冬天,大抵是零度左右,因為租住公寓暖氣不足,晚上在工作室中是裹著大衣打字,一篇篇報告及論文都是在晚上慢慢打完,校對及定稿,此時所完成之報告,可謂字字都有寒冷之味道。
***********
圖左第二位
即為大陸解放軍大校華留虎

台長: 李銘義
人氣(35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