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9-06 00:58:59| 人氣82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Art in New York】WK Interact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照片:WK Interact 的黑白塗鴉;(注意右上角的 WK 簽名)
位於 Lafayette 街、Prince 街交叉口西南角

【Art in New York】WK Interact
08/27/02 @ Taipei

已經有很多年以來都不太清楚台灣樂壇流行的音樂;這一次回台灣,發現電視節目中最常播放的音樂要算是「嘻哈音樂」(Hip─Hop) 了。從自己做詞作曲的男歌手、清純的玉女歌星、電視節目主持人、到日本來的團體,他們的樂風都是走嘻哈音樂路線。如果電視節目真能反應大眾的喜好,似乎除了嘻哈、抒情歌曲之外,其他如搖滾樂、爵士樂在此地似乎完全沒有市場。台灣嘻哈音樂的盛行倒是和美國流行排行榜上多是嘻哈風相呼應。

隨著1980年代嘻哈音樂盛行,紐約的塗鴉藝術 (Graffiti) 成為全球性的藝術活動。嘻哈音樂是哈林區黑人青年,在反應曼哈頓內高級夜總會所播放的迪斯可音樂後而創作屬於他們的都會音樂;同樣的,塗鴉寫手也是源自於哈林區的特殊紐約文化。透過嘻哈音樂錄影帶,紐約街頭、地下鐵上的塗鴉在年輕人的腦海留下深刻的印象,進而成為大家逕向模仿的對象。全美年輕人紛紛想盡辦法成為在火車上留下自己名字的寫手 (writer);這股風氣迅速地流竄到全球。但是並不是每一個城市都擁有大眾捷運系統可供寫手們展伸手,所以他們就在載運貨物的火車上,或是在夜間潛進停放火車的空地上大肆揮灑他們的噴漆罐和畫筆。

隨著紐約「都會運輸管理中心」(MTA) 增加清理塗鴉的預算,這些寫手只好放棄游擊戰的作畫方式,只得以在火車經過的橋上、屋頂上留下他們的名字。如今紐約的地下鐵上再也看不到曾經佈滿著整列火車的塗鴉,倒是因為火車塗鴉而衍生畫在商店門口、街道旁的塗鴉仍是塗鴉創作者的作畫地點。在台灣執著於塗鴉的年輕人似乎也延續著這個夢想;雖然塗鴉仍被一些人視為是青少年破壞公物的活動、妨礙觀瞻,但也有些商家認為是裝飾門面的好方法。目前就曾在台灣的報紙上讀到關於一位青年要求商家讓他在商店門上作畫的報導;這位年輕創作者的心願是要畫遍整個河堤岸邊的圍牆、並且到紐約親自看看塗鴉寫手的輝煌紀錄。

塗鴉已由簡單的寫手簽名、泡泡字形、3─D立體字形、裝飾字形內部,演進到由幾何圖形或是利用特定主題來繪製整節車廂、或整片牆面。在蘇活區的 Lafayette 街和 Prince 街的交叉口有一座修車廠的外觀被漆成具有敘述性的黑白塗鴉。修車廠的三個白色鐵捲門上各畫著一輛軍車、以及標示著1、2、3數字;鐵捲門旁的白色外牆上有兩位持著手槍在的蒙面人,在捲門和牆壁的窄小空間上有一位西裝革履的人,他似乎因為受到槍擊的後作力而正往後傾倒;商店的屋頂牆面上有一位髮絲飛揚、猛搖頭的女人。在女人的右下角方有一個指紋,指紋下方有兩個英文字母:WK;這個指紋和英文字母與其中一位蒙面客旁的指紋和英文字相同。利用20世紀初義大利「未來主義」所運用的流動性線條來表達動感,原來這面壁畫的主題是描繪一隊特別任務小組 (SWAT Team) 的救援過程。

也正因為這一次回台灣,在書店看雜誌時才知道這面壁畫是由一位旅居紐約、目前只有三十出頭的法籍藝術家 Eddy Desplanques 所製作的。Desplanques 在學校學的是平面設計與建築;後來也曾為電影《大鼻子情聖》(Cyrano de Bergerac) 和《碧海藍天》(le Grand Bleu) 設計場景。由他的作品中表現近乎停格的畫面、動感、戲劇效果,可以看出他受到電影之影響。因為感到法國藝術重視和諧,與他所追求瞬息變化的藝術表現不符合,Desplanques 因此轉到紐約發展、開始在蘇活區塗鴉、成為一名街頭藝人。效法其他塗鴉寫手不用本名而利用代號,Desplanques 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WK」。但相較於塗鴉寫手用色彩、幾何圖形將字體裝飾成圖案,Desplanques 的「WK」是可以清楚辨認的兩個黑色英文大寫字母;由此可知他希望自己的代號能在大家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Desplanques 的作品都有一個主題,在實際創作前他都會花很多時間思考題材和設計構圖。他的創作過程是由決定一個主題開始,接著他拍攝各種人物動作照片、由其中挑選適用的、再將相片投射在牆壁上決定最後的構圖。以獨特的黑白塗鴉,Desplanques 終於以 WK 之名在紐約藝術界闖出一番天地。

小有名氣後的 WK 開始致力於商業創作:他曾為一家直排輪公司畫了一幅佔滿整片牆的壁畫、在著名的日本服裝設計師山本耀司 (Yohji Yamamoto) 的紐約服飾店內展示他的作品、為知名運動廠牌 Adidas 設計海報。他並且將自己設計的圖案製成 T─shirt、自創「WK Interact」品牌。動感的設計與充滿都會的風情,WK 的設計深受年輕人、特別是日本青少年青睞,在日本也可以買到 WK Interact 商品。「WK Interact」二字中的 WK 是人名簡稱、Interact(互動)則是一個動作;因此,WK Interact 代表人與動作的結合,而這也正是 WK 的訴求主題。2001年,WK在紐約下東城開了一家名為「Studio 101」的店;這家店本身就是他精心設計的作品,除了販賣受軍服設計影響的服飾、和與科技結合的商品之外,店內還展示 WK 早期創作的藝術品。

WK 也為著名的英國 Maharishi 品牌設計服飾。以 Hardy Blechman 為首的 Maharishi 專門設計結合鈕扣、索繩、橡皮筋和拉鍊的功能褲;利用迷彩和軍用服飾特色所設計的一系列具有機能性、持久性和堅韌性的便服,十分適合追求多變的現代年輕人。配合街頭流行的嘻哈音樂、舞蹈,和年輕人熱中的滑板、直排輪等街頭運動,Maharishi 街頭服飾滿足了年輕人對品質、設計、個人風格、實用性的要求,而不是一窩風地追求流行。重視環保的 Maharishi 服飾使用的全是天然或循環再造的布料;因此,重視細節設計的 Maharishi 是自然與科技結合的結果。在與塗鴉藝術家如 Futura 和 WK Interact 合作設計圖案、並限量供應產品,Maharishi 服飾往往造成搶購風潮。

塗鴉本是激進份子用來表達政治理念、或幫派成員用來劃清地盤的工具。如今這項街頭藝術和音樂、舞蹈、運動結合之後,就像嘻哈成為主流,塗鴉不但成為反應現代年輕人的都會藝術,更為大型國際企業找到重要的商機、延伸出許多周邊商品。藉由媒體傳達出「酷」的形象,由塗鴉大師設計的圖案所製作成的商品成為年輕人爭相收集的對象。現代的塗鴉藝術家鮮少再用打游擊式的作畫方式,而是經過長時間的周密計畫、與社區成員合作所完成的公共藝術。和流行的嘻哈音樂一樣,塗鴉不再只是屬於年輕人的次文化;在搭配大量媒體、商品之後,結合了藝術、塗鴉、設計、風尚的街頭藝術家如 WK Interact 也就成為全球年輕人崇拜的對像。

註:
1. WK Interact 在紐約的「Studio 101」地址:
101 Stanton Street, New York, NY 10002,
電話:646 602 0570

2. 關於 WK Interact 的簡介 (法文):
http://www.arte-tv.com/tracks/19980925/ftext/eddy.htm

3. 關於 WK Interact 的作品書籍 (日文):
http://www.amazon.co.jp/exec/obidos/ASIN/4898150551/qid%3D1030223070/249-9338063-2282721

4. 關於 Maharishi 服飾介紹:
http://www.cityxtra.com.hk/content/310/b03.html

5. 關於由塗鴉所發展出的設計書籍:
《Scrawl ─Dirty Graphics and Strange Characters》,
1999年8月出版,
編者:Edward Booth-Clibborn
http://www.amazon.com/exec/obidos/tg/detail/-/1584230037/qid=1030318622/sr=1-2/ref=sr_1_2/104-2554493-3190305?s=books

台長: nyny
人氣(82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