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8-08 02:57:27| 人氣3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隨記]雲門的「流浪者之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據說用了整整三噸的稻穀,才做出這樣的效果。

其實舞台上面可以很簡單地分成兩個部份,
一個是舞台最左邊一個理了光頭的人,雙手合十佇立不動,
一道金黃的稻穀自他頭頂傾洩而下。
這個人是「悉達多」,也就是釋迦牟尼。

另外一部份,就是其他舞者,
以各種動作表現人生的掙扎、力量、求道、解脫等等。

舞台上本來就鋪了一些稻穀,
舞者有時利用這些稻穀做出潑灑、汲取等等動作。
而一批舞者跟一批舞者的上下場之間,
還有一個人會拖著耙子在場上來回推出一條道路。

而在舞蹈快結束的時候,是幾個人手拿火盆出場,
後面跟著蒙著白布的人。
拿火盆的人把火盆端放在蒙白布的人頭上,
再拿走,蒙白布的人便由長跪而倒地,
接著再起身轉圈圈,每個人都一起轉圈圈時,舞台上方便有一長排的稻穀傾洩而下。

以象徵來說,一直站立不動的是佛陀,
其他的舞者則是求道者,是凡人。
地上的稻穀在潑灑、汲取的動作中可以借代為水,
在耙子先生出現時又可以視為土地,或是稻穀本身。
自佛陀頭上傾下的那一道金黃,既可視為相對於舞台上靜止狀態的水的瀑布,
也可以視為沙漏的沙,進一步借代為流逝的時間。
在流逝的時間中一直不動的佛陀,即可視為永恆的化身及其本身,
而與其他人表現的動態、跟地上靜止的稻穀並立而與佛陀做對比的話,
就可以視為一瞬即逝的人生,水流(稻穀)的靜與另一個水流(稻穀)的動做對比,
則有不斷流逝的「全部」(永恆)與片段時空的「部份」(瞬間)的意味。
最後大片大片流下的稻穀,則可以視為「均霑」的「法雨」,
所有舞者(除了一直站立不動的佛陀)的轉圈圈,
既可表示跳出輪回的「究竟涅槃」,也是表示「眾生皆大喜樂」的境界。
火盆的火,及倒地的蒙白布的舞者,也許可以用「薪盡火傳」來解釋吧。

若是以結構的方法來看這場舞,則很容易變得索然無味。
因為從二元的眼光來看,則這場舞的結構出乎意料地簡單。
而其內蘊的涵意也變得一望可知。
學妹說,她在開演後十分鐘就看出這場舞的結構及要表達的內容,
而且雲門的舞蹈動作及音樂表現缺乏震撼的高潮,
她覺得跟新古典不能比。
其實我在她說這些話的時候還很用力地思考很認真地看,
但是她一這麼說,我倒突然有點「確實好像是這樣」的感覺。
不過因為我看過的表演不多,也沒看過新古典的表演,
所以最後一句倒是無法置喙。

舞蹈全部結束的時候,耙子老兄又出現場上,
用耙子在場上畫出一圈一圈的螺旋圖案,一直畫了近三十分鐘。
也有去看的人,不知道有沒有想到他這麼做是什麼意思呢?

台長: 非也
人氣(3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