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4-12 15:25:12| 人氣971|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北京新體驗- 長城-我最期待的地方

萬里長城,在這浩瀚璀璨的漫漫歷史中,意義絕不只在於一座厚實的城牆;一段段的城垣,一座座的烽火台,縱橫高低,都確實地紀錄著我們這個民族所經歷的坎坷與輝煌。

多數人以為長城是秦始皇修建,但,長城早在秦始皇之前就已經存在了。據古史,早於四千六百多年前的屈家嶺文化時期,人們就已修築周長一千到二千公尺,高八公尺以上的城池了,而幾千年之後在春秋戰國時期修築長城給奠定了建築基礎。
戰國時期社會動盪不安,戰亂連連,出現了秦、楚、燕、韓、趙、魏、齊七個較頗有實力的諸侯國,那在他們征戰中已經開始使用騎兵,而騎兵攻城的能力和速度極快,所以為了維護防禦他國進攻,各諸侯國紛紛在自己邊境修築長長的防護城牆,這就是早期的長城。


據(左傳)記載,當年楚國就以長城(當時稱方城)做城防,然後加上漢水做護城河,才免了當時稱霸的齊恆公的攻打,可見這高高的城牆在防禦騎兵的攻打是發揮很大的威力。

那當時秦、趙、燕三國也經常受到匈奴的威脅,於是這三個國家也在北方修築了長城。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又派了將軍蒙恬發兵三十萬取河南,採取「可繕者制之」的政策,一方面修補和治理那些仍然可以發揮功用的舊長城,然後把秦、趙、燕三國原有的長城連接起來,以便有效的防禦匈奴,另一方面又擴建新長城,使當時的長城成為西起臨兆,東至遼東的萬里城牆。

後來兩漢為了防禦匈奴,東魏、北魏、北齊、北周、隋朝、明代抵抗蒙古、韃靼、瓦刺、女真少數民族入侵,都建了不同規模的長城。
今天我們所見的長城,大部份是明代修的,明朝邊患不斷,因此也沿襲了古代修建長城來抵抗侵略。從洪武初年開始修築居傭關和山海關,到了嘉靖年間,從鴨綠江至嘉峪關,全長共七千三百餘里的雄偉長城於焉完成。

萬里長城曾經凝聚多少人的血淚生命,讓無辜的百姓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甚至出現了「道路死者以溝量」的記載,也留下難以計數的像孟姜女一樣的悽涼傳說。@

我們去的地方是屬於居庸關, 聽導遊說若要從山海關走到嘉裕關, 不吃不喝競走也需要費時兩年半呢!

居庸關長城建築在一條長達15公里的山谷中間,兩旁山巒重疊,樹木蔥鬱,山花爛漫,景色瑰麗,遠在800年前的金代,就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稱為「居庸疊翠」。居庸關是從北面進入北京的門戶,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
  
居庸關的中心,現在還保存著一個雕刻精美的漢白玉石台,叫「雲台」。在元朝時,這台上建有三座石塔,於元末明初被毀。三塔毀後,在此台上又建一院,名「泰安寺」,此寺於清康熙年間被火焚燬,只剩下這個基座——雲台。雲台的券門內,石壁上雕刻有四大天王像,刻工精巧,姿態傳神;還有梵文、藏文、蒙文、維吾爾文、西夏文、漢文六種文字刻成的佛經。

上述的漢白玉石我們沒有看到, 北京真的好大, 萬里長城更是浩大, 很希望我們能夠多停留一些時間, 慢慢品嚐才是, 不過, 話說回來, 我們已經很感恩, 也很惜福, 這次回來, 有好多感想, 心中也很感謝, 我們何德何能? 能夠在平安當中欣賞此等風光!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國外旅遊」

台長: 潔西卡的部落格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971)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 個人分類: 旅遊心情 |
此分類下一篇:北京新體驗-天乾物燥 人肉變皮套
此分類上一篇:北京新體驗: 兒語辭與說話藝術

迷迭香
太好了吧
我也想去
萬里長城耶
夢寐以求的地方
那鎖是什麼阿??
2008-04-13 17:15:3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