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2-02 11:11:23| 人氣46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其之九〉清泉外一章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山居幽處境,舊雨引心寒;
 輾轉眠不得,枕上淚難乾。」

這一首詩,是另一位更早隱居在清泉部落的名人所寫的,
在台灣與大陸研究他的書及均以他在台居留在「井上溫泉」相稱,
只是史料上都未能進一步載明這個神秘地方的真正所在。
其實,「井上溫泉」就是「清泉」,
之所以稱為「井上」,據說是取自當初發現溫泉日本人的姓而來,
後來嫌過於日式,在八零年代改了。

這位名人,字叫漢卿,
這樣可能沒人知道他是誰,
但他的原名是大家所熟知的,「張學良」。

是的,就是那個引發「西安事變」的「少帥」。

記得曾在筆者的「清泉夢屋雜記」一文中提到的:

「至於左邊被一大片鵝黃和深紅淺淺掩蓋的古建築,
 似乎便是這一帶的派出所,
 只是在乍看之下,一點官味也沒有,反而像是個別墅就是。」

那其實就是為了「少帥」而建的,
因為當年「隨侍」在少帥身邊就有三、四十人的警衛隊,
畢竟加上眷屬數目高達百人,不好好安頓總是不行的,
而這些警衛隊直接只聽命於總統官邸和情報局,
最高負責人是警衛隊長少校劉乙光,
也就是少帥日記中的「老劉」,他是少帥和總統官邸的唯一聯絡人,
並直接和住在河對岸的少帥住在一起,以便時時監視。

清泉,當張學良在一九四六年來到台灣的第二天起,
就被帶到這個新竹竹東的深山溫泉中整整「療養」了十一年,
國民政府之所以挑這個地方是有其道理的,
首先是這裡是原住民的部落,與漢人隔絕,
二來五零年代這裡交通實在不便,
在一九五零年,去年底過世的蔣夫人本來想來清泉看望張學良,
張學良以路途困頓,請宋不要來,他在四月十六日的信裡寫道:

「由新竹市到井上溫泉汽車往返約五到六個鐘頭,
 公路之壞,使夫人難以想像,
 竹東到井上一段,因石頭露出地面,轎車不堪通行,
 只在吉普車或卡車方可行駛,並且險處甚多,顛簸萬分,
 而良之寓處,對夫人供用,更有種種不便,
 切請夫人不可前來,何時何地,請夫人隨時吩咐,良立可前往。」

且清泉部落居新竹的「後山」,
與「前山」只有一個人力鑿成的「桃山隧道」相通,
一路上有二到三個嚴密的檢查哨,
就算是在清泉部落,
在當時張學良要離開的必經之路,
仍是幾座連到對岸警備隊的橋樑,
在這些嚴密的監視之下,張學良只好斷了出去的念頭。

據傳說,當張學良軟禁清泉十年之後,
由於他所居住的地方是一座平房,山巒環抱,樹木蔥蘢。
山林的鳥兒總是能嘰嘰喳喳地自由自在地飛來飛去,
張學良看著飛鳥,心裏浮起人不如鳥的感慨。
於是,他捉了一隻鳥,又買了一隻籠子,
把鳥放在籠子裏,派人送到蔣介石那裏,
而蔣介石收下了那只鳥籠,派人送來了一個更大的籠子,
並捎來一句話:「你再抓鳥吧!我有的是籠子!」

這種無止盡的精神壓力是極其巨大的,
雖然清泉極其壯美,居住的物質條件也不差,
在第一個來看過張學良的政府要員張嚴佛筆下都不由得稱讚:

「一九四七年十月……
 我由上海坐飛機到了井上溫泉張學良被監禁的地方,
 那裡是高山族聚居之地,樹木參天,峰巒起伏,風景優美,
 溫泉硫磺質的,最適於療養,井上溫泉就以此得名。
 張學良連同劉乙光和一百多人所住的房子,
 都是原先招待遊人旅客療養的住所,
 有網球場和溫泉浴室,在那裏兩山之間還有一座鐵索橋,
 面對高山,下橫流水,足有四、五十丈高,十分壯觀。」

可是,他繼續寫著:

「那晚,我在張學良房間裏,
 他當著趙四小姐,彷佛滿肚子幽怨,都向我盡情傾瀉了。
 他談到了十年期滿仍然關押不放,也談到了十幾年囚禁生活,
 受盡了劉乙光夫妻的百般淩辱和精神虐待,
 含冤抱屈,無處申訴,無理可說,幾乎一字一淚,痛哭不止;
 趙四小姐也坐在一旁揩眼淚。」

關於監視者劉乙光和被監視者張學良的緊張關係,
張魁堂在著作中曾這樣提到說:

「劉乙光在井上佔用張學良的好住房,
 剋扣乃至沒收宋美齡和親友送給他的物品,
 吃飯時,劉乙光一家老小都擠在他們的同一張飯桌上,
 弄得他飯也吃不好,有時劉乙光的老婆還指桑罵槐地罵趙媞。
 劉對待他猶如待江洋大盜,既怕他逃跑,又怕他自殺。
 台灣『二二八』事件爆發後,
 劉乙光更是如臨大敵,連話也不和他說了。
 看守人員中有人向他透露:如果局面不可收拾,
 劉就要將他和趙媞打死。然後以台灣亂民前來劫獄罪名上報。」

張魁堂又說:
「劉乙光以看守和折磨張學良有功,後來由少校升到少將。」

讀到這段記載,總讓我想到史記周勃和李廣列傳來,
太史公說,漢初的功臣周勃是個武夫,
一向敦厚,可是後來晚年被誣陷謀反,
於是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辭。吏稍侵辱之。」
後來證明他的無辜,便釋放了他,
「絳侯既出,曰:吾嘗將百萬軍,然安知獄吏之貴乎?」
而李廣是在下獄之前,對友人說:
「廣年六十餘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遂引刀自剄。」

以古視今,這種官小位卑卻作威作福的噁心嘴臉,
似乎沒有絲毫的不同,我想。
 
也因此,在張學良後來跟同年到清泉的張治中見面之後,
他便托張治中向蔣介石提兩點要求:
一、恢復自由;二、希望劉乙光搬出他的房子。
可是最後的結果卻是蔣介石的一道手諭:

「以後非經本人批准,任何人不許見張學良。」

於是張學良只好繼續一直深居山地部落,
與當地原住民們過著儉樸卻時時提心吊膽的生活。
先是死心鑽研明史,後來總統官邸不准,
只好放棄明史改念聖經,於是這樣一位堂堂少帥,
就這樣和紅顏知己趙四小姐度過了十餘年間清苦的生活,
張治中的女兒回憶起當年的見面,她說:

「趙四小姐人也很直爽,可惜身體不太好,瘦得可憐。
 她穿一件藏青呢的旗袍,一雙自己做的鞋子。
 她是一個愛漂亮的人,
 這十年來居然能過這樣儉樸的日子,也真難得…… 」

我無意去論斷蔣張二人之間的恩怨情仇,
或者是西安事變的歷史得失,
這交給後世的歷史學家去傷腦筋好了,
只是將張學良這段清泉生活,
與當年少帥與趙四小姐在東北叱吒風雲的景況相比,
真是極其諷刺的反差對比,
同樣是一方清泉山水,三毛和張學良的感受就絕對截然不同,
風景不殊,可三毛她在清泉寧靜安詳,而少帥在清泉懷憂喪氣,
境遇殊異,儉樸的居所,三毛做的是美夢,
完善的設施,少帥則渾如惡夢纏身……

三毛本以清泉為家,卻不得不離開再出發,
少帥不以清泉為家,卻不得不逗留十餘載,
似乎人總在不該停留的時候歇了,反而在該歇腳的時候繼續的前行,
這是人的意志,亦或是冥冥中自有造化弄人?

我,越來是越不清楚了。
 
也或許,一切永無答案……


PS.

附帶一提,照片即是當年張學良的清泉遺址,
(出處為新竹橫山派出局的網頁)
在一九五七年,張少帥遷離五峰清泉部落,
先往高雄,再兩年定居台北新北投後不久,陳銘磻先生云:

「也即是一九六三年夏,
 他在部落的住處慘遭葛樂禮颱風侵襲,
 住屋更遭洪水沖毀殆盡,留下一片廢墟;
 部落人嘗言,偉人「坐鎮」清泉期間,五峰鄉相安無事,
 一旦偉人離去後,天災來了,就連「囚籠」也保不住。
 而這片廢墟後來雖經地方政府改建為農產品展售中心,
 卻因經營不善,閒置日久,
 目前已成荒野草地,一片雜樹橫生的畸零地。」

而筆者前往的時候,已然成為一個停車場,什麼也看不到了。

也或許,許多歷史上不光榮的東西,
總是要想辦法一筆抹消到無影無蹤便是……

台長: 五行茶
人氣(46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搞笑趣味(笑話、趣事、kuso)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