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1-03 18:57:07| 人氣9,997|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蛋蛋奇癢難耐 恐為皮膚癌作怪 /愛滋感染 台灣每5小時新增1名/腦中風照護學問大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蛋蛋奇癢難耐  恐為皮膚癌作怪

名為「乳房外柏哲氏病」的皮膚癌,罹癌部位呈現藍紫色(左上圖),下方小圖為初期如皮膚癬的症狀。(記者謝介裕攝)

誤為濕疹 自行抹藥導致癌細胞擴散

記者謝介裕/南投報導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dec/31/today-health1.htm 「LP」癢不停,不見得僅是一般皮膚病,可能是皮膚癌作怪!

南投縣竹山秀傳醫院近日發現一名7旬王姓老翁的睪丸及肛門附近,罹患一種罕見的外陰部皮膚癌,病名為「乳房外柏哲氏病」。由於老翁就醫前,誤以為是濕疹,自行塗抹成藥治療不當,導致癌細胞有擴散之勢,經切除後,病情大致獲得控制,但是否根除?有待進一步觀察。

竹山秀傳醫院皮膚科醫師張智博指出,這名7旬老翁就醫時主訴睪丸附近的皮膚非常癢,請他脫褲檢查後發現,從肛門至睪丸附近的皮膚,約有5公分大的面積不但紅腫,甚至有流膿、出血情形,立刻為老翁進行「切片」病理檢查,確定是罹患「乳房外柏哲氏病」的皮膚癌。

老翁表示,從出現不適症狀到就醫,至少有2年時間,剛開始,不太癢,因此他以為是一般皮膚病,或天氣太乾燥,引發的皮膚炎,並不在意,前往藥局購買藥膏塗抹。不料,症狀非但沒改善,且隨時間愈久,「癢」的程度也愈嚴重,幾乎到「坐立難安」的程度,才來看醫師。

張智博醫師說,還好老翁罹患的皮膚癌還沒有引發併發症,經切除罹癌部位後,應該可以痊癒。

依目前醫學而言,還無法了解患病原因是否與家族史、基因遺傳有關,僅能以「偶發性病例」視之,但治癒率也相對較高,但患者仍須每3個月回診追蹤一次,因此他也呼籲社會大眾若長期外陰部或陰囊有搔癢情形,最好能找專業醫師診斷,以免延誤就醫,造成更大的傷害。

小醫典/乳房外柏哲氏病

資料來源:張智博醫師整理:記者謝介裕

「乳房外柏哲氏病」是一種罕見的皮膚癌癌前病變,男女罹患比例約1比4.5。

此病多半以濕疹型態,生長在女性乳頭及乳暈附近,濕疹後來會形成一片邊緣有硬皮的傷口,易讓女性朋友誤以為是一般濕疹、黴菌感染、陰蝨或癬,其實有時可能是罹患乳癌的徵兆。

男性則易發生在睪丸至肛門外陰部位,且以50歲以上年齡層居多,若未及時就醫,輕者會影響男性性功能,嚴重者可能併發前庭腺、尿道、膀胱、前列腺等癌症。

不管男性或女性,一旦乳頭或外陰部出現持續性紅腫、不明分泌物,以及搔癢、或灼熱感的硬皮剝落時,一定要儘快就醫診治。目前病因不明,萬一不幸罹患,除手術切除病灶外,也可利用「5-fluorouracil」或「imiquimod」等藥劑治療。


愛滋感染 台灣每5小時新增1名


記者徐夏蓮/台中報導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an/3/today-health5.htm
台灣露德協會秘書長徐森杰指出,台灣去年新增近1400名愛滋感染者,平均以大約每5小時新增一名感染者的速度在成長,累計全台愛滋病毒感染者逾1萬8000人。

徐森杰指出,根據調查,每9名感染者中,就有一人在看病時,被排斥,排斥的原因包括:有外傷要求感染者自己回家處理、公開大聲討論病情讓感染者難堪、被醫護人員趕出診間要求自己上網查資料、開刀被拒絕、抽血檢驗時,要求另外排隊等。

調查也發現,每5名感染者中,就有一人在非自願的情況下,感染身分被曝光;每5人中,就有一人處於失業狀態;每4人中,就有一人因身分曝光,面臨工作難題,包括老闆強迫離職、擔心體檢、體力及精神不佳等壓力。

他指出,每3名感染者中,就有一人很擔心性伴侶會揭發自己是感染者的身分,暴露他們身分的人,以一般朋友最多,其次為醫生與公衛護士、保險業者、伴侶及家屬,顯示一般大眾較缺乏保護愛滋感染者隱私權的觀念,感染者的身分一旦曝光,將影響感染者既有的生活支持網絡與人際關係。

另外,每兩名感染者中,就有一人感覺孤單;每3人中,就有一人睡眠品質不佳;每4人中,就有一人過去半個月情緒不穩定;每5人中,就有一人近半年靠著使用藥物來釋放生活壓力;每6人中,就有一人需要協助;超過3成的感染者目前處於獨居狀態。

感染途徑中,性行為沒有戴套佔84%,口交沒有戴套佔44%,使用非法藥物後從事非安全性行為佔6.3%,共同針具或毒品稀釋液而感染者僅佔0.7%。

 
腦中風照護學問大

文/王崇仁(作者為振興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an/3/today-health2.htm
平常注意血壓、血脂等控制,有助於防範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發生,但如果不幸中風,對患者及家屬都是極大的挑戰,尤其是照顧高齡中風病患時,更需要對照護方式多一些了解,以便和醫護人員合作,妥適照顧患者。

●常有家屬面對醫護人員告知,需要採取「鼻胃管管灌」進食方式時,感到疑惑或不能接受,其實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避免發生吸入性肺炎及患者進食不足,因此請家屬不要遲疑。

●病患在加護病房治療時,可錄製家人至親的聲音、宗教音樂或病患原本喜愛的歌曲,委託護理人員播放。

●加護病房會客時段,請家屬把握時間為家人做肢體及臉部肌肉關節運動,不要忽略手指與腳趾。

●中風導致肢體活動障礙時,千萬不要忽略老人家原有的關節病變與骨質疏鬆程度,家屬要主動向醫護人員提供相關訊息,避免二度傷害。

●復健療程往往非常漫長,應遵照復健師的指導循序漸進,不能好高騖遠,以導致患者產生挫折感,進而加重中風後,憂鬱症的程度。

●鼓勵開口說話,儘量不要以聽不清楚,或聽不見,來打擊患者的信心。

●盡可能以被動方式鼓勵患者站立,這樣做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及大小便順利排除,更重要的是,可提升患者的成就感。

●白天盡可能脫掉帽子、圍巾、腹圍、襪子等,讓患者可分辨晝夜的生理狀況。

●鼓勵晴天時,戴上可以擋太陽及保護眼睛的帽子,在清晨及傍晚外出時,曬太陽20到30分鐘,這樣做,可以增加患者的身體抵抗力,同時有益於改善骨質疏鬆。

●住院期間,請家屬學會拍背、袪痰、身體清潔,及替合併有糖尿病的中風患者打胰島素針的技巧,儘可能陪病人去復健單位,學習居家物理及職能治療方法,以利後續長期照護。

●記住病人出院日期,以利往後申請診斷證明,或相關鑑定的依據。

●在病人面前,盡量談一些愉快的話題,避免患者煩惱、憂慮或擔心,以減輕中風後的憂鬱症程度。

●合併有糖尿病、高血脂、痛風與高血壓病史的中風患者更需要注意體重控制、進食狀況及活動能力,請家屬固定找一位可靠的營養師,做正確的營養諮詢。

●高齡長輩罹患中風(腦血管堵塞或破裂)後,直系晚輩務必特別留意自己的健康狀況,有許多醫學文獻證實彼此間的關聯性。

 

 


 

台長: 司佳
人氣(9,997)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Justy
要好好照顧身體阿!!
2010-01-04 07:04:41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