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3-28 02:20:08| 人氣5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廣場印象—人民未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三二七驚人的氣勢,震撼在台北陰霾的天氣裡。
以非暴力的力量要求真相的澄清,群眾的行動是值得肯定的,無論是對民主的價值,或對總統的名譽。

但是如果有三件事能在運動中被確立,這場號稱中產階級的政治運動,將是更有價值。第一、攻擊性的言詞應避免,對事情可以懷疑,但不該有情緒性的攻擊言詞,它或許可以鼓動群眾,但是也會讓人覺得厭惡。第二、少些政黨性的旗幟,少些政客歌頌口號,多些訴求的宣示,畢竟運動是為公義,而非政治個人的權力,別錯估民眾為公義上街的意向。第三、政治人物應該退場,不能否認運動本身具強烈的政黨利益,並由政黨主導,但是大多數人是為一個理念而來,政治人物不該轉化利用,甚至讓人民動機遭到質疑。

在抗爭現場,讓我最感動的是民主牆的出現,它成為群眾說出心聲的地方,如果少些惡質的謾罵,多些對選舉民主、國家未來、人民生活的想法,那更是讓人喝采。

從這裡,我看見一個公民社會形成的契機。

原本,推估阿扁輸了選舉,後陳水扁時代中,會讓四年來因為民進黨執政而日益沈默的社運團體,能夠在右資的國親統治中,重新衝撞再度發光發熱,延續以前未完成的公民社會出現。現今結果改變,阿扁連任,但是卻在這幾天的抗爭中,發現一些議題性社團存在其中,他們的訴求並不被重視,可是他們的態度有了轉變,不是選擇依附國親,而是解開民進黨與社運的糢糊情結,重新定位尋找新的出路,學習建立民間主體性格,甚至他們期盼這場運動能延續下去,在解決民主公義的同時,也開始重新關注婦女、勞工的公共議題。

這樣的發展是好的,早期的政治民主運動或集中鄉村的環保、農業運動,甚至晚期的都市中產的市民運動中,都市中產是相當保守的一群,他們關心己身利益,但是對勇於表達意見卻是相當含蓄,有時相關的議題,還得依賴政黨進行組織動員,湊湊人氣。但是這幾天的廣場上,都市中產的大量出現,尤其婦女群眾,許多人表示從未參加過街頭遊行,無論以往環境、反核、教改或無殼蝸牛等運動,這次她\他們也願意走了出來,並且表達意見。

不能否認,選舉的氣氛、政黨的傾向,以及民主公義的要求,讓這場抗爭還是具有政黨色彩的政治運動,他們基於這些理由走上街頭,但是他們也展現一種態度,在己身利益之外,開始對於公共事務的關心與參與,無論這是一場政治性的運動,他們也算踏出了第一步,進入公共領域的空間裡。

那麼,社運者該作的是如何讓他們與政黨脫勾,開始關心政治以外的公眾議題,形成一種公民輿論,建立主體性格,不必成為政黨的動員者,或者為政黨惡鬥的背書者。

另外在政治大環境上,這次選舉的結果,也形成一個有利的場域。國親的失敗,無論其間有多少選舉的操弄,這次選舉在公投、統獨等議題的操弄下,變得無關執政能力,又回到認同的選擇。國親的敗選,意謂著台灣主體性的完全確立,勢必造成國親被迫修正國家路線,趨近人民的意向。這形成一個有趣的現象,當國親在國家認同上進行修正,讓長期主打台灣主體的民進黨會變得失去對立目標,又在公投失利所代表的多數支持維持現況民意,以及美國強力的干涉中,縱使修憲也難以再向急獨傾斜,變成在國家認同上,兩個對立政黨無法在此造成區隔,被迫落回施政及公眾議題的競逐上。

此外,這次選舉的高度妖魔化對手,造成兩個陣營支持民眾的對立,從悲觀的角度,當然是形成分裂的國家,但是另一面雙方民眾克制的力量,以及開始反省的聲音,甚至形成一種厭惡及反操弄的力量,在撕裂或衝突中,不是隨著政治人物起舞,被操弄去仇恨朋友、親人或同事,而是反過來鄙視政客的煽動言行。那麼,有別統治階層或政黨團體的民間社會開始形成,所有政黨權力的獲得,變成無法操弄相似的國家認同,開始必須在反核、教育、勞工、婦女、族群等公共議題上,與握有公投利器的民間社會競合或尋求支持。

其實,台灣人民並不傻,在許多政黨主導的政治行動中,他們展現集體的智慧,反倒造成一種政治紛圍,迫使政治人物進行修正與改造,如果再能往公民社會的方向邁進,取得議題主導性,凝聚公共輿論,形成公共政策,台灣的未來才能擺脫黨、國強控體的局面。

那麼,社運團體們該醒了!公民社會的沃土已出現,該是辛勤耕耘的時刻。

台長: 尚未設定
人氣(5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