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5-12 21:12:12| 人氣8,337|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日治時期公共建築系列之十八_台北市廳舍與消失的高塔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台北市廳舍_1940  資料來源_臺灣記憶 http://memory.ncl.edu.tw/

  行政院大廈在日治時期為臺北市役所,臺北的發展在1920年為一轉捩點,臺北改制為市,因而開始籌設市役所。原先為磚木造,至1937開始興建新廈,至1940年底才告竣。利用原城北小學校基地而建。戰後這座建築曾改充為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1947年作為省政府辦公之所。當1959年省府遷到南投中興新村之後,才改為行政院。   

資料來源:行政院(原台北市役所)-數位典藏與學習聯合目錄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Exhibition/Detail.jsp?OID=3140316

 

  台北市役所的設計者是總督府營繕課的井手薰,由台灣的營造廠承做。承攬這座巨大工程的營造廠商為大同公司前身協志營造廠,主持人林尚志(舊名林堤灶)先生,協志營造廠在戰後轉型為電氣及鐵工廠,製造大同馬達及電扇、電冰箱。因為協志營造廠曾承包總統府正後面的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頗獲好評,才得以承攬台北市役所這項公共工程。

 

  台北市役所新大廈落成,費時三年四個月。當時基地面積為7441,為四層建築,局部設置地下室,總建坪為3371。此為日治後期所建的少數大型政府辦公大樓之一,每層樓面積都達一千多坪,展現當時之現代建築設計潮流,設計頗為新潁。平面呈日字型,四周為辦公室,中央為集會堂 。中央大樓入口大廳為四層樓,其餘為三層樓。

 

  平面雖仍為古典的對稱式平面,但造型頗有新意,主入口正立面有一對巨大方柱,使用簡化的柱頭裝飾。內側設有迴廊,外側則突出陽台 。陽台轉角處作成弧形,強調水平流線型,皆三○年代現代建築常用之建築語彙。原來外牆貼褐色面磚,只有柱子與門亭為白色,為具有防空襲效果之所謂國防色面磚。

 

  大樓屋頂不再作古典的希臘式三角頂或圓頂,也不作尖塔,而是水平的屋頂,外觀特別強調水平線,室內牆面亦然 。這是日本國勢鼎盛時期(1937年)的建物,建築風格明顯受到當時全世界流行的現代主義的影響 。

資料來源:行政院院區開放參觀網路導覽

http://www.ey.gov.tw/ct.asp?xItem=23263&CtNode=215&mp=51

 

 

台北市廳舍新營工事計畫圖_配置圖  資料來源_台灣文獻館

 

 
台北市廳舍新營工事計畫圖_剖面圖  資料來源_台灣文獻館


台北市廳舍新營工事計畫圖_立面圖  資料來源_台灣文獻館

  由目前的建築物與舊照片來看,1940年完成的台北市役所廳舍數十年來在量體上幾乎沒有太大的變化,行政院所提供的網路導覽也提到「大樓屋頂不再作古典的希臘式三角頂或圓頂,也不作尖塔,而是水平的屋頂,外觀特別強調水平線,室內牆面亦然……」。然而對照國史館台灣文獻館所藏的一套「台北市廳舍新營工事計畫圖」就可以發現,其實在設計之初是計畫在中央入口興建一座高塔的,只是隨後施工時不知何因變更了設計而沒有興建。

  由這套圖面來看,台北市役所原計畫興建的日字型平面再搭配中央入口高塔,整棟新廳舍猶如是位在不遠處的總督府的縮小簡易版;而相較於最終興建完成的廳舍主量體,這座高塔不論是在立面設計或機能上,無疑都是整座建築中最具裝飾性的部份,在當時二戰初期的背景下,除了經濟因素考量的可能性外,聳立的高塔無疑是讓廳舍成為敵人空襲目標或標誌導引所在,種種一切或許也正是其最後在施工階段被捨棄的原因。

 
台北市廳舍新營工事計畫圖_中央部份正立面圖  資料來源_台灣文獻館

台長: MARK
人氣(8,337)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 個人分類: 舊建築的過去與現在 |
此分類上一篇:日治時期公共建築系列之十六:澎湖郵便局

美國黑金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07 09:22:4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