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8-18 15:54:34| 人氣5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北市需要另一個醫學中心嗎?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台北市需要另一個醫學中心嗎?



郭正典



台北市立醫院擬整併為聯合醫院一案正引發爭議。由於第一波遴選聯合醫院儲備副院長人選時有現任六位市醫院長落選,市立醫院各院長、副院長甚至主任級醫師已與衛生局長張珩嚴重對立,此事也引起台北市議會朝野議員的強烈不滿。撇開人事糾紛不談,大台北地區已經有台大、榮總、長庚等大型醫學中心,醫療資源已很豐富,有需要再成立一個醫學中心嗎?這顯然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



長久以來台北市立醫院就有分科不齊全、次專科不夠、招募不到住院醫師、沒有像樣的研究與教學等困擾,使台北市醫的醫療水準不被認為已有醫學中心的水準。上次SARS來襲時台北市立和平醫院的防疫缺口最後演變成為全國性的疫情,甚至擴大成世界性的防疫危機,使得台灣被世界衛生組織宣布為SARS疫區,而嚴重波及我國的各項經濟活動。SARS風暴讓台北市醫的弱點完全暴露在大家面前,也讓市醫的改革變得刻不容緩。SARS過後衛生署有意將台北市立和平醫院轉變為北部SARS醫療教學中心,就是大家對市醫的表現不滿意下想提升其水準的一種想法。因此,上次SARS風暴的衝擊可能是這次北市市醫整併成聯合醫院的遠因。



台北市十家市醫的總床數加起來有三千八百多床,主治醫師人數加起來也有將近六百人,是全台灣最大的醫療團隊,照理講台北市醫應有相當水準的醫療實力才對,但其實不然。由於醫療資源分散在全市各處,沒有經過適當的整合,使每個醫院的經營規模與病床數明顯不足,無法提供某些高成本、昂貴設備及人力密集的「次專科」服務,且醫療的分科也不齊全,無法使台北市民在單一市醫中得到全方位的服務。此外,受限於各專科醫學會的規定,這些市醫無法以聯合訓練的方式招募住院醫師,而人才招募困難的結果是醫院的經營每下愈況。如果市醫能整併成聯合醫院,形成醫療網,且最後成為醫學中心,則以上的困擾將可逐步獲得改善。其次,全民健保的設計是一個醫院若升格為醫學中心,則同樣治療的給付可以較非醫學中心為高,故許多醫院都「力爭上游」,努力爭取升格,台北市醫當然不例外。其次,「數大就是美」,數家醫院若整併成一家時,其經營成本會比各醫院單獨經營時成本的總和為低,所以企業界會流行整併,逐漸企業化經營的醫院也不例外。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這十家市醫整併為聯合醫院後,將可能是全台灣第一個社區型醫學中心,與其他一體成形的醫學中心性質有別。由於以上諸原因,台北市十個市立醫院應值得嘗試將其整併成為一個聯合醫院,或社區醫學中心。



當然啦,台北地區其他醫學中心可能不樂見出現一個新的競爭對手,不過這個新的競爭對手和一個新成立的醫學中心不一樣。如果在台北地區新成立一個醫學中心,則大量增加的床位及對醫療人力的大量需求將衝擊既有的醫療體系,產生嚴重的排擠效應,難免使大家都為了生存而發生激烈競爭。台北市醫整併案則不同,這個整併案是將既有的十家市醫做整併,醫院的床位數沒有增加,醫事人員的人數也沒有增加,唯一不一樣的是醫療人員的素質提升了。因此,台北市聯合醫院對台北地區其他醫學中心的最大威脅是好的醫師會被挖角,這種人才的競爭固然是一種競爭,卻是自由社會裡一定會有的競爭,是一種良性、值得鼓勵的競爭。



為了使聯合醫院成為醫學中心,北市府與台大、榮總、陽明、北醫等醫學中心及醫學大學簽建教合作協定,這次被遴選為儲備副院長的七位人選中僅有四位是來自醫學中心的教授醫師,而三位留任的院長中也有兩位是不久前才自醫學中心挖角而來的教授醫師。既然北市府有意將轄下十多家市醫整併成一家醫學中心,而醫學中心是要做教學及研究的,故市醫進行整併時一定要引入足夠數量的教授及副教授級醫師,以符合醫院評鑑之需求,這是可以預見的,也是前述良性競爭的結果,可惜市醫的院長及副院長們見不及此,故有今日之爭。張珩局長說,對於未納為總院長及副院長的現任市醫院長將以「留用院長」名義,繼續借重他們的長才,為聯合醫院的長遠發展奉獻心力,「不會讓他們閒著!」如果張局長的說法確實,則一時的人事紛擾應是改革過程中難免發生的陣痛,似不應因此而阻斷改革的契機。因此,若北市衛生局能有效地解決其人事問題,則台北市醫整併為聯合醫院一案對台北市民甚至全國民眾而言,其結果應該是正面的,值得期待。至少下一次再有新興傳染病侵襲台北市時,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的表現要能符合國人的期待才行。



(作者郭正典 ╱台北榮總教研部醫研科主任)

台長: aq
人氣(5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