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7-17 22:59:22| 人氣1,11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Art in New York】紐約街頭的米羅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照片:米羅的〈月鳥〉

【Art in New York】紐約街頭的米羅
07/10/03 @ NYC

記得幾年前和那時還在加州的弟弟一同參觀紐約現代美術館 (MoMA) ;他很欣賞豎立在展覽會場入口那座有著兩隻牛角的可愛雕像,便想要與那件藝術品合影留念。我一邊由鏡頭望出去調整照相機角度、一邊用手指揮他往雕像站立;這時在一旁觀望多時的警衛終於忍不住,面無表情地提醒我們不要太靠近藝術品。突來的糾舉,讓我們覺得像是做錯一件大事般的感到羞愧。因此,當在紐約街頭再度看見一座和美術館內一模一樣的雕像時,不但訝異、更感到迷惑;同時想著:我是不是可以碰這座雕像呢?

博物館收藏了千古年來人類的文明。由專業人士的精挑細選下,藝術品一件件穿越時空、呈現在現代人眼前。在電腦控制光線、濕度的空間裡,藝術品受到最佳保護;在玻璃展示櫃中、或沒有多餘裝飾的牆面上,每件作品都是眾人的目光焦點。不僅欣賞者與作品間互動,如展覽動線、作品擺設位置、懸掛高度等,都經過細心規劃,參觀者更遵循館內的規則,像是輕聲細語、不可接收電話等等。現代人以朝聖的心情參觀博物館,尤其是某些大規模的特展,更是吸引世界各地虔誠的善男信女。最近結束的「達文西展」、「馬蒂斯畢卡索展」就吸引大批人潮在博物館外等候,毫不介意要花好幾個小時才能進入展覽會場內參觀。博物館成了現代人重要的精神食糧來源,而設計一座現代博物館更被建築師視為最具聲望的工作之一。

為了達到藝術品的教育功能,博物館牆上多貼著冗長的說明,介紹作品的來龍去脈、以及藝術家生平。財源較豐富的博物館更提供多種語言的解說錄音帶、或在展覽會場擺設電腦終端機供大家查詢。儘管這些輔助工具讓我們能更深入瞭解藝術家和藝術品,幾乎所有的美術館都禁止參觀者觸碰館內的陳設。除非是視覺障礙者事先提出申請、可以在戴了白色棉質手套後接觸某些雕像外,大部分博物館參觀者沒有機會親手觸摸這些人類文明的產物。博物館內的藝術品是神聖的,雖然距離欣賞者只有咫尺之隔,卻又是如此地遙不可及。

當同樣的藝術品由博物館移到公共場所,不但參觀的人潮消失了,似乎也沒有太多人關心擺在街頭的到底是什麼作品。無論任何天氣狀況,公共雕像挺立在人行道、廣場上,卻很少看見有人負責清理、維護公共空間內的作品。路過的行人不經意地碰撞它們;由於旁邊沒有人監督,我們可以坐、攀爬、倚靠在公共作品旁。偶而有人停下來駐足觀看這些公共藝術,也多在簡略的觀察、觸摸作品表面、按下照相機快門後,滿是疑惑地離去。

因為公共藝術周圍幾乎沒有提供任何關於作品的說明,某些作品還被誤認為其它藝術家的傑作。還好曾經在紐約現代美術館見過相同的作品,以及親眼看到雕像左下方藝術家的簽名;如果只是依據網路上刊登的訊息,我會以為這座位於曼哈頓中城、外型像隻牛的黑色雕像是畢卡索的作品。

原來這座超過兩公尺高的銅雕是另一位西班牙藝術家──尚‧米羅 (Joan Ferra Miró 1893 - 1983) 的作品;他創作的主題不是我以為的公牛,而是一隻〈月鳥〉(Lunar Bird, 1966-1967)。月亮和鳥結合成的「月鳥」是米羅想像中的動物;頭頂上灣月狀是月亮,雕像兩側突出、上揚的部分則代表鳥的兩隻翅膀。精鍊黑銅鑄成的雕像與白色大理石人行步道形成強烈對比;雕像旁是專門放映法國片的「巴黎」(Paris) 電影院,對面是經常出現在電影情節中的廣場飯店 (Plaza Hotel) 。順著雕像頂端望上去,才發現原來雕像正位於50層樓高的索羅大樓 (Solow Building) 前。黑色、光滑的銅雕剛好配合大樓外圍的黑色帷幕玻璃斜坡;只是同樣大小、材質、在博物館內還認為是一件巨型的雕像,在高樓擁護下的紐約街頭卻顯得格外渺小。

雕像後方、建於1974年的辦公大樓是由樹立美國企業建築典範的建築事務所SOM (Skidmore, Owings & Merrill) 裡的建築師──哥登‧班夏夫特 (Gordon Bunshaft, 1909 - 1990) 設計。曾經獲得1988年普立茲克建築獎 (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的班夏夫特利用黑色玻璃斜坡裝飾建築表面,連接同樣是傾斜的支撐樑柱。白色大理石製成的帷幕玻璃邊緣、樑柱、地板,將整棟建築與人行步道連成一氣。斜坡玻璃雖然減少不少室內空間,卻使得大樓前有了更大的公共空間。因為索羅大樓不是位於街角、在前後建築的包圍下而顯得侷限,但當行人走在大樓的人行道時,多半不會像走過其它高樓時有被壓迫的感覺。

就像索羅大樓本身對走在街上的行人沒有造成太大的壓力,米羅的〈月鳥〉是一件和善、親切的作品。藝術生涯超過八十年的米羅是位多產的藝術家,他以繪畫、雕刻、陶土、版畫、織布創作;並由60年代始製作大型公共雕像。〈月鳥〉是米羅最早的大型雕像;他依據自己在1946-49年間製造、相同造型的小型銅雕,重新鑄造成超過兩公尺高的大型銅雕;同樣的雕像在華盛頓特區、巴黎都可以看見。不僅宇宙中的星星、月亮、太陽,鳥也經常重複出現在米羅的作品中。他的「月鳥」與「日鳥」 (Solar Bird, 1966 -1967) 分別代表構成自然的陰、陽,鳥則是唯一連接天空和地面的動物。除了灣月狀、翅膀,雕像上半部中央突出的尖角是鳥喙、尖角兩旁對稱的線條代表月鳥的眼睛;由雕像背面則可以看到月鳥身後突出的尾巴。單一色彩,簡單、抽象的〈月鳥〉,幾乎接近原始民族膜拜、源自大自然的圖騰。

先後受到印象派、野獸派、立體派、超寫實派藝術的影響,米羅的創作風格卻是獨具一格。就像在西班牙文中「米羅」(Miró) 一字代表「他看見」(he saw) 的意思,米羅的主題取材於自己所見來自大自然、以及圍繞在他身邊的人事物,而不是完全源自於夢境或憑空想像。記憶、想像力是米羅的創作來源;他特別鍾情於大自然中抽象、對稱、有機的形式,並且一直保持幽默的態度看待他的主題。將真實世界中的具體形象加以簡化後,接近象形文字或兒童塗鴉的米羅作品介於超現實、象徵、抽象風格之間,欣賞者自然地感到他的作品中傳達的愉快、樂觀氣氛。

米羅曾經三度拜訪紐約,不僅深深為這個新興、充滿活力的城市所吸引,並且愛上代表紐約的爵士樂。像他的繪畫一樣,米羅的雕像線條簡單、大方,充滿動態美、手足舞蹈般的喜悅,總是給予人奔放、輕快的感覺。停留在紐約街頭的〈月鳥〉不僅是米羅給紐約市最佳的禮物,同時讓藝術家和他喜愛的城市永遠結合在一起、繼續感受城市中不曾減少的熱情。

即使一件活潑的雕像擺在人行步道中央,卻仍然無法為工作忙碌、焦心的上班族提供短暫的安慰、或減輕壓力。辦公大樓林立的中城在假日時幾乎完全為觀光客所佔領。因為剛好位於觀光客不太經過的街道旁,〈月鳥〉只得默默地矗立在人行道上。偶而有行人路過,在短暫停留、照相後,便速速離開。上班時間,索羅大樓前聚集著大樓內上班的工作人員,他們趁著工作空檔、在辦公大樓前休息。站立在大樓前的上班族大多手執香菸、吐著長長的氣、空洞的眼神望著對面的大樓。大樓前雖然散佈著許多人,大家並沒有太多互動、交談,而是專心地抽著自己的煙;迅速抽完香菸後,上班族們便拖著疲憊的步伐、坐上電梯、再度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這時米羅的〈月鳥〉還是孤獨的站在路旁,並沒有人靠近、觸碰它。

現代人工作忙碌,大家的作息時間都差不多,休閒活動也多安排在週末假日。因此所有的公共場合,包括博物館、電影院、甚至公園總在週末假期時大爆滿。為了參觀展覽還需要大排常龍,難怪許多人寧願待在家裡休息、看電視,也不願意在假日時和一大群人擠在一起。博物館的展示告訴我們什麼是值得觀賞的,但不免讓人覺得那只是迎合少數的「文化貴族」;對大部分人而言,可能覺得那些擺在玻璃櫃內、白色四方空間的作品是「過去」的藝術,和自己並沒有任何關係。其實只要仔細觀察周圍環境,自己也可以選擇什麼是值得欣賞的;這時也許會發現:藝術原來就在我們的辦公室旁、或在上班、回家的路上。

──────
作品名稱: 月鳥 (Lunar Bird)
藝術家:尚‧米羅 (Joan Ferra Miró 1893 - 1983)
材質:精鍊黑銅
完成日期:1966-1967年
作品位置:索羅大樓 (Solow Building) 前;58 街,第五大道、第六大道之間
作品類型:雕塑
作品大小:(大約) 234 x 210 x 150 公分
委託人/出資: 薛頓‧索羅 (Sheldon Solow)
建築事務所:SOM (Skidmore, Owings & Merrill)
建築師:哥登‧班夏夫特 (Gordon Bunshaft, 1909 - 1990)


註:
尚‧米羅網站:
www.bcn.fjmiro.es

索羅大樓網站:
www.thecityreview.com/57w9.html

台長: nyny
人氣(1,11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