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04-28 08:39:41| 人氣21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以人文之名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好,現在把窗戶半掩,燈光調到集中,書房必須呈現一種樸素而微溫的色調。最好放點音樂,那種適合夜晚聆聽的Bosa Nova,但是音量不准大過於隔壁室友敲鍵盤還是看小電影所發出的雜音。這樣還不夠,還要擺上一杯涼酒......」你曾經也這樣過嗎?一切情境許可以後,才甘願坐下來讀一本「人家」推薦的書。但是書還沒翻到第二章,就敵不過醉意倒在案前。隔天,繼續在課堂上瞌睡,繼續通緝那本「我真正看得下去」的「課外書」。

§情境

我們經常把自己侷促在一個框架中,承諾自己在什麼樣的情境裡頭應該做些什麼事。我們是醫學生,就該有什麼品味的穿著、戴哪一種鏡框用哪一款手機。我們看似用自由意志進行挑剔,實際上卻不折不扣地努力逢迎社會正面價值觀對於我們的期待。大學聯考前我們一再評估自己「進道」的實力,大考後選填「志」「願」,然而面對這個表面上懸壺濟世好像很風光很道貌岸然,實際上卻苦澀不堪的職業,我們真的有過那麼一絲地義無反顧嗎?
讀了幾年,才發現醫生不是人人稱羨的行業,很少人是用「浪漫情懷」去成全那七年。糟糕的是如果我發現自己就是那麼遊戲人間,不是那麼容易妥協的人,以後還得穿起白衣在病人家屬面前盡一切「告知義務」、「實踐同理心」那怎麼辦?
我們在體制裡對於課業,對於未來的職場,甚至對於我們四周各種臉色所許下的承諾,可真是一點也不情願!
沒有人要求我們該怎麼做。重點在於,普世價值已經儼然然匯集成一股激流時,我們要成為洪流砥柱還是救生艇?當我們願意坦率承認「沒有一種生命的選擇低劣於另一種」,也就是對與錯已經不再那麼重要時,我們該如何自處?如何抓住一條簡單而粗礪地繩索前進?
有人開始高喊「醫學生要培養人文素養」!似乎為茫然的醫學生找到一個靈魂的出口。

§軌內軌外

怪哉!這些以往在醫學院內中被視為出軌的人物或活動,竟然變得重要起來。醫學生要很懂得生死觀,醫學生要會寫作,醫學生要會欣賞音樂,醫學生要會評論電影要......。結論好像是醫學生什麼都得要會。
陽明十字軍、中山杏園社、高醫阿米巴都辦了「以人文之名」的營隊;北醫醫研所籌設「人文組」;中山醫編起醫學人文學術期刊;《醫望雜誌》停刊又復刊,在在宣示著「人文」的必須和迫切。但是說難聽一點,好像醫學生先是忘記自己一名「人」的身分,在鎂光燈下勉強裝回肢體,卻又被要求成為一名無敵鐵金剛一樣。我們被迫在激流中攔截那名為「人文」被染了顏色的涓滴,做得到嗎?
「醫生要有人道情懷」、「醫生要參與社會」......醫學院開始開設服務教育社會工作的課程,開始訓練醫學生克制生存權力和慾望。像繳械一般,好個尷尬的角色。
問題也許出在百年前實證醫學貶抑理念式的思考;或者也在於,醫學教育體制從來沒有將人文的精神內化,以至於「人文」被當成失而復得的寶物一般對待,被高喊過頭。

§人文無用如水

從理想主義中猛然覺醒,發現自己必須具備多一點現實感,我們選擇對抗教條,選擇犬儒。爾後當人文、當史懷哲精神反而變成教條,崇尚「人文精神」的人,竟然好像變得很鄉愿。被揶揄被調侃是司空見慣的事。即使今天週遭並無惡意,從事人文活動的人,或是醫學生,也許哪天卻便開始出現被指涉的妄想、做作型人格違常。
也許我們該談談人文到底是什麼?如同天體運行被稱之為天文、河湖江海被稱為水文,我們還要那麼護衛「人文」的價值嗎?人的活動,諸如吃飯睡覺打呼拉屎,難道就不是人文嗎?
九二一大地震過後,詩人瓦歷斯‧諾幹在作品裡提到「我希望詩無用如水」。詩人藉此反映當生存都還是問題時,人的精神活動如同水一般為無用的長物。但是水難道沒有它的必要性?
今天醫學院裡的人文也是如此。如同水之必要,卻無須被誑,被過度吹捧。

醫學週要辦書展,我「依囑」列書單寫短論,一時無法下筆。「醫學生該讀些什麼?」在這其實人人各取一瓢飲的年代,主辦人、我、和一些敏感的人也許已經開始擔心標籤化的問題。然而我還是得用最陳腐的方式,用小眾觀點去強姦多數人的自由意志(這年頭小眾開始代表真理了?),還是得很專斷地把這些暢銷或滯銷的書分類上架供大家購買或只供瞻仰。如果他們立在我們的書架上,能發揮那麼一點小小作用,在我們一生中,不見得能超越一時的興趣與價值,只需防止萬一的精神破產,那也就夠了。
以人文之名,我們消費的還是自己無心而粗糙的文化生產。以人文之名,我們所展現的依舊不是自信而是奴性。
我們實在應該感到抱歉。

(寫在醫學週書展之前)

台長: 吳易叡
人氣(21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