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10-13 18:39:32| 人氣8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恐怖主義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恐怖主義所包含的乃是,一連串企圖在人群中散播恐怖、驚慌與破壞的活動。這類活動可由個人或團體進行之以對抗或支持國家。暴力的比重通常不一,表面上似是任意而為,其實卻有其縝密設計的象徵性:由攻擊某個目標以傳達某個訊息給其他大眾。由國家或右翼恐怖團體所為之暴力活動是不具名的,其目的為轉移部分輿論以支持法律與秩序的恢復,和支持其鎮壓手段;同時摧毀其政敵之有形的力量,並恐嚇他們實際上與潛在的支持者。而左翼團體的暴力活動通常是“具名的”(signed)。其目的在喚起輿論正視“體制”(system)的不公正,並對可恨的體制代表人物及其跟班加以“懲罰”,以及擴大其組織的政治支持和/或防衛。而其最終目的在於形成足夠的支持以推翻政權,或者至少製造革命情勢。至於過渡階段的工作可能是揭穿政權的“法西斯面具”,以及向大眾顯示政權的壓迫事實。

國家或反國家的恐怖主義,應當按視為在有選擇餘地下的一種理性行為:因為它暗示著雙方都缺乏廣大的支持,否則將會採取其他不同的政治手段。而恐怖活動確實是製造必要支持的捷徑。社會政治性的恐怖主義在民主國家或非民主國家中都可能出現;而出現於前者的頻率更大,因為在此種自由氣氛下恐怖組織較易產生,而且其出現的時刻往往無法預期。當然,在非民主國家中,也許國家機器本身就訴諸恐怖活動的手段。無論如何,假使改革缺乏和平方案,將可能導致情勢的激進化,並促使某些反對者採取暴力的秘密活動。

恐怖主義的成因不只一個,有幾個條件及決定因素應當提及。就國家恐怖主義而言,最重要的因素在於支配團體欲鞏固其權力以對抗日益高漲的反對勢力之意願與決心,即使運用暴力亦在所不惜。就社會政治性的恐怖主義而言,則是由於群眾的被動性及菁英的無動於衷,而無法獲得對激進改革的足夠支持。然而,恐怖主義絕非僅是動盪不安下社經情況的反映,而更常常是政治計畫的產物。不論是國家或反國家恐怖主義,恐怖主義者所追求的是政治目標。

根據不同的目標,恐怖主義可分為數個類型:鎮壓型(repressive)、革命型(revolutionary)、分離主義型(seccessionist)。另外可能提到的則有國際恐怖主義——雖然有些不恰當——因為這些團體活躍於國際舞台上。他們誇大自己的困境以獲得國際的注意、認可與支持(例如巴解 PLO 的某些分支,亞美尼亞人 Armenians,以及南斯拉夫的 Ustasha 等)。然而,大多數的恐怖組織乃產自當地,例如愛爾蘭共和軍(IRA),德國的“紅軍團”(Rote Armee Fraktion),義大利的“赤軍連”(Brigate Rosse)和新法西斯的“新秩序”(

Ordine Nuovo),法國的“直接行動”(Action Directe)及巴斯克(Basque)的 ETA*。其根源及目標原是“民族性的”(national),雖然可能享有某些互援的“國際性”(international)支持。

基於現代國家優勢的科技力量及民主國家的正當性,政治性恐怖主義常被認為無法成功。然而,國家恐怖主義卻能獲致重大效果,而對抗非民主政權之政治性恐怖主義也能嚴重地削弱極權勢力(雖然為了求取勝利,恐怖團體必須將本身轉化為游擊隊)。

即使行動失敗,恐怖主義仍不致徒勞無功。在政治競爭的動力、國家的結構、公民與行政體制之間的關係方面,都將因此而達到某種尚無法估計其程度的改變。職是,政治性恐怖主義將繼續成為那些既無能為力,而又毫無可能性,以及沒有耐性運用其他手段以追求其目標或執行其策略的團體所不惜使用的利器。

譯註:

Basque係西班牙東北部鄰近法國的省份。該地民族主義的情緒高昂,雖於1980年獲得地方自治權,但是巴斯克恐怖主義者仍繼續活動,要求全面獨立。


台長: gigiboy
人氣(8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