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12-25 04:36:00| 人氣2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從《殺人計劃》到國片無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瞿友寧導演的《殺人計劃》終於被排上院線了,我還記得去年金馬獎影展時我問他,「這部片何時會上啊?」他笑得很尷尬。今年這部片終於上檔了,根據某報記者報導,《殺人計劃》是今年國片最賣座的電影。
同樣是講兩個女孩子的感情,同樣有死人,韓國片《斷魂梯》就比《殺人計劃》好看好懂得多了。當然,《斷魂梯》沒有一個即將消失的寶藏巖讓人憑弔,但請問,除了對都市計劃有興趣的人,誰花錢進電影院是為了看一個過去曾經存在的違建群?如果對城市過去存在的建築有興趣的人這麼多,為什麼四號丶十四號公園預定地被拆除,沒有被拍成電影?
《斷魂梯》有的是大眾有興趣的恐怖片原素,有的是學生生活裡大家都有經驗的校園傳說、女孩子圈圈裡的競爭與嫉妒,這種種加在一起,足可以引發觀眾對於這個議題的認同與思考。而《殺人計劃》呢?兩個女孩在一起,一個即將被拆除的家、工人階級的父親、老兵爺爺,對了!還有那個停不下來滴水聲,再加上有如張震在《臥虎藏龍》裡羅小虎一般的許紹洋。這些原素究竟如何讓人想到青春的壓抑,可能瞿導很清楚,至我只有被那不停地滴水聲逼得我一直想上廁所。
而《殺人計劃》的上片,絕對跟《薔薇之戀》的受歡迎有關。但我實在受不了台灣這波拿日本漫畫來翻拍的風潮了,不是翻拍日本漫畫不對,而是一個導演如果連有清楚的分鏡表在手上,還不能拍出好的作品,市場裡有的是豆腐,他們該自己買一塊來撞撞。但不知為什麼,這些照著日本人畫好的分鏡表拍攝的導演,突然間隨著戲的受歡迎,彷彿就成了一個大導演。而大導演就絕對能拍出好電影嗎?有部片叫《千禧曼波之薔薇的名字》,這是部藝術片,還是賣座片?還是連電影台都不怎麼播的片子呢?
如果對我說的這點有疑問,我可以提出另一個問題供大家參考。《流星花園》的導演,為什麼拍了一不拍二?暴龍很麻煩是一回事。完全沒有分鏡表的《流星花園二》,是否能拍出如同一的鏡頭,這可能是另一個問題。
台灣電影自新銳導演之後,慢慢地開始向得獎靠攏(得獎喔!不是藝術喔!藝術是給那些得不了獎的人說的),商業被擺到什麼地方,只有問導演跟輔導金了。但電影始終是商業,而全台目前唯一的賣座導演朱延平卻被放在很遠的地方。
別的不說,導演跟工作人員,甚至演員都可以為藝術而犧牲,分文不取,但叫場地、燈光、化妝師、造型師都不收錢,這就有點過分,而且不可能了。最起碼拍電影用的膠卷、DV帶,總要用錢了吧?戲院放片也要用電、場租、人員,這些都是錢。更別提宣傳時用得到的大圖輸出、記者會場地、首映場地,媒體連絡的郵費、電子檔寄送的網路費用,還有劇照的沖洗等種種費用。為了支付這龐大的費用,電影當然該以賣錢為主。
好吧!說到錢太俗,電影是第八藝術咩。
但試問一個地方出現了一大批梵谷,這到底是正常還是異常現象?
麥田是正常現象,它出現在世界上適合種麥的地方。而麥田圈是異常現象,它只有出現在某段時間的某些地方,而台灣今天出現了一堆得獎與想得獎的導演,難道是在証明台灣是外星人的殖民地嗎?
而全台的民眾難道都是電影學院的學生,平常最常看的是藝術電影嗎?
如果是,為什麼今天戲院會變成泛美國電影的天下?
《殺人計劃》好不容易上片了,但它是不是在宣告國片已經被殺,只有接下來的時間能告訴我們。

台長: oshiva
人氣(2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