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12-13 21:51:07| 人氣22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強檔優惠中國最後的帝國:大清王朝(臺大出版中心20週年紀念選輯第7冊)-消耗品



最近常去逛的店歇業了,之後就好少到那邊晃啦,

可是朋友一直問我中國最後的帝國:大清王朝(臺大出版中心20週年紀念選輯第7冊) 那裡買比較便宜!

上網幫他查了中國最後的帝國:大清王朝(臺大出版中心20週年紀念選輯第7冊) 相關的評價,推薦,開箱文,價格,報價,比較,規格,推薦那!

經過多方比較後,發現中國最後的帝國:大清王朝(臺大出版中心20週年紀念選輯第7冊) 居然曾造成搶購熱潮,

價格也很實在,重點是買的安心,到貨的速度還滿快的,

不用出門送到家。還有超級大重點,比超商便宜!!

一拿到之後為之驚艷,中國最後的帝國:大清王朝(臺大出版中心20週年紀念選輯第7冊) CP值超高!。


↓↓↓限量特惠的優惠按鈕↓↓↓

我要購買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 《中國最後的帝國:大清王朝(臺大出版中心20週年紀念選輯第7冊)》



    本書將英語學界的清史研究精華置入整體性的框架中,

    提供我們不同於教科書習見說法的清史敘述。



    本書是近半世紀西方清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將四十多年來英語清史學界研究的發展,整合到一套層次分明的架構之中,呈現包括社會史轉向、內亞轉向和歐亞轉向等三個重要的新取向。作者從這些觀點出發,把清帝國的歷史放入前後更長時段的中國史脈絡,以及更廣闊空間的全球性觀點來討論。



    本書以帝國統治問題作為全書主軸,並以主題為主、時序為輔的敘事方式安排章節,全書共分十章,分析與敘述兼長且極具可讀性;前五章論述清帝國從建立到興盛的歷程,後五章轉而析論在十九世紀之後遭遇的危機與調適,深入淺出地探討清帝國各時期的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等重要主題。本書提供臺灣讀者不同於教科書慣常習見的清史敘述,是總覽西方清史研究成果極佳的入門之作。

















    • 作者介紹





      商品

      作者簡介



      羅威廉(William T. Rowe)




      哥倫比亞大學東亞語言文化博士。曾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主任、歷史系主任,Late Imperial China主編。現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 & Diane Cooke中國史講座教授。主要學術領域為近代東亞社會經濟史、中國城市社會經濟史等。著有《漢口:一個中國城市的衝突和社區,1796-1895》(Hankow: Conflict and Community in a Chinese City, 1796-1895)、《救世:陳宏謀與十八世紀中國精英意識》(Saving the World: Chen Hongmou and Elite Consciousness in Eighteenth-Century China)、《紅雨:一個中國縣七百年的暴力史》(Crimson Rain: Seven Centuries of Violence in a Chinese City)等專書。



      譯者簡介



      李仁淵




      美國哈佛大學歷史與東亞研究博士。現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研究領域為中國近現代社會與文化史。著有專書《晚清的新式傳播媒體與知識份子:以報刊出版為中心的討論》與多篇論文。



      張遠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現為德明財經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清朝至近代的性別與通俗文化,著有《近代平津滬的城市京劇女演員1900-1937》、《清中期北京梨園花譜中的性別特質想像》等。

















    中國最後的帝國:大清王朝(臺大出版中心20週年紀念選輯第7冊)-目錄導覽說明





    • 臺大出版中心二十週年紀念選輯總序/項潔

      導讀重訪最後帝國:西方觀點下的清史新釋/李仁淵

      繁體中文版序

      導言



      第一章征服



      組織征服

      異族統治

      王朝鞏固

      協調適應



      第二章治理



      政治體制

      行政創新與中央集權

      錢財與人才

      地方治理

      清代國家的管理能力

      清代對地方治理制度的討論



      網拍 第三章盛清



      帝國擴張

      盛清文化

      警訊



      第四章社會



      人口成長與轉變

      土地與勞工、賤民與奴隸

      族群

      女與男

      清代士紳

      家庭與親屬

      慈善活動



      第五章商業



      經營革新與都市化

      貿易的進行

      朝貢貿易

      在中國的外國人

      廣州體系



      第六章危機



      長期變遷

      循環衰落

      內部叛亂

      經濟蕭條

      改革思想與經世之學復興

      改革方案及政策

      西方的衝擊



      第七章叛亂



      盜匪

      「祕密會社」

      白蓮教亂(1796-最新1805)

      太平天國(1850-1864)

      第二次英中戰爭

      歷經太平天國倖存的大清帝國



      第八章中興



      四種同治中興的觀點

      帝國的僅此一檔復興

      早期的工業化

      自強運動失敗了嗎?

      對外關係的惡化

      日本的挑戰

      戰利品

      第九章帝國主義



      帝國主義在世紀末中國的發展

      中國對帝國主義的回應(1895-1900)

      排外主義

      個人政治

      地方政治



      第十章革命



      朝廷為中心的改革

      對於1911年革命的西方觀點

      學生

      職業革命家

      改革派精英

      帝國的終結



      結論

      誌記

      徵引書目

      索引

      外國人名索引



















    導讀



    重訪最後帝國:西方觀點下的清史新釋(摘錄)




    這本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歷史系教授羅威廉所寫的《中國最後的帝國:大清王朝》,最大的貢獻就是將四十多年來英語學界清史研究的發展整合進一套層次分明的架構之中,因而在書介中強調這本書提供了相對舊模式的「修正派」(revisionist)歷史。羅威廉是這項工作的不二人選。他本身的學術歷程便與70年代末以來對上述觀點之挑戰緊密疊合。70 年代末羅威廉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博士,於1980年取得博士學位,而這段時間正是美國中國近現代史研究轉變的起始。此後羅威廉的研究課題從通商口岸的都市空間到山區鄉村的暴力與叛亂,從長江中游的經濟與市場到士大夫的經世思想,觸及清代歷史的不同面向。同樣重要的是羅威廉在1992-2007年間擔任《晚期帝制中國》(Late Imperial China) 的主編。這本原名為《清史問題》(Ch'ing-shi wen-ti)的期刊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為基地,可說是美國明清史研究最重要的期刊。這些條件得以讓羅威廉如同回顧自身生涯一般,把英語世界清史研究的成果展現出來。



    在本書的〈導言〉,羅威廉便簡明扼要地勾勒出西方清史研究的三個重要轉向:社會史轉向、內亞轉向與歐亞轉向。受了年鑑學派與歐美社會史研究的影響,清史學者嘗試以長時段的社會、經濟結構來理解清代中國的轉變,而非只注重政治與外交的結果。這樣的轉向帶領學者進入中國社會內部,尋找歷史變遷的動因,從而超越西方衝擊/中國回應的二分解釋。社會文化史對「族群性」(ethnicity)的解構讓清史學者重新注意到「內亞因素」在清帝國中的重要性。作為由滿洲這樣的少數族群建立的帝國,如何統治以漢人為主的中國和經營外藩與邊疆,得到了學者的關注,也讓我們重新思考將清帝國視為「另一個中國王朝」是否忽略了這個政體最根本的少數統治特質。而世界史的取向則將清帝國在16至20世紀初期的發展放在歐亞大陸,與同時期如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俄羅斯的羅曼諾夫王朝等陸權帝國做比較。這些帝國同樣地在前現代的技術下大幅擴張統治範圍,同樣面臨統治廣大領土與在文化上多元、社會結構上有所差異的人群,也同樣在20世紀初崩解。比較這些帝國興衰的共性或許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所謂前現代時期的歷史意義。這三個轉向都讓我們重新思考清代的定位,後二者尤其讓我們將焦點聚集在清帝國的根本性質,從而合理化本書以「朝代」為主題的做法。



    中國傳統史學中「朝代」是正史的書寫單位,然而在社會經濟史的發展之下,王公將相不再是歷史的唯一主角,而「朝代」是否可以總是可以當成預設的歷史書寫單位亦受到了質疑。許多深層的經濟、社會與文化上的結構轉變往往不是可以用政治上的朝代更迭來畫界,如歷史家觀察到的中國從晚明以來到20世紀長期的連續性社會演變。許多關鍵性的改變發生在朝代之中,讓一個朝代前後性質有很大的轉變,如安史之亂前後的唐代,或者是明初到明末間的變化。傳統的「朝代循環論」或「歷朝得失」又傾向將各朝視為並列的整體,然而其間時代相隔遙遠,歷史條件的差異甚大,有落入「停滯論」想像的危險。然而近來對清帝國的重新評估,可以令我們以清朝為單位,整體性的評估這個中國最後帝國的歷史意義。



    這本涵蓋大清王朝兩百多年歷史的著作共有十章,大致可分為前五章(「征服」、「治理」、「盛清」、「社會」、「商業」)與後五章(「危機」、「叛亂」、「中興」、「帝國主義」、「革命」)兩個部分。表面上看起來各章以主題區分,實際上羅威廉選擇各時段最核心的議題發揮,也同時與時序相合。在前五章中清帝國從建立到興盛,而後五章則是同樣的體制在19世紀之後遇到的危機與調適。儘管各章的主題與時代不盡相同、對清史研究的不同課題有所發揮,然而隱然有一條主線貫穿整體,讓本書不是純然流水帳式的交待史實,或各章不相干的「美國清史各領域研究回顧」。這條主線或許是羅威廉個人的關懷,但也同時展現出美國清史研究的討論核心。



    貫穿各章的主線仍是回歸到清王朝的性質問題,即作為異族統治的少數政府,如何以前現代的統治技術、相對規模甚小的政府機構,成功地統治如此多元的眾多人口與如此廣大的疆土;而清帝國所建立起來的這套機制,又如何從內部發生問題、並在進入國際社會後重新調整,這些調整又是如何導致清帝國的覆亡,結束中國這塊土地上長久的帝國制度。與明朝相比,異族統治清王朝的轄下人口與土地都比明朝多出許多,更有新併入的、差異更大的邊疆地區。在建立一個統治機制、包含如此多元的疆域、史無前例的眾多人口上,以及從19世紀以降,面對之全球性挑戰,都讓清帝國與所謂的眾多「前朝」有所不同。



    緊接著就是羅威廉展現功力的地方。他在各章巧妙地整合當前紛繁的研究成果,融入流暢的敘述當中,而非呆板的論文摘要,另方面這些敘述又可關照其關注的核心課題。前五章羅威廉講述了東北一個半農半牧的部族征服明王朝,吞併四方,並建立一套有效率之管理體制的歷程。在這個部分充分展現出近四十年來,特別在檔案等資料開放之後,英文世界對清代前中期歷史的研究成果。不同於之前「專制傳統」或「壓制漢人」的敘述,羅威廉著重展現清帝國政府的彈性與因地制宜的特性,以及在行政與財政管理上的創新。在模仿明代體制建立治理中原的官僚機制、並持續區隔族群的八旗制度外,中央有理藩院、內務府與軍機處等新機構和奏摺制度這樣的溝通管道,而對於漢族以外的地方則以不同面貌統治。地方上清帝國以科舉等方式與地方精英合作、將許多公共事務轉移到非官方組織,而以相較而言規模很小的政府與很少的支出來維持行政運作,避免了前現代政體在統治領域擴張時遭遇的財政問題。在經濟上政府對民間的貿易活動干涉甚少,而讓民間發展出成熟的貿易網絡,即有干涉也是以市場力量,而非壓制性的手段。這些彈性的方式讓清帝國在初期的協調適應之後,得以締造從康熙到乾隆的三朝盛世。



    然而盛清時期的機制從乾嘉之際開始出現危機,也開啟了本書的後五章。在這個部分羅威廉亦吸收了近年的研究成果,對許多事件的評價和單方面的歸因加以修正。如對乾嘉以來的危機,羅威廉提出近年來的不同解釋。除了外國影響外,也點明了土地開發減緩而人口過剩、原來的行政系統敗壞,以及全球性的銀貨供給減少等因素。對於鴉片戰爭、同治中興、自強運動和庚子新政等,也提供近年研究下較全面、平衡的評價。總體來說,羅威廉認為19世紀以降的清帝國無法度過危機的關鍵之一是面對危機與外來壓力,需要更多的行政力量介入與更多包括軍費、賠款與行政運作上的開支,而與原本的小政府模式相違。在連串的戰爭與改革之下,地方督府和地方上的非政府精英取得了更大的力量;而中央政府在改革中嘗試擴大政府規模,需要更多資金,益讓政府無法負擔。同時在政府改革下出現的新階層,如新軍、學生以及深入地方事務的紳商,亦成為推翻原有體制的力量。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晚清以來一連串改革是前現代帝國對外面對國際社會,對內面對經濟與社會的管理需求,而擴大政府規模、朝現代國家邁進的一連串嘗試,這個趨勢一直延伸到民國之後的國民黨改革以及共產黨革命。

    直殺成本

    羅威廉選擇以帝國統治問題作為這本清代全史背後的主軸,最後呼應本書「中國最後帝國」的標題,討論帝國體制的結束。一方面清帝國從16到20世紀初將前現代帝國的小政府統治技術發揮到極致,得以拓展疆域深入內亞,又同時管理充分發展的民間社會,讓財貨與人力資源合理的分配與流動。而另方面清帝國的覆滅也顯現出前現代帝國的極限,在被捲入國際社會後,小政府的體制無法負擔現代國家的行政與財政需求。這些環繞著帝國統治的討論也回應了最開始提到的美國清史研究的三種轉向。長時段的社會、經濟變化,及其與政府之間的互動關連是本書時代變遷的潛流。異於前朝的少數統治、多元帝國,與因此延伸的統治問題是內亞因素的影響。而最終對清帝國覆滅的討論則將清帝國放在全球史的脈絡之下,考慮前現代國家在19世紀以降的國際社會中面臨的問題。



    本書以「帝國」為中心,以帝國統治的問題切入,很有說服力地在有限的篇幅之內,呈現了清代兩百多年的歷史變化。不過想更進一步的讀者可能要注意到,全書相當有感染力的、對清朝歷史的大敘述並不是唯一的敘述方式。誠然以帝國為主體的觀點可以提供很有一致性的敘述,並將各種不同的研究成果涵蓋在內,但在這段時間的其他面向未必可在此框架裡充分展現。如新清史學者可能會認為本書終究主要是以清朝對「中國內地」(China proper)的統治為核心,對其他非原屬中國的廣大領域不在整體的命運之內,只有在必要時才補充說明。世界史學者可能認為本書過於固守「中國」的疆域,除了進入中國境內的戰爭與貿易以外,還需要更多跨國流動的討論與全球尺度下的思考。社會史學者可能覺得本書太重視國家因素、以帝國的視角出發,對常民生活、民間社會與各地紛歧的地方實踐有所忽略。而關注思想文化史的讀者可能會批評此書以社會經濟和政治力量作為歷史主要的推動力,對於思想、文化展現,乃至於宗教所扮演的角色著墨不夠深入。這些反應很難說是本書的缺失,因為本書本來就不是對這段時間內所有課題的研究回顧,而是建基於過去的研究之上、主題式地呈現大清帝國的歷史面貌。所有的論說都有其預設的框架,與其將未能包含在框架內的部分視為缺失,不如正面評價作者在此框架之下的解釋效力,並思考自己關注的部分與此框架的交鋒之處,可否產生新的火花。例如本書在不同篇章碰觸到資源與環境的問題,像是清代中葉後土地開墾殆盡造成的社會問題與人為引起的環境災難,我們又是否也能以更整體性的環境史視野,來觀察清帝國前後期的變化?



    同時,讀者也必須注意羅威廉對於清史的統合是建立在之前研究的基礎上,這些研究固然反省了更早之前的論點,但也有延續之處。更進一步地說,新近的研究提供本書「修正派」的觀點,然而本書的整體架構並未與過去有太大的不同。羅威廉本人是2002年出版之《劍橋中國史》第九卷「1800年之前的清朝」上冊中〈社會穩定與社會變遷〉(Social Stability and Social Change)一章的作者,書末也提及《劍橋中國史》的貢獻。若與《劍橋中國史》涵蓋清代的第九、第十兩卷相比較,本書的章節安排與此兩卷的框架沒有根本上的差異。換句話說本書提供的是在以往框架下的修正觀點,另闢蹊徑、重新架構清代歷史不是本書的意圖。另外本書主要反映的是英語世界的清史研究,如〈誌記〉所說,為了一般讀者的方便,除非沒有適合的英語著作,否則援引書籍以英語為主。所以本書引用之英語以外的作品較少且舊,並沒有呈現非英語世界,特別是中文與日文學界近年來的清史研究。因此一些在中文、日文學界研究較多的課題(如思想史),在本書也不特別涵蓋。總而言之,羅威廉總結了他那一代學者的成就,修正了前一代的觀點。但對更年輕一代的讀者來說,或許可以思考的是未來中國自16 到20 世紀初的歷史還可以怎麼說,有什麼方式來架構?對臺灣讀者而言,是否可以出現從臺灣出發的觀點,來補充或顛覆原來清帝國的大敘述?而在學術交流頻繁、語言壁壘大為降低的當代,比較英語學界與其他學界的關注點除了讓我們看到彼此專長與不足之處以外,是否還可從這些不同視角提煉出更具說服力的論說?不僅是言其所未言,而是將其所言處統攝在內,創造出更好、更全面的說法。而當然,這一切得從了解別人已經說了什麼開始。

    好康




    李仁淵(中研院史語所助研究員、本書譯者之一)




    繁體中文版序



    很高興能看到中文版《中國最後的帝國》在臺灣的付梓,因為臺灣是我真正開始研究清史之起點。1976到1977年之間,我正在進行「漢口歷史」的論文研究時,美國人尚無法在中國大陸進行學術研究。我就跟許多研究所的同學一樣來到臺灣,耗費將近一年的時間,埋首於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清代檔案、中研院的傅斯年圖書館與總理衙門檔案,以及其他豐富的收藏。與臺大及師大教授、學生的相識令我印象深刻,自己也因此沉浸於臺灣文化之中。在1980年完成博士論文之後(後來有幸於1984年出版),我才有機會一遊中國,實際造訪我所讀過、撰寫研究的城市。我自從1970年代首次拜訪臺灣之後,又曾多次往返當地,我永遠珍惜在臺灣度過的那段時光。





    羅威廉(本書作者)

    2013年 4月






















    導言

    大清帝國是曾立基於今日中國地區的政治實體中最龐大的一個。比起其在1644年取而代之的明帝國,清帝國的疆域是明代的2倍多,而人口則超過明代的3倍,至清末已達到5億之多。在清帝國內不只有視自己為「中國人」的人群,亦有許多過去從未整合進中國王朝政體中的族群,包括西藏人、維吾爾人、某些蒙古部族、西南邊境的緬甸人與傣人、臺灣及其他新近被殖民的邊疆與內陸高地之原住民,乃至於占有清帝國皇位、後來被稱為「滿洲人」者。其廣大領土或至少其中的一大部分、眾多且不斷增長的人口,以及隨之而來的緊張關係,都為其後續政體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承繼。有許多角度可用來看待清帝國,其中之一便是將之視為兩千年帝制中國史的最終一章。

    能統治這個史無前例的廣大帝國近三百年之久,是由於清朝在其全盛時期發展出比之前任何朝代都更有效率也更有效力的行政管理與溝通體系。而能同時養活史無前例的眾多人口,則是因為其生產力水準不僅遠超過之前中國的任何朝代,其經濟管理的體制可能也較之前世界任何地方都更有野心,也更有效。研究中國藝術與文學的學者,或許可以合理地主張清代的美學作品不能與唐代的詩歌、宋代的繪畫或明代的瓷器相比,然而其活躍兼容的文化在這些領域都有卓越貢獻,且更在小說、戲劇,甚至是印刷報刊等新的藝術表現形式上開疆拓土。雖說把中國歷史上任何時間點視為與世隔絕都是錯的,然而清帝國與歐亞大陸另一端的交流和相互影響,在性質上無疑比過去更為密切,同時也有更多衝突發生。此影響至今仍未解決。

    與四、五十年之前相較,史家對大清帝國有相當不同的理解。實際上,或許恰當地說,在1950與1960年代世界大部分地方實際上沒有「清史」這種說法。當然,中國史家長久以來以代代相承的統治王朝來組織中國歷史,根據儒家朝代循環的模式興衰更迭,清代僅可當作是這其中的最後一個王朝。根據這個觀點,1912年之後初興的中華民國政府如同之前的新王朝一樣,開始編修官方的前朝歷史,終而在1927年出版由前清遺老趙爾巽主編的《清史稿》。五年之後,無畏的學者蕭一山出版了他自己的《清代通史》,爾後基本上成為這個科目的標準範本。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25開15*21cm
    頁數:360

    出版地:台灣













    商品訊息特點

    手機開箱文








    • 作者:羅威廉

      追蹤











    • 出版社:臺灣大學

      出版社追蹤

      功能說明





    • 出版日:2016/5/1








    • ISBN:9789863501442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限量特惠的優惠按鈕↓↓↓

    我要購買

    中國最後的帝國:大清王朝(臺大出版中心20週年紀念選輯第7冊) 討論,推薦,開箱,CP值,熱賣,團購,便宜,優惠,介紹,排行,精選,特價,周年慶,體驗,限時

    以下為您可能感興趣的商品

    注意:下方具有隨時更新的隱藏版好康分享,請暫時關閉adblock之類的廣告過濾器才看的到哦!!



    日本政府在週五 (25 日) 公佈 10 月全國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 (Core CPI ),數據顯示,CPI 年增率已經連續 8 個月下滑,?此時,日本央行 (BOJ) 的政策選項已經所剩無幾,還要繼續應付通貨緊縮和經濟成長停滯,凸顯出 BOJ 的挑戰依然艱困。

    扣除掉變動幅度較大之生鮮食品,日本 10 月全國核心 CPI 年增率為下滑 0.4%,與市場預期持平,略高於前值的下跌 0.5%。

    疲軟的數據使政策制定者面臨進一步刺激經濟的壓力。在實施長達 3 年的超寬鬆貨幣政策後,依然無法達到通膨率 2% 的目標,此刻,擴大財政支出或許會是更好的選擇。

    自川普 (Donald Trump) 當選美國總統後,日元持續貶值,摩根大通 (JPM-US) 資深經濟學家 Masamichi Adachi 認為通膨疲軟,BOJ 距離達到通膨率 2% 的目標還有一段差距,而且市場普遍懷疑 BOJ 是否真能達到此目標。

    市場研究公司 IHS Markit 在週四?(24?日) 公佈 11 月日本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 (PMI),11 月製造業 PMI 為 51.1,雖遜於市場預期的 51.7,但已連續 4 個月擴張。雖然製造業活動處於擴張階段,不過國內消費力道依舊疲弱,令未來復甦的不確定性難以消散。

    農林中金總合研究所 (Norinchukin Research Institute) 首席經濟學家?Takeshi Minami 表示,目前可以觀察到部份數據顯示通膨率已經逐漸上揚,因此 BOJ 應該會繼續維持現行的政策。

    BOJ 總裁黑田東彥認為,將在 2018 財政年度才能達到 CPI 年增率上揚至 2%。在總供給和出口需求增長的情況下,預期將使中期到長期的通膨率上升至 2% 的目標值,但是隨著國際間貿易保護主義的高漲,日本政府開始認為財政刺激將是下一步提振經濟成長的措施。

    中國時報【郭家崴╱台北報導】

    年底到明年春季是旅遊旺季,百貨周年慶出新招,吃喝玩樂包全套。京站時尚廣場7周年慶從23日起拉到12月25日耶誕節,首次針對京站Q卡友推出「達人帶路之旅」,期間當日累滿6000可抽大阪馬拉松、日本岩手縣滑雪、日本祕境泡湯或香港美食旅遊等行程,共抽30個名額、價值超過200萬元。

    京站總經理柯愫吟表示,因應多數2、30歲年輕客群嚮往主題深度旅遊,邀奧運男子馬拉松達人吳文騫、中華隊代表選手李永德及TSSIA教練團、溫泉達人洪榮川、美食達人徐天麟帶路,讓周慶抽獎更有魅力。

    首5日京站除超過百樣商品下殺0.9折起,也有均一價777元好物可搶購;期間累滿3800送400,若刷花旗信用卡,全館當日累滿7600可獲1600商品禮券,最高回饋21%,限量500份。30日當天有Q點1點折抵1元活動,比平日35點折15元優惠,凡持Q卡在指定櫃位當日單筆滿2500元可參加,折抵無上限。

    柯愫吟說,京站戶外、運動超強,1至10月業績較去年成長超過1成,與少女裝在周慶是3大主力業種,三者加總可占總營收65%;今年周慶較去年延後,選在入冬後打出冬裝3折起,折扣深、有利銷售,看好33天檔期可拚12億元,較去年27天10.9億元增1成。

    台北101與台北市政府12月1至25日聯手打造「2016台北.繽紛耶誕季」系列活動,首度引進始於1570年、歐洲最古老的法國史特拉斯堡耶誕市集,前天首賣市集500元活動券,單日賣出3000多張,附送的誕生奇蹟愛心撲滿可幫新希望基金會捐助弱勢家庭;期間串連東、西區商圈、超過40家業者推出「東西尋寶圖」集章活動,可收集10款限量版胡桃鉗娃娃,詳洽www.2016taipei-xmas.com.tw。

    下面附上一則新聞讓大家了解時事

    旺報【談曉泉】

    原名「友善城市農特產及特色伴手禮踩線團」的行程,為了避免碰觸敏感政治神經,後來更名為「兩岸農經交流考察團」,撇除對綠營執政縣市「只路過、不消費」質疑,澄清並未預設立場。

    其實,來自泥土、來自大地的農民是沒有藍綠之分的,卓蘭果菜市場主任張燈滎說得好,看天吃飯的農民辛苦耕作,只不過求一碗安穩飯吃,不知道什麼是「政治正確」;目前大陸的水果強勢銷往全球各地,台灣若能搭上順風車,就能取得商機,否則勢必限縮生存空間。

    在藍營執政縣市,仍然有綠軍支持者,綠營執政縣市,還是有藍營鐵桿粉絲,不需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平心而論,無論是農產品或是旅遊觀光,若是能惠及兩岸人民、有利促進兩岸和平發展,不需要、也不該以簡單的分顏色來採購,特別是在地小人稠、物流發達,貨暢其流的台灣,早已逾越行政區的界線,以此執政藍綠縣市,作為採購標準,反而容易落人口實,挑撥兩岸感情。

    正港的農民都知道「強摘的果子不甜」,兩岸關係也不宜過度強硬操作。刻意強求或特別迴避,都容易引發反效果;兩岸農民都共同希望政府多一點協助、多一點鼓勵、多一點輔導,至於政治問題,請留給政治去解決吧!

    中國最後的帝國:大清王朝(臺大出版中心20週年紀念選輯第7冊) 推薦, 中國最後的帝國:大清王朝(臺大出版中心20週年紀念選輯第7冊) 討論, 中國最後的帝國:大清王朝(臺大出版中心20週年紀念選輯第7冊) 部落客, 中國最後的帝國:大清王朝(臺大出版中心20週年紀念選輯第7冊) 比較評比, 中國最後的帝國:大清王朝(臺大出版中心20週年紀念選輯第7冊) 使用評比, 中國最後的帝國:大清王朝(臺大出版中心20週年紀念選輯第7冊) 開箱文, 中國最後的帝國:大清王朝(臺大出版中心20週年紀念選輯第7冊)?推薦, 中國最後的帝國:大清王朝(臺大出版中心20週年紀念選輯第7冊) 評測文, 中國最後的帝國:大清王朝(臺大出版中心20週年紀念選輯第7冊) CP值, 中國最後的帝國:大清王朝(臺大出版中心20週年紀念選輯第7冊) 評鑑大隊, 中國最後的帝國:大清王朝(臺大出版中心20週年紀念選輯第7冊) 部落客推薦, 中國最後的帝國:大清王朝(臺大出版中心20週年紀念選輯第7冊) 好用嗎?, 中國最後的帝國:大清王朝(臺大出版中心20週年紀念選輯第7冊) 去哪買?


    台長: nalftqqskf
    人氣(22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校園社團(社團、班級、校友會、同學會)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